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iveness of <i>Thymus vulgaris</i>Essential Oil in the Treatment of Skin Infections in Dogs
1
作者 Vincenzo Naccari Bianca Maria Orlandella +2 位作者 Vittorio Fisichella Francesco Naccari Santo Caracappa 《Open 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ine》 2017年第6期63-75,共13页
Currently, there are no data 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topical treatment with Thymus vulgaris essential oil (EO) in bacterial skin infections of dogs.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ymus vulgaris EO for to... Currently, there are no data in the literature on the topical treatment with Thymus vulgaris essential oil (EO) in bacterial skin infections of dogs.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ymus vulgaris EO for topical use in dogs with skin 18 half-breed dogs, affected by skin infections housed in a rescue shelter were studied. The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se dogs were identified by MALDI-TOF-MS.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isolated microorganisms to Thymus vulgaris L. EO was estimated in vitro by bacteriological test (CLSI 2015), in comparison to some antimicrobials drugs (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 doxycy-cline, thiamphenicol and marbofloxacin) and to Citrus bergamia EO. The dogs, divided in two groups at random, were treated topically for 7 days with Thymus vulgaris L. EO (Group 1: n. 10 animals) and Citrus bergamia Risso e Poiteau EO (Group 2: n. 8 animals) respectively. The bacteria isolated were: Staphylococcus pseudintermedius (7 samples), Staphylococcus sciuri (4), ESBL Escherichia coli (3) and Proteus mirabilis (4). In all animals treated with Thymus vulgaris EO, the clinical signs decreased rapidly within 5 days from the administration, with complete remission 7 days after the treatment. No bacterial growth was observed from skin swabs after 7 days of treatment. None of the treated animals showed local or general side effects. The use of Thymus vulgaris EO could be a possible alternative or additional treatment to antibiotics in dermatological infections, particularly in cases refractory to conventional thera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ological skin INFECTIONS Dog THYMUS VULGARIS Essential oil
下载PDF
蕲艾挥发油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感染性皮肤创口愈合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吕丰 梁云靖 +2 位作者 宋伟 姚雨峰 洪宗国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5-803,共9页
