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all laser spot versus standard laser spot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LI Xiao-xin TAO Yo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4期4424-4428,共5页
Background 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ICNV) affects young patients and thu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vision and life quality over a patient's lifespa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the v... Background 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ICNV) affects young patients and thus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vision and life quality over a patient's lifespan.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compare the visual outcome and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 damage after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with small laser spot and PDT with standard laser spot for 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ICNV). Methods This wa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Fifty-two patients with ICNV were enroll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study group (small laser spot PDT, n=27) and a control group (standard laser spot PDT, n=25).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and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A) findings were the main measurement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1 week, 1, 3, 6, 9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PDT. Results BCVA improvement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t 6-month ((25.53±15.01) letters vs. (14.71±11.66) letters, P=-0.025) and 9-month follow-ups ((27.53±17.78) letters vs. (15.59±12.21) letters, P=0.039). At 3- and 6-month follow-ups, the quadrants of RPE dam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varied significantly (P 〈0.001 and P=0.023, respectively). In each follow-up, the number of cases with decreased or unchanged leakage of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by FA and reduced subretinal fluid by OCT di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en cases (37.0%) in the study group and eight cases (32.0%) in the control group suffered from recurrent CNV (P=-0.703). Conclusions Better visual improvements, less RPE damage, a similar recurrent rate of CNV and change of subretinal fluid were observed in the small laser spot PDT group than in the standard laser spot PDT group for IC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subfoveal photodynamic therapy small laser spot
原文传递
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
2
作者 赵天奇 于然 +1 位作者 王余海 朱明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64-68,共5页
目的:探究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30例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以患者面部矢状线为界,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的双侧面... 目的:探究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6月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30例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以患者面部矢状线为界,按照随机数表将患者的双侧面部随机分为对照侧和观察侧。对照侧(n=30),给予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每4周治疗1次);观察侧(n=30),给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治疗后即刻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每4周治疗1次)。通过拍照、皮肤检测仪、皮损计数和痤疮综合分级系统(The global acne grading system,GAGS)评分等评估治疗的有效性;通过皮损清除率判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以评估安全性。治疗结束后12周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观察侧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侧(P<0.05);观察侧的皮损清除效果明显优于对照侧(P<0.001);观察侧的GAGS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侧(P<0.001)。治疗期间两侧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小光斑点阵CO_(2)激光疗法对清除轻中度痤疮皮损优于30%超分子水杨酸单一治疗,具有见效快、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且不增加患者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30%超分子水杨酸 点阵CO_(2)激光 小光斑 复发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小孔径高斯光束光斑半径测量方法
