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inoatrial Node Tissues of Rats Caused by Pulsed Microwave Exposure 被引量:4
1
作者 LIU Yan Qing GAO Ya Bing +3 位作者 DONG Ji YAO Bin Wei ZHAO Li PENG Rui Y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2-75,共4页
To observe microwave induced dynamic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inus nodes, wistar rats were exposed to 0, 5, 10, 50 mW/cm^2 microwave. In 10 and 50 mW/cm^2 groups, disorganized sinoatrial node cells, cell swelling,... To observe microwave induced dynamic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inus nodes, wistar rats were exposed to 0, 5, 10, 50 mW/cm^2 microwave. In 10 and 50 mW/cm^2 groups, disorganized sinoatrial node cells, cell swelling, cytoplasmic condensation, nuclear pyknosis, and anachromasis, swollen, and empty mitochondria, and blurred and focally dissolved myofibrils could be detected from 1 to 28 d, while reduced parenchymal cells, increased collagen fiber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remodeling of interstitial cells were observed from 6 to 12 months. In conclusion, 10 and 50 mW/cm^2 microwave could cause structural damages in the sinoatrial node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remodeling in r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GUR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inoatrial node Tissues of Rats Caused by Pulsed Microwave Exposure
下载PDF
Effect of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on I_f in sinoatrial node cells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KATP channel opener
2
作者 宋治远 仝识非 钟理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4年第6期325-328,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I/R) on If of sinoatrial node (SAN) cells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KATP channel opener Pinacidil. Methods: The SAN cells of the neonatal rats were detac...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I/R) on If of sinoatrial node (SAN) cells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KATP channel opener Pinacidil. Methods: The SAN cells of the neonatal rats were detached and purified 2 d before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anim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of simulated I/R, group intervened with KATP channel opener Pinacidil (P+ I/R) and group intervened with KATP channel blocking agent 5-HD (5-HD + P + I/R & 5-HD + I/R). The If density of each group was measured by technique of routine whole cell patch clamp and multiple-catheter perfusion system and the If activated curve in each group was drawn. Results: ①Under different directive potentials, the If density of the SAN cells in I/R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1); that in P + I/R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I/R group ( P < 0.01); the If density values in 5-HD + P + I/R group and 5-HD + I/R grou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at in P + I/R group, but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at in I/R group. ②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f activated curve of the SAN cells moved rightwards under ultimate activating potential, half of which was from - 108.0 ± 12.4 to - 89.5 ± 7.2 mV ( P <0.01); compared with that in I/R group, If activated curve of the SAN cells moved leftwards under ultimate activating potential, half of which was the range from -99.5± 10.8 mV (P<0.05); KATP channel blocking agent 5-HD could block the effect of Pinacdil on If activated curve. Conclusion: KATP channel opener Pinacidil can antagonize the effect of simulated I/R on the If of SAN cells, which may be beneficial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relative stability of ion steady state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under condition of simulated 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atrial node ISCHEMIA-REPERFUSION IF KATP channel patch clamp technique
