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earch Progress of Carbon-Silicone Composite Materials
1
作者 Beibei Liu Rongjie Kan 《Expert Review of Chinese Chemical》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Silicone is a kind of polymer material with high cross-linked structure,which is com-posed by Si-O-Si main chain.Due to the special molecular chain structure,silicone mate-rials are characterized by oxidation resistan... Silicone is a kind of polymer material with high cross-linked structure,which is com-posed by Si-O-Si main chain.Due to the special molecular chain structure,silicone mate-rials are characterized by oxidation resistance,aging resistance,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ce and chemical corrosion resistance.Moreover,silicone materials have process-able properties,simple forming process,good mechanical property,non-toxic and pollution-free.Therefore,silicone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researchers at home and abroad.In this paper,the main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directions of carbon-silicone composite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are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materials GRAPHEME siliconE composite materials
下载PDF
Fabrication of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 with Silicon Waste and Carbon Nanofiber Applied in Lithium-Ion Battery
2
作者 Ying-Yang Li Che-Ya Wu +1 位作者 Tzu-Ying Lin Jenq-Gong Du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22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Silicon (Si) is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because of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 Nevertheless, Si faces particle pulverization and rapid capacity fading due to serious volume change... Silicon (Si) is regarded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because of high theoretical capacity. Nevertheless, Si faces particle pulverization and rapid capacity fading due to serious volume change during the lithiation and the delithiation process. In this work, a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constituted to Si powder and carbon nanofiber (CNF) is produced to solve the above issues as a new design structure of anode material. The Si powder was recycled from the silicon slicing waste in photovoltaic industry and the CNF was from dry rice straws. By mixing the purified Si powder with CNF, the 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the freeze-drying method and calcination. In the cyclic test, Si adding with 1 wt% CNF showed 3091 mAh/g capacity in the first cycle and 1079 mAh/g capacity after 100 cycles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0.5 A/g, which were both better than pristine Si. SEM images also show the composite structure can eliminate cracks on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de during cycling. CNF attaching on Si particles can increase specific surface area, so binder can easily combine the active materials and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together. This strategy enhances the structure stability and prevents the electrode from del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osite material carbon Nanofiber Waste silicon Anode material Lithium-Ion Battery
下载PDF
Piezoresistivity of Carbon Fiber Graphite Cement-based Composites with CCCW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晓明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340-344,共5页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piezoresistivity of carbon fiber graphite cement-matrix composites(CFGCC) with carbon fiber content(1% by the weight of cement),graphite powder contents (0%-50% by the weight of c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piezoresistivity of carbon fiber graphite cement-matrix composites(CFGCC) with carbon fiber content(1% by the weight of cement),graphite powder contents (0%-50% by the weight of cement) and CCCW(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 materials,4% by the weight of cement) were studi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istivity of CFGCC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graphite