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pyrite and stibnite:implications for the genesis of antimony mineralization in the Yangla Cu skarn deposit,Northwestern Yunnan,China
1
作者 Ping Pan Xinfu Wang +2 位作者 Bo Li Guo Tang Zuopeng Xi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35-554,共20页
The Yangla Cu skar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Jinshajiang Suture Zone,southwest China,with a total reserve of 150 Mt Cu@1.03%.The newly discovered antimony orebodies at the depth of Yangla are stri... The Yangla Cu skarn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Jinshajiang Suture Zone,southwest China,with a total reserve of 150 Mt Cu@1.03%.The newly discovered antimony orebodies at the depth of Yangla are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stratum,structure,and lithology,which are lenticular and vein-like within the marble fracture zone,which can provide a window into multistage miner-alization and ore genesis at Yangla.Mineral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Cu–Pb–Zn(skarn)pyrite,galena,and sphalerite,Cu(porphyry)chalcopyrite and pyrite,and Sb(hydrothermal)stibnite and pyrite.The mineral assem-blages were stibnite+pyrite+calcite+quartz±minor scheelite in antimony ores.This study presents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f the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s of pyrite and stibnite from the Yangla antimony ores.Analysis of pyrite with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EPMA)showed enrichment in Co,Ni,Sb,As,and Mo,and deficit in its S and Fe contents when compared to the stoichiometric con-centrations of S and Fe in pyrite.The Sb-related pyrite may belong to sedimentary-reworked genesis and may be modi-fied by hydrothermalfluids,thereby presenting a certain dif-ference(i.e.,crystal morphology,texture,and chemical com-position)compared to the skarn and porphyry Cu-related pyrite in the Yangla Cu skarn deposit.Analysis of stibnite with EPMA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showed enrichment in As,Pb,Sn,Pb,Cu,and Zn,and presented much higher Sb contents and slightly lower S con-tents when compared to the stoichiometric concentrations of Sb and S in stibnite.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stibnite trace elements showed correlations for the elemental pairs Cu–Pb,As–Sb,and Sn–Pb,and the coupled substitution equations Sb^(3+)↔Cu^(+)+Pb^(2+),Sb^(3+)↔As^(3+),and Sn^(2+)↔Pb^(2+)may be the major factors governed the incorporating Cu,Pb,As and Sn within the stibnite.Moreover,this study preliminary shows that the antimony mineralization may belong to a car-bonate replacement hydrothermal genesis at Yang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s PYRITE STIBNITE Substitution mechanisms Antimony mineralization Yangla cu skarn deposit
下载PDF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Mamupu Cu-Au Polymetallic Deposit,Eastern Tibet:Implications for Eocene Cu Metallogenesis in the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 被引量:3
2
作者 ZHANG Xiaoxu LIN Bin +9 位作者 TANG Juxing HE Liang LIU Zhibo WANG Qin SHAO Rui DU Qiu SILANG Wangdui CIREN Ouzhu GUSANG Quzhen CIDAN Zhongg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1221-1236,共16页
