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子”通释 被引量:3
1
作者 邹芙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小子"一词金文习见,其具体内涵,主要有表谦称、他称、小宗族长和职官等四个方面,其中表职官名时,系一种泛称,主要包括祭祀、军事、教育等不同职务。
关键词 词语解释 职官制度 宗法制度 社会结构 商朝 西周 金文
下载PDF
上古文献之“小子”考释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光田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16-119,132,共5页
"小子"一词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以及早期的传世文献中使用频率很高,学术界对其含义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总体上来说,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具体内涵差异很大,主要有谦称、小宗之长、门人子弟以及职官等方面... "小子"一词在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以及早期的传世文献中使用频率很高,学术界对其含义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总体上来说,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其具体内涵差异很大,主要有谦称、小宗之长、门人子弟以及职官等方面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早期的含义逐渐消亡,一些新的含义随之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子 宗子 门人
下载PDF
谱牒纷争所见明清徽州小姓与望族的冲突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小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103,共10页
记录血统源流的谱牒其实是一纸"出身符",而谋买谱牒则是徽州小姓企图获得望族血统以改变身份地位的一种手段,暴露了小姓与望族之间天壤之别的生存状态和激烈的矛盾冲突。造成小姓与望族持续冲突的根源,是封建宗法制度所实行... 记录血统源流的谱牒其实是一纸"出身符",而谋买谱牒则是徽州小姓企图获得望族血统以改变身份地位的一种手段,暴露了小姓与望族之间天壤之别的生存状态和激烈的矛盾冲突。造成小姓与望族持续冲突的根源,是封建宗法制度所实行的身份等级制度。清政府对主仆名分法律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其实际成效有限。只要导致身份等级制度产生和顽固残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一息尚存,小姓与望族之间的冲突就势必持续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谱牒 小姓 望族 宗族 徽学
下载PDF
飞机小钣金折弯族零件生产精益改善 被引量:6
4
作者 张方哲 刘杰 +1 位作者 何腾达 黄振彪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3年第8期57-59,共3页
为实现飞机小钣金零件"优质、高效、准时"交付,从零件分族、有效应用新技术及调整厂房布局3个方面出发,运用精益改善工具对小钣金折弯族零件生产进行精益改善,优化折弯成形流程,建立了数字化折弯生产线。精益改善后的效果表明... 为实现飞机小钣金零件"优质、高效、准时"交付,从零件分族、有效应用新技术及调整厂房布局3个方面出发,运用精益改善工具对小钣金折弯族零件生产进行精益改善,优化折弯成形流程,建立了数字化折弯生产线。精益改善后的效果表明,小钣金数字化折弯生产线可以淘汰零件制造工装,减少零件成形工序,提升产品一次交检合格率及缩短制造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益思想 小钣金零件 零件分族 数控折弯 流程优化
下载PDF
唐代社会族群划分与变动研究
5
作者 徐乐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2期79-83,共5页
唐代是我们中古时期最后一个讲究门第和郡望的朝代,其时族群可划分为士族、小姓和寒素三类。士族含义有三:一是虏姓、郡姓和蕃姓;二是传统的世家大族;三是新族。小姓一直以来较少受到关注,其含义指以地方大姓和豪强为主的群体,小姓群体... 唐代是我们中古时期最后一个讲究门第和郡望的朝代,其时族群可划分为士族、小姓和寒素三类。士族含义有三:一是虏姓、郡姓和蕃姓;二是传统的世家大族;三是新族。小姓一直以来较少受到关注,其含义指以地方大姓和豪强为主的群体,小姓群体为了保住既有经济地位或进入士族,往往需要在政治上谋求出路。小姓文士承担了家族兴盛的任务,需要与寒素文士一样寄身科举之途;但他们多富于财,求仕心理相对平和,当然有时也会以此打通关节,谋取仕进利益。小姓和寒素阶层要想进入士族,最为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科举考试之进士科成为衣冠户,享受免除赋役的特权,而士族则需要通过子弟进士登第保住既有的家族地位和特权,这就形成了唐代进士科越来越受重视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士族 小姓 寒素
下载PDF
试论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诸国宗室内争的发生原因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灿浩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32-36,共5页
