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2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view of Medium Voltage Single-Core Cable Armouring, Induced Currents and Losses 被引量:1
1
作者 Parya Zamani Amir Foomezhi Sobhan Ghorbani Nohooji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21年第7期272-292,共21页
Insulated underground cabl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power outages, maintenance costs, and transmission losses compared to overhead lin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g... Insulated underground cabl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power outages, maintenance costs, and transmission losses compared to overhead lin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exposed to several risks and physical damages, since they are buried in the ground. Though the cables are armoured in order to provide mec</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hanical protection and achieve tensile strength, and also to provide effective conductance of earth fault currents.</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insulated underground cables, armouring process, and to analyze the induced currents in metallic parts such as sheath and armou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at causeohmic losses which are categorized mainly in two groups as circulating current and eddy curr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n analytical technique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magnetic fields, andcalculate the losses in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he armour of the cable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besides providing the 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used for armour loss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core Cable Armour Armour Loss Eddy Current Circulating Current Hysteresis Losses
下载PDF
脂肪酸对牛樟芝液态发酵产三萜的影响
2
作者 刘建华 关媚竹 +1 位作者 唐炜 赵培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4,共8页
为提高牛樟芝菌丝体产三萜类化合物的能力,以5种常见的脂肪酸为外源添加物,筛选出促进牛樟芝菌丝体生长和提高总三萜得率的最优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并对比分析空白对照组和添加脂肪酸的实验组所得菌丝体形态、发酵液颜色及黏度的差异。研... 为提高牛樟芝菌丝体产三萜类化合物的能力,以5种常见的脂肪酸为外源添加物,筛选出促进牛樟芝菌丝体生长和提高总三萜得率的最优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并对比分析空白对照组和添加脂肪酸的实验组所得菌丝体形态、发酵液颜色及黏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脂肪酸的添加对牛樟芝菌丝体产三萜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亚麻酸对三萜生产的促进效果最强,其他脂肪酸的促进效果排序为亚油酸>油酸>硬脂酸>软脂酸;在添加亚麻酸的最优条件下(添加2.0 g/L亚麻酸、培养8 d)获得最大三萜得率为(5.0±0.1)%,是空白对照组的2.1倍。该研究方法操作容易,成本较低,效果显著,是促进牛樟芝菌丝体生长和三萜合成的有效策略,为牛樟芝三萜的规模化发酵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樟芝 菌丝体 三萜 液态发酵 脂肪酸
下载PDF
菌丝体-杨木颗粒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保温阻燃性能研究
3
作者 张伟华 郝旸 石碧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6,72,共7页
石油基高分子多孔材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严重的塑料污染(“白色污染”)。在这项工作中,采用了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合成策略,通过在杨木颗粒上接种培养真菌菌丝体,使其生长贯穿整个颗粒,最终制备出了一种菌丝体-杨木颗粒多孔复合材料。结果表... 石油基高分子多孔材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严重的塑料污染(“白色污染”)。在这项工作中,采用了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合成策略,通过在杨木颗粒上接种培养真菌菌丝体,使其生长贯穿整个颗粒,最终制备出了一种菌丝体-杨木颗粒多孔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多孔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0.165 g·cm^(-3))、较高的孔隙率(82.7%)和疏水性(接触角:131.8°),并展示出优异的力学性能(压缩强度2.39 MPa;杨氏模量9.79 MPa)。另外,多孔复合材料还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0.066 W/mK)和优异的阻燃性能(氧指数为28.4%)。这项研究工作展示了一种简捷和清洁环保的菌丝体-杨木颗粒多孔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对农林生物质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丝体 杨木颗粒 复合材料 保温 阻燃
