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生高产攻关实收单产12982 kg/hm^(2)技术分析
1
作者 张佳蕾 王建国 +2 位作者 李元高 杨佃卿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49,共7页
为进一步挖掘花生高产潜力,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自2013年开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连续组织高产攻关,产量相继突破实收单产11250 kg/hm^(2)、11700 kg/hm^(2)、12000 kg/hm^(2),其中2023年最高产达到12982 kg... 为进一步挖掘花生高产潜力,示范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自2013年开始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栽培与生理生态创新团队连续组织高产攻关,产量相继突破实收单产11250 kg/hm^(2)、11700 kg/hm^(2)、12000 kg/hm^(2),其中2023年最高产达到12982 kg/hm^(2)。本文从栽培技术、气候条件、产量构成等方面分析了高产纪录产生原因,并对投入、产出进行了比较。栽培技术方面,集成应用了单粒精播、全程可控施肥、生物菌剂耦合、三防三促调控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通过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构建高质量群体来实现高产,为下一步单产突破13500 kg/hm^(2)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高产攻关 单粒精播 群体质量
下载PDF
不同地力水平下花生适宜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研究
2
作者 刘珂珂 李元高 +6 位作者 王建国 王佳伟 赵继浩 唐朝辉 万书波 郭峰 张佳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0-468,共9页
为因地制宜提高花生单产,筛选不同地力水平下花生适宜的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在高产和中低产地力水平下,以花育60(HY60)为材料,设置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两种种植模式12个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 为因地制宜提高花生单产,筛选不同地力水平下花生适宜的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在高产和中低产地力水平下,以花育60(HY60)为材料,设置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两种种植模式12个种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调查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在高地力水平的板泉,适当降低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种植模式为SS12且密度为20.0万~22.0万穴/hm^(2)(包括SS2-75和SS12-80,即单粒精播、穴距12 cm、垄宽75或80 cm)时,植株生长健壮,干物质积累量高且向荚果的分配率较高,分配率为58.67%~59.07%;表明结果数多、饱果率高、较高的生物积累量和较高的经济系数,最终使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处理SS12-75和SS12-80的荚果产量较产量最低处理DS16-75(双粒穴播、穴距16 cm、垄宽75)分别高17.36%和18.98%,较各处理平均产量分别高5.49%和6.94%。在低地力水平的涝坡,土壤养分不足,植株发育不良,结果数少,饱果率低,单株生产潜力低。该条件下产量最高的种植模式为DS18-70(双粒穴播、穴距18 cm、垄宽70 cm),但密度较低的SS10-70(单粒精播,穴距10cm,垄宽70cm)在用种量减少11.1%的情况下,产量仅比DS18-70低2.48%,净荚果产量低1.99%;表明生产上可选择DS18-70和SS10-70这两种模式。综上,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株间竞争,建议通过缩垄距扩株距的方式进行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地力 单粒精播 双粒穴播 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小粒花生安花3号单粒精播种植密度探究
3
作者 吕娇艳 王芳 +5 位作者 邢晓宁 王海莉 沈希华 芦连勇 王东彬 华福平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15-19,共5页
为了探究安花3号单粒精播最适合的种植密度,通过5个密度的单粒精播和传统密度双粒穴播(CK)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较低密度(≤27万粒/hm^(2))单粒精播的植株农艺性状与CK没有明显差异,随密度的增加,植株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之增加,当密度为... 为了探究安花3号单粒精播最适合的种植密度,通过5个密度的单粒精播和传统密度双粒穴播(CK)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较低密度(≤27万粒/hm^(2))单粒精播的植株农艺性状与CK没有明显差异,随密度的增加,植株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之增加,当密度为≥30万粒/hm^(2)时显著高于CK;单粒精播的单株饱果数和单株生产力高于CK,提高幅度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单粒精播的百果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密度≥33万粒/hm^(2)时显著低于CK;单粒精播的产量随种植密度变化呈抛物线,密度为27~30万粒/hm^(2)时显著高于CK,当密度为30万粒/hm^(2)、株行距为10.0 cm×33.3 cm时,产量和净产值最高。安花3号在安阳地区单粒精播合适的种植密度为27~30万粒/hm^(2),株行距为10.0~11.1 cm×33.3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精播 密度 产量 安花3号 花生
下载PDF
