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apid approach for isolating a single fungal spore from rice blast diseased leaves 被引量:1
1
作者 FEI Li-wang LU Wen-bo +8 位作者 XU Xiao-zhou YAN Feng-cheng ZHANG Li-wei LIU Jin-tao BAI Yuan-jun LI Zhen-yu ZHAO Wen-sheng YANG Jun PENG You-l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6期1415-1418,共4页
Single spore isolation i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in plant pathology and mycology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plant fungal pathogens from diseased samples.However,routine single spore isolation procedure is time-consuming ... Single spore isolation is a fundamental approach in plant pathology and mycology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plant fungal pathogens from diseased samples.However,routine single spore isolation procedure is time-consuming and has a high risk of contamination by other microorganisms.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 rapid approach for isolating a single spore of the fungal pathogen,Pyricularia oryzae,from rice blast diseased leaves in the paddy field with low potential of contamination.First,rice blast leaves with single lesions were selected in the paddy field,and a single lesion was cut out and pressed and dragged gently across the surface of water agar.Next,a germinated single spore with a barely visible piece of agar was cut out of water agar with a dissecting needle under a stereomicroscope at approximately 120-fold magnification.Last,the germinated single spore with water agar was transferred onto oatmeal tomato agar for growth and preservation.Based on our experience,a skilled technician or student can successfully isolate single spore from over 150 independent diseased samples with nearly no contaminations in a single working day.This approach is also suitable for isolating single spore from other fungal disease samples that produce abundant aerial coni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YRICULARIA ORYZAE single spore isolation rice BLAST field experiment
下载PDF
Isolation Technology of Single Spore and Optimization of Conidia Culture Condition for Ustilaginoidea virens
2
作者 Haiyong HE Qingqun TAN +5 位作者 Xiaojun CHEN Xuehui YANG Shiping WU Lishuang WANG Wongkaew Sopone Jie YUA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2年第5期21-23,共3页
The single spores were isolated from chlamydospores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 with three different maturities by PSA. The isolated single spores were cul- tured on different media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under natura... The single spores were isolated from chlamydospores of Ustilaginoidea virens with three different maturities by PSA. The isolated single spores were cul- tured on different media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under natural light for inducing conidia to explore the optimum isolation technique of single spore and optimum cul- ture condition of conid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ccessful isolating rate of single spore from yellow rice false smut balls reached 90.00%. The sporulatina quantities of isolated single spores cultured on PSD and PDB media at 22 -29 ~C (variable temperature under natural light) or 28 ℃ (constant temperature under dark condition) for 12 d were up to 6.3× 107 and 1.1× 106 spore/mL, respectively. PSA wa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isolate single spores from yellow rice false smut balls of U. virens. The optimum conidia culture condition included PSD or PDB medium, 22 -29℃ or 28℃, natural light and vibration culture. Key words Ustilaginoidea virens; Single spore isolation; Conidia; Culture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tilaginoidea virens single spore isolation CONIDIA Culture condition