目的观察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var.argyi cv.Qiai)挥发油对感染性皮肤创口愈合的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膜剂基质组、阳性对照组(3 mL·kg^(-1)莫匹罗星软膏)、低剂量膜剂... 目的观察蕲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var.argyi cv.Qiai)挥发油对感染性皮肤创口愈合的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膜剂基质组、阳性对照组(3 mL·kg^(-1)莫匹罗星软膏)、低剂量膜剂组(每贴含7.3 mg蕲艾挥发油)和高剂量膜剂组(每贴含57.6 mg蕲艾挥发油)。小鼠麻醉后在背部剪一直径10 mm的全层皮肤圆形伤口,止血后在创口处涂抹100μ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1.5×10^(8) CFU·mL^(-1)),各组采取前述方式处理伤口,每日换药并观察皮肤创面愈合情况。术后12 d处死小鼠取创面皮肤做HE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学特征;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创口皮肤组织愈合相关因子Col1a1、Col3a1、Fn1、VEGFA及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和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利用PI3K抑制剂PI-103探究蕲艾挥发油对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的潜在影响。结果动物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膜剂组的相对创口面积显著降低;创口组织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胶原纤维表达增加;qPCR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膜剂组的VEGFA、Col3a1和Col1a1 mRNA的表达显著上升,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mRNA表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的p-PI3K/PI3K及p-Akt/Akt比值均显著上升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细胞实验结果也证实,蕲艾挥发油对NIH-3T3细胞的PI3K/Akt信号通路存在调控作用。结论蕲艾挥发油可促进创口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及促进胶原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皮肤创口 PI3K/AKT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胶原蛋白
下载PDF
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3
作者 雷锦舸 郑竟成 +3 位作者 周力 罗质 何东平 雷芬芬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17,共8页
为促进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以无患子籽油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制备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并以橄榄油护肤乳液和商品护肤乳... 为促进无患子籽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以无患子籽油为原料制备纳米乳液,以粒径和Zeta电位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乳液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制备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并以橄榄油护肤乳液和商品护肤乳液为对照,对其稳定性、安全性、抗氧化活性、保湿性、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及紫外吸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无患子籽油纳米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吐温-60与Span A83体积比3∶1)添加量8%、助乳化剂添加量6%、无患子籽油添加量2%或4%、乳化温度70℃、剪切速度12000 r/min;3种护肤乳液RY-1(无患子籽油添加量2%)、RY-2(无患子籽油添加量4%)、RY-3(橄榄油添加量2%)的稳定性、安全性均较好;RY-1、RY-2、RY-3清除DPPH·的EC_(50)分别为61.5、55.7、58.1μg/mL,清除ABTS+·的EC50分别为58.3、50.1、53.5μg/mL,清除·OH的EC50分别为59.7、30.2、59.9μg/mL,清除O_(2)^(-)·的EC_(50)分别为59.6、41.8、57.3μg/mL,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的EC_(50)分别为147.5、118.6、140.2μg/mL;在相对湿度43%、81%环境下,4种护肤乳液保湿率大小顺序均为RY-2>商品乳液>RY-3>RY-1;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具有一定的紫外吸收能力。综上,RY-2配方优于RY-1和RY-3,无患子籽油护肤乳液安全无刺激性,且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籽油 护肤乳液 稳定性 安全性 保湿性 抗氧化活性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紫外吸收效果
下载PDF
青蒿油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
4
