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stability of quadruped robot walking on slope with trot gait 被引量:3
1
作者 雷静桃 Ren Mingming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a quadruped robot trotting on slope was analyzed.Compared with crawl gait,trot gait can improve walking speed of quadruped robots.When a quadruped robot trots,each leg is in the alternate stat... The dynamic stability of a quadruped robot trotting on slope was analyzed.Compared with crawl gait,trot gait can improve walking speed of quadruped robots.When a quadruped robot trots,each leg is in the alternate state of swing phase or supporting phase,and two legs in the diagonal line are in the same phase.The feet in the supporting phase form a supporting region on the ground.When a quadruped robot walks on slope,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zero moment point(ZMP) to the supporting diagonal line is defined as ZMP offset distance.Whether this distance is less than the maximum offset distance or not,the stability of robot trotting on slope can be judged.The foot trajectory was planned with the sinusoidal function.Based on the kinematic analysis,the ZMP offset distance of quadruped robot under different slope angles,step length and step height was calculated,then the reasonable slope angle,step length and step height for quadruped robot trotting on slope to keep dynamic stability can be determined.On the other hand,the posture angle of quadruped robot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 the desired range.Computer simulations were executed to verify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study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termining reasonable step parameters of the quadruped robo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druped robot slope trot gait STABILITY zero moment point (ZMP)
下载PDF
基于3-D步行序列的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建芳 丁加涛 肖晓晖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1-838,共8页
为了提高双足步行机器人对真实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出1种基于3-D步行序列的步态规划方法,模仿人类行走行为并考虑地面高度的变化。首先定义考虑足部踝关节旋转运动和机器人质心(COM)竖直高度变化的3-D步行序列。其次,在单足相阶段(SSP),... 为了提高双足步行机器人对真实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出1种基于3-D步行序列的步态规划方法,模仿人类行走行为并考虑地面高度的变化。首先定义考虑足部踝关节旋转运动和机器人质心(COM)竖直高度变化的3-D步行序列。其次,在单足相阶段(SSP),基于运动最优控制(OC)理论和线性倒立摆模型(LIMP),求解零力矩点轨迹;采用5次多项式插值,生成双足相阶段(DSP)的零力矩点轨迹,并且实现质心竖直高度变化。基于足部的运动参数,使用分段连续3次Hermite插值得到足部运动轨迹。然后,通过牛顿-拉斐逊迭代法求解关节角度解。最后,基于NAO机器人样机进行平地和倾斜地面行走的动力学仿真和样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规划方法可行,且机器人行走平稳;在平面和斜坡2种地面工况的样机实验中,足底接触力的波动幅度比相应的仿真结果分别减少37.01%和59.94%,髋关节力矩波动幅度分别减少69.13%和6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步行序列 双足机器人 步态规划 斜坡
下载PDF
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步态与速度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赵瑞星 李山 +1 位作者 黄铎 王麒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20,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速度预测模型,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方法:使用SPSS对8名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田径专项学生的步态数据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坡度与前掌着地比例、平均步幅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 