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及动态电价的电动汽车参与微电网调度双层优化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夏鑫 钟浩 +3 位作者 张磊 舒栋 吴凡 董雪薇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50,共11页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充电负荷变化量受微电网爬坡性能限制,因此文中考虑微电网机组爬坡特性,提出一种计及动态电价的EV参与微电网调度双层优化策略。上层为EV负荷模型,分析不同类型EV快/慢充特性,考虑微电网电价对EV充电需求...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充电负荷变化量受微电网爬坡性能限制,因此文中考虑微电网机组爬坡特性,提出一种计及动态电价的EV参与微电网调度双层优化策略。上层为EV负荷模型,分析不同类型EV快/慢充特性,考虑微电网电价对EV充电需求的引导,建立以用户满意度最大为目标的EV负荷模型。下层为多微电网运行模型,根据微电网净负荷大小制定动态电价策略,考虑EV充电负荷对微电网新能源的消纳及电源爬坡的需求,优化各区域动态电价,并以微电网净负荷波动及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多微电网区域运行模型。最后对某城市区域微电网及EV充电需求算例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与固定电价及峰谷分时电价相比,所提方法实现了EV负荷在微电网区域有序充电、平抑净负荷波动的效果,能有效降低充电行为对微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EV) 微电网 动态电价 双层优化 快/慢充负荷 爬坡
下载PDF
多层乳液递送系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
作者 武琼琼 吴越 +2 位作者 沈雪 赵福阳 藏小丹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218-224,共7页
乳液因具有独特的传递特性,常被用作活性成分的递送系统。多层乳液因其多层结构而形成较厚的界面层从而提高递送载体抵抗外界压力的能力,延长脂质的消化时间,从而有效保护活性成分,并可以通过界面层的合理设计达到缓慢释放活性成分的目... 乳液因具有独特的传递特性,常被用作活性成分的递送系统。多层乳液因其多层结构而形成较厚的界面层从而提高递送载体抵抗外界压力的能力,延长脂质的消化时间,从而有效保护活性成分,并可以通过界面层的合理设计达到缓慢释放活性成分的目的。该文从多层乳液的构建原理、界面层的特性及影响界面层稳定性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并对近年来多层乳液在食品及相关行业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活性成分递送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多层乳液 界面层 缓慢释放 应用
下载PDF
基于X64架构的泛探雷达并行处理系统设计
3
作者 叶祥龙 蒋文 +2 位作者 李云莉 唐先慧 陆炫宇 《火控雷达技术》 2024年第1期27-34,41,共9页
针对“低慢小”目标探测的泛探雷达仿真系统存在运行时间长运算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层并行处理技术,每一层都在存储上使用了双缓冲模型,在时序上使用“生产者-消费者”模型。该技术以增加一倍内存开销为代价换取了时间上“生... 针对“低慢小”目标探测的泛探雷达仿真系统存在运行时间长运算效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双层并行处理技术,每一层都在存储上使用了双缓冲模型,在时序上使用“生产者-消费者”模型。该技术以增加一倍内存开销为代价换取了时间上“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执行,从而降低系统运行时间。经过仿真验证以及对比,该技术相比传统串行处理技术,系统运行时间降低了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慢小 双层并行处理技术 双缓存 生产者-消费者
下载PDF
水平层状泥岩铁路隧道底鼓机理及解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路军富 王明胜 +1 位作者 王奎 郑长青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61-1773,共13页
西南地区缓倾层状泥岩地层铁路隧道仰拱底鼓病害频发,当列车高速通过时因轨道不平顺导致晃车现象,严重影响列车行车速度及安全。针对缓倾层状泥岩铁路隧道底鼓病害问题,以YD隧道底鼓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隧道底鼓段进行长期变形监测和理... 西南地区缓倾层状泥岩地层铁路隧道仰拱底鼓病害频发,当列车高速通过时因轨道不平顺导致晃车现象,严重影响列车行车速度及安全。针对缓倾层状泥岩铁路隧道底鼓病害问题,以YD隧道底鼓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隧道底鼓段进行长期变形监测和理论分析,对缓倾层状泥岩铁路隧道底鼓特征及机理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左线、中心和右线道床板中心位置处测点底鼓明显,即仰拱中部底鼓量较大,底鼓严重区段6 a持续上鼓约69.75 mm,沿隧道纵向底鼓区段长度约40 m,而隧道两侧边墙墙脚处未发生变形;对于中薄层缓倾层状泥岩地层,在水平构造应力作用下,隧道仰拱底部缓倾层状岩体在弹性阶段向临空面发生一定程度的挠曲变形,隧道边墙围岩沿节理面发生水平剪切滑移变形,隧道拱顶部位围岩发生垂直层理面的弯曲变形,由于衬砌结构作用拱部围岩变形较小。依据隧道平底板受力特征,基于竖向及水平双向荷载作用的简支梁力学模型,建立缓倾层状围岩隧道底板底鼓力学解析模型,分析揭示了隧道仰拱最大底鼓变形量与弹性模量E和底板厚度h成反比,与竖向地应力σz,水平地应力σx和隧道跨度l成正比。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隧道仰拱设计及底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层状泥岩 软弱围岩 隧道底鼓 底鼓机理 力学模型
