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骨浆细胞肿瘤1例
1
作者 万豪杰 韩锋 +4 位作者 杨华 杨明 罗登建 黄睿 陈伟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浆细胞瘤又称骨髓瘤,来源于骨髓内的浆细胞。颅骨浆细胞肿瘤只占髓外浆细胞肿瘤的极少部分,属临床罕见疾病。本文报道1例颅骨将细胞肿瘤,62岁女性,因头部包块伴疼痛不适6个月余入院。额部头皮包块大小约1.0cm×2.0cm,质地韧,界限不... 浆细胞瘤又称骨髓瘤,来源于骨髓内的浆细胞。颅骨浆细胞肿瘤只占髓外浆细胞肿瘤的极少部分,属临床罕见疾病。本文报道1例颅骨将细胞肿瘤,62岁女性,因头部包块伴疼痛不适6个月余入院。额部头皮包块大小约1.0cm×2.0cm,质地韧,界限不清,轻微压痛。颅脑CT平扫发现颅骨多发骨质破坏并额部软组织结节。颅脑MRI平扫+增强发现颅骨多发骨质破坏区并局部软组织结节形成。术前考虑嗜酸性肉芽肿。完善术前准备后,予以颅骨病损切除+颅骨成形术治疗,全切除额部病灶,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浆细胞肿瘤。术后规律行达雷妥尤单抗靶向治疗+伊沙佐米化疗,术后16个月复查颅脑MRI平扫未发现肿瘤复发。术后31个月电话随访显示,病人的右下肢偶有疼痛,病人可拄拐行走。总之,颅骨浆细胞肿瘤极为少见,影像学检查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定位诊断,但病理检查仍是诊断金标准,术后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放化疗,可改善病人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肿瘤 浆细胞瘤 骨髓瘤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多重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大腺瘤切除的应用
2
作者 黄进 孙骏 +4 位作者 计巍 程超 焦建同 黄维一 邵君飞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影像融合、假包膜外分离和术中个体化颅底修复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大腺瘤切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垂体大腺瘤的病例资料。术前行鞍区薄层CT、垂体MRI+MRA导航序列,利用神经导航影像融合重建技术...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影像融合、假包膜外分离和术中个体化颅底修复技术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大腺瘤切除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垂体大腺瘤的病例资料。术前行鞍区薄层CT、垂体MRI+MRA导航序列,利用神经导航影像融合重建技术进行术前评估。均行神经内镜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切开鞍底硬膜后,识别腺瘤周围的膜性结构,尽量沿假包膜外界面钝性分离,将假包膜与腺瘤一并切除。病人术中无脑脊液漏36例;低流量脑脊液漏4例,采用鞍底硬膜缝合、鼻外纱条支撑;术中有明显脑脊液漏2例,采用自体脂肪、阔筋膜、鞍底硬膜缝合;术中1例高流量脑脊液漏者,应用自体脂肪,可吸收人工脑膜,自体阔筋膜,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分层修补,间断缝合硬膜术后填塞瘤腔,最后予纱条支撑填塞鼻腔。结果所有病例未出现术后脑脊液鼻漏,出现一过性尿崩9例,颅内感染3例,均对症治疗后好转。肿瘤全切除39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复查MRI,39例全切病例未见复发,4例次全切病例中,3例无明显进展,1例接受再次手术,恢复良好。结论神经导航影像融合技术有助于手术医师评估肿瘤与周边结构位置关系,内镜下辨别腺瘤周围的膜性结构,颅底个体化修复技术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神经内镜 假包膜 颅底重建
下载PDF
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俊其 王蠡 +3 位作者 王振霖 张秋航 齐岩 危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0-585,共6页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92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根据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缓解、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切除颅底脊索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2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192例颅底脊索瘤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根据肿瘤切除程度、临床症状缓解、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评价手术疗效,Kaplan⁃Meier法行生存分析。结果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行颅底脊索瘤切除术,80.21%(154/192)达到影像学全切除(全切除组)、19.79%(38/192)存在影像学残留(残留组)。围手术期死亡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6.77%(13/192)]、新发脑神经功能障碍[6.25%(12/192)]、蛛网膜下腔出血[2.08%(4/192)]和颅内耐药菌感染[1.56%(3/192)]。随访81(52,120)个月,死亡57例;全切除组中位生存时间为7.41年、残留组4.33年,两组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18,P=0.002)。结论内镜下经口鼻联合入路手术可有效切除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时间延长、预后良好;手术全切除肿瘤是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肿瘤 内窥镜检查 口腔 鼻腔 预后
