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ntle plume,large igneous province and continental breakup——Additionally discussing the Cenozoic and Mesozoic mantle plume problems in East China
1
作者 李凯明 汪洋 +2 位作者 赵建华 赵海玲 狄永军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3年第3期330-339,共10页
Based on the former workers' study results such as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uid mechanics, seismic tomography of the whole earth and igneous rocks, the basie characteristics of mantle plumes are summarized in det... Based on the former workers' study results such as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uid mechanics, seismic tomography of the whole earth and igneous rocks, the basie characteristics of mantle plumes are summarized in detail, namely the mantle plume, from the D" layer near the core-mantle boundary (CMB) of 2900 km deep,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shape of large head and thin narrow conduit, by the physical property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low viscosity. The LIP (large igneous province) is the best exhibition when the mantle plume ascends to the surface. According to the basi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ntle plumes and the LIP, as well as the temporal-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ntle plume and Continental breakup, the detailed research on petrology, geochemistry,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tectonic background of the Cenozoic-Mesozoic igneous rocks and gravity anomaly distribution in East China has been done. As a result, the Mesozoic igneous rocks in Southeast China should not be regarded as an example of typical LIP related to mantle plumes, for their related characteristics are not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typical LIPs related to mantle plumes. The Cenozoic igneous rocks in Northeast China have no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ntle plumes and hotspots, so the Cenozoic volcanism in Northeast China might have no the direct relationships with the activity of mantle plu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tle plume large igneous province Continental breakup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 east china
下载PDF
Hand in Hand East and West to Build a Glorious Gansu——Talk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of China by Mr.Cui Zhenghua,vice governor of Gansu Province
2
作者 Xiao Qiang,staff reporter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11期16-16,共1页
To implement the CPC CentralCommittee’s strategy of slanting theeconomic construction to the Midand West of China 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of economyand trade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t... To implement the CPC CentralCommittee’s strategy of slanting theeconomic construction to the Midand West of China 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of economyand trade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theEast-West Business and Trade Talks wereheld by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of International Trade (CCPIT). At theconference, Mr. Cui Zhenghua, vice governorof Gansu Province and concurrently chairmanof the Gansu Subcouncil of the CCPIT,delivered a speech on the economic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between theEast and West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in Hand in Hand east and West to Build a Glorious Gansu Talk 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of china by Mr.Cui Zhenghua vice governor of Gansu Province
