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lver Coins Cut into Pieces to Facilitate Trade in Tibet
1
《China's Tibet》 1997年第6期39-39,共1页
关键词 silver coins Cut into Pieces to Facilitate Trade in Tibet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tarnish on the surface of a panda gold coin 被引量:1
2
作者 YANG Changjiang LIANG Chenghao WANG Pe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8-73,共6页
In natural environment, tarnish was observed on the surface of historic and contemporary gold coins in several countries. Few years after the emergence of panda gold coins, several red spots were appeared on the surfa... In natural environment, tarnish was observed on the surface of historic and contemporary gold coins in several countries. Few years after the emergence of panda gold coins, several red spots were appeared on the surface. To identify the stains and to examine the spots, optical microscope (O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is (EMPA),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were used. It was found by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that the stain has a dark blue central area surrounded by a large area with a nuance of colors from brown to red. Red spots usually contain holes in the center, which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forging stress zones formed in the struck process. From the surface analyses using EMPA, sulfur and silver are detected besides gold, and the contents of Ag and S at the tarnish part are higher than those at the other part. Furthermore, distributions of Ag and S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morphology of stains. XPS shows that components of stains are Ag2S and Ag2SO4 and the former is much predominant. These results are confirmed using XRD analysis. Accelerated tarnish test of gold in an atmosphere containing sulfur compound proves that the similar phenomenon appears when a small amount of silver is present on the surface of gol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tarnish stains is caused by the presence of Ag and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 coins CORROSION ANALYSES tarnish silver
下载PDF
从乾隆宝藏币的推行看清朝治理西藏地方货币政策的转变
3
作者 赵心愚 杨璇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1,共8页
清王朝初期对西藏的经济治理主要采取怀柔绥辑的态度,由此出现西藏市场大量流通尼泊尔银币的情况。随着两次廓尔喀战争相继发生,清王朝自上而下意识到贸易—铸币—外患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开始重视西藏的货币问题。随着乾隆皇帝对西藏基... 清王朝初期对西藏的经济治理主要采取怀柔绥辑的态度,由此出现西藏市场大量流通尼泊尔银币的情况。随着两次廓尔喀战争相继发生,清王朝自上而下意识到贸易—铸币—外患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开始重视西藏的货币问题。随着乾隆皇帝对西藏基本经济情况了解的深入,逐渐转变战争初期禁止藏、廓贸易与西藏市场流通尼泊尔银币的策略,并敏锐地察觉到在西藏建立正规币制的重要性。在西藏发行乾隆宝藏币是清王朝对藏货币政策加强管理的重要举措,集中体现了国家主权以及乾隆皇帝与在藏大臣的国家观念,此铸币的推行,强化了西藏民众的归属意识与国家认同,亦促进了西藏经济向内地的延伸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王朝 西藏 货币金融政策 尼泊尔银币 乾隆宝藏币
