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不典型的脑桥梗死临床误诊分析
1
作者 吕佳 刘勇 李承霞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4期29-32,共4页
目的分析脑桥梗死早期不典型表现及发生误诊的原因,并进一步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桥梗死误诊12例病例资料。结果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9~75岁;均于发病24 h内就诊;有高血压病史10例,有高脂血... 目的分析脑桥梗死早期不典型表现及发生误诊的原因,并进一步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脑桥梗死误诊12例病例资料。结果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9~75岁;均于发病24 h内就诊;有高血压病史10例,有高脂血症史6例,有颈椎病史4例。8例出现例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肢体瘫合并偏身感觉障碍,11例轻度共济失调,12例眼球震颤,5例构音障碍,8例伴头晕,6例恶心呕吐,8例肌力检查异常,7例瘫痪侧Babinski's征阳性,4例耳鸣,3例一过性复视。12例行头颅CT检查均未见新发梗死灶,因中枢性面瘫、肢瘫及偏身感觉障碍误诊大脑半球梗死8例,因眩晕、耳鸣、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误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发病24 h后行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脑桥梗死灶,遂确诊脑桥梗死。误诊时间24~36 h。12例确诊后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治疗1个月后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部分脑桥梗死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明确定位体征,加之早期CT检查敏感性、特异性低,使得早期误漏诊情况时有发生。仔细询问相关病史及易患因素,认真神经系统查体,熟知脑桥解剖结构及病变特征,当CT检查未发现脑部责任梗死灶时应及时行磁共振检查或多次检查,以防早期误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梗死 误诊 大脑半球梗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CT检查 磁共振检查 责任病灶 定位体征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8
2
作者 汪进丁 唐震宇 +3 位作者 徐丽君 黄卫 黄晨达 丁卫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5-1017,102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1例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记录异常表现。通过磁共振软件测DWI序列脑梗死的面积及部位;按照VFSS吞咽困难...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81例有吞咽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记录异常表现。通过磁共振软件测DWI序列脑梗死的面积及部位;按照VFSS吞咽困难严重程度评分分轻、中、重3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吞咽障碍发生率为66.3%(120/181),其中单侧半球为67.7%(86/127),脑干为79.1%(34/43),小脑梗死未发现吞咽障碍。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关系密切,重度吞咽障碍多见于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P<0.001和0.05);而大脑半球梗死侧别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无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梗死部位及梗死面积有关,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常合并重度吞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 梗死部位 梗死面积
下载PDF
影响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1
3
作者 郑超 郑秋坚 +3 位作者 王义生 廖俊星 马元琛 郑晓青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178-2181,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42例57髋行髓芯减压加植骨治疗,其中FicatⅠ期10髋,Ⅱ期29髋,Ⅲ期18髋。对影响股骨头坏死进展的可能因素:年龄、性别、病因、坏死体积、坏死部位进行Cox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患者42例57髋行髓芯减压加植骨治疗,其中FicatⅠ期10髋,Ⅱ期29髋,Ⅲ期18髋。对影响股骨头坏死进展的可能因素:年龄、性别、病因、坏死体积、坏死部位进行Cox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股骨头进展的影响因素。比较未进展者与进展者坏死体积及坏死部位进展率。绘制坏死体积预测股骨头坏死进展的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取坏死体积约登指数最大时点,作为预测股骨头发生进展的最佳临界点。结果平均随访(32.82±10.82)个月,股骨头进展结果的Cox回归分析表明,坏死体积和坏死部位是影响因素。未进展者的坏死体积明显小于进展者,两者的坏死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部位位于外上象限时进展率明显增大(P<0.05)。坏死体积比例预测股骨头坏死进展的最佳临界点为20.15%,大于20.15%时,其预测股骨头坏死进展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80.6%,约登指数为0.616。结论股骨头坏死早期治疗预后较好;坏死体积和部位对治疗的进展有影响。坏死体积越大,且坏死部位位于负重区,进展率越高,预后越差。坏死体积比例预测股骨头坏死进展的最佳临界点为2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坏死 坏死体积 坏死部位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的体积及部位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关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韩云飞 惠康丽 闫福岭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的体积及部位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关系。方法分析281例ACI患者的梗死灶体积及部位与SAP的关系。结果 281例ACI患者根据其梗死灶体积分为微小病灶组(54例)、中等病灶组(127例)、大病灶组(61例)及超大病灶组...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的体积及部位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关系。方法分析281例ACI患者的梗死灶体积及部位与SAP的关系。结果 281例ACI患者根据其梗死灶体积分为微小病灶组(54例)、中等病灶组(127例)、大病灶组(61例)及超大病灶组(39例),SAP发生率分别为13.0%、11.0%、31.1%、61.5%,超大病灶组SAP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1)。按梗死灶的部位分组的左半球组(97例)、右半球组(122例)和双侧病灶组(11例),SAP发生率分别为16.5%、24.6%、72.7%,双侧病灶组SAP发生率较单侧半球组明显增加(均P<0.05);皮质组(57例)、皮质下组(126例)、皮质+皮质下组(47例)SAP的发生率分别为16.3%、11.1%、53.2%,皮质+皮质下组SA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并且皮质组显著高于皮质下组(均P<0.05);前循环组(161例)、后循环组(61例)、前+后循环组(59例)SAP的发生率分别为15.5%、19.7%、45.8%,前+后循环组SAP发生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大病灶脑梗死、皮质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患者更容易发生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梗死灶体积、部位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类型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汪进丁 唐震宇 +3 位作者 万姗姗 黄晨达 黄卫 徐丽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0-39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记录异常表现,吞咽障碍分口期、咽期及口咽混合期;通过磁共振软...