下载PDF
通过地震横波获取地壳深浅部应力简介
5
作者 雷军 贺鹏超 张献兵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57-63,共7页
地震是脆性地壳中断层应力积累超过破裂极限强度的直接结果。因此,研究地壳不同深度的应力积累是地震预报的可能途径之一。在各种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中,地震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横波分裂参数携带了不同深度岩层中应力及其变化的完整信息... 地震是脆性地壳中断层应力积累超过破裂极限强度的直接结果。因此,研究地壳不同深度的应力积累是地震预报的可能途径之一。在各种地球物理观测数据中,地震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横波分裂参数携带了不同深度岩层中应力及其变化的完整信息。这些参数中,快横波偏振方向的观测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过去40年来,快-慢横波到时差的观测数据过于离散,制约了利用地震横波来了解深浅部岩层中应力大小的观测和研究。对此,本文简要介绍了相关研究存在的难点和解决方法、以及专门的地震波偏振矢量分离(SPVS)观测软件,有望实现对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应力及其变化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分裂 快-慢波到时差 各向异性分层 非正交矢量 深浅部应力
下载PDF
钛种植体表面构建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缓释系统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王刚 李思 +1 位作者 吴雨峰 吴明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78-1183,共6页
目的利用LBL技术在碱热处理后的钛种植体表面构建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多层膜结构,并以此结构复合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探究其缓释效应。方法光滑钛表面经氢氧化钠碱热处理后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将海藻酸钠、壳聚糖进行交替吸附沉... 目的利用LBL技术在碱热处理后的钛种植体表面构建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多层膜结构,并以此结构复合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探究其缓释效应。方法光滑钛表面经氢氧化钠碱热处理后通过层层自组装技术将海藻酸钠、壳聚糖进行交替吸附沉积,形成聚电解质多层膜结构,利用此多层膜装载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构建其缓释系统,并评价缓释效应。结果通过接触角测量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表面进行检测,证实在钛片表面成功构建海藻酸钠—壳聚糖多层膜结构,且成功装载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缓释实验显示,该多层膜结构缓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该多层膜结构对特异性多肽具备显著的缓释效应。结论钛种植体表面通过层层自组装形成多层膜结构并成功装载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构建该多肽的缓释系统,缓释效果显著,有望能够促进钛种植体表面骨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 层层自组装 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 骨结合 钛种植体
下载PDF
超长大跨度商业综合体结构关键问题分析与设计
7
作者 旷文杰 周浩 +2 位作者 卜丹 王石高 方辉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459-464,共6页
长沙某商业广场为地上四层、地下两层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高度约21m,平面尺寸东西向约210m,南北向约120m,建筑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平面未设置结构缝,为超长结构,进行温度应力分析,根据应力计算附加配筋,并且在混凝土中加入抗渗复合... 长沙某商业广场为地上四层、地下两层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高度约21m,平面尺寸东西向约210m,南北向约120m,建筑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平面未设置结构缝,为超长结构,进行温度应力分析,根据应力计算附加配筋,并且在混凝土中加入抗渗复合材料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内部连廊处梁最大跨度25.7m,支撑扶梯的悬挑梁最大悬挑长度8.6m,针对大跨度和长悬挑,结构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满足承载力及挠度控制要求,并补充楼盖舒适度分析。圆形和椭圆形中庭处屋顶为钢网壳采光顶,圆形钢网壳直径19.85m,椭圆形钢网壳长轴31.55m,短轴22.15m,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屈曲分析,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结构 缓粘结预应力 单层网壳 舒适度
