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observations
1
作者 Salvadeeswaran Meenakshi-Sundaram Sathyam Senthilnathan +3 位作者 Kaliappan Gurusamy Srinivasan Somalinga Nagendran Karthik Pandi Suresh Somasundaram Palanirajan 《Neuroimmunology and Neuroinflammation》 2017年第2期28-32,共5页
The authors report clinical correlations of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PECT) findings in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RPL). These are observations that have not received wide attenti... The authors report clinical correlations of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SPECT) findings in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RPL). These are observations that have not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in literature. A 31-year-old hypertensive gentleman, on discontinuing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presented with vomiting, headache, focal motor to bilateral tonic-clonic seizures, altered sensorium, right gaze palsy and right hemiparesis. Accelerated hypertension was noted and he improved well with antihypertensive and anticonvulsant therapy. While cran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revealed extensive bilateral lesions, SPECT imaging revealed perfusion defects involving bilateral basal ganglia, left parieto-occipital, right cerebellar and right occipital regions, which corresponded with clinical deficits on examination. While MRI is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the evaluation of RPL, this case suggests that SPECT abnormalities may be better localized to the pathogenic lesions. Furthermore, this may begin to expla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injury in RP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maging accelerated hypertension 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
原文传递
眼外肌定量分析技术可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炎症活动性
2
作者 李霜 杨超 +2 位作者 宋丽娜 杨艳 刘月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58-862,共5页
目的评估^(99m)Tc-DTPA眼眶SPECT/CT显像眼外肌定量分析技术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炎性活动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99m)Tc-DTPA眼眶SPECT/CT显像检查的44例TAO患者,按照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将TAO患者分为活动期组(CAS... 目的评估^(99m)Tc-DTPA眼眶SPECT/CT显像眼外肌定量分析技术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炎性活动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99m)Tc-DTPA眼眶SPECT/CT显像检查的44例TAO患者,按照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将TAO患者分为活动期组(CAS≥3,n=23)和非活动期组(CAS<3,n=21)。在^(99m)Tc-DTPA眼眶SPECT/CT衰减校正图像中,选择眼外肌区域中摄取放射性核素最多的图像层面,分别勾画双侧眼外肌的感兴趣区,测量其放射性计数最大值,选取视神经水平枕叶脑组织的感兴趣区作为本底,计算眼外肌与视神经水平枕叶脑组织显像剂摄取比值(UR),同时将每侧UR值最高的眼外肌作为炎症程度受累最为严重的眼外肌,选取UR_(max)值比较其组间差异,以评价对TAO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期TAO患者的眼外肌UR_(max)高于非活动期TAO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O患者的眼外肌UR_(max)与其CAS呈正相关关系(r=0.799,P<0.05);在评估TAO临床活动性方面,眼外肌UR_(max)和CAS具有一致性(Kappa值=0.915,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区分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UR_(max)阈值为5.2,其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100%。结论本研究所使用眼外肌定量分析技术的测量方法能够直接显示每条眼外肌的炎性反应,可准确定位受累的眼外肌,使双侧眼外肌靶区勾画更加精准,还可以测量各眼外肌的放射性核素摄取比值即UR值,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TAO的炎症活动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99m)锝-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SPECT/CT 眼外肌与视神经水平枕叶脑组织显像剂摄取比值 临床活动性评分
下载PDF