作者 黄虎 杨志波 +5 位作者 万江波 陶侃 郭莉莉 秦紫嫣 何彰华 刘兴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初步探究青蒿油(AN)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NC)组、0.5%AN组、1.0%AN组、1.5%AN组、3.0%AN组和5.0%AN组,每组4只... 目的 初步探究青蒿油(AN)对银屑病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NC)组、0.5%AN组、1.0%AN组、1.5%AN组、3.0%AN组和5.0%AN组,每组4只。小鼠背部涂抹咪喹莫特乳膏构建银屑病小鼠模型,将不同浓度的AN按照相应分组进行喷雾给药,连续干预2周。观察各组小鼠皮损情况并进行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收集各组小鼠皮损部位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皮损部位病理学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皮损区病理均可见表皮组织增厚,棘突增长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中IL-1β、TNF-α、IL-6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与模型组或NC比较,各AN干预组小鼠PASI评分、血清中IL-1β、TNF-α、IL-6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病理损伤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3.0%及以上AN可缓解银屑病的皮损状况;0.5%AN即可缓解银屑病的炎性反应,其中1.0%、5.0%AN缓解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油 银屑病 皮损 炎性反应
下载PDF
青蒿油对小鼠痤疮模型及皮肤微生态的干预作用研究
5
作者 黄虎 杨志波 +5 位作者 常怀龙 陶侃 秦紫嫣 郭莉莉 何彰华 毛必瑶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24-629,共6页
目的:评价青蒿油(artemisia naphta oil,AN)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诱导的小鼠痤疮模型的疗效及皮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ase组、不同浓度AN干预组(0.5%、1.0%、1.5%、3.0%、5.0%AN组),每组6只。P.acne... 目的:评价青蒿油(artemisia naphta oil,AN)对痤疮丙酸杆菌(P.acnes)诱导的小鼠痤疮模型的疗效及皮肤微生态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Base组、不同浓度AN干预组(0.5%、1.0%、1.5%、3.0%、5.0%AN组),每组6只。P.acnes注射耳朵皮内构建痤疮模型,小鼠右耳出现红肿后,Base组涂抹Base水对照干预,其余给予不同浓度的AN干预,每次涂抹1 mL,每天1次,17天后观察小鼠耳部厚度,HE染色观察皮肤病理,16S rRNA测序分析皮肤微生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IL-6、IL-1β和TNF-α含量和TLR2、TLR4、P65、p-P65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耳部出现红肿、表皮层增厚、真皮层炎症细胞浸润,耳部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降低,其中葡萄球菌、粘质沙门氏菌菌群丰度显著增加,双歧杆菌属、棒状杆菌属、Atopostipes菌群丰度显著下调;IL-6、IL-1β、TNF-α含量和TLR2、TLR4、p-P65/P65蛋白表达显著上升。Base组小鼠TLR2、TLR4、p-P65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不同浓度AN处理后的小鼠耳部红肿、病理损伤减轻,耳部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改善,葡萄球菌、粘质沙门氏菌显著下调,双歧杆菌属、棒状杆菌属、Atopostipes菌群丰度显著上调,且IL-6、IL-1β、TNF-α含量和TLR2、TLR4、p-P65/P65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结论:AN可降低促炎因子分泌,减轻皮肤炎症反应,增加皮肤有益菌的丰度,抑制病原菌生长,恢复皮肤微生态平衡,有效改善痤疮炎症样皮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油 痤疮 皮肤微生态 炎症
下载PDF
唇部皮肤生理参数的多维度分析和研究
6
作者 彭常梅 冯洁 +2 位作者 姚天波 张婉萍 郑时莲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3-811,共9页
通过考察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受试者唇部皮肤基础状态,进行唇部生理参数的多维度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唇油对唇部皮肤的干预,来探究影响唇部皮肤性状的主要因素。用无创性评价方法测定了华东地区(73名)和华北地区(50名)受试者(18... 通过考察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受试者唇部皮肤基础状态,进行唇部生理参数的多维度分析和研究,并通过唇油对唇部皮肤的干预,来探究影响唇部皮肤性状的主要因素。用无创性评价方法测定了华东地区(73名)和华北地区(50名)受试者(18~35岁73名,35~60岁50名;男性55名,女性68名)唇部下唇的水分含量、TEWL、光泽度、弹性、L^(*)a^(*)b^(*)值和纹理8个皮肤生理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组受试者唇部基础状态的经皮水分散失(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值(51.99±17.37)、L*值(51.99±8.83)、b*值(15.40±1.56)和纹理值(15.10±6.43)分别显著高于华北地区组(P<0.05)。35~60岁组受试者唇部基础状态的水分含量(56.82±12.63)和皮肤弹性(0.78±0.18)显著高于18~35岁组(P<0.05)。男性组唇部基础状态的TEWL值(52.08±17.68)显著高于女性组(43.48±16.03)(P<0.05)。通过唇油对唇部皮肤的干预,与基础状态相比,受试者使用唇油后其唇部水分含量均是先降低后逐渐升高;TEWL值先显著性降低后逐渐增加;光泽度、弹性和纹理均是先增加后减小;皮肤色泽(L^(*)a^(*)b^(*)值)的变化不显著。由此可知,受试者唇部皮肤生理参数不仅受到地区、年龄以及性别的影响,还与受试者唇部基础状态及唇部产品的使用频率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部皮肤 唇油 皮肤生理参数