The Mamupu skarn-type Cu-Au polymetallic deposit represent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a medium deposit in the southern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YPCB),eastern Tibet.The Cu-Au mineralization mainly occurs as chalcopyrit... The Mamupu skarn-type Cu-Au polymetallic deposit represent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a medium deposit in the southern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YPCB),eastern Tibet.The Cu-Au mineralization mainly occurs as chalcopyrite in breccia,within the plate-like carbonate interlayer,being closely related to chloritization(e.g.,chlorite,magnetite and epidote)and skarnization(e.g.,diopside,tremolite and garnet).The ore-related quartz syenite porphyry(QSP)and granodiorite porphyry(GP)were emplaced at 40.1±0.2 Ma and 39.9±0.3 Ma,respectively.The QSP of Mamupu is an alkaline-rich intrusion,relatively enriched in LREE,LILE,depleted in HFSE,with no significant negative Eu and Ce anomalies,slightly high(^(87)Sr/^(86)Sr)i,lowε_(Nd)(t),uniform(^(206)Pb/^(204)Pb)i andε_(Hf)(t)value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orphyry magma may be caused by both the mixing of metasomatized EM II enriched mantle and thickened juvenile lower crust.The QSP in the Mamupu deposit shares a similar genesis of petrology to other ore-related porphyries within the YPCB.High oxygen fugacity and water content of the magmas are ess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porphyry and skarn Cu deposits.The QSP has similar high magmatic oxidation states and water content to the Yulong deposit,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Mamupu has a high prospecting potential.Differences i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scale of mineralization between the Mamupu and other YPCB deposits may be due to the different emplacement depths of ore-related intrusions,as well as differences in the surrounding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arn cu deposit GEOCHRONOLOGY GEOCHEMISTRY Mamupu Yulong porphyry copper belt Tibet
下载PDF
西藏林周程巴普矽卡岩型Cu矿床成因及对区域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璐 郑远川 张爱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7-1087,共21页
冈底斯北缘成矿带岩浆热液矿床形成于印度-亚洲板块主碰撞早期,矿化类型多样,金属组合丰富,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和研究意义。前人的工作主要聚焦于Pb-Zn、Mo和Fe-Cu等多金属成矿系统,但对Cu成矿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位于成矿带南侧的程... 冈底斯北缘成矿带岩浆热液矿床形成于印度-亚洲板块主碰撞早期,矿化类型多样,金属组合丰富,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和研究意义。前人的工作主要聚焦于Pb-Zn、Mo和Fe-Cu等多金属成矿系统,但对Cu成矿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位于成矿带南侧的程巴普矿床作为带内唯一一个以Cu矿化为主的矽卡岩型矿床,为印-亚板块碰撞早期的Cu成矿作用机制研究和区域成矿潜力评价提供了良好素材。程巴普矿体主要产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板岩与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灰岩之间的矽卡岩中,矿化主要集中于石英硫化物阶段,矿石矿物为黄铜矿、闪锌矿和辉钼矿等。对矿体中辉钼矿开展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59.0±0.8 Ma。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岩体以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为主,两者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58.9±0.9 Ma和58.7±0.8 Ma,表明程巴普矿床的成岩与成矿时代一致,均发育于印-亚板块碰撞的主碰撞阶段。程巴普岩体属于典型的I型花岗岩,其中花岗闪长斑岩是闪长岩经历斜长石和角闪石等分离结晶的产物。岩体锆石ε_(Hf)(t)值介于+0.3~+7.6之间,全岩ε_(Nd)(t)值变化范围为-0.1~+0.5,表明其起源于被大量幔源物质改造形成的新生下地壳。结合绘制区域锆石Hf同位素等值线图,可以得出冈底斯北缘多金属成矿带内的成矿作用受控于岩浆源区和地壳结构属性。程巴普北侧古老地壳地区以发育Pb-Zn矿床为主,而其所在的新老地壳的过渡地区以及更南侧新生地壳具有发现大—中型Cu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程巴普cu矿床 印-亚板块主碰撞 冈底斯北缘
下载PDF
冈底斯东段南部第三纪夕卡岩型Cu-Au±Mo矿床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其深部找矿意义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光明 秦克章 +7 位作者 丁奎首 李金祥 王少怀 江善元 林金灯 江化寨 方树元 张兴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7-1421,T0003,T0004,共17页
