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7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wo Definitions of Life Will Highlight on Physiological Understanding of Six Meridians 被引量:4
1
作者 YANG Jie-zuan FANG Hui XIAO Dang-sheng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年第1期44-51,共8页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is an ancient guidelin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linicians which classified all diseases into six meridians.I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many syndromes ar...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is an ancient guidelin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clinicians which classified all diseases into six meridians.I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many syndromes are enunciated in simple vocabularies without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which is always criticized.It seems that a bridge is necessary for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understanding o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In past decade, two definition of life in cell and in our body are presented respectively.In both definitions, energy conversion is the core pathways for all organisms which can be regarded as motion of qi.Moreover, metabolism of energy agents can be seen as yang while gene expression and stem cell proliferation & differentiation(SCPD) should be seen as yin in cell and in our body respectively.The both definitions also outline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six meridians i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which can be unveiled as followings: taiyang meridian-elimination of energy and end metabolites;yangming meridian-acquiring energy agents;shaoyin meridian-the conversions of energy agents;taiyin meridian-new born somatic cell attending the metabolism of energy agents and then going to die;shaoyin meridian-storage and activity of stem cell;jueyin meridian-proliferation &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 to produce somatic cell.These definitions will ignite new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understandings on Treatise on Cold Pathogenic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BOLISM Stem cell YIN-YANG Five phases six meridians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
2
作者 李小爱 刘雪君 +1 位作者 田广芳 吕永鑫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9期91-96,共6页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通过药物、功能康复等,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六经辨证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方法论,是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六经辨证,医者可以准确地定位包括颈椎病在内的临床各类疾病的位置和病因,为临...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通过药物、功能康复等,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六经辨证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方法论,是中医辨证施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通过六经辨证,医者可以准确地定位包括颈椎病在内的临床各类疾病的位置和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本文通过检索文献,探讨六经辨证理论在颈椎病防治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六经辨证 中医
下载PDF
“辽派中医”医籍《集验良方》六经证治述略
3
作者 李浩 王世轩 任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4-8,共5页
