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sso回归模型研究抗冻肽性质对冷冻鱼糜肌原纤维蛋白的影响
1
作者 袁承志 王发祥 +6 位作者 黄轶群 俞健 刘永乐 施依 吴金鸿 汪少芸 李向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8-16,共9页
为探究抗冻肽性质对其保护冷冻鱼糜肌原纤维蛋白效果的影响,本实验对3种抗冻肽(丝胶肽、胶原肽及鲢鱼酶解产物)的性质进行表征,分析不同冻藏条件下鱼糜肌原纤维蛋白指标变化规律,并基于最小绝对缩小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为探究抗冻肽性质对其保护冷冻鱼糜肌原纤维蛋白效果的影响,本实验对3种抗冻肽(丝胶肽、胶原肽及鲢鱼酶解产物)的性质进行表征,分析不同冻藏条件下鱼糜肌原纤维蛋白指标变化规律,并基于最小绝对缩小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构建了“冻藏工艺-抗冻肽性质-肌原纤维蛋白指标”的关联模型。结果表明,所用的3种抗冻肽均为分子质量低(m<10000 Da)、亲水性强(静态接触角小于30°)的“超活性”抗冻肽(热滞活性大于0.60℃),极性氨基酸占比超过60%;所用抗冻肽能够显著减缓冻藏处理对肌原纤维蛋白的负面影响;冻藏处理后,抗冻肽组鱼糜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平均值维持在50.44~54.47 mg/g,Ca^(2+)-ATPase活性平均值为1.61~1.67 U/mg,表面疏水性指数平均值相比新鲜鱼糜仅增长39.91%~42.40%,肌原纤维蛋白变性速率远低于未添加抗冻剂组。Lasso回归模型解释了抗冻肽性质对冷冻鱼糜肌原纤维蛋白变化的影响,证明低分子质量、高热滞活性的抗冻肽有助于减缓肌原纤维蛋白含量、Ca^(2+)-ATPase活性、表面疏水性及特征指数的劣变速率;抗冻肽亲/疏水性的区别导致其与冰晶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从而对鱼糜肌原纤维蛋白产生不同影响。本研究可为抗冻肽在冷冻鱼糜中的应用及鱼糜制品的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研究新型高效的抗冻剂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肽 胶原肽 鲢鱼酶解产物 疏水性 构效关系
下载PDF
竞争捕食作用对千岛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胡梦红 杨丽丽 刘其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1-758,共8页
竞争与捕食作用是调节湖泊和池塘等淡水生态系统结构的主要动力,并且影响着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变化.为了阐明生物因素对千岛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09 2010年对千岛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 竞争与捕食作用是调节湖泊和池塘等淡水生态系统结构的主要动力,并且影响着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种群动态变化.为了阐明生物因素对千岛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09 2010年对千岛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生物因素对千岛湖中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对千岛湖1999、2004、2007 2010年的鲢鳙鱼生物量和浮游动物生物量的统计分析表明,1999年鲢鳙鱼的生物量约为2004、2007 2010年年平均生物量的1/5,而轮虫和桡足类生物量变化不大,枝角类中盔形溞密度下降.鲢鳙鱼放养后浮游植物密度下降,而大型浮游动物(如盔形溞)的密度变化趋势与浮游植物相一致,因此推断鲢鳙鱼的放养将对千岛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竞争 捕食 群落结构 鲢鱼 鳙鱼 千岛湖
下载PDF
HS-SPME-GC-MS技术对冷藏鲢鱼片挥发性成分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慧芳 李婷婷 +4 位作者 晋高伟 陈思 励建荣 陈颖 李敏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30-135,共6页
以白鲢鱼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在4℃冷藏过程中的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白鲢鱼片在4℃冷藏的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菌落总数... 以白鲢鱼片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在4℃冷藏过程中的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白鲢鱼片在4℃冷藏的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菌落总数和TVB-N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呈现不同趋势的增长,贮藏12 d时超过一级鲜度限值。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共检测出82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和烃类(烷烃、烯烃、芳香烃)物质。冷藏期间鲢鱼片挥发性成分中的醛酮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烃类物质含量不断减少,醇类物质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第6天时含量最低。杂环类物质在第9天被检出且有增高的趋势。第9、12天的冷藏鲢鱼鱼片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是其新鲜度变化的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鲢鱼片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漂洗对鲢鱼鱼糜凝胶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玉凤 李八方 张朝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22-125,共4页
