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6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 Live on a Small Space Comet: The Third Extraordinary Motion of Earth towards the North Pole and Its Various Effects
1
作者 Walid Nabil 《Advances in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年第3期21-33,共13页
The idea of research started with a crazy imaginary theory in the field of astrogeography, saying: We often taught ourselves and then convinced the students that the planet Earth moves despite not feeling the vibratio... The idea of research started with a crazy imaginary theory in the field of astrogeography, saying: We often taught ourselves and then convinced the students that the planet Earth moves despite not feeling the vibrations of traffic, and we listed successive scientific confirmations to indicate the rotation of the planet in a regular movement around its axis once every 24 hours, and it is running in another second movement around the sun once every 365¼ days, so are they only two movements, no more?! Is it possible for him to run at a regular speed in an additional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Third Additional Regular Movement of the Planet Earth towards the North Pole The Movement of the Planet Earth in space The Spiral Path of the Earth The Speed of the Planet 1.3 Kilometers per Second The Planet Earth A small space Comet
下载PDF
Compressive sensing for small moving space object detection in astronomical images
2
作者 Rui Yao Yanning Zh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3期378-384,共7页
It is known that detecting small moving objects in as- tronomical image sequences is a significant research problem in space surveillance. The new theory, compressive sensing, pro- vides a very easy and computationall... It is known that detecting small moving objects in as- tronomical image sequences is a significant research problem in space surveillance. The new theory, compressive sensing, pro- vides a very easy and computationally cheap coding scheme for onboard astronomical remote sensing. An algorithm for small moving space object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is proposed. The algorithm determines the measurements of objects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current image and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background scene. In contrast to reconstruct the whole image, only a foreground image is recon- structed, which will lead to an effective computational performance, and a high level of localization accuracy is achieved.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are provided to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 posed approach on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ressive sensing small space object detection localization astronomical image.
下载PDF
Influence of mechanical damage generated by small space debris o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3
作者 CAI Ming Hui LI Hong Wei HAN Jian W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33-539,共7页