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丁豪 高海涛 +1 位作者 毕香君 李升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9期9-19,共11页
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昌邑试验农场和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岳洋专业合作社进行,在大田条... 探究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冬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济麦44’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潍坊市农业科学院昌邑试验农场和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岳洋专业合作社进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4种播种方式:冬小麦精播半精播(PS)、冬小麦宽幅精播(WPS)、冬小麦苗带少耕播种(LTS)和冬小麦耙压一体单粒匀播(SUS)。分别于小麦苗期、返青期、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测定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分蘖成穗率、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有效光强辐射以及产量,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种群结构和生理特性之间的差异。试验表明,2年2点SUS平均分蘖成穗率相较于PS、WPS和LTS分别提高了14.94%、29.37%和15.03%;旗叶叶绿素含量于扬花期和灌浆中期分别提高了7.54%、7.06%、5.79%和8.30%、8.15%、5.50%;叶面积指数于扬花期分别提高了13.8%、8.88%和6.32%;旗叶净光合速率于扬花期分别提高了13.15%、11.50%和12.23%;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于扬花期分别提高了17.10%、18.96%和10.73%;产量方面,SUS相较于其他3种播种方式,2年2点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增加了5.17%~8.93%、5.33%~9.52%和6.11%~14.86%。综合来看,SUS相较于PS、WPS和LTS可显著提升小麦的分蘖成穗率和旗叶光合特性,并最终通过穗数和千粒重的增加,实现了籽粒产量的增加。冬小麦耙压一体单粒匀播方式(SUS)可显著改善冬小麦的光合能力,增加冠层截获的有效光辐射量,是实现冬小麦高产较合理的播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方式 耙压一体单粒匀播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花生单粒精播与多粒穴播植株荚果产量差异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莎 刘珂珂 +6 位作者 刘颖 郭峰 王建国 高华鑫 孟静静 张佳蕾 万书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386-4402,共17页
【目的】在中国,为保证出苗率及播种质量,田间常采用多粒播种。然而,多粒穴播植株间的竞争往往限制了植株的生长和最终产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团队前期研究建立了单粒精准播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单粒精播技术的节种作用和增产效果结合起... 【目的】在中国,为保证出苗率及播种质量,田间常采用多粒播种。然而,多粒穴播植株间的竞争往往限制了植株的生长和最终产量。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团队前期研究建立了单粒精准播种的高产栽培技术。单粒精播技术的节种作用和增产效果结合起来能够带来更大的效益,实现节本增效。挖掘不同种植方式花生叶片、根系及荚果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单粒精播栽培技术提高花生荚果产量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推动花生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材,测定单粒精播和多粒穴播种植产量相关指标,分别取花生开花后30d倒三叶和主根及侧根、鸡头幼果期花生荚果进行转录组测序,从分子水平阐述不同播种方式花生产量的差异。【结果】与多粒穴播相比较,单粒精播种植方式下花生单株荚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果重、经济系数均显著提高。转录组数据组装后,平均每库包含4430万个读数。通过不同比较组合中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通路分析,与多粒穴播相比较,单粒精播种植植物叶片中参与赤霉素信号传导、光信号传导等过程的转录因子及光系统Ⅱ放氧复合体、叶绿体膜、氧化还原反应等光合作用相关基因表达量升高;根系中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诱导的苯丙素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包括细胞色素P450基因、氧化还原基因、胁迫反应转录因子和信号调节蛋白显著富集。荚果发育初期淀粉和蔗糖代谢基因显著富集,更加有利于花生荚果发育过程中籽仁充实。【结论】花生叶片中光合相关基因表达上调能够促进光合效率提升,与产量的增加密切相关;单粒精播提高了根系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能力,结合荚果发育初期能量物质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均有利于地下部花生荚果的发育,提高花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产量 RNA-SEQ 光合作用 苯丙素途径
下载PDF
大垄双行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小姝 孙日丹 +7 位作者 李美君 赵跃 吕永超 高华援 张志民 杨翔宇 李春雨 王丽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26-35,共10页
