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kin Impedance at Acupuncture Point Dingchuan in Subjects with and without Asthma
1
作者 Ngai Shirley Pui-ching Jones Alice Yee-men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81-484,共4页
Objective:Asthma can be a disabling disease and despite advances in pharmacology,the prevalence of this condition globally remains high and accounts for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ublic health care costs.While pharm... Objective:Asthma can be a disabling disease and despite advances in pharmacology,the prevalence of this condition globally remains high and accounts for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public health care costs.While pharmacology is the mainstay of asthma management,drug side effects have promoted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such as acupuncture.Acupuncture points have a lower skin impedance compared to non-acupuncture points.Health impairment is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in skin impedance at system-specific acupuncture points.Detection of skin impedance changes may assist in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sthma and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 for this condition.Method:This study compared skin impedance at acupuncture point Dingchuan(EX-B1),in 92 subjects with normal health(47 subjects,age 32.6 ±1.67yr) and those diagnosed with asthma(45 subjects,age 42.4 ±1.80 yr).Skin impedance was measured using a 2-electrode impedance meter bilaterally at EX-B1,0.5 "cun" lateral to the lower border of 7th cervical vertebra.Result:The study showed that skin impeda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acupuncture point EX-B1 in subjects with asthma(29.4 ± 21 kΩ) compared to subjects with normal health(13.8±7.9 kΩ)(P=0.013).Skin impedance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r=-0.59,P=0.012 in females;and r=-0.68,P=0.015 in males).A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 curve revealed an optimum cut-off point of 35 kΩ for male and 10 kΩ for female subjects.Conclusion:We conclude that EX-B1 skin impedance i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sthma and skin impedance might be a possible adjunctive parameter for assisting diagnosis and monitoring asthmatic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诊断方法
下载PDF
针迹类型对表面肌电用刺绣型织物电极性能影响
2
作者 王建萍 邵熠萌 +1 位作者 杨雅岚 何苑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62,共8页
为设计与开发高性能的表面肌电用刺绣型织物电极,优化其工艺参数,采用镀银纱线作为导电刺绣线,以弹性针织面料作为刺绣基底织物,制备了4种不同针迹类型的刺绣电极,测试了其皮肤-电极阻抗,并在行走和慢跑2种状态下使用刺绣电极与Ag/AgCl... 为设计与开发高性能的表面肌电用刺绣型织物电极,优化其工艺参数,采用镀银纱线作为导电刺绣线,以弹性针织面料作为刺绣基底织物,制备了4种不同针迹类型的刺绣电极,测试了其皮肤-电极阻抗,并在行走和慢跑2种状态下使用刺绣电极与Ag/AgCl凝胶电极同步采集了小腿腓肠肌表面肌电信号,采用时域、频域及相关函数分析了刺绣电极与凝胶电极采集的肌电信号拟合性能。结果表明:针迹类型对刺绣电极的皮肤-电极阻抗有显著影响,其中放射状刺绣电极的皮肤-电极阻抗相对最小,而圆环状刺绣电极的阻抗最大;4种不同针迹类型的刺绣电极与Ag/AgCl凝胶电极的表面肌电信号采集效果较为相似,验证了刺绣电极的可行性;放射状刺绣电极的表面肌电信号拟合性能较优,更适合用于肌电信号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电极 刺绣 表面肌电信号 针迹类型 皮肤-电极阻抗
下载PDF
A Square Wave Based Electrical Method for Human Skin Moisture Assessment
3
