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肤色分割的视频人体检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红梅 王玲 廖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80-983,共4页
针对视频图像中人体运动形态多变、方向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分割的视频人体检测算法。采用改进的帧间差分方法求得自适应背景,与背景差相结合进行运动目标粗分割,在粗分割范围内进行肤色分割。在肤色分割时,利用YCbCr色彩... 针对视频图像中人体运动形态多变、方向不确定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肤色分割的视频人体检测算法。采用改进的帧间差分方法求得自适应背景,与背景差相结合进行运动目标粗分割,在粗分割范围内进行肤色分割。在肤色分割时,利用YCbCr色彩空间的自适应亮度分段椭圆肤色模型及形态学操作、约束性条件等后处理确定人脸区域,得到人体目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视频中的人体目标,与同类方法相比,该方法的时间复杂度更低,因而能更好地满足视频处理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分割 椭圆肤色模型 背景差 YCBCR色彩空间 人体检测
下载PDF
基于脸部检测和Fuzzy ART的乘客检测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郝晓莉 陈后金 +1 位作者 蔡伯根 李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22,共4页
研究了小汽车内的乘客检测和计数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脸部检测和Fuzzy ART神经网络的算法.采用光照校正、基于亮度补偿的椭圆肤色模型检测算法和数学形态方法以分割汽车内部的人脸区域和背景区域,使用Fuzzy ART神经网络分类器对脸部... 研究了小汽车内的乘客检测和计数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脸部检测和Fuzzy ART神经网络的算法.采用光照校正、基于亮度补偿的椭圆肤色模型检测算法和数学形态方法以分割汽车内部的人脸区域和背景区域,使用Fuzzy ART神经网络分类器对脸部区域进行计数.在正常白天天气和光照条件下,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运动车辆中乘客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乘载率汽车 乘客检测 人脸检测 FUZZY ART神经网络 肤色模型
下载PDF
基于色彩聚类的肤色分割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艳敏 张星明 +1 位作者 刘晓红 苏曙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24-27,共4页
利用色彩聚类的原理,建立了HSV,Fussy HSCC及YCbCr变形颜色空间肤色模型,并对这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肤色分割 聚类 肤色模型 颜色空间 色彩 HSV 方法 研究 利用
下载PDF
结合深度学习的机器人示教系统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段中兴 白杨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20年第11期164-169,共6页
传统的机器人示教系统在使用上受到应用对象和硬件设备的限制,导致其开放性和易用性较低,为了降低示教系统的使用门槛,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利用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的开放性和跨平台性,设计了手势引导机器人示教系统,可以控制... 传统的机器人示教系统在使用上受到应用对象和硬件设备的限制,导致其开放性和易用性较低,为了降低示教系统的使用门槛,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利用ROS(Robot Operating System)的开放性和跨平台性,设计了手势引导机器人示教系统,可以控制机器人进入学习、编码、执行等模式;系统采用YCbCr与RGB空间相结合的肤色分割算法,利用CNN深度学习框架进行特征提取完成手势识别;基于ROS集成手势对机器人模式控制;通过在公开数据集上实验验证手势识别准确率可达96.49%,并测试了系统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分割 深度学习 人机交互
下载PDF
基于兴趣区域检测的视频图像非线性缩放电路设计
5
作者 张之圣 高鹰 +2 位作者 史再峰 刘睿 姚素英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5-640,共6页
针对视频图像普屏到宽屏的转换过程中主景图像出现扭曲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区域位置根据兴趣区域检测结果变化的非线性缩放算法.该算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只能保证图像的中间区域不失真而靠近图像两边的主景区由于插值点密度的急剧... 针对视频图像普屏到宽屏的转换过程中主景图像出现扭曲变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区域位置根据兴趣区域检测结果变化的非线性缩放算法.该算法解决了现有方法只能保证图像的中间区域不失真而靠近图像两边的主景区由于插值点密度的急剧变化发生大的扭曲和变形的问题.算法中的兴趣区域的检测以人物为主,采用了肤色检测和Harris角点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该算法已通过电路设计实现,同时经过兴趣区域特征圆度分析表明,此种处理方法的结果可以使主景区扭曲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插值 肤色检测 HARRIS角点 特征圆度