下载PDF
TECTONOMAGMATIC ACTIVATION AND THE PREDICTION OF SAXI-CHANG PUSHANG PORPHYRE COPPER DEPOSIT, CENTRAL ANHUI PROVINCE,EAST CHINA
3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4年第Z2期83-84,共2页
关键词 east CENTRAL ANHUI PROVinCE east china TECTONOMAGMATIC ACTIVATION and THE PREDICTION OF SAXI-CHANG PUSHANG PORPHYRE COPPER DEPOSIT
下载PDF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Erg Deposits in the Mengyin Basin,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Inferences about the Wind Regime and Paleogeography 被引量:2
4
作者 Huan Xu Yongqing Liu +3 位作者 Hongwei Kuang Nan Peng Kemin Xu Jun Chen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9年第10期700-703,共4页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Santai Formation, sporadically distributed in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comprises terrestrial alluvial-eolian successions, which records regional wind patterns and paleogeography in... The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Santai Formation, sporadically distributed in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comprises terrestrial alluvial-eolian successions, which records regional wind patterns and paleogeography in eastern North China. This paper conducts an analysis of eolian stratification, bounding surfaces, facies architecture and paleowind direction of the Santai Formation in the east of the Mengyin Basin,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Three basic types of eolian stratification are recognized in the Santai Formation, including grainflow strata, wind ripple strata and adhesion strata, and have been grouped into eolian dune and interdune facies associations. The occurrences of reactivation surfaces and superimposition surfaces within eolian dune deposits indicate active compound dunes or draas. The association of adhesion strata with grainflow or windripple strata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wet eolian system. Cross-strata dip direction indicates different paleowind directions from the lower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Santai paleoerg. The lower part of the paleoerg was characterized by paleowinds blowing from northwest to northeast, whereas the upper part w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aleowinds consistently towards east to northeast. The identified changes in wind directions possibly suggest wind regime shifts from monsoon circulation to westlies of planetary wind system, which may be related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East China Plateau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to Early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 Santai Formation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 EOLIAN Succession Wind REGIME east china Plateau
下载PDF
STUDY OF MINERALIZATION OF HOUQIU METAMORPHOSE SEDIMENTARY IRON DEPOSIT, WEST ANHUI PROVINCE,EAST CHINA