powders had typical features of percolation phenomena.The percolation threshold was about 20%.A clear piezoresistive effect was observed in CFGCC with 1wt% of carbon fibers,20wt% or 30wt% of graphite powders under uniaxial compressive tests,indicating that this type of smart composites wa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strain sensing.The measured gage factor (defined as the fractional change in resistance per unit strain) of CFGCC with graphite content of 20wt% and 30wt% were 37 and 22,respectively.With the addition of CCCW,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FGCC were improved,which benefited CFGCC piezoresistivity of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fiber graphite cement-based composites 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waterproofing material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PIEZORESISTIVITY
下载PDF
Efficient photoreduction strategy for uranium immobilization based on graphite carbon nitride/activated carbon nanocomposites 被引量:2
4
作者 Shuyang Li Zhiwei Niu +4 位作者 Duoqiang Pan Zhenpeng Cui Hewen Shang Jie Lian Wangsuo Wu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7期3581-3584,共4页
Uranium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hotocatalytic technology is a novel approach for resource recovery.Herein,carbon nitride/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s(CN/AC)were investiga... Uranium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hotocatalytic technology is a novel approach for resource recovery.Herein,carbon nitride/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s(CN/AC)were investigated for U(Ⅵ)reduction under visible light.An exceptional boost in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observed for CN/AC composites(up to 70 times over the conventional bulk g-C_(3)N_(4)).The strong interactive conjugatedπ-bond structure between g-C_(3)N_(4) and AC accelerated the migration of carriers and then prolonged the electron lifetime.CN/AC composites exhibited excellent compatibility with different water substrates and were resilience to a wide range of p H changes and abundant competitive anions/cations.Quenching experiments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characterization indicated that U(VI)was reduced by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and deposited on the edge of CN/AC composites.The low-cost,high-performance carbon-based composite material proposed in this work is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the efficient treatment of radioactive waste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anium removal PHOTOREDUCTION 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Activated carbon composite material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琼 许咏杰 +2 位作者 钟展雄 梁俊杰 李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共9页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等优点,是目前主要的电化学储能设备。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石墨,但石墨的低理论容量限制了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硅储量丰富,具有高理论容量和稳定工作电压...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自放电率低等优点,是目前主要的电化学储能设备。商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石墨,但石墨的低理论容量限制了锂离子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硅储量丰富,具有高理论容量和稳定工作电压等特点,是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最有前景的负极材料。硅基负极存在体积膨胀效应大、首次库仑效率低、电导率低和固体电解质界面膜不稳定等缺点,导致硅基负极循环稳定性较差,严重阻碍了其实际应用。通过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高电导率的碳修饰硅基负极制备硅碳负极能够有效克服上述问题,硅碳负极作为一种高理论容量的材料更有规模化商业前景。本文根据硅碳负极的结构设计,将近年来研究的硅/碳负极材料分为零维-纳米颗粒、一维-纳米线和纳米管、二维-层状结构和三维-微米级球体材料,并对不同结构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对比讨论。此外,本文还总结了现有硅/碳复合负极设计的进展和局限性,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工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硅碳 复合结构
下载PDF
壳聚糖衍生碳包覆纳米硅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强 李正伟 +4 位作者 周建华 张冬梅 党锋 刘文平 苗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3,共6页