下载PDF
19世纪上半叶越南阮朝“半银半钱”港税探析
4
作者 黎庆松 《海洋史研究》 2023年第1期122-155,共34页
1802年,阮福映建立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这一时期,阮朝逐渐完善入港勘验制度,初步确立了“半银半钱”的港税制度。学界对阮朝港税问题多有关注。孙建党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越南阮朝明命时期的对外关系》①中探讨了越南明命时期... 1802年,阮福映建立越南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这一时期,阮朝逐渐完善入港勘验制度,初步确立了“半银半钱”的港税制度。学界对阮朝港税问题多有关注。孙建党在其硕士学位论文《越南阮朝明命时期的对外关系》①中探讨了越南明命时期对清朝商船的港税征收标准。成思佳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从多元分散到趋近统一--越南古代海洋活动研究(1771~1858)》②中对19世纪上半叶阮朝港税情况做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硕士学位论文 19世纪上半叶 博士学位论文 阮福映 越南阮朝 征收标准
下载PDF
银纪念币的腐蚀变色研究(英文) 被引量:8
5
作者 杨长江 梁成浩 +1 位作者 王鹏 王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9-632,共4页
银纪念币在大气环境中表面发生变色,失去原有的金属光泽。采用OM,SEM,EMPA,XPS,XRD等现代物理测试技术对变色的银纪念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纪念币的变色部位呈均匀的浅褐色,并随机分布着深褐色的斑点。变色银纪念币表面沿着划痕密集... 银纪念币在大气环境中表面发生变色,失去原有的金属光泽。采用OM,SEM,EMPA,XPS,XRD等现代物理测试技术对变色的银纪念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纪念币的变色部位呈均匀的浅褐色,并随机分布着深褐色的斑点。变色银纪念币表面沿着划痕密集分布着蚀孔。表面分析显示,除Ag外,还有S和O元素。XPS,XRD分析发现,变色银纪念币表面存在Ag2S,Ag2SO3和Ag2O。实验室加速变色试验表明,在含S气体环境中,Ag被氧化生成Ag2S,导致银纪念币表面变色。从而验证银纪念币的变色是由电化学腐蚀引起的,S和O元素参与了腐蚀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纪念币 变色 硫化银 电化学腐蚀
下载PDF
陈列银币变色原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曦芸 吴来明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6年第2期14-19,共6页
为了探讨博物馆内陈列银币经常出现的表面失去光泽甚至变暗变黑的原因,采用离子色谱、X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变色银币清洗液成分,并对博物馆周边环境空气和颗粒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l-、NO2-、NO3-、SO42-等无机离子主要来源于环境空气... 为了探讨博物馆内陈列银币经常出现的表面失去光泽甚至变暗变黑的原因,采用离子色谱、X荧光光谱等方法分析变色银币清洗液成分,并对博物馆周边环境空气和颗粒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Cl-、NO2-、NO3-、SO42-等无机离子主要来源于环境空气,甲酸和乙酸主要来源于陈列用装饰材料。采用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对银试片表面黑色物质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元素为碳、氧、硫,其中硫分布较深,说明黑色物质除了硫化物外还存在氧化物;进一步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发黑处有明显的碳氢吸收,说明发黑银试片表面除了无机物外还存在含碳有机物,可解释扫描电镜和电子能谱中检测到碳的原因。通过模拟实验比较了空气质量、相对湿度、光源和光照等因素对银变色所起作用表明,在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光照强度差异几乎与银变色程度无关。在标准空气中相对湿度100%下银依旧不变色,说明在空气质量、光照度与相对湿度中,空气质量是影响银变色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和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结合解释了银与各种污染离子作用最终转化为稳定硫化银的原因。实验结果为制定银质文物保护环境要求和改造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币 变色原因 环境影响 检测分析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吐鲁番发现的萨珊银币及其在高昌王国的物价比值 被引量:5
7
作者 钱伯泉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7,共9页
本文主要根据吐鲁番出土文书,结合有关历史文献,详细探讨了萨珊银币作为麹氏王朝高昌的基价货币,在政府税收和民间商品交易中的比值。肯定它在西域通用了一百三十余年,这是中外货币史上的一个奇迹。
关键词 波斯萨珊银币 高昌王国 银钱开元通宝 萨珊银币 货币史 吐鲁番 物价比值
下载PDF