下载PDF
一种新型功效组合物的油敏性皮肤舒缓功效研究
7
作者 陈宪策 季小凡 +1 位作者 马彦云 刘庆梅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7-22,共6页
目的:多方面评估一种新型功效组合物五环精华对油敏性皮肤的舒缓功效。方法:以上海地区34名18~60岁的油敏性肤质健康女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体前后对照的方法来评估长期使用五环精华对油敏性皮肤的舒缓功效。结果:受试者连续使用... 目的:多方面评估一种新型功效组合物五环精华对油敏性皮肤的舒缓功效。方法:以上海地区34名18~60岁的油敏性肤质健康女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体前后对照的方法来评估长期使用五环精华对油敏性皮肤的舒缓功效。结果:受试者连续使用五环精华4周后,皮肤的多项生理指标得到显著改善,包括角质层含水量增加13.29%,经表皮失水下降11.72%,温度下降1.91%,油脂分泌量减少21.21%,红斑指数下降7.70%,黑色素指数下降4.54%,色**度a值下降5.84%,色度L值增加5.68%,乳酸刺激2.5min后评分下降58.16%(均P<0.01)。结论:对于油敏性皮肤,五环精华能够有效增加皮肤含水量,减少油脂分泌和色素沉着,缓解炎症状态,提亮肤色且刺激性小,显著改善皮肤屏障功能,说明其具有皮肤舒缓和修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环精华 油敏性皮肤 皮肤屏障 经表皮失水 舒缓功效
下载PDF
糖脂对痘痘肌的护理功效研究
8
作者 王会玉 查建生 +2 位作者 童莉 晏晓东 王靖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4-20,共7页
糖脂属脂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糖基配体的两亲性分子。从抑菌、抗炎、抗敏、控油、舒缓和修复等方面,研究了糖脂在痘痘肌护理中的功效。研究结果显示,糖脂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优异的抑菌性能;当糖脂用量达到10μg/mL时,糖脂对SZ95细胞脂... 糖脂属脂类化合物,是一类含有糖基配体的两亲性分子。从抑菌、抗炎、抗敏、控油、舒缓和修复等方面,研究了糖脂在痘痘肌护理中的功效。研究结果显示,糖脂对痤疮丙酸杆菌具有优异的抑菌性能;当糖脂用量达到10μg/mL时,糖脂对SZ95细胞脂质合成的抑制率可达20%;糖脂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炎症因子IL-6和NO的释放具有抑制作用;当糖脂浓度为15 mg/mL时,糖脂对透明质酸酶的抑制率达到45.8%;当糖脂浓度为25μg/mL时,对钙离子浓度的抑制率达到45.3%;糖脂对伤口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人体功效评价表明,糖脂产品对痘痘肌具备综合护理功效。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糖脂在化妆品特别是在痘痘肌护肤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脂 痘痘肌 控油 抑菌 抗炎
下载PDF
低温高雷诺数下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研究
9
作者 孔文杰 董昊 +1 位作者 赵一迪 吴继飞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4-92,I0002,共10页
为研究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多孔介质湍流减阻规律及雷诺数效应,在0.3 m低温连续式风洞开展了壁面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试验。分别在光滑平板和多孔介质区域下游布置低温脉动压力传感器和油流,对脉动压力功率谱及下游全局摩擦阻力... 为研究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多孔介质湍流减阻规律及雷诺数效应,在0.3 m低温连续式风洞开展了壁面摩擦阻力测量及多孔介质减阻试验。分别在光滑平板和多孔介质区域下游布置低温脉动压力传感器和油流,对脉动压力功率谱及下游全局摩擦阻力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摩擦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减小;多孔介质减阻率随雷诺数的增大(增大马赫数或降低来流总温),呈无固定规律下降趋势,且多孔介质的引入,使下游脉动压力的低频信号强度增加,高频信号强度减弱;在马赫数Ma=0.300、雷诺数Re=7.51×10^(6)、来流总温T_(0)=140 K这一典型工况下,多孔介质仍具有11.4%的减阻率,初步验证了在低温高雷诺数条件下使用多孔介质减阻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湍流减阻 摩擦阻力 高雷诺数 低温油流 多孔介质
下载PDF