^(99m)Tc-MIBI SPECT/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盛矢薇 朱瑞森 +2 位作者 樊友本 高云朝 陆汉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23-1427,1435,共6页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PHPT患者37例,静脉注射99mTc-MIBI 740 MBq,分别于注射后30 min及2~3 h进...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PHPT患者37例,静脉注射99mTc-MIBI 740 MBq,分别于注射后30 min及2~3 h进行颈胸部早期相和延迟相平面显像,延迟平面显像后行颈胸部99mTc-MIBI 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确定37例PHPT患者共有41个甲状旁腺病灶,其中29例为单发甲状旁腺腺瘤(包括5例异位甲状旁腺腺瘤),2例各有两个甲状旁腺腺瘤,5例为单发甲状旁腺增生,另1例为3个甲状旁腺增生。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对PHPT的病灶检出率为87.8%,显著高于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75.6%的检出率(P<0.05)。对甲状旁腺增生灶,99mTc-MIBI SPECT/CT的诊断灵敏度为50.0%,而平面显像均未检出病灶(P<0.05)。此外,99m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可提供病灶的解剖位置,尤其方便异位PHPT病灶的定位或术中探查。结论 99mTc-MIBI SPECT/CT是探查PHPT病灶的有效诊断方法,综合临床价值高于99mTc-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状旁腺显像
下载PDF
孤独症儿童脑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红珠 邹小兵 +3 位作者 唐春 程木华 曾小璐 邹园园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0期885-887,共3页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对5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测量并定性分析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部位。结果(1)42例孤独症患儿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发生...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局部脑血流灌注的特点。方法对56例孤独症患儿进行脑([99m]Tc)-ECD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测,测量并定性分析局部脑血流灌注的改变以及发生的部位。结果(1)42例孤独症患儿存在局部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为75%,主要表现在双侧海马回、颞叶、额叶、岛叶、扣带回、枕叶等部位,其中发生在左侧大脑半球有15例(15/42),右侧大脑半球有11例(11/42),两者差异无显著性(x^2=0.891,P=0.345)。(2)将孤独症患儿按年龄分组,〈3岁组和≥7岁组额叶低灌注发生率较3~5岁组(5/22)、5~7岁组(3/22)显著降低(x^2=7.793,P=0.045),而总的脑血流低灌注发生率四个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x^2=3.772,P=0.287)。结论孤独症患儿存在海马回、颞叶、额叶等多区域的脑血流低灌注,发生部位未有大脑半球侧化现象;提示孤独症的发生与上述部位的脑功能改变有关,且患儿3~7岁阶段可能存在暂时的大脑额叶功能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儿童 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缺血作用的核心脏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罗海明 戴瑞鸿 +4 位作者 王受益 林祥通 管一晖 金少津 刘永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23-325,共3页
在17例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静脉注射潘生丁心肌^(99m)锝-甲氧异丁异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下称SPECT)观察麝香保心丸(下称保心丸)含服后对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含服保心丸后静脉注射潘生丁引起的心... 在17例冠心病患者中应用静脉注射潘生丁心肌^(99m)锝-甲氧异丁异晴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下称SPECT)观察麝香保心丸(下称保心丸)含服后对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的影响。结果:含服保心丸后静脉注射潘生丁引起的心脏副作用的症状缓解率为85%;可逆性影像缺损组11例中有8例及固定性影像缺损者6例中的4例SPECT影像明显改善,提示保心丸可改善心肌缺血区血流灌注,总有效率为70.6%未观察到任何保心丸引起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保心丸 心肌缺血 潘生丁
下载PDF
自制脂质体包裹神经生长因子通过血脑屏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军 黄野 +2 位作者 吕天润 曹晓建 陈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脂质体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包裹后促进其通过血脑屏障(BBB)的作用。方法:将99mTc-NGF用脂质体包裹后,按照以下条件处理:将包裹含有4.0mCi99mTc-NGF的脂质体A注射至新西兰兔体内,利用SPECT分析其在脑部分布的百分数,对照组以相... 目的:研究脂质体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包裹后促进其通过血脑屏障(BBB)的作用。方法:将99mTc-NGF用脂质体包裹后,按照以下条件处理:将包裹含有4.0mCi99mTc-NGF的脂质体A注射至新西兰兔体内,利用SPECT分析其在脑部分布的百分数,对照组以相同放射剂量的99mTc-NGF、99mTc-NGF-普通脂质体B处理用来考察脑组织靶向性;同时以0.05mg/kg剂量将NGF脂质体A、单纯NGF、空白脂质体、生理盐水分别注入新西兰兔体内,利用ELISA法于30、60、90、120min测定脑脊液中NGF的浓度。结果:自制注射用脂质体A组包裹的99mTc-NGF经SPECT显像,其在脑部的放射性计数较高,而99mTc-NGF组几乎全部从泌尿系统代谢、99mTc-NGF-普通脂质体B组基本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后沉积于肝脏;ELISA检测证明脂质体包裹的NGF能够部分通过血脑屏障。