下载PDF
猴头菌产酚类物质液态培养条件优化及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马永强 梁珊珊 +4 位作者 马宏良 王瑞琦 王植朔 那治国 徐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21-130,共10页
目的:用猴头菌纯菌株进行液态菌丝培养,优化培养基以提高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的含量,分析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的组成,并研究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对乳酸菌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对液态菌丝中总酚含量的影响,并用HPD-826... 目的:用猴头菌纯菌株进行液态菌丝培养,优化培养基以提高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的含量,分析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的组成,并研究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对乳酸菌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对液态菌丝中总酚含量的影响,并用HPD-826大孔吸附树脂对其进行纯化,再以液质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检测分析其组成。最后,将纯化物添加到乳酸菌培养基中,检测其对乳酸菌活菌数与产酸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碳源马铃薯14%、氮源蛋白胨2%、无机盐MgSO40.3%时,猴头菌丝体总酚含量达到0.783 mg/g;从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中鉴定出16个单体酚,占比88.27%,主要单体酚为没食子酸-O-葡萄糖苷、对香豆酸-O-没食子酰葡萄糖苷、阿魏酸、儿茶素苄硫醚、没食子酸和咖啡酸。在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肠膜串珠菌(Streptococcus intestinalis)的MRS培养基中加入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溶液,可以使3种乳酸菌活菌数均增加。结论:猴头菌丝体酚类提取物对乳酸菌的生长具有促生作用,为功能食品提供了新资源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培养猴头菌丝体 酚类提取物 液质联用 乳酸菌
下载PDF
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饮料的制备及其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
5
作者 马丽 孟晨西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7,共7页
为研制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饮料组分的最佳配比,并考察其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3%,柠檬酸添加量0.06%,羧甲基纤维... 为研制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饮料组分的最佳配比,并考察其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3%,柠檬酸添加量0.06%,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8%,采用该配方制得的饮料感官评分为(86.2±1.7)分。运动耐力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红托竹荪菌丝体多糖饮料(中、高剂量)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的爬杆时间与游泳力竭时间,并显著降低运动后血清中乳酸与尿素氮的含量,表明该饮料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运动耐力,从而可为相关运动食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托竹荪 菌丝体 多糖 饮料 配方 运动耐力
下载PDF
基于VGG-UNet的食用菌菌丝体表型参数自动测量方法
6
作者 陈燕 陆嘉豪 +1 位作者 胡小春 祁亮亮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240,共8页
食用菌菌丝体表型特征是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和科学育种的重要依据。针对传统阈值分割方法提取菌丝体区域易受到光照不均、菌丝体不规则生长和培养皿内产生代谢物等因素干扰的问题,制作食用菌菌丝体图像数据集,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 食用菌菌丝体表型特征是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和科学育种的重要依据。针对传统阈值分割方法提取菌丝体区域易受到光照不均、菌丝体不规则生长和培养皿内产生代谢物等因素干扰的问题,制作食用菌菌丝体图像数据集,并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食用菌菌丝体表型参数自动测量方法。将U-Net网络编码器部分替换为VGG16的前13个卷积层,引入预训练权重,构建适用于菌丝体分割的VGG-UNet模型。测试集上对比实验表明,该模型的平均交并比达到98.18%,比原始U-Net模型高0.93个百分点。经该模型获取菌丝体分割图像后,利用OpenCV相关函数计算菌丝体的半径、周长、面积、覆盖度、圆整度这5个表型参数。将人工测量方法与本文方法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菌丝体半径、周长、面积和覆盖度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79 5、0.991 5、0.975 0和0.975 0,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20 mm、4.73 mm、176.74 mm^(2)和3.16%。经测试,本文方法能准确地完成食用菌菌丝体表型参数自动测量任务,为食用菌表型分析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菌丝体 表型参数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语义分割 VGG-UNet
