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骨多发性血管肉瘤1例报告
1
作者 周丽 彭豆豆 +2 位作者 苏旭 尹万 杨帆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37-1040,共4页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颅骨多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右侧颞顶部包块入院的年轻女性诊断为颅骨多发性血管肉瘤的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讨论。结果年轻女性以右侧颞顶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头部C... 目的分析年轻女性颅骨多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右侧颞顶部包块入院的年轻女性诊断为颅骨多发性血管肉瘤的患者,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进行讨论。结果年轻女性以右侧颞顶部包块为首发症状,头部CT显示右侧顶骨、颞骨及枕骨髓腔内见多个结节,术后病理切片显示为分化程度不一的血管源性肿瘤,结合免疫组化诊断为血管肉瘤。文献复习显示发生于年轻女性,颅骨多发性血管肉瘤极为罕见。影像学可确定其发病部位,最终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治疗方式及预后取决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发病部位、骨内和骨外病变的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总体预后不良。结论年轻女性颅骨原发的多发性血管肉瘤极为罕见,需结合临床、影像及病理综合诊治,以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血管肉瘤 多发性 年轻女性 骨肿瘤
下载PDF
3D打印含镁聚己内酯支架修复大鼠颅骨缺损
2
作者 李筱叶 李强 +5 位作者 戴卓 丁梦 董衡 董强生 白晶 牟永斌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249-256,共8页
目的 评价3D打印含镁(Mg)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支架在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的骨修复效果。方法 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掺杂Mg微粒的PCL支架,以纯PCL支架为对照组,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两种支架的表面... 目的 评价3D打印含镁(Mg)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支架在大鼠颅骨缺损模型中的骨修复效果。方法 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掺杂Mg微粒的PCL支架,以纯PCL支架为对照组,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两种支架的表面形貌,用能谱分析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EDS)分析表面元素成分,并通过接触角仪和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其材料学性能进行表征。此外,将PCL-Mg支架浸入磷酸盐缓冲液中,连续28 d检测镁离子的释放行为。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建立SD大鼠颅骨临界尺寸缺损模型,根据植入支架材料不同,15只SD大鼠分为3组:PCL组、PCL-Mg组和对照组(未作处理),每组5只。术后4周和8周进行micro-CT扫描检测分析,并在8周后获取颅骨缺损区样本及大鼠主要脏器进行组织学染色。结果 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掺杂Mg微粒的PCL支架孔径为(480±25)μm,纤维直径为(300±25)μm,孔隙率约为66%。PCL-Mg支架含Mg 1.0 At%,表明Mg微粒的成功掺杂。PCL-Mg支架的接触角为68.97°±1.39°,压缩模量为(57.37±8.33)MPa,相较PCL支架显示出更好的润湿性和机械强度。在术后4~8周的观察期内,与对照组及PCL组相比,在PCL-Mg组大鼠颅骨缺损区观察到最佳的新生骨形成,其骨再生指标新生骨体积、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骨表面积组织体积比、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和骨矿物密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CL组。另外,H&E染色、Glodner染色和VG染色结果显示PCL-Mg组诱导较多的矿化新生骨形成,同时主要脏器H&E染色提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结论 PCL-Mg支架能够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为颌面部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支架材料选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颅骨缺损 骨再生 骨组织工程 支架 3D打印 聚己内酯 新生骨体积 骨体积分数
下载PDF
颅底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秦振伟 陈丁 +7 位作者 唐北燕 张宗盛 代军强 董强 康暐 赵贤军 段磊 潘亚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69-471,476,共4页
目的 总结颅底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临床特征并复习颅底特殊部位病变相关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颅底A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颅底ABC及相关手术技巧进行复习。结果 行额颞开颅硬膜... 目的 总结颅底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临床特征并复习颅底特殊部位病变相关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12月收治的1例颅底AB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颅底ABC及相关手术技巧进行复习。结果 行额颞开颅硬膜外入路全切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ABC。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ABC位于颅底的发病部位少见,诊断难度较高,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完整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动脉瘤样骨囊肿 额颞开颅硬膜外入路