【目的】为确立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研究大垄(90cm)双行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半蔓生型花生品种‘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26’为材料,设置6个种植... 【目的】为确立大垄双行种植模式下的合理种植密度,构建高产花生群体模式,研究大垄(90cm)双行种植密度对花生植株性状、群体结构变化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半蔓生型花生品种‘四粒红’和直立型花生品种‘吉花26’为材料,设置6个种植密度M1(31.71万株/hm^(2))、M2(27.75万株/hm^(2))、M3(24.67万株/hm^(2))、M4(22.20万株/hm^(2))、M5(18.50万株/hm^(2))、M6(15.85万株/hm^(2)),以单垄(60 cm)双粒播种(11.93万穴/hm^(2))为对照(CK),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花生品种的出苗率、植株生长情况、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建立花生合理群体结构和不同类型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不同的花生类型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出苗和齐苗的时间不同,‘四粒红’早于‘吉花26’出苗,播后25 d‘四粒红’在M3密度下出苗率最高、达100%,播后30 d‘吉花26’在M3密度下出苗率最高、达100%,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两品种主茎高和侧枝长逐渐增高,SPAD值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吉花26’的干物质积累量先升高后降低,‘四粒红’的干物质积累量则逐渐升高。此外,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单株结果数、单株生产力和百果质量先增多后减少,‘吉花26’在M4密度下最高,‘四粒红’在M5密度下最高,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密度。同时,两试验品种的花生荚果产量不断提高,‘吉花26’在M4时产量达到最高、为7956.67 kg/hm^(2),‘四粒红’在M5时产量最高、为4790.73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96.14%、65.42%。【结论】大垄双行+单粒播种种植模式相对于单垄双粒种植模式可以增加花生株高、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同时提高了产量。在密度一致的情况下,花生可以由双粒穴播改为单粒精播,以提高花生产量,应用大垄双行种植时,应根据花生品种类型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半蔓生型花生品种以M5密度最佳,直立型花生品种以M4密度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半蔓生型 直立型 单粒播种 群体结构 产量
下载PDF
单粒播种与施磷对间作花生种间竞争和生长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姜文洋 陈俊南 +5 位作者 昝志曼 汪江涛 郑宾 刘领 刘娟 焦念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660-4670,共11页
【背景】玉米(Zeamays)间作花生(Arachishypogaea)(玉米||花生)地上、地下种间作用明显,间作产量优势突出,在缓解我国油粮争地矛盾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花生处于种间竞争劣势,成为限制间作优势进一步提高的瓶颈。【目的】探明提高玉米||花... 【背景】玉米(Zeamays)间作花生(Arachishypogaea)(玉米||花生)地上、地下种间作用明显,间作产量优势突出,在缓解我国油粮争地矛盾中起到重要作用,但花生处于种间竞争劣势,成为限制间作优势进一步提高的瓶颈。【目的】探明提高玉米||花生体系中花生种间竞争的调控措施及其机理,为玉米||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21—2022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以玉米‘郑单958’和花生‘花育16’为供试材料,设种植方式、花生播种方式和施磷量3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即种植方式设花生单作和玉米||花生,花生播种方式设花生单粒播种和双粒播种,施磷量设0(P0)和180 kg P2O5·hm-2(P180);以花生双粒播种的玉米||花生体系为对照,研究花生单粒播种对间作花生相对玉米的种间竞争力、净光合速率、最大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间作产量优势的影响。【结果】与花生双粒播种的强势株和弱势株相比,单粒播种显著提高了间作花生相对玉米的侵占力和拥挤系数,相对侵占力分别提高29.72%—80.85%和38.91%—87.07%,相对拥挤系数分别提高76.59%—172.02%和244.43%—308.70%。单粒播种间作花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双粒播种,最大生长速率明显高于双粒播种的强势株和弱势株,其生育后期的干物质显著提高、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增加,提高了茎、叶干物质对荚果的贡献率。单粒播种间作花生的产量和间作优势高于双粒播种,其中产量高出18.84%—33.32%,差异显著。与不施磷相比,施磷显著提高间作花生净光合速率,增加最大生长速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结论】花生单粒播种能提高间作花生产量和间作优势,关键在于单粒播种较双粒播种能增强间作花生种间竞争能力,显著提高净光合速率,促进干物质积累及其向荚果分配。施磷对单粒播种间作花生的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花生 种间竞争 强势株与弱势株 最大生长速率 产量 单粒播种 磷肥
下载PDF
越南油茶优良实生单株的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杜艳军 周开兵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2-930,共9页