下载PDF
不同灵芝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陈亚平 刘利平 +5 位作者 冯杰 刘艳芳 唐传红 颜梦秋 张劲松 韩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9-326,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灵芝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分析了7种不同灵芝菌株发酵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乙醇诱导LO2细胞建立体外肝损伤模型,并以细胞存活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 为了探讨不同灵芝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分析了7种不同灵芝菌株发酵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利用乙醇诱导LO2细胞建立体外肝损伤模型,并以细胞存活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dehyde,MDA)水平为指标考察灵芝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LO2细胞损伤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7种灵芝菌株的菌丝体水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综合比较,G0119与G0154菌丝体的水提物作用效果较优,相较模型组,LO2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细胞培养液中的ALT、AST活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SOD活力、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水提物中多糖组分2的分子量大小与其保肝活性呈正相关,即分子量越大,活性越强。综上,灵芝菌丝体水提物对乙醇诱导的体外肝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并且G0119与G0154菌株的作用效果较优,其保肝作用与提取物中多糖组分的分子量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菌丝体 水提物 乙醇性肝损伤 保肝作用
下载PDF
3种来源黑木耳黑色素的性质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8
作者 郭燕 韩闯 +9 位作者 田爽 朱加楠 周舒扬 刘佳宁 戴肖东 马庆芳 张丕奇 张介驰 侯杨 马银鹏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3期63-69,共7页
该研究以黑木耳“1703”的子实体、菌丝体和发酵液为试验材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黑色素,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扫描电子... 该研究以黑木耳“1703”的子实体、菌丝体和发酵液为试验材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黑色素,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研究黑色素的结构表征,测定黑木耳黑色素的溶解性、稳定性和体外抗氧化活性。UV-Vis结果表明3种来源黑木耳黑色素最大吸收波长均为210 nm。FTIR结果表明3种来源黑木耳黑色素均具有天然黑色素的3个特征吸收区。HPLC结果表明3种来源黑木耳黑色素均只有一个吸收峰,且保留时间基本一致。溶解性结果表明3种来源黑木耳黑色素均易溶于碱性溶液,微溶于75%乙醇溶液,难溶于水和多数有机溶剂。稳定性结果表明3种来源黑木耳黑色素均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Fe^(3+)能够促进黑色素溶解,Fe^(2+)和Cu^(2+)导致黑色素不稳定。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3种来源黑木耳黑色素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其中发酵液黑色素清除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黑色素 子实体 菌丝体 发酵液 性质 抗氧化
下载PDF
稻瘟病菌MoZds1的功能分析
9
作者 黄昌丽 朱学明 +3 位作者 李琳 鲍坚东 俞晓平 林福呈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8,共10页
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稻瘟病对中国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开展稻瘟病菌功能基因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稻瘟病菌致病机制,为稻瘟病的防治奠定基础。研究前期通过遗传学手段在稻瘟病菌中筛选到一个酵母ZDS1同源基因MoZDS1。通过基因敲... 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稻瘟病对中国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开展稻瘟病菌功能基因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稻瘟病菌致病机制,为稻瘟病的防治奠定基础。研究前期通过遗传学手段在稻瘟病菌中筛选到一个酵母ZDS1同源基因MoZDS1。通过基因敲除方法成功获得基因缺失突变体ΔMozds1,发现缺失MoZDS1严重影响稻瘟病菌营养生长。为探究MoZds1在稻瘟病菌中的具体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生长测定、产孢量分析、细胞壁胁迫分析以及自噬流检测等方法,分析了MoZds1在维持营养生长、产孢、应对细胞壁胁迫以及细胞自噬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MoZds1正调控稻瘟病菌菌丝生长,负调控孢子的形成。此外,MoZds1参与细胞壁完整性途径并调控孢子内糖原的降解速率,然而,MoZds1的缺失未表现出对细胞自噬途径的显著影响。该研究对稻瘟病菌MoZds1的功能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或为后续更深入研究MoZds1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气生菌丝 细胞壁完整性 细胞自噬