下载PDF
表情识别的图像预处理和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6
作者 祝长生 王志良 +1 位作者 宋倩霞 邓蓉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55-1159,共5页
表情识别是基于视觉信息将脸部的运动或脸部特征的形变进行分类,包括三部分:脸部定位、脸部特征抽取和表情分类.本文首先使用肤色模型进行脸部定位;对提取出来的人脸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Canny算子和人脸形状模型相结合的Can-ny-AAM方法... 表情识别是基于视觉信息将脸部的运动或脸部特征的形变进行分类,包括三部分:脸部定位、脸部特征抽取和表情分类.本文首先使用肤色模型进行脸部定位;对提取出来的人脸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Canny算子和人脸形状模型相结合的Can-ny-AAM方法进行特征点定位;最后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进行特征提取.基于上述算法建立表情识别平台,经过大样本对实时表情识别验证,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光照下的实时表情识别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情识别 肤色模型 CANNY算子 人脸表观模型 人脸形状模型
下载PDF
基于AdaBoost的肤色检测新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毕远 胡德文 +3 位作者 沈辉 周宗潭 冯贵玉 尹俊松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8年第6期69-72,共4页
本文针对肤色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AdaBoost方法构造分类器进行肤色检测的算法。根据肤色在色度空间内的聚类性,通过大量肤色和非肤色样本将一族弱学习算法通过一定规则训练成一个强学习算法,得到一个检测性能优异的肤色检测分类器... 本文针对肤色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AdaBoost方法构造分类器进行肤色检测的算法。根据肤色在色度空间内的聚类性,通过大量肤色和非肤色样本将一族弱学习算法通过一定规则训练成一个强学习算法,得到一个检测性能优异的肤色检测分类器。提出了用圆形分类器作为弱分类器描述色度空间中的肤色分布,将AdaBoost学习算法用于肤色的聚类分析中。实验表明,该方法误检率低、鲁棒性好,对肤色检测问题有较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检测 AdaBoost肤色分布 YCrCb色度空间 圆形分类器
下载PDF
基于Real AdaBoost算法的肤色分割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余益民 黄廷辉 桑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70-3372,3377,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Real AdaBoost算法构造的肤色置信度分类器及动态阈值相结合的肤色分割方法。根据肤色在YCrCb色度空间的聚类性,通过大量肤色和非肤色样本用Real AdaBoost训练一族查找表(LUT)型圆形弱分类器,组成一个能输出连续置信度的... 提出了一种基于Real AdaBoost算法构造的肤色置信度分类器及动态阈值相结合的肤色分割方法。根据肤色在YCrCb色度空间的聚类性,通过大量肤色和非肤色样本用Real AdaBoost训练一族查找表(LUT)型圆形弱分类器,组成一个能输出连续置信度的强分类器,利用肤色强分类器计算图像中像素的肤色相似度,最后用大津法确定阈值对肤色相似图进行二值分割。实验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描述肤色分布,误检率低,鲁棒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分割 REAL ADABOOST算法 LUT型 圆形弱分类器 YCrCb色度空间 肤色分布
下载PDF
基于PCA和肤色提取的人脸检测 被引量:1
9
作者 贺麒文 陈爱斌 《信息技术》 2009年第5期82-84,共3页
人脸检测在安全、监视和人机界面应用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检测方法。算法融合了肤色检测和改变主成分分析两种不同的检测理论。该算法和其他单一的理论比较而言,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并且它... 人脸检测在安全、监视和人机界面应用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新的人脸检测方法。算法融合了肤色检测和改变主成分分析两种不同的检测理论。该算法和其他单一的理论比较而言,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并且它能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表现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主成分分析 肤色
下载PDF
李群彩色图像人脸跟踪
10
作者 沈程 李凡长 +1 位作者 高聪 何书萍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CSCD 2012年第7期654-663,共10页