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部位及面积与吞咽障碍类型的关系。方法对18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名健康志愿者进行X线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 study,VFSS),记录异常表现,吞咽障碍分口期、咽期及口咽混合期;通过磁共振软件测DWI序列梗死的面积及梗死部位。结果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66.3%(120/181),前循环为67.7%(86/127),后循环为63.0%(34/54)。多发性梗死出现吞咽障碍者高于皮层或基底节区梗死,丘脑梗死导致吞咽障碍低于桥脑梗死(P<0.05);前循环梗死出现吞咽障碍主要为口咽混合期,后循环梗死出现吞咽障碍主要为咽期(P<0.05),其中桥脑梗死主要表现为咽期吞咽障碍,而延髓梗死主要表现为口咽混合期吞咽障碍(P<0.05)。前、后循环不同面积梗死与吞咽障碍的发生及类型无关(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发生及类型与梗死部位有关,而与梗死面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吞咽障碍及类型 梗死部位 梗死面积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的起病特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明 殷勤 +4 位作者 李敏 高洁 林梦洁 赵娜娜 马敏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8-511,共4页
目的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文中旨在探讨其起病特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南京市卒中注册系统中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南京总医院住院治疗的53例首发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文中旨在探讨其起病特征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南京市卒中注册系统中2007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南京总医院住院治疗的53例首发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起病形式将患者分为急进型组及缓慢进展组,结合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进型组血管闭塞部位多位于基底动脉中段及上段,缓慢进展组则多为基底动脉下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基底动脉上段闭塞患者相比,下段闭塞患者的起病方式更倾向于缓慢进展型(OR=14.77,95%CI:1.57~139.00,P=0.019)。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的起病特征与病变部位具有相关性。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动脉闭塞 脑梗死 起病特征 病变部位
下载PDF
MRI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崔会娟 李文英 +3 位作者 郭海云 迟红卫 陈欣 李秀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8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头颅磁共振(MRI)不同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作用,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入选患者均经MRI明确病灶部... 目的探讨经头颅磁共振(MRI)不同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作用,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入选患者均经MRI明确病灶部位,根据病情将其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比较各种亚型在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入选患者中非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86例(66.2%),进展性脑梗死组患者44例(33.8%);两组患者中不同影像学亚型分布情况:非进展性脑梗死组中前循环皮质梗死率19.8%,基底节梗死率38.4%,放射冠梗死率18.6%,后循环梗死率23.3%;而进展性脑梗死组中前循环皮质梗死率为50%,基底节梗死率18.2%,放射冠梗死率11.4%,后循环梗死率20.5%,两组构成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针对不同部位脑梗死病灶亚型与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中前循环皮质、放射冠及后循环梗死均与进展性脑梗死有相关性(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好发于前循环皮质区,梗死部位与脑梗死进展性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不同病灶部位 MRI 影像学特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梗死部位及白质病变与认知功能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娟 李见 +2 位作者 陈文瑞 孟香玉 胡文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13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及是否合并脑白质病变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连续入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认知心理学评估,分析患者不同梗死部位...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及是否合并脑白质病变对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对连续入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认知心理学评估,分析患者不同梗死部位包括皮层梗死、皮层下关键部位梗死和皮层下非关键部位梗死及是否合并白质病变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67.31±10.88 vs 57.09±9.91,P=0.01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3.0(2.0~4.0)vs 1.0(1.0~2.0),P=0.012]。认知功能障碍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低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81.67±23.55 vs 95.91±12.00,P=0.029)。两组患者梗死部位有显著差异(P=0.042),皮层梗死更多见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皮层梗死患者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显著低于皮层下非关键位置梗死患者[1.5(0.0~3.0)vs 3.0(2.0~4.0),P=0.016]。白质病变与认知障碍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认知障碍与年龄、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皮层梗死、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梗死部位 白质病变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腔梗的病灶位置与其发病机制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温璐璐 韩冬 冯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6-410,共5页