结论:此自制NGF-脂质体A具有一定的脑组织靶向性,能够携带NGF通过BB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神经生长因子 血脑屏障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靶向性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脑功能神经影像学研究和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戚荣丰 卢光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6期1023-1026,共4页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个体经历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如战争、受虐)后产生的严重的精神障碍。近年来,脑神经影像研究尤其是功能神经影像学研究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功能神经影像技术有利于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功能脑区以及神经环路...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个体经历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如战争、受虐)后产生的严重的精神障碍。近年来,脑神经影像研究尤其是功能神经影像学研究在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功能神经影像技术有利于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功能脑区以及神经环路的异常。本文综述功能神经影像技术(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的重要发现,并提出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在症状性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袁建伟 冯彦林 +2 位作者 张培培 王颖 梁伟棠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137-314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对症状性冠状动脉心肌桥(MB-MCA)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98例MB-MCA患者的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和SPECT/CT MPI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CTCA和MPI在1周内完成。结果 (1)98例症状性MB-MCA患者,包括浅表型MB-MCA 9...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对症状性冠状动脉心肌桥(MB-MCA)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98例MB-MCA患者的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和SPECT/CT MPI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CTCA和MPI在1周内完成。结果 (1)98例症状性MB-MCA患者,包括浅表型MB-MCA 9例,深在型MB-MCA 89例,其中MPI阳性者45例。深在型MB-MCA和浅表型MB-MCA MPI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X2=4.835,P=0.028);(2)98例症状性MB-MCA患者,包括左前降支(LAD)91例,左回旋支(LCX)4例,右冠状动脉(RCA)3例,其中位于LAD中段者77例(79%,77/98)。MPI发现LAD的MB-MCA患者中有41例心肌血液供应异常(42%,41/98),其中LAD中段心肌缺血者34例,占所有心肌血液供应异常者的76%(34/45);(3)98例症状性MB-MCA患者中,MCA伴收缩期狭窄30例,无狭窄68例;MPI阳性45例;MB-MCA收缩期有无狭窄与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X2=5.280,P=0.022)。结论 MB心肌缺血主要发生在深在型MB-MCA患者,左前降支中段是MB-MCA和引起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的好发部位,且MCA收缩期狭窄可能是MB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Hawkeye SPECT/CT日常质控中的均匀性校准与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峰 陈宇导 +3 位作者 谢良骏 彭小林 陈谊 范日升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9期116-118,共3页
目的总结Hawkeye SPECT/CT固有均匀性在日常质量控制中的校准方法,并分析其产生性能漂移的常见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6月Hawkeye仪器日常质控的部分数据,分析仪器的均匀性等基本情况;针对我院Hawkeye探头出现的中心视野"亮点"... 目的总结Hawkeye SPECT/CT固有均匀性在日常质量控制中的校准方法,并分析其产生性能漂移的常见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6月Hawkeye仪器日常质控的部分数据,分析仪器的均匀性等基本情况;针对我院Hawkeye探头出现的中心视野"亮点",而且中心视野均匀性(Center Field of View,CFOV)均匀性值偏离很大(23.17%)的现象,使用仪器提供的迭代校准程序(Iterative Calibration,ITER)进行校正。结果仪器固有均匀性通过校正后均可达到正常值(CFOV〈3.5%)。结论 Hawkeye仪器均匀性值的漂移可以通过有效的日常质量控制得到校准,通过校准可以使相机均匀性保持在较理想状态、仪器整体性能得以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质量控制 均匀性 能峰位置 能量分辨率
下载PDF
SPECT检查过程中放射性核素^(99)Tc^m的剂量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庆召 刘梅 +3 位作者 梁婧 林志凯 侯长松 张震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5期65-68,共4页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过程中患者和照顾者的受照剂量及患者附近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探讨SPECT检查过程中加强辐射防护的重要性。方法:采用In Light型光激发光(OSL)剂量计测量SPECT患者注射药物99Tcm后3 d内照顾...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过程中患者和照顾者的受照剂量及患者附近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探讨SPECT检查过程中加强辐射防护的重要性。方法:采用In Light型光激发光(OSL)剂量计测量SPECT患者注射药物99Tcm后3 d内照顾者的个人剂量当量Hp(10),用γ剂量率仪测量SPECT患者注射药物99Tcm后距患者不同距离及不同方向的周围剂量当量率H·*(10)。结果:SPECT患者佩戴的个人剂量当量Hp(10)在0.45~1.12 m Sv之间,照顾者个人剂量当量Hp(10)在0.09~0.22 m Sv之间。注射放射性药物99Tcm后患者体表周围剂量当量率较高,一定距离处的剂量率显著下降,注射后5.5 h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降至注射后即刻测量结果的15%~25%。结论:在SPECT检查过程中,患者注射放射性药物99Tcm后其周围辐射水平较高,应加强防护及管理,提高专业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周围剂量当量率H^·*(10) 个人剂量当量Hp(10) 剂量评价