目前基于模板匹配的人脸跟踪算法并不能很好地应对人脸的多种变化。介绍了李群与肤色模型,在人脸的椭圆模型上结合李群仿射变换,获得了检测人脸的最佳椭圆,以应对人脸的不同姿态;并在该检测算法的基础上,结合肤色模型,解决了跟踪普遍存... 目前基于模板匹配的人脸跟踪算法并不能很好地应对人脸的多种变化。介绍了李群与肤色模型,在人脸的椭圆模型上结合李群仿射变换,获得了检测人脸的最佳椭圆,以应对人脸的不同姿态;并在该检测算法的基础上,结合肤色模型,解决了跟踪普遍存在的初值问题,给出了视频中人脸跟踪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很好地检测人脸,应对人脸的多种变化,并在跟踪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算法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群 肤色 人脸检测 人脸跟踪
下载PDF
远程定位瞄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11
作者 苏龙飞 胡德文 +1 位作者 周宗潭 张环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4-58,共5页
本文针对远程目标的定位瞄准问题,开发了一套以人脸为基点对远程目标进行定位瞄准的自动化系统。将基于Adaboost方法的肤色检测器和人脸检测器应用于系统中,提高定位、瞄准的效率。首先用肤色检测器对被检测视频进行预处理,将肤色区域... 本文针对远程目标的定位瞄准问题,开发了一套以人脸为基点对远程目标进行定位瞄准的自动化系统。将基于Adaboost方法的肤色检测器和人脸检测器应用于系统中,提高定位、瞄准的效率。首先用肤色检测器对被检测视频进行预处理,将肤色区域从背景中分割出来,然后利用人脸检测器对肤色区域进行检测,定位并瞄准人脸目标。实验表明,对正面人脸目标和具有小角度偏转的人脸目标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在300米左右的距离上可以准确地定位、瞄准目标,同时完全满足实时性要求。实际应用中可以减少人工定位、瞄准目标的复杂性,可以用于战场以及解救人质等紧急情况的辅助瞄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检测 ADABOOST 人脸检测 定位 瞄准
下载PDF
肤色调控系统和美白产品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邹鹏飞 刘志河 +3 位作者 路万成 邵茜 孙本平 胡素文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11年第12期13-15,共3页
皮肤颜色的深浅主要是由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控制,黑色素含量高,皮肤颜色就深;黑色素含量低,皮肤颜色就浅。黑色素是在黑色细胞中以酪氨酸为原料在酪氨酸酶催化作用下合成,通过黑色素细胞树状突起输送给表皮细胞,含黑色素的表皮细胞在表... 皮肤颜色的深浅主要是由皮肤中的黑色素含量控制,黑色素含量高,皮肤颜色就深;黑色素含量低,皮肤颜色就浅。黑色素是在黑色细胞中以酪氨酸为原料在酪氨酸酶催化作用下合成,通过黑色素细胞树状突起输送给表皮细胞,含黑色素的表皮细胞在表皮屏障结构修护作用推动下不断向皮肤表面移动,最终从皮肤表面脱落,这就是皮肤自身的肤色调控系统。合理的美白护肤品要在充分了解肤色调控系统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做好防晒工作的同时对皮肤自身调控系统进行合理调控,才有可能在健康基础上实现美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肤品 美白 肤色调控
下载PDF
一款面膜的功效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若曦 王鹏 +2 位作者 王晶美 刘芬 张蕾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2期48-49,56,共3页
对一款面膜产品进行功效评价。选择32名志愿者,按要求持续使用面膜4周,测试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经皮水分流失量、皮肤弹性、皮肤白度、皮肤明亮度以及皮肤敏感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使用产品四周后,皮肤各项测试指标与初始值均具有... 对一款面膜产品进行功效评价。选择32名志愿者,按要求持续使用面膜4周,测试皮肤角质层水分含量、经皮水分流失量、皮肤弹性、皮肤白度、皮肤明亮度以及皮肤敏感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使用产品四周后,皮肤各项测试指标与初始值均具有显著性改善(P<0.05)。此款面膜具有保湿、修复皮肤屏障、增加皮肤弹性、提亮肤色和舒敏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湿 提亮肤色 功效评价
下载PDF
色彩搭配在泳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敬欣 侯玲玲 《山东纺织科技》 2022年第1期33-36,共4页
文章分析了色彩搭配对泳装设计的重要影响,探究了泳装设计中影响色彩搭配的因素,色彩搭配原则,色彩搭配技巧,指出恰当的色彩搭配可提升泳装的最终设计效果,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关键词 色彩搭配 泳装设计 肤色 心理 体型
下载PDF
基于肤色分割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手语识别系统
15
作者 刘涛 马静 +4 位作者 徐军 郑煜伟 唐兆军 付琳 周莹莹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第35期14-17,共4页
针对听障人士手语交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肤色分割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手语识别系统。首先,利用视觉传感器采集不同的手势图像,然后基于YCrCb空间对手势图像进行肤色分割,构建手势图像数据集,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手势图像数据进行特征提... 针对听障人士手语交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肤色分割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手语识别系统。首先,利用视觉传感器采集不同的手势图像,然后基于YCrCb空间对手势图像进行肤色分割,构建手势图像数据集,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手势图像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与分类,将训练与测试得到的最优模型导入树莓派,使用讯飞语音包将识别结果转化为语音,实现语音播报手语识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分割 YCrCb 卷积神经网络 手语识别
