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FT Investigation of O_2 Adsorption on Si(001)-(2×2×1):H
1
作者 邓小燕 杨春 +2 位作者 周明秀 郁卫飞 李金山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5-487,共3页
A nove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theoretically evaluate the 02 adsorption on H-terminated Si(001)-(2×2×1) surface. The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 the ultrasoft pseudopotentials technique based on density... A nove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theoretically evaluate the 02 adsorption on H-terminated Si(001)-(2×2×1) surface. The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 the ultrasoft pseudopotentials technique based 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with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natior, (GGA) functional were applied in our ab initio calculations. By analyzing bonding energy oil site, the favourable adsorption site was determined. The calculations also predict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ducts should be Si=O and H2O. This theoretical study snpported the reaction mechanism provided by Kovalev et al, The results were also a base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some more complex systems such as the oxida.tion on porous silicon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001)-(2×2×1):H O2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adsorption site
下载PDF
3D layer-by-layer amorphous MoS_(x) assembled from[Mo_(3)S_(13)]^(2-)clusters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tetracycline:Synergy of adsorption and photo-assisted PMS activation
2
作者 Yue Li Minghao Fan +7 位作者 Conghui Wang Yanxun Li Xiang Yu Jun Ding Lei Yan Lele Qiu Yongcai Zhang Longlu W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69-375,共7页
Peroxymonosulfate(PMS)activation and photocatalysis are effective technologies to remove organic pollutants,but the adsorption effect of the catalyst is usually unheeded in degradation process.Herein,a bifunctional ca... Peroxymonosulfate(PMS)activation and photocatalysis are effective technologies to remove organic pollutants,but the adsorption effect of the catalyst is usually unheeded in degradation process.Herein,a bifunctional catalyst of amorphous MoS_(x)(a-MoS_(x))with 3D layer-by-layer super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by assembling basic active units[Mo_(3)S_(13)]^(2-)of MoS_(2).The large interlayer spacing and high exposure of active sites render a-MoS_(x)to have excellent synergy of adsorption and photo-assisted PMS activation for tetracycline(TC)degradation.Experiments and DFT calculation show that TC can be efficiently enriched on a-MoS_(x)by pore filling,π-πinteraction,hydrogen bonding and high adsorption energy.Subsequently,PMS can be quickly activated through electron transfer with a-MoS_(x),resulting in high TC degradation efficiency of 96.6%within 20 min.In addition,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 of adsorption and photo-assisted PMS activation was explored,and the degradation pathway of TC was expounded.This work is inspirational for constructing bifunctional catalysts with superior synergistic adsorption and catalytic capabilities to remove refractory organic pollutants in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unctional catalyst [Mo_(3)S_(13)]^(2-) adsorption Photo-assisted PMS activation Active sites
原文传递
《金属-有机框架》专辑序言──金属-有机框架:新型多功能材料 被引量:2
3
作者 程鹏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77-978,共2页
金属-有机框架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三维框架材料,是近几十年来配位化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新型多功能材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呈现空前的增长,目前已有大于20000例的金属-有机框架被报道。金属-... 金属-有机框架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三维框架材料,是近几十年来配位化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新型多功能材料。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金属-有机框架的研究呈现空前的增长,目前已有大于20000例的金属-有机框架被报道。金属-有机框架可变的金属中心及有机配体使其结构与功能具有多样性。金属中心的选择几乎覆盖了所有金属,包括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镧系金属。而配体的选择,除了传统的氮杂环和羧酸类配体外,还可以引入一些官能团对其进行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材料 有机配体 框架研究 配位键 羧酸类 配位化学 镧系 氮杂环 主族 荧光材料
