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9 Visiting Program for Aoung Sinologists(Shanghai)Successfully Completed
1
作者 Wang Yu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19年第7期14-16,共3页
From June 16 to July 6,2019 Visiting Program for Young Sinologists(Shanghai)was successfully held.It was host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fourism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coordinated by the Network of In... From June 16 to July 6,2019 Visiting Program for Young Sinologists(Shanghai)was successfully held.It was host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fourism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coordinated by the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ink Entities and organized by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Altogether 37 excellent young sinologists from 32 countries were invited to China to witness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to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n China studies,and to conduct academic research in an in-depth,systematic,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perspective manner.The event has made a lot of positive achievements,such as building a platform to carry out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China studies worldwide,and contributing to the improvement of research capability of young sinologi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 Visiting PROGRAM Aoung sinologists CULTURE and fourism
下载PDF
Chinese Stories of Young Sinologists from the 2019 Visiting Program
2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19年第7期17-20,共4页
Editor s Note:On June 16,2019 Visiting Program for Young Sinologists(Shanghai)opened?It was host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coordinated by the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 C... Editor s Note:On June 16,2019 Visiting Program for Young Sinologists(Shanghai)opened?It was hosted by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Tourism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coordinated by the Network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ink Entities,organized by the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and co-organized by the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Shanghai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ink Tank Foundation.The Visiting Program for Young Sinologists has been successfully held in Shanghai for three years since 2016,attracting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young Sinolog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STORIES YOUNG sinologists the 2019 Visiting PROGRAM
下载PDF
Visit by the Russian Association of Sinologists
3
作者 by Song Chenyu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1997年第Z1期13-14,共2页