“辽派中医”是根植于东北文化基础上的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医学流派,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从古至今产生了诸多医学名家及经典著作。文章重点归纳了“辽派中医”代表医籍《集验良方》一书中伤寒六经证治的学术思想特... “辽派中医”是根植于东北文化基础上的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医学流派,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从古至今产生了诸多医学名家及经典著作。文章重点归纳了“辽派中医”代表医籍《集验良方》一书中伤寒六经证治的学术思想特点。分析探讨《集验良方》所蕴含的学术思想、辨证方法、遣方用药,对梳理“辽派中医”的传承脉络,发掘古代医家学术思想及效方验方,对当今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传承千载而不衰,薪火相传的学术流派发展与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把握中医药传承的基本规律,推进中医药传承工作全面健康发展,是当今中医药工作者面临的首要的、最为紧迫的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派中医 《集验良方》 伤寒六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视角下《伤寒论》“六经病篇”提要
4
作者 陈腾飞 汤阳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4期713-716,720,共5页
“六经病篇”构成了《伤寒论》之主体内容,笔者结合ICU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的临床经验体会,认为“六经病篇”是多种感染性疾病诊疗经验之整合。太阳病篇论述了各类外感病初期发汗法及禁忌证,以及发汗后基础... “六经病篇”构成了《伤寒论》之主体内容,笔者结合ICU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感染性疾病、新发突发传染病等的临床经验体会,认为“六经病篇”是多种感染性疾病诊疗经验之整合。太阳病篇论述了各类外感病初期发汗法及禁忌证,以及发汗后基础病种加重等变证之应对;阳明病篇论述了外感病中“发热、汗出、恶热”为主之病症,并详论了下法之应用时机、力度、禁忌等,旁及阳明中寒病、谷疸病等;少阳病篇之意义在于后世医家之发挥和推广;太阴病篇主要叙述了具有自限性的急性胃肠炎;少阴病篇主要论述了表现为中医“寒邪直中”和“伏气温病”之重症感染,亦涉及了较多之“下利”;厥阴病篇论述了表现为“热深厥深”之感染性休克,亦涉及病情危重之“下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病 重症感染 中西医结合 《伤寒论》
下载PDF
再谈“寒温统一论”
5
作者 王海铭 康静 潘英英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7期20-23,共4页
外感热病中的寒温之争由来已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床中的困扰。文章从六经辨证、中医体质学、免疫学、外感热病治疗学等角度论证了伤寒与温病的统一性:一是从六经辨证认识,伤寒、温病辨证规律的相同之处;二是从中医体质学认识,伤寒、... 外感热病中的寒温之争由来已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临床中的困扰。文章从六经辨证、中医体质学、免疫学、外感热病治疗学等角度论证了伤寒与温病的统一性:一是从六经辨证认识,伤寒、温病辨证规律的相同之处;二是从中医体质学认识,伤寒、温病的辨治体系均与体质相关;三是从现代医学免疫学的观点认识,伤寒、温病均属于病原体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四是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型为例,从免疫学观点认识“寒温统一论”;五是从《黄帝内经》中“各通其脏脉”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六是从《黄帝内经》中“疏其血气”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七是从扶正法治疗外感热病解读“寒温统一论”。基于外感热病属于感染诱发的免疫应答过程,文中指出温病病邪从口鼻而入,故病原体更早定植于呼吸道咽、气管、肺等部位;而伤寒中于皮毛,其发病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皮肤黏膜屏障作用相关,但两者免疫过程及转归大致是相同的。治疗上,二者均应早期疏通气机以祛邪;及早运用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以扭转截断病情的进展;重视扶正,防止急性虚证的产生。最后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诠释:在引入熵的概念后,伤寒与温病可以从发病机制和治疗学上都得到相应的统一。由此证实两者在发生发展规律、病因病机认识、辨证体系及治疗方法上都可以融合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温统一论 六经辨证 中医体质学 免疫学 耗散结构理论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析
6
作者 何德英 陈勇 +1 位作者 南瑞雪 任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门诊患者共747例,医生通过四诊的采集得出治疗处方,再以手机终端录入采集的相关症状、体征后得到系统推荐处方。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 目的分析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门诊患者共747例,医生通过四诊的采集得出治疗处方,再以手机终端录入采集的相关症状、体征后得到系统推荐处方。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评价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1,P<0.001)。结论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具有一致性,可辅助临床医生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体系 中医辨证模型 一致性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病浅析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及验案举隅
7
作者 刘锐 崔书克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5期3115-3118,共4页