研究漂洗工艺中漂洗液成分、漂洗时间、漂洗温度因素对鲢鱼冷冻鱼糜凝胶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洗液中氯化钙质量浓度、漂洗时间以及漂洗温度等因素,对鲢鱼冷冻鱼糜凝胶和质构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证明,在-2℃条件下,... 研究漂洗工艺中漂洗液成分、漂洗时间、漂洗温度因素对鲢鱼冷冻鱼糜凝胶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洗液中氯化钙质量浓度、漂洗时间以及漂洗温度等因素,对鲢鱼冷冻鱼糜凝胶和质构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证明,在-2℃条件下,用质量浓度为1g/100mL的氯化钙溶液漂洗6min,所得的鱼糜凝胶和质构特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冷冻鱼糜 漂洗工艺 凝胶强度 质构特性
下载PDF
室内水生动物对蓝藻生长的抑制效果 被引量:7
5
作者 林海 周刚 +2 位作者 张彤晴 周军 李旭光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85-688,共4页
在室内模拟小水体中,开展了不同密度尼罗罗非鱼和鲢鱼抑制蓝藻生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和鲢鱼对水体中蓝藻绿藻过量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尼罗罗非鱼抑制消除蓝藻的效果优于鲢鱼,且尼罗罗非鱼的密度越高抑制消除... 在室内模拟小水体中,开展了不同密度尼罗罗非鱼和鲢鱼抑制蓝藻生长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和鲢鱼对水体中蓝藻绿藻过量增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尼罗罗非鱼抑制消除蓝藻的效果优于鲢鱼,且尼罗罗非鱼的密度越高抑制消除蓝藻的速度越快;尼罗罗非鱼对水体中营养盐水平消除无明显贡献,但能有效提高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水体的pH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鲢鱼 蓝藻
下载PDF
臭氧氧化对鲢肌球蛋白热聚集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尤娟 郑文栋 +4 位作者 王敏君 尹涛 胡杨 刘茹 熊善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以鲢肌球蛋白为对象,测定臭氧处理后肌球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的疏水性、浊度、粒径和分子质量分布变化,研究臭氧氧化对鲢肌球蛋白热聚集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肌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浊度均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随后上升趋势减缓;臭... 以鲢肌球蛋白为对象,测定臭氧处理后肌球蛋白在加热过程中的疏水性、浊度、粒径和分子质量分布变化,研究臭氧氧化对鲢肌球蛋白热聚集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肌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浊度均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随后上升趋势减缓;臭氧氧化15~60 s的肌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浊度显著大于未氧化的肌球蛋白,但臭氧氧化15~60 s的肌球蛋白样品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臭氧氧化5 min的肌球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显著下降。加热前30 min,随加热时间延长,大粒径的肌球蛋白聚集体相对含量逐渐增加,加热最后30 min,其含量下降。臭氧氧化的肌球蛋白粒径分布的峰值随氧化时间的增加向大粒径方向偏移。臭氧氧化加速肌球蛋白的热聚集,轻度臭氧氧化与未氧化肌球蛋白的热聚集过程相似,但轻度氧化的肌球蛋白聚集较快;而重度臭氧氧化使肌球蛋白在加热前已形成不规则聚集体,加热后使肌球蛋白迅速产生不溶性蛋白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 臭氧 氧化 热聚集 表面疏水性 浊度 粒径分布
下载PDF
白鲢罗非鱼对微囊藻毒素急性、亚急性毒性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沈强 刘永定 +1 位作者 李敦海 李嗣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33-2643,共11页