下载PDF
Unusual Acute Onset of Symptomatic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of the Skull: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4
作者 Paul E. Kaloostian Han Chen +1 位作者 Franklin Westhout Erich Marchand 《Open Journal of Modern Neurosurgery》 2013年第3期44-47,共4页
Introduction: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 is a group of idiopathic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liferation of specialized bone marrow-derived Langerhans cells (LCs) and mature eosinophils, resulting in so... Introduction: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 is a group of idiopathic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oliferation of specialized bone marrow-derived Langerhans cells (LCs) and mature eosinophils, resulting in solitary or few, indolent and chronic, lesions of bone or other organs called eosinophilic granulomas. Calvarial LCH is quite rare and an underappreciated differential etiology of skull lesions. We present a most unusual case of a young child with hyperacutely symptomatic langerhans histiocytosis of the skull. Method: A 7-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a history of increasing (progressive) frontal headaches of 8 days duration, unaccompanied by associated nausea, vomiting, or diplopia. His only additional complaint was a hard bump on his forehead. MRI and CT done in the ER identified a right fronto-parietal lesion with associated skull erosion. Nuclear medicine and SPECT studies confirmed an erosive skull lesion without significant metabolic activity. A right frontal craniectomy and excision was performed. Results: A soft, rubbery well-circumcised mass coming from the diploic layer of the skull with involvement of bone was identified. The mass had eroded both the outer and inner table of the skull, and the involved area of the right frontal bone was resected. Intra-operative histo-pathologic analysis of the lesion revealed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without involvement of the dura. The patient experienced no neurological worsening as a result of the resection. He was discharged home in stable condition. Conclusion: LCH lesions of the skull are common findings, however, this focal hyperacute symptomatic presentation is most rare and should not deter us from anticipating an erosive bony tumor and planning timely surgical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HISTIOCYTOSIS X Letterer Siwe EOSINOPHILIC GRANULOMA skull neoplasms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下开颅手术治疗复杂鼻颅沟通颅底肿瘤初探
5
作者 张晨 张延铭 佟小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75-579,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同期切除复杂鼻颅沟通颅底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血管吻合技术对颈内动脉的保护作用。方法与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内镜下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同...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同期切除复杂鼻颅沟通颅底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血管吻合技术对颈内动脉的保护作用。方法与结果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内镜下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同期治疗9例复杂鼻颅沟通颅底肿瘤患者,6例通过开颅手术中辨识、显露、移位颈内动脉的方式保护颈内动脉,3例在颈内动脉保护的基础上行颈内动脉岩骨段⁃桡动脉⁃颈内动脉床突段搭桥术。8例肿瘤全切除,1例肿瘤大部切除。术后2周,8例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Glasgow预后分级(GOS)5级],1例视力减退但生活可自理(GOS分级4级);仅1例术后3 d发生颅内感染。结论内镜下经鼻入路联合显微镜下开颅手术同期切除复杂鼻颅沟通颅底肿瘤疗效确切,且无严重并发症;术中颈内动脉保护及血管吻合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内窥镜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颈内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颅面血管瘤病 被引量:16