玫瑰精油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孙赛男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1期131-133,共3页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玫瑰精油对D-gal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影响。设立空白对照组、D-gal组、D-gal+玫瑰精油组。用β-gal染色检测阳性细胞数目、EdU-594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β-gal染色结果显示,D-g... 文章旨在探究不同浓度玫瑰精油对D-gal诱导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影响。设立空白对照组、D-gal组、D-gal+玫瑰精油组。用β-gal染色检测阳性细胞数目、EdU-594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β-gal染色结果显示,D-gal+玫瑰精油组与对照组(D-gal组)比较,衰老染色阳性细胞数减少(p<0.001);EdU-594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gal+玫瑰精油组增殖细胞数增多(p<0.01);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D-gal+玫瑰精油组细胞迁移率增加(p<0.001)。可见,玫瑰精油可以减少D-gal模型中细胞衰老数目,提高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精油 皮肤成纤维细胞 衰老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回归法测试化妆品保湿功效的研究
11
作者 黄小梅 梅华倩 +3 位作者 杨雁芬 刘海军 张晔翔 亓丰伟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30-33,共4页
应用回归法测试油脂主要为矿物油脂和植物油脂的2组样品,涂抹样品7天、14天验证产品保湿性,同时测试停用产品4天、7天、14天后产品保湿效果。研究发现,涂抹样品7天、14天后皮肤角质层水含量显著提升,皮肤经皮水分流失显著降低;停用样品... 应用回归法测试油脂主要为矿物油脂和植物油脂的2组样品,涂抹样品7天、14天验证产品保湿性,同时测试停用产品4天、7天、14天后产品保湿效果。研究发现,涂抹样品7天、14天后皮肤角质层水含量显著提升,皮肤经皮水分流失显著降低;停用样品7天后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在洗脱期结束的基础上仍然保持显著升高,仍然具有保湿效果;停用样品14天后皮肤经皮水分流失在洗脱期结束后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仍然具有较好的锁住肌肤水分的功效。油脂为植物油脂的样品经皮水分流失平均值变化率提升趋势低于矿物油脂组,表明植物油脂能更好修护皮肤屏障,为后续开发同类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法 保湿 植物油 矿物油 皮肤屏障
下载PDF
温和清洁泥膜改善油性敏感性皮肤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徐雅菲 文琳 +4 位作者 吴楠 吴曾云 夏曦 张弛 职蕾蕾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1-25,共5页
研究一款温和清洁泥膜改善油性敏感性皮肤的临床功效。招募32名油性敏感性皮肤女性受试者,结合无创性仪器检测、专家临床评估、受试者自我评估方法分别研究单次使用泥膜对面部皮脂、卟啉及角质层含水量的作用以及长期使用泥膜对受试者... 研究一款温和清洁泥膜改善油性敏感性皮肤的临床功效。招募32名油性敏感性皮肤女性受试者,结合无创性仪器检测、专家临床评估、受试者自我评估方法分别研究单次使用泥膜对面部皮脂、卟啉及角质层含水量的作用以及长期使用泥膜对受试者面部粉刺、皮肤纹理、屏障功能的作用。与空白半脸对照相比,受试者面部单次使用泥膜15 min洗去后,皮肤的皮脂含量、卟啉数量显著降低,而角质层含水量显著增加;连续使用泥膜4周后,受试者黑头和白头数量、皮肤粗糙度、鳞屑度、皱纹程度显著降低,但经皮失水量未出现显著性变化。整个实验过程中无皮肤不良反应发生,90%以上受试者认为样品使用对皮肤温和不刺激。该清洁泥膜对油性敏感性皮肤具有良好的清洁、保湿、控油、祛粉刺、去角质等作用,同时配方温和、保湿、长期使用不损伤皮肤屏障,适合敏感性皮肤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性敏感性皮肤 清洁泥膜 控油 祛粉刺 皮肤屏障
下载PDF
挪威云杉叶提取物在油性皮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张建华 刘世超 +1 位作者 郭文姣 李娜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47-51,共5页
为研究挪威云杉叶提取物在油性皮肤护理中的应用,对其体外控油和抗炎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比模型组,挪威云杉叶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皮脂腺分泌脂质(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同时10%挪威云杉叶提取物能够显著下降NO含量(p<0.... 为研究挪威云杉叶提取物在油性皮肤护理中的应用,对其体外控油和抗炎活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对比模型组,挪威云杉叶提取物显著降低了皮脂腺分泌脂质(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同时10%挪威云杉叶提取物能够显著下降NO含量(p<0.05)。进一步制备含2.5%挪威云杉叶提取物的乳液,招募30名油性皮肤志愿者使用14天后测量其油脂含量、皮肤光泽度和亮度等参数。结果表明,使用14天后,志愿者皮肤油脂显著下降(p<0.050),与此同时,光泽度和皮肤亮度显著上升(p<0.05)。表明挪威云杉叶通过抑制皮脂腺细胞分泌脂质以及抗炎从而达到控制面部油脂分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挪威云杉叶 油性皮肤 皮脂腺 控油
下载PDF
一款保湿止痒身体乳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研究
14
作者 叶进明 黄小梅 +2 位作者 刘海军 亓玉锋 张晔翔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47-50,共4页