“六经辨病”指的是一种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即先诊断疾病,分属六经病范畴,再辨别方证,寻找方证对应线索,一一对号入座,精准用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属《伤寒论》六经病中少阳病范畴,临证首先把握少阳病特点,再结合其方证要点(往来寒热、... “六经辨病”指的是一种中医临床诊疗思维。即先诊断疾病,分属六经病范畴,再辨别方证,寻找方证对应线索,一一对号入座,精准用药。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属《伤寒论》六经病中少阳病范畴,临证首先把握少阳病特点,再结合其方证要点(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但头汗出、周身无汗、口渴而不呕、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适证选方,则药随方出。如此,病证方药,环环相扣,病下是证,证下是方,药出方下,呈无缝对接,具有精准性及可重复性,更有助提高临证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病 《伤寒论》 少阳病 柴胡桂枝干姜汤 经方 验案
下载PDF
基于六经方证探赜痛风的证治
8
作者 王婷 陈文辉 +8 位作者 李双蕾 白蕊 蒋云霞 金鑫艳 郑洪香 曾施琪 贾洪洋 吴瑞杰 谭思敏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6期34-37,共4页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障碍而导致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关节的疼痛及痛风石的形成,现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代谢类疾病。《伤寒论》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力最广的医学著作之一,医圣张仲景以理、法、方、... 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障碍而导致的异质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足关节的疼痛及痛风石的形成,现已日益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代谢类疾病。《伤寒论》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力最广的医学著作之一,医圣张仲景以理、法、方、药为基础,开创了六经辨证体系的先河。文章执《伤寒论》六经辨证方法,结合痛风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中的不同临床特点,探赜痛风的六经传变规律,发掘治疗痛风的经典方剂,为临床指导痛风的辨证论治提供更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六经 辨证 《伤寒论》 临床
下载PDF
高血压六经辨证论治思路与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纪烨 李德秀 +4 位作者 王泽平 张晓囡 李晓雅 张静怡 刘龙涛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32-36,共5页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探析高血压的六经辨治用药思路。高血压早期病在三阳,阳气尚足,病多属实;病变后期,病在三阴,阳气衰弱,病多属虚。高血压病在太阳,以解表祛邪为主;病在阳明,以清热通下为要;病在少阳,宜调畅气机;病在太阴,需温补脾...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探析高血压的六经辨治用药思路。高血压早期病在三阳,阳气尚足,病多属实;病变后期,病在三阴,阳气衰弱,病多属虚。高血压病在太阳,以解表祛邪为主;病在阳明,以清热通下为要;病在少阳,宜调畅气机;病在太阴,需温补脾胃;病在少阴,需调理心肾;病在厥阴,需调和寒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伤寒论》 六经辨证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的针灸辨治思路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若飞 谭颖颖 +1 位作者 李小会 陈丽名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六经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在《黄帝内经》六经分证的基础上丰富六经内涵发展出六经辨证理论,其与经络学说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为基础结合经络学说,根据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经临床疾病特点... 六经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张仲景在《黄帝内经》六经分证的基础上丰富六经内涵发展出六经辨证理论,其与经络学说密切相关。本研究以《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为基础结合经络学说,根据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经临床疾病特点确定六经病取穴原则,指导腧穴配伍针灸辨治六经病,初探六经病的针灸选穴配伍原则,以求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经络 针灸
下载PDF
吕晓东“表阴证”辨法治疗老年外感寒咳初期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馨月 吕晓东 庞立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1,共5页
老年外感寒咳患者素体虚寒易感寒邪,邪初在表,但病易传变,若施治误治易迅速入里生并病,现代医学在治疗老年咳嗽患者不能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咳嗽敏感性。而中医学中《伤寒论》辨病分六经,结合八纲辨证近代医家提出少阴病即表阴证,聚焦于本... 老年外感寒咳患者素体虚寒易感寒邪,邪初在表,但病易传变,若施治误治易迅速入里生并病,现代医学在治疗老年咳嗽患者不能从根本上降低患者咳嗽敏感性。而中医学中《伤寒论》辨病分六经,结合八纲辨证近代医家提出少阴病即表阴证,聚焦于本虚与外感风寒反应于表,从根本论治。吕晓东教授善于辨证施治,以此辨证治疗老年外感寒咳初期,符合老年患者本虚体质特征并感寒邪病机,其特点在于注重本虚之温补,而非表邪之攻解。结合临床验案1例,望为老年外感寒咳患者的精准化治疗、研究以及预防预后等提供一定的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晓东教授 老年外感寒咳 表阴证 六经辨证 八纲辨证
下载PDF