在冈底斯Cu—Au成矿带东南部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克鲁、劣布、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Au±Mo矿床。与含铜夕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浅成岩,形成于印-亚大陆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岩体外... 在冈底斯Cu—Au成矿带东南部的山南地区分布有克鲁、劣布、冲木达和陈坝等中到大型Cu—Au±Mo矿床。与含铜夕卡岩有关的侵入岩形成于20~30Ma之间,为高钾钙碱性中酸性浅成岩,形成于印-亚大陆碰撞晚期构造背景。矿化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下白垩统比马组的碳酸盐岩和其他钙质岩石内。主要矿化类型为夕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构成完整的斑岩-夕卡岩、热液脉状铜-金(钼)多金属成矿体系,矿化组合主要为Cu—Mo、Cu—Au和Cu。外接触带的蚀变以夕卡岩化、角岩化为主,而内接触带上主要为岩体的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等,内夕卡岩不发育。夕卡岩化可分为早期夕卡岩和晚期含水硅酸盐阶段。早期夕卡岩主要为钙铁、钙铝石榴石夕卡岩,含少量透辉石、磁铁矿等,晚期的含水硅酸盐阶段主要是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石英交代石榴石夕卡岩,并伴随含铜硫化物的沉淀,为本区夕卡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阶段。含铜硫化物以富含斑铜矿为特征,Au、Ag主要赋存于斑铜矿、硫铋铜矿及黄铜矿等矿物中。山南地区的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均为浅部夕卡岩,在某些夕卡岩型铜金矿床中显示了斑岩型矿化的存在,可能暗示该区的夕卡岩型矿化与北带相似,具有统一的斑岩型-夕卡岩型成矿系统。因此本区具有在深部寻找斑岩型金矿的可能性,而且找矿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 浅部夕卡岩 矿物组合 深部斑岩铜矿找矿 冈底斯山南地区
下载PDF
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闪锌矿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5
作者 黄旭栋 陆建军 +4 位作者 高剑峰 章荣清 SIZARET Stanislas 马东升 王汝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7-402,共16页
为探讨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的形成过程,本文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闪锌矿开展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Fe主要通过直接置换Zn的方式进入闪锌矿,Cd可能通过与Fe耦合置换Zn的方式(Cd^(2+)+Fe^(2+)←→2Zn^(2+))进入闪锌矿,含铜矿石的... 为探讨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的形成过程,本文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闪锌矿开展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Fe主要通过直接置换Zn的方式进入闪锌矿,Cd可能通过与Fe耦合置换Zn的方式(Cd^(2+)+Fe^(2+)←→2Zn^(2+))进入闪锌矿,含铜矿石的闪锌矿中可能含有亚显微级黄铜矿包裹体。闪锌矿的Fe、Cd含量和Fe/Zn、Zn/Cd值的变化指示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和远端矽卡岩矿体依次形成,铜硫化物-石英脉、铜铅锌硫化物-石英脉和铅锌硫化物-石英脉矿体依次形成,碳酸盐交代型矿体形成较晚。结合矿床地质和闪锌矿矿物学特征,本文认为铜山岭铜铅锌矿床可能存在两期流体出溶,早期出溶温度较高的含Cu、Pb、Zn流体,引起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远端矽卡岩、铜硫化物-石英脉和铜铅锌硫化物-石英脉矿化;晚期出溶温度较低的含Pb、Zn流体,导致铅锌硫化物-石英脉型和碳酸盐交代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电子探针 矿物化学 矽卡岩铜铅锌矿床 成矿过程 铜山岭
下载PDF
铜陵矿集区冬瓜山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过程中的Cu同位素地球化学行为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跃 朱祥坤 +2 位作者 毛景文 程彦博 李志红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13-2422,共10页
本文报道了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内冬瓜山斑岩-矽卡岩型Cu-Au矿床中硫化物、石英闪长岩体和赋矿围岩的Cu同位素组成特征.其中,硫化物的δ^65 Cu变化范围为-0.54‰~0.95‰,变化范围较大,达1.5‰,表明高温成矿体系下铜同位素发生分馏,铜... 本文报道了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内冬瓜山斑岩-矽卡岩型Cu-Au矿床中硫化物、石英闪长岩体和赋矿围岩的Cu同位素组成特征.其中,硫化物的δ^65 Cu变化范围为-0.54‰~0.95‰,变化范围较大,达1.5‰,表明高温成矿体系下铜同位素发生分馏,铜同位素具有示踪高温成矿作用过程的潜力.不同空间位置的黄铜矿的铜同位素组成呈现出空间分带特征,表现为从岩体和斑岩型矿体→近岩体矽卡岩→矽卡岩型矿体,随着远离岩体,黄铜矿的铜同位素组成逐渐变重.导致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铜同位素出现空间分带的主要原因是矿化过程中铜同位素发生分馏.并且,对于冬瓜山矿床来讲,导致铜同位素组成空间分带的分馏不是发生在Cu在气-液两相之间分配的过程中,而是发生在硫化物从流体中沉淀出来的过程中.在硫化物的沉淀过程中,铜的重同位素优先在流体中富集,轻同位素在沉淀中富集,随着流体向外迁移,硫化物沉淀的进行,残余热液流体会逐渐富集铜的重同位素.硫化物的铜同位素组成可以用来反演和指示成矿流体的迁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山矿床 斑岩-矽卡岩型矿床 cu同位素 硫化物沉淀 成矿流体迁移
下载PDF
东秦岭160~140Ma Cu(Mo)和Mo(W)矿床磷灰石成分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雷 闫臻 +1 位作者 王宗起 王坤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925-1941,共17页
