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licon Field Emission Arrays Coated with CN_x Thin Films
1
作者 Chen Ming\|an, Li Jin\|chai , Liu Chuan\|sheng, Ma You\|peng, Lu Xian\|feng, Ye Ming\|she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Technology,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Hubei, China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CAS 2003年第03A期825-828,共4页
Arrays of silicon micro\|tips were made by etching the p\|type (1 0 0) silicon wafers which had SiO 2 masks with alkaline solution. The density of the micro\|tips is 2×10 4 cm -2 . The Scanning Elect... Arrays of silicon micro\|tips were made by etching the p\|type (1 0 0) silicon wafers which had SiO 2 masks with alkaline solution. The density of the micro\|tips is 2×10 4 cm -2 .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photos showed that the tips in these arrays are uniform and orderly. The CN x thin film, with the thickness of 1.27μm was deposited on the silicon micro\|tip arrays by using the middle 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technology. The SEM photos showed that the films on the tips are smoothly without particles. Keeping the sharpness of the tips will benefit the properties of field emission.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um (XPS) showed that carbon, nitrogen and oxygen are the three major elements in the surfaces of the films. The percents of them are C: 69.5 %, N: 12.6 % and O: 17.9 %. The silicon arrays coated with CN x thin films had shown a good field emission characterization. The emission current intensity reached 3.2 mA/cm 2 at 32.8 V/μm, so it can be put into us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ilicon arrays coated with CN x thin films are likely to be good field emission cathode. The preparation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amples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emission CN X thin films silicon micro\\|tip arrays
下载PDF
Enhanced Field Emission from Well-Patterned Silicon Nanoporous Pillar Arrays 被引量:1
2
作者 富笑男 李新建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8期2172-2174,共3页
The silicon nanoporous pillar array (Si-NPA) is synthesized by using hydrothermal etching method, and the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PA has a low turn-on field of 1.48... The silicon nanoporous pillar array (Si-NPA) is synthesized by using hydrothermal etching method, and the electron field emission propertie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PA has a low turn-on field of 1.48 V/μm at the emission current of 0.1 μA and its field emission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field emission enhancement of Si-NPA is believed to originate from its uniqu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ur finding demonstrates that the Si-NPA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material for field emission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silicon CARBON NANOTUBES tip arrays
下载PDF
Research on a Diamond Tip Wear Mechanism i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based Micro/nano-machining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清亮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01年第3期84-89,共6页