本文介绍了引起皮肤干燥、瘙痒和脱屑的原因,并对传统保湿的解决方案进行叙述,通过以人体功效评价方法和人体主观评价方法结合测试一款含有乳木果油、牡丹籽油、稻糠油为主要成分组成的组合物的保湿、修护功效。证实添加该组合物的乳液... 本文介绍了引起皮肤干燥、瘙痒和脱屑的原因,并对传统保湿的解决方案进行叙述,通过以人体功效评价方法和人体主观评价方法结合测试一款含有乳木果油、牡丹籽油、稻糠油为主要成分组成的组合物的保湿、修护功效。证实添加该组合物的乳液基质,含乳木果油、牡丹籽油、稻糠油组成的乳液基质对皮肤经表皮失水率均显著低于基础值,前臂与小腿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基础值。整体干燥程度/鳞屑程度评分均显著降低,皮肤SEsc和整体皮肤粗糙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础值,人体主观评价皮肤干燥、泛红、瘙痒得到了舒缓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湿 修护 植物油 皮肤瘙痒
下载PDF
薰衣草精油对皮肤屏障紫外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15
作者 刘菲 王倩 +3 位作者 韩婷婷 杨素珍 王文翠 郭凤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为探究薰衣草精油(Lavender essential oil,LEO)对皮肤屏障紫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LEO的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采用3D表皮皮肤模型,以600 mJ/cm^(2)剂量的... 为探究薰衣草精油(Lavender essential oil,LEO)对皮肤屏障紫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对LEO的成分进行鉴定分析,并采用3D表皮皮肤模型,以600 mJ/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进行辐照,建立皮肤屏障紫外损伤模型;实验设置未给药+UVB未照射组、未给药+UVB照射组、维生素E/地塞米松+UVB照射组及LEO+UVB照射组,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免疫组化法和免疫荧光法等探究不同组别对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屏障结构相关蛋白以及CD44受体的影响。结果显示,LEO经GC-MS检测分析后,共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芳樟酯、芳樟醇、乙酸薰衣草酯等。UVB会造成皮肤屏障损伤,表现为ROS水平升高,SOD酶活性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增多,屏障相关蛋白及CD44受体表达减少。LEO对UVB诱导的皮肤屏障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主要通过抑制UVB诱导的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前列腺素E2表达量增加及ROS水平上升(P<0.05),提升受损皮肤模型中4种屏障相关蛋白和CD44受体蛋白表达量及SOD酶活力来实现(P<0.01)。以上结果表明LEO在减少皮肤屏障紫外损伤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为其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3D表皮皮肤模型 保护机制 屏障 紫外损伤
下载PDF
广藿香油及其成分皮肤刺激性探讨
16
作者 蔡金莲 黄婉锋 +1 位作者 周宗洲 张艳萍 《海峡药学》 2024年第8期31-33,共3页
目的对广藿香油及其成分进行皮肤刺激性评价。方法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的方法,对广藿香油及其成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进行家兔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结果广藿香油原液、26%和20%浓度的广藿香醇对... 目的对广藿香油及其成分进行皮肤刺激性评价。方法参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中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的方法,对广藿香油及其成分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进行家兔多次皮肤刺激试验。结果广藿香油原液、26%和20%浓度的广藿香醇对家兔皮肤有中度刺激性,10%广藿香油、15%和10%浓度的广藿香醇对家兔皮肤有轻度刺激性,5%浓度的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结论基于安全性考量,使用时广藿香油应稀释到其广藿香醇不高于10%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油 广藿香醇 广藿香酮 皮肤刺激性
下载PDF
牡丹籽油复合提取物对皮肤光老化损伤的修护功效
17
作者 亓玉锋 郭晓丹 +3 位作者 张晔翔 韦笑余 张卫红 任晗堃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1期84-91,共8页
以赤芝(Ganoderma lucidum)、人参(Panax ginseng)根、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为原料,采用双相连续油提技术提取,提取物复配氢化聚异丁烯和牡丹籽油制得牡丹籽油复合提取物。通过2D成纤维细胞模型,探索牡丹籽油复合提取物的最... 以赤芝(Ganoderma lucidum)、人参(Panax ginseng)根、天山雪莲(Saussurea involucrata)为原料,采用双相连续油提技术提取,提取物复配氢化聚异丁烯和牡丹籽油制得牡丹籽油复合提取物。通过2D成纤维细胞模型,探索牡丹籽油复合提取物的最大安全剂量,并以该最大安全剂量作为上限,采用3D全层皮肤光老化损伤模型,评估牡丹籽油复合提取物对皮肤光老化的修护作用。结果显示,牡丹籽油复合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的最大安全剂量为0.25%(体积分数);体积分数0.05%~0.20%牡丹籽油复合提取物可明显改善表皮细胞形态、降低UV对表皮层厚度的破坏以及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密度等,且能显著提升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V)表达(P<0.01),通过减少产生CPD细胞的数量来降低DNA损伤(P<0.01),也说明其具有良好的修护光老化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复合提取物 3D全层皮肤模型 光老化 修护