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肖艳平 刘秋连 +2 位作者 张敏 索艳荣 刘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收治的8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热敏灸联合... 目的探究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收治的88例LDH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热敏灸联合肌内效贴(KT)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联合KT治疗。观察2组疼痛情况、情绪状态、腰痛症状、腰椎活动度、临床疗效和血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价量表(JOA)评分、腰椎前屈和后伸的活动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18%(41/44),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结论基于六经辨证的热敏灸相对于常规热敏灸疗法,在联合KT治疗腰LDH时,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六经辨证 热敏灸 肌内效贴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六经方证思路论治乙型肝炎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重麟 蒋开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切入点,以方证路径为导向,总结蒋开平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学术经验。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者,在太阳病经证、腑证、兼证、变证中寻觅相应的方证;病情持续进展为里热实证者,可仿阳明病论治,并区分实证... 本文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切入点,以方证路径为导向,总结蒋开平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学术经验。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者,在太阳病经证、腑证、兼证、变证中寻觅相应的方证;病情持续进展为里热实证者,可仿阳明病论治,并区分实证、热证、变证而择选相应的方剂;病情慢性化进程中表现为“相火上炎,枢机不利”者,则按少阳病论治,并因兼表、兼里、兼水饮之不同而针对性选方;病从寒化而为太阴病者,基于太阴病的病机特点而借用方剂;病情发展为重症乙型肝炎出现伤阳、耗阴之象者,可从少阴病论治,并因寒化、热化、兼变之不同而重点选方;难治性患者或抗病毒治疗耐药患者,出现寒热虚实错杂时,可从厥阴病论治中寻求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 方证 乙型肝炎
下载PDF
基于《伤寒杂病论》总结张机在中医外科中的辨证论治
14
作者 周鹏飞 陆金根 +2 位作者 王佳雯 张胜威 陈淑君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46-2351,共6页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方书之祖,开辨证论治的先河,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总结东汉以前医家著作,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本书不仅论述外感热病,同时也包括内伤杂病、妇科、外科疾病的诊治,所录外科病...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的方书之祖,开辨证论治的先河,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总结东汉以前医家著作,结合自身临证经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本书不仅论述外感热病,同时也包括内伤杂病、妇科、外科疾病的诊治,所录外科病证如痈肿肠痈、浸淫疮、阴阳毒、百合病等,其辨证治法至今仍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经查阅文献发现,张机在外科疾病的诊治中具有以六经辨证为本,重视疾病传变,重视脉诊,以经方为主,采用合方,内外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机 《伤寒杂病论》 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 六经 脉诊 经方外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医学探析“六经欲解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枫亮 张沁园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2-36,共5页
梳理历代医家对“六经欲解时”的认识及现代临床研究,对其进行论述。提出以光变时空理论为基础,从时空医学角度剖析“六经欲解时”相关条文背后更加深层的含义;总结了光变时空理论渗透下日周期、月周期、年周期的应用,强调了多维度考虑... 梳理历代医家对“六经欲解时”的认识及现代临床研究,对其进行论述。提出以光变时空理论为基础,从时空医学角度剖析“六经欲解时”相关条文背后更加深层的含义;总结了光变时空理论渗透下日周期、月周期、年周期的应用,强调了多维度考虑问题,同时注重天人相应,才能更好地理解张仲景确定六经欲解时辰的独特见解,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欲解时 天干地支 光变时空 时空医学 开阖枢 多维度 天人相应 《伤寒论》
下载PDF
疏风解毒胶囊对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舌象特征的影响
16
作者 闫可可 马守亮 +3 位作者 胡尚影 都志豪 柳雯 李崇慧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6-220,共5页
