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rectly searching method for slip plane and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based on critical state of slope 被引量:30
1
作者 林杭 曹平 +2 位作者 宫凤强 李江腾 桂易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131-135,共5页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lip plane of slope directly b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and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lope stability, a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plane strain...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lip plane of slope directly b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and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lope stability, a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plane strain mode by FLAC3D for homogeneous soil slope, whose parameters were reduced until the slope reached the critical state. Then FISH program was used to get the location data of slip plane from displacement contour lines. Furthermore, the method to determine multiple slip planes was also proposed by setting different heights of elastic areas.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the stability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cohesion,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and tensile strength.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cohesion, failure mode of slope changes from shallow slipping to the deep slipping, while inclination of slip plane becomes slower and slipping volume becomes larger; with the increase of friction angle, failure mode of slope changes from deep slipping to shallow slipping, while slip plane becomes steeper and upper border of slip plane comes closer to the vertex of slope; the safety factor increases little and slip plane goes far away from vertex of slope with the increase of tensile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strength reduction slip plane STABILITY influential factors
下载PDF
A NEW CRITERION FOR OCCURRENCE OF STICK-SLIP MOTION IN DRIVE MECHANISM 被引量:2
2
作者 丁文镜 樊世超 陆明万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3-281,共9页
This paper, using Karnopp's model of friction force and phase plane method, studies the stick-slip motion of the flexible drive mechanism. It is explained that a sudden drop of friction force is the essential sour... This paper, using Karnopp's model of friction force and phase plane method, studies the stick-slip motion of the flexible drive mechanism. It is explained that a sudden drop of friction force is the essential source of stick-slip motion when the sliding is impending. A new criterion for occurrence of stick-slip motion is established. The stick-slip region and the stable region in a parameter plane are separated by a critical parameter curve. Moreover, for the stick-slip motion of the flexible drive mechanism without viscous damping, a parameter expression is obtained. The results may be used in design of the flexible driv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phase plane stick-slip motion parameter criterion
下载PDF