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hypervelocity impacts by meteoroids and space debris can induce spacecraft anomalies. However, the basic physical process through which space debris impacts cause anomalies is not en... Recent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hypervelocity impacts by meteoroids and space debris can induce spacecraft anomalies. However, the basic physical process through which space debris impacts cause anomalies is not entirely clear. Currently, impact-generated plasma is thought to be the primary cause of electrical spacecraft anomalies, while the effects of impact-generated mechanical damage have rarely been researched. This paper presents new evidence showing that impact-generated mechanical damage strongly influences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Hypervelocity impac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a plasma drag particle accelerator, using particles with diameters of 200–500 ?m and velocities of 2–7 km/s. The impact-generated mechanical damage on a specimen surface was measured by a stereoscopic microscope and 3D Profilometer and it indicated that microscopic irregularities around the impact crater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local electric field enhancement.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impact-generated mechanical damage on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was simulated in an inverted potential gradient situ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voltage threshold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fter the specimen was impacted by 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损伤 静电放电 空间碎片 航天器异常 超高速撞击 表面轮廓仪 等离子体 碰撞实验
原文传递
Personal Space of Small Mobile Robot Moving towards Standing or Sitting Elderly Individuals 被引量:1
4
作者 Masako Sakai Akiko Watanab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7期827-832,共6页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个人空间 老人 最小距离 人口老龄化 人的发展 生活空间 公共设施
下载PDF
Personal Space of Small Mobile Robot Moving towards Crouching, Sitting and Supine Adult Males
5
作者 Saori Nakajima Akiko Watanab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3年第6期698-703,共6页
关键词 移动机器人 个人空间 成年 男性 坐姿 个人机器人 位置差 基础研究
下载PDF
Research on Age-friendly Open Spaces Design in Residential Areas of Small Towns
6
作者 LI Xiaoyun YI Ro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4年第5期8-10,共3页
Taking the accelerating aging and newly promoted urbanization as backdrops, this paper, on one side, analyzed the demands for parks, squares, fi tness facilities, chairs, etc. of elders in small towns from perspective... Taking the accelerating aging and newly promoted urbanization as backdrops, this paper, on one side, analyzed the demands for parks, squares, fi tness facilities, chairs, etc. of elders in small towns from perspectives of unique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eatures of elders. On the other side, it also tackled the inadequacies of open spaces in small towns. Moreover, it proposed strategies such as creating social activity spaces, cultivating therapeutic green landscapes, constructing diversely secure fi tness spaces and building age integrated environments, etc. for designing age-friendly open spaces in small tow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friendly Open space Residential Area small Town
下载PDF
基于谐波状态空间理论的12脉动换流站阻抗建模
7
作者 王顺亮 谢洋 +5 位作者 赵远 马俊鹏 彭茂兰 刘航 冯雷 黄炟超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共9页
为分析谐波对电网换相型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稳定性的影响,亟需建立一个考虑谐波耦合效应的LCC-HVDC精确模型。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armonic state space,HSS... 为分析谐波对电网换相型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稳定性的影响,亟需建立一个考虑谐波耦合效应的LCC-HVDC精确模型。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armonic state space,HSS)理论,考虑频率耦合效应和控制系统建立了12脉动LCC的阻抗模型,所建交直流谐波阻抗模型能在更宽的频带与扫频结果吻合。最后通过PSCAD电磁暂态仿真结果与HSS阻抗模型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LCC-HSS阻抗模型的正确性。LCC-HSS阻抗建模方法提高了对LCC换流站进行数学建模的精确性,且可以适应多种模式下LCC换流站阻抗建模,为LCC系统稳定性分析及参数优化提供了较为精确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状态空间 高压直流输电 小信号模型 谐波阻抗