下载PDF
Junctional Pacemaker May Replace the Sinoatrial Node
3
作者 Min Lin Yuqin Xiong +2 位作者 Yipin Lin Yuhua Li Lijuan Zhang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2021年第3期51-55,共5页
Junctional rhythm is usually seen in the clinic with different causes.We report a case of bicuspid aortic valve accompa-nied by sinoatrial node dysfunction.The junctional escape beat could accelerate with physiologica... Junctional rhythm is usually seen in the clinic with different causes.We report a case of bicuspid aortic valve accompa-nied by sinoatrial node dysfunction.The junctional escape beat could accelerate with physiological needs and provided for the normal needs of daily life when dysfunction of the sinoatrial node occurred,which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sinoatrial node dysfunction.Our fi ndings could be potentially signifi cant for identifying causes and choos-ing appropriate treatment strategies by using ECG monitoring in the clinic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ctional rhythm bicuspid aortic valve ELECTROCARDIOGRAM sinoatrial node dysfunction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K_(ATp) channel opener on the sinoatrial node cells of neonatal rat cultured in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4
作者 宋治远 仝识非 钟理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3年第4期205-208,共4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KATp channel opener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on the sinoatrial node cells of neonatal rats which were cultured under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Methods: Freshly isolated sinoa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KATp channel opener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on the sinoatrial node cells of neonatal rats which were cultured under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Methods: Freshly isolated sinoatrial node (SAN) cells of neonatal rats were purified and cultured for 2 d, and the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I/R group) , group intervened with KATp channel opener pinacidil (P + I/R group), KATP Channel blocking agent 5-HD (5-HD + I/R group) , and group with the 2 agents at same time (5-HD + P + I/R group) . The survival rate of cells was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and the content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in the cells of each group was detected with 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Results: ① The survival rate of SAN cells in I/R group [ (51. 79±6. 28)% ] was remarkabl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control [ (95. 08±10. 48)% ] (P < 0.001), and very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P + I/R group [ (63. 77±5. 35) % ] (P<0.01), however, those of 5-HD + P + I/R group [(52. 88±6. 25)% ] and 5-HD+I/R group [ (53. 16±5. 35)% ]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P + I/R group (P <0. 01) ; ② When the averag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sinoatrial node cells in the control was regarded as 100% , the relativ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each group were: ( 374±52) % in I/R group,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P <0. 01) ; ( 162±20)% in P + I/R group, declining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I/R group (P<0.01); (385?6)% in 5-HD+ P + I/R group and (379±44)% in 5-HD + I/R group, increasing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I/R group (P<0.01). Conclusion: ①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urvival rate of SAN cells, and can also lead to the overload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in them.② KATp channel opener, pinacidil, exerts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cells under simulated ischemia-reperfusion,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crease of intracellular calcium loading i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oatrial node ischemia-reperfusion KATP channel opener intracellular calcium