下载PDF
基于不同病原真菌单孢分离方法研究
3
作者 姜彩鸽 李建建 +1 位作者 宋志娟 马海娟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通常需要分离和纯化病原真菌,掌握一套简捷又高效的单孢分离技术,有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葡萄灰霉病菌为试验材料,比较稀释纯化法、挑针转移法、平板稀释画线法和实体镜下转移法4种单孢分离方法。试验发现,实... 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通常需要分离和纯化病原真菌,掌握一套简捷又高效的单孢分离技术,有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葡萄灰霉病菌为试验材料,比较稀释纯化法、挑针转移法、平板稀释画线法和实体镜下转移法4种单孢分离方法。试验发现,实体镜下转移法分离成功率最高,高达93.62%。但各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需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验条件,总结出一套适宜的、简便可靠的单孢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单孢分离 纯化
下载PDF
黑木耳单孢杂交菌株筛选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4
作者 吴润泽 苏林贺 +1 位作者 曾伟民 张彦龙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7-217,共11页
为了提高黑木耳品质、创造兼具优良产量和较高商品性的新品种,选择子实体差异较大的两株黑木耳菌株西藏6号和黑丰作为杂交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优良的杂交子代,测量记录农艺学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度和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筛选。最终筛... 为了提高黑木耳品质、创造兼具优良产量和较高商品性的新品种,选择子实体差异较大的两株黑木耳菌株西藏6号和黑丰作为杂交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方法选育优良的杂交子代,测量记录农艺学性状,通过灰色关联度和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筛选。最终筛选出一株优良的杂交子代菌株a7d9,该菌株每袋干重58.33 g、干湿比13.62、单耳片鲜重5.14 g、子实体厚度1.35 mm、子实体最大直径59.25 mm、生物学效率99.31%、感官评价7.05分。杂交菌株a7d9产量较双亲菌株具有明显优势,农艺学性状加权关联系数要高于双亲菌株,感官评价较好,商品性强,具有开发为新品种的潜力。解决了双亲菌株部分性状较差问题,实现菌株改良,增加黑木耳优良菌株多样性,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单孢杂交 农艺学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感官评价
下载PDF
采用单孢杂交技术判定金耳极性
5
作者 曹瑶 沈真辉 +5 位作者 杨林雷 李梦杰 罗祥英 杨晓君 陆青青 李荣春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4,共7页
收集成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担孢子,单孢分离,经核染色验证共得到50个酵母状单孢分离物;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状单孢分离物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共培养未出菇。第一轮交配实验结果表明可亲和率为24.5%,再经过三轮交... 收集成熟金耳(Naematelia aurantialba)担孢子,单孢分离,经核染色验证共得到50个酵母状单孢分离物;栽培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状单孢分离物与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共培养未出菇。第一轮交配实验结果表明可亲和率为24.5%,再经过三轮交配实验确定金耳单孢分离物具有4种交配型A_(1)B_(1)(13个)、A_(1)B_(2)(13个)、A_(2)B_(1)(12个)、A_(2)B_(2)(12个),初步表明金耳属于四极性异宗结合真菌。从4种交配型单孢分离物中分别选取5个进行两两交配及栽培实验,结果表明当2个单孢分离物的A、B交配型均不同时交配形成双核体,其与毛韧革菌(S.hirsutum)共培养方可生长发育形成金耳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耳 毛韧革菌 单孢分离物 交配型
下载PDF
鹿茸菇高产菌种选育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红英 宁天玉 +2 位作者 许烨婷 周虹雨 徐兵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5期42-46,共5页
试验选用来自不同地区的3个鹿茸菇菌株,根据拮抗试验结果,选择性状互补、亲缘关系较远的昆山“鹿茸菇K”和连云港“鹿茸菇L”为亲本,采用单孢分离技术分离2个菌株的单孢子,得到“鹿茸菇K”单核体18个,“鹿茸菇L”单核体21个。选择生长... 试验选用来自不同地区的3个鹿茸菇菌株,根据拮抗试验结果,选择性状互补、亲缘关系较远的昆山“鹿茸菇K”和连云港“鹿茸菇L”为亲本,采用单孢分离技术分离2个菌株的单孢子,得到“鹿茸菇K”单核体18个,“鹿茸菇L”单核体21个。选择生长较快的两亲本单核菌丝进行杂交配对,得到杂交组合64个,根据是否具有锁状联合进一步确定融合子。采用拮抗、子实体诱导、出菇等方法对融合子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经镜检、拮抗、子实体诱导及出菇验证,64个杂交组合中,41个菌株有锁状联合现象且生长较快,其中的29个杂交菌株和亲本的拮抗线明显,确定为新菌株;有15个菌株具有结实能力,出菇验证初步得到具有优良生产性状的杂交菌株3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菇 杂交育种 单孢分离 菌种选育
下载PDF