在海南省保梅岭生态保护区(JB)、霸王岭长臂猿保护区(QS)、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江排村(XS)等琼西南热带雨林越南油茶产区选出22株丰产单株,开展初选比较试验。连续3 a观测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产量、鲜果含油率、单位冠幅面积毛油产量、过... 在海南省保梅岭生态保护区(JB)、霸王岭长臂猿保护区(QS)、白沙黎族自治县细水乡江排村(XS)等琼西南热带雨林越南油茶产区选出22株丰产单株,开展初选比较试验。连续3 a观测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产量、鲜果含油率、单位冠幅面积毛油产量、过氧化值、碘值、酸价、皂化值和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肉豆蔻酸、棕榈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一烯酸等含量,经过方差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期筛选出供复选的单株。不同丰产单株的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产量、鲜果含油率、单位冠幅面积毛油产量效率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单位冠幅面积果实产量可能是丰产性选择的关键指标;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含量均符合《油茶籽油》(GB/T 11765—2018)的要求,但不同产区的不同单株茶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某些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存在由饱和向不饱和转化的现象,说明琼西南热带雨林产区的茶籽油无品质问题,同时各有特色,育种目标应以丰产性和稳产性为主,并且茶籽油碘值、皂化值和油酸含量可能是油茶品质育种的有效选择指标;综合性状较优的单株依次为JB2、JB7、QS6、JB1、QS5、XS2、JB4、XS4、JB9、XS5,全部供试单株聚成9类(r=0.904)效果较好,其中,综合性状排名前7的单株分别聚在了Ⅰ、Ⅸ、Ⅶ、Ⅵ类,表明越南油茶经实生选种有望筛选出特点多样化的品种,并且JB2、JB7、QS5、XS2和XS4是综合表现优异的5个单株,其中JB2最优,可能是稀有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油茶 实生单株 优良单株 丰产性 稳产性 品质
下载PDF
氮磷钾镁硼肥对子莲产量形成的影响
9
作者 朱丹丹 唐记平 +7 位作者 刘冬碧 裴佳晨 朱建强 杨良波 揭志辉 郑兴汶 张志毅 程子珍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0-168,共9页
验证江西省广昌县子莲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指导子莲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区(2.25 m~2)试验,研究了低镁低硼的莲田土壤上氮磷钾镁硼肥对子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配施(BF)显著提... 验证江西省广昌县子莲产量的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指导子莲生产中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微区(2.25 m~2)试验,研究了低镁低硼的莲田土壤上氮磷钾镁硼肥对子莲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配施(BF)显著提高了通芯莲子产量,与BF处理相比,BF处理基础上不施用氮肥、磷肥、钾肥、镁肥和硼肥处理的子莲产量分别减少了52.4%、9.5%、21.9%、36.2%和15.7%,低镁低硼土壤上不同肥料对子莲产量的影响为氮肥>镁肥>钾肥>硼肥>磷肥。产量动态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肥缺乏缩短了子莲快速增产期,收获中后期产量增幅减小。为保证子莲获得较高的产量,需延长快速增产期并提高增长期的增长速率。子莲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氮磷钾镁硼任一养分的缺乏都会降低子莲的有效莲蓬数、旬均心皮数、旬均结实率和旬均单粒重。施用氮肥显著增加通芯莲子的有效莲蓬数、旬均心皮数和旬均单粒重,施用硼肥增加了有效莲蓬数和旬均单粒重,施用磷肥、钾肥和镁肥增加了通芯莲子的有效莲蓬数。综上所述,低镁低硼莲田氮磷钾镁硼配施可显著提高子莲产量,通过提高子莲有效莲蓬数、旬均心皮数、旬均结实率和旬均单粒重来实现增产,在子莲的收获过程中,通过延长子莲产量快速增产期、提高增长速率可实现子莲产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有效莲蓬数 心皮数 结实率 单粒重 低镁低硼土壤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根系生长、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9
10
作者 冯烨 郭峰 +3 位作者 李宝龙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28-2237,共10页
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19.5万穴(S1)和22.5万穴(S2) 2个单粒播处理,双粒穴播每公顷15万穴处理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对比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对花生耕层根系生长动态、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与对照相比,单... 以大粒型花生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设每公顷19.5万穴(S1)和22.5万穴(S2) 2个单粒播处理,双粒穴播每公顷15万穴处理为对照进行大田试验,对比单粒精播与双粒穴播对花生耕层根系生长动态、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差异。与对照相比,单粒精播S1处理在开花后50~70 d的根系形态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动态明显改善,耕层根系长度、体积和吸收面积在0.05水平上显著增加,根系干物质积累量(DMA)和积累速率(DMAR)也明显提高;S1和S2处理开花后40~70 d根冠比明显提高,并保证冠层和荚果较高的DMA和DMAR,通过提高单株生产力,实现群体增产,其中S1处理为佳,可在节种35%的前提下,增产7.98%~8.38%,增产效果显著。本研究说明单粒精播可保证花生根系相对较强的生长优势,协调根冠比,壮个体,强群体,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实现花生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精播 花生 根系 根冠比 产量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1