The object is to investigate the wear of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diamond tip when conducting micro/nano machining on single crystal silicon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car... The object is to investigate the wear of an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diamond tip when conducting micro/nano machining on single crystal silicon surface.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worn tip in terms of wear rate, wear mechani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tip wear on micro machining process. The wear rate was calculated as 1.7(10~10mm 3/(N·m) by using a theoretical model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rough an integration of an AFM observation on the worn tip features with the FEM simulation of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 to the unit cutting force calculation on the AFM diamond tip, the wear mechanism of the AFM diamond tip was concluded as mainly chemical wear, and the wear process was also elaborat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DIAMOND tip single crystal silicon micro/nano machining chemical wear
下载PDF
Research and test of the adaptive quadrature demodulation technology for silicon micro-machined gyroscope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玉良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2年第5期118-122,共5页
A program of adaptive quadrature demodulation is proposed to supply the gaps in the traditional analog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a silicon micro-machined gyroscope (SMG). This program is suitable for digital phase locke... A program of adaptive quadrature demodulation is proposed to supply the gaps in the traditional analog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a silicon micro-machined gyroscope (SMG). This program is suitable for digital phase locked loop (DPLL) drive technology that proposed in other papers. In addition the program adopts an adaptive filtering algorithm, which selects the in-phase and quadrature components that are outputs of the DPLL of the SMG's drive mode as reference signals to update the amplitude of the in-phase and quadrature components of the input signal by iteratively. An objective of the program is to minimize the mean square error of the accurate amplitudes and the estimated amplitudes of SMG's detection mode. The simulation and test results prov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gram that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SMG's system performan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MG system's self-calibration and self-demarcation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micro-machined Gyroscope (SMG) adaptive filtering technology quadrature demodulation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
下载PDF
面向MEMS质谱仪离子源的场发射针尖阵列研制及性能
5
作者 吴章旭 程玉鹏 +5 位作者 李山 朱五林 沈琛 胡郑蕊 徐椿景 陈池来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00-107,共8页
针对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质谱仪应用中对高工作气压和高电子电流的需求,同时保持MEMS技术在体积和质量上的优势,研制了一种用于MEMS质谱仪离子源的基于场发射原理的针尖阵列。通过MEMS加工技术实现了最大44个/mm^(2)的针尖密度,并在4和... 针对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质谱仪应用中对高工作气压和高电子电流的需求,同时保持MEMS技术在体积和质量上的优势,研制了一种用于MEMS质谱仪离子源的基于场发射原理的针尖阵列。通过MEMS加工技术实现了最大44个/mm^(2)的针尖密度,并在4和6英寸(1英寸=2.54 cm)的硅基晶圆上完成平行批量制造。实验结果显示,1600个针尖组成的阵列在3.4×10^(-3)Pa气压下最大发射电流达到1.28 mA,在23.71 Pa的气压下达到92.93μA,同时单片集成结构使其具备与永磁体结合的放电增强能力,磁场下针尖阵列的最大放电电流提升175.79%。初步的测试结果证实了场发射针尖阵列作为离子源在MEMS质谱仪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仪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针尖阵列 离子源 场发射 电子发射
下载PDF
基于超像素的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微显示器
6