Visit by the Russian Association of SinologistsVisitbytheRussianAssociationofSinologists¥bySongChenyuInvited... Visit by the Russian Association of SinologistsVisitbytheRussianAssociationofSinologists¥bySongChenyuInvitedbytheChineseAss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it by the Russian Association of sinologists
下载PDF
求真与务实并举:美国汉学家艾思柯英译李清照诗词译者行为研究
4
作者 刘锦晖 彭鲁迁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20世纪30年代,美国汉学家艾思柯在《中国女性今与昔》(Chinese Women Yesterday and Today)一书中对李清照进行了介绍和作品翻译,从翻译史来看,这是美国汉学家首次对李清照进行译介。从英语世界读者反应来看,此次译介意义重大。本文借... 20世纪30年代,美国汉学家艾思柯在《中国女性今与昔》(Chinese Women Yesterday and Today)一书中对李清照进行了介绍和作品翻译,从翻译史来看,这是美国汉学家首次对李清照进行译介。从英语世界读者反应来看,此次译介意义重大。本文借助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从“文本—行为—社会”维度,对其译者行为进行探究。研究发现艾思柯译介李清照是出于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女性的务实动机,艾思柯对李清照的译介秉持务实原则的同时也尽力求真,形式的保留、文化内容的显化以及诗境的再现,都使得译文最大程度地还原原文。不仅如此,艾思柯还利用丰厚的副文本力求李清照女性形象之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家 艾思柯 译者行为批评 李清照
下载PDF
18—19世纪中西方关于汉文典籍满译规范的歧见
5
作者 邓科 夏登山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4期43-49,155,156,共9页
18—19世纪的清朝官方与欧洲汉学先驱不约而同地关注以满文翻译汉文典籍的政治文化价值,但针对汉籍满译规范的实施效果,双方的观点却互生龃龉。本文结合翻译规范的视角,借助原始材料详细考证双方译论的歧点与原因,指出欧洲汉学家虽然积... 18—19世纪的清朝官方与欧洲汉学先驱不约而同地关注以满文翻译汉文典籍的政治文化价值,但针对汉籍满译规范的实施效果,双方的观点却互生龃龉。本文结合翻译规范的视角,借助原始材料详细考证双方译论的歧点与原因,指出欧洲汉学家虽然积极肯定汉籍满译作为文化中介的权威性,但是对清廷关于照字翻译的晓畅性主张却总体持商榷态度。其原因或与双方当时各自面对的现实翻译需求和满文训练条件有密切关联,反映出近世中西知识界对汉籍满译的差异化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籍满译规范 清朝官方 欧洲汉学家 照字翻译 晓畅性
下载PDF
美国当代汉学家桂思卓关于中国典籍研究的诠释方法
6
作者 陈吉荣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3期121-127,159,共8页
美国汉学家桂思卓在中国早期典籍的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中均取得卓越的成绩,本文通过归纳法与对比法,将桂思卓中国早期典籍研究的诠释方法分为解经学、修辞学、翻译学三个层面,并结合文化实践、历史背景、修辞叙事、翻译比对展开论述,以... 美国汉学家桂思卓在中国早期典籍的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中均取得卓越的成绩,本文通过归纳法与对比法,将桂思卓中国早期典籍研究的诠释方法分为解经学、修辞学、翻译学三个层面,并结合文化实践、历史背景、修辞叙事、翻译比对展开论述,以期为国内学界了解中国早期典籍的海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汉学家 桂思卓 中国典籍 诠释方法
下载PDF
当代日本汉学家中唐诗研究的内在特质——以川合康三、赤井益久与松本肇为中心
7
作者 高超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2期16-25,共10页
川合康三、赤井益久、松本肇等当代日本汉学家对于中唐诗风新变的现象有着探赜索隐般的发现,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新颖与独特方面:他们从中唐诗歌日常生活题材的拓展、风景象征意义的重构,以及对同时代诗人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深刻揭示了... 川合康三、赤井益久、松本肇等当代日本汉学家对于中唐诗风新变的现象有着探赜索隐般的发现,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新颖与独特方面:他们从中唐诗歌日常生活题材的拓展、风景象征意义的重构,以及对同时代诗人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唐诗风新变中个人化、平民化视角所带来的对平淡日常生活的礼赞,以及这种有别于盛唐宏大叙事而关注个人多样性存在的小叙事特点。川合康三认为中唐诗风新变这种文学领域个人化审美的转向,为宋代文学所接受和继承,恰好呼应了史学界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转型说。本文认为,当代日本汉学家的中唐诗研究以小见大,揭示了中唐诗歌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特殊意义,而且在中日诗歌比较研究学术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日本汉学家 中唐诗研究 川合康三 赤井益久 松本肇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译者行为批评:《西游记》蓝诗玲译本中的詈语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峰 刘伟 那洪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9,共13页