下载PDF
鼻咽癌颅底骨转移瘤SPECT/CT影像特征变化及诊断价值分析
4
作者 官荣光 雷生红 +1 位作者 钟钰玲 李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SPECT/CT)在诊断鼻咽癌(NPC)颅底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NPC患者,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SPECT/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随访作为“金... 目的分析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SPECT/CT)在诊断鼻咽癌(NPC)颅底骨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期间于我院拟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NPC患者,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SPECT/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随访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患者SPECT/CT、MRI检查影像特征以及SPECT/CT、MRI检查对NPC颅底骨转移的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经SPECT/CT检查评估NPC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66%、86.04%、70.58%、88.09%、66.66%,经MRI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33%、67.44%、52.94%、78.37%、39.13%(P<0.05);经SPECT/CT检查评估NPC颅底骨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66%、73.60%、81.81%、87.50%、64.28%,经MRI检查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6.66%、50.00%、68.18%、73.07%、44.11%(P<0.05)。结论SPECT/CT在NPC颅底骨转移瘤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在放射治疗前参照SPECT/CT影像特征,可全面掌握病灶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颅底骨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 示踪剂 影像特征
下载PDF
幼龄大鼠颅骨缺损后硬脑膜相关促成骨基因的表达情况
5
作者 李烨 李政堂 +3 位作者 王勇 张中奇 邵国 张春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2341-2344,2349,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幼鼠颅骨缺损模型(2mm、5mm),探讨硬脑膜在颅骨缺损中促进骨修复的作用,并观察不同大小颅骨缺损中硬脑膜促成骨基因表达差异,为在临床治疗小儿颅骨缺损中补充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0只10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在顶骨...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幼鼠颅骨缺损模型(2mm、5mm),探讨硬脑膜在颅骨缺损中促进骨修复的作用,并观察不同大小颅骨缺损中硬脑膜促成骨基因表达差异,为在临床治疗小儿颅骨缺损中补充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0只10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在顶骨中心制造颅骨缺损,分别是2mm缺损组、5mm缺损组、未缺损对照组(其中2mm缺损组、5mm缺损组为实验组),每组20只。对照组暴露颅骨后不做处理。将每组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分别在术后1周、术后6周取材。采用Western-blot、RT-qPCR检测不同时期颅骨缺损处硬脑膜中骨形态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的蛋白表达情况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1)术后1周时,实验组Bmp2、Runx2、FGFR2表达量均高于未缺损对照组,其中2mm颅骨缺损组的Bmp2、Runx2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5mm缺损组,FGFR2蛋白表达量低于5mm缺损组(P<0.05)。术后6周时,实验组中Bmp2和Runx2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未缺损对照组,其中5mm缺损组Bmp2、Runx2表达量高于2mm缺损组(P<0.05);术后6周时,2mm缺损组的FGFR2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5mm缺损组的FGFR2蛋白表达量高于未缺损对照组和2mm缺损组(P<0.05)。(2)Runx2、Bmp2、FGFR2 mRNA表达水平情况:表达趋势同Western blot结果表达趋势相似。结论:(1)颅骨缺损后,未成熟硬脑膜促成骨因子表达增加;(2)硬脑膜中不同促成骨因子在不同大小的颅骨缺损中表达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硬脑膜 颅骨缺损 促成骨能力 骨再生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小儿颅骨缺损自行修复中的作用
6