3
作者 柳洁冰 李艳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1-215,共5页
为减小现有的激光光束光斑半径测量方法的测量误差,设计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小孔径高斯光束光斑半径测量方法。对小孔径光斑几何特征进行划分,计算探测误差,获取光斑能量在探测器光敏面上的均匀分布函数,得到质心点到光斑轮廓点的距离。建... 为减小现有的激光光束光斑半径测量方法的测量误差,设计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小孔径高斯光束光斑半径测量方法。对小孔径光斑几何特征进行划分,计算探测误差,获取光斑能量在探测器光敏面上的均匀分布函数,得到质心点到光斑轮廓点的距离。建立高斯光束光斑轮廓模型,获取位置轮廓的灵敏度,并计算其在某光斑点位的能量值,通过质心点的误差函数,得到光斑点的轮廓函数。基于数学形态学设计光斑半径测量方法,计算不同方向与尺度元素在对角线上的梯度幅值,得到激光光束光斑的半径长度。分析光照强度与发射角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该激光光束下,光照强度为80且发射角度为1.8时,测量误差最小。对比4种测量方法的测量误差,由数据可知,数学形态学的测量方法误差最小,可见该方法优于其他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形态学 小孔径激光 高斯光束 光斑半径 光斑半径测量 光斑轮廓
下载PDF
白云鄂博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的LA-ICP-MS多元素基体归一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范晨子 詹秀春 +1 位作者 曾普胜 胡明月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9-616,共8页
研究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成分分析方法能为认识稀土矿床成因提供新的、简便的技术手段。本文选取白云鄂博产的氟碳铈矿和黄河矿,通过对常规基体归一定量法改进,按照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的晶格配位... 研究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的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成分分析方法能为认识稀土矿床成因提供新的、简便的技术手段。本文选取白云鄂博产的氟碳铈矿和黄河矿,通过对常规基体归一定量法改进,按照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的晶格配位模式对Ba、Ca元素以(Ba,Ca)CO_3的形式、轻稀土以REECO_3F的形式进行加和归一计算,获得的成分数据结果与电子探针和内标法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可在ICP-MS因电离能过高、不能准确测量C、F元素的情况下通过基体归一法实现稀土氟碳酸盐矿物多元素的定量分析,并且可替代繁琐的内标法,简化了LA-ICP-MS测试流程。多尺寸束斑条件数据比对结果表明,5μm小束斑条件下数据质量差,但10μm束斑条件下获得的氟碳铈矿成分与其他大束斑条件下的结果较为接近,基本能够满足小颗粒稀土氟碳酸盐矿物元素成分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氟碳酸盐矿物 白云鄂博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基体归一 小束斑
下载PDF
综合诊断系统多维度重构小孔光斑中心测量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拯洲 胡炳樑 +3 位作者 殷勤业 曹世康 李东坚 李红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2期73-79,共7页
为了对准直过程中能量弱、分布不均匀的小孔光斑信息进行增强并抑制噪声,消除光斑不稳定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首先,将多幅分时采集的图像构建一个多维的图像立方体,利用MNF变换将数据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一维,去除各维... 为了对准直过程中能量弱、分布不均匀的小孔光斑信息进行增强并抑制噪声,消除光斑不稳定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新方法。首先,将多幅分时采集的图像构建一个多维的图像立方体,利用MNF变换将数据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一维,去除各维图像之间的相关性;其次,使用Kmeans方法将第一维图像分为光斑和背景,对分类图像进行数学形态学处理,寻找范围最大光斑的边缘为小孔光斑的边缘;最后,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圆拟合来计算小孔图像圆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弱对比度的小孔光斑区域检测的准确率,达到理想光斑区域的97.15%,获得的小孔中心和半径误差小于2个像素,实现了综合诊断系统对小孔光斑的精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诊断系统 多维度重构 小孔激光光斑 MNF Kmeans 最小二乘法 圆拟合
下载PDF
光通信中激光发散小角度远场焦斑测量法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刀学龙 《价值工程》 2014年第15期216-217,共2页
本文针对光通信中激光发散小角度的测量中使用远场焦斑的方法进行简单讨论,并对此测量方法的原理和存在的误差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 光通信 激光发散小角度 远场焦斑测量
下载PDF
单颗粒锆石小束斑LA-ICPMS原位微区U-Pb年龄的测定 被引量:7
7
作者 彭陆 李全忠 +2 位作者 柴发达 闫峻 刘晓强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0-116,共7页
文章在等离子体中心气流(Ar+He)中加入少量N2,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91500、Plesovice、Mud Tank及Qinghu 4个锆石标准,在直... 文章在等离子体中心气流(Ar+He)中加入少量N2,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91500、Plesovice、Mud Tank及Qinghu 4个锆石标准,在直径24μm小束斑条件下进行了U-Pb年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标准锆石91500 36个测试点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1 053~1 070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 062.3±9.3)Ma(2σ,n=36)。标准锆石Plesovice 40个测试点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25~345 Ma,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337.9±2.8)Ma(2σ,n=40);标准锆石Mud Tank 30个测试点的206 Pb/238 U年龄范围为718~749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731.2±8.5)Ma(2σ,n=30);标准锆石Qinghu 30个测试点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156~16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0.0±2.0)Ma(2σ,n=30)。上述结果表明,91500、Plesovice、Mud Tank及Qinghu 4个标准锆石的单点年龄都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其加权平均年龄与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吻合。因此,文中尝试建立的24μm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试方法设计是可行的,该方法尤其适用于颗粒较小、成因复杂的锆石以较小的激光束斑进行锆石U-Pb年龄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激光束斑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 锆石U-PB年龄