11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6 位作者 杨佃卿 孟静静 杨莎 王兴语 陶寿祥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3757-3766,共10页
【目的】在超高产地力条件下,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个体发育与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超高产花生理想株型和合理群体构建,进一步挖掘花生的高产潜力。【方法】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HY2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 【目的】在超高产地力条件下,研究单粒精播对花生个体发育与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超高产花生理想株型和合理群体构建,进一步挖掘花生的高产潜力。【方法】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2号(HY22)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4块春花生超高产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安排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2种种植方式。分别于开花期、结荚期、饱果期和成熟期对各试验点不同播种方式的花生进行植株性状考察,于成熟期对单株结果数、幼果数、秕果数、饱果数、双仁果数和经济系数等进行考察,收获时组织专家进行实收测产。【结果】(1)各试验点单粒精播花生的荚果平均产量比双粒穴播高13.92%,单株结果数显著增加是增产的原因,其中单粒精播每公顷果数(幼果除外)最高达到592.5万个。(2)生育前期单粒精播花生的主茎高、侧枝长、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根冠比和叶面积系数均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利于提早封垄,能有效增加光合面积。(3)成熟期单粒精播花生主茎绿叶数显著高于双粒穴播,有效光合时间得到了延长。(4)单粒精播条件下各试验点花生饱果期的单株果重与主茎高和侧枝长成负相关,与分枝数和叶面积系数呈显著正相关。(5)单产水平最高的莒南试验点,其单粒精播花生成熟期的单株果重与叶面积系数和经济系数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超高产条件下花生存在地上部冗余现象,单粒精播方式对合理优化超高产花生群体结构效果显著,分枝数是影响单粒精播花生单株果重的重要因素,而增加结果数提高经济系数则是其进一步增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超高产 个体发育 群体结构
下载PDF
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养分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9
12
作者 梁晓艳 郭峰 +4 位作者 张佳蕾 李林 孟静静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93-901,共9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大粒品种‘花育22’为试验材料,研究高(S1:27万穴·hm^(-2))、中(S2:22.5万穴·hm^(-2))低(S3:18万穴·hm^(-2))3种密度单粒精播与传统双粒穴播(CK:13.5万穴·hm^(-2))之间花生氮、磷、钾的累积吸收、分配特性及产量的差异,探讨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及其高产的养分生理基础。结果表明,与CK相比,S1和S2均不同程度提高花生单株及群体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但S1的单株提高幅度小于S2,且在饱果期单株吸收能力迅速下降,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与CK相比无显著变化;S2在整个生育期内都具有较高的单株及群体养分累积吸收量,生育后期效果尤为显著;S3虽然具有较高的单株氮、磷、钾累积吸收量,但群体累积吸收量较低。从养分分配特性看,S2和S3的荚果氮、磷、钾分配系数均显著高于CK,S1与CK之间差异不显著。从荚果产量看,S2产量最高,增产8.1%,其次为S1,增产2.5%,S3产量略有降低。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S2产量显著提高的原因是合理的种植方式及密度改善了花生农艺性状,提高了单株生产力及经济系数。S1由于群体密度较大,单株生产力提高不明显,经济系数较低,所以产量无显著提高。S3虽然单株生产力较高,但群体数量不足,没有达到增产效果。高产田条件下,大粒花生单粒精播密度为22.5万穴·hm^(-2)较为适宜,有利于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提高花生养分吸收及营养物质向荚果的分配转移,增加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养分吸收与分配 产量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中、高产旱地花生群体质量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建国 耿耘 +6 位作者 杨佃卿 郭峰 杨莎 李新国 唐朝辉 张佳蕾 万书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66-2878,共13页