作者 李政堂 郭雅鑫 +1 位作者 邵国 张春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颅脑外伤在小儿各类外伤中占据首位。去骨瓣减压术为神经外科常见减少颅内压的手术方式,颅骨缺失会导致患儿脑组织缺少颅骨保护,颅骨作为脑组织最直接的保护屏障,若缺损不及时修补会因体位、情绪和腹压等会导致脑组织在颅内发生移动,从... 颅脑外伤在小儿各类外伤中占据首位。去骨瓣减压术为神经外科常见减少颅内压的手术方式,颅骨缺失会导致患儿脑组织缺少颅骨保护,颅骨作为脑组织最直接的保护屏障,若缺损不及时修补会因体位、情绪和腹压等会导致脑组织在颅内发生移动,从而造成脑穿通性畸形、癫痫发作和脑变性萎缩等疾病。小儿有好动、依从性差、自我保护能力差等特点,更容易形成二次伤害。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缺乏颅骨的保护,颅脑容易受到二次伤害,还会影响患儿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造成患儿智力低下,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等相关并发症,所以重建颅骨的完整对患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未成熟硬脑膜对颅骨的发育和缺损修复有重要作用,2岁以下的儿童能够修复巨大的颅骨缺损,而成年人则缺乏这种内源性能力。幼龄动物骨缺损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上调,表明BMP2在骨组织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生物调节因子可调控BMP2的活性。该综述就BMP2在小儿颅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现状做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缺损修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硬脑膜
下载PDF
“小骨片”支架成形术修补额窦大缺损的初步探讨
7
作者 仇琰凯 柳羲 +3 位作者 张帆 吕行 王跃华 刘利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究“小骨片”支架成形术在修补额窦(FS)大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5月—2023年8月间收治的10例行前额底入路并使用“小骨片”支架进行FS重建的患者。结果10例患者中,2例颅咽管瘤、1... 目的探究“小骨片”支架成形术在修补额窦(FS)大缺损的应用。方法回顾性研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5月—2023年8月间收治的10例行前额底入路并使用“小骨片”支架进行FS重建的患者。结果10例患者中,2例颅咽管瘤、1例垂体瘤、1例胶质瘤、1例动脉瘤、5例脑膜瘤;4例患者彻底清除FS黏膜,6例患者黏膜无特殊处理,术后随访1~26个月,平均10.3个月,随访显示所有患者均无脑脊液漏、术后感染或粘液囊肿。结论“小骨片”支架成形术简单、有效,可以恢复FS的形态,保留生理功能,避免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前颅底手术 额窦缺损 支撑骨片 额窦重建
下载PDF
颅骨海绵状血管瘤2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杜小林 王诚 +1 位作者 邓小鹏 陈君权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1期6-9,共4页
目的总结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治方法与疗效,探讨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合理治疗方式。方法回顾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相关论文,同时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近期诊治的2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同时... 目的总结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治方法与疗效,探讨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的合理治疗方式。方法回顾颅骨海绵状血管瘤相关论文,同时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金阳医院近期诊治的2例颅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同时一期修补缺损颅骨。结果2例病理报告均证实为颅骨海绵状血管瘤,且术后恢复良好,无感染、癫痫等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严密随访1~2年,肿瘤均未见复发。结论原发性颅骨海绵状血管瘤较为罕见,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复发率低,但仍需定期随访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肿瘤 骨肿瘤 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自体骨瓣回植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9
作者 肖航 陈振兴 李斌 《中外医疗》 2024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自体骨瓣回植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收治的60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钛板...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自体骨瓣回植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简单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3年1月福州市长乐区医院收治的60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钛板修补术,观察组患者实施自体骨瓣回植修补术。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治疗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合愈合良好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3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随访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颅骨预后不良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维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体骨瓣回植修补术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性愈合时间,改善切口愈合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颅骨不良预后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自体骨瓣 骨移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临床诊断中MRI与CT检查的作用对比
