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脊髓、背根神经节及坐骨神经 Slit 2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易西南 郑林丰 +2 位作者 许愿忠 张建伟 罗学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观察 Slit 2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 Slit/Robo 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 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Slit 2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和横断神经近、远... 目的:观察 Slit 2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 Slit/Robo 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 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Slit 2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和横断神经近、远端内的表达变化,图像分析方法测定阳性细胞数及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结果:正常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DRG 和神经干内 Slit 2有一定的基础表达。损伤后近端神经胶质瘤、神经远端 Slit 2表达增高;DRG 内的 Slit 2表达呈现一定的时间变化,7 d 为表达高峰,14 d 下降。结论:Slit 2存在于正常成年大鼠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可致其表达改变,Slit 2可能在周围神经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t 周围神经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轴突导向因子slit-2 mRNA表达及形态学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源 李文磊 +3 位作者 丁新生 王京娥 朱东亚 江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0-683,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轴突导向因子slit-2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学及脊髓形态学的变化特点。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手术1、3、7、14、21、28天组,制作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BBB法进行右下肢功能评分,HE...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轴突导向因子slit-2的表达变化,同时观察大鼠行为学及脊髓形态学的变化特点。方法: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手术1、3、7、14、21、28天组,制作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模型,BBB法进行右下肢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损伤脊髓不同时期的形态学变化,原位杂交法观察slit-2mRNA的表达变化,计算阳性细胞灰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瘫痪从第7天开始明显恢复直至第28天;形态学显示了从局部血肿形成,到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再到损伤位点远端和近端的脊髓组织逐渐发生空泡变性的过程;原位杂交结果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slit-2 mRNA的表达较低,脊髓损伤后第3天,损伤位点近端前角运动神经元中slit-2 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第7天与第14天前角运动神经元中slit-2 mRNA的表达较前一时间组明显下降,并持续表达至28天,各组较假手术组表达明显增高,同时,第7天组损伤位点周围反应性增生的细胞中slit-2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结论:成年哺乳动物脊髓损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过程,轴突导向因子slit-2可能通过介导炎性细胞的迁移及与炎性细胞分泌的若干介质和因子相互作用排斥新生轴突的生长,阻止其穿过损伤部位与远端重建突触联系;损伤切口周围反应性增生的细胞中slit-2 mRNA的表达上升提示了其可能参与损伤后的胶质瘢痕及抑制性微分子环境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轴突导向因子 slit-2 MRNA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窄缝灭弧法提升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电弧电压的分析与试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袁志方 庄劲武 +2 位作者 王晨 陈搏 江壮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139-144,17,共6页
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的电弧电压对于混合型限流熔断器的换流性能的影响很大。电弧电压幅值较低会使得高速开断器向灭弧熔断器的换流时间增长,影响限流性能;幅值严重过低的电弧电压,会导致换流失败,进而使得故障短路电流无法分断。针对此... 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的电弧电压对于混合型限流熔断器的换流性能的影响很大。电弧电压幅值较低会使得高速开断器向灭弧熔断器的换流时间增长,影响限流性能;幅值严重过低的电弧电压,会导致换流失败,进而使得故障短路电流无法分断。针对此问题,采用窄缝灭弧的机理,增大绝缘活塞外径,减小灭弧室圆环套筒内径,用于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的电弧电压提升优化。推导了电弧电压的数学计算公式,通过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样机的电弧电压测试试验,验证了数学计算公式的正确性。分析了开断速度、窄缝形状参数对于电弧电压的影响,所得到的结论可用于指导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提升电弧电压的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斥力高速开断器 窄缝灭弧 电弧电压 换流 混合型限流熔断器
下载PDF
纵扭复合型驻波超声波电动机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旭 陈宇 +1 位作者 鹿存跃 周铁英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2-36,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纵扭驻波超声波电动机的发展状况,列举了各主要研究机构具有代表性的纵扭超声波电动机的尺寸参数和运行特性,分析了不同结构的纵扭超声波电动机的优缺点,还说明了新型斜槽式驻波超声波电动机的优缺点。最后指出纵扭超声... 介绍了国内、外纵扭驻波超声波电动机的发展状况,列举了各主要研究机构具有代表性的纵扭超声波电动机的尺寸参数和运行特性,分析了不同结构的纵扭超声波电动机的优缺点,还说明了新型斜槽式驻波超声波电动机的优缺点。最后指出纵扭超声波电动机实现大力矩输出的难点和一些解决方法,以及它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电动机 纵扭复合 大力矩 斜槽超声波电动机