硅负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Li22Si5合金相对应4200 mAh/g)、较低的工作电压(0.2~0.3 V vs Li/Li+)和地球上丰富的原材料储备,成为代替石墨负极的理想材料之一。但是,低电导率及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剧烈体积膨胀导致电极失效问题限制... 硅负极材料因具有较高的理论容量(Li22Si5合金相对应4200 mAh/g)、较低的工作电压(0.2~0.3 V vs Li/Li+)和地球上丰富的原材料储备,成为代替石墨负极的理想材料之一。但是,低电导率及在循环过程中发生剧烈体积膨胀导致电极失效问题限制了硅负极材料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本工作通过物理法利用壳聚糖和石墨对纳米硅实现碳包覆和复合,制备壳聚糖/石墨@纳米硅复合材料(C/G@Si复合材料),对C/G@Si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石墨添加量的提高,C/G@Si复合材料的可逆比容量略微下降,循环性能和导电性能显著提高。当添加50%(质量分数)石墨时,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C/G@Si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36.1 mAh/g,循环充放电100次后剩余容量保持在658.5 mAh/g,展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对进一步推广硅碳负极材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负极材料 壳聚糖 石墨掺杂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地热钻采碳纳米管复合水泥基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向杰 王胜 +1 位作者 李玉杰 王文杰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08,共14页
针对现有导热固井水泥存在的性能不足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地热钻采碳纳米管复合水泥基材料(CNTs-CC)。首先,选用石墨、氮化硅作为主要导热填料,硅微粉作为热稳定材料,碳纳米管作为协同增强填料,初步研制出纳米复合水泥材料基础液;其... 针对现有导热固井水泥存在的性能不足问题,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地热钻采碳纳米管复合水泥基材料(CNTs-CC)。首先,选用石墨、氮化硅作为主要导热填料,硅微粉作为热稳定材料,碳纳米管作为协同增强填料,初步研制出纳米复合水泥材料基础液;其次,基于响应曲面法Box-Behnken试验设计,开展17组配比优化试验,构建了以2 d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为响应指标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结合方差分析和响应曲面考察了各因素对响应指标的影响,并得到胶凝材料最优配比;最后,对复合水泥基材料的工程性能进行评估,并结合XRD与SEM研究了材料的水化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水泥基材料的导热性能与抗压强度受多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其中早强剂与减水剂交互影响显著;CNTs-CC水泥石28 d抗压强度达8.15 MPa,导热系数为2.236 W/(m·K);导热填料不参与水化过程,碳纳米管粉可发挥“填充”及“桥连”效应,外加剂调控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钻采 水泥基材料 石墨 氮化硅 碳纳米管 响应曲面 水化
下载PDF
离子推力器碳基材料栅极研制与应用现状及启示
8
作者 高斌 李娟 +2 位作者 耿海 王彦龙 陈娟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9-157,共9页
离子推力器是广泛应用于空间航天任务的电推力器之一,栅极在离子推力器中承担着引出离子并加速进而实现推力的作用,直接影响推力器性能及寿命。相比于传统钼栅,碳基栅极具有热膨胀系数低、耐离子溅射高等优势,是未来高比冲、大推力、长... 离子推力器是广泛应用于空间航天任务的电推力器之一,栅极在离子推力器中承担着引出离子并加速进而实现推力的作用,直接影响推力器性能及寿命。相比于传统钼栅,碳基栅极具有热膨胀系数低、耐离子溅射高等优势,是未来高比冲、大推力、长寿命离子推力器栅极的理想候选材料,已被国外部分先进离子推力器成功在轨应用。分析对比了不同栅极材料特性,调研总结了国内外碳基栅极研制过程及技术特点,并报道了作者近期在小口径不同构型C/C栅极与一体化C/C栅极研制方面的相关进展,最后针对我国离子电推进发展趋势,提出了后续碳基栅极研究的经验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力器 栅极组件 碳-碳复合材料 热解石墨
下载PDF
中空三维结构的硅碳负极的构筑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郝胐 王俊明 +4 位作者 董春伟 尉琳琳 董阳 梁文斌 苏志江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5-332,共8页
硅碳材料作为高能量密度的锂电负极材料备受瞩目,但由于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了其循环性能差,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本工作利用薄层石墨柔性结构的特点,与纳米硅进行复合制备了中空结构的硅碳复合物,并通过对薄层石... 硅碳材料作为高能量密度的锂电负极材料备受瞩目,但由于硅在充放电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效应,导致了其循环性能差,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本工作利用薄层石墨柔性结构的特点,与纳米硅进行复合制备了中空结构的硅碳复合物,并通过对薄层石墨和纳米硅分别用含有羧基的羧甲基纤维素(CMC)和含有氨基的正硅酸乙酯(TEOS)进行表面修饰。相比于传统的机械混合工艺制备的硅碳负极材料存在纳米硅与碳材料复合不均一的问题,本工作修饰后的纳米硅与薄层石墨之间通过静电自组装作用,可形成更为均一的纳米硅与薄层石墨的复合物(S/MG)。通过造粒技术,构筑了由纳米硅/薄层石墨片层组成的中空结构的硅碳复合物颗粒,而颗粒外部由碳层进行包覆。通过SEM切片、EDS以及高分辨TEM等表征手段,可以看到颗粒内部由纳米硅与薄层石墨层结构构筑了微米尺寸的中空结构,该结构内部不但形成了导电的三维网络结构,而且为纳米硅的体积膨胀提供了充足的缓冲空间,从而大幅提升了硅碳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相比于传统石墨取代薄层石墨与纳米硅制备的硅碳复合物,薄层石墨制备的硅碳负极的比容量达到958 mAh/g,扣电在0.5 C下循环5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维持在88%左右。本文作者也从实用角度评价了S/MG全电循环性能,与三元NCM811正极材料组装成的软包全电池,在1 C倍率充放电下,循环1000周后电池容量保持率可达86%,可为高能量密度锂电技术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薄层石墨 硅碳复合材料 中空结构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微米硅负极材料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晓磊 宋信信 +9 位作者 张恩凤 王振 叶翠翠 闫允涛 马强 刘聪 杜宁 张雁南 张英杰 周忠仁 《有色设备》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发展是锂离子电池新材料领域的一大主题。相比于商业化的石墨负极,硅具有储锂容量高的天然优势,无疑是下一代高容量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纳米硅负极材料虽然具备很高的理论比容量,但低的振实密度和面积载量严重削弱了... 高性能负极材料的发展是锂离子电池新材料领域的一大主题。相比于商业化的石墨负极,硅具有储锂容量高的天然优势,无疑是下一代高容量负极材料的发展方向。纳米硅负极材料虽然具备很高的理论比容量,但低的振实密度和面积载量严重削弱了体积比容量和质量比容量。因此,设计高振实密度微米硅基负极可以赋予更好的综合性能。本文首先阐明了微米硅应用存在的问题,然后综述了微米硅结构设计、碳复合和黏结剂设计等改性方法,为微米硅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微米硅 硅碳 黏结剂 锂离子电池 理论比容量 体积膨胀效应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技术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小来 吴巧 芦露华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1-14,共4页