下载PDF
应用激光微小光斑进行颗粒分析
8
作者 汪霖 沈剑峰 杜金潮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1-502,共2页
目前已有多种颗粒分析的方法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介绍一种应用激光微小光斑进行颗粒分析的技术 ,该方法应用聚焦光斑直径与被测样品平均颗粒粒径相近的激光光斑 ,使其落在样品颗粒上 ,在后向获取信号 ,经处理得到样品颗粒分析的... 目前已有多种颗粒分析的方法 ,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本文介绍一种应用激光微小光斑进行颗粒分析的技术 ,该方法应用聚焦光斑直径与被测样品平均颗粒粒径相近的激光光斑 ,使其落在样品颗粒上 ,在后向获取信号 ,经处理得到样品颗粒分析的结果。它适用于河道与港口水样品的泥沙分析 ,也可以应用在类似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微小光斑 泥沙 颗粒分析
下载PDF
CFRP复材飞秒激光小孔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邱一 刘壮 +1 位作者 李元成 张晓兵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6-201,共6页
飞秒激光有着极窄的脉宽、极高的峰值能量,因此具有加工范围广、加工质量好等优势。利用飞秒激光对CFRP复合材料进行小孔加工试验,研究了光斑局部填充和全填充两种方式对Φ3 mm小孔加工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工业CT等检测手段对试件... 飞秒激光有着极窄的脉宽、极高的峰值能量,因此具有加工范围广、加工质量好等优势。利用飞秒激光对CFRP复合材料进行小孔加工试验,研究了光斑局部填充和全填充两种方式对Φ3 mm小孔加工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工业CT等检测手段对试件的小孔加工进行检测,分析小孔进出口形貌以及内壁锥度,对比讨论了不同填充方式对材料去除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全填充的排屑条件好于局部填充,因此更容易加工出通孔;局部填充易导致光束向底部反射以及热量聚集所致的材料去除,因此加工出的通孔锥度较小。扫描速度越小,孔的锥度越小,反之扫描速度越大,孔的锥度越大。填充间距影响着激光的输入能量密度,因此填充间距对小孔加工的深度有直接影响,对小孔入口直径以及小孔锥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CFRP复合材料 小孔加工 光斑填充方式
下载PDF
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光斑小目标跟踪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词 宋延嵩 +1 位作者 李金旺 刘天赐 《遥测遥控》 2022年第4期37-43,共7页
在空间激光通信链路中,大气湍流、结构设计误差、平台扰动等因素为链路的精确对准和精密跟踪带来了困难。为提高激光链路的跟踪精度,首先对光斑跟踪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继而对跟踪算法做出改进。针对跟踪目标特性,设计了一种... 在空间激光通信链路中,大气湍流、结构设计误差、平台扰动等因素为链路的精确对准和精密跟踪带来了困难。为提高激光链路的跟踪精度,首先对光斑跟踪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继而对跟踪算法做出改进。针对跟踪目标特性,设计了一种自适应模板目标相关跟踪算法,并搭建了基于粗精复合轴跟踪系统的实验平台,开展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当前常用跟踪算法相比,该设计处理速度可达1 kfps,目标跟踪位置与真实位置基本重合,目标跟踪准确率高于98%,在处理速度、跟踪准确率与算法鲁棒性上均有较大提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激光通信 ATP系统 光斑小目标 目标相关跟踪算法
下载PDF
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韦复国 邱世平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1期18-22,95,共6页
对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方面的运用前景、局限性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研究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方面的成果。结果表明:激光雷达技术植物资源方面的监测主要为森林的整体结构高度、植被的具体高度及森林中植被的占有密度,... 对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方面的运用前景、局限性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并研究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方面的成果。结果表明:激光雷达技术植物资源方面的监测主要为森林的整体结构高度、植被的具体高度及森林中植被的占有密度,生物密度方面的监测一般应用小光斑系统,温带气候的森林植被叶面积较为均衡,可采用常规的激光检测进行监测。由于应用普通激光雷达技术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时,会受到雷达运行空间不足、费用高昂、检测数据量有限等问题的约束,提出应形成一套费用低、监测数据量大、运行空间充足的机载系统,提高雷达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技术 森林资源监测 森林结构高度 小光斑激光 生物密度
下载PDF
短脉冲小光斑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鸽 孙娜 +1 位作者 姜媛 郑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9期35-39,共5页