为了探究不同控藻鱼类对产毒微囊藻的适应机制,为生物操纵的鱼种选择提供依据,研究了白鲢和罗非鱼对微囊藻毒素(MC)的生物富集、降解,及两种鱼对毒素的抗性、解毒机制的差异性.结果发现:在喂食微囊藻实验中,白鲢、罗非鱼对MC日摄入量达... 为了探究不同控藻鱼类对产毒微囊藻的适应机制,为生物操纵的鱼种选择提供依据,研究了白鲢和罗非鱼对微囊藻毒素(MC)的生物富集、降解,及两种鱼对毒素的抗性、解毒机制的差异性.结果发现:在喂食微囊藻实验中,白鲢、罗非鱼对MC日摄入量达到10mg/kg,2种鱼均对MC有较强抗性.微囊藻经鱼摄入后,MC总含量在白鲢、罗非鱼粪便中分别下降到71.5%、6.0%,罗非鱼对MC降解能力远高于白鲢.白鲢和罗非鱼的肝系数分别从(1.19±0.21)%、(2.24±0.19)%下降到(0.79±0.06)%、(1.72±0.07)%,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下降(P<0.05).微囊藻毒素在白鲢、罗非鱼肌肉中积累量分别为(1.57±0.31)μg/kg、(10.81±6.52)μg/kg(鲜重)、肝脏中积累量分别为(4.28±1.64)mg/kg、(2.48±0.15)mg/kg(鲜重).MC在白鲢、罗非鱼肌肉、肝脏中的积累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罗非鱼肌肉中毒素含量是白鲢的6.9倍.在微囊藻毒素LR(MC-LR)对白鲢和罗非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中,MC-LR对白鲢、罗非鱼的LD50为270和790μg/kg,罗非鱼对毒素有更强耐受性.喂食毒藻和i.p.注射MC均导致白鲢和罗非鱼肝细胞内脂滴大量出现.2种鱼在MC-LR注射后,谷胱甘肽(GSH)含量均表现出6h内明显下降.6h后两种鱼GSH含量均逐步回升,二者差异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罗非鱼对MC降解能力远高于白鲢.白鲢主要摄食群体微囊藻的群体胶鞘和附着细菌,胞内微囊藻毒素释放量小,白鲢这种摄食机制导致它能以产毒微囊藻为食而受到较轻危害.罗非鱼体内消化酶对微囊藻和MC具较强的消化降解能力;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水平高,对体内毒素清除效率高.从食用安全性角度出发,与罗非鱼相比,白鲢是更适合用于控制蓝藻水华的鱼种,可广泛应用于蓝藻水华控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藻类水华 微囊藻毒素 白鲢 罗非鱼 抗性机制
下载PDF
异育银鲫氨氮排泄与耗氧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江敏 黄宗群 +2 位作者 彭自然 安世杰 罗春芳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静态试验法对异育银鲫的氨氮排泄与耗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重4.51—13.05g的异育银鲫,其单位体重排氨率为0.0269—0.0156mgN/(g·h);溶氧的死亡临界值为0.56—0.25mg/L,窒息点为0.21—0.08mg/L。异育银... 采用静态试验法对异育银鲫的氨氮排泄与耗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体重4.51—13.05g的异育银鲫,其单位体重排氨率为0.0269—0.0156mgN/(g·h);溶氧的死亡临界值为0.56—0.25mg/L,窒息点为0.21—0.08mg/L。异育银鲫的呼吸属顺应型,瞬时耗氧速率与溶氧呈线性正相关,溶氧越低,瞬时耗氧速率越小;瞬时耗氧速率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少;排氨率与体重呈良好的幂函数,其中单位个体排氨率随体重增大而增大,而单位体重排氨率却随体重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排氨率 瞬时耗氧速率 窒息点
下载PDF
网湖鲢、鳙生长特性及合理放养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龚世园 刘代林 +2 位作者 陈敬德 胡新建 张延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研究了网湖鲢、鳙的生长特性,并以此为依据计算网湖鲢、鳙鱼种放养量,确定其合理捕捞规格。得出网湖14.85~16.5cm鲢鱼种放养量为66.16万尾或2.4504万kg,13.2cm鳙鱼种放养量为116.05万尾或2.... 研究了网湖鲢、鳙的生长特性,并以此为依据计算网湖鲢、鳙鱼种放养量,确定其合理捕捞规格。得出网湖14.85~16.5cm鲢鱼种放养量为66.16万尾或2.4504万kg,13.2cm鳙鱼种放养量为116.05万尾或2.7631万kg,鲢、鳙合理捕捞规格为0.5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湖 生长特性 湖泊养鱼
下载PDF
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鲢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活性肽的制备条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日春 郑宝东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7-621,共5页
采用酶解法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研究了鲢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活性肽制备的优化条件。以水解度(DH)、DPPH·、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O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比较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鲢鱼鳞胶原蛋白的酶... 采用酶解法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研究了鲢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活性肽制备的优化条件。以水解度(DH)、DPPH·、超氧阴离子(O-2·)和羟基(·O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比较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对鲢鱼鳞胶原蛋白的酶解效果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O-2·和·O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6.9%、43.1%和58.2%;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碱性蛋白酶制备鲢鱼鳞胶原蛋白抗氧化活性肽的条件,得到最优的制备条件为底物浓度5.47%,酶解时间4.24 h,酶添加量4 200 U/g,在此条件下,所得抗氧化肽对DPPH·、O-2·和·OH的清除率分别为79.6%、46.3%和6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鳞 胶原蛋白 抗氧化活性肽 碱性蛋白酶 响应面设计