下载PDF
潘通肤色指南与CM2600d在肤色改善功效评估中实用性与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陈嘉平 蒋艳雯 +1 位作者 仇雨晨 袁登峰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48-52,共5页
验证潘通肤色指南在临床功效测试中对于化妆品标准肤色评估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选取32名女性受试者,每日使用精华液产品帮助改善肤色,并在产品使用前、使用后即刻、使用后1周、2周和4周进行肤色测量和评估,分别采用CM2600d客观仪器测... 验证潘通肤色指南在临床功效测试中对于化妆品标准肤色评估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选取32名女性受试者,每日使用精华液产品帮助改善肤色,并在产品使用前、使用后即刻、使用后1周、2周和4周进行肤色测量和评估,分别采用CM2600d客观仪器测量和潘通肤色色卡视感评估,通过将使用潘通色卡的视感评估结果转化为量值,并将视感评估结果与CM2600d仪器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潘通色卡评估的皮肤明亮度与CM2600d测得的L值,b值和ITA°呈显著相关(P<0.05),色卡编码明亮度与L值和ITA°呈显著负相关,即肤色越亮,L值越大(r=-0.352),ITA°越大(r=-0.470),明亮度与ITA°的相关性较为紧密(|r|>0.4)。潘通色卡评估的皮肤色度与CM2600d测得的L值,a值和b值呈显著相关(P<0.05),色卡编码色度与L值和b值呈显著正相关,色度越偏黄,L值越大(r=0.244),b值越大(r=0.470),且色度与b值的相关性较为紧密(r>0.4)。色度值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r=-0.314),色卡评估的肤色越偏红,a值越大;色卡评估的色度值与ITA°值无显著相关性(P>0.05)。使用两种方法对产品功效进行评估的结果表明,视感评估对于产品的长效效果评价较好,而仪器测量对于产品短效评价较好。使用潘通肤色色卡的视感评估结果与仪器测量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通肤色指南 肤色 视感评价 功效评价
下载PDF
云南地区和江浙沪地区青年女性面部衰老表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海浩 王思艺 +4 位作者 杨伶俐 管米香 王菲 安全 权强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目的寻找云南地区和江浙沪地区青年女性面部皮肤衰老表征差异和影响两地区人群主观年龄的皮肤衰老表征。方法招募200名云南地区女性和200名江浙沪地区女性,年龄在20~40岁间,分为20~30岁组和31~40岁组。通过收集面部图像,对皱纹、肤色、... 目的寻找云南地区和江浙沪地区青年女性面部皮肤衰老表征差异和影响两地区人群主观年龄的皮肤衰老表征。方法招募200名云南地区女性和200名江浙沪地区女性,年龄在20~40岁间,分为20~30岁组和31~40岁组。通过收集面部图像,对皱纹、肤色、毛孔、色斑进行测量分析。招募126名20~50岁女性评价者,根据图像进行主观年龄评价。比较不同年龄段中,两地区女性面部衰老表征和主观年龄差异。结果20~30岁人群中,云南地区女性面部a*值较江浙沪地区女性高,而L^(*)、b^(*)、ITA°值较低;江浙沪地区女性毛孔直径较云南地区女性大;云南地区女性色斑光密度均值较江浙沪地区女性高。31~40岁人群中,云南地区女性眉间纹和法令纹评级高于江浙沪地区女性。主观年龄评价中,云南地区31~40岁主观衰老人数较江浙沪人群数量多。结论云南地区和江浙沪地区女性在不同年龄段中衰老表征存在不同差异。在31~40岁阶段,皱纹是导致云南地区女性主观年龄偏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表征 主观年龄 皱纹 肤色
下载PDF
应用皮肤色度指数评估皮肤颜色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文娟 姜银凤 +2 位作者 华伟光 马来记 鲁楠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0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采用主观评分法和在体无创性仪器测试方法检测上海女性肤色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法则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应用于肤色的整体评判.方法2013年11月,上海家化功效评估实验室对60名女性志... 目的采用主观评分法和在体无创性仪器测试方法检测上海女性肤色参数.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法则以及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应用于肤色的整体评判.方法2013年11月,上海家化功效评估实验室对60名女性志愿者面颊部位进行各维度皮肤颜色参数检测,比较不同方法所得色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架构下的变量投影重要性方法(PLS-VIP)分析影响色度等级的5个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综合各参数建立皮肤色度指数(STI,),并进行STI指数模型验证.结果除皮肤黄度b值外,肤色等级与各仪器及图像分析测得参数之间相关性都较高(|r|=0.690~0.865);对肤色等级影响重要的5个参数为Int(光强度)、L、BS(色素沉积指数)、MI、EI;皮肤色度指数计算公式为STI=0.47*Int+0.47*L+0.43*BS-0.44MI-0.43EI,STI与肤色等级的相关系数为-0.834,P<0.000.结论STI可整体反映肤色的变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肤色 验证评估量表 偏最小二乘回归-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 皮肤色度指数