下载PDF
深圳市215m网状吊杆拱桥总体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侯俊勇 兰懿凡 邵长宇 《中国市政工程》 2023年第3期88-91,97,120,共6页
新建大望桥采用主跨215 m网状吊杆拱桥跨越深圳水库,打造深圳市区跨度最大的地标性景观桥梁。通过技术措施使桥梁满足水源保护区边界限制和高标准护水要求,创新性地提出“R=3300 m大半径平曲线网状吊杆拱桥”设计方案,并形成完善的设计... 新建大望桥采用主跨215 m网状吊杆拱桥跨越深圳水库,打造深圳市区跨度最大的地标性景观桥梁。通过技术措施使桥梁满足水源保护区边界限制和高标准护水要求,创新性地提出“R=3300 m大半径平曲线网状吊杆拱桥”设计方案,并形成完善的设计施工护水措施方案。桥梁因与环深圳水库空中慢行系统衔接,设置“桥上桥”,为国内创造该类桥型的先例。通过全桥有限元模型静力和动力分析,静、动力性能良好,双层慢行道舒适度满足要求。桥梁在水源保护区的建设案例具有示范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半径平曲线网状吊杆拱桥 水源保护区 桥上桥-双层慢行系统 护水措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双粗糙元对高超音速边界层感受性的影响
9
作者 史明方 徐立丹 +1 位作者 唐小军 王振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14-1824,1848,共12页
为了揭示壁面粗糙元对高超音速边界层感受性影响机理,本文采用高阶精度有限差分方法对高超音速流场及边界层进行直接数值模拟,分析双壁面粗糙元组合形式对高超音速稳态流场及边界层内流动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 为了揭示壁面粗糙元对高超音速边界层感受性影响机理,本文采用高阶精度有限差分方法对高超音速流场及边界层进行直接数值模拟,分析双壁面粗糙元组合形式对高超音速稳态流场及边界层内流动状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探究脉冲慢声波作用下高超音速边界层感受性机理。结果表明:双壁面粗糙元导致高超音速流场中形成一组新的波系。边界层内扰动波在向下游传播过程中主导模态在逐渐减小,并存在模态竞争现象。双粗糙元的组合类型对边界层内不同模态扰动波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双K型双粗糙元的组合显著抑制了其下游区域内主导模态扰动波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面粗糙元 脉冲慢声波 高超音速 边界层 感受性 快速傅里叶变换 直接数值模拟 慢声波
下载PDF
双层包覆型缓释材料中过硫酸盐释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昱 徐祥健 +5 位作者 韩旭 夏甫 廉新颖 贾永锋 郇环 姜永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52-658,共7页
为了使修复材料在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中更持久、稳定的发挥作用,制备双层包覆型缓释材料并研究其释放性能.采用水泥、砂和水作为包覆材料制备不同规格的材料,通过周期性浸出试验方法研究外包覆层组分配比及厚度对其释放性能的影响,建立... 为了使修复材料在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中更持久、稳定的发挥作用,制备双层包覆型缓释材料并研究其释放性能.采用水泥、砂和水作为包覆材料制备不同规格的材料,通过周期性浸出试验方法研究外包覆层组分配比及厚度对其释放性能的影响,建立各影响因素与其释放性能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双层包覆型缓释材料释放规律符合零级动力学特征,与单一包覆型缓释材料相比,稳定释放速率由初期释放速率的10%~15%升至60%~80%.②外包覆层厚度相同时,稳定释放速率随包覆材料渗透性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最小值为10 mg/d,最大值约为380 mg/d.③外包覆层组分配比相同时,材料稳定释放速率随其厚度的增加呈幂函数降低,使用寿命随外包覆层厚度的增加呈指数上升,采用自然临近点插值法预测材料最短使用寿命约为100 d,最长的可达10~15 a.外包覆层厚度导致渗透性能的改变是造成其释放特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④相同外包覆层厚度下,双层包覆型缓释材料稳定释放速率随包覆层渗透性的增加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并且外包覆层厚度越大,其稳定释放速率随渗透性能变幅越小.研究显示,双层包覆型缓释材料能够在长时间保持稳定的释放速率,构建的外包覆层组分配比与其释放特性之间的定量关系可指导实际地下水修复工程中修复材料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双层缓释材料 释放性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晶界层陶瓷慢极化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景德 符德胜 雷德铭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71-475,共5页