10
作者 王玉磊 支辉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鼻咽癌疑似颅底骨质侵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手术及活检前完成MRI和CT检查,对比两者对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效能... 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鼻咽癌疑似颅底骨质侵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手术及活检前完成MRI和CT检查,对比两者对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效能。结果:72例鼻咽癌疑似颅底骨质侵犯患者经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确诊为颅底骨质侵犯58例(80.56%),无颅底骨质侵犯患者14例(19.44%)。CT检出阳性40例,阴性32例;MRI检出阳性49例,阴性23例;MRI检查对颅底骨质侵犯诊断灵敏度81.03%和准确率81.94%均显著高于CT检查的62.07%、63.89%(P<0.05);两者联合诊断颅底骨质侵犯灵敏度96.55%和准确率95.83%均显著高于CT和MRI单一检查(P<0.05);MRI检查对各位置颅底骨质侵犯检出总准确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经MRI扫描,可更为敏感地检出颅底骨质侵犯,与CT检查相比,检出率相对较高,有助于明确骨质侵犯位置,联合检测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颅底骨质 侵犯位置 MRI CT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的促成骨性能
11
作者 赵红霞 孙政伟 +2 位作者 韩阳 吴学超 韩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9-817,共9页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制备简单、制作费用低、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骨缺损修复研究中,但存在降解速度太快、生长因子释放时间短等问题。目的: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负载于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内,通...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制备简单、制作费用低、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骨缺损修复研究中,但存在降解速度太快、生长因子释放时间短等问题。目的: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负载于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内,通过体内外实验分析其促成骨性能。方法:①抽取新西兰大白兔静脉血,制备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分别制备含0,0.05,0.075,0.1 g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的甲基丙烯酰化明胶水凝胶,分别记为GelMA、GelMA/PRF-0.05、GelMA/PRF-0.075、GelMA/PRF-0.1,表征水凝胶的微观形貌与体外缓释性能。②将4种水凝胶分别与MC3T3-E1细胞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对照,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成骨诱导后,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矿化能力、成骨相关基因(骨钙素、骨桥蛋白、RUNX2)mRNA与蛋白表达,ERK1/2-p38 MAPK通路蛋白mRNA与蛋白表达。③取15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只兔颅骨部分别制备4个直径8 mm的全层骨缺损,其中1处缺损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对照组),另3处缺损分别植入GelMA水凝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GelMA/PRF-0.1水凝胶。术后4,8,12周,进行骨缺损部位Micro-CT扫描与骨组织形态观察。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4组水凝胶都具有蜂窝状的孔隙结构,并且随着水凝胶中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含量的增加,水凝胶的孔径轻微减小,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3组GelMA/PRF水凝胶均能以一定的速率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随着时间的延长,转化生长因子β1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累计释放量显著增加。②CCK-8检测与活/死染色显示,3组GelMA/PRF水凝胶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染色及成骨基因检测结果显示,GelMA/PRF水凝胶可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同时可抑制ERK1/2-p38 MAPK通路蛋白的表达,并且呈现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含量依赖性。③Micro-CT扫描显示,GelMA/PRF-0.1水凝胶组大鼠骨缺损处骨矿物质密度与骨体积分数均高于其他3组(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相较于其他3组,GelMA/PRF-0.1水凝胶组大鼠骨缺损处新骨形成更快、更成熟。④结果表明,GelMA/PRF水凝胶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促成骨性能,该作用可能与抑制ERK1/2-p38 MAPK通路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损伤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甲基丙烯酰化明胶 水凝胶 颅骨缺损
下载PDF
嗅沟脑膜瘤合并额骨中缝1例并文献复习
12
作者 张浩 田志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844-847,共4页