下载PDF
甘薯疮痂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产孢方法研究
10
作者 张新新 黄雍 +4 位作者 陈景益 邹宏达 罗忠霞 王章英 黄立飞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期112-119,共8页
探究甘薯疮痂病菌(Elsinoe batatas)的生物学特性,筛选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快速、大量地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为甘薯抗疮痂病育种提供依据。以疮痂病病原菌菌株CRI-CJ2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在不同培养基、pH和光照处理... 探究甘薯疮痂病菌(Elsinoe batatas)的生物学特性,筛选疮痂病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快速、大量地产生分生孢子的方法,为甘薯抗疮痂病育种提供依据。以疮痂病病原菌菌株CRI-CJ2为研究对象,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在不同培养基、p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菌落生长直径,利用凹玻片悬滴法测定在不同温度、pH和光照处理条件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比较Fries液体培养法、摇菌法和菌丝涂布法等3种方法的诱导产孢效果。结果表明,最适菌丝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H 6~7,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但连续光照使菌落呈鲜红色;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5,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48℃、10 min,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采用菌丝涂布法可使疮痂病菌在培养第12天分生孢子产孢量达7.09×10^(7)个/mL,分生孢子萌发率为24%,产孢量和孢子活力均高于摇菌法,采用Fries液体培养法未观察到分生孢子及产孢结构。可见,选用适宜的培养基、pH能促进菌丝体生长,菌丝涂布法具有产孢快、产孢量大的优点,是一种适合甘薯疮痂病菌分生孢子诱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疮痂病 Elsinoe BATATAS 生物学特性 产孢 菌丝涂布法
下载PDF
富含番茄红素菌体粉的稳定性及药代动力学与抗氧化研究
11
作者 杨明 冯纬 戴德慧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5期169-177,共9页
探讨富含番茄红素菌体粉稳定性及药代动力学与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了菌体粉中番茄红素在不同光照、温度及氧环境下的保留率、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小鼠肝、脑和皮肤组织中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番茄提取物比,菌体粉中番茄... 探讨富含番茄红素菌体粉稳定性及药代动力学与体内抗氧化活性。测定了菌体粉中番茄红素在不同光照、温度及氧环境下的保留率、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小鼠肝、脑和皮肤组织中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番茄提取物比,菌体粉中番茄红素具有更高的光、热、氧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在日光和85℃分别处理8 h及空气中避光室温存放21 d,番茄红素保留率分别为73.01%、78.58%和57.91%,远高于番茄提取粉的48.58%、60.25%和36.33%;菌体粉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32.42%;小鼠30 d喂养后,能有效提高肝、脑及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表现出较高的体内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菌体粉 稳定性 药代动力学 抗氧化
下载PDF
虎奶菌菌核及其发酵菌丝体中的成分比较
12
作者 郭斌 秦新政 +1 位作者 王慊 樊永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289,共7页
该研究通过测定虎奶菌菌核及其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组成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虎奶菌菌丝体及其菌核中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利用传统比色法测定其多糖、三萜... 该研究通过测定虎奶菌菌核及其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活性成分和组成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虎奶菌菌丝体及其菌核中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C、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利用传统比色法测定其多糖、三萜、多酚等活性成分,GC-MS技术对其组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营养成分中虎奶菌菌核和发酵菌丝体的总糖、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C、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并且菌核中脂肪、维生素C、脂肪酸含量均高于菌丝体,而菌丝体中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菌核。