下载PDF
3种不同食性淡水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Pi、Mu、Theta型cDNA序列的克隆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煜 梁旭方 +2 位作者 王琳 栾添 刘理曼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324-331,共8页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 鱼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鱼类一种重要的Ⅱ相去毒酶,在催化毒素与还原谷胱甘肽(GSH)加合去毒代谢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采用RT-PCR及RACE法,分离、克隆得到草鱼、尼罗罗非鱼pi、mu、theta型GST(GSTpi、GSTmu、GSTtheta)基因、鲢鱼GSTmu、GSTtheta基因的cDNA部分序列并推测各自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均表明,鲢鱼、草鱼、尼罗罗非鱼与鱼类GST同源性较高,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GST同源性较低,可能与鱼类GST基因在水环境毒素去毒代谢中承担的特殊功能有关。而不同种鱼类GSTtheta的同源性明显要较GSTpi、GSTmu的同源性低,可能与不同淡水鱼类食性及对毒素耐受性不同有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三种鱼肝脏中三型GST基因组成型表达水平,发现三种鱼各型之间皆有一定差异,尼罗罗非鱼肝脏整体GSTs基因表达很低,GSTtheta显著低于草鱼(P〈0.05),GSTmu显著低于鲢鱼(P〈0.05)。本研究为从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不同食性淡水鱼类体内代谢去毒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草鱼 尼罗罗非鱼 谷胱甘肽S-转移酶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表达
下载PDF
异育银鲫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付立霞 乔德亮 《水产养殖》 CAS 2009年第4期15-19,共5页
为了解昼夜变化、体重及水温对异育银鲫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应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分别测定异育银鲫在不同条件下的耗氧量,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日间平均耗氧高于夜间平均耗氧,耗氧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为了解昼夜变化、体重及水温对异育银鲫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的影响,应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分别测定异育银鲫在不同条件下的耗氧量,结果表明:异育银鲫日间平均耗氧高于夜间平均耗氧,耗氧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耗氧率和窒息点随体重增加而减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耗氧量、耗氧率、窒息点随水温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耗氧量 耗氧率 窒息点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制剂在异育银鲫养殖方面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吕耀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88,共4页
在异育银鲫养殖水体中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其底部水质、藻类种类及异育银鲫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改良养殖水体作用明显,其显著降低NH3-N、NO2-、COD等水产养殖有害因子的含量,增加溶解氧及缓冲pH值;藻类的种... 在异育银鲫养殖水体中添加复合微生物制剂,对其底部水质、藻类种类及异育银鲫的生长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改良养殖水体作用明显,其显著降低NH3-N、NO2-、COD等水产养殖有害因子的含量,增加溶解氧及缓冲pH值;藻类的种类和比例发生了变化,复合微生物制剂的加入有利于单细胞藻类(硅藻、裸藻等)成为优势种群并能促进异育银鲫生长,提高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制剂 异育银鲫 水质 藻类
下载PDF
鲢对藻类摄食效应的室内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玺 王斌梁 +3 位作者 夏春香 毕永红 陈磊 胡征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0-947,共8页