目的:建立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速度预测模型,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方法:使用SPSS对8名天水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田径专项学生的步态数据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检验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坡度与前掌着地比例、平均步幅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脚跟着地比例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外翻幅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速度与活动卡路里、步数、前掌着地比例、平均步频、平均步幅、平均腾空时间、平均触地腾空比、平均着地冲击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与全掌着地比例、脚跟着地比例、平均触地时间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与建议:智能可穿戴设备的跑步豆功能算法整体的平均准确率较高,所采集的数据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建议CyweeMotion公司利用软件算法和六轴运动传感器实时捕捉的数据增加摆动角度的App端的可读数字,为改善跑者大小腿折叠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跑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度 速度 智能可穿戴设备 步态指标
下载PDF
基于SLOPE/W的汾离高速公路靳家庄1^#滑坡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许冲 吉彬彬 +1 位作者 蒋日波 刘灿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33-36,共4页
汾(阳)-离(石)高速公路是青岛至银川国道主干线在山西境内的重要路段。文章以汾离高速公路靳家庄1#滑坡为研究对象,从岩性条件、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应用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的SLOPE/W程序,对滑坡的稳定性进... 汾(阳)-离(石)高速公路是青岛至银川国道主干线在山西境内的重要路段。文章以汾离高速公路靳家庄1#滑坡为研究对象,从岩性条件、地质构造及地下水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滑坡的成因。应用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的SLOPE/W程序,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整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工程状态下,受水动力条件的变化以及人为活动的影响,易发生复活。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阳)-离(石)高速公路 滑坡:稳定性分析 极限平衡法 slope/W程序
下载PDF
基于加权二部图的Slope One推荐算法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冉 徐怡 +1 位作者 胡善忠 何明慧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3-98,共6页
相对协同过滤算法,Slope One算法在执行速度上更加迅速,并且易于实现.但是算法没有考虑项目之间的推荐关系,故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二部图的Slope One推荐算法.利用加权二部图推荐算法计算项目之间的推荐程度,并用计算得到的项目之间的推... 相对协同过滤算法,Slope One算法在执行速度上更加迅速,并且易于实现.但是算法没有考虑项目之间的推荐关系,故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二部图的Slope One推荐算法.利用加权二部图推荐算法计算项目之间的推荐程度,并用计算得到的项目之间的推荐程度对Slope One预测评分过程进行加权处理,由于二部图推荐算法计算得到的项目之间的推荐程度是非对称的,从而使推荐结果更加多样化.在MovieLens数据集上利用5-折交叉验证以及4种评价指标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提高了推荐准确性的同时也提高了推荐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荐系统 slope ONE 加权二部图 5-折交叉验证
下载PDF
Seismic stability evaluation of embankment slope based on catastrophe theory 被引量:5
6
作者 Hongwei Zhu Lingkan Yao Yuan Luo 《Journal of Modern Transportation》 201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embankment slope was presented based on catastrophe theory. Seven control factors, including internal frictional angle, cohesion force, slope height, slope angle, surf... An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embankment slope was presented based on catastrophe theory. Seven control factors, including internal frictional angle, cohesion force, slope height, slope angle, surface gradients, peak acceleration, and distance to fault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is of multi-level objective decomposition. According to the normalization formula and the fuzzy subject function produced by combination of catastrophe theory and fuzzy math, a recursive calculation was carried out to obtain a catastrophic affiliated functional value, which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embankment slope. Fifteen samples were us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quantitative method, the catastrophe progression owns higher accuracy and good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predicting the seismic stability of embankment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ankment slope Seismic stability -Catastrophe progression method -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倾角在前交叉韧带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徐文杰 刘沛东 +2 位作者 王斌 许晓栋 杨自权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3年第8期786-790,共5页