四川邛崃一批出土银元的分析与除锈保护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颖东 王宁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0年第3期69-75,共7页
为了保护四川邛崃出土的一批银元,用SEM-EDS和XRD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的银元及锈蚀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银元中除含主元素Ag之外,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Cu元素;表面锈蚀物大多数为铜的化合物——氧化亚铜和碱式碳酸铜,少量为角银。... 为了保护四川邛崃出土的一批银元,用SEM-EDS和XRD分析法对具有代表性的银元及锈蚀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银元中除含主元素Ag之外,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Cu元素;表面锈蚀物大多数为铜的化合物——氧化亚铜和碱式碳酸铜,少量为角银。结合分析结果及试验,采用机械振动和5%EDTA二钠盐水溶液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除锈,之后再缓蚀封护,并用有机玻璃制作的钱币专用盒封装存放。分析数据将为研究我国银元文物提供科学信息,保护方法将为银器类文物的保护提供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邛崃 银元 分析 除锈保护
下载PDF
金朝时期的白银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文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9-77,共9页
金朝前期,北宋中叶以来的白银货币化持续推进。大定年间的商品—货币关系中,白银的社会身份从商品变成货币,白银货币化初步实现。金廷赋予白银征纳赋税的法偿地位,认可银钱兑换关系,形成了官方法定的银钱兑换价。金朝中期交钞贬值,银两... 金朝前期,北宋中叶以来的白银货币化持续推进。大定年间的商品—货币关系中,白银的社会身份从商品变成货币,白银货币化初步实现。金廷赋予白银征纳赋税的法偿地位,认可银钱兑换关系,形成了官方法定的银钱兑换价。金朝中期交钞贬值,银两全面成为官方法定货币,独立行使货币职能,铜钱的货币职能则日益式微,银钱两种金属货币的地位形成均势。大安、贞祐以后,银两逐步代替铜钱成为钞本,开始决定交钞价值,成为基准定价货币;铜钱则由停铸、限藏、限用到废而不用,全面逃离市场。金末的银钱钞关系中,钱退银进,货币白银化取得重大进展。银两逐步成为交钞之本,并借助交钞等分价值、投入流通。蒙元时期以银为本、禁银行钞的"银钞相权"货币流通格局,在金朝末年已初具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白银 铜钱 法定货币 银钞相权
下载PDF
从清水江文书看清代贵州苗侗地区货币流通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10
作者 龙泽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8-72,99,共6页
通过对清水江文书中典型契约文书的梳理,对清代贵州苗族侗族地区货币流通中的银两成色、平砝标准和银钱比价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证。清代贵州苗侗地区的货币流通经历了从规范到失序,然后又趋于规范的过程。清代中期银两成色与平砝标... 通过对清水江文书中典型契约文书的梳理,对清代贵州苗族侗族地区货币流通中的银两成色、平砝标准和银钱比价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考证。清代贵州苗侗地区的货币流通经历了从规范到失序,然后又趋于规范的过程。清代中期银两成色与平砝标准的混乱,以及银价的剧烈上涨扰乱了木材市场与土地市场秩序,加剧了苗侗社会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文书 苗侗地区 银色 平砝 银钱比价
下载PDF
近代北京价格与工资的变迁: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凯翔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9,共10页
综合现有资料,整理并分析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北京的银钱比价、物价与工资序列,以此探讨近代北京的通货膨胀形态、商品和劳动力的市场化以及实际工资的趋势。通过价格走势的一致性,发现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市场间存在整合。在民间自组... 综合现有资料,整理并分析了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北京的银钱比价、物价与工资序列,以此探讨近代北京的通货膨胀形态、商品和劳动力的市场化以及实际工资的趋势。通过价格走势的一致性,发现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市场间存在整合。在民间自组织的推动下,无论是货币市场还是劳动力市场都具有一致的行市,使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得以发挥。对实际工资的检验还表明,近代北京的劳动力实际价格并无趋势性变化,而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则以改进的可能性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钱比价 物价 工资 市场组织
下载PDF