东秦岭地区分布有160~140 Ma斑岩、斑岩-矽卡岩型Cu(Mo)和Mo(W)两种不同矿化类型矿床,对两种矿化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Cu(Mo)和Mo(W)矿床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均为岩浆磷灰石,但在主要成分和挥发份上两者具有... 东秦岭地区分布有160~140 Ma斑岩、斑岩-矽卡岩型Cu(Mo)和Mo(W)两种不同矿化类型矿床,对两种矿化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本次研究的Cu(Mo)和Mo(W)矿床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均为岩浆磷灰石,但在主要成分和挥发份上两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对于Cu(Mo)矿床,Mo(W)矿床成矿岩体的磷灰石具有相对较高的F/Cl比值(分别为81~262和0.8~25)和MnO含量(分别为:0.05%~0.91%,平均为0.25%和0.02%~0.18%,平均为0.07%),说明Mo(W)矿床成矿岩体的岩浆源区具有较为强烈的沉积物源区特征。随着大地构造位置变化,从华北板块南缘到北秦岭,再到南秦岭,成矿岩体中磷灰石的F/Cl比值和MnO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岩浆源区中幔源物质成分逐渐增多。与此同时矿化类型也逐渐由Mo(W)矿化转变为Cu(Mo)矿化,这也说明成矿岩体岩浆源区特征对矿化类型具有一定的约束性。此外,Cu(Mo)和Mo(W)矿床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具有不同的挥发份含量,而且挥发份类型对不同矿化元素具有选择性。相对于Cu(Mo)矿床,Mo(W)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含有相对较高的F含量(2.83%~5.81%,平均为3.97%),较高的F含量能够提高熔体中羟基含量,增强Mo的配分系数,有利于Mo矿化。Cu(Mo)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含有相对较高的Cl含量(0.13%~1.14%,平均为0.45%),主要与Cu在流体相中主要以氯合物形式存在,且Cu在熔体相和流体相间的分配系数与Cl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有关。Cu(Mo)和Mo(W)矿床成矿岩体中磷灰石均含有相似的SO3含量(均为0.17%),与斑岩型矿床中含矿岩体磷灰石的SO3范围相一致。但是,相对于典型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矿,东秦岭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Cu(Mo)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磷灰石SO3含量略低,相应的成矿岩浆也具有相对较低的氧逸度和S含量,而这可能是造成区域内Cu(Mo)矿化规模较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份 磷灰石 斑岩-矽卡岩型cu(Mo)和Mo(W)矿床 东秦岭
下载PDF
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隐爆角砾岩型矿体的发现及找矿意义
8
作者 王晓青 刘敏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094,共14页
邦铺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一个大型斑岩-矽卡岩Mo(Cu)多金属矿床,笔者首次在矿区东部发现了隐爆角砾岩型Pb-Zn-Cu矿体,从而进一步深化完善了邦铺斑岩成矿系统。通过详细的钻孔地质编录和岩相学研究发现,角砾岩筒在垂向上和横向上具有... 邦铺矿床为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一个大型斑岩-矽卡岩Mo(Cu)多金属矿床,笔者首次在矿区东部发现了隐爆角砾岩型Pb-Zn-Cu矿体,从而进一步深化完善了邦铺斑岩成矿系统。通过详细的钻孔地质编录和岩相学研究发现,角砾岩筒在垂向上和横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从浅部到深部,从角砾岩筒中心到边部,依次为爆破相-震碎相-震裂相-裂隙相。角砾岩型Pb-Zn-Cu矿体主要赋存于角砾岩筒的裂隙相和震裂相中,少数赋存于震碎相和爆破相中。方铅矿和闪锌矿呈脉状、网脉状、条带状产于裂隙相的裂隙中和震裂相胶结物中。根据隐爆角砾岩中石英二长斑岩角砾LA-ICP-MS锆石U-Pb年龄((14.51±0.12)Ma)将隐爆角砾岩的形成年龄限定在~14 Ma,该年龄与斑岩矿体成矿年龄((14.67±0.54)Ma~(14.11±0.31)Ma)及矽卡岩矿体成矿年龄((13.93±0.87)Ma)相一致,统一的形成年龄说明隐爆角砾岩应为斑岩成矿系统的一部分。根据斑岩成矿系统中各类型矿体的分布规律,结合冈底期成矿带碰撞造山背景下后碰撞阶段斑岩成矿系统多中心复合成矿的特征,推测邦铺矿区东部很可能还存在另一个同期的斑岩型矿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爆角砾岩 石英二长斑岩 斑岩-矽卡岩矿床 邦铺Mo(cu)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黑龙江省松江Cu-W-Zn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矿质来源 被引量:1
9
作者 叶松青 唐忠 +3 位作者 杨言辰 包从法 李明飞 侯晓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7-75,共9页
松江Cu-W-Zn多金属矿床是我国东北地区开发较早的一个矿床,随着开采的深入已进入危机矿山阶段。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松江矿床具有典型接触交代成因特征,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且花岗闪... 松江Cu-W-Zn多金属矿床是我国东北地区开发较早的一个矿床,随着开采的深入已进入危机矿山阶段。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认为:松江矿床具有典型接触交代成因特征,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岩体有密切关系,且花岗闪长岩形成环境具有典型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相类似的属性。花岗闪长岩、矽卡岩矿石和大理岩三者在稀土丰度、配分型式上均具有较强可比性。W、Mo等成矿元素主要来自花岗闪长岩,Pb主要来自碳酸盐围岩,而Cu、Zn则可能同时来源于二者,但Cu更趋向于后者,Zn更趋向于前者;这很好地解释了松江矿床由岩体到围岩依次出现的Mo-W矿化、Fe-Cu矿化、Cu-Pb-Zn矿化、Pb-Zn矿化的分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特征 地球化学 矽卡岩 松江 cu-W-Zn矿床
下载PDF
滇西北铜厂沟Mo-Cu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矽卡岩矿物学与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雪 孟健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161-2174,共14页
