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高碳汇植物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蕊 姚鳗卿 +4 位作者 李屹楠 郭丽 奉树成 王本耀 张德顺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104-110,119,共8页
碳排量持续增加促使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园林植物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固碳载体,是实现碳平衡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根据植物固碳原理和常用碳汇量估算方法,阐述了高碳汇植物的评价内容与筛选标准,基于我国多省市植物筛... 碳排量持续增加促使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园林植物作为唯一有生命的固碳载体,是实现碳平衡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根据植物固碳原理和常用碳汇量估算方法,阐述了高碳汇植物的评价内容与筛选标准,基于我国多省市植物筛选成果和研究结论,对国内高碳汇植物应用研究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展望,以期为低碳园林景观营造提供植物选择、规划、配置的技术对策,同时也为增强城市绿地系统的整体固碳效益,维系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和绿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汇植物 固碳能力 单位叶面积固碳量
下载PDF
高产棉花群体冠层结构与干物质生产及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0
2
作者 蒋桂英 李蒙春 +3 位作者 李刚 段端萍 杨建武 王建彬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48-51,共4页
对新陆早 8号棉花品种不同产量 (1 80 0 ,2 0 2 5 ,2 2 50kg·hm-2 )水平下的冠层结构及其与干物质生产和分配、叶面积载荷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在 2 0 2 5~2 2 50kg·hm-2 时 ,必须保持适宜的冠层结构 ,这... 对新陆早 8号棉花品种不同产量 (1 80 0 ,2 0 2 5 ,2 2 50kg·hm-2 )水平下的冠层结构及其与干物质生产和分配、叶面积载荷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皮棉产量在 2 0 2 5~2 2 50kg·hm-2 时 ,必须保持适宜的冠层结构 ,这样有利于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其中果节量为547× 1 0 4~ 564× 1 0 4个·hm-2 ,总铃数 1 0 7.8× 1 0 4~ 1 2 3 .8× 1 0 4个·hm-2 ,最大 LAI在 3 .2 0~3.70 ,成熟期 (9月初 )LAI保持在 2 .2 0~ 2 .80 ,每平方米叶面积载铃量在 2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冠层结构 叶面积载荷量 干物质生产 产量
下载PDF
棉花群体叶面积载荷量与产量关系及对源的调节效应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陈德华 吴云康 +1 位作者 段海 王志国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通过对棉花单位叶面积负载的生殖器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叶面积载荷量[以单位叶面积负载的果节数(个/m2叶)、结铃数(个/m2叶)及生殖器官干重(kg/m2叶))能够促进棉花群体叶片光合强度提高和养分向棉铃输送增多... 通过对棉花单位叶面积负载的生殖器官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叶面积载荷量[以单位叶面积负载的果节数(个/m2叶)、结铃数(个/m2叶)及生殖器官干重(kg/m2叶))能够促进棉花群体叶片光合强度提高和养分向棉铃输送增多,因而群体成铃数增多,产量提高。同时由剪叶、疏蕾试验揭示了,当群体叶面积系数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可通过提高叶面积载荷量使产量进一步上升,群体叶面积系数过大时,通过减少叶面积,提高叶面积载铃量可以使产量增加。而当叶面积过小时,虽叶面积载荷量增大,但终因光合面积太小,产量下降,因此叶面积载荷量可作为反映棉花群体源库是否协调及改进栽培技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群体叶面积 载荷量 产量 调节效应 源库
下载PDF
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大豆源库调节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刘建国 帕尼古丽 +3 位作者 董志新 黄瑛 张继生 朱新在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259-262,共4页
分析了不同库/源比条件下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不同品种大豆结荚后干物质生产与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位叶面积负荷量的增加,单位叶面积有效生产量随之增加,叶片光合生产潜力可以进一步发挥,光合产物有效性提高;提高单位叶面积负荷... 分析了不同库/源比条件下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不同品种大豆结荚后干物质生产与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位叶面积负荷量的增加,单位叶面积有效生产量随之增加,叶片光合生产潜力可以进一步发挥,光合产物有效性提高;提高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库源比大的品种产量的影响更大;在适宜叶面积指数基础上,通过增加单位叶面积负担粒数提高籽粒重是实现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源库调节 单位叶面积负荷量
下载PDF
南疆超高产棉花源库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仁松 李斌 +3 位作者 薛刚 高云光 赵强 张巨松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49-654,共6页