下载PDF
氢氧化钾碱蚀法制备多孔MgAl氢氧化物及其二氧化碳吸附性能
4
作者 高婉 骞蒙 +1 位作者 冯艳艳 李彦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6-393,共8页
目的 类水滑石化合物用于CO_(2)吸附时存在分散性差和有效比表面积低的问题。方法 以硝酸镁和硝酸铝为金属盐前驱体,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层状结构的MgAl水滑石,之后利用铝物种的两性性质,通过氢氧化钾碱蚀处理MgAl水滑石... 目的 类水滑石化合物用于CO_(2)吸附时存在分散性差和有效比表面积低的问题。方法 以硝酸镁和硝酸铝为金属盐前驱体,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合成具有层状结构的MgAl水滑石,之后利用铝物种的两性性质,通过氢氧化钾碱蚀处理MgAl水滑石脱除部分铝物种以形成孔道,从而获得多孔MgAl氢氧化物并用于二氧化碳的吸附。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氮气吸附/脱附、红外分析等研究碱蚀时间对所得MgAl氢氧化物结构形貌的影响。之后,采用热重分析仪测试样品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并且分别采用一阶动力学模型、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 与未碱蚀样品比较,当碱蚀时间为12 h时,样品LDH-12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都有所增加,其中比表面积由8.8 m^(2)/g变为16.6 m^(2)/g,这有利于吸附活性位点的暴露;样品LDH-12对二氧化碳有着较优的吸附性能,其吸附容量为19.6 mg/g。结论 碱蚀处理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吸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适宜的碱蚀时间有利于样品孔结构的进一步发育,使得更多的吸附活性位暴露,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其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Al氢氧化物 二氧化碳吸附 碱蚀 比表面积 活性位 吸附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水合金属氧化物对氟的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会超 李文军 +2 位作者 常志东 王环颖 周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10-2214,共5页
通过碱沉淀法制备了Ce,Al,Ni,Cu的水合氧化物,研究了它们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并利用BET法通过吸附-脱附氮气测定了其比表面积,同时对其吸附氟离子前后的变化进行了IR谱图的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合金属氧化物具有不同的比表面积,其孔... 通过碱沉淀法制备了Ce,Al,Ni,Cu的水合氧化物,研究了它们的Langmuir吸附等温线,并利用BET法通过吸附-脱附氮气测定了其比表面积,同时对其吸附氟离子前后的变化进行了IR谱图的表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合金属氧化物具有不同的比表面积,其孔径分布也不尽相同,吸附量与比表面积之间没有直接相关的正比关系。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吸附,表明单层吸附特征较明显。吸附前后IR研究表明,不同水合金属氧化物之间既有相同特征的吸附位,也存在不同特征的吸附位,这些吸附位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不同水合金属氧化物之间氟离子吸附量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金属氧化物 比表面积 吸附量 吸附位
下载PDF
PEG功能化材料阻抗蛋白质吸附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彭钢 陈华林 +2 位作者 刘白玲 王斌 孟旭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51-55,共5页
从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的界面作用出发,分析了各种阻抗蛋白质吸附的机理,归纳了PEG改性材料的各种方法,总结了PEG改性材料的实际应用,最后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PEG功能化 阻抗蛋白质吸附 聚合物分子刷 特异性吸附 图案化聚合物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PEG功能化材料阻抗蛋白质吸附的研究进展(续)
7
作者 彭钢 陈华林 +2 位作者 刘白玲 王斌 孟旭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8-51,I0011,共5页
从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的界面作用出发,分析了各种阻抗蛋白质吸附的机理,归纳了PEG改性材料的各种方法,总结了PEG改性材料的实际应用,最后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PEG功能化 阻抗蛋白质吸附 聚合物分子刷 特异性吸附 图案化聚合物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煤焦燃烧反应性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景旭亮 王志青 +2 位作者 房倚天 周三 汪国庆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33,共7页
利用热重技术考查八种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研究了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与其灰分碱指数、比表面积、微孔表面积、石墨化程度和化学吸附量等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随煤阶的升高而降低,影响煤焦燃烧反应... 利用热重技术考查八种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研究了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与其灰分碱指数、比表面积、微孔表面积、石墨化程度和化学吸附量等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煤焦的燃烧反应性随煤阶的升高而降低,影响煤焦燃烧反应性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为化学吸附量、石墨化程度、比表面积、微孔表面积、灰分碱指数.其中,化学吸附量可用来表征活性位点的数量;灰分碱指数、比表面积以及微孔表面积越大,石墨化程度越低,煤焦的化学吸附量越大,燃烧反应性越好.不同煤种煤焦的燃烧反应性与化学吸附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最高达0.94,这说明化学吸附量是影响煤焦燃烧反应性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吸附量 活性位点 燃烧反应性 比表面积 石墨化 碱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