义敦地体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北段,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铜厂沟Mo-Cu矿床位于义敦地体最南端,是近年来该区新探明的Mo-Cu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142.5Mt。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出露,是该矿区... 义敦地体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域中北段,晚三叠世和晚白垩世斑岩-矽卡岩型Mo-Cu多金属成矿作用强烈。铜厂沟Mo-Cu矿床位于义敦地体最南端,是近年来该区新探明的Mo-Cu矿床之一,已探明资源量142.5Mt。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出露,是该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根据矿物组合及共生关系,可将矽卡岩划分为石榴子石矽卡岩、透辉石矽卡岩和透闪石矽卡岩三种类型。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和钻孔岩心编录,发现铜厂沟矿区矽卡岩矿物组合受花岗闪长斑岩体与大理岩空间分布的控制:(1)由大理岩向外依次发育透辉石矽卡岩→透闪石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2)由浅至深,石榴子石粒度逐渐变大;③矿化与透闪石、绿帘石等退化蚀变矿物密切相关,矿体多形成于外接触带。矽卡岩中最主要的矿物是石榴子石,多呈自形粒状或粒状集合体产出,颜色较深,均质性,以钙铝榴石为主(62.2%~78.3%),其次为钙铁榴石(16.7%~34.2%),少量锰铝榴石、铁铝榴石和镁铝榴石,属于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固溶体系列(Gro62-78And17-34Spe+Pyr+Alm2-6)。石榴子石Fe^(2+)/Fe^(3+)比值变化范围为0.00~0.20,平均值为0.06,指示石榴子石形成于酸性的氧化环境。石榴子石的δ^(18)OSMOW变化范围为5.2‰~9.5‰,反映矽卡岩可能直接继承斑岩体的氧同位素组成;金属硫化物具有较为均一的S-Pb同位素范围(δ^(34)S(CDT)=-0.7‰~1.4‰;^(206)Pb/^(204)Pb=18.332~18.694,^(208)Pb/^(204)Pb=38.454~39.088,^(207)Pb/^(204)Pb=15.588~15.663),表明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均来源于壳源的长英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矿物学 稳定同位素 铜厂沟Mo-cu矿床 滇西北
下载PDF
云南金平铜厂Cu-Mo矿床矽卡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超 戚学祥 +7 位作者 王善博 俞礽安 程银行 张国震 曾辉 李建国 李志丹 奥琮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8-941,共14页
云南金平铜厂Cu-Mo矿床位于滨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哀牢山构造成矿带南端,该矿床主要由矽卡岩Cu-Mo矿体组成,其中Cu储量0.862×10^4t(品位1.24%),Mo储量1.706×10^4t(品位0.21%)。为查明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矽卡岩... 云南金平铜厂Cu-Mo矿床位于滨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哀牢山构造成矿带南端,该矿床主要由矽卡岩Cu-Mo矿体组成,其中Cu储量0.862×10^4t(品位1.24%),Mo储量1.706×10^4t(品位0.21%)。为查明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矽卡岩成因及其与围岩的关系,分析其不同元素的性质及分布规律,揭示矽卡岩矿床成岩、成矿地质过程,本文通过采集铜厂Cu-Mo矿区矽卡岩及矽卡岩化正长斑岩和大理岩样品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其特征。研究表明:Si、Fe、Ca、Ti、Al、Mg、Mn等主量元素在矽卡岩、正长斑岩之间曾发生明显置换交代地质作用;三种岩性都具有富集LREE元素,亏损HREE元素,发育较弱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REE配分模式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说明矽卡岩、正长斑岩和大理岩有一定的成因联系。结合三者REE配分模式、Eu弱负异常及Ce异常不明显等地球化学特征,推测矿区矽卡岩形成于低温弱氧化环境,由来自深部热液流体与围岩接触交代形成,成岩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cu-Mo矿床 矽卡岩 Eu、Ce异常 铜厂 云南
下载PDF
滇西芦子园远程矽卡岩Pb-Zn-Fe(Cu)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初探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19
12
作者 邓明国 陈伟 +5 位作者 王学武 刘凤祥 管申进 卢映祥 余海军 赵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39-1257,共19页
滇西镇康芦子园是"三江"成矿带保山地块内迄今发现的唯一超大型Pb-Zn-Fe(Cu)多金属矿床,是区内系列同类层控热液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状产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建造的矽卡岩和大理岩层间破碎带,矿石构造... 滇西镇康芦子园是"三江"成矿带保山地块内迄今发现的唯一超大型Pb-Zn-Fe(Cu)多金属矿床,是区内系列同类层控热液铅锌矿床的典型代表。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状产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建造的矽卡岩和大理岩层间破碎带,矿石构造以条带状、浸染状和脉状-网脉状为主要特征;围岩蚀变复杂、分带明显,由下至上依次为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阳起石化带→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蔷薇辉石化带→碳酸盐-大理岩化带。矿床成矿流体从早期到晚期经历了多个矿化阶段。本文选取了该矿床早矽卡岩阶段、晚矽卡岩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的多种脉石矿物及闪锌矿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早矽卡岩阶段发育微溶CO_2富液相和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并含大量K^+、Na^+、Ca^(2+)、F^-和Cl^-和少量SO_4^(2-),气相成分主要为H_2O、CO_2及少量CH_4和N_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33.6~315.6℃,盐度为10.6%~17.6%NaCleqv;晚矽卡岩阶段发育含CO_2和子矿物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214.9~388.0℃,盐度5.9%~16.4%NaCleqv;石英硫化物阶段发育含CO_2的水溶液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H_4、H_2O和少量CO_2,均一温度150.0~285.0℃,盐度为2.5%~13.8%NaCleqv;石英碳酸盐阶段为单一成分的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5.0~187.5℃,盐度为0.5%~12.3%NaCleqv。