下载PDF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和钙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心源性猝死患者窦房结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法医学意义
5
作者 王威 张霄 +4 位作者 张世林 丁艳杰 刘淑瑜 曾珍 金波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患者窦房结组织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HCN4)和钙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表达情况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川北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尸检心脏标本200份,其中SCD100份(SCD组),非... 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患者窦房结组织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HCN4)和钙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蛋白表达情况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川北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尸检心脏标本200份,其中SCD100份(SCD组),非SCD100份(非SCD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标本窦房结组织中HCN4和CAMKⅡ蛋白表达,图像处理软件计算目的蛋白的AOD值。结果SCD以成年男性为主且在死因中以冠心病占比最多。SCD组中HCN4的AOD值低于非SCD组,CAMKⅡ的AOD值高于非S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房结中HCN4、CaMKⅡ异常表达可能是心源性猝死的机制,HCN4、CaMKⅡ有望成为心源性猝死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窦房结 心源性猝死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 钙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下载PDF
窦房结节律调控的动力学机制综述
6
作者 黄晓东 汪瑞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106,共10页
窦房结是包埋在右心房的一小片可以自发电位振荡的组织,是整个心脏搏动的发起点.其节律失常会诱发一系列的综合征.窦房结节律的发起和调控,是心脏电生理和医学在窦房结研究领域的关注点.随着近几十年来非线性动力学被引入心律失常领域,... 窦房结是包埋在右心房的一小片可以自发电位振荡的组织,是整个心脏搏动的发起点.其节律失常会诱发一系列的综合征.窦房结节律的发起和调控,是心脏电生理和医学在窦房结研究领域的关注点.随着近几十年来非线性动力学被引入心律失常领域,心脏疾病与物理学的结合研究为这一医学范畴的问题带来了重要的理论发展.旨在综述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研究窦房结节律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比较详细地介绍窦房结数值模型、节律调控的分岔机制、信号传导条件、心率变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非线性动力学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效解释窦房结节律调控的理论框架,因此,建议在多尺度建模和基于多尺度模型进行基础动力学理论分析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物理 非线性动力学 窦房结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兔窦房结切片制作方法的探究和形态学特点的观察
7
作者 袁慧杰 潘昭良 +3 位作者 袁广明 冯炼强 陈大堤 秦丽娜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建立兔窦房结(SAN)的快速取材和切片标本制作方法,观察其形态学结构。方法:健康大白兔10只,取其心脏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组织,常规处理后进行连续切片,采用HE染色法和改良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兔心脏SAN的形态学结构。结... 目的:建立兔窦房结(SAN)的快速取材和切片标本制作方法,观察其形态学结构。方法:健康大白兔10只,取其心脏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组织,常规处理后进行连续切片,采用HE染色法和改良Masson三色染色法显示兔心脏SAN的形态学结构。结果:兔SAN主要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界沟的静脉窦侧,SAN区域组织结构较为疏松,染色比较浅淡,主要由P细胞、T细胞、少量心房肌细胞以及包绕细胞的胶原纤维构成,有SAN动脉1~3条。常规HE染色法除细胞核蓝染以外,其余组织均红色,胶原纤维等成分不易观察,改良Masson三色染色中,胶原纤维被苯胺蓝染成蓝色,肌纤维被酸性品红染成红色,胞核呈黑蓝色,对于成分结构复杂的结缔组织分类显示,清晰明了,更好地显示了SAN结构。结论:该取材及染色方法适用于兔SAN切片标本的制作,有助于SAN结构的观察。该方法能够为心脏传导系统的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同时能更好地服务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HE染色 Masson三色法 标本制作
下载PDF
成人界嵴形态与组织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建水 雷天福 +3 位作者 候允天 林奇 赵根然 凌凤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 观察和测量人右心房界嵴和梳状肌的形态和组织结构 ,以探讨其可能的功能。方法 肉眼观察、测量界嵴与梳状肌的有关形态学数据。利用光学显微镜 ,通过HE、Masson和磷钨酸 苏木素染色 ,对界嵴的细胞形态和纤维方向等进行细致观察... 目的 观察和测量人右心房界嵴和梳状肌的形态和组织结构 ,以探讨其可能的功能。方法 肉眼观察、测量界嵴与梳状肌的有关形态学数据。利用光学显微镜 ,通过HE、Masson和磷钨酸 苏木素染色 ,对界嵴的细胞形态和纤维方向等进行细致观察。结果 ①根据界嵴的隆起状况 ,界嵴可分为 4类 :A .全程隆起 (18.6 % ) ;B .上 2 / 3隆起 ,下1/ 3平坦 (2 7.9% ) ;C .上 1/ 3隆起 ,下 2 / 3平坦 (34.88% ) ;D .全程平坦 (18.6 % )。②界嵴的肌纤维可分深、浅两层 ,深层肌纤维纵行 ,与界嵴长轴平行 ;浅层纤维横行 ,仅见于界嵴的中、下部 ,深 浅层纤维之间互相联系。在界嵴各处可见P样细胞。③根据梳状肌的起止和走行 ,梳状肌可分为 3型 :汇聚型、网状型和混合型。结论 窦房结上、下及其深面借过渡纤维与界嵴的普通肌纤维相互联系 ,界嵴纤维可能与结间冲动传导有关。梳状肌走行方向的多样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界嵴 右心房 梳状肌 形态学