6
作者 焦德让 只达石 +4 位作者 卫启明 姚鑫 刘暌 秦进喜 王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探讨颅面血管瘤病的病理改变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1995年12月治疗的7例(男1例,女6例)颅面血管瘤病患者的病理改变及手术治疗结果。其中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血管痣、癫痫发作、智力障碍以及偏... 目的探讨颅面血管瘤病的病理改变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1995年12月治疗的7例(男1例,女6例)颅面血管瘤病患者的病理改变及手术治疗结果。其中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面部血管痣、癫痫发作、智力障碍以及偏瘫;脑电图检查显示病变部位异常脑电波。结果7例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余6例手术后临床症状及脑电图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理改变包括颅骨不对称,颅内钙化,脑萎缩,脑室扩大,硬脑膜和蛛网膜血管扩张、增生及脑血管扩张,静脉畸形等。结论对于药物控制不满意的颅面血管瘤病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面 血管瘤 病理改变 患者 手术治疗 血管扩张 静脉畸形 颅内钙化 脑室扩大 血管痣
下载PDF
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致飞 赵兵 +2 位作者 吴德俊 李德坤 孙锦章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59-664,共6页
目的筛查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颅底肿瘤切除术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 目的筛查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20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开颅颅底肿瘤切除术的159例患者临床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9例患者中81例发生术后颅内感染,颅内感染率为50.9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5 h(OR=3.438,95%CI:1.371~8.625;P=0.008)、术中失血量≥400 ml(OR=2.308,95%CI:1.115~4.777;P=0.024)、术中开放额窦或乳突气房(OR=16.817,95%CI:3.689~76.658;P=0.000)是颅底肿瘤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多、术中开放额窦或乳突气房的颅底肿瘤患者开颅手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较高,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颅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感染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经鼻内镜颅底进路手术的探索 被引量:12
8
作者 许庚 李源 +7 位作者 谢民强 文卫平 史剑波 陈合新 吕剑霆 张革化 刘贤 徐睿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3-446,I003,共5页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颅底进路手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范围。方法 分别采用经鼻内镜前颅底进路和蝶窦后上壁进路完成前颅窝异物取出术、前颅窝嗅神经母细胞瘤和脑膜瘤切除术、侵入前颅窝的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侵入中颅窝的巨大蝶窦...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颅底进路手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范围。方法 分别采用经鼻内镜前颅底进路和蝶窦后上壁进路完成前颅窝异物取出术、前颅窝嗅神经母细胞瘤和脑膜瘤切除术、侵入前颅窝的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侵入中颅窝的巨大蝶窦囊肿切除术、原发性中颅窝鞍旁岩尖部胆脂瘤切除术、侵入鞍区的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共 9例。结果  9例手术均获成功 ,未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除 1例低分化鳞癌鞍区占位性病变术后 2年死于其他非相关性疾病外 ,另外良性 ( 5例 )和恶性 ( 3例 )占位性病变随访 1~ 7年未见复发。结论 紧靠颅底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有经鼻内镜手术的可能性 ,但是适应证选择应非常严格 ,术者必须具备熟练的解剖学知识、手术技巧和经验 ,并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对范围局限的恶性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颅底进路手术 前颅窝异物取出术 前颅窝嗅神经母细胞瘤 脑膜瘤 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临床分期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28