作者 Guolin Zhou Yonggui Dong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3期463-466,共4页
The moisture content measurement of human skin is a significant way to assess skin conditions and diagnose diseases that influence skin function.The necessity of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a cosmetic product makes it ... The moisture content measurement of human skin is a significant way to assess skin conditions and diagnose diseases that influence skin function.The necessity of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a cosmetic product makes it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the measurement.A pair of interdigitated gold electrodes was fabricat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substrate and utilized directly in contact with the measured skin.A square-wave voltage at a single frequency was applied to the electrod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 current was measured to get the equivalent impedance of human skin.Since it's easy to generate and control a square-wave signal by digital electric circuits,this method is suitable to be used in the portable applic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good repeatability and satisfied accuracy can be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in moisture content square wave skin impedance single frequency
下载PDF
Influence of Organ Pathology on the Electrical Parameters in Organ Projection Areas of the Skin
4
作者 Jan Z. Szopinski Georg P. Lochner Desmond Pantanowitz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8-225,共8页
Pathology of an internal organ causes significant rectification of electrical currents (diode phenomenon) in related skin areas – organ projection areas (OPAs), once the resistance ‘breakthrough effect’ has been in... Pathology of an internal organ causes significant rectification of electrical currents (diode phenomenon) in related skin areas – organ projection areas (OPAs), once the resistance ‘breakthrough effect’ has been induced in the skin. Also, the impedance of the diseased organ’s projection areas is increased. The aim of this double-blind study was to confirm these phenomena statistically using a broad spectrum of measuring parameters. Skin impedance vs. measurement frequency, skin impedance vs. applied voltage, and skin resistance vs. voltage were evaluated at 335 auricular OPAs related to the healthy internal organs and 203 auricular OPAs related to the diseased organs. These measurements confirmed that the skin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fic locations are dependent on the health state of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al organs. It was found that the impedance of OPAs corresponding to the healthy internal organs equals 185 ± 291 kΩ at 10Hz and decreases to 64 ± 49 kΩ at 10kHz; and that the impedance of OPAs related to the diseased organs equals 7.5 ± 2.2 MΩ at 10Hz and 99 ± 50kΩ at 10kHz. The disparity of the impedances between the healthy and diseased organs related OPAs is greater at higher potentials. The skin resistance, when measured with a negatively polarized point