作者 王欣睿 季渊 +2 位作者 张引 陈鸿港 穆廷洲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91-2299,共9页
基于超像素技术,针对彩色硅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微显示器,提出一种数字驱动策略,通过复用相邻像素信息,使单像素用于多个相邻像素成像,大幅提高显示分辨率.设计了一种数字驱动彩色OLEDoS(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基于超像素技术,针对彩色硅基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微显示器,提出一种数字驱动策略,通过复用相邻像素信息,使单像素用于多个相邻像素成像,大幅提高显示分辨率.设计了一种数字驱动彩色OLEDoS(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n Silicon)微显示器驱动电路,在120 Hz帧频的条件下,可实现256级灰度和4K显示分辨率,且电路面积和每秒数据传输量仅为传统驱动方式的50%.经测试验证,该驱动电路可实现的OLED像素平均电流范围为13.1 pA~3.74 nA,可满足微显示器近眼显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显示 像素驱动电路 超像素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下载PDF
基于硅基MEMS工艺的Ka波段四通道短砖式三维集成T/R微系统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栋 赵宇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6-511,共6页
基于硅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工艺设计了一种Ka波段四通道短砖式三维集成T/R微系统,实现四通道收发及功率合成功能。器件每个通道具备6 bit数控移相、5 bit数控衰减、电源调制等功能。该T/R微系统由两层硅基MEMS模块堆叠而成,每层硅基... 基于硅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工艺设计了一种Ka波段四通道短砖式三维集成T/R微系统,实现四通道收发及功率合成功能。器件每个通道具备6 bit数控移相、5 bit数控衰减、电源调制等功能。该T/R微系统由两层硅基MEMS模块堆叠而成,每层硅基模块内部异构集成多个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内部采用硅通孔(TSV)实现垂直互连,层间采用植球互连,器件尺寸为18 mm×19.5 mm×3 mm。经测试,在33~37 GHz频段内,器件单通道饱和发射功率大于30 dBm,接收增益约为35 dB,噪声系数小于4.6 dB。器件兼顾高性能和高集成度,可应用于雷达相控阵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硅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工艺 T/R微系统 三维异构集成 硅通孔(TSV)
下载PDF
场致发射硅尖阵列的研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海霞 仲顺安 +2 位作者 李文雄 邵雷 鲁雪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8-640,共3页
研究真空微电子器件场致发射硅尖阵列的制作工艺.利用HNA湿法腐蚀工艺制作场致发射硅尖阵列,比较带胶腐蚀与不带胶腐蚀的不同.采用氧化削尖技术对硅尖进行锐化处理.制作了50×60硅尖阵列,同时给出了硅尖阵列的I-V特性.利用HNA湿法... 研究真空微电子器件场致发射硅尖阵列的制作工艺.利用HNA湿法腐蚀工艺制作场致发射硅尖阵列,比较带胶腐蚀与不带胶腐蚀的不同.采用氧化削尖技术对硅尖进行锐化处理.制作了50×60硅尖阵列,同时给出了硅尖阵列的I-V特性.利用HNA湿法腐蚀制备的硅尖结构与理论分析一致,锐化处理改善了硅尖阴极阵列的场致发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微电子器件 湿法腐蚀 场致发射阴极阵列 硅尖
下载PDF
用化学方法制备硅场发射阵列 被引量:3
9
作者 元光 金长春 +8 位作者 金亿鑫 宋航 荆海 朱希玲 张宝林 周天明 宁永强 蒋红 王惟彪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1-345,共5页
利用各向同性腐蚀液制备了硅微尖阵列。
关键词 真空 微电子 场发射 硅微尖阵列 SEM
下载PDF
光纤石英玻璃基板微V槽阵列的精密磨削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晋 冯彦科 +1 位作者 程剑 吴可可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43-2249,共7页
针对脆性石英玻璃的微加工,利用自主研发的金刚石砂轮微尖端修整工艺,研发了光纤阵列石英玻璃微V槽磨削技术。分析了60°的微V槽形状偏差对光纤耦合损耗的影响,然后,研究了砂轮微尖端的误差补偿修整工艺。最后,实验分析了微V槽的磨... 针对脆性石英玻璃的微加工,利用自主研发的金刚石砂轮微尖端修整工艺,研发了光纤阵列石英玻璃微V槽磨削技术。分析了60°的微V槽形状偏差对光纤耦合损耗的影响,然后,研究了砂轮微尖端的误差补偿修整工艺。最后,实验分析了微V槽的磨削精度。理论分析显示:微V槽角度、间距和宽度的偏差分别控制在±0.42°、±1.04μm和±1.2μm以内时,耦合损耗小于0.5dB。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数控磨削工艺可加工高精度的60°微V槽阵列;采用数控轨迹和角度补偿修整后,砂轮微尖端半径可平均达到10.46μm,角度精度为(60±0.22)°;对石英玻璃进行微磨削后,微V槽的角度偏差达到0.4°,尖端半径为10.5μm,宽度偏差为0.3μm,间距偏差为0.5μm,可保证光纤阵列的精密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石英玻璃 光纤阵列 微V槽 微磨削 金刚石砂轮 微尖端 耦合损耗
下载PDF
一种新型真空微电子压力传感器的研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正元 徐世六 +2 位作者 温志渝 张正璠 黄尚廉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7-99,120,共4页
采用各向异性腐蚀与各向同性腐蚀相结合的技术和特殊的硅 -硅键合技术 ,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真空微电子压力传感器。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该传感器反向击穿电压达到 1 0 0 V;在加 3V正向电压时 ,其单个锥尖发射电流为 0 .2 n A;在 2 5... 采用各向异性腐蚀与各向同性腐蚀相结合的技术和特殊的硅 -硅键合技术 ,成功地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真空微电子压力传感器。测试分析结果表明 ,该传感器反向击穿电压达到 1 0 0 V;在加 3V正向电压时 ,其单个锥尖发射电流为 0 .2 n A;在 2 5~ 1 0 0 g的压力范围内与输出电压呈线性关系 ,灵敏度为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传感器 真空压力传感器 各向异性腐蚀