5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4年第Z2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east Ni STUDY OF MinERALIZATION OF HOUQIU METAMORPHOSE SEDIMENTARY IRON DEPOSIT WEST ANHUI PROVinCE east china
下载PDF
红色档案编研的现状和发展路径探析——以华东六省一市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霍艳芳 张嘉玮 《档案与建设》 2024年第1期77-81,共5页
红色档案编研工作,就是要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从红色档案中大力挖掘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化基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色档案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入脑入心。华东六省一市是革命老区,有着独特的红色档案资源优势,文章以线上调查、实地调... 红色档案编研工作,就是要用档案讲好党的故事、从红色档案中大力挖掘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化基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红色档案中蕴含的红色基因入脑入心。华东六省一市是革命老区,有着独特的红色档案资源优势,文章以线上调查、实地调查以及访谈的形式对六省一市红色档案的编研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汇总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红色档案编研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档案 档案编研 华东六省一市
下载PDF
新时代辽宁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海洋合作研究
7
作者 史春林 廖益林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4年第3期85-97,共13页
新时代以来,中俄关系达到了历史新高度,两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深入到海洋方面。中国辽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东北亚区域的重要沿海地带,两地区之间开展海洋合作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东北亚海域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但双方海洋合作也... 新时代以来,中俄关系达到了历史新高度,两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深入到海洋方面。中国辽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是东北亚区域的重要沿海地带,两地区之间开展海洋合作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东北亚海域安全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但双方海洋合作也面临着东北亚国际局势不稳定、双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不高、双方海洋产业有待优化、缺少有效法律制度保障等问题,阻碍了双方海洋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辽宁省在与俄罗斯远东开展海洋合作时,应把握好“时”与“势”,加强在港航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投资,重视海洋新兴科技的合作研究,构建维护东北亚海域安全的合作机制,同时坚持绿色发展的海洋合作理念,从而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合作 中俄关系 辽宁 俄罗斯远东地区
下载PDF
基于华东区域模式云南短时强降水客观预报技术研究
8
作者 朱莉 许彦艳 +2 位作者 许迎杰 邱学兴 闵颖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64-469,共6页
为提高云南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效率和预报准确率,使用华东区域模式基础物理量数据,计算云南短时强降水发生前1 h 700 hPa相对湿度、700 hPa比湿、K指数和6 km垂直风切变,对短时强降水的历史个例进行物理量阈值训练和单物理量的敏感性实验... 为提高云南短时强降水的预报效率和预报准确率,使用华东区域模式基础物理量数据,计算云南短时强降水发生前1 h 700 hPa相对湿度、700 hPa比湿、K指数和6 km垂直风切变,对短时强降水的历史个例进行物理量阈值训练和单物理量的敏感性实验,确定物理量阈值。使用阈值判定法,对华东区域模式实时预报数据进行后处理,得到基于小时雨量和物理量的云南本地化短时强降水客观预报产品。研究结果表明:使用阈值判定法研发的基于华东区域模式云南短时强降水客观预报产品能较好地预报云南短时强降水的落区和走向,但是基于小时雨量的短时强降水客观预报产品漏报明显,基于物理量阈值的客观预报产品能有效降低云南短时强降水的漏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华东区域模式 阈值判定法 云南 客观预报产品
下载PDF
地幔柱、大火成岩省及大陆裂解——兼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幔柱问题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凯明 汪洋 +2 位作者 赵建华 赵海玲 狄永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4-323,共10页