electrode, undergoes a rapid resistance decrease of approximatel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if the applied current is sufficient. After this reversible ‘breakthrough effect’ is obtained the skin exhibits rectification. The degree of rectification is low for OPAs related to the healthy organs. For OPAs related to the diseased organs, the resistance measured with a positive polarisation of measuring electrode could be five times greater than the resistance measured at the same voltage with the same but negatively polarised electrode. The disparity between the resistance measured with a negatively and with a positively polarised electrode at OPAs related to the diseased organs was greater at higher measurement voltages. The influence of organ pathology on the electrical parameters of related OPAs does not depend on the kind of internal organ and is not affected by the etiology of pathology. The degree of rectification or difference in impedanc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extent of the pathological process within the related org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投影面积 皮肤 针灸治疗
下载PDF
浅水区海浪电磁噪声对大地电磁阻抗估计的影响
5
作者 潘林冬 李予国 +1 位作者 葛佳琦 吴云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742-4752,共11页
在浅水区海洋大地电磁(MT)勘探中,海浪运动频带范围内(约0.05~0.8 Hz)阻抗估计结果欠佳,这一直是困扰地球物理工作者的难题.本文基于三层海洋地电模型推导了二维和三维海浪运动感应电磁场(简称海浪感应电磁场)表达式,分析了海浪感应电... 在浅水区海洋大地电磁(MT)勘探中,海浪运动频带范围内(约0.05~0.8 Hz)阻抗估计结果欠佳,这一直是困扰地球物理工作者的难题.本文基于三层海洋地电模型推导了二维和三维海浪运动感应电磁场(简称海浪感应电磁场)表达式,分析了海浪感应电磁场的平面波传播特性.借鉴MT场趋肤深度和阻抗的概念,推导出海浪感应电磁场的趋肤深度和阻抗表达式,分析了浅水区海浪感应电磁场和MT场趋肤深度和阻抗的差异.在海底介质中,海浪感应电磁场的衰减速度要比MT场衰减速度大约快2个量级,因而它无法用于探测海底深部电性结构.海浪感应电磁场阻抗幅值比MT阻抗幅值小2~3个量级.海浪感应电噪声强度约为大地电场强度的10%,而海浪感应磁噪声比地球变化磁场大1~2个量级,故海浪感应电噪声对大地电场的影响较小,但海浪感应磁噪声对地球变化磁场的影响较大.海浪感应电磁阻抗相位在-90°(TE模式)和90°(TM模式)附近,偏差小于0.06°,而均匀半空间介质MT阻抗相位为-45°(TE模式)和135°(TM模式).通过引入"复合阻抗"概念,探讨了海浪感应电磁场对海洋MT阻抗估计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区 海浪感应电磁场 MT场 趋肤深度 复合阻抗
下载PDF
基于交流阻抗测试的高压断路器操动弹簧状态检测方法
6
作者 赵思洋 《电工技术》 2023年第11期125-127,130,共4页
高压断路器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的可靠性。操动弹簧作为高压断路器的核心动力部件,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压断路器能否保持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随着服役时间的增长,操动弹簧状态将不可避免地下降,可能产... 高压断路器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的可靠性。操动弹簧作为高压断路器的核心动力部件,其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高压断路器能否保持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随着服役时间的增长,操动弹簧状态将不可避免地下降,可能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等故障,从而导致高压断路器发生拒动或误动。为此基于电流趋肤效应原理,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及现场试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交流阻抗测试的高压断路器操动弹簧状态检测方法,可为实际工程中排查断路器操动弹簧故障缺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肤效应 交流阻抗 断路器 操动弹簧
下载PDF
胃下垂患者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王彩虹 沈雪勇 +1 位作者 张海蒙 邱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13-415,共3页