9
作者 吴彦桥 杨伟炎 +6 位作者 周定标 黄德亮 余新光 韩东一 李向红 武文明 戴仆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58-362,T006,共6页
目的 通过对 61例颅底脊索瘤回顾性分析 ,简化原颅底脊索瘤分型并提出新的临床分期。方法 颅底脊索瘤 61例 ,典型脊索瘤 5 8例 ,软骨型脊索瘤 3例 ,男 34例 ,女 2 7例 ,男女之比为1 2 6∶1 ,年龄 7~ 75岁 ,平均 ( 38 44± 1 3 6... 目的 通过对 61例颅底脊索瘤回顾性分析 ,简化原颅底脊索瘤分型并提出新的临床分期。方法 颅底脊索瘤 61例 ,典型脊索瘤 5 8例 ,软骨型脊索瘤 3例 ,男 34例 ,女 2 7例 ,男女之比为1 2 6∶1 ,年龄 7~ 75岁 ,平均 ( 38 44± 1 3 61 )岁。初诊患者 40例 ,复发患者 2 1例。术前或术后接受放射治疗 2 6例。分期方法 :鞍区型Ⅰ、Ⅱ、Ⅲ、Ⅳ期 ,斜坡型Ⅰ、Ⅱ、Ⅲ、Ⅳ期 ,广泛型只有Ⅳ期。随访时间 1 2~ 2 0 6个月。结果  61例患者本院接受 90例次手术 ,全切除 7例次 ,次全切除 2 6例次 ,大部分切除 41例次 ,部分切除 1 6例次 ;Ⅱ、Ⅲ、Ⅳ期手术分别为 2 1例、30例次、39例次 ;上方入路全切或次全切为 1 8例次 ( 37 5 % ) ,下方入路为 2 3例次 ( 5 4 8% )。并发症上方入路 2 1例 ( 4 3 75 % ) ,下方入路为 6例 ( 1 4 2 7% )。 3、5、1 0年生存率分别为 73 0 2 %、62 60 %、37 64%。结论 颅底脊索瘤临床分型与分期结合可以更好的对病变进行定位、定量、指导手术入路选择、比较疗效、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脊索瘤 临床分期 手术治疗 肿瘤 影像学
下载PDF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放射治疗后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胡永红 卢泰祥 +4 位作者 麦伟源 韩非 黄莹 刘慧 张恩罴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3-467,共5页
目的 评价分析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在首程放射治疗后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985~ 1986年 10 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 ,均为鳞状细胞癌 ,其中低分化 96例 ,高分化 4例。所有病例经CT扫描证实颅底骨质被破坏 ,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B型超... 目的 评价分析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在首程放射治疗后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1985~ 1986年 10 0例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 ,均为鳞状细胞癌 ,其中低分化 96例 ,高分化 4例。所有病例经CT扫描证实颅底骨质被破坏 ,胸部X线摄片及腹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异常。采用60 Co或直加单纯外照射 ,总剂量 6 6~ 80Gy/ 6~ 8周 ,2Gy/次。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 ,平均随访 2 2 3个月 (2~ 174个月 )。采用Kaplan Meier统计生存率 ,Cox模型分析各种预后因素 ,包括侵犯海绵窦、蝶窦、筛窦、上颌窦 ,咽旁间隙侵犯、头痛、颅神经损害 ,治疗后头痛缓解及颅神经损害的修复等。结果  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78 8%、38 0 %、2 6 9%、13 0 % ,但伴有前组颅神经 (Ⅰ~Ⅷ )和后组颅神经 (Ⅸ~Ⅻ )同时侵犯者 5年生存率仅为 7 7%。死亡原因包括局部复发 5 9例 ,远处转移 2 1例 ,局部复发加远处转移 1例 ,非肿瘤原因死亡 5例。经多因素分析 :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为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缓解。结论 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发现颅神经损害、放射治疗后颅神经修复及头痛症状的缓解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鳞状细胞癌 放射疗法 存活率 颅底骨质破坏 颅神经损伤
下载PDF
颅骨表皮样囊肿的CT诊断 被引量:7
11
作者 葛体池 许崇永 +2 位作者 王志强 赵雅萍 贺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67-368,共2页
目的: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SEC)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SEC7例,额骨2例,顶骨3例,枕骨2例,均行CT平扫,分析其CT表现特征。结果:5例SEC以向颅外膨胀生长为主,病灶最大约66mm×53mm,其中3... 目的:探讨颅骨表皮样囊肿(SEC)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SEC7例,额骨2例,顶骨3例,枕骨2例,均行CT平扫,分析其CT表现特征。结果:5例SEC以向颅外膨胀生长为主,病灶最大约66mm×53mm,其中3例呈混杂密度,杂有斑片状脂肪影;2例呈囊性密度,密度均匀;病灶累及颅板三层,2例骨质缺损呈火山口状,边缘增生硬化。2例病灶局限于板障内,膨胀生长,边缘清晰锐利,内外板受压变薄。