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angle,PTSA)作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危险因素,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及诊断治疗在运动医学领域仍旧缺乏系统研究。PTSA的测量目前存在多种方式,本文通... 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angle,PTSA)作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危险因素,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其作用机制及诊断治疗在运动医学领域仍旧缺乏系统研究。PTSA的测量目前存在多种方式,本文通过复习文献认为应通过下肢全长X线片进行测量,并结合多种影像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可以减少误差。较大的PTSA会增加ACL损伤的风险,因此,对于>12°的患者在ACL重建术中应尽可能保留半月板及必要时联合胫骨截骨术矫正治疗,可有效预防韧带再损伤的风险。步态分析对于术前致病模式及术后的康复功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将对以PTSA为依据的个体化康复策略的制定有着指导意义,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平台后倾角 翻修率 胫骨高位截骨术 步态分析
下载PDF
坡面环境四足机器人对角小跑步态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展振龙 杨杰 +3 位作者 胡继港 韩超 祝晓轩 张斌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3年第2期99-104,共6页
针对四足机器人在坡面行走过程中,机体质心在支撑面上的投影远离对角支撑线交点,影响四足机器人行走稳定性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坡面环境四足机器人trot步态稳定性进行分析。以Stanford Doggo四足机器人为仿真模型,提出了调整机器人姿态和... 针对四足机器人在坡面行走过程中,机体质心在支撑面上的投影远离对角支撑线交点,影响四足机器人行走稳定性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坡面环境四足机器人trot步态稳定性进行分析。以Stanford Doggo四足机器人为仿真模型,提出了调整机器人姿态和调整等效腿长参数相结合的方法,使四足机器人质心前移,减小四足机器人的翻滚角和偏航角,提高四足机器人坡面行走的稳定性。采用分段摆线轨迹,对四足机器人足端轨迹进行规划,并通过webots机器人仿真软件,对3种质心调整方法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3种质心调整方法均可以减小四足机器人坡面行走的翻滚角和偏航角,四足机器人坡面行走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而且通过对仿真结果进行对比,本文所提的质心调整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质心调整 trot步态 未知坡面
下载PDF
立体坡面农业四足移动平台姿态控制策略与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苏文海 李冰 +3 位作者 袁立鹏 张辉 谭贺文 息晓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91,共12页
针对农业四足移动平台在田间行走时的姿态稳定性、负载平稳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立体坡面姿态控制向量策略,在建立四足移动平台运动学模型基础上,通过对一维俯仰、二维横滚坡面姿态姿态向量变化分析,得出立体坡面机身运动姿态角与各腿关... 针对农业四足移动平台在田间行走时的姿态稳定性、负载平稳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立体坡面姿态控制向量策略,在建立四足移动平台运动学模型基础上,通过对一维俯仰、二维横滚坡面姿态姿态向量变化分析,得出立体坡面机身运动姿态角与各腿关节转角的变换方程,而后运用欧拉动力学方程、SLIP理论及次优支撑三角形内稳定裕度理论对四足移动平台平面Trot与坡面Walk步态进行规划。根据Matlab/Sim Mechanics的坡面姿态仿真试验,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选择俯仰、横滚姿态变化的限定最小角度;Matlab-Adams虚拟样机仿真试验,验证立体坡面姿态变换方程及其步态规划的可行性,得到四足移动平台在俯仰、横滚均为10°的立体坡面行走时,其俯仰与横滚角变化范围在-2°~2°。通过四足移动平台物理样机进行机身姿态角与关节转角变化关系测试和立体坡面姿态行走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基本一致,验证立体坡面姿态变换方程及其步态规划的合理性;实现了四足移动平台坡面运动姿态保持水平的目的,提高了立体坡面行走的稳定性;负载平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坡面姿态控制策略,在上、下坡及立体坡面行走时,其负载平稳性与无姿态控制器相比分别提高了15.8%,16.2%和16.0%,增强四足移动平台作为农业移动辅助平台的作业性能,为现代农业移动平台运动姿态控制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控制 算法 四足移动平台 姿态角 关节转角 坡面姿态 步态规划
下载PDF
一种仿人机器人斜坡运动步态规划方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毕盛 闵华清 +2 位作者 陈强 庄钟杰 刘奇峰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8-154,160,共8页
以SCUT-Ⅰ仿人机器人步态运动为对象,提出了由斜坡运动步长、步行周期等参数控制的斜坡运动模式,并基于倒立摆模型对斜坡运动过程中仿人机器人的髋关节和摆动腿踝关节的轨迹进行规划,从而得到斜坡运动的轨迹;最后,根据SCUT-Ⅰ仿人机器... 以SCUT-Ⅰ仿人机器人步态运动为对象,提出了由斜坡运动步长、步行周期等参数控制的斜坡运动模式,并基于倒立摆模型对斜坡运动过程中仿人机器人的髋关节和摆动腿踝关节的轨迹进行规划,从而得到斜坡运动的轨迹;最后,根据SCUT-Ⅰ仿人机器人模型参数,在Matlab 6.5中建立机器人的模型,对机器人斜坡运动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规划方法的有效性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人机器人 步态规划 斜坡运动
下载PDF
坡面步行中青年女性下肢关节角及肌肉激活度 被引量:9
11