结合H-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最初来源于具中高温、中高盐度、高K、Na,富CO_2、Cl、F等特征的深部岩浆热液,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开始有大气降水混入,演化为中阶段中低温、低盐度、贫CO_2的热液流体,至成矿晚阶段转化为以大气降水占主导。该矿床成矿环境的改变、流体混合以及流体的沸腾作用可能是导致成矿物质富集沉淀的重要机制。综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研究认为,该矿床为与陆陆碰撞造山和深部隐伏岩体有关的远程矽卡岩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H-O同位素 滇西芦子园 Pb-Zn-Fe(cu)多金属矿床 远程矽卡岩 大陆碰撞
下载PDF
黑龙江小多宝山矽卡岩型Fe-Cu矿床成矿时代及构造背景——来自岩石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及Hf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贺 马万里 +5 位作者 蔡文艳 王可勇 孙丰月 王建华 周红英 寇柏燕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56-870,共15页
黑龙江小多宝山Fe-Cu矿床是多宝山-三矿沟多金属成矿带内一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矿脉穿切关系,将其成矿作用划分为两期: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进一步划分为五个阶段:石榴子石-辉石干矽卡岩阶段;绿帘石-阳起石等含... 黑龙江小多宝山Fe-Cu矿床是多宝山-三矿沟多金属成矿带内一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矿脉穿切关系,将其成矿作用划分为两期: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进一步划分为五个阶段:石榴子石-辉石干矽卡岩阶段;绿帘石-阳起石等含水硅酸盐湿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镜铁矿-石英氧化物阶段;黄铁矿-黄铜矿-石英早期硫化物阶段以及方铅矿-闪锌矿-方解石晚期硫化物阶段。本文报道了该矿床成矿岩体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数据。花岗闪长岩锆石加权年龄为176±1Ma(MSWD=0.10,n=23),反映小多宝山矿床成矿时代为早侏罗世。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富钠(Na2O/K2O=1.45%~1.63%),准铝质(A/CNK=0.92~0.97),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Sr、K等),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Nb、Ti等),(La/Yb)N=11.16~12.87,表现出弱的负Eu异常(δEu=0.85~0.92),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亲缘性。综合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测试结果,小多宝山花岗闪长岩为准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起源于幔源岩浆结晶分异作用。锆石Hf同位素εHf(t)为+7.6^+11.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492~732Ma,指示其岩浆源区为古生代新生地壳的熔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推断小多宝山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多宝山Fe-cu矿床 矽卡岩型 成矿时代 构造背景
下载PDF
Late Jurassic Cu-Mo Mineralization at the Zhashui-Shanyang District,South Qinling,China:Constraints from Re-Os Molybdenite and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U-Pb Zircon Dating 被引量:2
14
作者 LI Qiugen LIU Shuwen +4 位作者 WANG Zongqi WANG Dongsheng YAN Zhen YANG Kai WU Fenghu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661-672,共12页
The Zhashui-Shanyang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lfide deposits in the Qinling Orogen where the formation of porphyry-skarn Cu-Mo deposits has a close genetic link with the Yanshannian magmatism.Laser Abla... The Zhashui-Shanyang distric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lfide deposits in the Qinling Orogen where the formation of porphyry-skarn Cu-Mo deposits has a close genetic link with the Yanshannian magmatism.