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study on cyclosporine A drug delivery system in prevention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rabbits
1
作者 裴澄 孙乃学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2008年第4期262-266,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yclosporine A drug delivery system (CsA-DDS) on the prevention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 after experimental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rabbit eyes. Methods Twenty...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yclosporine A drug delivery system (CsA-DDS) on the prevention of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 after experimental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rabbit eyes. Methods Twenty healthy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hose left eyes and right eyes were used respectively as experiment eyes and controls, were subjected to extracapsular lens extraction and artificial lens implantation. During the operation, CsA-DDS with poly (lactideco-glycolide) as carriers or empty DDS was implanted in the capsular bag for the experimental eyes and controls respectively. After the operation, anterior chamber reaction,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and CsA concentration were monitored and twelve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eyes were extracted for histopath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s. Resul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conjunctival congestion, IOP change and anterior chamber reaction. PCO was less severe in the experimental eyes than in the controls. Light microscopy revealed that posterior capsular membrane in the experimental eyes was slick, with no obvious proliferation, whereas in the controls, there were lens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cortex regeneration of different degrees. Morphological examination with electron microscope showed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eyes, lens epithelial cells did not function actively and apoptosis occurred, whereas in the controls, epithelial cells presented active function. No marke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were found in either group. Conclusion Cs-DDS can inhibit PCO aft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rabbit eyes and does not have toxic effects on the surrounding ocular tissues. Therefore, it has a good potential for clinical use in prevention of P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sporine A drug delivery system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PCO)
下载PDF
Capsule endoscopy:the road ahead 被引量:9
2
作者 Ana-Maria Singeap Carol Stanciu Anca Trifa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1期369-378,共10页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to clinical practice 15 years ago,capsule endoscopy(CE)has become the first-line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in some small bowel pathologies,and more recently,dedicated esophageal and colon CE hav... Since its introduction into clinical practice 15 years ago,capsule endoscopy(CE)has become the first-line investigation procedure in some small bowel pathologies,and more recently,dedicated esophageal and colon CE have expanded the fields of application to include the upper and lower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During this time,CE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among gastroenterologists,with more than 2 million capsule examinations performed worldwide,and nearly 3000Pub Med-listed studies on its different aspects published.This huge interest in CE may be explained by its noninvasive nature,patient comfort,safety,and access to anatomical regions unattainable via conventional endoscopy.However,CE has several limitations which impede its wider clinical applications,including the lack of therapeutic capabilities,inability to obtain biopsies and