结论:囊性膨胀生长及火山口样骨质缺损对SEC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诊断困难时仍需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囊肿 颅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颅底脊索瘤的MR表现分析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海涛 王仁法 +3 位作者 高小玲 程娟娟 夏黎明 王承缘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颅底部脊索瘤的MR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在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6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结果:16例颅底脊索瘤中,肿瘤局限于斜坡者9例,累及鞍内、鞍旁、蝶窦、鼻咽部者7... 目的:分析颅底部脊索瘤的MR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讨MR在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6例颅底脊索瘤的MRI表现。结果:16例颅底脊索瘤中,肿瘤局限于斜坡者9例,累及鞍内、鞍旁、蝶窦、鼻咽部者7例,同时累及后颅凹者1例。病变在T1WI呈不均匀长:等T1信号软组织肿块影,T2WI9例呈等或稍长T2信号,7例呈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10例呈不均匀强化,6例呈明显强化。5例术后复查肿瘤复发。结论:MR可明确显示颅底脊索瘤的位置、形态、浸润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颅底脊索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颅底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430例颅底病变手术与缺损修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德亮 杨伟炎 +3 位作者 韩东一 王荣光 王嘉陵 周其友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M515-M519,共5页
目的 通过对颅底病变手术处理与缺损修复的疗效分析 ,总结其病变类型、部位、特点及其手术处理与修复的方法 ,为临床提供有益经验。方法 对 1982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颅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30例颅底病... 目的 通过对颅底病变手术处理与缺损修复的疗效分析 ,总结其病变类型、部位、特点及其手术处理与修复的方法 ,为临床提供有益经验。方法 对 1982年 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在我科住院手术的颅底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30例颅底病变患者中 ,男 2 6 5例 (6 1 6 % ) ,女 16 5例(38 4 % ) ;患者平均年龄 36 1岁 (2 5~ 76 0岁 ) ;左侧颅底病变 173例 (4 0 2 % ) ,右侧 178例(4 1 4 % ) ,累及颅底中部和两侧者 79例 (18 4 % ) ;累及前颅底 116例 (2 7 0 % ) ,中间颅底 5 7例(13 3% ) ,侧、后颅底 174例 (4 0 5 % ) ,有 83例 (19 5 % )累及颅底 2个或 2个以上的区域。 4 30例病变中肿瘤 2 83例 (6 5 8% ) ,外伤 76例 (17 7% ) ,先天性病变 4 2例 (9 8% ) ,感染性病变 18例(4 2 % ) ,原因不明 11例 (2 6 % )。 2 83例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 15 4例 (35 8% ) ,恶性 12 9例(30 0 % )。全部病变均经手术处理 ,其中 2次手术 4 3例 ,3次手术 5例 ,4次手术 4例 ,5次手术 1例 ,6次手术 3例 ,共行手术 5 14例次。行颅底骨缺损修复 95例 (2 2 1% ) ,行脑膜修补 117例 (2 7 2 % ) ;发生术后并发症 2 7例 (6 3% )。 2例因病变累及颈内动脉 ,手术时血管破裂 ,行颈内动脉和颈总动脉结扎后引起脑疝而死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病变 手术治疗 缺损修复 颅底肿瘤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与组织学鉴别诊断 被引量:14
14
作者 潘斌才 李斌 +1 位作者 罗柏宁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11-619,共9页
研究背景脊索样肿瘤系指具有原始脊索形态特点的肿瘤性病变,常规HE染色表现为短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特征性地呈条索状或簇状分布于淡蓝色黏液样基质中。颅底是发生脊索样肿瘤比较集中的部位,主要包括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 研究背景脊索样肿瘤系指具有原始脊索形态特点的肿瘤性病变,常规HE染色表现为短梭形或上皮样肿瘤细胞特征性地呈条索状或簇状分布于淡蓝色黏液样基质中。颅底是发生脊索样肿瘤比较集中的部位,主要包括脊索瘤、脊索样脑膜瘤、脊索样胶质瘤和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由于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重叠,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鉴别一直是临床诊断的难点,极易误诊。笔者对各种颅底脊索样肿瘤的发生部位、MRI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此类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发生于颅底的10例脊索瘤、5例脊索样脑膜瘤、3例脊索样胶质瘤和5例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病例的影像学、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脊索瘤主要发生于斜坡伴骨质破坏,T2WI呈高信号和"蜂房征",组织形态学可见脊索样特征和"液滴"状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上皮性标志物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呈弥漫性强阳性。