下载PDF
兔主动脉前庭自律细胞与窦房结电生理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5
9
作者 张晓云 陈彦静 +1 位作者 葛赋贵 王德宝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5-410,共6页
为进一步阐明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庭)自律细胞的特性,及其与窦房结细胞的异同,本实验利用常规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了一些离子通道阻断剂分别对离体兔窦房结起搏细胞与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重点... 为进一步阐明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庭)自律细胞的特性,及其与窦房结细胞的异同,本实验利用常规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了一些离子通道阻断剂分别对离体兔窦房结起搏细胞与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重点探讨了这两种自律细胞的0期、4期去极离子流的异同。结果表明:(1)用1μmol/L维拉帕米(verapamil,VER)灌流后,窦房结及主动脉前庭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值(APA)、0相最大除极速率(V_(max))、最大舒张电位(MDP)绝对值、舒张期除极速率(VDD)、自发放电频率(RPF)均明显下降,复极90%时间(APD_(90))延长(P<0.05)。(2)用180μmol/L氯化镍(NiCl_2)灌流,两自律细胞的VDD均明显下降;APA、V_(max)和RPF也显著降低,且窦房结细胞的APD_(90)明显延长。(3)给予2 mmol/L 4-氨基吡啶(4-AP)后,窦房结及主动脉前庭自律细胞的VDD均明显增快,MDP绝对值、APA和V_(max)显著下降,APD_(90)明显延长(P<0.05)。(4)给予2 mmol/L氯化铯(CsCl),两自律细胞的VDD及RPF均明显变慢。结果提示:(1)主动脉前庭自发慢反应电位的0相、4相去极离子流及复极离子流均与窦房结优势起搏细胞相似。(2)主动脉前庭起搏细胞Ca^(2+)内流为其0相主要去极离子流,复极过程主要由K^+外流引起,4相自动除极以K^+外流衰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前庭 窦房结 电生理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一种超声组织多普勒图像的定量分析新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德玉 赵树魁 +3 位作者 尹立雪 汪天富 郑昌琼 尹光福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通过二维B型超声组织多普勒图像 (DTI)序列分析获得组织机械运动定量参数的新方法 ,解决心脏生理研究中不能从图像中获得所关心区域内全部定量数据的问题 ;分析窦房结组织激动过程的图像序列。方法建立图像颜色信息同机械运动... 目的研究通过二维B型超声组织多普勒图像 (DTI)序列分析获得组织机械运动定量参数的新方法 ,解决心脏生理研究中不能从图像中获得所关心区域内全部定量数据的问题 ;分析窦房结组织激动过程的图像序列。方法建立图像颜色信息同机械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 ,并从复合图像中得到多普勒信息 ;通过对DTI图像序列进行分析 ,获得用于定量描述窦房结组织运动的曲线。结果 ( 1 )通过DTI图像分析获取了所关心区域内全场的加速度值 ;( 2 )对窦房结组织多普勒图像序列的分析 ,得到了窦房结激动过程的加速度累积概率分布函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论通过DTI图像序列分析可以获得组织运动的定量信息 ,为心脏生理研究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序列分析 窦房结 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 心脏病
下载PDF
硫化氢对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英文) 被引量:10
11
作者 许萌 武宇明 +2 位作者 李茜 王昕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5-180,共6页
本研究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NaHS(H2S供体)50、100、200μmol/L浓度依赖地降低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4相去极化速率及起搏放电频率。(2)ATP敏感性钾(ATP-... 本研究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NaHS(H2S供体)50、100、200μmol/L浓度依赖地降低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4相去极化速率及起搏放电频率。(2)ATP敏感性钾(ATP-sensitive K+,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苯脲(glybenclamide,Gli,20μmol/L)阻断NaHS(100μmol/L)的电生理效应。(3)预先应用起搏离子流(pacemaker current,If)通道阻断剂氯化铯(CsCl,2mmol/L)对NaHS(100μmol/L)的电生理效应无影响。(4)胱硫醚-γ裂解酶(cystathionineγ-lyase,CSE)的不可逆抑制剂DL-propargylglycine(PPG,200μmol/L)对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参数无影响。以上结果提示,H2S对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有负性变时作用,这些效应可能与其开放KATP通道,增加K+外流有关,与If无关。本实验没有发现窦房结起搏细胞内有CSE催化产生的内源性H2S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 硫化氢 动作电位 窦房结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英文)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政 王庆山 +3 位作者 赵娟 张利萍 王福伟 李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7-411,共5页