为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对藻类的摄食作用,采用小环藻(Cyclotella)、小球藻(Chlorella)、微囊藻(Microcystis)和东湖原水开展了小规格鱼种的养殖试验,对鲢摄食和排泄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3种纯培养藻种投喂下鲢存... 为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对藻类的摄食作用,采用小环藻(Cyclotella)、小球藻(Chlorella)、微囊藻(Microcystis)和东湖原水开展了小规格鱼种的养殖试验,对鲢摄食和排泄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3种纯培养藻种投喂下鲢存活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小环藻组>小球藻组>微囊藻组;相应地,鲢对藻的平均摄食率排序也是小环藻组>小球藻组>微囊藻组。在显微镜下观察粪便发现大部分小环藻为空壳,一部分小球藻外部形态结构不完整,外部形态完整的小球藻则色泽暗淡、内部结构紊乱,微囊藻没有明显变化;3种藻类细胞的受损率分别为20.04%、7.13%和1.97%。叶绿素荧光活性显示,粪便中小环藻基本失去光合活性,小球藻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微囊藻活性明显降低(P<0.05),东湖原水处理组光合活性较对照极显著降低(P<0.01)。对东湖水饲喂试验组排泄物的检测发现,浮鞘丝藻Planktolyngya、鱼腥藻Anabeana(有破损)、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和颤藻Oscillatoria细胞受损严重;空星藻Coelastrum和盘星藻Pediastrum细胞部分破损;针杆藻Synedra、小环藻、桥弯藻Cymbella和舟形藻Navicula多为空壳。鱼粪中平裂藻Merismopedia、微囊藻、浮鞘丝藻、鱼腥藻、颤藻、卵囊藻Oocystis、栅藻Scenedesmus和衣藻Chlamydomonas在重新培养后恢复了生长。本研究显示硅藻尤其是小环藻、针杆藻和舟形藻对鲢摄食最敏感;栅藻、卵囊藻和平裂藻对摄食压力不敏感。研究表明鲢捕食对藻类群落结构有明显的改变效应,利用鲢的滤食进行藻类群落调节和水华防控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浮游植物群落 种群 摄食率
下载PDF
白鲢鱼糜漂洗水蛋白质回收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俊鹏 章蔚 +5 位作者 刘茹 朱旭萌 熊光权 汪兰 吴文锦 石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6-61,共6页
以白鲢鱼糜漂洗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沉降时间、环境温度、种类的酸、pH、絮凝剂和及其添加量对鱼糜漂洗水进行处理,研究其对蛋白质回收率、上清液透光率和絮凝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影响。结果表明,4℃静置60 min有... 以白鲢鱼糜漂洗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沉降时间、环境温度、种类的酸、pH、絮凝剂和及其添加量对鱼糜漂洗水进行处理,研究其对蛋白质回收率、上清液透光率和絮凝蛋白质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影响。结果表明,4℃静置60 min有利于漂洗水的沉降;用盐酸调节pH至5.5时,蛋白质回收率和上清液透光率分别为65.8%和50.1%,且与乙酸和柠檬酸相比,盐酸沉降效果更好;经0.6 mg/mL壳聚糖进一步处理,可使漂洗水蛋白质回收率和上清液透光率分别上升至85.8%与87.8%,蛋白质回收效果加强;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漂洗水中蛋白质分子量主要分布在35、42、48、63、100和190 kDa附近;经系列条件处理后(除190 kDa外),各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且在25.0~28.0 kDa附近产生多条新的蛋白条带。综合各试验指标结果,在4℃环境温度、盐酸调节pH至5.5,再使用0.6 mg/mL壳聚糖处理鱼糜漂洗水60 min,可高效回收白鲢鱼糜漂洗水中的蛋白质。本试验可为工业上鱼糜漂洗水中蛋白质回收和废水净化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及实际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 鱼糜漂洗水 回收率 透光率 SDS-PAGE
下载PDF
鲢鱼鱼露酿造用米曲霉的筛选研究
16
作者 李彤阳 宋文霞 杨革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106,共3页
以筛选酿造鲢鱼鱼露的米曲霉为研究目标,从酱油曲精中分离得到68株菌株,初筛确定10株具有典型米曲霉形态且在蛋白酶产生菌培养基平板上有液化圈的菌株。分别测其蛋白酶酶活,筛选出4株具有较高蛋白酶活力的米曲霉菌株。分别以上述4株菌... 以筛选酿造鲢鱼鱼露的米曲霉为研究目标,从酱油曲精中分离得到68株菌株,初筛确定10株具有典型米曲霉形态且在蛋白酶产生菌培养基平板上有液化圈的菌株。分别测其蛋白酶酶活,筛选出4株具有较高蛋白酶活力的米曲霉菌株。分别以上述4株菌株作为发酵菌株进行三级筛选,发酵后测其α-氨基氮的含量,结果得到1株发酵后α-氨基氮含量高的菌株,达0.963 g/100 mL,并将该菌株命名为A spergillus Oryzae L-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米曲霉 筛选 鱼露
下载PDF
碱性蛋白酶对鲢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仪淑敏 豁艳 +4 位作者 李睿智 张智铭 刘瑞 李学鹏 励建荣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24,共7页