control its locomotion.Several research groups are currently working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while novel devices able to control capsule movement,obtain high quality images,insufflate the gut lumen,perform chromoendoscopy,biopsy of suspect lesions,or even deliver targeted drugs directly to specific sites are under development.Overlooking current limitations,especially as some of them have already been successfully surmounted,and based on the tremendous progress in technology,it is expected that,by the end of next 15years,CE able to perform both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rocedures will remain the major form of digestive endoscopy.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that prognosticates ab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s of 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psule ENDOSCOPY BIOPSY drug deliverysystems capsule ENDOSCOPE locomotion capsulelocalization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丁雪 李淑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5-271,共7页
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es)作为一种给药装置,具有在白内障术后替代常规滴眼液等治疗的应用前景,从而可能用于术后眼部感染、眼内炎症和后囊浑浊等的预防和治疗。载药人工晶状体(drug-loaded intraocular lenses)的优点是能确保药... 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es)作为一种给药装置,具有在白内障术后替代常规滴眼液等治疗的应用前景,从而可能用于术后眼部感染、眼内炎症和后囊浑浊等的预防和治疗。载药人工晶状体(drug-loaded intraocular lenses)的优点是能确保药物的持续输送,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且手术植入后无需采取任何其他措施。本综述总结了以人工晶状体作为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载药人工晶状体的载药策略、负载药物类型、以及临床研究现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为一些眼部疾病如眼内炎和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等的治疗提供策略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状体 药物释放 载药人工晶状体 后囊浑浊 眼内炎 白内障手术
下载PDF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在粪菌移植中的应用
4
作者 陈吉含(综述) 金黑鹰 +1 位作者 刘建磊 肖相楠(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2090-2095,共6页
粪菌移植(FMT)对多种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其常见的治疗途径主要有口服、鼻肠管、结肠镜、灌肠等。其中口服服用方便,多次服用相对损伤小,但是口服粪菌如果在胃或小肠中崩解会影响FMT效果。结肠靶向给药系统(CTDDS)使药物更准确地作用于结... 粪菌移植(FMT)对多种疾病有独特的疗效,其常见的治疗途径主要有口服、鼻肠管、结肠镜、灌肠等。其中口服服用方便,多次服用相对损伤小,但是口服粪菌如果在胃或小肠中崩解会影响FMT效果。结肠靶向给药系统(CTDDS)使药物更准确地作用于结肠,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毒副作用。CTDDS除了传统的pH敏感型、时滞型、酶触发型、压力依赖型等外,随着研究的深入还发展出了磁驱动型、配(受)体介导型、纳米药物型等。近年来一些研究将二者结合,使用CTDDS进行FMT,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该文系统介绍了CTDDS在FMT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粪菌移植 口服粪菌胶囊 综述
下载PDF
Co-delivery of enzymes and photosensitizers via metal-phenolic network capsules for enhanced photodynamic therapy
5
作者 Qian Wang Zhiliang Gao +5 位作者 Kaijie Zhao Peiyu Zhang Qi-Zhi Zhong Qun Yu Shumei Zhai Jiwei Cu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917-1922,共6页
The intrinsic hypoxic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limited accumulation of photosensitizers(PSs) result in unsatisfied efficiency of photodynamic therapy(PDT).To enhance the PDT efficiency against solid tumors,a functio... The intrinsic hypoxic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limited accumulation of photosensitizers(PSs) result in unsatisfied efficiency of photodynamic therapy(PDT).To enhance the PDT efficiency against solid tumors,a functional oxygen self-supplying and PS-delivering nanosystem is fabricated via the combination of catalase(CAT),chlorin e6(Ce6) and metal-phenolic network(MPN) capsule.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AT encapsulated in the capsules(named CCM capsules) could catalyze the degrad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H;O;) to produce molecular oxygen(O;),which could be converted into cytotoxicity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by surface-loaded Ce6 under 660 nm laser irradiation,leading to synergistic anticancer effects in vitro and in vivo.Therefore,the application of CCM capsule could be a promising strategy to improve PDT effectiv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phenolic network(MPN) Photodynamic therapy(PDT) capsule Oxygen self-supply drug delivery