脑膜瘤是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良性肿瘤性疾病,占所有颅脑肿瘤的30%左右,其中嗅沟脑膜瘤占8.8%。本例患者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神经系统查体双眼视力下降,双侧鼻腔嗅觉正常,CT检查发现患者有额中缝,核磁检查显示前颅底嗅沟脑膜瘤,行手术治疗... 脑膜瘤是发病率较高的颅内良性肿瘤性疾病,占所有颅脑肿瘤的30%左右,其中嗅沟脑膜瘤占8.8%。本例患者双眼视物模糊3个月,神经系统查体双眼视力下降,双侧鼻腔嗅觉正常,CT检查发现患者有额中缝,核磁检查显示前颅底嗅沟脑膜瘤,行手术治疗后半年随访无复发,诊断为脑膜瘤。手术选取冠状切口,额下及纵裂入路,分块切除肿瘤并保护脑组织,完全切除肿瘤后电灼肿瘤附着的硬脑膜,simpson分级Ⅱ级切除。术后电话随访,患者生活自理,未遗留后遗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骨中缝 嗅沟脑膜瘤 手术 前颅底肿瘤 文献复习
下载PDF
Skull metastasis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被引量:2
13
作者 Takashi Goto Takahiro Dohmen +12 位作者 Kouichi Miura Shigetoshi Ohshima Kazuo Yoneyama Tomomi Shibuya Ei Kataoka Daisuke Segawa Wataru Sato Yumiko Anezaki Hajime Ishii Daigo Kon Ikuhiro Yamada Kentaro Kamada Hirohide Ohnish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0年第3期165-168,共4页
A 56-year-old male visited our hospital for evaluation of an occipital mass.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hypervascular enhancement with osteolytic change in the skull and a huge enhanced mass in the liver.Magne... A 56-year-old male visited our hospital for evaluation of an occipital mass.Contrast computed tomography showed hypervascular enhancement with osteolytic change in the skull and a huge enhanced mass in the liver.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howed bone metastasis in the thoracic vertebrae.Assays for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and 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were positive and his liver condition was Child-Pugh grade A.Our diagnosis wa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with skull and vertebrae metastases on chronic hepatitis B.He was treat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for bone metastases and 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HCC.But he develope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because of aspiration pneumonia,congestion and oedema with haemorrhage of the lungs and died.Dissection showed HCC with multiple bone metastases.The liver tumor was categorized as well-differentiated HCC,Edmondson classification Ⅰ,trabecular type and pseudoglandular type.In the liver mild infiltration of lymphocytes was seen in Glisson's capsules which were signif icantly enlarged with well preserved limiting plates.Piecemeal necrosis was not obvious.No fibrosis was noted.An 8 cm × 7 cm × 3 cm metastatic lesion had formed in the left occipitotemporal part of the cranial bone.The lesion was osteolytic and showed invasion into the dura mater.Neither the subdural cavity nor the brain showed involvement from the metastatic tumor.However,skull metastasis from HCC is very rare and it affects the patient's prognosi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ake an early diagnosis and carry out proper management of skull metastasis from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kull METASTASIS bone METASTASIS OSTEOLYTIC change CHRONIC HEPATITIS B
下载PDF
Discovery of an Internasal Bone in Hynobius maoershanensis(Urodela:Hynobiidae) 被引量:2
14
作者 Jianli XIONG Xiuying LIU Xiaomao ZENG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2011年第2期87-90,共4页