族属与等级:蒙古国巴彦诺尔突厥壁画墓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英 萨仁毕力格 《草原文物》 2016年第1期124-129,共6页
2011年,蒙古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联合考古队在布尔干省巴彦诺尔苏术东北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座按唐墓规制建造的大型壁画墓,墓内共发现唐代风格的壁画40余幅、拜占庭金币及仿制品40余枚及各式金银器。发掘报告... 2011年,蒙古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与哈萨克斯坦欧亚大学联合考古队在布尔干省巴彦诺尔苏术东北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座按唐墓规制建造的大型壁画墓,墓内共发现唐代风格的壁画40余幅、拜占庭金币及仿制品40余枚及各式金银器。发掘报告这样总结了此墓葬的重要性:根据墓葬形制、葬式及出土遗物,可以认定该墓葬为东突厥汗国时期的遗存,墓主人可能为突厥贵族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厥汗国 铁勒 拜占庭金币 萨珊银币 仿制品
下载PDF
明清铜钱流通体制的式微与重整 被引量:6
13
作者 邱永志 张国坤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8-254,共17页
明中后叶形成的银钱并行格局一直延续至清代,但相同的货币格局下,两朝政府对钱法的管理能力却显现出很大的区别:明朝自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年)以后强力疏通钱法、屡开铸局挽救铜钱流通体制,然效果甚微,明晚期私钱泛滥、铜钱价值紊... 明中后叶形成的银钱并行格局一直延续至清代,但相同的货币格局下,两朝政府对钱法的管理能力却显现出很大的区别:明朝自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年)以后强力疏通钱法、屡开铸局挽救铜钱流通体制,然效果甚微,明晚期私钱泛滥、铜钱价值紊乱、银进钱退、铜钱流通范围大幅缩小,政府几近丧失对货币市场的干预能力;反观清朝,铸钱制度有序开展,钱价围绕官价上下波动、较为稳定。铜钱流通突破明代“行钱之地”的局限,出现广泛的“钱进银退”现象。政府对货币市场的干预能力相对较强。明清铜钱流通体制从式微到重整的转变原因在于明清商品经济既有基础不同,市场组织力量存在差异,民间对于小额通货的需求不断上升,以及最为关键的原因是清廷强有力的货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铜钱 式微 重整 白银
下载PDF
明清时期银钱比价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利平 《肇庆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4-38,50,共6页
本文考察了明清时期(1368-1911)白银和铜钱这两种金属货币的比价变动情况及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明清时期白银和铜钱的比价一直是变动不居的,而中后期银钱比价波动尤为剧烈。从总体来看,明清时期一两白银所能兑换的铜钱数有不断上升的... 本文考察了明清时期(1368-1911)白银和铜钱这两种金属货币的比价变动情况及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明清时期白银和铜钱的比价一直是变动不居的,而中后期银钱比价波动尤为剧烈。从总体来看,明清时期一两白银所能兑换的铜钱数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白银和铜钱的数量及其本身的价值、海外贸易以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银钱比价。市场上劣质铜钱的大量涌现则是导致银钱比价剧烈变动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金属货币 白银 铜钱 比价 中国货币史 供求关系 货币数量 货币价值
下载PDF
清代盛世的银钱二元制与治理逻辑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冬阳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2年第1期28-39,M0004,共13页
清代盛世的乾隆朝,利用西南地区已完成改土归流、美洲白银大量内流的有利条件,采取积极有为的货币政策,因应经济增长和民生需求,大力开发滇铜黔铅,广兴鼓铸,为市场提供了稀见的优质铜钱供给,重塑了地方流动性,不仅使铜钱占领了地方基层... 清代盛世的乾隆朝,利用西南地区已完成改土归流、美洲白银大量内流的有利条件,采取积极有为的货币政策,因应经济增长和民生需求,大力开发滇铜黔铅,广兴鼓铸,为市场提供了稀见的优质铜钱供给,重塑了地方流动性,不仅使铜钱占领了地方基层市场,而且扩大了铜钱在大额交易和跨地区交易中的使用,甚至促动了制钱流通的信用化,使银钱二元货币体系臻于完成,促进了省级财政发育、地方市场繁荣,并维持了国家财政的一定弹性,为盛世提供了重要支撑。然而完成状态的银钱二元制仍运作于金属主义的货币治理逻辑,政府调控货币供给能力仍相当有限,无法贯彻国家一统权威,不能为国内市场和财政结算提供交易成本低廉的一致货币工具,也无力促成统一金融和资本市场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盛世 银钱二元制 地方流动性重构 治理逻辑 金属主义
下载PDF
中古时期丝绸之路金银货币的流通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裴成国 《吐鲁番学研究》 2021年第1期83-90,155,共9页