原文传递
基于定位释药电子胶囊的氨茶碱近端小肠释放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洪英 皮喜田 +3 位作者 郑小林 周承文 侯文生 唐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1807-1809,共3页
目的研究氨茶碱被无创、定位释放于健康人胃肠道特定部位(近端小肠)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用自主研制的消化道药物定位释放胶囊系统,将150 mg氨茶碱无创、精确的定位释放在志愿者的近端小肠内,用TDx测定氨茶碱的血药浓度,计算机拟合房室... 目的研究氨茶碱被无创、定位释放于健康人胃肠道特定部位(近端小肠)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用自主研制的消化道药物定位释放胶囊系统,将150 mg氨茶碱无创、精确的定位释放在志愿者的近端小肠内,用TDx测定氨茶碱的血药浓度,计算机拟合房室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氨茶碱于志愿者近端小肠内定位释放的时效曲线符合一室模型,ρmax为3.6 mg.L-1,t为1.89 h,t为6.8 h,AUC为42.87 mg.h.L-1。结论氨茶碱于近端小肠定位释放后吸收很快且有很好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茶碱 定位释药电子胶囊 无创定点释放 药动学
下载PDF
吲哚美辛自微乳肠溶胶囊的处方设计及体外溶出度评价 被引量:9
7
作者 何琳 廖巍 +5 位作者 卢秀霞 宋凤兰 欧丽红 罗丽青 黎鸣倩 刘意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制备吲哚美辛自微乳肠溶胶囊,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考察吲哚美辛在不同油、乳化剂及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的结果,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和伪三元相图进行处方优化,筛选得到吲哚美辛自微乳的最佳工艺;将吲哚美辛自微乳装入... 目的制备吲哚美辛自微乳肠溶胶囊,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考察吲哚美辛在不同油、乳化剂及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的结果,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和伪三元相图进行处方优化,筛选得到吲哚美辛自微乳的最佳工艺;将吲哚美辛自微乳装入肠溶胶囊中考察溶出度。结果吲哚美辛自微乳的处方组成为:吲哚美辛∶油酸乙酯∶吐温-80∶PEG-400的质量比为0.03∶0.135∶0.225∶0.09。制备得到的微乳粒径为21.97 nm,分散系数为0.180。吲哚美辛自微乳在pH 5.0磷酸盐缓冲溶液中,60 min时溶出度超过50%;吲哚美辛自微乳肠溶胶囊在pH 7.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60 min时溶出度超过80%。结论自微乳剂能够改善吲哚美辛的溶解性,吲哚美辛自微乳剂在pH 5.0、pH 7.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溶出均较好,吲哚美辛自微乳肠溶胶囊的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自微乳肠溶胶囊 处方设计 溶出度
下载PDF
基于MEMS的消化道定点释药微系统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洪英 皮喜田 +3 位作者 周承文 郑小林 侯文生 温志渝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1-384,共4页
消化道定点释药微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无创医疗器械,当前主要应用于制药领域中的局部药物吸收研究中,通过无创的消化道内定点药物释放,获得药物在消化道特定部位的药物吸收特性数据,用于指导新型口服制剂的开发。本研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消... 消化道定点释药微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无创医疗器械,当前主要应用于制药领域中的局部药物吸收研究中,通过无创的消化道内定点药物释放,获得药物在消化道特定部位的药物吸收特性数据,用于指导新型口服制剂的开发。本研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消化道定点释药微系统,研制的定点释药电子胶囊采用了一种新型的释药驱动器,该释药驱动器包括微发热阵列、微型弹性波纹管、活塞,活塞和微发热阵列通过低熔点粘结剂固定,压缩状态的弹性波纹管提供释放药物的驱动力,利用MEMS工艺,微发热阵列的功耗降低至450mJ,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磁标记跟踪系统,通过获得信号源的三维位置数据而获得电子胶囊在消化道中的位置。利用本系统,我们获得了氨茶碱在12例志愿者的近端小肠定点释放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点释药电子胶囊 MEMS 微发热阵列 局部药物吸收 磁标记跟踪
下载PDF
用于消化道药物释放的定时电子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郑小林 庄银苹 +2 位作者 侯文生 崔建国 皮喜田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6-47,50,共3页
利用MEMS技术和时辰药理学原理设计了一种进行定时药物释放的电子胶囊,用于治疗哮喘,心绞痛等夜间易发作的疾病。该电子胶囊利用以微控制器为中心的定时模块进行精确定时,到达预定时间后,通过驱动机构产生推动力,实现药物释放。实验表明... 利用MEMS技术和时辰药理学原理设计了一种进行定时药物释放的电子胶囊,用于治疗哮喘,心绞痛等夜间易发作的疾病。该电子胶囊利用以微控制器为中心的定时模块进行精确定时,到达预定时间后,通过驱动机构产生推动力,实现药物释放。实验表明:该定时电子胶囊生物相容性好,药物释放动作可靠,可满足消化道定时药物释放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时电子胶囊 定时模块 驱动机构 时辰药理学
下载PDF
阿霉素药物缓释系统抑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涂运输 李平华 +3 位作者 范佳清 王芳群 李嘉文 王晶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阿霉素药物缓释系统(ADM-DDS)对兔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PCO)的抑制作用及其毒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自制聚乳酸(PLA)为载体的眼内植入型ADM-DDS,内含ADM 22μg。采用兔眼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 目的 探讨阿霉素药物缓释系统(ADM-DDS)对兔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PCO)的抑制作用及其毒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自制聚乳酸(PLA)为载体的眼内植入型ADM-DDS,内含ADM 22μg。采用兔眼晶状体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动物模型,术中将ADM-DDS植入15只兔眼晶状体囊袋内。