Internasal bones have generally been recorded in teleostean and tetrapod fossils, being absent in most extant vertebrates. Presently, there has been one case of the internasal bone discovered in a living salamander, P... Internasal bones have generally been recorded in teleostean and tetrapod fossils, being absent in most extant vertebrates. Presently, there has been one case of the internasal bone discovered in a living salamander, Pseudohynobius puxiongensis (Caudata: Hynobiidae). The second case discovered in living salamanders is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which is present in one of five specimens ofHynobius maoershanensis, a species endemic to China. This case is again regarded as individual variation. Thus, the presence of an "internasal bone" may represent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and is thus a misleading taxonomic charac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AMANDER intemasal bone skull ANATOMY individual variation
下载PDF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CT与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健楠 张桂荣 +2 位作者 张妍妍 张博 孙泓泓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53-857,共5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CT与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3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及MRI进行检查。统计病理结果,以定性诊断为金标准,记录CT、MRI对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结果,采用RO...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CT与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13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CT及MRI进行检查。统计病理结果,以定性诊断为金标准,记录CT、MRI对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结果,采用ROC曲线分析CT及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价值。结果130例患者经病理活检显示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有88例分化性非角化型鳞癌,13例分化性角化型鳞癌,29例未分化性鳞癌。定性诊断共检出颅底骨质侵犯98例,检出率为75.38%,CT检查共检出颅底骨质侵犯80例,检出率为61.54%,MRI检查共检出颅底骨质侵犯97例,检出率为74.62%,MRI检查检出率高于CT检查(P<0.05)。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92%、90.62%、94.62%,均高于CT检查的76.53%、84.37%、78.46%(P<0.05)。结论相比于CT检查,MRI检查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颅底骨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修复骨质疏松大鼠颅骨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耘佟 李汶洋 向学熔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来源外泌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提取HucMSCs来源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及纳米颗粒追踪分析鉴定其形态及大小,使用Western blot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来源外泌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提取HucMSCs来源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及纳米颗粒追踪分析鉴定其形态及大小,使用Western blot鉴定其表面标志物;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并使用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面标志物;将外泌体(空白对照、20μg/mL、40μg/mL、60μg/mL、80μg/mL)与BMSCs共培养,检测不同浓度的外泌体对BMSCs增殖及成骨向分化的影响;选取SD大鼠通过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构建骨质疏松模型,在颅骨缺损模型建立的同时注射外泌体悬液,术后8周处死大鼠,取术区组织进行micro-CT扫描并进行骨量分析,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骨缺损愈合情况,评价HucMSCs来源外泌体对骨质疏松大鼠颅骨缺损的修复潜能。结果:透射电镜及纳米颗粒追踪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HucMSCs来源外泌体形态及大小符合要求,表面蛋白标志物CD63及CD81表达均呈阳性。大鼠BMSCs表面标志物CD29高表达(99.86%)、CD90高表达(99.50%),CD45低表达(4.12%),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将60μg/mL的外泌体与BMSCs共培养5 d后细胞活力为对照组的(127.782±7.184)%(P=0.00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表达为对照组的(2.715±0.095)倍(P=0.003),Runx家族转录因子2(Runx family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表达为对照组的(2.175±0.731)倍(P=0.140)。在OVX诱导的骨质疏松SD大鼠颅骨缺损模型的修复中,micro-CT显示外泌体组相对于对照组出现了明显的骨愈合增加,骨量分析结果显示外泌体组骨组织比例为(11.000±1.708)%(P=0.008),骨小梁数目为(0.742±0.112)mm-1(P=0.014),骨小梁厚度为(0.175±0.008)mm(P=0.005),骨小梁间隙为(1.402±0.507)mm(P=0.022)。组织学结果显示新生骨的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为致密的板层样骨,有均匀的骨基质和骨陷窝。结论: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能够促进BMSCs的增殖活性及成骨向分化,具有修复骨质疏松骨缺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骨质疏松 颅骨缺损 骨再生