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 U-Pb zircon dating of two granodiorite intrusions(Xiaohekou and Lengshuigou deposits)was investigated in the Zhashui-Shanyang district and the rock-forming ages obtained from 148.3±2.8 to 152.6±1.2 Ma,averaging 150.5 Ma,accompanied by a younger disturbance age of 144.3±1.7 Ma in the Lengshuigou intrusion,which is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published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SHRIMP)zircon date on the later monzodiorite porphyry phase in the Lenshuigou deposit.Two samples were selected for molybdenite ICP-MS Re-Os isotopic analyses from the Lengshuigou granodiorite porphyry,yielding Re-Os model ages from 149.2±2.7 Ma to 150.6±3.4 Ma, with a weighted mean age of 149.7±2.1 Ma.These mineralization ages overlap rock-forming ages of the host intrusions within the error range.This implies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occurred in the Late Jurassic,which belongs to the tectonic phase B event of the Yanshan Movement,not Cretaceous as previously thought.Therefore,the Late Jurassic mineralization of the Zhashui-Shanyang district could be connected to the large-scale Yanshan molybdenum metallogenic period,the geodynamic regime of which is attributable to the far field response of convergence of surrounding plates,perhaps the approximately westward subduction of the Izanagi plate beneath the Eurasian 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 isotope MOLYBDENITE zircon porphyry-skarn cu-Mo deposit QINLING
下载PDF
云南羊拉铜矿矽卡岩形成时代与矿床成因:来自石榴子石和磁铁矿组分的约束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聚庭 朱经经 +3 位作者 张海东 黄明亮 汪殿钟 刘月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6-1122,共17页
羊拉铜矿是金沙江缝合带中部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印支期铜矿床,矿体以层状—似层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外围、变质砂岩与碳酸盐岩地层的层间破碎带中。该矿床在成因类型上存在喷流-沉积成因、复合成因、矽卡岩成因等多种观点。本文以矽卡岩... 羊拉铜矿是金沙江缝合带中部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印支期铜矿床,矿体以层状—似层状产出于花岗闪长岩外围、变质砂岩与碳酸盐岩地层的层间破碎带中。该矿床在成因类型上存在喷流-沉积成因、复合成因、矽卡岩成因等多种观点。本文以矽卡岩矿石中石榴子石、磁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技术开展了石榴子石U-Pb年代学和石榴子石、磁铁矿成分测试分析,以进一步限定该矿床成矿时代和成因类型。分析结果显示,石榴子石中U、Th、Pb的含量分别为1.18×10^(-6)~6.69×10^(-6)、0.04×10^(-6)~1.43×10^(-6)、0.11×10^(-6)~1.16×10^(-6),获得Tera-Wasserburg下交点年龄为231.0±5.3 Ma(2σ,n=32,MSWD=2.1),与矿区花岗闪长岩形成时代高度一致。结合磁铁矿微量元素组成与全球矽卡岩型矿床可类比等特征,明确羊拉铜矿床属于典型矽卡岩型铜矿床。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组分为主,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配分模式,这可能受晶体化学和吸附作用共同控制;其显著Eu正异常和较低的U含量等特征综合表明,该石榴子石形成于弱酸性、富Cl和较氧化的流体环境。与国内外其他矽卡岩型铜矿床相比,羊拉铜矿石榴子石中含有显著高的Sn(485×10^(-6)~7433×10^(-6),平均值为3931×10^(-6))和W(0.20×10^(-6)~736×10^(-6),平均值为156×10^(-6)),磁铁矿中含有较高的Sn(115×10^(-6)~778×10^(-6),平均值为405×10^(-6)),这与全球含钨-锡矽卡岩型矿床特征相似。据此,初步推测区内存在寻找W、Sn矿化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子石原位U-Pb定年 矽卡岩型铜矿 石榴子石-磁铁矿微量元素 W-Sn矿化 氧逸度
下载PDF
湘南科学钻1665~1700 m铜矿体成因及深部找矿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许若潮 文一卓 +6 位作者 许以明 刘阳生 李立兴 龚述清 李厚民 孟雨红 刘小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6-656,共11页
湘南科学钻(ZK16508)位于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田北西,旨在通过深部探测完善铜矿深部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该科学钻在1664.82~1699.84 m处的石磴子组含炭质灰岩中揭露视厚度35.02 m的铜矿体,其中Cu达到工业品位,同时伴生Ag、Au、Ga和Se... 湘南科学钻(ZK16508)位于宝山铜-铅-锌多金属矿田北西,旨在通过深部探测完善铜矿深部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该科学钻在1664.82~1699.84 m处的石磴子组含炭质灰岩中揭露视厚度35.02 m的铜矿体,其中Cu达到工业品位,同时伴生Ag、Au、Ga和Se。为揭示深部铜矿体的成矿机理,对铜矿石开展了Re-Os同位素测年和硫同位素分析。铜矿体全岩Re-Os年龄为159.1±1.1 Ma,与成矿花岗闪长岩侵位年龄和浅部铜钼矿体成矿时代一致,说明它们是同一成矿系统的产物。铜矿石中的硫化物可分为2个世代,早阶段形成粗粒黄铁矿,晚阶段形成细粒共生的黄铁矿、黄铜矿、毒砂、菱铁矿等集合体。早阶段粗粒黄铁矿δ34 S值(平均5.97‰)略高于花岗闪长岩值,说明早阶段热液流体在演化过程中萃取了少量的地层硫,晚阶段细粒黄铁矿δ34 S值(平均3.79‰)大致与花岗闪长岩相当,说明形成黄铜矿的成矿流体为岩浆期后热液,演化过程中未受到地层的影响。研究表明,宝山矿田1.5 km以深铜矿找矿潜力大,其产出分布受成矿母岩花岗闪长岩和碳酸盐中的构造破碎带控制,磁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而矽卡岩化则是指示铜多金属矿体分布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床 花岗闪长斑岩 矽卡岩 深部找矿 钦杭成矿带 湖南