以鲢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碱性蛋白酶处理前后鲢肌原纤维的降解率、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 2+-ATPase活性、凝胶特性等的变化,研究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25℃和4℃)碱性蛋白酶对鲢鱼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情况及凝胶特性... 以鲢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碱性蛋白酶处理前后鲢肌原纤维的降解率、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 2+-ATPase活性、凝胶特性等的变化,研究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25℃和4℃)碱性蛋白酶对鲢鱼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情况及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碱性蛋白酶处理后,在不同温度下,鲢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表面疏水性、Ca 2+-ATPase活性、总巯基及活性巯基含量均先增高后降低;在反应温度25℃、酶解时间2.0 h以及反应温度4℃、酶解时间2.5 h处理条件下,鲢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及活性巯基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在反应温度25℃和4℃下,酶解时间0.5 h时,Ca 2+-ATPase活性达到最高值;蛋白凝胶的持水力与凝胶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凝胶白度值先降低后增加;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对鲢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原纤维蛋白 碱性蛋白酶 凝胶性质 巯基含量 表面疏水性 Ca 2+-ATPase活性
下载PDF
美国鲢鱼挥发性成分和脱腥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钱攀 马旭婷 +3 位作者 许刚 薛静 金仁耀 戴志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9-176,共8页
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美国鲢鱼鱼肉作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共检测出52种物质。采用活性炭吸附法、β-CD包埋法、红茶浸泡法和酵母发酵法对鲢鱼鱼肉进行脱腥,对每种脱腥方法做正交试验,并采用GC-MS结合感官评价分析脱... 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美国鲢鱼鱼肉作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共检测出52种物质。采用活性炭吸附法、β-CD包埋法、红茶浸泡法和酵母发酵法对鲢鱼鱼肉进行脱腥,对每种脱腥方法做正交试验,并采用GC-MS结合感官评价分析脱腥后腥味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红茶浸泡脱腥法的脱腥效果最显著,其最优的脱腥工艺为添加2%红茶粉末,浸泡时间50 min,浸泡温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脱腥 鲢鱼 风味成分
原文传递
草鱼鱼鳞蛋白酶解物对鲢鱼鱼丸贮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蒋妍 熊佳 +1 位作者 余训培 罗永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4-169,共6页
采用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酶(m(木瓜蛋白酶):m(风味蛋白酶)=1:1)处理草鱼鱼鳞得到鱼鳞蛋白酶解物,分别添加于鲢鱼鱼丸中,控制鱼丸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g/100g,测定鱼丸白度、蒸煮损失、凝胶特性以及4℃贮藏条件下感... 采用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复合酶(m(木瓜蛋白酶):m(风味蛋白酶)=1:1)处理草鱼鱼鳞得到鱼鳞蛋白酶解物,分别添加于鲢鱼鱼丸中,控制鱼丸蛋白质质量分数为12g/100g,测定鱼丸白度、蒸煮损失、凝胶特性以及4℃贮藏条件下感官质量、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的质量分数ω(TVB-N)的变化,评价草鱼鱼鳞蛋白酶解液对鲢鱼鱼丸贮藏及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鱼鱼鳞酶解产物能够降低鱼丸蒸煮损失,维持鱼丸白度、弹性和硬度。在贮藏期间,添加鱼鳞蛋白酶解物组鱼丸感官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菌落总数和ω(TVB-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鱼鳞蛋白酶解物具有较好的抑茵作用,能够延长鱼丸保质期,其中木瓜蛋白酶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可延长鱼丸4℃下贮藏时间2~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草鱼 酶解产物 鱼丸 保藏 理化特性
原文传递
长丰鲢人工繁殖技术总结
20
作者 蒋宏萍 《河南水产》 2016年第5期14-15,共2页
总结了长丰鲢生物学特性、人工繁育、苗种培育等技术。南阳市两次引进长丰鲢,共引进后备亲鱼200组,亲鱼25组进行套养培育,初繁获得成功。
关键词 长丰鲢 人工繁殖 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