通过分析中、高产旱地花生不同单粒精播种植密度下个体和群体质量、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单粒精播增产机制,以确定中、高产旱地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为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18年和2019年在山东平度(PD)选取高产旱地、济... 通过分析中、高产旱地花生不同单粒精播种植密度下个体和群体质量、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单粒精播增产机制,以确定中、高产旱地适宜的单粒精播密度,为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2018年和2019年在山东平度(PD)选取高产旱地、济阳(JY)选取中产旱地,开展大田试验。设3个单粒精播密度处理,为27.8、23.8和20.8万株hm^(-2),株距分别为9.0 cm、10.5 cm和12.0 cm,编号为SS_(9.0)、SS_(10.5)和SS_(12.0);双粒播种株数27.8万株hm^(-2),株距18 cm,记为DS_(18.0)。结果表明,与双粒播种(DS_(18.0))相比,单粒精播栽培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_(n))、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 LAI),且LAI峰值较高和持续时间长。单粒精播发挥了单株干物质生产潜力,提高了群体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6.1%~20.7%,实现了干物质的快速积累。对于高产旱地平度,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大小为SS_(12.0)>SS_(9.0)>SS_(10.5)>DS_(18.0),而中产旱地济阳为SS_(9.0)>SS_(12.0)>SS_(10.5)>DS_(18.0);与DS_(18.0)相比,单粒精播栽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提高5.4%~14.9%。单粒精播栽培促进了单株和群体对N、P、K、Ca的吸收和积累,增加了N和P养分向荚果中分配比例,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高产旱地中单粒精播栽培通过提高个体生产力,增加单株饱果个数和百果重,实现了群体增产13.6%~19.1%(2018年)和15.5%~23.8%(2019年),适宜单粒精播密度为20.8万株hm^(-2)。中产旱地,单粒精播促进个体健壮和形成高密度的群体优势是实现增产的关键,增幅8.4%~19.4%(2018年)和13.9%~27.8%(2019年),适宜密度为27.8万株hm^(-2)。综上,高产旱地群体质量和养分吸收量均优于中产旱地。单粒精播栽培模式可充分发挥中、高产旱地花生单株生产潜力,促进光合产物积累和养分吸收利用,改善了中、高产旱地花生群体质量,表现为“强源”“畅流”“壮库”,提高了荚果产量和收获指数,实现了花生高产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群体质量 中、高产旱地 养分 产量
下载PDF
适宜密度单粒精播提高花生碳氮代谢酶活性及荚果产量与籽仁品质 被引量:24
14
作者 梁晓艳 郭峰 +4 位作者 张佳蕾 孟静静 李林 万书波 李新国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6-343,共8页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粒品种花育22(HY22)和小粒品种花育23(HY23)为材料,研究高、中、低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及荚果产量与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双粒播种相比,中、低密度的单粒精播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生育...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粒品种花育22(HY22)和小粒品种花育23(HY23)为材料,研究高、中、低不同密度单粒精播对花生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及荚果产量与籽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双粒播种相比,中、低密度的单粒精播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生育后期叶片的碳氮代谢水平。其中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及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高密度单粒精播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大粒品种HY22和小粒品种HY23,荚果产量均以中密度单粒精播处理(22.5万粒·hm-2和25.5万粒·hm-2)的最高,分别增产8.1%、7.3%。从产量构成因素分析,中密度的单粒精播处理荚果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株结果数、荚果饱满率及果重的提高。另外,大粒品种的中、低密度单粒精播处理同时改善了花生籽仁品质,而小粒品种各处理间籽仁品质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种植密度 单粒精播 碳氮代谢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15
作者 张智猛 戴良香 +4 位作者 慈敦伟 杨吉顺 丁红 秦斐斐 穆国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28-1338,共11页
以耐盐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8.0万穴·hm^(-2)(M1)、19.6万穴·hm^(-2)(M2)、21.4万穴·hm^(-2)(M3)、23.5万穴·hm^(-2)(M4)、26.0万穴·hm^(-2)(M5)5个单粒精播播种方式下的种植密度和... 以耐盐品种‘花育2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18.0万穴·hm^(-2)(M1)、19.6万穴·hm^(-2)(M2)、21.4万穴·hm^(-2)(M3)、23.5万穴·hm^(-2)(M4)、26.0万穴·hm^(-2)(M5)5个单粒精播播种方式下的种植密度和双粒穴播播种方式下的11.6万穴·hm^(-2)(M6)、13.0万穴·hm^(-2)(M7)、14.7万穴·hm^(-2)(M8)3个种植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对盐碱地花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盐碱地花生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种方式。结果显示,1)土壤盐碱胁迫较大程度地抑制了花生植株的生长发育,与非盐碱地花生相比,盐碱地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明显降低,仅分别为25.6 cm和29.0 cm左右。