对 2 1名胃下垂患者和 6 7名正常人 5 2 6 4条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 :(1)人体穴位及对照点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 ;(2 )与对照点比较 ,穴位的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 ,而穴位的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 ;(3)观... 对 2 1名胃下垂患者和 6 7名正常人 5 2 6 4条穴位伏安曲线的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显示 :(1)人体穴位及对照点伏安曲线具有非线性和惯性两大特征 ;(2 )与对照点比较 ,穴位的低阻抗特征并非普遍存在 ,而穴位的低惯性特征较具普遍性 ;(3)观察组梁丘穴的惯性面积和伏安面积 2项指标均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0 1,P <0 .0 1)。结果提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下垂 穴位伏安曲线 电皮肤反应 定性定位分析
下载PDF
健康人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的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徐冬梅 谢玉华 +5 位作者 余乃登 赵莉珏 梁玉珍 梁欣 吴琼华 辛倩鸿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23-524,共2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的规律性。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人体穴位表面电阻测定仪对2 281名健康人的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进行测试,分别于春、夏、秋、冬季检测。结果:各季节组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均按足三里、解溪、陷谷、内庭... 目的:进一步了解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的规律性。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人体穴位表面电阻测定仪对2 281名健康人的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进行测试,分别于春、夏、秋、冬季检测。结果:各季节组胃经五输穴体表阻抗均按足三里、解溪、陷谷、内庭、厉兑呈现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健康人胃经五输穴体表穴位阻抗值按足三里、解溪、陷谷、内庭、厉兑顺序规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针刺穴位 皮肤 电阻抗
下载PDF
圆导线内阻抗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8
9
作者 吴命利 范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58,共7页
当考虑集肤效应时,计算圆导线的内阻抗涉及到Bessel函数。在大参数下,直接利用Bessel函数的基本级数展开式并不能给出可靠的结果。利用Bessel函数的多项式近似,本文给出了在大参数条件下计算实心和管状圆柱形导线内阻抗的闭式公式。为... 当考虑集肤效应时,计算圆导线的内阻抗涉及到Bessel函数。在大参数下,直接利用Bessel函数的基本级数展开式并不能给出可靠的结果。利用Bessel函数的多项式近似,本文给出了在大参数条件下计算实心和管状圆柱形导线内阻抗的闭式公式。为方便应用,还给出了不同参数范围下的实心与管状圆柱形导线的集肤电阻比和内电感比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肤效应 圆柱形导线 内阻抗 BESSEL函数
下载PDF
实验家兔常用经穴的客观检测与标定 被引量:24
10
作者 郑利岩 徐朝霞 +6 位作者 甄希成 张柯欣 王熙 吴成举 曹锐 曹凤艳 江楠楠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5期26-29,共4页
目的 客观确定家兔“十四经”常用经穴。方法 应用皮肤电阻导电量测定及声测经络技术 ,将导电量较大、声波波幅值较高点确定为经穴点。并通过经穴—脏腑效应实验 ,验证其生理功能。结果 家兔经穴皮肤导电量较经穴旁对照点大 ( P<0... 目的 客观确定家兔“十四经”常用经穴。方法 应用皮肤电阻导电量测定及声测经络技术 ,将导电量较大、声波波幅值较高点确定为经穴点。并通过经穴—脏腑效应实验 ,验证其生理功能。结果 家兔经穴皮肤导电量较经穴旁对照点大 ( P<0 .0 1) ;声波波幅值较经穴旁对照点高 ( P<0 .0 1) ;经穴能够产生脏腑效应。结论 经穴与人体经穴具有相同的生物物理学特性 ,并有相应的生理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模型 家兔 常用经穴 皮肤导电量测量 声测经络检测
下载PDF
复合丝巨磁阻抗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蕊丽 赵振杰 +2 位作者 袁望治 阮建中 杨燮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94-1596,共3页
利用化学渡方法制备了芯层为铁磁层和芯层为导电层的两种复合丝,比较研究了它们的巨磁阻抗特性,结果发现芯层为铁磁层的复合丝在60MHz时取得最大值107%,而芯层为BeCu的复合丝在300kHz时就获得最大值108%。这是因为BeCu/绝缘层/NiCoP在... 利用化学渡方法制备了芯层为铁磁层和芯层为导电层的两种复合丝,比较研究了它们的巨磁阻抗特性,结果发现芯层为铁磁层的复合丝在60MHz时取得最大值107%,而芯层为BeCu的复合丝在300kHz时就获得最大值108%。这是因为BeCu/绝缘层/NiCoP在低频时有较大的磁电阻效应,同时,由于芯层电阻较小,R与X在较低频就可比拟。磁阻抗比不仅取决于磁电阻比、磁感抗比,还与R和X的相对比值有关。要想获得显著的磁阻抗效应,要求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软磁特性,而且电流通过部分还具有电阻率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磁阻抗效应 化学镀 趋肤效应 复合结构
下载PDF
基于阻抗检测微传感技术的皮肤渗透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湛 卢飞 +3 位作者 王辰硕 赵荣建 杜利东 方震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27-1933,共7页