下载PDF
鞍底硬膜缝合及骨性重建与带蒂鼻中隔黏膜瓣技术在颅底重建中的作用及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明川 李瑞春 +5 位作者 杨刚 霍钢 周靖 张磊 王鹏 王晓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3-570,共8页
目的探讨鞍底硬膜缝合(不同方式)、骨性重建与鼻中隔带蒂黏膜瓣(pedicled nasoseptal flap,PNSF)对垂体瘤经鼻内镜术中发生中、高流量脑脊液漏的重建效能及其各自作用权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神经内镜标准经鼻入路垂体... 目的探讨鞍底硬膜缝合(不同方式)、骨性重建与鼻中隔带蒂黏膜瓣(pedicled nasoseptal flap,PNSF)对垂体瘤经鼻内镜术中发生中、高流量脑脊液漏的重建效能及其各自作用权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21年4月神经内镜标准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发生2~3级脑脊液漏(Kelly分级)的病例资料。将鞍底硬膜缝合方式、骨性重建、PNSF使用情况及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肿瘤大小和漏口直径等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上述因素对术后脑脊液鼻漏持续时间和卧床时间的影响,重点分析硬膜缝合、骨性重建与PNSF对鞍底重建效果相关指标的影响强度(即效能强度)。结果共纳入病例281例,平均年龄(47±12.6)岁,男性占比52.6%,其中应用PNSF 93例次,骨性重建268例次,鞍底硬膜锚定式缝合109例次,补丁式缝合50例次,未缝合122例次。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NSF、骨性重建和鞍底硬膜缝合的应用均显著减少术后鼻漏时间[分别减少18.524、35.876和16.983/19.791(锚定缝合/补丁缝合)h,均为P<0.001]与卧床时间[分别减少16.797、58.233和18.063/21.604(锚定缝合/补丁缝合)h,均为P<0.001],其中硬膜锚定式缝合与补丁式缝合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缩短鼻漏时间,标准化系数后修补效能强度排序为鞍底缝合>PNSF>骨性重建[标准β=0.211/0.207(锚定缝合/补丁缝合)>0.200>0.165];对减少卧床时间的效能强度排序为骨性重建>鞍底缝合>PNSF[标准β=0.239>0.206/0.210(锚定缝合/补丁缝合)>0.164]。骨性重建技术经25~30例学习曲线稳定后平均耗时(3.9±0.4)min。鞍底缝合经30~40例学习曲线平稳后平均每针缝合耗时(3.7±0.3)min,每例术中平均缝合(3.7±1.0)针,每例术中平均耗时(13.6±2.7)min。结论鞍底硬膜锚定式或补丁式缝合均可有效缩短脑脊液鼻漏持续时间和卧床时间,骨性重建提高了重建稳定性,尤其利于早期起床活动,以上两者学习曲线合理且术中耗时经济,作用权重接近甚至超过PNSF,可作为PNSF的有效补充甚至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内镜手术 颅底重建 缝合技术 骨瓣 鼻中隔带蒂黏膜瓣 垂体肿瘤
下载PDF
舌骨位置与颅底凹陷相关性的X线影像学研究
18
作者 钟伟兴 李俊桦 +1 位作者 李义凯 谌祖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472-475,共4页
目的:探讨舌骨位置与齿状突位置在诊断枕颈交界区(Occipitocervical junction,OCJ)异常中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回顾性研究了204例患者(女132例,男72例)的颈椎X线侧位片。采用Redlund-Johnell线获得齿状突位置,以舌骨前下缘到C3前下缘的... 目的:探讨舌骨位置与齿状突位置在诊断枕颈交界区(Occipitocervical junction,OCJ)异常中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回顾性研究了204例患者(女132例,男72例)的颈椎X线侧位片。采用Redlund-Johnell线获得齿状突位置,以舌骨前下缘到C3前下缘的距离为舌骨位置。为了评估舌骨位置与齿状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总组齿状突位置与舌骨位置存在中度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0.456,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AB=0.371CD+24.665,其中AB=C_(2)椎体下终板中心至McGregor线的最短距离,CD=C_(3)前下缘至舌骨前下缘的距离。年龄与齿状突位置呈弱负相关(r=-0.266,P<0.01),与舌骨位置无相关性(P>0.05)。男性齿状突位置和舌骨位置之间没有相关性,而女性这两个值呈弱相关(r=0.298,P<0.05)。结论:研究表明,舌骨位置和齿状突尖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关系,即AB=0.371CD+24.665(r=0.44,P<0.01),因而可进一步评估OCJ。此外,年龄与性别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骨 颅底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颅底重建的修补材料选择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怀鹏 张翼鹏 +3 位作者 王溪 王维 王亮 陈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580-2586,共7页