Imperial clan factions wer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South China kingdom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Five Dynasties (907-960). The political unrest in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the relatively stable relationship among ... Imperial clan factions wer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South China kingdom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Five Dynasties (907-960). The political unrest in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the relatively stabl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outhern states, the small and narrow minded political concepts of most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rulers, their extravagant ruling conduct and suppressing and killing policy, and coups d’etat that took place here and there, all contributed to the frequently occurring royal family factions at that time. The conflicts failed to dissolve the miscellaneous causes of the time to which they themselves were attributed; rather, as part of the turbulent background, they became the cradle and activator of future factions, hence the repeated staging of royal clan figh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十国时期 南方诸国 后晋 政治观念 政治风格 政权危机 排抑诛杀政策 兵变 宗室斗争 成因
下载PDF
质疑“皇权不下县”:基于宏观的长时段的动态历史考证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新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5-94,共10页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800余年,中国历代王朝的“编户齐民”一直在2000万人至6000万人之间徘徊,全国的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8亿亩左右,县的数量大体保持在1500个上下,总体上并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属于一种“小县...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800余年,中国历代王朝的“编户齐民”一直在2000万人至6000万人之间徘徊,全国的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8亿亩左右,县的数量大体保持在1500个上下,总体上并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属于一种“小县制”。同时,县以下还有乡里制度和以什伍编制为基本组织原则的保甲体系,皇权专制集权统治以“县政”为依托,其政治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事不管。因此,由当代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纯属于一种毫无历史根据和主观臆断的无稽之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专制 宗族自治 封建制 郡县制 小县治 乡里制度
下载PDF
宋以前中国社会伦理相对薄弱的家族因素——从社会史研究的视角出发看汉唐时期的伦理问题
8
作者 吾淳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0-116,共7页
春秋战国时期至隋唐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有以下特点:(1)整个这段时间,以小家庭为主,其不但贯穿始终,甚至常常独步天下。(2)家族或宗族的形式十分有限,其不仅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更重要的是普遍不具有宋代以后家族或宗族那种制度性的... 春秋战国时期至隋唐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有以下特点:(1)整个这段时间,以小家庭为主,其不但贯穿始终,甚至常常独步天下。(2)家族或宗族的形式十分有限,其不仅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更重要的是普遍不具有宋代以后家族或宗族那种制度性的形式。由此,建立在这一社会生活之上的伦理观念主要包括这样一些特征:(1)核心观念应当是能够普遍在基本家庭单位立足的"孝"观念;(2)普遍的小家庭形式,同时也会在财产、赡养等方面对"孝"观念形成侵蚀和背离;(3)就社会整体而言,缺乏更大的集合或更大的平台,由此也缺乏在更大的集合状况下或更大的平台基础上所制定的种种伦理规范,具体而言,即是宋以后社会那种家法族规;(4)偶尔浮现的一些家训是这一时期个别家族或宗族在伦理观念上的结晶,但它仅仅具有偶然性和或然性,而不具有必然性和盖然性,也就是说它不具有普遍的作为社会风尚的意义;(5)与此相关,以小家庭为平台的"利"观念或许在整个社会占据更为中心的位置,少数思想家对于"义"的美好愿望和善意引导由于没有切实的制度性平台作为依托而多半付诸东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家庭 家族 宗族 伦理 先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下载PDF