根据前人对地幔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全球地震层析成像和火成岩方面的研究成果 ,详细叙述了地幔柱的基本特征 ,即 :地幔柱具有巨大的球状顶冠和细窄尾管的形态 ,具备高温、低粘的物理性质 ,来自 2 90 0km处核 /幔边界附近的“D”层 .大火... 根据前人对地幔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全球地震层析成像和火成岩方面的研究成果 ,详细叙述了地幔柱的基本特征 ,即 :地幔柱具有巨大的球状顶冠和细窄尾管的形态 ,具备高温、低粘的物理性质 ,来自 2 90 0km处核 /幔边界附近的“D”层 .大火成岩省 (LIP)是地幔柱到达地表最好的表现形式 .基于地幔柱、大火成岩省的基本特征 ,以及地幔柱和大陆解体的时空关系 ,通过对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火成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时空分布特征 ,以及这些火成岩产生的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 ,认为中国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与典型的地幔柱有关的LIP的基本特征并不符合 ,不能把东南地区中生代火成岩作为典型的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大火成岩省的实例来看待 ;东北地区新生代火成岩不具备热点、地幔柱活动的典型特征 ,新生代火山活动与地幔柱活动可能没有直接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柱 大火成岩省 大陆裂解 大陆溢流玄武岩 中国东部 时空分布 地球化学 地幔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 新生代
下载PDF
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重矿物组合分区及来源 被引量:47
10
作者 王昆山 石学法 林振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40,共10页
利用大洋-50型海底取样器,在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125°E以西)海上调查获取了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其中包括1998年以来"黄东海地质地球物理补充调查"和"中韩黄海沉积动力学与古环境演变"2项研究所获得的样品共... 利用大洋-50型海底取样器,在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125°E以西)海上调查获取了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其中包括1998年以来"黄东海地质地球物理补充调查"和"中韩黄海沉积动力学与古环境演变"2项研究所获得的样品共380个,选取0.063~0.125mm粒级的沉积物,进行碎屑矿物分析,最后选出9个代表性的优势重矿物种的数据为变量,利用Q型聚类(分层聚类)的数学方法,进行聚类组合,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出4个重矿物组合区。客观地反映出黄河物质、长江物质和原地物质的影响范围,同时也体现出物质来源和水动力以及海底风化作用对重矿物分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因而可以得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物具有趋同的演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 重矿物 组合分区 物质来源
下载PDF
湘东地区板杉铺加里东期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的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56
11
作者 许德如 陈广浩 +2 位作者 夏斌 李鹏春 贺转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7-521,共15页
湘东地区板杉铺加里东期岩体是一套具埃达克岩性质的花岗闪长岩。该岩石具有高的SiO2(~70%)和Al2O3(~16.5%)、中等高的Na2O/K2O比值(普遍大于1.0,可达1.4)和低但可变的Mg质指数(Mg#=37~59)。相对高的Sr(均值:520×10-6)和Ba(1052... 湘东地区板杉铺加里东期岩体是一套具埃达克岩性质的花岗闪长岩。该岩石具有高的SiO2(~70%)和Al2O3(~16.5%)、中等高的Na2O/K2O比值(普遍大于1.0,可达1.4)和低但可变的Mg质指数(Mg#=37~59)。相对高的Sr(均值:520×10-6)和Ba(1052×10-6~1502×10-6)以及低的Y(<12×10-6)和Yb(<1×10-6)丰度,导致该岩石具有低的Rb/Sr(0.17~0.42)、高的Sr/Y(34~64)比值,以及LREE强烈富集[(La/Yb)N=27~71]而铕弱负异常(Eu/Eu*=0.76~0.91)的稀土配分模式。因此,板杉铺岩体源区岩可能为石榴角闪岩或石榴角闪岩-角闪榴辉岩过渡相。但低Nd和高Sr同位素组成[εNd(t)=-6.7^-8.4,(87Sr/86Sr)i=0.7078~0.7140]说明它们并不来源于俯冲的玄武质洋壳或亏损地幔;而高放射性成因Pb[(206Pb/204Pb)i=18.22~18.78]和高微量元素比值(如Ba/La=~15~28,Th/Ce=0.29~0.36)暗示深海沉积物及再循环的陆源沉积物可能已卷入这些岩石的成因。结合区域地质、地层和构造事件,认为早古生代可能的陆-弧-陆碰撞是导致研究区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产生的重要机制,而源于先前富集地幔的玄武质岩浆底侵则诱导了加厚的中酸性弧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可能经同化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过程最终形成了板杉铺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华南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的厘定不仅揭示早古生代时期华南地区经历了地壳增生事件,对正确理解华南、特别是扬子板块东南缘Au-Sb-W-Cu等多金属成矿作用还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期埃达克质花岗闪长岩 早古生代陆-弧-陆碰撞 湘东板杉铺地区 华南
下载PDF
东秦岭古生代生物古地理 被引量:8
12
作者 裴放 王凌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5,共15页