Fault-Plane Solution of the Earthquake of 19 March 2005 in Monatele (Cameroon)
3
作者 Eric N. Ndikum Charles T. Tabod +1 位作者 Alain-Pierre K. Tokam Bernard Z. Essimbi 《Open Journal of Geology》 2014年第6期289-293,共5页
An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Ml = 3.04 was detected on the 19 of March 2005 at 11:49:18.31 (local time) by seven broadband seismometers located around Cameroon (Central Africa). Its epicenter has been relocated and foun... An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Ml = 3.04 was detected on the 19 of March 2005 at 11:49:18.31 (local time) by seven broadband seismometers located around Cameroon (Central Africa). Its epicenter has been relocated and found to be in Monatele (Cameroon) with latitude 4°26.34' and longitude 10°59.62'. The fault-plane solution calculated using double couple fault-plane solutions based on P-wave polarity readings, also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the dextral nature of the Sanaga Fault (SF) underlying this region of the epicenter, is a strike-slip fault with a normal faulting component. The beach ball representation of this fault-plane solution has strike, dip and rake values of 289, 70, -169 for the principal fault plane and 195, 80, -20 for the auxiliary fault pl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Monatele Epicenter FAULT plane SOLUTION STRIKE-slip FAULT Normal FAULTING Component
下载PDF
2013年和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断层面花状构造及其滑动特性研究
4
作者 靳志同 万永革 +3 位作者 王福昌 李枭 冯淦 许英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02-2219,共18页
芦山地区在2013年和2022年发生两次6.0级以上地震,本研究收集两次地震的余震序列,研究两次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特性,并分析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的应力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收集到的两次芦山地... 芦山地区在2013年和2022年发生两次6.0级以上地震,本研究收集两次地震的余震序列,研究两次芦山地震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和滑动特性,并分析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的应力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基于收集到的两次芦山地震序列的2531个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结果,采用模糊聚类方法,求解得到芦山地震序列的5个发震断层面位置及其走向和倾角,5个断层面在空间上呈花状构造分布.(2)基于收集和计算得到的该地区的127个震源机制中心解,求解得到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得到芦山地区形成了SEE—NWW向挤压,垂直向拉张的以逆冲为主的应力状态.(3)通过将构造应力场投影到两次芦山地震发震断层上,得到这些发震断层面上均容易发生逆冲型破裂事件.(4)将求解的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形状和滑动特性作为接收断层参数,计算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的应力影响,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的活动性起到促进作用,而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的共同作用,对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面的活动性起到抑制作用,即2013年芦山地震的发生推迟了2022年芦山地震序列的发生.基于GPS观测的应变率得到,在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的共同作用下,2022年芦山地震被推迟的时间约为5.2~10.5年.这些研究对研究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南段的断层活动特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序列 模糊聚类 断层面估计 断层面滑动特性 地震应力影响
下载PDF
泸州地区深层页岩气水平井套变成因机理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金亦秋 赵群 +5 位作者 牟易升 位云生 崔永平 胡云鹏 汪梦诗 董腾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10,共12页