术后临床常规检查,第4周行病理组织学及电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减轻(t=2,P<0.01),Soemmering环面积减小(t=20.51,P<0.01),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细胞核固缩坏死,胞浆凝集、空泡变性。两组之间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密度以及光镜下角膜、虹膜、睫状体、视网膜组织均无差异。结论 兔眼内植入ADM-DDS通过ADM缓释作用抑制了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RLECs的增殖。ADM-DDS对兔眼角膜、虹膜、睫状体及视网膜无明显毒性。以PLA为载体的DDS将有可能成为临床上药物预防PCO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给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药物 缓释系统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后囊膜混浊 实验研究 白内障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原理的消化道释药电子胶囊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崔建国 刘洪英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56,共3页
基于电化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消化道药物释放的微型电子胶囊。该电子胶囊采用电化学反应作为驱动单元的物理模型,它可采用无线遥控方式或定时方式控制药物的定时、定量释放。当胶囊系统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如定时时间已到或接收到遥... 基于电化学原理,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消化道药物释放的微型电子胶囊。该电子胶囊采用电化学反应作为驱动单元的物理模型,它可采用无线遥控方式或定时方式控制药物的定时、定量释放。当胶囊系统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如定时时间已到或接收到遥控指令),接通电化学反应电路,产生氢气,该气体驱动活塞机构运动,实现药物释放。释放药量可由控制电路导通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驱动 电子胶囊 药物释放
下载PDF
大蒜素自微乳肠溶制剂的体外评价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玉熙 刘清飞 +2 位作者 陈曦 王义明 罗国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331-1335,共5页
目的:对大蒜素自微乳肠溶软胶囊、肠溶液体硬胶囊进行体外评价。方法:对该2制剂进行自微乳化效率、粒径、形态等理化性质的考察和含量的测定,比较2制剂与市售制剂在不同释放条件下的释放度。结果:自微乳化效率<1 m in,2制剂经分散后... 目的:对大蒜素自微乳肠溶软胶囊、肠溶液体硬胶囊进行体外评价。方法:对该2制剂进行自微乳化效率、粒径、形态等理化性质的考察和含量的测定,比较2制剂与市售制剂在不同释放条件下的释放度。结果:自微乳化效率<1 m in,2制剂经分散后可得到平均粒径均在(30±2)nm、呈高斯分布的球形微乳,2制剂释放度分别为80.8%和81.5%,明显高于市售制剂。结论:自微乳肠溶制剂显著提高了大蒜素的体外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 自微乳释药系统 大蒜素 软胶囊 液体硬胶囊
下载PDF
自微乳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刘明星 王义明 罗国安 《药学进展》 CAS 2006年第9期397-403,共7页
综述了自微乳药物传递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形成机制、处方组成、体内外评价和影响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并介绍了近年来该药物传递系统的应用研究情况。
关键词 自微乳药物传递系统 生物利用度 软胶囊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自乳化软胶囊的制备和溶出度评价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慧 许勇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84-185,208,共3页
目的研制穿心莲内酯自乳化软胶囊,并对其溶出度进行评价。方法制备穿心莲内酯自乳化软胶囊,通过穿心莲内酯溶出条件的筛选,考察自乳化软胶囊与市售片剂的溶出曲线。结果穿心莲内酯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为油酸乙酯(10%)、吐温80(54%)、正丁... 目的研制穿心莲内酯自乳化软胶囊,并对其溶出度进行评价。方法制备穿心莲内酯自乳化软胶囊,通过穿心莲内酯溶出条件的筛选,考察自乳化软胶囊与市售片剂的溶出曲线。结果穿心莲内酯自乳化释药系统处方为油酸乙酯(10%)、吐温80(54%)、正丁醇(36%)。采用药典2005年版二部溶出度测定第一法,以0.2%SDS为溶出介质,穿心莲内酯自乳化软胶囊与穿心莲内酯片溶出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乳化软胶囊能显著提高穿心莲内酯的体外溶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自乳化 软胶囊 溶出度
下载PDF
用于药物吸收研究的消化道定点释放药丸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皮喜田 彭承琳 +5 位作者 郑小林 侯文生 唐伟 樊华 崔建国 刘洪英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05年第3期230-232,共3页
消化道定点释放药丸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微型机械电子系统,通过外部遥控实现消化道感兴趣区域的定点药物释放,是一种无创的人体药物吸收(humandrugabsorption ,HDA)研究手段。本文对该领域的国际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重庆大学最新开发... 消化道定点释放药丸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微型机械电子系统,通过外部遥控实现消化道感兴趣区域的定点药物释放,是一种无创的人体药物吸收(humandrugabsorption ,HDA)研究手段。本文对该领域的国际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重庆大学最新开发的应用于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消化道定点释放药丸系统进行了细节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药物吸收 定点释放药丸系统 磁标记 定位跟踪 中药药理学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载药性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玉新 吴明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5,共5页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远期并发症,是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迁移、上皮-间质转化,以及术后创伤和炎症反应的结果。术中植入含抑制晶... 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远期并发症,是术后残留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迁移、上皮-间质转化,以及术后创伤和炎症反应的结果。术中植入含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药物的缓释系统或囊袋张力环均有可能降低PCO的发生。本文就药物、缓释系统、囊袋张力环在预防PCO中的应用加以综述,并构想一种可生物降解载药性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来预防P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系统 囊袋张力环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LNG-IUS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7