基于宏电极的单频皮肤阻抗测量是利用阻抗进行皮肤渗透性研究的传统方法之一,其存在误差大、灵敏度低且不易于设备集成的缺点。由此,该文通过分析皮肤的分层生理结构以及皮肤渗透性与角质层(SC)阻抗的关系,设计了基于柔性非对称叉指微... 基于宏电极的单频皮肤阻抗测量是利用阻抗进行皮肤渗透性研究的传统方法之一,其存在误差大、灵敏度低且不易于设备集成的缺点。由此,该文通过分析皮肤的分层生理结构以及皮肤渗透性与角质层(SC)阻抗的关系,设计了基于柔性非对称叉指微电极的皮肤阻抗传感器,构建了RCW分层阻抗模型,实现了对人体角质层阻抗的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输出的阻抗模值msdZ(100)和scR模型拟合参数可用作表征皮肤渗透性的重要指标。该方法可用于区分不同个体的皮肤渗透性,为人体生理生化检测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参数调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设备 皮肤阻抗 叉指微电极 皮肤渗透能力 阻抗模型
下载PDF
经穴电阻抗特性的研究进展及新思路 被引量:5
13
作者 孙艳红 刘堂义 杨华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321,共3页
通过查阅经穴电阻抗特性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经穴电阻抗特性的现状、探测方法与应用三个方面对经穴电阻抗特性进行概述,发现大部分相关研究均是以"经穴皮肤"作为经穴电阻研究的对象,仅极少文献以"经穴皮肤内"作为... 通过查阅经穴电阻抗特性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经穴电阻抗特性的现状、探测方法与应用三个方面对经穴电阻抗特性进行概述,发现大部分相关研究均是以"经穴皮肤"作为经穴电阻研究的对象,仅极少文献以"经穴皮肤内"作为研究对象。为此,对经穴电阻抗检测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认为中医的临床辨证分型、针刺手法与经穴电阻抗特性的研究相结合可能具有潜在的探索价值,以期较全面地反映经穴电阻抗特性,并且可能将该研究过程及结果与中医临床辨证分型、针刺治疗过程相结合,推动经穴电阻抗研究与临床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穴电阻抗 经穴皮肤内电阻抗 技术标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钢板地阻抗的频率特性 被引量:20
14
作者 赵治华 马伟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19-124,共6页
该文考虑到交流趋肤效应和电流集中效应的作用,采用三维模型分析了交流情况下扁平钢板的电磁场分布,计算了不同频率下钢板的内部阻抗和外部电感,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近似计算公式。分析了测量电路的各种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法,采用阻... 该文考虑到交流趋肤效应和电流集中效应的作用,采用三维模型分析了交流情况下扁平钢板的电磁场分布,计算了不同频率下钢板的内部阻抗和外部电感,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近似计算公式。分析了测量电路的各种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补偿方法,采用阻抗分析仪进行了钢板阻抗的实际测量,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导体 电磁场 地阻抗 频率特性 交流趋肤效应 电流集中效应
下载PDF
BeCu/绝缘层/NiCoP复合结构丝巨磁阻抗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蕊丽 赵振杰 +3 位作者 袁望治 阮建中 胡根大 杨燮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5,共3页
利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BeCu/绝缘层/NiCoP复合丝,对细丝在200℃进行热处理以改善铁磁层的磁性,并首次研究了巨磁阻抗效应。结果表明该复合丝在较低频率下有较大的巨磁阻抗效应,在1kHz时磁阻抗比为-3.32%,300kHz时磁阻抗比获得最大值108%... 利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BeCu/绝缘层/NiCoP复合丝,对细丝在200℃进行热处理以改善铁磁层的磁性,并首次研究了巨磁阻抗效应。结果表明该复合丝在较低频率下有较大的巨磁阻抗效应,在1kHz时磁阻抗比为-3.32%,300kHz时磁阻抗比获得最大值108%。研究了样品退火前后的巨磁阻抗效应和镀层厚度对巨磁阻抗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磁阻抗比不仅取决于ΔR/R和ΔX/X,还和R与X的比值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磁阻抗效应 化学镀 趋肤效应
下载PDF
8~13岁儿童体成分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瑞敏 董宏彬 +3 位作者 李清亚 郑健忠 赵进沛 周振营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67-369,共3页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及皮褶厚度两种方法对8-13岁的男女学生238名进行238体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生物电阻抗法测定的体脂百分比(F%)、体脂肪量(F)和瘦体重(L),男生分别为21.6%、7.9kg和28.9kg,女生为24.4%、8.7kg和26.3kg...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及皮褶厚度两种方法对8-13岁的男女学生238名进行238体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生物电阻抗法测定的体脂百分比(F%)、体脂肪量(F)和瘦体重(L),男生分别为21.6%、7.9kg和28.9kg,女生为24.4%、8.7kg和26.3kg;皮褶厚度计算的F%。F、L,男生分别为15.7%、5.9kg和30.1kg,女生为18.3%、6.7kg和28.4kg。两种方法计算的体成分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电阻抗 皮褶厚度 体成分 儿童