下载PDF
剪力墙分缝对高层混合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蒲生 刘哲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5期568-572,共5页
以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实体剪力墙混合结构为对象,通过分别开设一道和两道竖缝,分析它们在不同类型地震波下的地震能量反应,结果表明,剪力墙竖向开缝可以减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耗能量,并使滞回耗能区域过于集中于底部剪力墙的问题得... 以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实体剪力墙混合结构为对象,通过分别开设一道和两道竖缝,分析它们在不同类型地震波下的地震能量反应,结果表明,剪力墙竖向开缝可以减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滞回耗能量,并使滞回耗能区域过于集中于底部剪力墙的问题得以明显改善,使得耗能性能更为优越的钢构件能够承担相当部分的滞回耗能;分缝越多,改善效果越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结构 能量反应 分缝剪力墙
下载PDF
螺旋槽狭缝节流动静压气体止推轴承静态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树森 穆岩璞 马添潇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15,共6页
为优化动静压气体止推轴承的承载特性,设计一种具有螺旋槽和狭缝节流器结构的动静压气体止推轴承,采用Fluent对轴承静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改变主轴转速、供气压力,研究气膜厚度、螺旋槽宽度、狭缝厚度等参数对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 为优化动静压气体止推轴承的承载特性,设计一种具有螺旋槽和狭缝节流器结构的动静压气体止推轴承,采用Fluent对轴承静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通过改变主轴转速、供气压力,研究气膜厚度、螺旋槽宽度、狭缝厚度等参数对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狭缝节流止推轴承,增加螺旋槽结构可以提升轴承的动压效应增强,从而提升轴承的承载力和刚度;相同条件下,气膜厚度越大,轴承的承载力和刚度越小;主轴转速和供气压力增加,承载力和刚度均提升明显;螺旋槽宽度增加,轴承的承载力和刚度先增大后减小;狭缝厚度增大,轴承的承载力先增大后不变,刚度先增加后减小;狭缝深度提升,轴承的承载力减小,刚度先增大后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压气体止推轴承 狭缝节流 螺旋槽 静态特性
下载PDF
采用消能连梁的高层结构整体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孔子昂 王涛 +1 位作者 施唯 潘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18,共10页
消能连梁采用阻尼器耗能,保护混凝土主体结构,是近年来发展出来的一种有效的高层结构消能减震体系。本文针对带消能连梁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整体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具有不同层数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消能连梁的能量耗散情... 消能连梁采用阻尼器耗能,保护混凝土主体结构,是近年来发展出来的一种有效的高层结构消能减震体系。本文针对带消能连梁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整体有限元分析,研究了具有不同层数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消能连梁的能量耗散情况和对整体结构动力响应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消能连梁能够分别降低首层墙肢和框架的能量耗散的65.5%和39.0%,同时可降低结构35.4%-42.0%的层间位移角和41.0%-44.4%的基底剪力。随后对某一18层高层建筑进行了子结构混合试验研究,试验体底部为6层联肢墙,采用1/3缩尺,其余结构分为上部剪力墙数值子结构和框架数值子结构,分别采用ABAQUS软件进行分析,三者协同工作,共同完成大震响应模拟。子结构混合试验结果表明,消能连梁可有效降低结构的整体响应,层间位移角降低16%、基底剪力降低21%。同时可控制连梁损伤,提高结构耗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能连梁 带缝钢板阻尼器 RC框剪结构 地震响应分析 子结构混合试验
下载PDF
蛋白酶消化结合荧光定量PCR法和杂交法检测重组人胰岛素中E.coli细胞DNA残留量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杰 吕萍 +4 位作者 张慧 李晶 丁晓丽 魏云林 梁成罡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6-851,共6页
目的:利用蛋白酶K消化结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检测重组人胰岛素原料中E.coli细胞DNA残留量,并进行初步的方法学验证,与狭缝杂交-放射自显影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通过蛋白酶K消化样品,利用核酸纯化提取试剂盒提取DNA,然... 目的:利用蛋白酶K消化结合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检测重组人胰岛素原料中E.coli细胞DNA残留量,并进行初步的方法学验证,与狭缝杂交-放射自显影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通过蛋白酶K消化样品,利用核酸纯化提取试剂盒提取DNA,然后采用Taqman探针法对样品和标准DNA进行定量PCR测定,再根据标准曲线对样品中DNA残留量进行分析。对方法进行线性、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的验证,对重组人胰岛素中DNA残留量进行测定。结果:该方法检测E.coli细胞DNA残留的最低定量限度为0.03 pg·μL^(-1),DNA含量在0.03~2.25×10~3 pg·μ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8以上;该方法检测不同加标样品回收率较接近,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该方法检测各批次重组人胰岛素的DNA残留量均小于10 ng·剂量^(-1),而狭缝杂交——放射自显影法50 pg(标准DNA)均未出现条带。结论:蛋白酶消化结合试剂盒洗脱解决了残留DNA检测中样品前处理的难题,定量PCR检测可能代替杂交法,快速、准确、灵敏地对重组人胰岛素原料中E.coli细胞残余DNA进行定量测定,为将来荧光定量PCR检测药物中宿主DNA残留方法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消化 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 狭缝杂交 重组人胰岛素 E.coli细胞 DNA残留量比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