下载PDF
基于3D皮肤模型的牡丹籽油抗光老化功效研究
18
作者 温艺慈 刘海军 +1 位作者 张晔翔 亓丰伟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5期65-67,共3页
以牡丹籽油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3D皮肤模型模拟体外光老化环境,通过供试样品牡丹籽油的作用,考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表达量及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 以牡丹籽油为实验材料,利用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3D皮肤模型模拟体外光老化环境,通过供试样品牡丹籽油的作用,考察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表达量及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损伤指标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yclobutanepyrimidinedimmer,CPD)阳性细胞率,并进一步评价牡丹籽油对人体皮肤的抗光老化功效。结果显示,牡丹籽油可显著降低UV照射后皮肤模型ROS含量(p<0.01),提升Collagen IV含量(P<0.01),同时CPD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0.01)。实验表明,牡丹籽油能显著减少经UV照射后皮肤的ROS含量,提升CollagenⅣ含量,降低CPD阳性细胞率,从而对皮肤起到一定的抗光老化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籽油 3D皮肤模型 抗光老化 活性氧自由基 Ⅳ型胶原蛋白
下载PDF
薰衣草精油与透明质酸钠联合使用护肤作用研究
19
作者 郭凤娇 刘菲 +3 位作者 王倩 韩婷婷 杨素珍 哈米提江·阿力木江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15-22,共8页
为探究薰衣草精油(LEO)和透明质酸钠(SH)在抗炎、保护皮肤屏障方面的性能,以及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采用3D表皮皮肤模型,以600 mJ/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进行辐照,建立皮肤损伤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样品对炎症因... 为探究薰衣草精油(LEO)和透明质酸钠(SH)在抗炎、保护皮肤屏障方面的性能,以及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采用3D表皮皮肤模型,以600 mJ/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进行辐照,建立皮肤损伤模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样品对炎症因子IL-1α、TNF-α、PGE2及屏障相关蛋白TGM1的影响,并进行LEO紫外吸收检测。结果显示,LEO有一定的紫外吸收能力,0.1%LEO和0.2%SH均可以抑制炎症因子IL-1α、TNF-α及PGE2的分泌,促进TGM1表达,两者联合使用时效果更强,且对于TGM1指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推测原因可能与LEO的紫外吸收作用和促渗作用有关。以上结果表明LEO和SH可以通过抗炎、保护皮肤屏障起到良好的护肤效果,且两者联合使用时部分指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为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透明质酸钠 护肤 抗炎 保护皮肤屏障
下载PDF
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在贝尔油田集油系统中的应用
20
作者 王冰峰 《石油石化节能与计量》 CAS 2024年第7期11-14,共4页
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特性,能够高效率地实现原油流动性提升和运行成本的大幅降低,广泛应用于油田集油系统中。以贝尔油田为例,内置式集肤效应电伴热方式比碳纤维电加热管和穿芯电加热管技术的耗电量分别降低了28.7%和44.6%。... 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特性,能够高效率地实现原油流动性提升和运行成本的大幅降低,广泛应用于油田集油系统中。以贝尔油田为例,内置式集肤效应电伴热方式比碳纤维电加热管和穿芯电加热管技术的耗电量分别降低了28.7%和44.6%。2022年10月,新投产的10口井全部采用集肤效应电伴热技术,在增加负荷63 kW的情况下,集油耗电较2022年仅增加8.7×10^(4)kWh。现场应用结果显示,该技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降低能耗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方面表现出色,为油田的高效、绿色、环保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油系统 集肤效应电加热技术 电伴热工艺 能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