目的 比较短脉冲小光斑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激光诊疗中心行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的40例(80眼)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将其... 目的 比较短脉冲小光斑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激光诊疗中心行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的40例(80眼)PD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传统激光组(传统激光治疗)和短脉冲激光组(短脉冲小光斑激光治疗),各20例(40眼)。患者均行视力检查、眼压、眼底检查、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D-OCT)、自发荧光(FAF)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光斑处视网膜结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的激光治疗效果及视功能恢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结果 治疗后3个月,短脉冲激光组FAF显示光斑中心自发荧光信号增强,周围低信号环绕;SD-OCT扫描表现为神经感觉层基本恢复正常,激光斑中心部RPE呈颗粒样高反射信号,周围低反射信号。治疗后3个月,传统激光组FAF显示光斑周围低信号环绕,光斑中心高信号;SD-OCT扫描表现为激光斑中心部RPE少许颗粒状高反射信号,周围低反射信号,神经感觉层全层粘连。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脉冲激光组BCVA提高率为37.50%,明显高于传统激光组的12.50%(χ^(2)=6.667,P=0.010)。短脉冲激光组的CMT增厚率为32.50%,明显低于传统激光组的60.00%(χ^(2)=6.084,P=0.014)。结论 短脉冲小光斑激光与传统激光治疗PDR的疗效相当,但短脉冲小光斑激光可显著地改善BCVA,且其对视网膜的损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脉冲激光 传统激光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频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自发荧光
下载PDF
激光功率和扫描线间距对扫描激光冲击成形的影响
13
作者 李健 范帆 +3 位作者 赵肖肖 田子苇 徐伟 余晓迪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24年第1期29-34,45,共7页
为探明扫描激光冲击成形工艺中激光功率和扫描线间距对成形微结构高度的影响规律,采用纳秒光纤激光在20μm厚的铝箔上实现直径为200μm的凸起阵列的激光冲击成形,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微凸起的三维形貌。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从10 ... 为探明扫描激光冲击成形工艺中激光功率和扫描线间距对成形微结构高度的影响规律,采用纳秒光纤激光在20μm厚的铝箔上实现直径为200μm的凸起阵列的激光冲击成形,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微凸起的三维形貌。结果表明:在激光功率从10 W变化到18 W的过程中,成形微结构高度从17μm先增大至29μm再减小至12μm;扫描线间距从30μm变化到50μm的过程中,成形微结构高度从14μm逐渐增大到30μm。扫描激光冲击成形工艺中的这种激光功率和扫描线间距的影响,本质上是受到能量吸收层厚度的约束和激光烧蚀能量吸收层产生的冲击波强度的影响的共同结果,这种综合影响在多道次扫描激光冲击成形中需要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成形 扫描冲击 小光斑 激光功率 扫描线间距
原文传递
高脉冲重复频率小光斑激光扫描冲击渐进成形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健 洪伟 +1 位作者 吴晨翔 金卫凤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93,共7页
激光冲击成形是利用激光冲击波和凹模的限制作用实现膜材微纳结构制备的有效方法,近20年来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广泛使用的激光冲击成形工艺中,激光光斑跨越数个微结构特征并且所使用的激光重复频率小于1000 Hz,这一方面使激光束... 激光冲击成形是利用激光冲击波和凹模的限制作用实现膜材微纳结构制备的有效方法,近20年来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广泛使用的激光冲击成形工艺中,激光光斑跨越数个微结构特征并且所使用的激光重复频率小于1000 Hz,这一方面使激光束所覆盖的各个结构受到的冲击波作用不均匀,另一方面低重复频率激光限制了激光冲击成形速度。为此,提出高脉冲重复频率小光斑激光扫描冲击渐进成形工艺用于微结构成形制造。采用脉冲重复频率为40 kHz、光斑直径为50μm的高脉冲重复频率小光斑激光冲击成形宽度为200μm、长度为6 mm的微槽结构,分析成形微结构的高度和微结构的截面形状随激光扫描范围的波动情况。结果表明,在激光扫描范围变动的情况下,成形微结构的高度较为稳定;在微结构的起始阶段和终止阶段,成形微结构的高度具有一定的过渡范围,终止阶段的过渡长度远大于起始阶段的过渡长度;所成形的微结构截面能够采用圆弧进行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成形 高脉冲重复频率 小光斑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光学薄膜元件的激光预处理技术 被引量:8
15
作者 魏朝阳 赵元安 +2 位作者 贺洪波 邵建达 范正修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55,共5页
激光预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提高激光约束核聚变装置中光学元件损伤阈值的有效方法,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学术价值。介绍了激光预处理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小光斑光栅扫描预处理的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讨论了几种被广泛认可的预... 激光预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提高激光约束核聚变装置中光学元件损伤阈值的有效方法,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学术价值。介绍了激光预处理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小光斑光栅扫描预处理的方法及其应用,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讨论了几种被广泛认可的预处理增强机理,并对激光预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技术 光学薄膜元件 核聚变装置 激光预处理 有效方法 损伤阈值 光学元件 学术价值 使用价值 研究现状 光栅扫描 增强机理 光斑
原文传递
0.532μm激光小光斑扫描预处理光学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海洋 范瑞瑛 +4 位作者 汤兆胜 范正修 鲍成芳 邱文法 洪治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763-767,共5页
围绕着激光预处理的增强机理和具体工艺,进行了小光斑扫描处理的实验探索,对0.532μm波长预处理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激光预处理对改善光学薄膜质量、提高光学薄膜损伤阈值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从实验角度给予了... 围绕着激光预处理的增强机理和具体工艺,进行了小光斑扫描处理的实验探索,对0.532μm波长预处理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激光预处理对改善光学薄膜质量、提高光学薄膜损伤阈值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从实验角度给予了一定的分析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薄膜 激光预处理 激光损伤阈值 小光斑扫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