目的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腔梗(lacunar infarction,LI)的病灶位置及载体动脉硬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LI发病机制的异质性。方法将2009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19例经头DWI证实的大脑中动脉... 目的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单发腔梗(lacunar infarction,LI)的病灶位置及载体动脉硬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LI发病机制的异质性。方法将2009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519例经头DWI证实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单个新发L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病灶位置与载体动脉的关系将患者分为两组:近端腔隙性脑梗死组(proximal lacunar infarction,PLI)和远端腔隙性脑梗死组(distal lacunar infarction,DLI);评估每一位患者是否伴有载体动脉病(parent artery disease,PAD)、除载体动脉外的其它大动脉的动脉硬化情况(atherosclerosis of other cerebral artery,AOCA)、脑白质疏松程度、无症状性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SBI)个数及其他临床资料,比较DLI和PLI两组患者在临床和影像学方面的差异。结果高龄、男性、吸烟、糖尿病、冠心病、AOCA、低密度胆固醇为PAD的危险因素。在PLI及DLI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资料的比较中,糖尿病在PLI组中的患病率高于DLI组,血清叶酸在DLI组中的水平低于PLI组。PLI组患者的病灶大于DLI组。PAD和AOCA为PLI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白质疏松和SBI是PLI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不同病灶位置的LI在临床特点和影像学上有显著差异。我们将PAD和AOCA作为动脉硬化的标志,脑白质疏松和SBI作为微血管透明样变的标志,研究结果提示:PLI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动脉硬化有关;DLI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微血管透明样变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脑梗死 发病机制 病灶位置 载体动脉病变 脑白质疏松
下载PDF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分层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莘瑜 周艳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病灶的部位、大小不同对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9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8组,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组:A组(皮层、小病灶组)、A组对照组;B组(皮层、大病灶组)、B组对照组;C组(基底节、小病灶组)、C组对照组;D组(基...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病灶的部位、大小不同对早期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97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8组,康复组与对照组各4组:A组(皮层、小病灶组)、A组对照组;B组(皮层、大病灶组)、B组对照组;C组(基底节、小病灶组)、C组对照组;D组(基底节、大病灶组)、D组对照组。康复组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康复指导和治疗。入院次日及出院前一天每个患者分别作ADL和FM评分,并作康复效率计算。结果①各组治疗前的ADL及FM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FM、ADL评分均较其对照组高(P<0.01);C组(基底节、小病灶组)康复效率与A、B、D康复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②康复效率与年龄、病变部位、病灶大小、是否有糖尿病相关。结论①早期康复治疗大病灶患者比小病灶的患者疗效相对低,皮层梗死患者比基底节梗死患者疗效相对低。②脑梗死患者康复的效率与年龄、病变部位、病灶大小、是否有糖尿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康复 病变部位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病灶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相关性的超声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建英 陈立伟 沈新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1045-1049,共5页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成像探讨急性脑梗死病灶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以天津市黄河医院2015-01—2017-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脑梗死病灶大小分为小面积梗死组(n=54)、中等面积梗死组(n=77)、大面积梗死组(...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成像探讨急性脑梗死病灶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以天津市黄河医院2015-01—2017-01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按脑梗死病灶大小分为小面积梗死组(n=54)、中等面积梗死组(n=77)、大面积梗死组(n=69),采用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对3组颈动脉硬化斑块进行检查,对比颈动脉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管腔直径、斑块部位及分型、狭窄程度、血流动力学等指标。采用Spearman检验对急性脑梗死病灶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内中膜厚度、管腔直径、斑块部位、斑块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大小、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峰值流速(SPV)和搏动指数(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检验,急性脑梗死病灶大小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小、颈动脉狭窄程度、SPV、PI呈明显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斑块有密切关联,且病灶大小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大小、狭窄程度、SPV、PI呈正相关,对不同病情程度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判断及诊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病灶大小 颈动脉硬化斑块 相关性分析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电阻抗扫描成像病灶信息提取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峰 张琛 李湘眷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5-69,94,共6页