活性成分中虎奶菌菌丝体与菌核的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活性成分中菌核与菌丝体含量差异显著(P<0.05)。在虎奶菌菌丝体和菌核的组分主要是酸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菌丝体和菌核的共性成分有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亚麻酸甲酯、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在菌丝体中主要化合物分别为亚麻酸甲酯、亚油酸、二十碳烯酸、5-羟甲基二氢呋喃-2-酮,菌核中主要为亚麻酸、丙三醇、硬脂酸,对比研究发现,菌丝体和菌核的化合物均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虎奶菌菌丝体与菌核相比,其营养成分、活性成分组成基本一致,菌丝体的组分更为丰富。因此,虎奶菌液体发酵菌丝体同样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奶菌 菌核 发酵菌丝体 营养成分 成分分析
下载PDF
First Report of Powdery Mildew Caused by Erysiphe euonymicola on Euonymus japonicum in Uzbekistan
13
作者 Guljakhon Norimova Zebiniso Umurzakova Ulugbek Ochilov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CAS 2024年第7期486-491,共6页
A new powdery mildew fungus named Erysiphe euonymicola was discovered in the mycobiota of Uzbekistan as a result of a mycological study conducted in the city of Samarkand. This fungus was found on the bush Euonymus ja... A new powdery mildew fungus named Erysiphe euonymicola was discovered in the mycobiota of Uzbekistan as a result of a mycological study conducted in the city of Samarkand. This fungus was found on the bush Euonymus japonicum and a brief description along with photographs of Erysiphe euonymicola have been provided. Erysiphe euonymicola is a phytopathogenic fungus that infects 80% - 90% of the leaves and young branches of Euonymus japonicum. The first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are round, weeping spots on the leaves;later the spots form white mycelium over the entire surface of the leaves. When the plant is heavily infected, both sides of the leaves are completely covered with mycelium. The fungus Erysiphe euonymicola, parasitizing Euonymus japonicum, seriously inhibi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st plant. The mycelium of Erysiphe euonymicola i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eaf of the host plant and is a cluster of hyphae that form a dense covering in the form of a round spot. Conidiophores are erect, unbranched, and of Pseudoidium type, very variable in shape and size. Conidiophores consist of 2 - 3 cylindrical cells growing vertically from the hyphae;the sizes of conidiophores are given relative to the average length and width of selected conidiophores (n = 15). According to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llipsoidal-cylindrical conidia are single, scattered among conidiophores, ranging in size from 23.97 to 24.51 × 11.5 to 12.47 µm (n = 15). Conidial stalk cells are usually straight or slightly curved, ranging in size from 23.5 to 23.91 × 7.17 to 7.47 µm (n =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idium ANAMORPHS CONIDIA mycelium Samarkand City Low Dew
下载PDF
高产多糖大球盖菇的ARTP诱变筛选及其菌丝培养条件优化
14
作者 杨子成 晏程 +2 位作者 许腾龙 阮永海 钱森和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46-53,共8页
为获得优良的大球盖菇菌株,采用ARTP诱变处理大球盖菇孢子,通过检测诱变后的菌株菌丝生长势、拮抗作用及多糖含量,筛选菌丝生长快、多糖含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菌丝多糖结构特征、红外光谱及菌丝液体培养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获得优良的大球盖菇菌株,采用ARTP诱变处理大球盖菇孢子,通过检测诱变后的菌株菌丝生长势、拮抗作用及多糖含量,筛选菌丝生长快、多糖含量高的突变菌株;并对突变菌株菌丝多糖结构特征、红外光谱及菌丝液体培养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2株诱变菌株中,筛选得到5株生长势较好、遗传稳定,且与出发菌株有拮抗作用的突变菌株,其中菌株D1和D4的菌丝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D1菌株菌丝中的多糖颗粒均一、规则,粒径约为0.05μm,具有一般多糖的红外光谱特征;该菌株适宜的液体培养条件为孢子接种量8%、转速115 r·min-1、温度24℃、培养时间4 d,在此条件下菌丝生物量为56.82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ARTP诱变 多糖 菌丝培养