秦岭褶皱带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结合部位,其在河南省内的部分多划为东秦岭。东秦岭以商南-镇平缝合带分为东秦岭北部和东秦岭南部。东秦岭古生代生物古地理演变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在寒武纪至中奥陶世早期,东秦岭北部二郎坪海槽的寒... 秦岭褶皱带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结合部位,其在河南省内的部分多划为东秦岭。东秦岭以商南-镇平缝合带分为东秦岭北部和东秦岭南部。东秦岭古生代生物古地理演变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在寒武纪至中奥陶世早期,东秦岭北部二郎坪海槽的寒武纪放射虫和早奥陶世牙形石与东秦岭南部淅川陆棚北部的寒武纪三叶虫、早奥陶世牙形石和头足类属华南生物省,而淅川陆棚南部的寒武纪三叶虫和早奥陶世牙形石属于华南生物省,兼有华北生物省分子。在中奥陶世晚期至奥陶纪末,二郎坪海槽的腹足类、头足类和珊瑚与淅川陆棚的牙形石、珊瑚、腕足类、头足类和三叶虫均属华北生物省。在早志留世,二郎坪海槽的珊瑚与淅川陆棚的笔石属华南生物省。在中志留世至早泥盆世,东秦岭未发现古生物化石,很可能为陆地,并与华北陆块联为一体。在中泥盆世至早石炭世,东秦岭北部柿树园海槽与东秦岭南部南湾海槽的孢子及淅川陆棚的晚泥盆世珊瑚、腕足类和古植物及早石炭世(虫筳)属华南生物省。晚石炭世至二叠纪末,柿树园海槽的孢子见于华北生物省,东秦岭南部缺乏海相沉积。总之,在古生代,东秦岭经历了由华南生物省→华北生物省→华南生物省→华北陆→华南生物省→华北生物省6个阶段,组成3个演变旋回。东秦岭北部和南部生物古地理具有明显的演变方向的统一性和演变时间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秦岭 古生代 生物古地理 演变 华南生物省 华北生物省
下载PDF
福建种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旗 陈勇 马炜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共2页
报导了福建种子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 1 0个、属 2个 ,其中华东地理分布新记录种有 2个 (全部标本存放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标本室 )。
关键词 福建 华东 种子植物 新记录属 新记录种 地理分布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油气区的资源潜力 被引量:12
14
作者 查全衡 何文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9,共4页
东部油气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经过 40多年的勘探开发后 ,其生产潜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对东部油气区钻探程度、储量年增长曲线、储量发现率曲线和资源探明率 4项指标进行了分析 ,充分考虑了本区实际存在的勘探目标和资... 东部油气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经过 40多年的勘探开发后 ,其生产潜力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对东部油气区钻探程度、储量年增长曲线、储量发现率曲线和资源探明率 4项指标进行了分析 ,充分考虑了本区实际存在的勘探目标和资源潜力 ,初步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勘探分期标准。依据 4项指标将本区勘探领域分为老区生产层系和新区与老区新层系两大类。研究结果表明 ,前一类处于勘探中期 ,储量可以持续稳定增长 ;后一类处于勘探早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油气区 资源潜力 勘探目标 勘探阶段 分期指标
下载PDF
黔东八克金矿床毒砂和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郑杰 余大龙 杨忠琴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八克金矿床以矿体和围岩广泛出现毒砂为典型特征,毒砂、黄铁矿为金的主要共生矿物。对矿体及其围岩中毒砂、黄铁矿进行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矿体中毒砂和黄铁矿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围岩的毒砂、黄铁矿,从矿体—近矿... 八克金矿床以矿体和围岩广泛出现毒砂为典型特征,毒砂、黄铁矿为金的主要共生矿物。对矿体及其围岩中毒砂、黄铁矿进行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矿体中毒砂和黄铁矿的稀土元素总量明显低于围岩的毒砂、黄铁矿,从矿体—近矿围岩—远矿围岩,毒砂、黄铁矿都出现铕的明显负异常,铈无明显异常,反映成矿流体具弱还原性;毒砂、黄铁矿微量元素含量呈现出随着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的演化而减少,并普遍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LREE的特征;通过对黄铁矿、毒砂Hf/Sm、Nb/La和Th/La比值分析,表明八克金矿床成矿流体为富Cl型流体;从研究毒砂、黄铁矿Y/Ho、Zr/Hf和Nb/Ta比值变化范围,表明作用于围岩、矿体中的成矿流体从早期-晚期发生了改变,推测晚期成矿流体可能遭受了外来热液的混入;应用毒砂、黄铁矿中的Co/Ni比值,结合已有数据,表明成矿热液具有多来源的特点,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与岩浆水不均匀混合。八克金矿是岩浆热液型的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砂 黄铁矿 微量元素 八克金矿 黔东
下载PDF
基于DEA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研究——以东部十省市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杨连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9-26,共8页
本文简单回顾国内外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现状,建立东部沿海十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CR和BCC模型测算了2006—2010年东部沿海十省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趋势。结果表明:(1)东部沿海... 本文简单回顾国内外技术创新效率的研究现状,建立东部沿海十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CR和BCC模型测算了2006—2010年东部沿海十省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趋势。结果表明:(1)东部沿海十省市的技术创新效率总体较高,但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北上广地区,技术创新效率并不是最高。(2)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趋势存在差异,且技术创新效率并没有表现出随时间变化的趋势。(3)在非DEA有效的省市中,产出不足远远大于投入冗余。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提高东部沿海十省市技术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效率 东部十省市