在Mahan的理论中计入电流流过陶瓷的晶界时所引起的压降并加以改进,可以说明三种典型晶界层陶瓷的时域介电谱中的慢极化响应.由物质常数出发就能经理论计算给出SrTIO_3和ZnO有两个慢响应峰,而BaTiO_3只有一个... 在Mahan的理论中计入电流流过陶瓷的晶界时所引起的压降并加以改进,可以说明三种典型晶界层陶瓷的时域介电谱中的慢极化响应.由物质常数出发就能经理论计算给出SrTIO_3和ZnO有两个慢响应峰,而BaTiO_3只有一个;ZnO的低电压峰位于零场,而其余两种陶瓷的低压峰应离开零场位置;理论结果和实验一致.在强场下ZnO和SrTiO_3的晶界层出现空穴区而使材料参数可能发生转折性奇异;单晶界层和多晶界层的不均匀性都会因串、并联效应而使这种奇异点不出现于实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界层 陶瓷 介电谱 慢极化响应 氧化锌
下载PDF
第三系缓倾角红层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畅 任光明 +1 位作者 韩爱果 李惠民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7年第4期112-116,共5页
由于第三系红层中滑坡灾害频发,对该类发育于弱胶结地层中的滑坡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利于滑坡的早期识别而且对其防治措施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以第三系地层中发育的一缓倾角红层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对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滑坡... 由于第三系红层中滑坡灾害频发,对该类发育于弱胶结地层中的滑坡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利于滑坡的早期识别而且对其防治措施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以第三系地层中发育的一缓倾角红层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对滑坡区地质环境条件与滑坡基本特征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定性分析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典型的推移式降雨诱发型顺层岩质滑坡;顺坡向、缓倾角的地质结构以及软硬相间的岩性组合是滑坡发生的地质条件;河流的侵蚀是滑坡产生的外部动力;强降雨是导致滑坡产生的直接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系地层 缓倾角红层滑坡 基本特征 形成机制
下载PDF
桐油包膜肥料表面及界面微观形态结构的SEM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辉 王亚明 +1 位作者 杨爱明 刘剑虹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以桐油为主要成膜材料制备了桐油包膜尿素和桐油包膜复合肥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包膜肥料的表面、界面及养分溶解释放后的表面进行了微观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桐油能很好地分散并渗入尿素和NPK复合肥料的多孔表面形成附着良... 以桐油为主要成膜材料制备了桐油包膜尿素和桐油包膜复合肥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包膜肥料的表面、界面及养分溶解释放后的表面进行了微观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桐油能很好地分散并渗入尿素和NPK复合肥料的多孔表面形成附着良好的包膜层,在包膜率小于10%时包膜层厚度介于50~150μm之间。桐油包膜层表面具有特征的波纹状形貌,养分溶解释放后在包膜肥料的包膜层表面留下了水和养分溶液进出的凹陷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子显微镜 桐油 包膜肥料 缓释性 微观结构形态 界面 包膜层
下载PDF
谷氨酸插层水滑石组装、包裹及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潘国祥 曹枫 +4 位作者 郑卫红 陈海锋 唐培松 罗阳坡 袁彩君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5-460,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实现了谷氨酸与Zn/Al水滑石的插层组装,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谷氨酸插层水滑石的结构,并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测试了复合材料中谷氨酸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水滑石前躯体(LDHs-N... 采用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实现了谷氨酸与Zn/Al水滑石的插层组装,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差热分析、红外光谱表征了谷氨酸插层水滑石的结构,并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测试了复合材料中谷氨酸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水滑石前躯体(LDHs-NO3)结构规整、晶相单一,层间距为0.879 nm;2种方法合成的谷氨酸插层水滑石,其层间距分别增加到1.251 nm和1.334 nm,可以推测谷氨酸以垂直方式分布于水滑石层间。插层后水滑石样品在1588 cm-1和1346 cm-1处出现了谷氨酸中羧酸根的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峰,也佐证了氨基酸插层成功。谷氨酸插层水滑石后,其热稳定性大大提高,热分解温度由230℃升高至397~434℃。与物理混合法相比,谷氨酸与水滑石复合后增加了谷氨酸的耐酸性,使其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谷氨酸释放曲线符合Bhaskar方程,表明微粒间的扩散作用是谷氨酸分子释放的限速步骤。LDHs-Glu经海藻酸钠包裹后,在模拟肠液中缓慢释放而在模拟胃液中不释放,起到了肠液定向释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水滑石 插层组装 包裹 缓释