下载PDF
硅微阵列陀螺仪的仿真、设计与测试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印强 杨波 +1 位作者 李婧 王寿荣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2,共4页
为了提高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精度和工作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硅微阵列陀螺仪结构设计方案。该陀螺仪由4个质量块构成,采用半解耦结构设计,结构完全对称,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的频率匹配性好。分析了硅微阵列陀螺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利用A... 为了提高硅微机械陀螺仪的精度和工作可靠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硅微阵列陀螺仪结构设计方案。该陀螺仪由4个质量块构成,采用半解耦结构设计,结构完全对称,驱动模态和检测模态的频率匹配性好。分析了硅微阵列陀螺仪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结构仿真,通过调节结构参数实现了各驱动模态与敏感模态固有频率的匹配。对阵列陀螺仪样品进行了测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驱动模态存在3个振型,同频反相振动的幅值最大,与仿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阵列陀螺仪 结构设计 ANSYS仿真 扫频实验
下载PDF
硅微阵列陀螺仪的信号滤波技术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印强 吉训生 王寿荣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2-1226,共5页
为了提高硅微陀螺仪的性能,基于四质量块结构形式,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单芯片集成硅微阵列陀螺仪.根据Allan方差分析方法对漂移信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系统的随机误差模型.利用冗余检测技术、信号差分技术、目标动态跟踪技术和粒子滤波算法... 为了提高硅微陀螺仪的性能,基于四质量块结构形式,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单芯片集成硅微阵列陀螺仪.根据Allan方差分析方法对漂移信号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系统的随机误差模型.利用冗余检测技术、信号差分技术、目标动态跟踪技术和粒子滤波算法构建了系统的两级动态滤波器,分析了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并对测量信号进行了滤波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该动态滤波器模型,对于转动角速度为50(°)/s的动态滤波实验,原始信号的标准差由0.481 0(°)/s减小为0.214 9(°)/s,动态测量信号的信噪比得到了有效提高,而经过动态滤波后的漂移信号的零偏不稳定性与原始漂移信号相比提高了2.5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阵列陀螺仪 ALLAN方差 粒子滤波 数据融合
下载PDF
多晶硅微型电极阵列的研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英 江永清 +1 位作者 温志渝 张正元 《半导体光电》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7-319,共3页
讨论了pn结对制作硅微电极阵列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在沟道侧壁制作多晶硅电极阵列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研制的微电极阵列不仅克服了pn结的影响,能够为MEMS芯片器件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而且也为一些小型化电极的设... 讨论了pn结对制作硅微电极阵列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在沟道侧壁制作多晶硅电极阵列的设计和制作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研制的微电极阵列不仅克服了pn结的影响,能够为MEMS芯片器件提供所需的工作电压,而且也为一些小型化电极的设计及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微型电极阵列 多晶硅
下载PDF
硅微机械陀螺自激驱动数字化技术 被引量:14
15
作者 夏国明 杨波 王寿荣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5-640,共6页
为了进一步增强硅微机械陀螺仪驱动模态的控制精度与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激振荡原理,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主要数字信号处理平台的驱动电路。以陀螺仪驱动模态特性为出发点,分析了自激振荡原理对驱动电路的要求。分析并建立... 为了进一步增强硅微机械陀螺仪驱动模态的控制精度与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激振荡原理,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主要数字信号处理平台的驱动电路。以陀螺仪驱动模态特性为出发点,分析了自激振荡原理对驱动电路的要求。分析并建立了驱动相位控制与驱动幅度控制模型,实现了频率测量-补偿算法控制驱动环路相位,PID控制算法控制环路幅度。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驱动幅度控制精度达到1.5×10-5,并且能跟踪驱动模态谐振频率。由于采用了数字电路使得驱动幅度温度系数由原来模拟电路方案的7.69×10-5/℃降低到1.183×10-5/℃。相比传统模拟电路控制方案,本方案具有驱动精度高,温度适应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机械陀螺 自激驱动 闭环控制 数字化电路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下载PDF