Whole lifecycle observation of single‐spore germinated Streptomyces using a nanogap‐stabilized microfluidic chip
7
作者 Dongwei Chen Mengyue Nie +5 位作者 Wei Tang Yuwei Zhang Jian Wang Ying Lan Yihua Chen Wenbin Du 《mLife》 2022年第3期341-349,共9页
Streptomyces is a model bacterium to study multi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major reservoir for antibiotics discovery.However,the cellular‐level lifecycle of Streptomyces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due to its com... Streptomyces is a model bacterium to study multi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major reservoir for antibiotics discovery.However,the cellular‐level lifecycle of Streptomyces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due to its complexity and lack of research tools that can mimic their natural conditions.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 simple microfluidic chip for the cultivation and observation of the entire lifecycle of Streptomyces development from the single‐cell perspective.The chip consists of channels for loading samples and supplying nutrients,microwell arrays for the seeding and growth of single spores,and air chambers beside the microwells that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aerial hyphae and spores.A unique feature of this chip is that each microwell is surrounded by a 1.5µm nanogap connected to an air chamber,which provides a stabilized water–air interface.We used this chip to observe the lifecycle development of 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nd Streptomyces griseus germinated from single spores,which revealed differentiation of aerial hyphae with progeny spores at micron‐scale water–air interfaces and air chambers.Finally,we demonstrat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is chip in phenotypic assays by showing that the microbial hormone A‐Factor is involved in the regulatory pathways of aerial hyphae and spore formation.The microfluidic chip could become a robust tool for studying multicellular differentiation,single‐spore heterogeneity,and secondary metabolism of single‐spore germinated Streptomy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FLUIDICS multicellular differentiation single cell analysis singlespore germination STREPTOMYCES
原文传递
一种简单快速的赤霉病菌单孢分离方法——平板稀释画线分离法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昊 张争 +5 位作者 许景升 徐进 张丽勍 潘哲超 田茜 冯洁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4-136,共3页
本文对琼胶平板稀释纯化法进行了改良,建立了一种新方法—平板稀释画线分离法,既保留了其简单快速,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的优点,又解决了可靠性差的缺点,适用于一些不易直接挑取的体积较小,颜色较淡的真菌孢子,如镰刀菌等,和传统分离方法... 本文对琼胶平板稀释纯化法进行了改良,建立了一种新方法—平板稀释画线分离法,既保留了其简单快速,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的优点,又解决了可靠性差的缺点,适用于一些不易直接挑取的体积较小,颜色较淡的真菌孢子,如镰刀菌等,和传统分离方法相比节约了大量时间,适合大量样品的分离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单孢子 分离
下载PDF
蜜环菌遗传测定的单孢分离和培养方法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俊 田淑敏 +1 位作者 王玉玲 秦国夫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7-209,共3页
从平板中直接分离担子菌萌发孢子的单孢分离方法,主要利用自制的毛细管和显徽玻璃针等简单工具操作。该法简便快速,抗污染,获得单孢率高。同时报道一种改进型的担子菌互交不育性测定用培养基MEJA,与国内外目前常用的SR和MEA培养基... 从平板中直接分离担子菌萌发孢子的单孢分离方法,主要利用自制的毛细管和显徽玻璃针等简单工具操作。该法简便快速,抗污染,获得单孢率高。同时报道一种改进型的担子菌互交不育性测定用培养基MEJA,与国内外目前常用的SR和MEA培养基相比,增加一项判断标准,使互交不育性和互交可育性的反应更加清晰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单孢 分离 培养基 培养方法
下载PDF
大型经济真菌单孢分离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晓 刘振钦 +1 位作者 刘晓龙 李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1-42,共2页
利用简单的仪器 ,设计了 2种简单实用的多孢收集方法及 1种快速有效的单孢分离方法 ,解决了大型经济真菌在育种及遗传变异研究中单孢分离的难题 。