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地区深层页岩气储量丰富,是继长宁、威远等中浅层页岩气之后重要的天然气资源接替领域。但在泸州地区深层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水平井套管变形(以下简称套变)频发,对水平井压裂施工产生明显影响,制约了该区深层页岩气的规... 四川盆地南部泸州地区深层页岩气储量丰富,是继长宁、威远等中浅层页岩气之后重要的天然气资源接替领域。但在泸州地区深层页岩气开发过程中水平井套管变形(以下简称套变)频发,对水平井压裂施工产生明显影响,制约了该区深层页岩气的规模建产。业内普遍认为套管变形是地层中的断裂发生滑移并对水平井产生剪切和挤压作用引起的,但基于该理论的套变模型与诸多实测数据不相吻合。为了进一步明确套管变形机理,提高套变的防控效果,以泸203井区18口套管变形水平井为对象,基于多臂井径成像测井,逐个对比套变形态、套变层位以及平面断裂发育情况,建立了断裂滑移和层理面滑移2种地质模型,并分析了2种地质模型下的不同套管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断裂滑移诱发的套变具有以下规律,即平面上套变仅出现在水平井与断裂带的交会处;套管的变形长度理论上应在10 m以内;套管的变形程度应呈近似对称关系,中部变形强,向两侧逐渐减弱。(2)该区多数套变不在预测的断裂带内,且部分套变段变形长度与形态不符合断裂滑移的特征。(3)层理面滑移可诱发多个相似的套变,在该机制下套管变形长度等于井筒与滑移面相交的距离,且层理面滑移的垂向分布与地层的页理发育程度一致。(4)层理面滑移与断裂滑移具有相似的力学机理,通过三维莫尔圆可以分析钻井和压裂过程中诱发断裂/层理面滑移的关键参数变化。结论认为,除断裂滑移外,层理面滑移是诱发页岩气水平井套管变形的另一重要机理,该研究成果可为深层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的套变防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套变 层理面滑移 断裂滑移 多臂井径测井 多级断裂预测 变形长度 变形程度 莫尔应力圆
下载PDF
顺向泥岩边坡变形破坏数值模拟研究
6
作者 吁燃 苏晓亮 +2 位作者 段晓冉 杨瑞娟 陈涛 《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37-42,58,共7页
顺向泥岩边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广泛存在,研究顺向泥岩边坡变形机理尤为重要。文中以贵州某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出现的顺向泥岩边坡为原型,概化模型后利用离散元UDEC二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顺向泥岩边坡的岩层倾角和坡角的组合形式对边坡... 顺向泥岩边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广泛存在,研究顺向泥岩边坡变形机理尤为重要。文中以贵州某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出现的顺向泥岩边坡为原型,概化模型后利用离散元UDEC二维数值模拟技术,研究顺向泥岩边坡的岩层倾角和坡角的组合形式对边坡变形破坏的影响。结果表明,边坡主控结构面为岩层层面时,若岩层倾角小于坡角,边坡产生顺层滑移破坏;若岩层倾角等于坡角,边坡产生溃屈变形;若岩层倾角大于坡角,边坡产生滑移-弯曲变形;边坡产生顺层滑移破坏时,坡角越大,边坡越易产生变形破坏,规模越大且破坏速率越快;边坡产生溃屈变形时,坡体上部产生顺层滑移,强风化层底部被挤压产生弯曲变形;边坡产生滑移-弯曲变形时,坡体上部为顺层滑移,中下部产生弯曲隆起,并随着坡角的增加,变形规模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向泥岩边坡 UDEC数值模拟 顺层滑移破坏 溃屈变形 滑移-弯曲变形
下载PDF
基于Geo-Studio的露天采场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志锦 黄宁 +3 位作者 苏杰 张茂微 邵金虎 张晓悟 《中国钼业》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卓成矿业石港矿区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勘察和开采现状图选取最典型的边坡剖面,采用模拟软件Geo-Studio中的HH-Slope/W专业模块对边坡剖面进行极限平衡分析,得出了2个典型剖面在正常采动、爆破振动和爆破振动+地震力耦合作用等3种不同... 以卓成矿业石港矿区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勘察和开采现状图选取最典型的边坡剖面,采用模拟软件Geo-Studio中的HH-Slope/W专业模块对边坡剖面进行极限平衡分析,得出了2个典型剖面在正常采动、爆破振动和爆破振动+地震力耦合作用等3种不同工况下的最危险滑移面位置和边坡安全系数。研究结果表明:(1)当东、西分区采场边帮采用Morgensern-price法计算时,在爆破振动和地震力耦合作用下安全系数分别为1.217和1.078,符合规范要求,边坡稳定性较高,且前者计算的安全系数比后者稍大;(2)随着工况荷载的增大,危险滑移面表现出向深部扩展的行为,稳定性逐步向临界失稳状态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边坡 Geo-Studio 安全系数 HH-Slope/W 滑移面
下载PDF
平面闸门爬行振动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8
作者 王延召 徐国宾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7-44,共8页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平面闸门在动水闭门过程中动水压力、持住力和闸门爬行振动强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闸门竖向水流作用和闸门支承摩擦对爬行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面闸门开度减小,爬行振动强度和振动周期逐渐增大,振动主频...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平面闸门在动水闭门过程中动水压力、持住力和闸门爬行振动强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闸门竖向水流作用和闸门支承摩擦对爬行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平面闸门开度减小,爬行振动强度和振动周期逐渐增大,振动主频率逐渐减小,并与简化系统固有频率范围一致;闸门竖向水流作用在强度和频域上与爬行振动间存在显著差异,水流脉动压力不是引起闸门爬行振动的主要因素;闸门支承摩擦是诱发爬行振动的主要因素,证实了理论模型中简化摩擦因素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闸门 爬行振动 动水压力 摩擦致振