2)单粒精播方式下,在19.6~26.0万穴·hm^(-2)范围内,主茎高和侧枝长在饱果期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荚果膨大前和饱果期后,单粒精播方式下一、二次分枝数显著高于双粒穴播,且在M2~M4密度范围内,其基部茎长随密度增大而缩短但差异不显著。基部茎长和茎粗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结荚期前,且以茎的伸长速度快于横截面积增大速度,生育后期基部茎长和茎粗均趋于稳定。3)盐碱地花生叶片和茎+叶柄光合产物快速积累期主要在花针期和荚果膨大期,叶片最大生长速率(Vm)只有茎+叶柄Vm的一半,叶片快速生长早于茎+叶柄5 d左右,且双粒穴播方式下叶片和茎+叶柄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Tm)明显滞后于单粒精播方式。单粒精播方式下盐碱地花生地上部营养器官Vm随种植密度增加表现为"抛物线型"变化,M4处理下的叶片和茎+叶柄的Vm最大,分别为0.492 5 g·株-1和0.878 3 g·株-1。4)种植密度对盐碱地花生各生育时期光合产物的积累影响较为显著,但对各时期各器官中分配率的影响差异较小。盐碱地花生光合产物分配规律与非盐碱地花生基本一致,生育前期光合产物主要分配在茎和叶片等营养器官中,至饱果期约1/3以上的光合产物分配于荚果中。5)种植密度对单粒精播方式下荚果产量有显著影响,但对各处理下的籽仁可溶性糖、蛋白质、脂肪和油酸/亚油酸(O/L)等影响不大。中轻度盐碱土区,采用单粒精播的播种方式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9.0~23.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花生 单粒精播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密度对桂花系列花生植株性状、开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志鹏 吴海宁 +7 位作者 蒋菁 贺梁琼 韩柱强 钟瑞春 熊发前 刘菁 唐荣华 唐秀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53-1658,共6页
【目的】分析桂花系列花生品种单粒精播密度对其植株性状、开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促进广西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2017年两年对3个桂花系列花生品种(桂花1026、桂花36和桂花836)、3个种植密度(穴距10、15和2... 【目的】分析桂花系列花生品种单粒精播密度对其植株性状、开花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促进广西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2017年两年对3个桂花系列花生品种(桂花1026、桂花36和桂花836)、3个种植密度(穴距10、15和20 cm)处理进行裂区设计试验,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品种花生的花量、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荚果产量和品质,筛选桂花系列花生优质高产的单粒精播密度。【结果】单株日均有效花量、单株日均后续花量、单株总分枝数、单株有效分枝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株生产力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减少;单位面积日均有效花量、经济系数和单位面积生产力总体上呈随着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的变化趋势,而单位面积日均后续花量相反;单位面积有效分枝数和荚果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高密度处理(穴距10 cm)均显著(P<0.05)大于低密度处理(穴距20 cm),其中高密度处理桂花1026、桂花36和桂花836荚果的两年平均增产幅度分别比低密度处理高13.50%、14.59%和17.43%;种植密度对除脂肪含量外的品质指标均具有一定影响。【结论】广西桂花系列花生品种在单粒精播穴距为10 cm条件下,可显著增加其单位面积日均有效花量和单位面积有效分枝数,减少后续无效花量,提升单位面积生产力,从而促进花生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花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生育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佳蕾 郭峰 +6 位作者 孟静静 杨莎 耿耘 王丽丽 张楠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82-1490,共9页
为探明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的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以及产量的影响,以‘花育22号’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麦茬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的植株发育动态、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 为探明单粒精播对夏直播花生的个体发育和群体结构以及产量的影响,以‘花育22号’花生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麦茬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SS)和双粒穴播(DS)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的植株发育动态、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在生育前期的主茎高和侧枝长均高于双粒穴播,而在生育后期则低于双粒穴播,但差异不显著。单粒精播在各个生育期的主茎节数、主茎绿叶数、分枝数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双粒穴播,尤其是分枝数差异显著。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在饱果期和成熟期的叶片SOD、POD、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双粒穴播,而其MDA含量低于双粒穴播,其中在成熟期除了CAT活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差异。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的单株饱果数增多,单株果重增加,荚果产量显著高于双粒穴播。夏直播花生荚果产量与单株果重和叶片净光合速率极显著正相关,与经济系数、主茎绿叶数、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夏直播 单粒精播 植株性状 生理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单粒精播模式下种植密度对花生群体生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8