下载PDF
复层药物丝素膜中药物的释放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幼珠 丁悦 +1 位作者 吴徵宇 廖镇江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0-11,25,共3页
讨论了药物丝素膜采用动态或静态释放法对膜中药物释放的差异性 ,并采用动态释放法测定了复层丝素膜对模型药物乙酰水杨酸及利福平的释放 ,实验结果表明 ,复层药物丝素膜比单层药物丝素膜在释放液中初始释放浓度稍大 ,释放时间延长 ,更... 讨论了药物丝素膜采用动态或静态释放法对膜中药物释放的差异性 ,并采用动态释放法测定了复层丝素膜对模型药物乙酰水杨酸及利福平的释放 ,实验结果表明 ,复层药物丝素膜比单层药物丝素膜在释放液中初始释放浓度稍大 ,释放时间延长 ,更符合药物缓释制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层丝素膜 乙酰水杨酸 利福平 药物丝素膜 药物缓释
下载PDF
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分层条施促进花生根系生长、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建国 张佳蕾 +6 位作者 郭峰 杨莎 高华鑫 张春艳 赵红军 李新国 万书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74-2286,共13页
【目的】深入探究肥料分层条施对花生根系生长、氮素利用效率及荚果产量的调节作用,丰富花生全程可控施肥理论与技术。【方法】2019年在莒南和2019—2020年在济阳开展大田试验,设人工撒施(B)、肥料机械分层条施(L)两种施肥方式,选择普... 【目的】深入探究肥料分层条施对花生根系生长、氮素利用效率及荚果产量的调节作用,丰富花生全程可控施肥理论与技术。【方法】2019年在莒南和2019—2020年在济阳开展大田试验,设人工撒施(B)、肥料机械分层条施(L)两种施肥方式,选择普通复合肥(CF)、含有100天释放期的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SF),另设不施氮肥对照(N0)共5个处理。分析花生根系在0—10、10—20 cm土层的分布及花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与普通复合肥处理(CF)相比,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SFB、SFL)的荚果产量提高了3.6%~11.7%(莒南)和5.5%~13.2%(济阳)。肥料分层条施比人工撒施平均增产6.5%~14.8%(莒南)、10.4%~20.7%(济阳)。SFL比CFB平均增产19.0%(2019年莒南)、24.9%(2019年济阳)和27.3%(2020年济阳)。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单株结果数、饱果数、百果重是荚果产量增加的基础。与人工撒施相比较,肥料分层条施处理显著提高了结荚期花生株间40—60 cm土层、行间20—60 cm土层深度的单位体积根系干重和根长,增加了深层根系的分布比例,促使根系向横向和纵向发展。与CFB相比,SFL成熟期荚果干物质分配比例提高5.8个百分点(莒南)和5.7个百分点(济阳),荚果氮素分配比例增加4.2个百分点(莒南)和4.6个百分点(济阳)。施肥方式和肥料类型均显著影响花生氮素利用,分层条施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SFL)较复合肥人工撒施处理(CFB)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22.7%(2019年莒南)、28.8%(2019年济阳)、31.2%(2020年济阳),其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20.9%(2019年莒南)、125.4%(2019年济阳)、145.1%(2020年济阳)。【结论】采用分层条施方法施肥可提高花生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的增产效果优于普通复合肥。花生专用缓释复混肥采用机械分层条施是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增加花生荚果产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花生专用控释肥 分层条施 根系发育与分布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针刀“三步缓推分层松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瑞国 张帅州 +3 位作者 孙静 王庆波 王勤俭 王占有 《河南中医》 2022年第5期748-75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三步缓推分层松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与针灸组,每组30例。针刀组给予针刀“三步缓推分层松解法”治疗,针灸组给予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 目的:观察针刀“三步缓推分层松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与针灸组,每组30例。针刀组给予针刀“三步缓推分层松解法”治疗,针灸组给予针刺和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针刀组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针灸组,田中靖久症状评分高于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刀组有效率为100.00%,针灸组有效率为83.33%,针刀组有效率高于针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三步缓推分层松解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三步缓推分层松解法” 针刀疗法