下载PDF
应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神经心理学检查对痴呆患者淡漠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知 郑霄云 +4 位作者 金轶 李旭东 郑玉民 贾树红 焦劲松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5期498-502,共5页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神经心理学检查,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ehavioral variant frontotemporal dem... 目的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与神经心理学检查,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behavioral variant frontotemporal dementia,bv FTD)患者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ow,r CBF)与淡漠的相关性,研究不同类型痴呆患者淡漠的神经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57例AD患者与25例bv FTD患者进行临床病史采集及神经心理学检查。所有患者完善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以评价r CBF。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相关回归分析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中淡漠亚项评分与r CBF的相关性。结果 61.4%的AD患者和74.1%的bv FTD的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淡漠症状,bv FTD患者淡漠评分显著高于AD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VBM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淡漠评分与双侧眶额区、额极区、背外侧前额叶、额下回皮质,岛叶及前扣带回、右侧额下回的r CBF呈负相关,而bv FTD患者淡漠评分与双侧背侧前扣带回及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的r CBF呈负相关。结论 AD和bv FTD患者的淡漠均与额叶前部及背侧前扣带回相关,但AD患者涉及的区域更为广泛,提示淡漠是一种多维度的临床综合征,在不同类型痴呆中的神经生理机制可能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漠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变异型额颞叶痴呆
下载PDF
家兔肺挫伤早期影像学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何家庆 蒋耀光 +6 位作者 王如文 蹇华胜 吴秋平 陈淑芳 温建良 罗香国 于长青 《创伤外科杂志》 2004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胸部CT以及X线平片对家兔肺挫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建立兔单侧胸部撞击伤动物模型,采用SPECT、胸部CT以及X线平片对兔肺挫伤进行早期诊断,并与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在伤后1、6...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胸部CT以及X线平片对家兔肺挫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建立兔单侧胸部撞击伤动物模型,采用SPECT、胸部CT以及X线平片对兔肺挫伤进行早期诊断,并与病理解剖结果进行对照观察。结果 在伤后1、6、24小时,X线诊断肺挫伤的敏感性分别为33.33%(3/9)、55.56%(5/9)、75.00%(6/8),有2只动物未检出肺挫伤病变。在伤后1小时,CT显示双肺均有挫伤100%(2/2),结合动物病理观察,CT与实际伤情非常吻合,而X线低估了肺挫伤的病变范围。结论胸部CT在诊断胸部创伤获得治疗相关信息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因此,对于严重胸部创伤以及多发伤,急诊检查应采用CT扫描,以尽快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挫伤 影像学诊断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下载PDF
rCBF-SPECT及MRA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小丰 谭毓绘 +4 位作者 张林川 任永芳 张云 徐小煌 曹务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05-307,共3页
目的:探讨脑血流单光子断层显像(rCBF-SPE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21例VBI患者(VBI组)和41例前庭周围性疾病(PVD)患者(对照组)均行rCBF-SPECT显像检查;VBI组66例,对照... 目的:探讨脑血流单光子断层显像(rCBF-SPECT)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21例VBI患者(VBI组)和41例前庭周围性疾病(PVD)患者(对照组)均行rCBF-SPECT显像检查;VBI组66例,对照组29例行MRA检查。结果:VBI组rCBF-SPECT异常率93.38%.多数发生在左颞,MRA异常率65.15%(43/66),两者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VBI组rCBF-SPECT异常率明显高于MRA(P<0.01)。