关键词 大型经济真菌 单孢 分离方法 多孢收集
下载PDF
一种强寄生病原真菌的分离方法——毛细管打孔单孢分离法 被引量:24
11
作者 董娟华 罗丽 +3 位作者 王彩霞 冷伟锋 李桂舫 李保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0-212,共3页
毛细管打孔单孢分离是将真菌孢子涂布在2%琼脂板上,显微镜下找到单孢后,用内径1mm毛细管直接打孔,然后挑取带有单孢的琼脂饼培养。毛细管打孔简化了单孢分离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单孢分离的速度和成功率,特别适合强寄生真菌的分离培养。用... 毛细管打孔单孢分离是将真菌孢子涂布在2%琼脂板上,显微镜下找到单孢后,用内径1mm毛细管直接打孔,然后挑取带有单孢的琼脂饼培养。毛细管打孔简化了单孢分离的操作过程,提高了单孢分离的速度和成功率,特别适合强寄生真菌的分离培养。用于梨黑星病菌、苹果褐斑病菌和樱桃褐斑病菌的分离培养,成功率达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分离 分离培养 强寄生真菌
下载PDF
介绍一种简单的真菌单孢子分离法 被引量:24
12
作者 张书建 何月秋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5-316,共2页
介绍一种利用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分离单孢的方法,每小时可准确分离50~60个单孢,污染少,简便易行。
关键词 真菌 单孢子分离法 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 水洋菜平板稀释法 震落法
下载PDF
基于SPSS的杨柳田头菇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周会明 柴红梅 +2 位作者 赵静 魏云林 赵永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92-1998,共7页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杨柳田头菇菌株单孢生长速度与交配型之间的相关性做出分析。结果证明,该菌的单孢生长速度与极性、交配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尤其是极性,存在一个单孢生长极慢的极性。对于交配因子,单孢生长速度与交配因子Ax最相关... 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杨柳田头菇菌株单孢生长速度与交配型之间的相关性做出分析。结果证明,该菌的单孢生长速度与极性、交配因子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尤其是极性,存在一个单孢生长极慢的极性。对于交配因子,单孢生长速度与交配因子Ax最相关,其次为Bx、By、Ay,而且可以说明交配因子的亚基X比Y更与单孢生长速度相关,它在一定的程度上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柳田头菇 交配型 单孢生长速度 相关性
下载PDF
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选育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宇 陈文良 +1 位作者 王丽珍 孟莉莉 《食用菌学报》 2004年第3期61-64,共4页
用杏鲍菇1号菌株和9号菌株通过单孢杂交育种方法选育出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杏鲍菇13号杂交菌株的子实体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109.20%。
关键词 杏鲍菇 单孢 杂交 育种 菌株
下载PDF
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单孢分离接种及生理小种的鉴定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茜 沈向群 +1 位作者 耿新翠 李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5-101,共7页
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单孢分离接种方法曾有报道,本试验改进了国外单孢分离技术。将休眠孢子悬浮液稀释到1个/0.5μL,滴在一块消过毒的载玻片上,放置在显微镜下反复检查,以确保它精确只含有一个孢子。用微管将孢子吸入... 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单孢分离接种方法曾有报道,本试验改进了国外单孢分离技术。将休眠孢子悬浮液稀释到1个/0.5μL,滴在一块消过毒的载玻片上,放置在显微镜下反复检查,以确保它精确只含有一个孢子。用微管将孢子吸入接种在2日龄白菜幼苗根毛上,营养液培养3周。为使其更接近田间发病环境条件,后期将疑似发病根在无菌土中继续进行病菌增繁。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加快病菌繁殖感染,提高单孢分离接种成功率。对不同地区病菌进行大量单孢分离接种。本试验对3个地区的病菌单孢接种共950株,接种成功27株,使用Williams根肿病菌鉴别寄主鉴定,共9个生理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花科作物 根肿病 单孢接种 小种鉴定
下载PDF
霉菌毒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6
作者 冯艳忠 沈伟 +5 位作者 王兆山 李凤兰 徐会连 陈赫书 肖绍科 刘娣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62,共5页
霉菌毒素主要包括镰刀菌属代谢产生呕吐毒素(DON)、T-2毒素、烟曲霉毒素(FUM)、玉米赤霉烯酮(ZON)等毒性物质,以及由青霉菌属、曲霉菌属代谢产生的具有剧烈毒性的黄曲霉毒素(AF)、赭曲霉毒素(OTA)等。这些毒素对饲料造成严重污染,威胁... 霉菌毒素主要包括镰刀菌属代谢产生呕吐毒素(DON)、T-2毒素、烟曲霉毒素(FUM)、玉米赤霉烯酮(ZON)等毒性物质,以及由青霉菌属、曲霉菌属代谢产生的具有剧烈毒性的黄曲霉毒素(AF)、赭曲霉毒素(OTA)等。这些毒素对饲料造成严重污染,威胁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多数植物病原真菌的单孢分离方法 被引量:18
17
作者 邱小燕 汤智鹏 +1 位作者 张敏 荆海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263-5264,共2页
[目的]研究一种可靠并广泛适用于各种病原真菌的单孢分离技术。[方法]以玉米小斑病菌的单孢分离为例,并综合改进其他单孢分离方法,通过组织分离、孢悬液涂布、挑针转移3个步骤,挑取分散在清水琼脂平板上已经萌发的孢子获得单孢。[结果]... [目的]研究一种可靠并广泛适用于各种病原真菌的单孢分离技术。[方法]以玉米小斑病菌的单孢分离为例,并综合改进其他单孢分离方法,通过组织分离、孢悬液涂布、挑针转移3个步骤,挑取分散在清水琼脂平板上已经萌发的孢子获得单孢。[结果]采用该法对多种病害标本进行单孢分离,成功率都在92%以上,部分达到100%,单个菌丝片段的分离成功率达到60%以上。[结论]多种真菌的分离表明,该法操作简便,材料设备简单,结果可靠,成功率高,适用性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单孢分离 组织分离 挑针转移