下载PDF
全龄友好理念下小微公共空间的包容性设计与建设研究
8
作者 汪丽君 刘天宇 《世界建筑》 2024年第6期25-29,共5页
小微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高频次使用的空间类型,因其中多元人群需求复杂,存在公平性低、易用性差、开放性不足等设计排斥性问题。本文基于全龄友好理论发展,提出公平性、易用性、开放性3项小微公共空间包容性设计原则。通过研究公平和谐... 小微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高频次使用的空间类型,因其中多元人群需求复杂,存在公平性低、易用性差、开放性不足等设计排斥性问题。本文基于全龄友好理论发展,提出公平性、易用性、开放性3项小微公共空间包容性设计原则。通过研究公平和谐、易用友好、社交促进3种模式小微公共空间的建设实践,对营建全龄友好小微公共空间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龄友好 需求适配 代际融合 小微公共空间 包容性设计
下载PDF
组合光透视下小面积室内封闭空间分割方法
9
作者 赵会宾 张立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1-235,共5页
为提高室内空间的优化规划设计能力,提出基于点云数据语义分割的组合光透视下小面积室内封闭空间分割方法。构建小面积室内封闭空间的环境三维信息感知模型,采用室内空间点云提取室内封闭空间图像的坐标信息,结合语义组合特征分割方法... 为提高室内空间的优化规划设计能力,提出基于点云数据语义分割的组合光透视下小面积室内封闭空间分割方法。构建小面积室内封闭空间的环境三维信息感知模型,采用室内空间点云提取室内封闭空间图像的坐标信息,结合语义组合特征分割方法将融合空间信息映射到高分辨空间异质单元结构中,引入几何约束的子空间投影特征信息,结合组合光透视的高分辨率分割图模型参数融合方法,提取小面积室内封闭的端元,采用点云数据语义分割方法实现空间分割。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有效实现对复杂室内场景的三维重建,空间分割的均方根误差较低为0.808%,峰值信噪比较高42.156 dB,空间分割速度较快,平均为12.83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光透视 小面积 室内封闭空间 分割 语义组合特征分割
下载PDF
考虑交直流谐波耦合的并网逆变器建模与分析
10
作者 张国荣 高凯 +1 位作者 解润生 徐晨林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9,共8页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得逆变器在电网中的比例越来越高,逆变器与电网间谐波交互作用也愈加频繁和复杂。针对传统的建模方法无法体现逆变器与电网间谐波交互耦合的问题,文中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SS)理论对三相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使得逆变器在电网中的比例越来越高,逆变器与电网间谐波交互作用也愈加频繁和复杂。针对传统的建模方法无法体现逆变器与电网间谐波交互耦合的问题,文中基于谐波状态空间(HSS)理论对三相并网逆变器进行建模,该模型将交直流侧的多个频次谐波考虑在内,具有较高的精度。基于HSS模型推导出输入到输出的谐波传递函数矩阵,建立逆变器交直流谐波耦合导纳幅值图,探究交直流谐波耦合关系。然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小信号HSS建模方法,通过计算特征值对系统稳定性进行评估以及对振荡频率进行预测。最后与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HSS模型的准确性和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谐波状态空间 谐波耦合 小信号模型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全民健身理念下城市小微空间营造策略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区微型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为例
11
作者 陈铭 段楚明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存量优化,借助城市碎片空间打造非正式的体育场所,有望为我国人均体育面积不足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武汉运动型口袋公园中,存在着使用者实际需求与空间布局不协调、器材和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场地健身氛围欠... 随着城市发展由增量转存量优化,借助城市碎片空间打造非正式的体育场所,有望为我国人均体育面积不足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武汉运动型口袋公园中,存在着使用者实际需求与空间布局不协调、器材和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场地健身氛围欠缺等多重现实问题。此外,针对小微空间的差异化营造研究还有待加强。该文基于武汉洪山区某地块的设计实践,提出由体育项目为主导转变为由人体活动为主导的设计思维,从用户画像—运动项目空间改进、弹性使用—提升空间可供性、增权赋能—运动空间再生产三个方面的改造设计策略,为全民健身背景下的城市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空间 口袋公园 城市公共空间 全民健身 体育公园
下载PDF
我国空间推进技术领域发展思考与建议
12
作者 侯晓 李永 +4 位作者 武志文 林庆国 汪小卫 耿海 黄天坤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5,共9页
我国空间推进技术领域历经60余年发展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和较丰富的产品谱系,支持了载人航天、应用卫星、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应用;面向我国航天领域未来规划、重大工程和科学项目的应用需求,空间推进系统现有的技术水平存在不足,亟... 我国空间推进技术领域历经60余年发展形成了较完善的技术体系和较丰富的产品谱系,支持了载人航天、应用卫星、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应用;面向我国航天领域未来规划、重大工程和科学项目的应用需求,空间推进系统现有的技术水平存在不足,亟需谋划创新发展和突破方向。本文从电推进、化学推进、核推进、新概念空间推进等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空间推进系统的发展现状;重点提炼了高性能、低成本的空间推进系统支撑低轨小卫星组网发展,大推力、可重复使用的低温化学推进技术推动新型空间运输系统发展,多类型、长寿命的空间推进技术保障深空关键应用等未来应用需求。研究认为,我国空间推进技术领域面临系统可靠性和寿命亟需进一步提高、部分领域的产品成熟度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产品成本高、可选推进技术种类少且重点技术研究滞后等迫切挑战,需开展顶层规划、优化技术选择,重视基础研究、构建发展机制,在重点技术方向上分类推进科研攻关,尽快实现低轨小卫星、地月空间转移、深空探测(含载人航天)用推进系统的技术突破与在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推进 电推进 核推进 低轨小卫星 空间运输 深空探测 重复使用