为了提高电阻抗扫描成像在检查乳腺疾病中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静电散射模型的乳腺病灶信息提取方法。基于一个放置于初始均匀电场中的电导率常数为σ1、半径为a的球体作为乳腺癌的模型,经过一系列的公式推导,给出一个提取乳腺癌病灶参... 为了提高电阻抗扫描成像在检查乳腺疾病中的性能,提出一种基于静电散射模型的乳腺病灶信息提取方法。基于一个放置于初始均匀电场中的电导率常数为σ1、半径为a的球体作为乳腺癌的模型,经过一系列的公式推导,给出一个提取乳腺癌病灶参数的方法。基于边界元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地提取乳腺癌病灶的参数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扫描成像 边界元方法 乳腺癌 静电散射 病灶位置 病灶大小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糖与梗塞部位和面积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倪长林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梗塞部位和面积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观察100例患者血糖情况并分成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组。对两组梗塞部位和面积及各种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分类观察比较。所有数据经χ2检验。结果:高血...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梗塞部位和面积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观察100例患者血糖情况并分成血糖正常组和高血糖组。对两组梗塞部位和面积及各种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分类观察比较。所有数据经χ2检验。结果:高血糖者44例,不同梗塞壁均有高血糖发生,无统计学差异。当梗塞面积增加即当CPK<500IU/L,>500IU/L>1000IU/L时有高血糖例数增多趋势,三组间有显著差异。高血糖组各种并发症病死率高于血糖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其梗塞面积大小有关,而与梗塞部位无明显相关性。高血糖提示梗塞面积较大。各种并发症病死率增高,预后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血糖 梗塞面积 梗塞部位 预后
下载PDF
CT与MRI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晋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9期93-96,共4页
目的 对比CT与MRI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对比MRI与CT的检查指标,不同发病时间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不同梗死... 目的 对比CT与MRI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患者均接受CT与MRI检查。对比MRI与CT的检查指标,不同发病时间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不同梗死部位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查病灶数量(2.65±0.52)个较CT(1.70±0.50)个更多,检查消耗时间(19.30±2.52)min较CT(10.20±1.88)min更长,病灶大小(8.65±1.78)mm^(2)较CT(11.60±2.85)mm^(2)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26、31.706、9.617,P<0.05)。MRI检查6~12 h、13~24 h时的检出率与总检出率为97.33%、97.78%、97.50%较CT 85.33%、80.00%、83.3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2、7.200、13.897,P<0.05)。MRI检查脑干、顶叶、额叶、脑室旁、基底节区病灶的检出率为94.44%、97.83%、95.74%、93.88%、97.73%较CT检查的50.00%、78.26%、76.60%、73.47%、85.23%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2、8.364、7.231、7.470、6.875,P<0.05)。结论 相较于CT,MRI在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多发性脑梗死 梗死部位 病灶数量
下载PDF
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4因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伟 《新疆医学》 2016年第9期1127-1129,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血小板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水平检测对多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探讨PF4水平与梗死面积、梗死灶数目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86例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多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 目的研究血浆血小板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水平检测对多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探讨PF4水平与梗死面积、梗死灶数目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纳入86例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多灶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8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对象进行PF4水平检测,观察两组对象PF4水平变化情况,观察脑梗患者梗死灶数目、梗死面积与PF4水平的关系,并观察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段、不同脑梗面积患者PF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F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不同梗死灶数目患者PF4水平随着梗死灶数目的增多而升高,P<0.05,梗死灶数目与PF4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不同梗死灶面积的患者PF4水平无差异,P>0.05,梗死灶面积与PF4水平无相关性,P>0.05。住院6-72h、7d的不同梗死灶面积患者PF4水平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住院7d不同梗死灶面积患者PF4水平明显低于住院6-72h的患者,P<0.05。结论多灶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数目越多,PF4水平越高,而病灶面积与PF4水平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灶性脑梗死 血小板4因子 梗死面积 梗死灶数目 临床意义
下载PDF
HRV参数与AMI患者梗死部位、病变血管支数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志洁 汪春庆 +2 位作者 康小琴 许欣 张志宇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4-809,共6页