目的为探讨白藜芦醇是否能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研究了其对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方法记录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结果白藜芦醇(30~120 μmol·L-1)显著降低窦房结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零相最... 目的为探讨白藜芦醇是否能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研究了其对窦房结起搏细胞的电生理效应.方法应用细胞内微电极方法记录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结果白藜芦醇(30~120 μmol·L-1)显著降低窦房结起搏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零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舒张期除极速率和起搏放电频率.而对最大舒张期电位和90%复极化的时间无明显作用.预先应用L型钙通道开放剂Bay-K-8644(0.5 μmol·L-1)灌流窦房结10 min可阻断白藜芦醇(60 μmol·L-1)对起搏细胞的上述电生理效应.而应用超极化激活电流阻断剂氯化铯(2 mmol·L-1)加钾通道阻断剂四乙铵(20 mmol·L-1)或应用一氧化氮(NO)合酶阻断剂L-NAME(0.5 mmol·L-1)灌流窦房结标本10 min对白藜芦醇(60 μmol·L-1)的电生理效应没有明显影响.结论白藜芦醇能抑制家兔窦房结起搏细胞的自发活动,此效应可能与其通过非NO依赖性途径抑制钙离子内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窦房结 钙通道 动作电位 微电极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心肌慢反应动作电位及右心房自搏频率的影响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李乐 庄斐尔 +2 位作者 张彩玲 赵更生 赵东科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了蛇床子素(Ost)对离体豚鼠乳头状肌BaCl2高KCl除极化及家兔窦房结慢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Ost抑制Ba2+诱发的自发电活动:降低高K+除极化慢反应动作电位的幅度(APA)及动... 用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了蛇床子素(Ost)对离体豚鼠乳头状肌BaCl2高KCl除极化及家兔窦房结慢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Ost抑制Ba2+诱发的自发电活动:降低高K+除极化慢反应动作电位的幅度(APA)及动作电垃最大上升速率(Vmax),并缩短50%动作电垃时程(APD50),延长90%动作电位时程(APD90);对家兔离体窦房结优势起搏细胞窦搏周期(SCL),APA及Vmax亦有抑制作用。此外,对离体豚鼠右房负性频率作用。似与激动M胆碱能受体或阻滞β肾上腺圭能受体无关,与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相似.结果提示。Ost具有钙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窦房结 动作电位
下载PDF
成人窦房结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一璇 吴义方 +3 位作者 姚青松 徐小虎 梁赏酋 祝家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 :了解成年人心脏窦房结的超微结构 ,为下一步探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打基础。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二例男青年的窦房结。结果 :(1 )成年人窦房结中结细胞、移行细胞线粒体丰富 ,嵴多 ,密集 ;2 )结细胞、移行细胞之间有中间形式 ;(3 ... 目的 :了解成年人心脏窦房结的超微结构 ,为下一步探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打基础。方法 :用透射电镜观察二例男青年的窦房结。结果 :(1 )成年人窦房结中结细胞、移行细胞线粒体丰富 ,嵴多 ,密集 ;2 )结细胞、移行细胞之间有中间形式 ;(3 )结细胞与移行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肌丝束排列不规则 ,无完整肌节 ,后者有 ;(4 )有些结细胞含心钠素颗粒 ;(5 )结细胞环绕密布结内之毛细血管 ,细胞胞巢外层细胞与血管贴近 ,形成保障血液供给窦房结的特殊构筑 ;(6)许多地方成纤维细胞的板状突起包绕着毛细血管外围 ,另一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神经末梢紧密相关 ,构成一与功能相结合的特殊构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结细胞 移行细胞 透射电镜 心脏
下载PDF
人窦房结胶原纤维比例与分型年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一璇 胡小领 +2 位作者 姚青松 梁赏猷 祝家镇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 :了解窦房结的胶原纤维年龄变化及分型。方法 :采用 Masson三色染色网格测微器及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 ,分别作光镜、偏光显微镜观察 ,对 4 7例非心脏病变窦房结胶原纤维比例及分型进行检测。结果 :窦房结胶原纤维随年龄的增高有增... 目的 :了解窦房结的胶原纤维年龄变化及分型。方法 :采用 Masson三色染色网格测微器及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 ,分别作光镜、偏光显微镜观察 ,对 4 7例非心脏病变窦房结胶原纤维比例及分型进行检测。结果 :窦房结胶原纤维随年龄的增高有增高的趋势 ,发现胶原纤维以 1型为主 ,3型胶原纤维随年龄的增高有减少的趋势。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胶原纤维 分型 年龄 比例
下载PDF
强心复脉颗粒对兔缺血再灌注窦房结细胞凋亡及Bax,Bcl-2,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如秀 谭双 +3 位作者 吴振宇 张云 黄希 刘志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中药复方强心复脉颗粒防治病窦综合征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右冠状动脉根部结扎/放松法制备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强心复脉颗粒对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致窦房结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有效中药复方强心复脉颗粒防治病窦综合征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兔右冠状动脉根部结扎/放松法制备兔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模型,运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强心复脉颗粒对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致窦房结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用Imagepro Plus图象分析系统计算Bax,Bcl-2,Fas-L表达平均吸光度值。结果:兔右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所致窦房结损伤可明显诱导兔窦房结细胞发生凋亡,引发Fas-L基因蛋白表达增强,同时显著引发Bax基因蛋白表达增强,Bcl-2/Bax下降;强心复脉颗粒可显著下调Fas-L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上调Bcl-2/Bax,明显抑制和阻断窦房结细胞发生凋亡。结论:通过调节缺血再灌注后窦房结Bax,Bcl,Fas-L基因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和阻断细胞凋亡的发生,可能是中药复方强心复脉颗粒防治病窦综合征窦房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缺血再灌注 细胞凋亡 强心复脉颗粒