作者 岳倩 江楠 +1 位作者 支云清 徐冰 《齐鲁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32-134,136,共4页
目的 观察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氨甲环酸片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4月,选取我院确诊子宫腺肌病病人88例,分为A组(放置LNG-IUS并遵医嘱口服散结镇痛胶囊及氨甲环酸片... 目的 观察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氨甲环酸片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7月—2012年4月,选取我院确诊子宫腺肌病病人88例,分为A组(放置LNG-IUS并遵医嘱口服散结镇痛胶囊及氨甲环酸片治疗)35例,B组(放置LNG-IUS)28例,C组(口服散结镇痛胶囊及氨甲环酸片)25例。比较3组治疗后1、2、3、6、12个月时的痛经评分;6、12个月时子宫体积变化;12个月时月经过多者血红蛋白值及外周血CA-125变化。观察置环后阴道点滴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1、2、3、6个月时痛经评分较其他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48~32.009,P〈0.05);12个月时A组和B组痛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较C组显著降低(F=43.721,P〈0.05)。6、12个月时A、B组子宫体积较治疗前显著缩小(t=4.756-8.642,P〈0.05),C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3组中重度贫血病人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13.309-70.578,P〈0.05)。12个月时A、B组血CA-125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6.380、6.710,P〈0.05),C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均有病人出现阴道点滴出血,但A组口服氨甲环酸片止血效果明显。结论 放置LNG-IUS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氨甲环酸片可短时间内缓解痛经并有效治疗月经量过多的子宫腺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炔诺孕酮 药物释放系统 散结镇痛胶囊 氨甲环酸 子宫腺肌病 痛经
下载PDF
牡丹籽油自微乳化软胶囊内容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罗国平 曹斌 +4 位作者 闫梦茹 孟会宁 张存劳 陈程 王小宁 《化工科技》 CAS 2017年第5期23-28,共6页
研究牡丹籽油自微乳化软胶囊内容物(SMEDDS系统)的制备工艺。通过溶解度实验和体外自乳化实验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范围进行了筛选,并绘制了三元相图;以自乳化平衡时间和平均粒径为指标,筛选出牡丹籽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 研究牡丹籽油自微乳化软胶囊内容物(SMEDDS系统)的制备工艺。通过溶解度实验和体外自乳化实验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种类及用量范围进行了筛选,并绘制了三元相图;以自乳化平衡时间和平均粒径为指标,筛选出牡丹籽油、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最佳配比;同时,对SMEDDS系统自乳化后的外观、自微乳化能力、粒度分布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牡丹籽油SMEDDS系统中φ(牡丹籽油)=5%~10%、φ(聚山梨酯-80)=66%~78%、φ(PEG-400)=15%~27%;三者最佳配比为V(牡丹籽油)∶V(聚山梨酯-80)∶V(PEG-400)=2.12∶0.53∶0.3;牡丹籽油SMEDDS系统自微乳化平衡时间<1min,体外自乳化后呈蓝色乳光,粒度分布在1 000nm以下,平均粒径约为100nm,离心后未见分层,稳定性好。牡丹籽油SMEDDS系统自微乳化速度快,自微乳化能力强,自乳化后粒度达到了纳米级别,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自微乳化软胶囊 SMEDDS系统 制备工艺
下载PDF
脉冲缓释胶囊用醋酸纤维素胶囊体的制备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建筑 郝吉福 +1 位作者 李菲 李敏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792-795,共4页
目的制备以醋酸纤维素为主材的适合于脉冲缓释胶囊用胶囊体,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以灌注法制备醋酸纤维素胶囊体,以亚甲蓝来评价胶囊的渗透性,以外观、成形性、均匀度、弹性和透光性来考察胶囊的物理性能。结果醋酸纤维素胶囊体的最... 目的制备以醋酸纤维素为主材的适合于脉冲缓释胶囊用胶囊体,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以灌注法制备醋酸纤维素胶囊体,以亚甲蓝来评价胶囊的渗透性,以外观、成形性、均匀度、弹性和透光性来考察胶囊的物理性能。结果醋酸纤维素胶囊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混合溶剂比例: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2︰0.7︰0.3,浓度:10.5%,胶囊的非渗透时间大于60小时,物理性能各项指标良好。结论采用灌注法制备的醋酸纤维素胶囊非渗透性和物理性能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纤维素 脉冲缓释胶囊 胶囊体
下载PDF
基于无线供能技术的定点施药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小林 郑文浩 +1 位作者 皮喜田 彭承琳 《微计算机信息》 2009年第3期4-5,3,共3页
本文采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解决消化道定点施药系统的控制与供能问题。讨论了无线能量传输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设计,并进行了体外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线能量传输装置能够使定点药物施药系统正常工作,并且可达... 本文采用无线能量传输技术解决消化道定点施药系统的控制与供能问题。讨论了无线能量传输装置的设计方法,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设计,并进行了体外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线能量传输装置能够使定点药物施药系统正常工作,并且可达到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能量传输 电磁耦合 线圈 定点施药胶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