下载PDF
海坛岛的地貌及其发育演变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方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0-66,共7页
海坛岛濒临太平洋边缘活动带,晚三叠纪以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奠定了其地貌发育的基础.以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为特征的新构造运动和以流水、风以及海洋动力为主的外力的相互作用,塑造了海坛岛的现代地貌景观.第四纪以来气候... 海坛岛濒临太平洋边缘活动带,晚三叠纪以来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俯冲奠定了其地貌发育的基础.以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为特征的新构造运动和以流水、风以及海洋动力为主的外力的相互作用,塑造了海坛岛的现代地貌景观.第四纪以来气候一海面的频繁变动对其地貌的发育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海坛岛的地貌可划分为流水、风成和海成地貌三大类共10种地貌基本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坛岛 地貌特征 地貌类型 地貌发育
下载PDF
从华东区的比较看福建省科技投入现状与问题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文华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79-185,共7页
将福建省科技投入现状与华东区其他六省市及全国情况作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福建省科技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强化其科技投入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投入 比较研究 华东区 福建省
下载PDF
东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组合、迁移路径对底层水团的示踪响应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勇 李广雪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101,共14页
基于东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的泥温、粒度分析与重矿物鉴定数据,结合末次盛冰期(LGM)以来的东海海平面演化阶段分析,提取高海面期以来底层水团承载的沉积重矿物空间分布规律与信息记录。结果表明优势矿物种的迁移路径与区域环流系统密... 基于东海北部陆架表层沉积物的泥温、粒度分析与重矿物鉴定数据,结合末次盛冰期(LGM)以来的东海海平面演化阶段分析,提取高海面期以来底层水团承载的沉积重矿物空间分布规律与信息记录。结果表明优势矿物种的迁移路径与区域环流系统密切相关,进而可示踪东海北部物质的大致输运方向。依据透明矿物(普通角闪石、帘石类、稳定矿物)、金属矿物(不透明矿物)、片状矿物及自生矿物等优势重矿物种迁移路径的判断和讨论,将研究区初步划分为5类矿物区,分别为冷涡矿物区(Ⅰ区)、黄海沿岸流与跨陆架流矿物区(Ⅱ区)、长江冲淡水矿物区(Ⅲ区)、暖流矿物区(Ⅳ区)和复合矿物区(Ⅴ区)。Ⅰ区受济州岛西南冷涡影响显著,高含量的自生黄铁矿指示了强还原的沉积环境;Ⅱ区是黄海沿岸流与跨陆架流(ECSC)南向输运老黄河三角洲物质的重要通道,帘石类矿物、金属矿物、片状矿物的含量变化可指示输运的路径;Ⅲ区是长江冲淡水东扩的重要通道,普通角闪石、片状矿物、石榴石为示踪的特征矿物;Ⅳ区是陆架水团混合了台湾暖流和对马暖流水体的区域,区内“洁净”的暖流水阻隔陆源物质向东输运,其西侧为物源供给侧,形成优势矿物低值区,东侧物质供给匮乏,海侵改造沉积出露,重矿物及优势矿物种呈高值;Ⅴ区是区域环流系统季节性变化与强度差异影响下的复合作用区,区内矿物学特征与邻区相比无明显优势。从矿物迁移路径的角度认识东海北部陆架的物质输运与聚集过程,可进一步理解优势矿物示踪意义与区域环流系统动力环境的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北部陆架 重矿物 优势矿物种 迁移路径 矿物区
下载PDF
华东南铀成矿省铀矿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宏霞 刘平辉 刘晓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9期12343-12355,共13页
华东南铀成矿省位于华南新构造区,是中国铀矿资源最为集中的成矿省,位于东经110°~120°,北纬24°~30°区域,呈带状集中分布在赣杭、桃山-诸广、武夷山3个铀成矿带,铀成矿类型主要包括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结合前人成果... 华东南铀成矿省位于华南新构造区,是中国铀矿资源最为集中的成矿省,位于东经110°~120°,北纬24°~30°区域,呈带状集中分布在赣杭、桃山-诸广、武夷山3个铀成矿带,铀成矿类型主要包括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结合前人成果,收集了该区域典型矿床近10年同位素测年不同方法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通过对华东南铀成矿省的地质背景及主要铀矿床成岩-成矿时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成矿主要受华南大陆与华北板块完成拼合的印支运动,以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的燕山运动影响。3个铀成矿带主要成矿期较为一致,分别是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花岗岩岩体成岩集中在130~160 Ma,成矿作用在47~145 Ma都有分布。成岩-成矿二者在物质来源、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为不同岩浆-流体成矿体系的产物。同时认为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测年方法、样品的不同导致同位素年代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岩矿时差的准确测算。目前对成岩物质、成矿物质的精确测试和分析的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南铀成矿省 成岩成矿时差 年代学 铀成矿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