脊索样脑膜瘤位于鞍旁海绵窦,边界清楚,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强化,并可见典型的"脑膜尾征";肿瘤组织中黏液样基质和典型脑膜瘤区域比例不均匀,间质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数目不等,除表达上皮膜抗原外,D2-40表达阳性率为4/5。脊索样胶质瘤好发于第三脑室,增强后呈均匀致密强化灶、边界锐利;上皮样肿瘤细胞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恒定表达阳性外,广谱细胞角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均有不同程度表达。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也位于斜坡,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均与脊索瘤相似,但不表达或仅灶性表达上皮性标志物,Galectin-3在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结论颅底脊索样肿瘤有各自较明确的解剖学定位和影像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对于易混淆的病例,除注意观察组织形态学特点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广谱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和D2-40组合最适宜鉴别诊断。Ki-67抗原标记指数不能作为肿瘤分型的依据,Galectin-3特异性较差,不建议在脊索样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脑膜瘤 神经胶质瘤 颅底肿瘤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左长京 周晓平 +5 位作者 萧毅 崔恒武 吕桃珍 王敏杰 薛宏 范月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2-594,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螺旋 CT血管造影 (SCTA )的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16例颅底肿瘤 ,MRI明确诊断后行 SCTA。 SCTA与 MRI、手术对照。螺旋扫描层厚 2 .0 m m,间距 1.0 mm ,螺距 1.0~ 1.2 5 ,均以 3.0 ml/s速度注射对比剂12 0 ... 目的 :探讨颅底肿瘤螺旋 CT血管造影 (SCTA )的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16例颅底肿瘤 ,MRI明确诊断后行 SCTA。 SCTA与 MRI、手术对照。螺旋扫描层厚 2 .0 m m,间距 1.0 mm ,螺距 1.0~ 1.2 5 ,均以 3.0 ml/s速度注射对比剂12 0 ml;用表面遮盖法 (SSD)重建三维图像 ,5例行伪彩 SSD重建及模拟手术入路。结果 :SCTA清楚显示了 14例颅底肿瘤的形态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 ,而 1例颅咽管瘤、1例胶质瘤瘤体未显示 ,仅显示了受压移位的邻近血管及其与颅骨的关系。 SCTA的三维图像及模拟手术入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 :SCTA提供的颅底肿瘤与邻近血管及颅骨关系的三维图像 ,是对常规二维影像的重要补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螺旋CT 血管造影 SCTA
下载PDF
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底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吴东东 卜博 +1 位作者 陈晓雷 许百男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底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4例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指引下接受显微... 目的探讨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底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在本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14例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指引下接受显微外科手术。评价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14例中,近全切8例,次全切6例。术后3周,12例神经功能改善或同术前,2例神经功能下降,功能下降者行为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60,生活可自理。结论融合MRI与CT图像的多模态神经导航技术可为颅底显微外科手术提供全面的导航信息,提高了肿瘤切除程度及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导航技术 颅底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颅底临床解剖标志与颅底肿瘤手术的安全性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业海 张琨龄 +6 位作者 杨克林 万经海 杨见明 邱建新 陆地红 方平 童步升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颅底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保证颅底手术的安全性并彻底根治肿瘤。方法对我院 10年来 2 9例不同颅底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 ,分析颅底的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在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切除... 