下载PDF
极端灾害天气下危岩体的滑移稳定性分析
9
作者 师华鹏 王宏益 梁宇林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2期66-75,88,共11页
为了分析评价陡倾结构面相互组合切割形成的危岩体的滑移稳定性,本文以龙寺矿山CIV-1边坡危岩体为例,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危岩体的简化地质模型、失稳概化理论模型以及在冻胀、地震、水力等因素影响下的力学分析模型,利用极限平衡理论... 为了分析评价陡倾结构面相互组合切割形成的危岩体的滑移稳定性,本文以龙寺矿山CIV-1边坡危岩体为例,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了危岩体的简化地质模型、失稳概化理论模型以及在冻胀、地震、水力等因素影响下的力学分析模型,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和改进的水压分布假设推导出了危岩体的滑移稳定性系数无量纲表达式。重点分析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危岩体滑移稳定性的影响,绘制了危岩体在饱水状态下的滑移稳定性随冻胀作用、地震作用、水力作用以及危岩体几何尺寸变化的关系图。结果分析表明:危岩体的滑移稳定性随冻胀系数的增加而减低;随层面倾角、后缘裂隙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层面倾角、后缘裂隙高度越大,冻胀作用对稳定性的影响就越敏感;随竖向或水平地震作用系数的增加而减少,且水平系数的影响较竖向系数更为显著,但在不同水力状态下,竖向系数、水平系数对危岩稳定性的影响敏感度不同;随坡前直立面高度、角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其减小的速率随着高度、角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倾结构面 危岩体 滑移稳定性 极限平衡法 极端灾害天气
下载PDF
断面活动特征及其对油气的封闭作用 被引量:68
10
作者 鲁兵 陈章明 +2 位作者 关德范 石宝珩 刘德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3-38,共6页
基于断裂的理论分析,通过模拟实验确认了断层倾角随岩性变化的规律;根据此规律和断层两盘岩层的位移特点,提出了“断层主滑面”的概念,并应用它对不同性质、不同剖面形态以及不同组合型式的断层在活动时期的封闭性进行了分析,得出... 基于断裂的理论分析,通过模拟实验确认了断层倾角随岩性变化的规律;根据此规律和断层两盘岩层的位移特点,提出了“断层主滑面”的概念,并应用它对不同性质、不同剖面形态以及不同组合型式的断层在活动时期的封闭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许多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断裂 模拟试验 主滑面 油气运移
下载PDF
抗滑桩加固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优化 被引量:70
11
作者 王聪聪 李江腾 +2 位作者 廖峻 郝瑞卿 刘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1-237,共7页
利用数值方法分析抗滑桩在边坡中的加固效果,探讨在抗滑桩-边坡体系中,设桩位置、桩长、桩体弹性模量等因素对边坡稳定系数、临界滑移面以及桩体的内力、变位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的最优设桩位置受桩长的影响较大,若桩长较短... 利用数值方法分析抗滑桩在边坡中的加固效果,探讨在抗滑桩-边坡体系中,设桩位置、桩长、桩体弹性模量等因素对边坡稳定系数、临界滑移面以及桩体的内力、变位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的最优设桩位置受桩长的影响较大,若桩长较短,则布设抗滑桩于边坡中部具有最好的加固效果,若桩长较长,则在边坡中上部设桩对边坡稳定性更有利;随着抗滑桩位置向坡顶移动,桩身内力、桩体挠度先增大后减小,并在边坡中下部同一位置达到最大值,同时,在移动过程中,边坡临界滑动面逐渐往临坡面移动,当移动到边坡中上部时,滑移面位置发生突变;随着抗滑桩桩长的增大,桩身弯矩随之增大,而桩体剪力变化很小,在抗滑桩加固边坡工程中,存在一有效嵌固深度Heed,在Heed以内,边坡稳定系数和桩长的关系符合抛物线特征,同时,Heed受设桩位置的影响;提高抗滑桩弹性模量可小幅度减小桩体挠度,但并不能提高边坡稳定系数,故在抗滑桩工程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合理确定桩身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抗滑桩 数值分析 临界滑移面 弹性模量 优化
下载PDF
深基坑空间效应机理及考虑其影响的土应力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李大鹏 唐德高 +1 位作者 闫凤国 黄牧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32-1639,1720,共9页
以坑周土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土体中土拱效应及滑裂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深基坑工程空间效应的形成机理;根据受空间效应影响土体微元和不受空间效应影响土体微元的应力状态,推导考虑空间效应的支护结构土正应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空间效... 以坑周土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土体中土拱效应及滑裂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分析深基坑工程空间效应的形成机理;根据受空间效应影响土体微元和不受空间效应影响土体微元的应力状态,推导考虑空间效应的支护结构土正应力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空间效应的本质为坑周土体中的拱效应对支护土正应力和变形等特性的影响,研究空间效应时采用基坑长深比更合理;考虑空间效应的土正应力计算公式可以精确地计算支护结构上某点处的土正应力值,是关于该点深度和至坑角距离的二元函数,弥补了基坑设计规范中土正应力计算公式只与深度相关的缺陷.算例表明,该公式可以反映支护结构上土正应力的整体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空间效应 拱效应 滑裂面 土正应力