下载PDF
周口地区凤仙花白粉寄生孢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4
18
作者 师杨 张怡 +2 位作者 谭光轩 杨清香 李成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8-140,144,共4页
从河南省周口市采集感染白粉病的凤仙花植株,对其进行白粉寄生孢的分离和鉴定.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得到1个单菌系,对该单菌系进行菌落和显微形态分析,初步证明该菌株为Ampelomyces quisqualis.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所分离的单菌... 从河南省周口市采集感染白粉病的凤仙花植株,对其进行白粉寄生孢的分离和鉴定.采用单孢分离法分离得到1个单菌系,对该单菌系进行菌落和显微形态分析,初步证明该菌株为Ampelomyces quisqualis.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所分离的单菌系内转录间隔区(inter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PCR扩增,得到578bp大小的片段,经过克隆测序和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分析,发现与德国和美国白粉寄生孢ITS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进一步证明该分离菌株为A.quisqua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仙花 白粉寄生孢 单孢分离 ITS序列 鉴定
下载PDF
双孢蘑菇SSR分子标记开发及其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顾敏 沈颖越 +4 位作者 金群力 冯伟林 宋婷婷 田芳芳 蔡为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87-993,共7页
采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共设计有效扩增SSR引物112对,经筛选,其中97对在39份双孢蘑菇基因组中扩增出明显差异条带,25对在As2796单孢分离子代群体中表现出多态性,19对引物在单孢分离子代中遵循孟德尔自由分离定律。进一步研究... 采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共设计有效扩增SSR引物112对,经筛选,其中97对在39份双孢蘑菇基因组中扩增出明显差异条带,25对在As2796单孢分离子代群体中表现出多态性,19对引物在单孢分离子代中遵循孟德尔自由分离定律。进一步研究表明共检测到67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2.68个,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5023。8份双孢蘑菇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363—0.8641,平均值为0.5385;基于Nei’S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距离0.46处,8个双孢蘑菇品种(系)分为2个类群,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其种质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潜在的多态性SSR的开发为双孢蘑菇遗传多样性分析、图谱构建提供了更丰富的候选分子标记基础,为进一步进行双孢蘑菇新品种的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分析评价及管理提供了遗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单孢分离子代群体 SSR 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春梅 杨柳 +3 位作者 缪倩 陆芳 顾雪 程兆榜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54-2460,共7页
【目的】明确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玉米抗病品种选育及其田间合理布局提供指导,也为玉米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个市(县)的疑似小斑病玉米叶片进... 【目的】明确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玉米抗病品种选育及其田间合理布局提供指导,也为玉米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个市(县)的疑似小斑病玉米叶片进行单孢分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形态;基于rDNA-ITS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选用8个自交系玉米品种(Mo17、B73、丹340、罗31、掖478、齐319、昌7-2和掖107),采用喷雾接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分别从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地各分离到1株菌株,依次标记为DT、RD、FX和DH,形态学观察发现分离菌株存在类似于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以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550 bp左右的预期片段,测序分析发现其与玉米小斑病菌多个分离株序列的同源性达97%;结合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将分离菌株鉴定为玉米小斑病菌的江苏分离株。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台分离株(DT)独立一枝,说明其来源较特殊。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其中来自东台的菌株(DT)致病力最强;不同玉米品种在同一菌株上的抗感性差异较大,对玉米小斑病表现为抗病的有齐319和Mo17。【结论】可选用东台菌株(DT)作为江苏省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筛选的接种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可挖掘齐319和Mo17的抗病基因,为玉米小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单孢分离 分子鉴定 致病力 江苏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