本文提出语料库译者行为批评方法。依据“求真—务实连续统”具体化、层次化、维度化的理论创新模式,把文学作品中的詈语翻译按照詈语方向、冲突级别、詈语类别、翻译策略和译者行为划分为5个子系统,首次提出语义求真—务实和语用求真... 本文提出语料库译者行为批评方法。依据“求真—务实连续统”具体化、层次化、维度化的理论创新模式,把文学作品中的詈语翻译按照詈语方向、冲突级别、詈语类别、翻译策略和译者行为划分为5个子系统,首次提出语义求真—务实和语用求真—务实,并创建汉学家蓝诗玲的《西游记》译本平行语料库,从中提取16个詈语,共189条汉英对齐语句对,利用质性分析软件MAXQDA对每条句对人工标注了5个子系统的特征,再通过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展示蓝诗玲处理詈语的译者行为特征,力证蓝诗玲的译者角色定位是用现代话语重述中国经典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语料库翻译学 文体学 叙事学 典籍英译 汉学家
下载PDF
在海外发现“新名学”——汉学家论“名”的问题
9
作者 苟东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78,共10页
当代“名学”的研究不能再走以逻辑学为准绳裁度中国传统思想的老路,倘若回到严复和胡适当年设想的以“名”为中国哲学的“方法”的思路,则可以走出一条“新名学”的道路。近年来不少海内外学人正在汇聚到后一条康庄大道上,其中海外汉... 当代“名学”的研究不能再走以逻辑学为准绳裁度中国传统思想的老路,倘若回到严复和胡适当年设想的以“名”为中国哲学的“方法”的思路,则可以走出一条“新名学”的道路。近年来不少海内外学人正在汇聚到后一条康庄大道上,其中海外汉学家的诸多研究成果引人注目。他们或者从“名”自身的脉络深化问题,或者反思现代中国哲学史上的“正名”话语,或者将“名”的问题引向世界哲学的视域,展现了“名学”研究的丰富维度。然而,如果进一步将“名”的方法上升理解为中国哲学的“底本”,就会发现海内外的“新名学”未来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家 名学 新名学 底本
下载PDF
融中外之智:汉学家传媒角色赋能助力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价值阐释
10
作者 李佳 徐宝锋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7-62,共6页
汉学家群体的加入极大促进了中国出版的国际化发展与本土化建设。由中国主导的诸多国际出版合作机制激发汉学家的传播主动性与传媒角色赋能,促使该群体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在中国主题图书的选题策划、内容编辑... 汉学家群体的加入极大促进了中国出版的国际化发展与本土化建设。由中国主导的诸多国际出版合作机制激发汉学家的传播主动性与传媒角色赋能,促使该群体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愈加突出,在中国主题图书的选题策划、内容编辑、专业化出版,以及中国主题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全面阐释这一群体独特的、多元化的国际传媒角色,对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家 出版“走出去” 中国主题图书 国际传播
下载PDF
橘枳之间:《三国演义》华裔汉学家群体译者行为研究
11
作者 李鹏辉 张威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在翻译外层面上,1950—2000年间《三国演义》的译介以海外中国文学史为主要载体,以华裔学者为主的该书群体译者亟待重建中国文学史的西传谱系;在翻译内层面上,华裔群体译者具有国际视野,通过语言层面的“转译”和“互文”来实现群体之... 在翻译外层面上,1950—2000年间《三国演义》的译介以海外中国文学史为主要载体,以华裔学者为主的该书群体译者亟待重建中国文学史的西传谱系;在翻译内层面上,华裔群体译者具有国际视野,通过语言层面的“转译”和“互文”来实现群体之间的互动,研究视角由重考证向重义理转变,《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在译入与译出翻译环境的更迭中逐渐得到肯定。从群体译者行为视角研究《三国演义》的海外英译动态,对于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国际地位、厘清中国古典文学英译总体趋势与规律、思考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最佳译者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文化身份 群体译者行为 华裔汉学家
下载PDF
法国汉学家拉维耶对中医五行理论的阐释
12
作者 肖丽萍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3-66,共4页
五行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被运用到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农学、建筑学、天文学、艺术学等诸多领域。五行理论随着东学西渐,进入西方人视野。法国中医汉学家拉维耶以中国古文字学为方法论,研究中国古天文学、《易经》和《黄帝内经》... 五行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被运用到包括中医在内的中国农学、建筑学、天文学、艺术学等诸多领域。五行理论随着东学西渐,进入西方人视野。法国中医汉学家拉维耶以中国古文字学为方法论,研究中国古天文学、《易经》和《黄帝内经》所包含的中国思想和理论,并运用于中医实践。拉维耶以西方熟悉的演绎法为诠释的基础,结合中国传统的象思维,从五行的概念出发,以西方人能接受的方式阐释五行特性、运动方向、生克关系、天干对应以及五脏六腑关系等,在西方社会传播五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中医 汉学家 五行理论
下载PDF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特殊汉学人才的培养及其发展