下载PDF
不同安全系数对应的边坡滑动面位置分析 被引量:30
13
作者 张昊 余巍伟 +1 位作者 林杭 柳群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9-452,475,共5页
为了探讨强度折减计算边坡稳定性过程中安全系数和滑动面之间的关系,针对一均质边坡算例,通过理论分析和FLAC3D强度折减法数值计算,分析当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变化时,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动面位置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边坡的安全系数受到... 为了探讨强度折减计算边坡稳定性过程中安全系数和滑动面之间的关系,针对一均质边坡算例,通过理论分析和FLAC3D强度折减法数值计算,分析当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变化时,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动面位置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边坡的安全系数受到黏聚力或内摩擦角中任一值的影响,而滑动面位置受到两者组成的函数λcφ( λcφ=c /( γhtanφ))的影响;(2)当c为定值时,改变抗剪强度参数c和并不能引起滑动面位置的变化;当c增大时,边坡破坏模式由浅层破坏转变为深层破坏,滑动面越来越缓,其上缘逐渐远离坡顶,滑体的体积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强度折减 滑动面 强度参数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施工监测和三维模拟的临危边坡锚固方案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国维 顾忠卫 +3 位作者 贺冠军 张俊标 王润 胡龙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8-1416,共9页
依据实际工程边坡案例,研究利用施工监测资料联合边坡稳定分析三维数值模拟确定临危边坡锚固方案的方法。研究表明,根据连续的监测资料可确定边坡内部剪切位移带的位置、发生区间和开始时间,据此可推测边坡潜在滑移面的位置和形状;边坡... 依据实际工程边坡案例,研究利用施工监测资料联合边坡稳定分析三维数值模拟确定临危边坡锚固方案的方法。研究表明,根据连续的监测资料可确定边坡内部剪切位移带的位置、发生区间和开始时间,据此可推测边坡潜在滑移面的位置和形状;边坡稳定分析有限元法三维模拟可以考虑坡体断面形态变化对坡体稳定和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更具有合理性;以三维数值计算得到的坡体外部变形拟合实测变形和滑动面,依据临危边坡所处的极限平衡条件,可以确定坡体当前状态的等效力学参数;根据等效力学参数,通过三维模拟可以确定坡体最终形态下的潜在滑动面形状和位置,从而合理地确定加固锚索的长度和密度;工程运行情况表明,由此确定的加固方案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滑移面 变形 数值模拟 锚固
下载PDF
锚杆长度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86
15
作者 林杭 曹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0-474,共5页
为了探讨边坡锚固及锚杆荷载传递机理,利用双弹簧单元,通过FLAC3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锚杆长度变化对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动面的影响以及锚杆的力学响应。表明:①锚杆加固边坡时,存在一有效锚固长度;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加,边坡潜在滑动面... 为了探讨边坡锚固及锚杆荷载传递机理,利用双弹簧单元,通过FLAC3D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分析锚杆长度变化对边坡安全系数和滑动面的影响以及锚杆的力学响应。表明:①锚杆加固边坡时,存在一有效锚固长度;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加,边坡潜在滑动面逐渐往坡内移动,破坏模式由浅层滑动变为深层滑动;当锚杆长度达到有效锚固长度时,边坡的滑动面位置发生突变;②各层锚杆轴力沿杆体不均匀分布;当边坡岩土体受到外界扰动而劣化时,边坡下部锚杆轴力值最大;因此,对于永久性锚杆支护边坡,应适当加长底层锚杆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安全系数 滑动面 注浆锚杆 有效长度
下载PDF
边坡声发射监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刚 肖繁 +2 位作者 刘浩 胡明兵 赵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7-62,共6页
对现有的边坡监测技术进行总结分析,阐明声发射监测技术在边坡滑塌破坏过程中的信号采集、定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详述声发射边坡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声发射边坡监测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边坡声发射监测实例分析,表明该技... 对现有的边坡监测技术进行总结分析,阐明声发射监测技术在边坡滑塌破坏过程中的信号采集、定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详述声发射边坡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声发射边坡监测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边坡声发射监测实例分析,表明该技术不仅能实现对边坡滑移面定位,还能对边坡破坏水平进行分析,将声发射参数划分为不同的破坏等级来判断边坡的稳定性。最后指出声发射边坡监测技术在波导杆、耦合材料、传感器布置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波导杆和耦合材料的选择、传感器布置方式以及耦合材料产生的声发射与周围岩体破坏的相关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监测 声发射 波导杆 耦合材料 滑移面定位