下载PDF
滇西保山金厂河铜锌铁矿区构造演化过程及其成矿/控矿作用
17
作者 李加斌 赵成峰 +6 位作者 梅文周 张发红 王基元 符俊 张卫文 谢俊 刘仕承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3-777,共15页
金厂河矽卡岩型铜锌铁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构造带保山地块北部,其展布受地层与褶皱‒断层构造系统共同控制。本文对矿区地表外围以及深部坑道出露的构造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构造变形作用过程,总结构造成矿/控矿规律。研究表明,矿区至少经... 金厂河矽卡岩型铜锌铁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构造带保山地块北部,其展布受地层与褶皱‒断层构造系统共同控制。本文对矿区地表外围以及深部坑道出露的构造进行详细研究,分析构造变形作用过程,总结构造成矿/控矿规律。研究表明,矿区至少经历五期构造变形过程:第一期SN向正断层为先存导矿构造,控制了矿床的基本空间分布;第二期SN向纵弯褶皱及NE、NW向共轭断层,是成矿期控矿构造,直接控制了成矿流体贯入和聚集沉淀;第三期为NE-SW向断褶带,区域挤压隆升,矿体被改造并抬升至浅部;第四期NW向褶皱与第二期褶皱横跨叠加,形成穹窿构造;第五期为NW向阶梯式左行正断层,破坏矿体连续性。成矿过程中,硅钙面为后生矿床层状就位提供赋存条件,断层是矿液运移聚集的重要通道,背斜核部及西翼是矿体主要容矿空间,断层泥、泥岩层、断层上盘及辉绿岩等不透水层共同组成矿液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控矿规律 构造成矿 矽卡岩型矿床 金厂河铜锌铁矿床
下载PDF
滇西北铜厂沟矽卡岩−斑岩型钼铜矿床中石榴子石地球化学、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丰 王艳军 +5 位作者 赵严 李凯旋 任志 毛金伟 陈涛亮 冷成彪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9-241,共23页
滇西北铜厂沟矽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是扬子地块西缘新发现的大型钼铜矿床。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发育,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笔者以铜厂沟矽卡岩中石榴子石(Grt)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技术开展成分和年代学测试... 滇西北铜厂沟矽卡岩−斑岩型Mo−Cu矿床是扬子地块西缘新发现的大型钼铜矿床。矽卡岩在铜厂沟矿区广泛发育,是矿区最主要的赋矿岩石。笔者以铜厂沟矽卡岩中石榴子石(Grt)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技术开展成分和年代学测试分析。根据矿物镜下特征,将矿区石榴子石分为早期(Grt Ⅰ)和晚期(Grt Ⅱ)两个世代。Grt Ⅰ为浅黄色−黄白色、无环带石榴子石,Grt Ⅱ为褐色−红褐色、具有明显环带的石榴子石。两期石榴子石的SiO_(2)(34.41%~38.45%)、CaO(32.7%~35.25%)、Al_(2)O_(3)(6.64%~12.57%)和FeO(12.03%~22.63%)含量指示,二者均属于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And34-64Gro34-58)。Grt Ⅰ和Grt Ⅱ均呈轻稀土和重稀土亏损、中稀土富集的“驼峰型”配分模式。相比于Grt Ⅰ,Grt Ⅱ具有更低的U含量和变化范围更大的Eu异常,分别指示晚期矽卡岩矿化流体氧逸度较高和pH变化较大。Grt Ⅱ中显著的环带结构及变化较大的主量成分指示晚期石榴子石化经历了更为强烈的水岩反应,与pH值变化较大的特征一致。因此,铜厂沟两期石榴子石记录了矽卡岩体系由相对封闭到开放、逐渐氧化的过程。此外,Grt Ⅰ原位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获得的年龄为(85.4±5.6)Ma(MSWD=0.91),直接限定铜厂沟矽卡岩的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铜厂沟矽卡岩作用与矿区内斑岩体侵位及钼矿化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铜厂沟Mo−Cu矿床记录了完整的斑岩−矽卡岩矿化过程。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提出铜厂沟及区域上同时代的Cu−Mo−W等多金属矿床是晚白垩世碰撞后斑岩热液体系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斑岩型钼铜矿床 LA−ICP−MS U−Pb年代学 碰撞后斑岩 石榴子石 铜厂沟 氧逸度
下载PDF
青海省骆驼峰地区斑岩型铜钼矿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贵 王宗胜 何书跃 《地质与资源》 CAS 2023年第5期540-546,共7页
东昆仑之祁漫塔格成矿带是一个多金属多类型矿产富集带,是我国新的十大找矿资源潜力地之一.近年来,此带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找矿取得了新突破,成为本区找矿工作的一个新亮点.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东侧之骆驼峰地区有大量的物化探异常,已发现... 东昆仑之祁漫塔格成矿带是一个多金属多类型矿产富集带,是我国新的十大找矿资源潜力地之一.近年来,此带中的斑岩型铜钼矿找矿取得了新突破,成为本区找矿工作的一个新亮点.位于祁漫塔格成矿带东侧之骆驼峰地区有大量的物化探异常,已发现了斑岩型铜钼矿、夕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及热液脉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共同构成了斑岩型铜钼矿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通过总结区域及骆驼峰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斑岩型铜钼矿找矿前景,认为该区具有形成斑岩型铜钼矿的良好条件,加大找矿工作力度有望取得较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矿床 斑岩型 夕卡岩型 物化探异常 祁漫塔格成矿带 青海省
下载PDF
湖北省大冶市刘家垄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及找矿预测
20
作者 李喆明 孙海明 +3 位作者 陈文 肖行才 尚晓雨 夏丽丽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6期77-81,共5页
为了研究湖北省大冶市刘家垄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本论文以矿床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为指导,通过地质填图、物化探扫面、综合剖面检查、钻探验证的方法,得到的本区研究成果。
关键词 矽卡岩型铜金矿 成矿模式 刘家垄 鄂东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