结论:rCBF-SPECT有助于脑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状态的研究,MRA有助于脑供血减少的病因学研究,两者对VBI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BF-SPECT MRA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 脑血流单光子断层显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肾功能显像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敏 朱柳君 +1 位作者 莫春香 黄忠道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855-1857,共3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肾功能显像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5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组72例、微量白蛋白组48例、大量白蛋白组36例,同...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肾功能显像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56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组72例、微量白蛋白组48例、大量白蛋白组36例,同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接受采用SPECT仪行肾功能显像检查,比较4组肾小球滤过率(GFR)、血肌酐、尿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及肾脏20 min残留率、肾脏半排时间。结果对照组、正常白蛋白组、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组的GFR水平依次降低,而尿白蛋白水平依次升高(P<0.05);大量白蛋白组患者血肌酐及β2微球蛋白水平高于其他3组(P<0.05),但正常白蛋白组、微量白蛋白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常白蛋白组、微量白蛋白组、大量白蛋白组的肾脏20 min残留率依次降低,大量白蛋白组患者肾脏半排时间高于其他3组(P<0.05);GFR与尿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51,P<0.05)。结论 SPECT肾功能显像能较为准确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状态,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肾功能显像 糖尿病 肾功能
下载PDF
乏氧组织显像剂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测脑出血灶周围乏氧组织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润青 杨友松 张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探讨乏氧组织显像剂(99Tcm-HL-91)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测脑出血灶周围乏氧组织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HL-91SPECT脑显像对2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检测,并与CT影像学结果及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26例脑出血患者中17例(65.3... 目的探讨乏氧组织显像剂(99Tcm-HL-91)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测脑出血灶周围乏氧组织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HL-91SPECT脑显像对2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检测,并与CT影像学结果及5名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26例脑出血患者中17例(65.38%)乏氧显像阳性,乏氧显像阳性区与CT上脑出血灶密切相关;9例阴性者中,6例为小量脑出血患者,包括2例出血量<10ml的小脑出血和丘脑出血,4例出血量<15ml的基底节区和脑叶出血者,另3例为起病后20d检查者。对照组全部阴性。结论HL-91SPECT脑乏氧显像完全适用于脑出血后乏氧组织的临床观察。HL-91SPECT检测所显示出的乏氧区与CT上的脑出血灶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乏氧显像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龙飞 江珊 杨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通过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显像(GSPECT)检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AMI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介入术前GSPECT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EF)分为A、B两组(各20例)... 目的通过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显像(GSPECT)检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AMI并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0例,根据介入术前GSPECT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EF)分为A、B两组(各20例)。在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行GSPECT检查,测定左室功能并评价心肌局部血流灌注。结果介入治疗前、后比较,各项心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心输出量分别为(4.52±0.44)L/min和(4.89±0.87)L/min(P〈0.01),左室EF分别为(49.23±3.89)%和(55.37±5.57)%(P〈0.01)。A组与B组比较,介入治疗后心肌血流灌注改善率明显较高(38.1%比13.7%,P〈0.01)。结论AMI患者介入治疗后GSPECT检测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左室功能正常组介入治疗后GSPECT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射血分数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显像 介入
下载PDF
视频密度阶差对比心肌核素灌注扫描评价心肌微灌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霞 陈韵岱 +1 位作者 刘宏斌 盖鲁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1期1034-1035,共2页