目的 探讨颅底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保证颅底手术的安全性并彻底根治肿瘤。方法对我院 10年来 2 9例不同颅底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 ,分析颅底的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在术前诊断、不同手术进路切除肿瘤时的应用情况。结果 本组初期3例手术中有 2例术后颅底有部分肿瘤残留 ;其余 2 6例颅底手术中 ,皆在直视下完全切除肿瘤 ,无手术死亡及严重颅脑并发症。本组 2 9例中 ,侵犯颅底的恶性肿瘤行不同的颅底手术 19例 ,其 3年生存率为 72 2 % (13/ 18) ,5年生存率为 35 7% (5 / 14 )。结论 鸡冠、翼突和颞骨棘、茎突和颈内动脉及其各自的毗邻解剖结构分别是不同的颅底手术重要标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手术 临床解剖标志 颅底肿瘤 手术治疗 安全性
下载PDF
额-耳前-颈联合入路切除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瑛 王天铎 +4 位作者 荣宝刚 丁元萍 李永团 刘亦清 张寒冰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2-434,共3页
目的 探讨适宜切除巨大侧颅底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 应用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 ,制作眶颧骨瓣及颅骨骨瓣 ,结合下颌骨脱位下移 ,获得了充分暴露肿瘤的术野 ,治疗 2例占据咽旁间隙、颞下窝穿颅底达颅中窝的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结果... 目的 探讨适宜切除巨大侧颅底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 应用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 ,制作眶颧骨瓣及颅骨骨瓣 ,结合下颌骨脱位下移 ,获得了充分暴露肿瘤的术野 ,治疗 2例占据咽旁间隙、颞下窝穿颅底达颅中窝的巨大侧颅底沟通性肿瘤。结果  2例肿瘤均获得全切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均未发生脑脊液漏等任何颅内并发症 ,面部无明显畸形 ,咬合正常。结论 额 耳前 颈联合入路是用于切除巨大咽旁间隙、颞下窝、侵入颅中窝的侧颅底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耳前-颈联合入路 颅底肿瘤 外科手术 治疗
下载PDF
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9
作者 葛明华 谭卓 +2 位作者 何剑锋 刘爱华 王可敬 《中国肿瘤》 CAS 2008年第5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及其手术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8年2月,对50例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颈下颌进路20例、颞下窝入路22例、上颌骨外翻入路1例、颅... [目的]探讨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及其手术效果。[方法]1998年12月至2008年2月,对50例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颈下颌进路20例、颞下窝入路22例、上颌骨外翻入路1例、颅面联合入路6例、Weber-Ferguson加Lynch入路1例。[结果]全组50例,49例达裸眼肿瘤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暂时性偏瘫1例,术后脑脊液漏1例。随访满3年有34例,3年总生存率61.76%,无瘤生存率58.82%。[结论]侧颅底受侵或侧颅底相关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入路应视肿瘤部位而定,手术风险可以接受。手术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肿瘤 手术入路 外科学 预后
下载PDF
颅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洋 郝大鹏 +4 位作者 石祥龙 于俪媛 万光耀 刘吉华 徐文坚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颅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ASPS的CT(n=8)、MRI(n=8)及MR静脉造影(MRV)(n=2)表现。结果:8例ASPS均以推压头皮软组织向外生长为主,向... 目的:探讨颅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ma,ASPS)的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ASPS的CT(n=8)、MRI(n=8)及MR静脉造影(MRV)(n=2)表现。结果:8例ASPS均以推压头皮软组织向外生长为主,向内则与硬脑膜分界不清。CT表现:6例原发性APSP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见不均匀密度肿块,含斑片状残留骨质,边缘示不完整骨性薄壳;2例继发性ASPS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密度较均匀。MRI表现:6例原发性ASPS外观呈"蘑菇征",呈以等T_1、长T_2、高DWI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内部可见片状T_2WI高信号(n=6)、点条状低信号(n=4)或簇状血管影(n=2),MR增强示明显不均匀强化,并于肿瘤两侧出现"硬膜尾征";2例继发性ASPS呈卵圆形,呈均匀等T_1、等T_2信号,明显均匀强化;6例原发性ASPS的ADC值平均为2.19×10^(-4)mm^2/s,2例继发性ASPS的ADC值平均为1.76×10^(-4) mm^2/s。MRV表现:上矢状窦受压,肿块内见大量引流静脉。结论:颅骨ASPS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软组织腺泡状 颅骨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