锂离子电池技术经过二十余年在3C领域的广泛应用已发展至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领域,成为近年来推动相关领域爆发式成长的核心科技。以石油焦为原料的碳材料为起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商业化发展,获得了空前进步。本文... 锂离子电池技术经过二十余年在3C领域的广泛应用已发展至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站领域,成为近年来推动相关领域爆发式成长的核心科技。以石油焦为原料的碳材料为起点,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经过了三十余年的商业化发展,获得了空前进步。本文梳理了近三十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技术变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负极材料研究发展系统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 石墨 氧化亚硅 硅碳复合
下载PDF
球磨法制备硅基负极材料及其增强的储锂性能研究
12
作者 秦圆 赵春玲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00-107,共8页
以微米硅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烯/硅负极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材料的晶型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在保持硅的晶体结构不发生变... 以微米硅为原料,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备碳纳米管/还原氧化石墨烯/硅负极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电化学测试技术对材料的晶型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在保持硅的晶体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既可降低硅颗粒的尺寸,又能促进氧化石墨的部分还原和剥离,使其转为石墨烯。当碳纳米管添加量为1%、氧化石墨添加量为5%时,所制备的负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4 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次,放电比容量为1779.7 mAh/g。这主要是因为碳纳米管和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能够在硅负极建立高效的导电网络,增加电子的传递速率,同时降低硅负极脱嵌锂过程时锂离子的电荷转移电阻和提高锂离子扩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氧化石墨 硅基材料 锂离子电池 球磨法
下载PDF
硅基负极材料及硅氧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顺 胡小冬 姜希猛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80-82,共3页
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储能技术需要不断发展。电池应用市场不断扩大,对能量和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选用高比容量负极材料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策略。硅具有3579 mAh/g的容量,有望取代石墨电极,但受到大体积膨胀和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的... 为了解决能源危机,储能技术需要不断发展。电池应用市场不断扩大,对能量和功率密度要求越来越高,选用高比容量负极材料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策略。硅具有3579 mAh/g的容量,有望取代石墨电极,但受到大体积膨胀和不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的限制。氧化亚硅负极具有2600 mAh/g的高理论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稳定性,是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硅基负极材料和硅氧负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和固有电导率较差,限制了实际应用。目前,硅基负极的改性化方法主要包括纳米晶化、硅-碳复合材料、优化电解液和添加剂等方法。本文将对硅基负极材料及硅氧负极材料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材料 体积膨胀 硅氧负极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气相沉积法制备多孔硅炭负极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14
作者 冯荣标 简正军 +3 位作者 吴易华 周军浩 江晴晴 吴建华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50-52,共3页
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是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但可再生能源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不能稳定供应,人们需要合适的能源装置进行储存才能形成稳定供应。锂离子电池因其优秀的电化学性能成为了现今最主要的新能源电池,但目前商业化锂离子... 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是世界各国共同的选择,但可再生能源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而不能稳定供应,人们需要合适的能源装置进行储存才能形成稳定供应。锂离子电池因其优秀的电化学性能成为了现今最主要的新能源电池,但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主要以人造石墨和天然石墨等石墨类材料为主,石墨类型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只有372 mAh/g,不能满足各国对高能量密度的发展规划和要求,急需研制更高比容量的新一代负极材料。使用气相沉积法制备出了最新一代高容量多孔硅炭负极材料,并对其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比容量可高达2000 mAh/g以上,硅材料的体积膨胀问题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装置 锂离子电池 石墨 负极材料 气相沉积法 多孔硅炭
下载PDF
碳纤维对铜-石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高强 吴渝英 +2 位作者 张国定 洪锓 肖学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97-101,共5页
根据目前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应用的背景研究了在铜 石墨复合材料中加入碳纤维后对复合材料滑动电接触性能的影响。详细研究了碳纤维的加入量、排列、分布对复合材料密度、电阻率、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 ,并通过与传统滑板性能比较来验证... 根据目前电力机车受电弓滑板应用的背景研究了在铜 石墨复合材料中加入碳纤维后对复合材料滑动电接触性能的影响。详细研究了碳纤维的加入量、排列、分布对复合材料密度、电阻率、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 ,并通过与传统滑板性能比较来验证它是一种既具有优良滑动接触性能又具有优良导电性能和一定强度的新型滑动电接触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石墨复合材料 碳纤维 冲击值 滑动电接触
下载PDF
碳纤维/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郭亚林 梁国正 +1 位作者 丘哲明 何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2-44,共3页