下载PDF
虫草菌丝调节AMPK/SirT1信号通路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作用
15
作者 杨钊 闫阮玉 +5 位作者 吴洪雨 黄恺 沈丽 陶艳艳 刘成海 彭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0-637,共8页
目的研究虫草菌丝(cultured mycelium Cordyceps sinensis,CMCS)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AMPK/SirT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n=40)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 目的研究虫草菌丝(cultured mycelium Cordyceps sinensis,CMCS)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AMPK/SirT1)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n=40)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MCS对照组(3.0 g/kg)、模型对照组、CMCS 1.5 g/kg组(1.5 g/kg)和CMCS 3.0 g/kg组(3.0 g/kg),采用腹腔注射10%CCl4(2 mL/kg)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造模与给药2周后,检测血清ALT、AST、TBil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炎症;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胶原沉积;Jamall’s法检测肝羟脯氨酸(Hyp)含量;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肝组织IL-6、MCP-1、IFN-γ、TNF、IL-10、IL-12p70水平;免疫组化观察肝组织CollagenⅠ和SirT1表达情况;RT-qPCR检测肝组织Prkaa1、Prkaa2、Lkb1和p53水平。结果CCl4染毒2周后,模型对照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分别提示肝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肝Hyp含量及IL-6、MCP-1、TNF表达明显增多(P<0.05),IL-10和IL-12p70表达明显减少(P<0.01);免疫组化染色提示肝组织Collagen I表达增多;SirT1在肝窦间隙表达减少,在胶原沉积处表达增多;RT-qPCR检测提示肝组织Prkaa1、Prkaa2、Lkb1表达下降,p53表达增多(P<0.05)。CMCS可显著降低纤维化小鼠血清ALT、AST水平;降低肝组织IL-6、MCP-1、TNF表达(P<0.05),上调IL-10、IL-12p70水平(P<0.05);减少肝炎细胞浸润、胶原形成和Hyp含量,促进肝窦内SirT1表达,上调肝Prkaa1、Prkaa2、Lkb1表达(P<0.05);减轻肝内CollagenⅠ、p53表达(P<0.05)。与CMCS 1.5 g/kg组相比,CMCS 3.0 g/kg组抑制肝炎症、胶原沉积及上调AMPK/SirT1表达更为明显(P<0.05)。结论CMCS可通过上调AMPK/SirT1信号通路而发挥抗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菌丝 四氯化碳(CCl4) 肝纤维化 AMPK/SirT1信号通路
下载PDF
外源添加物对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16
作者 戴永琪 朱雨馨 +4 位作者 沈梦玲 朱蕴兰 范晓博 周芸好 黄立杰 《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97-103,共7页
为了探究外源添加物对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产量及胞内、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在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油酸、α-萘乙酸、维生素B2和桑白皮水提物4种添加物,经液体发酵后,测定了菌丝体产量及胞内、胞外多糖含量。试验结... 为了探究外源添加物对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产量及胞内、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在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油酸、α-萘乙酸、维生素B2和桑白皮水提物4种添加物,经液体发酵后,测定了菌丝体产量及胞内、胞外多糖含量。试验结果显示,4种外源添加物都能显著增加桑黄菌丝体产量和多糖含量(P<0.05),其中最优外源添加物为油酸,当油酸浓度2.4 mL/L时,菌丝体产量最高,达2.86 mg/mL,是空白对照的7.15倍,在此油酸浓度下,胞外多糖含量最大,达56.04 mg/mL,是空白对照的7.71倍;当油酸浓度1.2 mL/L时,桑黄胞内多糖含量最高,达60.07 mg/g,是空白对照的3.96倍。其他3种添加物也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桑黄菌丝体及胞内、胞外多糖含量(P<0.05)。4种外源添加物是有效提高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产量和多糖含量的诱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外源添加物 菌丝体 多糖含量 诱导因子
下载PDF
菌丝秸秆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工艺优化
17
作者 韦宗辰 王胜杰 +1 位作者 邱诗铭 黄昕晔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3期160-164,共5页