13
作者 梁伯枢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5期93-102,157,158,共12页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大批具有语言天赋的年轻人以及数量不等的日语、汉语语言专家参与了布莱切利园密码破译基地、南亚、东南亚英属殖民地及部分英联邦国家情报机构对日情报工作,战后在英国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汉学人才队伍,造就了一批汉... 太平洋战争期间,英国大批具有语言天赋的年轻人以及数量不等的日语、汉语语言专家参与了布莱切利园密码破译基地、南亚、东南亚英属殖民地及部分英联邦国家情报机构对日情报工作,战后在英国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汉学人才队伍,造就了一批汉学研究的开拓者。本文通过对这一群体代表性人物的介绍,分析他们参与战时情报工作、从日语和汉语学员成为汉学家和“中国通”,以及从事汉学及其他研究等的过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汉学人才 “中国通”
下载PDF
从《女史箴图》看20世纪初欧洲中国绘画研究模式
14
作者 任仕东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79-87,152,153,共11页
中国卷轴绘画史的经典之作顾恺之《女史箴图》,在入藏大英博物馆的20世纪初期成为宾雍、翟理斯和沙畹等欧洲汉学家和艺术史家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该画卷涉及图像、历史和文学等多重复杂的中国文化元素,为欧洲学者的《女史箴图》图像研... 中国卷轴绘画史的经典之作顾恺之《女史箴图》,在入藏大英博物馆的20世纪初期成为宾雍、翟理斯和沙畹等欧洲汉学家和艺术史家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该画卷涉及图像、历史和文学等多重复杂的中国文化元素,为欧洲学者的《女史箴图》图像研究带来极大挑战。他们之间通过知识互惠、图像分享方式相互合作,在图像作者、内容、风格、形式、流传等方面取得西方视野下的初步认知。除借助中国画论等传统文本材料的文献分析之外,直觉式风格鉴赏和中西比较研究亦是欧洲学者跨文化研究的基础方式与方法,其中,后者经历了从早期的“中欧比较”或“中日比较”再到“中国比较”的内在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史箴图》 汉学家 艺术史家 中国绘画研究
下载PDF
英国汉学家庄士敦道教思想述论
15
作者 李博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2期56-64,156,共10页
庄士敦是近代英国百科全书式的汉学家,道教是其汉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道教思想散见于其汉学著述中。庄士敦对道教的起源、神仙谱系、教规教义等许多问题都有深入探讨。在道教起源问题上,庄士敦主张道教起源于民间方术,并称之为“大众... 庄士敦是近代英国百科全书式的汉学家,道教是其汉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道教思想散见于其汉学著述中。庄士敦对道教的起源、神仙谱系、教规教义等许多问题都有深入探讨。在道教起源问题上,庄士敦主张道教起源于民间方术,并称之为“大众道教”。在道教神仙谱系方面,庄士敦持“人文多神论”,认为道教神仙几乎都来源于历史人物,代表民间的一种英雄崇拜。在道教的教规教义方面,庄士敦认为教规教义具有象征性意义,其形式远远大于内容,这是统治阶级维持政治权威与等级制度的需要,也是中国人尊崇祖先、恪守传统的体现,同时也为世俗社会提供了一定的休闲与娱乐。其研究理论、研究方法比较新颖独特,研究视野比较开阔,对道教的发展与改革具有借鉴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士敦 汉学家 道教 大众道教 新道家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对中国文学的研究与翻译
16
作者 姜国会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4期70-80,共11页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主编了《哥伦比亚中国传统文学选集》和《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两部巨著,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中国文学的全景图。他颇为关注处于边缘地位的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不仅翻译与研究敦煌变文与志怪文学,还主编出版《哥伦比亚中...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主编了《哥伦比亚中国传统文学选集》和《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两部巨著,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中国文学的全景图。他颇为关注处于边缘地位的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不仅翻译与研究敦煌变文与志怪文学,还主编出版《哥伦比亚中国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选集》,促进了中国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海外传播。他还翻译与研究中国经典,包括《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这三部重要的典籍。梅维恒广泛涉猎中国文学的各个体裁与文类,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他将翻译与汉学研究相结合,在翻译中充分利用丰富的副文本,呈现了中国文学的丰厚性;他持有的忠实原文又注重译文可读性的翻译理念,推动了中国文学国际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维恒 中国文学 翻译 汉学家 研究型翻译