目的 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在隔离观察下对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舌象变化特征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的方法,将2022年5月1日—2022年5月31日上海崇明岛复兴馆方舱医院收集的100例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 目的 探讨疏风解毒胶囊在隔离观察下对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舌象变化特征的影响。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的方法,将2022年5月1日—2022年5月31日上海崇明岛复兴馆方舱医院收集的100例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疏风解毒胶囊服用,同时给予患者隔离观察和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隔离观察和常规护理。两组均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1疗程)、第6天(第2疗程)的舌象变化与病情的变化,并对舌象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第3天、第6天时,试验组在淡白舌的恢复效果上较对照组明显;试验组苔色(第3天、第6天)、苔质(第3天、第6天)及六经(第6天)较治疗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苔色(第6天)、苔质(第6天)及六经(第6天)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虽均有改善,但试验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苔色(第3天)、苔质(第3天)及六经(第6天)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治疗前无显著性改善。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奥密克戎无症状感染者及轻型患者在舌象及六经分布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后第6天时改善更加明显,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密克戎 疏风解毒胶囊 舌象变化 六经分布
下载PDF
史锁芳治疗感染后咳嗽经验
17
作者 薛宇菲 唐艳芬 +1 位作者 章匀 洪玲玲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85-188,196,共5页
史锁芳教授认为感染后咳嗽病位在肺,涉及肝脾,病理因素多责之于风、痰、火。临床治疗可根据病程分阶段论治:初期重在宣透,处方以三拗汤加质轻性浮之品;中期以清解郁热为主,辅以疏风散邪,常用桑叶、桑白皮、薄荷等;晚期清热养阴、润肺益... 史锁芳教授认为感染后咳嗽病位在肺,涉及肝脾,病理因素多责之于风、痰、火。临床治疗可根据病程分阶段论治:初期重在宣透,处方以三拗汤加质轻性浮之品;中期以清解郁热为主,辅以疏风散邪,常用桑叶、桑白皮、薄荷等;晚期清热养阴、润肺益气,处方可选麦门冬汤、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加减。同时,史教授还善用“风四药”(桑叶、菊花、全蝎、僵蚕)疏风解痉止咳。对于难治性感染后咳嗽,史教授遵循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原则,因势利导,常获佳效。附验案2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咳嗽 分期辨治 风药 因人制宜 因时制宜 六经欲解时 史锁芳
下载PDF
基于“厥阴为阖”探讨早醒型失眠的证治
18
作者 崔杨霖 郭玉梦 +3 位作者 孔雨晨 魏雪晴 张宪忠 张广业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6-9,共4页
早醒型失眠是以入睡尚可、凌晨易醒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其发病主要责之阳气非时早出于阴,抑或适时而阳气不生。厥阴为阖承载阴尽阳生之转换,内涵阴气潜藏与阳气生发之功用,是中医六经阴阳气化功能的体现。本文基于厥阴为阖理论,结合... 早醒型失眠是以入睡尚可、凌晨易醒为主要表现的睡眠障碍,其发病主要责之阳气非时早出于阴,抑或适时而阳气不生。厥阴为阖承载阴尽阳生之转换,内涵阴气潜藏与阳气生发之功用,是中医六经阴阳气化功能的体现。本文基于厥阴为阖理论,结合六经辨证及阴阳学说,深入剖析早醒型失眠的证治。认为厥阴阳郁寒胜属阖之太过,当解郁通阳,温肾散寒;厥阴阴虚热胜则属阖之不及,当清热安神,滋阴养血;厥阴寒热错杂证属阖之太过与不及并存,当清上温下,平调阴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为阖 早醒型失眠 六经辨证 伤寒论
下载PDF
基于六经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治疗
19
作者 刘喆雯 朱文雄 陈其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873-877,共5页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 六经开阖枢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阐述三阴三阳为天地之道、生杀之本的观点,强调通过调节枢机开阖以实现一气周流无碍,气血阴阳平衡。兹从六经阴阳开阖枢理论探赜遗精的治疗,认为肝、脾、肾枢机斡旋失司、开阖失调是遗精发生的关键,分而论之为土湿阳衰、肝木不升、水火失交、肾虚水寒,从而出现气化不利,加重壅塞,最终导致遗精。因此,治疗应强调恢复枢机开阖之力,调控肝、心、脾、肾各脏气机升降出入的动态平衡,应用疏肝解郁、交通心肾、温肾助阳等治法,引导厥阴、少阴、少阳等经脉正气回归,达到气血循行通畅、脏腑功能恢复的目的,为遗精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六经 开阖枢 遗精 交通心肾 中医药
下载PDF
左人迎右气口对比脉法的临床运用要点与实例
20
作者 弓雪峰 王继升 +3 位作者 弓箭 陈申达 赵世同 曹锐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759-763,共5页
人迎气口脉法出自《灵枢》,历代争议在于其为双侧人迎、气口脉或左右寸口脉之间的比较。王叔和《脉经》认为“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左人迎右气口脉法体系取左右寸口脉,按照关前一分左右对比而别阴阳,然后通过比较单侧关与关前一分之大... 人迎气口脉法出自《灵枢》,历代争议在于其为双侧人迎、气口脉或左右寸口脉之间的比较。王叔和《脉经》认为“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左人迎右气口脉法体系取左右寸口脉,按照关前一分左右对比而别阴阳,然后通过比较单侧关与关前一分之大小,以明三阴三阳,根据脉之浮沉确定表里,根据医之举按鉴别中风、中寒,确定治法方药。通过此脉法的临床运用,体会到六经脉象与六经病症的对应关系,收效颇佳。脉象体现疾病本质,随疾病发展而变化。当脉症不一时,应当舍症从脉,把握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人迎右气口脉法 六经脉象 六经辨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