中国古代的货币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拜占庭金币和萨珊银币在中古中国的流通就是例证。总体上来说,考古资料所见拜占庭金币流入中国的时间比萨珊银币的时间要晚两百年,数量也远较萨珊银币少得多。与萨珊银币在六世纪中叶之后在西域等... 中国古代的货币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拜占庭金币和萨珊银币在中古中国的流通就是例证。总体上来说,考古资料所见拜占庭金币流入中国的时间比萨珊银币的时间要晚两百年,数量也远较萨珊银币少得多。与萨珊银币在六世纪中叶之后在西域等地广泛流通不同,拜占庭金币则仅在个别时候作为货币流通。虽然拜占庭金币和萨珊银币的仿制品可能大都系粟特地区铸造,但中国发现的两类金属货币仿制品的比例有较大差别,萨珊银币绝大多数都是萨珊波斯铸造的,而拜占庭金币则有相当部分都是仿造的。拜占庭金币和萨珊银币在中国的流通与唐代金开元通宝的铸造应当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货币 拜占庭金币 萨珊银币
下载PDF
林则徐关于“银贵钱贱”的认识与困惑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宏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5-41,共7页
林则徐最初认为“银贵钱贱”是鸦片透漏白银出境造成的,但是到了1846年,当他看到西安市场上银价“忽低忽昂”,在不了解“杰科布定律”的情况下,最后他还是陷入一片迷茫之中,留下了“其理亦不可解”的感叹。
关键词 林则徐 银贵钱贱 杰科布
下载PDF
载泽与清末币制改革刍论
18
作者 陈一容 杨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71,共6页
载泽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支持者、推动者,担任度支部尚书期间对币制展开了全面改革。银元方面,力主七钱二分银元、银元统归专铸、回收旧银元;铜元方面,整饬铸造、促进流通,确立辅币地位;纸币方面,以发行权为根本,限制和禁止官商行号纸币发... 载泽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支持者、推动者,担任度支部尚书期间对币制展开了全面改革。银元方面,力主七钱二分银元、银元统归专铸、回收旧银元;铜元方面,整饬铸造、促进流通,确立辅币地位;纸币方面,以发行权为根本,限制和禁止官商行号纸币发行、确立大清银行国家纸币发行权。统一币制、推动货币制度的除旧布新乃所行措施目标之所在,实现国家货币权归于一则是其中核心与关键。载泽清末币制改革虽因清朝的覆亡而未化为现实,但其为国家货币统一、适应近代货币发展潮流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泽 银元 铜元 纸币 币制统一
下载PDF
“银荒”危机促使咸丰朝整改货币发行(1830年~1856年)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艳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3-81,共9页
1830~1856年,货币供给严重不足及银贵钱贱的双重危机迅速导致中国经济严重萧条,国家财政危机紧逼而至,社会危机重重。举国上下迅速掀起探讨币制改革的热潮,但道光一朝始终没有推行币制改革。于是,货币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及社会危机... 1830~1856年,货币供给严重不足及银贵钱贱的双重危机迅速导致中国经济严重萧条,国家财政危机紧逼而至,社会危机重重。举国上下迅速掀起探讨币制改革的热潮,但道光一朝始终没有推行币制改革。于是,货币危机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及社会危机愈发不可收拾,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恶化到了极致。咸丰朝为苟延残喘,从货币发行领域着手进行改革。从改革的根源上讲,正是"银荒"危机促使咸丰朝整改货币发行。然而,清政府试图通过实行铸造大钱、发行票钞的通货膨胀政策,暂时弥补其财政赤字,却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危机发生,"银荒"、"钱荒"危机严重恶化,中国经济、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荒”危机 大钱制度 票钞贬值 通货膨胀 银贵钱荒
下载PDF
关于金银纪念币市场发展的思考
20
作者 吴顺达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金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促进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尤其是现代金币已由单纯的收藏转为投资品,金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适应了我国社会公众多元化投资意识需求。为使投资金币的概念和黄金投资的理念深入人心,必须正确认识金银纪念币的... 金币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促进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尤其是现代金币已由单纯的收藏转为投资品,金币作为一种投资工具适应了我国社会公众多元化投资意识需求。为使投资金币的概念和黄金投资的理念深入人心,必须正确认识金银纪念币的经济属性。并依此完善发售体制和进行有序地市场调控与管理,才能更好地促进黄金市场的开放和整个金银币市场的回升与繁荣,推动我国金币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纪念币 法定货币 投资工具 投资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