下载PDF
家兔窦房结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志刚 陈新义 凌凤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了解窦房结的形态结构。方法 :取 1 0例家兔心脏 ,常规石蜡包埋整心连续切片 ,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后 ,在光镜下观察。在光镜观察的基础上 ,另取 2例家兔窦房结对其特化的P细胞和T细胞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 目的 :了解窦房结的形态结构。方法 :取 1 0例家兔心脏 ,常规石蜡包埋整心连续切片 ,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和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后 ,在光镜下观察。在光镜观察的基础上 ,另取 2例家兔窦房结对其特化的P细胞和T细胞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家兔窦房结位于界沟上部 ,约 1 / 3跨越腔耳角 ,形态大小变化较大 ,内部有丰富的小血管分布 ,附近有一较大动脉和神经分布 ,未见分层分部现象。P细胞内可见线粒体、电子致密颗粒和高尔基氏器 ,细胞核大而圆可见核仁。T细胞介于P细胞与普通心肌细胞之间。结论 :家兔窦房结的位置较高 ,其细胞发育较为成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形态学研究
下载PDF
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原代培养乳鼠窦房结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钟理 宋治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 模拟缺血 再灌注诱导培养窦房结细胞凋亡 ,为窦房结病变的病因研究与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Wistar乳鼠的窦房结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模拟单纯缺血组 ;模拟缺血 再灌注组。应用TUNEL法对... 目的 模拟缺血 再灌注诱导培养窦房结细胞凋亡 ,为窦房结病变的病因研究与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取Wistar乳鼠的窦房结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对照组 ;模拟单纯缺血组 ;模拟缺血 再灌注组。应用TUNEL法对凋亡细胞进行定性检测 ,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对凋亡细胞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①单纯缺血 4、8、16h以及缺血 2、4、8、16h后再灌注3h各组均可见TUNEL阳性的窦房结细胞。②从单纯缺血 4h起 ,随缺血时间延长 ,窦房结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 ;而缺血 再灌注组也较相同时间单纯缺血时窦房结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 单纯缺血及缺血 再灌注均可诱导乳鼠窦房结细胞凋亡 ,且随缺血时间延长 ,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细胞凋亡 缺血-再灌注 乳鼠
下载PDF
不同力竭运动后大鼠心脏传导系统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在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常芸 杨红霞 彭泽胄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08-314,330,共8页
目的:探讨大鼠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骨架因子结蛋白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点,为阐明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力竭组(4组)、2周反复力竭组(... 目的:探讨大鼠力竭运动后不同时相心脏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骨架因子结蛋白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点,为阐明运动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0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力竭组(4组)、2周反复力竭组(4组)及其相应的安静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于力竭运动后即刻、4、12及24小时,先进行心电图(ECG)检测,随即应用激光显微切割技术定位并收集窦房结、房室结和浦肯野氏纤维细胞团,采用免疫荧光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力竭运动后,部分大鼠发生心律失常,本研究建立的运动性心律失常模型成功。一次和反复力竭运动后,大鼠窦房结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规律基本一致,12小时窦房结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一次和反复力竭运动后,房室结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规律基本一致,运动后24小时下降较明显(P<0.05)。反复力竭运动后4小时浦肯野氏纤维结蛋白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一次力竭后(P<0.05)。结论:不同力竭运动后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细胞骨架支撑因子结蛋白在mRNA和蛋白水平存在低表达,且反复力竭后心脏传导系统改变更明显,提示力竭运动可致心脏传导系统骨架因子结蛋白受损,可能是发生运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结蛋白 窦房结 房室结 浦肯野氏纤维
下载PDF
毕格狗窦房结P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洪海 苏庆 +2 位作者 吴庚华 吴宝金 朱永泽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0,36,共4页
以正常毕格狗窦房结(SAN)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连续切片,以改良Masson3色或苏木素-伊红染色,将窦房结均分成头、中、尾3个部分,每一切面上的窦房结组织分为中央区和周边区两部分,测定窦房结各区域P细胞的细胞学和体视学数据。结果表... 以正常毕格狗窦房结(SAN)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连续切片,以改良Masson3色或苏木素-伊红染色,将窦房结均分成头、中、尾3个部分,每一切面上的窦房结组织分为中央区和周边区两部分,测定窦房结各区域P细胞的细胞学和体视学数据。结果表明:从头部到尾部,窦房结P细胞的细胞核、核胞比逐渐减小;尾部P细胞多于其他部位,头部和中部中央区与周围区的P细胞有形态学差别;各部位中央区的P细胞多于周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房结 P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