目的探讨视频密度阶差(VDS)评价心肌微灌注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11只比格犬使用聚苯乙烯微泡(直径100μm)栓塞微小冠状动脉,栓塞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造影图像计算其VDS;并行心肌核素灌注扫描(SPECT),计算其心肌SPECT灌注积分。... 目的探讨视频密度阶差(VDS)评价心肌微灌注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11只比格犬使用聚苯乙烯微泡(直径100μm)栓塞微小冠状动脉,栓塞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根据造影图像计算其VDS;并行心肌核素灌注扫描(SPECT),计算其心肌SPECT灌注积分。结果栓塞后的VDS为(15.2±3.8);栓塞后的SPECT积分为(17.6±6.4)。VDS与SPECT积分呈负相关(r=-0.85,P<0.05)。结论 VDS与心肌SPECT灌注扫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上评价心肌微灌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密度阶差 核素灌注扫描 心肌微灌注
下载PDF
SPECT诊断脊柱转移瘤65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涛 刘福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65-67,共3页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确诊的65例脊柱转移瘤结果表明,最常见的骨转移瘤部位是腰椎,30例(46.1%);依次为胸椎22例(33.8%);颈椎9例(13.8%);骶椎4例(6.1%),多椎体骨转移瘤...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确诊的65例脊柱转移瘤结果表明,最常见的骨转移瘤部位是腰椎,30例(46.1%);依次为胸椎22例(33.8%);颈椎9例(13.8%);骶椎4例(6.1%),多椎体骨转移瘤59例(90.8%),单椎体骨转移瘤6例(9.2%)。脊柱转移瘤中转移灶除1例为"冷区"显像外,其余转移灶均为"热区"显像。SPECT是一种有较高灵敏度的检查方法,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可早于X线照片,检出转移灶的数目也优于X线照片及CT,其对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亦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脊柱转移瘤 CT SPECT
下载PDF
经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影响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东星 刘惠亮 +2 位作者 毛节明 张永珍 周春燕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注射方式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然后经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术后3周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心室造影检测心功能,核素心肌显像观察心...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注射方式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对心脏功能的改善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结扎小型猪冠状动脉制备心肌梗死模型,然后经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术后3周用超声心动图以及左心室造影检测心功能,核素心肌显像观察心肌灌注,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侧支循环形成,用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把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冠状动脉注射到猪心肌梗死模型,显示左心室dp/dtmax较对照组增高,心肌灌注显著改善。冠状动脉有侧支循环形成,缺血心肌细胞;较对照组减少了53.6%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内移植可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可能与移植细胞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骨髓干细胞 心功能 核素心肌显像 心肌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挫裂伤患者rCBF影响的SPECT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学东 李壮志 +2 位作者 刘书深 王亮 潘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17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挫裂伤患者rCBF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于伤后第7天和21天分别行SPECT检查,采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和镜像技术,分别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患侧、健侧ROI计数...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挫裂伤患者rCBF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挫裂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刺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于伤后第7天和21天分别行SPECT检查,采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和镜像技术,分别测量治疗前和治疗后患侧、健侧ROI计数即(ROI1,ROl2)和(ROl3,ROl4)。应用R=ROl1(3)/ROI2(4),得出代表原始病变和治疗后rCBF的比值,通过公式血流功能变化率(BFCR%)=(R后-R前)/R前×100%计算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FCR%。将BFCR%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针刺组损伤部位的BFCR%为(15.26±5.27)%,对照组BFCR%为(12.41±5.93)%。两组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挫裂伤患者缺血区rCBF有明显改善作用,从而促进局部缺血区脑细胞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脑挫裂伤 局部脑血流 醒脑开窍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