作者 唐刚 张希安 +3 位作者 季文婷 海思穹 王冬梅 王成焘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58-162,192,共6页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关节角及主要肌肉激活度的变化来说明步行速度和路面坡度对下肢运动的影响。方法首先按由慢到快选择了共5种步行速度,由低到高选择3种坡度,并利用运动捕捉系统对15各青年女性的步态进行测量,同时对影响下肢运动的8块主... 目的通过定量分析关节角及主要肌肉激活度的变化来说明步行速度和路面坡度对下肢运动的影响。方法首先按由慢到快选择了共5种步行速度,由低到高选择3种坡度,并利用运动捕捉系统对15各青年女性的步态进行测量,同时对影响下肢运动的8块主要肌肉的肌电信号进行了采集。然后通过计算分析获得她们在不同步行速度和路面坡度下髋、膝及踝关节矢状面的关节角度变化的均值,从测量数据中寻找出一个最接近这个均值曲线的研究对象。结果计算获得了该研究对象不同步行速度和路面坡度下踝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在一个步态周期内的矢状面关节角的变化曲线以及主要肌肉的激活度变化曲线。结论每个步态周期内,关节角及肌肉激活度在5种不同速度下的变化很小;而在3种不同路面坡度下的变化仅趋势基本一致,峰值的差异却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肌电信号 下肢关节 路面坡度 运动学
下载PDF
四足机器人坡面质心调整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宗利 张培强 +1 位作者 吕荣基 王建明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1-486,共6页
为了实现稳定的坡面运动,设计了小腿采用液压缸的四足机器人.基于对角小跑步态,提出一种通过改变机器人前腿小腿腿长和保持后腿小腿腿长不变来实现坡面质心调整的方法.以机器人质心在斜面的投影点落在支撑对角线交点处为判据,对该质心... 为了实现稳定的坡面运动,设计了小腿采用液压缸的四足机器人.基于对角小跑步态,提出一种通过改变机器人前腿小腿腿长和保持后腿小腿腿长不变来实现坡面质心调整的方法.以机器人质心在斜面的投影点落在支撑对角线交点处为判据,对该质心调整方法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得到姿态调整的确定值.对零冲击复合摆线足端轨迹规划方法进行了改进,以减少四足机器人坡面上的足地接触冲击.利用Adams和Matlab对四足机器人坡面trot步态运动进行了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质心调整方法和足端轨迹规划方法能够实现机器人在20°坡面上的稳定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腿长变化 质心调整 斜坡 对脚小跑
下载PDF
无动力双足步行机器人控制策略与算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振泽 田彦涛 +1 位作者 张佩杰 周长久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21,共9页
本文研究无动力双足步行机器人的建模、分析与控制问题.基于能量的控制增加了机器人行走极限环的稳定性、鲁棒性,扩大了极限环的收敛域;角度不变控制使机器人的稳定行走步态摆脱了地面倾斜角度的限制;把基于能量的控制与角度不变控制结... 本文研究无动力双足步行机器人的建模、分析与控制问题.基于能量的控制增加了机器人行走极限环的稳定性、鲁棒性,扩大了极限环的收敛域;角度不变控制使机器人的稳定行走步态摆脱了地面倾斜角度的限制;把基于能量的控制与角度不变控制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在不同倾斜角度地面上行走模式的切换.基于能量的行走平均速度控制方法在平均速度与目标能量之间建立了联系,能使机器人的行走产生新的稳定步态.最后,对无动力双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动力双足步行机器人 角度不变控制 能量控制 极限环
下载PDF
基于被动行走原理的双足机器人步态规划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宏扬 孙中波 田彦涛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79-85,共7页
为解决四连杆双足机器人的平面步态规划问题,提出基于被动行走的平面步态规划。基于3°向下坡面完全被动行走的动力学方程,利用角度不变控制方法施加控制力矩,得到机器人在水平面上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常数时间放缩方法对平面参考轨... 为解决四连杆双足机器人的平面步态规划问题,提出基于被动行走的平面步态规划。基于3°向下坡面完全被动行走的动力学方程,利用角度不变控制方法施加控制力矩,得到机器人在水平面上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常数时间放缩方法对平面参考轨迹进行时间放缩,得到机器人在水平面上步幅不变,周期可变的行走步态。通过Matlab软件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足机器人 步态规划 角度不变控制 时间放缩 变周期
下载PDF
基于步行加速度信息分割的人员识别
15
作者 郇战 李晨 +1 位作者 万彩艳 陈学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3-209,216,共8页
为提高基于智能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人员识别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分割的组合分类器识别方法。根据人员步行加速度变化特点提出了基于HMM(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划分方法,将人员步行加速度划分成相对动态与稳态两个部分,分别从两个区域... 为提高基于智能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人员识别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分割的组合分类器识别方法。根据人员步行加速度变化特点提出了基于HMM(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划分方法,将人员步行加速度划分成相对动态与稳态两个部分,分别从两个区域提取标准差、均值、能量等特征;根据不同步行速率选择这些特征和峰值点连线斜率组合成新的特征集合;最后,采用组合分类器的方法获得了更加理想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员慢步行走的姿态下的识别率达到了98.3%,快速步行达到了97.6%。较现有人员识别方法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识别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区域划分 加速度传感器 峰值点连线斜率 组合分类器
下载PDF
平面双足机器人虚拟斜坡行走步态生成算法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立国 赵明国 张乃尧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7-81,共5页