【目的】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超高产棉花源库指标,阐明超高产棉花产量形成机理,为新疆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调查方式,对不同皮棉产量水平(超高产:皮棉3000kg/hm^2以上... 【目的】在南疆自然生态条件下,研究超高产棉花源库指标,阐明超高产棉花产量形成机理,为新疆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棉所49号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调查方式,对不同皮棉产量水平(超高产:皮棉3000kg/hm^2以上;高产:皮棉2225~3000kg/hm^2;中低产:皮棉2225kg/hm^2以下)产量构成因素、LAI、干物质积累、叶片SPAD值、“三桃”比例及叶面积载荷量等源库指标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棉花产量构成因素中群体成铃数对棉花产量贡献率最大(r=0.997^**),超高产棉花生育前期LAI增长速率高于高产、中低产田,峰值大且出现较早。而前期LAI的快速增长提高了伏前桃、伏桃比例,同时也促进了中后期光合产物向库器官积累。【结论】超高产棉花叶源生育前期增长较快,峰值大且中后期保持较高水平,增源扩库是超高产棉花产量形成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LAI “三桃” 叶面积载荷量 干物质
下载PDF
高产棉花叶面积载荷量与光合生产的关系及对冠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罗宏海 赵瑞海 +1 位作者 杨新军 张旺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为了揭示新疆棉花高产机理,探讨提高单产的途径,在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条件下采用大田创建高产田和小区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群体条件下棉花叶面积载荷量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关系及其对冠层结构的调节。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 为了揭示新疆棉花高产机理,探讨提高单产的途径,在棉花膜下滴灌高产条件下采用大田创建高产田和小区控制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群体条件下棉花叶面积载荷量与光合物质生产的关系及其对冠层结构的调节。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提高叶面积载荷量,有利于在保持较高叶面积指数的基础上,增大平均叶倾角,降低群体散射辐射透过系数,提高群体光截获率,进而增加产量。不同源库大小的条件下,去除1/2叶的处理可使叶面积载荷量增大,但终因光合面积太小,产量下降;去除1/4叶的处理可使叶面积载荷量显著增大,进而提高源叶光合速率,增加14C光合产物向蕾铃运输的比例,最终提高产量。因此,控制叶面积指数在适宜范围内,通过协调关键栽培技术,提高叶面积载荷量,进而培育优良的冠层结构,提高光合生产能力,对实现新疆棉花超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面积载荷量 光合生产 冠层结构 产量 棉花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对盆栽棉花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欢 彭龙 +2 位作者 原保忠 张献龙 刘燕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67,共4页
为研究不同灌水量对转基因抗虫棉生物量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以华杂棉H318为试验材料,参照自然蒸发量,设置5个灌溉处理(T1、T2、T3、T4、T5),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量增加,生殖器官干质量和铃数... 为研究不同灌水量对转基因抗虫棉生物量的影响,在盆栽条件下,以华杂棉H318为试验材料,参照自然蒸发量,设置5个灌溉处理(T1、T2、T3、T4、T5),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量增加,生殖器官干质量和铃数呈上升趋势,根系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果节/叶面积"以T5最大,"铃数/叶面积"T1最高,"生殖器官干质量/叶面积"随灌水量减少而降低。T3处理根冠比和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率较高,生物量灌溉水利用效率最大。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前提下,T3为最佳的灌水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量 叶面积载荷量 根冠比 干物质分配率 生物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夏玉米源库性状对群体渐增变化的响应
8
作者 翟新然 王勤俭 赵雪梅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2年第4期27-35,共9页
以驻玉216为材料,设置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群体密度,研究不同群体密度下夏玉米源库性状的变化规律,为豫南生态区夏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吐丝期最大,处理D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5... 以驻玉216为材料,设置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4个群体密度,研究不同群体密度下夏玉米源库性状的变化规律,为豫南生态区夏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吐丝期最大,处理D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5.29%、17.51%、40.66%;灌浆期高密度群体处理显著降低了比叶重,处理D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6.44%、14.47%、17.28%;处理D、D、D的粒叶比比处理D分别增加了24.62%、12.41%、8.90%,叶物质输出率显著升高但均为负值;提高群体密度显著增加了吐丝后玉米群体源的生产能力;处理D的吐丝后源生产能力转化率比处理D、D分别下降了9.9、12.2百分点;处理D的群体库容量比处理D、D、D分别降低了16.06%、29.01%、21.23%;穗粒数、群体粒数、百粒质量、库充实度及产量不同处理间均达显著水平(P<0.05),籽粒产量处理D最高,比处理D、D、D分别增加了6.86%、9.61%、12.47%,群体密度D可以平衡群体源库之间协同关系,群体源库性状得以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源库性状 叶源量 群体源生产能力 群体库容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