下载PDF
矩形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解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哲 王国才 +1 位作者 陈禹 陈建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01-1004,1009,共5页
对于非条形浅基础的承载力的求解,目前国内外学者均采用分步单独考虑地基自重影响的求解方法。为求解矩形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解,首先假定三维地基滑动面,同时考虑黏聚力、超载和土的自重的耦合影响作用,然后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根... 对于非条形浅基础的承载力的求解,目前国内外学者均采用分步单独考虑地基自重影响的求解方法。为求解矩形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理论解,首先假定三维地基滑动面,同时考虑黏聚力、超载和土的自重的耦合影响作用,然后在均布荷载作用下根据极限平衡理论,由塑性体的静力平衡条件得到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最后对影响结果的各参数进行了讨论,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通过算例将文中计算公式与几个典型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公式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浅基础 极限承载力 理论解 滑动面 抗剪强度
下载PDF
EBSD技术在研究高强马氏体不锈钢氢脆机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8
作者 钟振前 田志凌 杨春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3,共7页
用EBSD技术研究了在恒定应力和长期氢扩散作用下马氏体不锈钢的氢脆断裂机制。结果表明,氢脆在初期阶段萌生沿晶裂纹,晶界开裂有选择性和倾向性,高能量的大角晶界易发生开裂,低能量的CSL晶界抑制氢脆裂纹。沿晶裂纹两侧的塑性应变宽度... 用EBSD技术研究了在恒定应力和长期氢扩散作用下马氏体不锈钢的氢脆断裂机制。结果表明,氢脆在初期阶段萌生沿晶裂纹,晶界开裂有选择性和倾向性,高能量的大角晶界易发生开裂,低能量的CSL晶界抑制氢脆裂纹。沿晶裂纹两侧的塑性应变宽度仅为微米或亚微米量级,宏观下表现出典型的脆性开裂特征。扩展阶段氢脆裂纹沿特定的滑移系和解理面穿晶扩展,穿越不同晶粒时,裂纹随解理或滑移晶面的取向变化而发生弯折。氢脆断裂机制符合结合力降低和氢促进局部塑性变形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脆 EBSD 沿晶裂纹 解理面 滑移面
下载PDF
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观察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孙岩 陆现彩 +1 位作者 舒良树 刘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37-44,共8页
纳米粒子具有个体极小(≤100nm),大小均一,多元物质和功能繁多的特点。岩石剪切滑移面纳米粒子层最早发现于美国圣安德列斯断裂带的花岗质糜棱岩中,后相继在国内外一些地区的不同岩类中观察到。在剪切滑动作用下,具有圆度和球度的纳米... 纳米粒子具有个体极小(≤100nm),大小均一,多元物质和功能繁多的特点。岩石剪切滑移面纳米粒子层最早发现于美国圣安德列斯断裂带的花岗质糜棱岩中,后相继在国内外一些地区的不同岩类中观察到。在剪切滑动作用下,具有圆度和球度的纳米粒子可被变异,并形成层状结构和各种构造型式。对岩石中纳米粒子层的成因有着不同的观点,我们倾向于剪切摩擦的主导作用,纳米粒子层可称谓摩擦-粘性薄层带。纳米级尺度粒子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效应是多种的、新奇的,因此,岩石纳米粒子层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内外都处在起步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滑移面 纳米粒子层 岩石 层状结构 构造型式
下载PDF
红层软岩滑坡运移机制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李保雄 苗天德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5-98,共4页
我国西北部地区白垩系、第三系红层软岩广泛分布,红层软岩岩体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水敏感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灾害严重.本文在研究红层软岩不同破坏条件下岩体强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红层软岩滑坡的蠕动变形与滑动面... 我国西北部地区白垩系、第三系红层软岩广泛分布,红层软岩岩体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弱、水敏感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滑坡灾害严重.本文在研究红层软岩不同破坏条件下岩体强度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红层软岩滑坡的蠕动变形与滑动面形成机制,经对典型滑坡实例统计分析,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论述了红层软岩滑坡的运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层软岩 滑坡 运移机制 抗剪强度 滑动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