下载PDF
新杨绿壳蛋鸡和白来航鸡快慢羽品系产蛋性能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廖荣荣 张向喆 +4 位作者 陈强 王振 涂盈盈 杨长锁 潘玉春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共3页
本试验就新杨绿壳蛋鸡、白来航鸡快羽和慢羽品系的部分产蛋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来航鸡快羽品系的25—45周龄总产蛋数、49周龄蛋重、母鸡体重和蛋壳颜色均显著高于新杨绿壳蛋鸡(P〈0.01),且优于白来航慢羽品系的同类性状... 本试验就新杨绿壳蛋鸡、白来航鸡快羽和慢羽品系的部分产蛋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来航鸡快羽品系的25—45周龄总产蛋数、49周龄蛋重、母鸡体重和蛋壳颜色均显著高于新杨绿壳蛋鸡(P〈0.01),且优于白来航慢羽品系的同类性状;25~45周龄总产蛋数与49周龄蛋重、母鸡体重和蛋壳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9周龄蛋重与体重和蛋壳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9周龄母鸡体重和蛋壳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体来看,白来航鸡快羽和慢羽品系的性状变异系数小于新杨绿壳蛋鸡,其变异系数均小于10%。新杨绿壳蛋鸡的性状变异系数稳定性差,平均变异系数超过10%,仅蛋重和蛋壳颜色的变异系数略低于10%,这说明在规模化生产时,新杨绿壳蛋鸡的选育还有待加强,从而使产蛋性状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杨绿壳蛋鸡 白来航鸡 快慢羽 产蛋性能
下载PDF
肠道靶向药物缓释功能叶酸插层水滑石的制备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仙超 潘国祥 +2 位作者 陈聪亚 曹枫 倪生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4,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成功制备了叶酸插层Mg/Al水滑石(LDHs-FA)复合材料,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LDHs-FA结构完整、晶相单一,并比较了2种方法对材料物化性质的影... 采用共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成功制备了叶酸插层Mg/Al水滑石(LDHs-FA)复合材料,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热重-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LDHs-FA结构完整、晶相单一,并比较了2种方法对材料物化性质的影响。采用盐酸为介质模拟胃液,混合磷酸盐缓冲溶液为介质模拟肠液,研究了叶酸插层水滑石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叶酸插层复合材料在模拟胃液和肠液中均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海藻酸钙包覆后的样品在胃液中释放速率极慢,但在肠液中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实现了药物的肠道靶向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水滑石 制备 包裹 肠道靶向 缓释
下载PDF
高超声速边界层中模态转化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军 李佳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68-1378,共11页
在高超声速边界层中,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是与转捩有关的两个主要不稳定模态.除了不稳定模态,还存在一类稳定模态,其相速度在前缘接近快声波的相速度称为快模态.在感受性过程中,这类模态对激发边界层中不稳定模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前缘... 在高超声速边界层中,第一模态和第二模态是与转捩有关的两个主要不稳定模态.除了不稳定模态,还存在一类稳定模态,其相速度在前缘接近快声波的相速度称为快模态.在感受性过程中,这类模态对激发边界层中不稳定模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前缘感受性理论解释了边界层外扰动激发边界层中第一模态波的机理.针对高超声速平板边界层,利用相似性解剖面作为基本流,采用线性稳定性理论和直接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快模态和慢模态的稳定性行为.研究发现模态转化的位置与马赫数有关.根据线性稳定性理论的结果定义了临界频率.当扰动频率高于临界频率,第一模态与第二模态同支;而当扰动频率低于临界频率,第一模态与第二模态的共轭模态同支.借助稳定性方程的伴随方程分析了直接数值模拟的结果.直接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论上游是快模态还是慢模态,当它们经过第二模态的不稳定区,它们都会演化成第二模态.这可用模态在非平行流中传播的特征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边界层 模态转化 快模态 慢模态 感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