原文传递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Eye-Patch on Asthenopia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瑛 万修华 +2 位作者 李婧 李仕明 甄毅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eye-patch with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on asthenopia. Methods: A total of 180 rabbits were subjected to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medicine eye-patch with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on asthenopia. Methods: A total of 180 rabbits were subjected to three tests, namely the skin microcircuiation, the microvascular regeneration in the skin and the skin temperature change, with 60 rabbits for each test. The rabbits in each test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on naked back once per day, the low dos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eye-patch on naked back for 15 min once per day, while the high dose group was treated for three times per day. Forty Hartley guinea pigs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for the muscle tone test: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on naked back, the model group was treated without any medication, the low dos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eye-patch on naked back for 10 min once per day, while the high dose group was treated for three times per day. All treatments were continued for 14 days until the termination of the test. The microcirculatory blood flow was observed by using a video-microscopy system. The histological section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microvascular regeneration by observing the expression of factor V$.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on the skin surface were measured by using infrared thermometer, and the muscle tone was tested by the electromyography. Results: In compare with the normal or the model group, the improvement in the skin microcirculation and the blood vascular regeneration, and the decreasing in the muscle tone in low dose and high dose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ith confident level at P〈0.05. Conclusions: The eye-patch with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has great enhancement in blood vascular regeneration and skin microcirculation, and great improvement in the indexes for muscle tone. The study explains certain therapeutic efficacy and mechanism of the eye-patch and shows that it could reduce the symptoms for patients with asthenop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ye-patch with invigora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ASTHENOPIA skin microcirculation muscular tone pharmacodynamics effe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