18
作者 赵长星 邵长亮 +2 位作者 王月福 宋传雪 王铭伦 《农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阐明单粒精播花生高产栽培原理,以普通型花生品种‘鲁花1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穴播单粒,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群体生态特征的变化及产量效益,确定了适宜的精播密度。结果表明,花生植株的主茎高度、侧茎长度均呈低密度范围内... 为了阐明单粒精播花生高产栽培原理,以普通型花生品种‘鲁花11号’为研究材料,采用穴播单粒,系统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群体生态特征的变化及产量效益,确定了适宜的精播密度。结果表明,花生植株的主茎高度、侧茎长度均呈低密度范围内(13.5~19.5万株/hm2)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但主、侧茎节数呈减少趋势。同时,适宜密度单粒精播可增加穴数,改善单株生长环境,植株间相互影响小,有利于塑造丰产株型,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花生单粒精播适宜的种植密度为20万粒(穴)/hm2左右。研究认为,在一定密度范围内,花生单粒精播一方面有节种作用,另一方面又有增产效果,二者结合会带来更大效益,是取得花生高产高效的一项可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种植密度 群体生态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品种类型花生精播肥料与密度的产量效应及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郑亚萍 王才斌 +4 位作者 成波 吴正峰 姜淑庆 孙秀山 陈殿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1-205,共5页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精播条件下不同类型花生品种N肥用t和密度与产t的教学模型,探讨肥料与密度的产量效应及优化配置。分析表明:(1)大花生花育22号在产量潜力、最优措施组合方面与小花生鲁花12号有一定差异。花育22号最高...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精播条件下不同类型花生品种N肥用t和密度与产t的教学模型,探讨肥料与密度的产量效应及优化配置。分析表明:(1)大花生花育22号在产量潜力、最优措施组合方面与小花生鲁花12号有一定差异。花育22号最高产量可达到6498.6kg/hm^2,最优措施组合为:N肥115.8kg/hm^2+密度20.9万株脯;鲁花12号最高产量可达到5792.9kg/hm^2,最优措施组合为:N肥101.9kg/hm^2+密度22.2万株。(2)大花生对肥料更为敏感,而小花生对密度反应更为强烈。当N肥用t和密度低于最优组合值时,N肥每增加1kg,花育22号平均增产18.2kg,比鲁花12号高6.3kg;密度每增加1万株,鲁花12号平均增产92.3kg,比花育22号高24.5kg。因此,小花生精播更要注意发挥密度的增产作用。(3)大花生产量在5000kg/hm^2以上的措施组合为:N肥109.0~156.2kg/hm^2,密度17.5-25.7万株/hm^2;小花生鲁花12号产t在4000kg/hm^2以上的措施组合为:N肥86.6~147.2kg/hm^2,密度18.5~25.8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品种类型 单粒精播 N肥 密度 产量 优化组合
下载PDF
单粒精播对花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佳蕾 张雷 +6 位作者 林英杰 刘颖 王建国 郭峰 唐朝辉 李新国 万书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60-969,共10页
为探究花生单粒精播增产的生物学基础,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在杂交池行距一致的条件下设置单粒精播(SS,穴距10cm)、双粒穴播(DS,穴距20cm)和三粒穴播(TS,穴距20cm)三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花生的开花动态和总花量、... 为探究花生单粒精播增产的生物学基础,以普通大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在杂交池行距一致的条件下设置单粒精播(SS,穴距10cm)、双粒穴播(DS,穴距20cm)和三粒穴播(TS,穴距20cm)三个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下花生的开花动态和总花量、下针数量和结果数量,以及植株性状和植株干物质重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表明:SS处理开花时间要比DS和TS早1~2d,进入盛花期早2~4d,SS的单株单日开花量最高为11.0朵,且在花期前段的单日花量多,单株总花量达到168.5朵,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SS处理单株成针数和入土果针数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单位面积总成针数和总入土果针数显著高于DS处理。SS处理的单株结果数尤其是单株饱果数和第一对侧枝结果数均显著高于DS和TS处理,单位面积饱果数增多是其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SS处理的主茎高和侧枝长最小,植株最矮,其次为DS处理,TS的植株高度最大,但SS的分枝数和主茎节数均显著高于DS和TS,利于矮化壮株。SS处理单株叶干重、茎干重和果干重均显著高于DS和TS,单位面积的茎、叶和果干重显著高于DS处理。单粒精播植株均匀分布可降低株间竞争,有利于充分发挥单株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单粒精播 开花下针 产量构成 群体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