下载PDF
软磁非晶丝巨磁阻抗效应传感器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蒋颜玮 房建成 +1 位作者 盛蔚 黄学功 《电子器件》 CAS 2008年第4期1124-1129,共6页
基于软磁非晶丝巨磁阻抗效应(GMI)的传感器是近年来磁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非晶丝具有良好的软磁特性:如低电阻率、高磁导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低矫顽力、低损耗以及特殊的磁畴结构等,利用其GMI效应制成磁传感器,其突出优点是... 基于软磁非晶丝巨磁阻抗效应(GMI)的传感器是近年来磁传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非晶丝具有良好的软磁特性:如低电阻率、高磁导率、高饱和磁感应强度、低矫顽力、低损耗以及特殊的磁畴结构等,利用其GMI效应制成磁传感器,其突出优点是微型化、高灵敏度、快速响应、高温度稳定性和低功耗。本文讨论了软磁非晶丝巨磁阻抗效应的机理,叙述了非晶丝GMI传感器的研究进展,着重对敏感材料性能及制备、GMI器件结构形式、传感电路等作了介绍,并指出了GMI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趋势。最后对GMI的应用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磁阻抗(GMI) 非晶丝 磁传感器 磁畴结构 磁导率 趋肤效应
下载PDF
小鼠背部皮肤的在体阻抗谱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颖 宋冰 +1 位作者 刘志朋 殷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皮肤中角质层与其他层面阻抗的巨大差异,使得将皮肤作为一个整体的阻抗特性研究较难开展。研究在体条件下无创或微创地检测与分析包含角质层的小鼠背部皮肤的阻抗特性。使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麻醉状态下的15只C57BL/6小鼠背... 皮肤中角质层与其他层面阻抗的巨大差异,使得将皮肤作为一个整体的阻抗特性研究较难开展。研究在体条件下无创或微创地检测与分析包含角质层的小鼠背部皮肤的阻抗特性。使用Agilent 4294A阻抗分析仪,测量麻醉状态下的15只C57BL/6小鼠背部皮肤的电阻抗频谱,使用表面电极和银针电极,分别对应皮肤和活性皮肤层阻抗数据。在整个实验频率范围(40~10~7Hz)内,随频率升高,皮肤阻抗幅值呈现-20dB/dec下降;活性皮肤层在40~10~3Hz之间幅值呈现-10 dB/dec下降,而在10~3~10~7Hz之间呈现-3dB/dec下降。皮肤相位随频率上升呈现V型曲线,而活性皮肤层相位呈现Π型曲线。低频时,皮肤阻抗完全由角质层阻抗组成,活性皮肤层的贡献可以忽略不计;当频率为10~5Hz时,活性皮肤层阻抗占皮肤的10%多,而在10~7Hz以上时,活性皮肤层阻抗占整个皮肤的80%以上。皮肤阻抗与活性皮肤层阻抗在10~3Hz以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0~4Hz以上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表面电极与银针电极相结合的对比分析方法能够在微创前提下有效分析角质层在皮肤阻抗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皮肤 角质层 阻抗 在体
下载PDF
紧凑型高压电机起动特性及阻抗的电磁耦合计算 被引量:4
19
作者 夏云彦 孟大伟 +1 位作者 于清明 于晓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3-189,共7页
针对紧凑型高压感应电机动态阻抗及起动特性不易通过实验测取的问题,对电机起动过程中的起动特性、饱和效应与趋肤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电机具体结构,对现有模型和算法进行改进,并从实用角度出发,建立相互耦合的电机磁... 针对紧凑型高压感应电机动态阻抗及起动特性不易通过实验测取的问题,对电机起动过程中的起动特性、饱和效应与趋肤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电机具体结构,对现有模型和算法进行改进,并从实用角度出发,建立相互耦合的电机磁网络模型、分层法模型和动态数学模型。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实现了整个起动过程电机动态参数的计算。分析了阻抗变化对电机起动特性的影响。用有限元法和实测法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可实现电机的系列化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高压电机 动态阻抗 起动特性 磁网络 趋肤效应
下载PDF
用于评估皮肤渗透能力的无创皮肤阻抗测量系统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荣建 王辰硕 +3 位作者 卢飞 杜利东 方震 赵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19年第6期99-101,共3页
设计了基于AD5933的无创皮肤阻抗测量系统,用来评估皮肤渗透能力,提高经皮给药、提取组织液目标物的效率。系统利用二电极比例法,并采用时钟频率切换、量程自动切换和软件校准补偿等技术,实现了对低频皮肤阻抗的测量。基于电穿孔法进行... 设计了基于AD5933的无创皮肤阻抗测量系统,用来评估皮肤渗透能力,提高经皮给药、提取组织液目标物的效率。系统利用二电极比例法,并采用时钟频率切换、量程自动切换和软件校准补偿等技术,实现了对低频皮肤阻抗的测量。基于电穿孔法进行促渗透处理前后的皮肤对系统进行了阻抗测量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用于对皮肤渗透性的表征,可给人体生理生化检测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参数调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 皮肤阻抗测量 皮肤渗透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