背景: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因其微创、显露充分、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前颅底中线及侧颅底占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范围及适应证也的不断扩展,颅底磨除范围相应增加,这也使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也相应增高。严重的脑脊液漏可导致... 背景: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因其微创、显露充分、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前颅底中线及侧颅底占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范围及适应证也的不断扩展,颅底磨除范围相应增加,这也使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也相应增高。严重的脑脊液漏可导致患者致命性的颅内感染及极差的预后。因此在神经内镜手术后,可靠的颅底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文章以此对颅底重建原则、方法、颅底重建应用的不同材料的生物学特性等展开综述。目的:阐述颅底重建的原则方法,总结不同重建材料的研究进展及不同生物学特性在颅底重建中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及PubMed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录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为“颅底重建、神经内镜、颅底骨缺损、经鼻蝶手术入路、多重修补、带蒂黏膜瓣、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英文检索词为“Skull base reconstruction,Neuroendoscopy,Skull base bone defect,Transnasal-sphenoidal operative approach,Multiple repair,Pedicled mucosal flap,Polyether-ether-ketone(PEEK),Hydroxylapatite”,最终纳入6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神经内镜经鼻蝶术后,即使颅底缺损越来越大,颅底重建的目地依旧是预防脑脊液漏避免严重并发症,目前多层修补是一致认可的修复原则。(2)骨性支撑的类骨材料诸如聚醚醚酮、羟基磷灰石因为价格昂贵且术前准备繁琐,临床应用较少;临床医生多靠类硬膜结构的生物材料及带蒂黏膜瓣完成修补,但受限于修补支撑力弱及黏膜瓣血运情况,少数病患仍有一定概率存在脑脊液漏的风险。(3)因此,术中类硬膜、类骨结构人工生物材料以及带蒂黏膜瓣修补颅底缺损符合恢复颅底的解剖修复,有助于硬膜、骨质结构的再生,这样也使疏水组织-类硬膜结构-类骨结构-黏膜的一体化生物材料研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重建 神经内镜 颅底骨缺损 经鼻蝶手术入路 多重修补 带蒂黏膜瓣 聚醚醚酮 羟基磷灰石
下载PDF
构建载免疫调节肽/miR-26a复合物微球缓释体系的体内成骨
20
作者 李欣伦 朱昱树 +3 位作者 杨乙苓 何思齐 文楠 牟雁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5469-5476,共8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明,免疫调节肽DP7-C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并可高效转染递送miRNA进入细胞发挥调控功能。目的:制备并筛选不同尺寸的多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装载免疫调节肽DP7-C/miR-26a复合物,构建并优化缓释体系,验...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证明,免疫调节肽DP7-C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功能,并可高效转染递送miRNA进入细胞发挥调控功能。目的:制备并筛选不同尺寸的多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装载免疫调节肽DP7-C/miR-26a复合物,构建并优化缓释体系,验证其生物相容性及体内成骨能力。方法:(1)微球制备:以碳酸氢铵作为造孔剂,通过双乳化法制备多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通过调整转速制备3种不同尺寸的多孔微球,将微球分散于免疫调节肽DP7-C/miR-26a复合物溶液中,制备载药微球,通过微球物理性能表征、投入产出比、包封率及缓释性能,筛选出最佳载药多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用于后续实验。(2)体外细胞实验:将不同质量浓度的载药与未载药微球溶液分别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微球的生物相容性。(3)动物体内实验:取9只成年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只。3组均建立直径5 mm颅骨缺损模型,空白组不进行干预,对照组植入未载药微球,实验组植入载药微球,术后8周,分别进行主要脏器及颅骨缺损区病理形态、碱性磷酸酶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与结论:(1)微球制备:通过相关检测结果得出,相较于转速500,1200 r/min,转速1000 r/min制备的载药微球具有均匀的尺寸、更高的产率及良好的缓释性能,可用于后续实验。(2)体外细胞实验:CCK-8检测结果显示,载药与未载药微球溶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无影响,无明显的细胞毒性。(3)动物体内实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各组大鼠内脏未发生与实验干预相关的病理学改变。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显示,空白组缺损部位主要被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占据,可见少量血管生成,未见明显新骨生成;对照组缺损部位可见少量新骨生成及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实验组缺损区域有明显新骨生成及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缺损部位碱性磷酸酶表达高于对照组、空白组(P<0.05)。(4)结果显示,多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免疫调节肽miR-26a复合物缓释体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成骨性能,可促进大鼠颅骨临界骨缺损的再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缓释微球 免疫调节肽 miR-26 颅骨缺损 骨再生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