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庄孔韶 徐杰舜 +1 位作者 杜靖 石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26,共22页
农民社会及其社会文化变迁乃是现代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心之一。整体上来讲,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可区分为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汉人家庭家族制度、农民的心态、信仰与认同、回访等五大研究视角,形成了关于农民社会变化变迁的... 农民社会及其社会文化变迁乃是现代人类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重心之一。整体上来讲,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可区分为经济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汉人家庭家族制度、农民的心态、信仰与认同、回访等五大研究视角,形成了关于农民社会变化变迁的平衡论、新平衡论、盛衰循环论等几种理论解释。但由于长时期以来对农民文化的“落后”定位,导致对农民文化的无情肢解,相应,在新的历史时期,人类学家也应站好自己的立场,以有效关注农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社会 小农经济 经济文化类型 家庭家族 农民文化 中国 人类学
下载PDF
伶人阶级的家族结构论纲
10
作者 厉震林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5-31,共7页
由于伶人家族的特殊性,作为静态的外部构造的家族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传统家族相对稳定的家族结构有所变异,一是"二大一小"的结构形态,"二大"是指两个大的家族和泛家族系统,"一小"即伶人进入伶界... 由于伶人家族的特殊性,作为静态的外部构造的家族结构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传统家族相对稳定的家族结构有所变异,一是"二大一小"的结构形态,"二大"是指两个大的家族和泛家族系统,"一小"即伶人进入伶界以后自身所组成的家族结构;二是家点族面的发展过程,伶人家族从点到面的发展,它是一种特殊生存环境下形成的同业家族,伶人家族在同业内部发展家族成员关系的特殊状况,也就具有一种封闭社会的家族结构形态;三是地广权稀的基本格局,伶业的流动属性使伶人家族结构出现了"地广权稀"的特征,族规和家法由于地理的空间因素而产生疏松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伶人阶级 家族结构 二大一小 家点族面 地广权稀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超稳定现象成因探究
11
作者 王帅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4-8,12,共6页
纵观中国传统社会绵延近两千年之久的历史进程,几乎一直笼罩在大一统专制王权统治的阴霾之下,徘徊在各式各样的王朝更迭、治乱循环之间,有学者将这种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特现象称为"超稳定社会"。中国传统社会以及政治结构之... 纵观中国传统社会绵延近两千年之久的历史进程,几乎一直笼罩在大一统专制王权统治的阴霾之下,徘徊在各式各样的王朝更迭、治乱循环之间,有学者将这种中国历史上独有的奇特现象称为"超稳定社会"。中国传统社会以及政治结构之所以具备一种超强的稳定性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中国所处的独特的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是这种超稳定性形成的客观条件;基于血缘宗法制度而形成的"家国同构"体制是其主要支柱;分散的小农经济构成其经济基础;儒家思想所倡导的基于宗法关系之上的伦理道德精神,是为传统社会超稳定性思想文化方面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社会 超稳定性 家国同构 小农经济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宗族式与小家庭式家庭结构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莹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年第9期85-87,共3页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承担着经济生产、生育子女、教养子女、赡养老人、满足个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等多方面的职能。每个人在作为独立个体进入社会之前都经历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家庭教养阶段,个人的人格、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承担着经济生产、生育子女、教养子女、赡养老人、满足个人的情感和生理需求等多方面的职能。每个人在作为独立个体进入社会之前都经历过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家庭教养阶段,个人的人格、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等都会受到家庭的莫大影响。所以不同家庭环境对于个体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传统宗族式家庭结构和现代小家庭式家庭结构对个体发展的不同路径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式 小家庭式 家庭结构 个体成长
下载PDF
真卣与殷周时期有关制度、历史暨思想
13
作者 黄锦前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4年第1期152-166,共15页