在平面双足机器人上应用虚拟斜坡行走方法设计了具有4个参数的步态生成算法.根据虚拟斜坡行走成立的基本条件研究了步态参数之间的关系,最终将独立参数减少到3个.步态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实时地、便捷地调节行走速度.在平面机器... 在平面双足机器人上应用虚拟斜坡行走方法设计了具有4个参数的步态生成算法.根据虚拟斜坡行走成立的基本条件研究了步态参数之间的关系,最终将独立参数减少到3个.步态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可以实时地、便捷地调节行走速度.在平面机器人Stepper上采用所提出的步态生成算法,实现了1.24—3.88腿长/秒的连续速度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足机器人 虚拟斜坡步态 被动行走
下载PDF
男性青年不同坡角斜面行走的步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子涵 刘卉 +3 位作者 蒋量 王立端 万祥林 曲峰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9-744,共6页
目的:确定男性青年在不同坡角斜坡行走时下肢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探究在不同坡角下坡行走时的步态控制策略以及产生改变的坡角大小。方法:运用动作捕捉系统同步采集10名男性青年在6个坡角(±6°,±12°,±20°... 目的:确定男性青年在不同坡角斜坡行走时下肢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探究在不同坡角下坡行走时的步态控制策略以及产生改变的坡角大小。方法:运用动作捕捉系统同步采集10名男性青年在6个坡角(±6°,±12°,±20°)及水平地面行走的下肢运动学及动力学数据,并对特征时刻数据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随坡角增大,步速和步频显著减少(P≤0.05);上坡行走时,随坡角增大,髋关节角度各特征时刻屈曲程度显著增加(P≤0.05),踝关节角度特征时刻(AA1、AA2)背屈程度显著增加(P≤0.05),髋关节伸力矩(HM1)及持续时间(HM2)显著增加(P≤0.05),踝关节各特征时刻跖屈力矩显著增加(P≤0.05);下坡行走时,随坡角增大,髋关节屈伸幅度显著减少(P≤0.05),膝关节特征时刻(KA2、KA3)屈曲幅度显著增大(P≤0.05),踝关节特征时刻(AA2、AA3)屈伸幅度显著增大(P≤0.05),膝关节伸力矩(KM2、KM3、KM4)显著增加(P≤0.05)。结论:自选速度行走时步长步速与坡角之间为倒U型关系,不同坡角的上坡、下坡行走与平地行走之间通过不同控制策略来进行;上坡行走主要以增加下肢输出功率的推进为主,下坡行走主要以保持身体稳定性为主,坡角为±6°时不同策略的改变就已经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坡行走 下坡行走 步态分析 控制策略
下载PDF
斜坡下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步态的疗效 被引量:13
18
作者 沈一吉 朱迪 +1 位作者 陈舒 谭同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在斜坡上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步行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实验组加用斜坡下减重步行训练,对照组加用平地下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探讨在斜坡上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步行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实验组加用斜坡下减重步行训练,对照组加用平地下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使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FMA-LE、BBS和TGA评分提高(t>2.491,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2.195,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步态,斜坡下减重步行训练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态 减重步行训练 斜坡训练 康复
下载PDF
六足机器人斜坡步态的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栓柱 钟建锋 +1 位作者 程品 罗欣 《机械与电子》 2013年第3期53-57,共5页
针对六足步行机器人在斜坡地形下行走的特殊情况,分析在该情况下影响机器人静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设计高稳定裕度的斜坡步态;并利用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进行步态控制算法模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研究工作的合理性... 针对六足步行机器人在斜坡地形下行走的特殊情况,分析在该情况下影响机器人静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设计高稳定裕度的斜坡步态;并利用ADAMS/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进行步态控制算法模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研究工作的合理性与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足步行机器人 静态稳定性 斜坡步 ADAMS Simulink联合仿真
下载PDF
步态研究用可调斜坡设计与空间坐标系建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子涵 蒋量 +3 位作者 杨辰 王立端 万祥林 曲峰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9,共6页
目的:设计搭建一个镶嵌有三维测力台的斜坡平台,对该平台进行可靠性验证,同时提出对应的空间坐标系建立方案,为未来各行业的需求提供理论数据及参考。方法:采用铝型材配合千斤顶搭建斜坡系统,通过在测力台四角设置反光标志点建立虚拟环... 目的:设计搭建一个镶嵌有三维测力台的斜坡平台,对该平台进行可靠性验证,同时提出对应的空间坐标系建立方案,为未来各行业的需求提供理论数据及参考。方法:采用铝型材配合千斤顶搭建斜坡系统,通过在测力台四角设置反光标志点建立虚拟环节让测力台跟随坡角改变,而后通过自然振动频率、压力中心、反光标志点位移、力值误差来检验该系统的可行性及可靠性。结果:斜坡三方向自然振动频率高于人体步行频率,不同条件下(坡角、动静态)压力中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反光标志点位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力值测量(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整套系统在测量斜坡步行时足够精确。采用跟踪测力台的方式并将空间坐标系建立在地面上有助于优化测试流程,便于后期计算。该研究结果应用可满足不同环境下对单块或多块测力台空间位置重新分布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步态分析 斜坡设计 空间坐标系建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