MEMS负电晕放电气体传感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金英 杨天辰 +3 位作者 何秀丽 高晓光 贾建 李建平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08-514,共7页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负电晕放电原理及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多针-板型气体传感器。研究了电极间距对传感器放电特性的影响,综合考虑起晕电压、信号输出范围及稳定放电范围,优化电极间距为120μm。测试了传感器在体积分数均为6×1... 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负电晕放电原理及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多针-板型气体传感器。研究了电极间距对传感器放电特性的影响,综合考虑起晕电压、信号输出范围及稳定放电范围,优化电极间距为120μm。测试了传感器在体积分数均为6×10^(-4)的乙酸、异丙醇、乙醇和丙酮四种有机气体中的放电特性,传感器对乙酸气体响应最灵敏。测试了传感器在-0.91 kV放电电压下对乙酸气体的敏感特性。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酸气体的响应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对体积分数为10^(-6)的乙酸气体的响应约为0.61 mV,理论检测限(三倍噪声)约为1.2×10^(-5)。传感器对乙酸气体响应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气体传感器 硅尖阵列 负电晕放电 多针-板结构
下载PDF
电化学湿法腐蚀法制备硅微柱阵列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鑫 罗洁 任丁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30,共5页
采用TMAH (Tetra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腐蚀液在P(100)硅片上制备倒棱台,进而采用电化学湿法刻蚀法制备具有微柱结构的阵列器件。借鉴N型多孔硅的形成理论,提出了微柱的形成模型,分析了微柱的形成条件,并对其主要的几何结构参数之... 采用TMAH (Tetra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腐蚀液在P(100)硅片上制备倒棱台,进而采用电化学湿法刻蚀法制备具有微柱结构的阵列器件。借鉴N型多孔硅的形成理论,提出了微柱的形成模型,分析了微柱的形成条件,并对其主要的几何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微柱的形成与倒棱台的结构参数、孔的结构参数以及空间电荷区等因素相关。倒棱台的底面尺寸决定了微柱的结构,且倒棱台开口的大小需要大于平均孔径。微柱直径始终小于2倍的空间电荷区宽度。微柱内载流子的耗尽是微柱未被刻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硅微尖阵列 倒棱台 微柱形成模型 HF阳极电化学腐蚀 TMAH各向异性湿法腐蚀
下载PDF
硅尖阵列的制备及其在真空微电子加速度计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东玲 尚正国 +1 位作者 王胜强 温志渝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4-78,共5页
针对微电子器件,提出了一种简单、低成本、便于批量加工的硅尖阵列制备方法。分析了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湿法腐蚀的特点,研究了不同腐蚀液中硅尖的形成机理和腐蚀速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硅尖形貌。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40%KOH... 针对微电子器件,提出了一种简单、低成本、便于批量加工的硅尖阵列制备方法。分析了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湿法腐蚀的特点,研究了不同腐蚀液中硅尖的形成机理和腐蚀速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硅尖形貌。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40%KOH腐蚀液中添加I2和KI,显著减小了削角速率,得到了呈"火箭尖"的硅尖阵列。各向同性腐蚀采用HNA腐蚀液,腐蚀的硅尖呈埃菲尔铁塔形。通过调整腐蚀液配比,氧化锐化后,硅尖尖端曲率半径小于15nm。该硅尖阵列已成功应用于真空微电子加速度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尖阵列 湿法腐蚀 氧化锐化 真空微电子加速度计
下载PDF
硅基场发射阴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富笑男 李新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3期165-173,共9页
场发射显示技术在原理上具有多种优越性能,可能在未来平板显示技术中居主导地位。硅基场发射阴极易于与其周边驱动电路实现集成,因而更具有明显的开发前景。在综述硅基场发射阴极材料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其所面临的问题、可能的解... 场发射显示技术在原理上具有多种优越性能,可能在未来平板显示技术中居主导地位。硅基场发射阴极易于与其周边驱动电路实现集成,因而更具有明显的开发前景。在综述硅基场发射阴极材料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其所面临的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场致发射阴极材料 硅尖锥形阴极阵列 场发射
下载PDF
硅微阵列陀螺仪闭环驱动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印强 王寿荣 《测控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4-67,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硅微阵列陀螺仪驱动模态的控制精度与稳定性,深入分析了硅微阵列陀螺仪的结构设计和闭环驱动控制技术。基于硅微阵列陀螺仪闭环驱动控制的特点,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核心控制平台,实现一种基于自激振荡原理的数字... 为了进一步提高硅微阵列陀螺仪驱动模态的控制精度与稳定性,深入分析了硅微阵列陀螺仪的结构设计和闭环驱动控制技术。基于硅微阵列陀螺仪闭环驱动控制的特点,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核心控制平台,实现一种基于自激振荡原理的数字化闭环驱动电路。分析并建立了自激振荡与幅度控制的基本模型,基于Simulink实现了闭环自激驱动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驱动幅度控制精度达到9×10^(-5),并能有效跟踪驱动模态谐振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微阵列陀螺仪 自激驱动 闭环控制 数字移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