下载PDF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对道家经典的译介
17
作者 姜国会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5-80,86,共7页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译介了《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这三部重要的道家经典作品,在译本中运用前言、导论以及注释等副文本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外知识,为道家经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文章通过考察梅维恒对这三部道...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译介了《道德经》《庄子》《孙子兵法》这三部重要的道家经典作品,在译本中运用前言、导论以及注释等副文本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本外知识,为道家经典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作出重要贡献。文章通过考察梅维恒对这三部道家经典的“译”与“介”,发现他为研究而翻译、为翻译而研究,善用副文本进行厚翻译,并持有跨文化比较视野,体现出典型的研究型翻译特征。究其翻译思想,梅维恒在追求忠实传达原文面貌的同时,也注重译文的可读性和读者阅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经典 译介 梅维恒 汉学家 研究型翻译 翻译思想
下载PDF
俄罗斯汉学远东学派对中国东北社会与文化的考察(1897-1926)
18
作者 刘丽秋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1899年俄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成立了东方学院,该院不仅是一所教学机构,同时还肩负着为俄国政府搜集远东国家信息、开展研究的任务,它是俄国在远东设立的情报收集中心。东方学院注重调查中国现实问题,尤其重视东北地区,师生曾多... 1899年俄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成立了东方学院,该院不仅是一所教学机构,同时还肩负着为俄国政府搜集远东国家信息、开展研究的任务,它是俄国在远东设立的情报收集中心。东方学院注重调查中国现实问题,尤其重视东北地区,师生曾多次亲赴中国东北考察,在中国问题研究领域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远东学派。远东学派考察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经济贸易、小说文学等问题,开启了俄国近代中国学研究,并完成了为俄国政府收集中国东北信息、提出对华策略的政治使命,是俄国汉学研究史上一个不容忽视、具有学术转向标志的教学与科研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学派 汉学家 中国东北 社会文化
下载PDF
汉学家涉医文学翻译对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启示
19
作者 杨星君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涉医文学作品是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体裁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不同文化的调停者。大卫·霍克斯的多重文化身份使其更关注异质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意义建构,但也会影响文化传真。对于中医文... 以《红楼梦》为代表的涉医文学作品是中医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体裁之一。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不同文化的调停者。大卫·霍克斯的多重文化身份使其更关注异质文化在西方语境中的意义建构,但也会影响文化传真。对于中医文化海外传播而言,译者多元文化身份的融合或多元文化背景的译者协作有助于更开放包容地调和涉医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异域化和本土化的对立,创生出适于跨文化传播的“杂合”文本,提升中医药文化海外输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化 《红楼梦》英译 涉医文学 汉学家
下载PDF
德国汉学家文树德中医典籍翻译思想研究
20
作者 段天泽 《中医药文化》 2024年第4期314-324,共11页
德国汉学家文树德以中西医比较及中医翻译研究著称,翻译了《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纲目》《银海精微》等中医典籍,形成了其独特的中医典籍翻译思想。文树德中医典籍翻译思想展现在其中医药译著、研究专著、论文、相关采访和报道中,... 德国汉学家文树德以中西医比较及中医翻译研究著称,翻译了《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纲目》《银海精微》等中医典籍,形成了其独特的中医典籍翻译思想。文树德中医典籍翻译思想展现在其中医药译著、研究专著、论文、相关采访和报道中,主要集中于翻译文本选择、翻译原则、翻译理念三个方面,并在该翻译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四步方法论”“直译”“厚译”等翻译策略。文树德独特的翻译实践活动形成了良好的译介效果,为中医典籍翻译和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翻译 文树德 翻译思想 汉学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