据真卣等可进一步确证,过去所谓周代宗法制度下大宗才有作器祭祖权力之说,结合出土材料来看,或系传世文献误解或讹传,而有据出土文献加以重新理解之必要。通过对“朿”族铜器铭文的整理研究,可见殷周时期“朿”族主要活动于殷周都城一带... 据真卣等可进一步确证,过去所谓周代宗法制度下大宗才有作器祭祖权力之说,结合出土材料来看,或系传世文献误解或讹传,而有据出土文献加以重新理解之必要。通过对“朿”族铜器铭文的整理研究,可见殷周时期“朿”族主要活动于殷周都城一带,西安花园村墓地即西周“朿”族的家族墓地,该地应系“朿”族在王畿内的采邑。“朿”族与殷商王室及姬周宗亲关系均很密切,在商末周初曾显赫一时,在殷周时期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神面卣或出自陕西关中一带,而非鄂器;目前尚无证据表明鄂国是“朿”族所立之国,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确认。真卣等造型极其神秘、复杂,装饰极富艺术性的青铜器大量出现,是当时相对务实的社会思想及鼎新的艺术思维的表达和聚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卣 小宗 朿族 鄂国 鼎新
原文传递
徽州小姓的家族建设:明末以降黄岗铺郑姓考察
14
作者 郑小春 陶良琴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23年第2期155-168,310-311,共16页
祁门县黄岗铺郑姓曾为佃仆出身,在康熙二年之前与房东方姓脱离了名分约束关系。在脱离仆籍前后三百多年里,郑姓通过分房立户、购置田地、迁居建祠、举办会社、教育子弟、拓展生计等一系列家族建设活动,融入了地方宗族社会。小姓的家族... 祁门县黄岗铺郑姓曾为佃仆出身,在康熙二年之前与房东方姓脱离了名分约束关系。在脱离仆籍前后三百多年里,郑姓通过分房立户、购置田地、迁居建祠、举办会社、教育子弟、拓展生计等一系列家族建设活动,融入了地方宗族社会。小姓的家族建设具有一些共性特征:脱离仆籍获得自由是前提,购置田地积累资源是基础,家族组织化建设则是关键,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各种社会文化、生产经营等活动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再加上地方宗族社会的包容,方能由小姓之家成功转变为普通庶民家族,从而顺利融入地方主流社会。脱离仆籍者与未脱仆籍者彼此开展家族建设的身份角色及社会环境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佃仆 小姓 家族建设 黄岗铺郑姓
原文传递
从明清时期回族族谱修撰看回汉文化交融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慧倩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6-165,共10页
回族族谱的编撰是近世族谱的一部分。元代注重“根脚”,显贵的回回家族修撰家传、明晰祖先身份是元代身份制社会的产物。入明之后,色目人政治性身份不复存在,回回士大夫成为族谱的主要修撰者,清代大量普通回回民众也普遍修谱。回族族谱... 回族族谱的编撰是近世族谱的一部分。元代注重“根脚”,显贵的回回家族修撰家传、明晰祖先身份是元代身份制社会的产物。入明之后,色目人政治性身份不复存在,回回士大夫成为族谱的主要修撰者,清代大量普通回回民众也普遍修谱。回族族谱在形制、资料来源、编纂过程、系谱形态等方面与近世族谱相同。回族族谱对远代祖先的建构和对定居历史的追述是地域生活实际的产物。区域性祖先移民故事反映了回回家族入籍、立产等重要的社会需求,也表达了家族成员身份的正统性以及定居和拥有财产的合法性。在明朝“孝治”的语境下,回族将延续自身信仰和礼俗生活描述成“祖教”,遵从祖先即是“孝亲”,这是回族敬宗收族、修撰谱牒、祭祀祖先等活动背后的精神原理。回汉两个民族形成基于人伦的共同价值观和情感,反映出文化的交融。明清以来回族等各少数民族修撰族谱的活动,可以视为各民族群体努力把对自我的认识融入对国家、大一统观念、主流文化的认识中,形成更高层面的政治观念与文化的内在一致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形成和多民族国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族谱 小宗宗法 孝亲观念 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SPC在热表车间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下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新云 袁翔东 任卫斌 《工业工程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4-129,135,共7页
构建了小批量生产模式下的工序质量相似性分析方法,证明工序质量相似的零件可以合并形成大批量样本,并通过基于二级相似元特征值的零件族划分编码方案,以及适用该划分方案的公差系数数据转换方法,使得SPC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的热... 构建了小批量生产模式下的工序质量相似性分析方法,证明工序质量相似的零件可以合并形成大批量样本,并通过基于二级相似元特征值的零件族划分编码方案,以及适用该划分方案的公差系数数据转换方法,使得SPC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下的热表车间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过程控制 多品种小批量 相似工序 零件族
原文传递
试析淅川徐家岭M11“(化阝)夫人”小口铜鼎
17
作者 宋华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4,141,共4页
2006年,河南淅川徐家岭11号墓中出土一件小口铜鼎,肩部有49字铭文,文中使用了太岁纪年法,还提到该鼎的主人和作鼎之人为氏家族。无论从小口铜鼎的铭文内容还是器形本身,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徐家岭11号墓 小口铜鼎 铭文 氏家族 楚系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