介绍了一种碳纤维/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情况。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常数和烧蚀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其拉伸强度达到558MPa,拉伸模量达到44.0GPa,层间剪切强度为16.6MPa,导热系数不超过0.3W/(m·K),... 介绍了一种碳纤维/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情况。对该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常数和烧蚀性能进行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其拉伸强度达到558MPa,拉伸模量达到44.0GPa,层间剪切强度为16.6MPa,导热系数不超过0.3W/(m·K),氧 乙炔烧蚀的线烧蚀率为0.049mm/s,质量烧蚀率为0.0595g/s。通过与常用的碳/酚醛材料比较,碳纤维/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性能 防热材料
下载PDF
碳/碳化硅摩阻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永东 张立同 +4 位作者 成来飞 楼建军 张军战 范尚武 余林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92-999,共8页
碳/碳化硅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性能陶瓷基摩阻材料,具有密度低,抗氧化性好,摩擦性能高且性能稳定等一系列优点,在高速列车、飞机和重型汽车等高能载制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反应性熔体浸渗法是制备碳/碳化硅摩阻复合材料... 碳/碳化硅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性能陶瓷基摩阻材料,具有密度低,抗氧化性好,摩擦性能高且性能稳定等一系列优点,在高速列车、飞机和重型汽车等高能载制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反应性熔体浸渗法是制备碳/碳化硅摩阻复合材料的有效途径。从碳/碳化硅摩阻复合材料的设计出发,深入分析了反应性熔体渗透过程的热力学条件,Si-C反应体系的基本特征以及动力学规律。针对短纤维模压和三维针刺等两种典型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对材料的微结构特征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系统论述。同时,对红外热成像、X射线透射和工业CT等先进工程检测方法在碳/碳化硅摩阻复合材料构件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化硅 摩阻复合材料 反应性熔体渗透
下载PDF
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在水润滑下的摩擦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焦素娟 周华 +3 位作者 杨华勇 龚国芳 陈建敏 周惠娣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研究了水润滑下炭纤维、石墨及聚四氟乙烯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与不锈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和磨屑形貌,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炭纤维含量对摩擦副的摩擦系... 研究了水润滑下炭纤维、石墨及聚四氟乙烯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与不锈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磨损表面和磨屑形貌,利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元素组成.结果表明:炭纤维含量对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影响不大,磨损率随着炭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载荷增大,摩擦系数先降低而后升高,当载荷较小时,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随载荷增大而缓慢增加,当载荷超过一定值后,磨损率急剧增加;填充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在较低载荷下主要呈现疲劳磨损特征,在较高载荷下主要呈现微切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炭纤维 复合材料 水润滑 摩擦磨损性能
下载PDF
SiO_2纳米粉对炭黑/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压阻、阻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19
作者 潘伟 翟普 刘立志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研究了添加导电炭黑和SiO2纳米粉的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压阻及阻温效应.发现:添加15g导电炭黑的硅橡胶(硅橡胶为100g,下同)的压阻效应,随着纳米SiO2量的增加显著提高.在一定压力范围内,电阻随压力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只添加... 研究了添加导电炭黑和SiO2纳米粉的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导电机理、压阻及阻温效应.发现:添加15g导电炭黑的硅橡胶(硅橡胶为100g,下同)的压阻效应,随着纳米SiO2量的增加显著提高.在一定压力范围内,电阻随压力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只添加15g导电炭黑的硅橡胶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略为降低,而加入纳米级气相法生产的SiO2的炭黑/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增加而增加且其导电机制为欧姆导电,其电导率受导电团聚体间的电导率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炭黑 复合材料 导电橡胶 压敏材料 纳米
下载PDF
碳化硅/石墨涂层复合材料的介电性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元军 赵晓明 李卫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1-35,共5页
研究了碳化硅和石墨含量对碳化硅/石墨双层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的影响。鉴于该材料多用于工程领域,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弯曲、剪切、拉伸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低频段,该材料介电性能良好,碳化硅含量、石墨含量均... 研究了碳化硅和石墨含量对碳化硅/石墨双层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损耗角正切的影响。鉴于该材料多用于工程领域,测试了该复合材料的弯曲、剪切、拉伸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低频段,该材料介电性能良好,碳化硅含量、石墨含量均对涂层复合材料的实部、虚部和损耗角正切影响较大;当碳化硅含量为24%,石墨含量为60%时,涂层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虚部最大,其极化和损耗能力最强。另外,该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最大弯曲强力为48.3N,最大剪切强力为57.5N,最大拉伸强力为618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石墨 涂层 介电性能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