本研究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在不同梗死部位、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及不同预后结局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差异及其意义。选取已确诊的200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另外选取20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MI组和对照组的HRV参数。... 本研究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参数在不同梗死部位、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及不同预后结局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差异及其意义。选取已确诊的200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另外选取20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MI组和对照组的HRV参数。按照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不同梗死部位、随访18个月后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分层分析,比较HRV参数变化。结果显示,AMI组的SDNN、SDANN、SDNNI、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P<0.05);AMI组中,有非ST段抬高的AMI患者28例、前壁性心肌梗死114例、下壁性心肌梗死58例,前壁AMI患者的SDNN、SDANN、SDNNI低于非ST段抬高、下壁AMI患者(P<0.05);发生MACE患者的SDNN、SDANN低于未发生MACE的AMI患者(P<0.05)。通过观察AMI患者早期的HRV参数,对于诊断心肌梗死部位及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参数 梗死部位 冠脉病变支数 预后结局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与早期抑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登花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与早期抑郁症状发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是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当天,使用MRI确定患者病变部位。住院治疗7天,采用NIHSS方法评估脑卒中的严重程度。住院治疗10天,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DM)和功能独...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部位与早期抑郁症状发生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是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当天,使用MRI确定患者病变部位。住院治疗7天,采用NIHSS方法评估脑卒中的严重程度。住院治疗10天,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DM)和功能独立性评估抑郁症状。结果 14例患者(16.9%)被诊断为抑郁。根据多元逻辑回归分析,额叶和颞叶的病灶,是患者在急性期出现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特别是额叶和颞叶,应仔细评估并治疗早期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病变部位 抑郁症状
下载PDF
豆纹动脉供血区孤立性梗死的病灶位置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18
作者 李丹 黄国祥 朱向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研究豆纹动脉供血区孤立性梗死患者病灶位置的不同对其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头颅MRI检查测定198例急性豆纹动脉供血区孤立性梗死患者的梗死灶最大直径、病灶位置及动脉供血分布情况。发病14 d时,采用mRS量表评定患者的预后。结... 目的研究豆纹动脉供血区孤立性梗死患者病灶位置的不同对其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头颅MRI检查测定198例急性豆纹动脉供血区孤立性梗死患者的梗死灶最大直径、病灶位置及动脉供血分布情况。发病14 d时,采用mRS量表评定患者的预后。结果患者出现预后不良的概率为:远端梗死组10例(11.4%),前部近端梗死组6例(20.0%),中部近端梗死组6例(27.3%),后部近端梗死组36例(62.1%)。线性趋势χ~2检验显示,从远端梗死到后部近端梗死预后不良发生的概率逐渐上升(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部近端梗死组预后不良的危险性是远端梗死组的24.801倍(OR=24.801,95%CI:2.521~243.942,P=0.006)。结论豆纹动脉供血区孤立性梗死的病灶位置越靠后,预后不良发生率越高,病灶位置可作为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纹动脉梗死 病灶位置 短期预后
下载PDF
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部位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欣 白抚生 +1 位作者 孙蜀宁 李志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5期65-67,180,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辽宁省金秋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手段确定患者的病灶部位,并对患者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 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辽宁省金秋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手段确定患者的病灶部位,并对患者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评分,将其分为非功能障碍组(60例,MoCA评分≥26分,MMSE评分≥27分)和功能障碍组(72例,MoCA评分〈26分,MMSE评分〈27分),分析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关系。结果功能障碍组梗死部位发生于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比例较非功能障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障碍组梗死部位发生于大脑前部、左侧大脑半球、皮层的比例较非功能障碍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梗死部位发生在内囊的前、后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病灶部位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为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必须加强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病灶部位
下载PDF
初发急性脑梗死卒中部位、严重程度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晓燕 王若丹 +1 位作者 郭宇 张帆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2年第17期2609-2610,共2页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部位、严重程度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初发ACI患者通过CT或MRI进行病灶定位,于发病后第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指数进行评分。结果初发ACI大... 目的探讨初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部位、严重程度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初发ACI患者通过CT或MRI进行病灶定位,于发病后第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指数进行评分。结果初发ACI大脑半球左、右侧病灶、多发病灶患者问P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91%、25.00%、33.33%,x2=0.2512,P〉0.05),前循环梗死与后循环梗死PS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96%、14.89%,X2=4.8307,P〈0.05);卒中严重程度与PSD发生率呈正相关(16.67%、31.37%、36.36%,x2=3.9188,P〈0.05)。结论初发ACI患者PSD的发生勺卒中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且前循环梗死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PSD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病灶部位 严重程度 卒中后抑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