菌丝秸秆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探究玉米秸秆粒径、稻秆粒径、玉米芯添加量和石灰的含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其中每个因素重复3次。玉米秸秆稻秆3种不同粒径分别为80目以上、80目以下以及打成... 菌丝秸秆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探究玉米秸秆粒径、稻秆粒径、玉米芯添加量和石灰的含量对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其中每个因素重复3次。玉米秸秆稻秆3种不同粒径分别为80目以上、80目以下以及打成粉末没过筛处理的粒径,玉米芯添加量分别为0%、20%、40%、60%,石灰添加量分别为1%、2%、3%、4%、5%。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的生长与吃料时间没有太大的关系;玉米秸秆稻秆粒径越小.越有利于菌丝的生长,菌种韧性也会更好,玉米秸秆和稻秆的粒径为80目以上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速度平均值分别为0.690.72cm/d,菌丝长势也较好;玉米芯的添加量越多越有利于菌丝的生长,玉米芯添加量为6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但玉米芯添加量在20%时韧性最好,综合来说玉米芯含量为20%时最好;随着石灰添加量增加,菌丝生长速度加快,然后又呈下降趋势,最大生长速度为0.73cm/d,但是菌丝生长速度为0.68~0.73cm/d,相差不大,而菌种韧性好,从节省原料出发,在配方中加1%的石灰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过程 粒径 菌丝生长速度 菌种韧性
下载PDF
Na_(2)SeO_(3)对药食用真菌羊肚菌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李梦桐 玛依拉 +3 位作者 于吕健 丁宇 阳瑾 焦子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504,共10页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羊肚菌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培养浓度,掌握多种培养基的最适富硒配方,为开发富硒羊肚菌产品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六妹羊肚菌作为富硒载体,亚硒酸钠为硒源,进行制备试验,通过...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羊肚菌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培养浓度,掌握多种培养基的最适富硒配方,为开发富硒羊肚菌产品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六妹羊肚菌作为富硒载体,亚硒酸钠为硒源,进行制备试验,通过平板、原种和栽培种制备试验,系统分析在不同培养基上,不同硒浓度对羊肚菌菌丝的生长趋势,菌丝密度,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在液体摇培中,硒浓度≤20 mg/L,菌丝形态无明显变化,且随浓度升高,对羊肚菌菌丝促生作用增强,且20 mg/L时干重最大;在母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对羊肚菌的菌丝生长,菌丝密度,菌丝形态均没有影响;在原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菌丝密度与菌丝形态无明显变化,且对羊肚菌的菌丝有促生作用,在10 mg/L时最强;在栽培种培养基上,硒浓度20 mg/L,对羊肚菌菌丝体的促生作用最强,菌丝密度与菌丝形态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以亚硒酸钠作为硒源,硒浓度在10~20 mg/L效果最好,可作为羊肚菌富硒栽培较为理想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六妹羊肚菌 菌丝体 富硒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中菌丝结球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郑玲辉 陈伟 陈令伟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3期77-79,共3页
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诸多产品只有在丝状菌丝结球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其所需要的次级代谢产物;还有一些产品在菌丝结球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发酵动力消耗,有利于控制成本。菌丝结球的影响因素复杂且综合,涵盖了菌种的遗传特性、质量和接孢... 在微生物发酵过程中,诸多产品只有在丝状菌丝结球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其所需要的次级代谢产物;还有一些产品在菌丝结球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减少发酵动力消耗,有利于控制成本。菌丝结球的影响因素复杂且综合,涵盖了菌种的遗传特性、质量和接孢量、进入发酵罐前种子的种龄和移种量、培养基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以及发酵过程中的溶氧、搅拌转速、空气流量等工艺控制参数。基于此,文章对发酵过程中菌丝结球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系统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 发酵 菌丝结球 次级代谢
下载PDF
黑木耳菌丝老化过程中生理酶变化及其与胞外酶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庞杰 于传宗 +2 位作者 李亚娇 王海燕 孙国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7-29,共3页
研究黑木耳菌丝老化过程中生理酶的变化,以及生理酶与胞外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老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均呈下降... 研究黑木耳菌丝老化过程中生理酶的变化,以及生理酶与胞外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黑木耳菌丝老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均呈下降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胞外酶与抗氧化酶系统、MDA、Pro存在相关性,表明抗氧化酶系统与胞外酶系统存在内在联系,这有待进一步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菌丝体 老化 生理酶 胞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