下载PDF
高密度立交出入口车辆纵向运行特性
13
作者 徐同 张雪榆 +2 位作者 张杰 矫成武 徐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6-826,共11页
为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主线入口、出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速度特征,在重庆市选取了5座立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7名驾驶员的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通过speedbox和mobileye等实验仪器采集的数据,包括车辆运行速度、纵向加速度等,对... 为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主线入口、出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速度特征,在重庆市选取了5座立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47名驾驶员的小客车实车驾驶试验。通过speedbox和mobileye等实验仪器采集的数据,包括车辆运行速度、纵向加速度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并按入口、出口及连接段分类提取数据,绘制出对应的速度曲线图,以明确车辆在高密度互通立交出入口以及连接段的纵向运行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入口处速度趋势有两类,平行式入口是上升-平稳,直接式入口是持续上升,平行式入口速度均值高于直接式,平行式入口速度标准差小于直接式;不同类型入口对驾驶人的加速操作选择具有一定影响;平行式入口在纵向加速度均值上较直接式入口低;出口处速度分布整体呈平稳下降趋势,平行式的运行速度均值低于直接式,但速度标准差却更高;出口速度变化特征点受驾驶人在主线出口减速偏好性影响;平行式出口减速度最大值与均值均大于直接式;相邻立交净距较短时,连接段的速度变化较为平缓,并且不同驾驶人的速度幅值比较接近;而常规净距的相邻立交,连接段的速度波动性大且离散。研究成果为高密度互通立交出入口及连接段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安全改善提供了理论支撑以及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立交 小净距立交 实车驾驶实验 立交出入口 运行速度 纵向加速度
下载PDF
空间目标天基光学定位方法综述
14
作者 李瑶 陈忻 饶鹏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共15页
近年来空间目标定位领域不断结合网络协同、多模融合等探测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基于天基光学探测的定位方法以隐蔽性好、测量精度高的独特优势在民用和国防领域应用广泛。为了分析不同情景下适用于不同类型目标的定位方法,针对基于天... 近年来空间目标定位领域不断结合网络协同、多模融合等探测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基于天基光学探测的定位方法以隐蔽性好、测量精度高的独特优势在民用和国防领域应用广泛。为了分析不同情景下适用于不同类型目标的定位方法,针对基于天基光学探测的空间小目标定位进行综述。首先介绍天基光学探测技术的发展、空间目标的分类和特点以及空间目标定位的概念。然后着重分析适用于空间“小、弱”目标的单星和多星定位方法,并对近年提出的异质传感器联合定位展开说明。最后,依据成像过程建立空间目标定位误差分析模型,分析定位精度的影响因素占比并根据现存问题做出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基光学探测 空间运动目标 小目标 定位方法 定位精度
下载PDF
一种信标辅助的北斗伪卫星CPD定位方法
15
作者 张衡 蔚保国 潘树国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15,共9页
针对北斗伪卫星信号引入室内并在小尺度空间下提供高精度定位的难题,如何在顾及网络建设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小尺度空间的定位时效性和定位精度是未来室内定位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重要一环。此处充分结合室内环境下小尺度空间的空间特征,提出... 针对北斗伪卫星信号引入室内并在小尺度空间下提供高精度定位的难题,如何在顾及网络建设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小尺度空间的定位时效性和定位精度是未来室内定位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重要一环。此处充分结合室内环境下小尺度空间的空间特征,提出一种室内节点信标辅助的北斗伪卫星载波相位差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将传统的大范围指纹构建问题转化为指纹节点的方式,在指纹图谱的基础上提出室内节点信标的概念,通过信标节点实现小尺度空间与周围空间的连接,并对以载噪比和载波相位为基础的信标特征谱构建与处理进行了分析;然后以室内节点信标为基础给出了基于载波相位差的位置估计过程,最后结合粒子群寻优算法提出一种顾及行人特征的位置与速度空间约束下的位置搜索算法。在真实环境下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室内节点信标的辅助在室内环境可以实现动态定位精度优于30 cm、暂停态下的定位精度优于25 cm的定位效果。正常步速运动下算法与惯性导航定位精度相当,同时相比于惯性导航方式具有更宽松的运动姿态条件。在小尺度空间下算法具有更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伪卫星 小尺度空间 载波相位 室内节点信标 高精度定位
下载PDF
爆破荷载作用下邻近深埋隧道衬砌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16
作者 许文祥 施建俊 +1 位作者 周汉红 马鑫炎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为了研究深埋小净距隧道在爆破荷载下的动力响应以及保证隧道的安全和稳定,以三洞分离隧道爆破开挖工程为背景,通过ANSYS/LS-DYNA模拟分析深埋小净距隧道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衬砌动力响应。分析了隧道同一截面拱顶、拱腰、拱脚不同测点,... 为了研究深埋小净距隧道在爆破荷载下的动力响应以及保证隧道的安全和稳定,以三洞分离隧道爆破开挖工程为背景,通过ANSYS/LS-DYNA模拟分析深埋小净距隧道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衬砌动力响应。分析了隧道同一截面拱顶、拱腰、拱脚不同测点,不同断面的振速和位移。研究结果表明:衬砌内侧(与净空面接触)拱脚首先产生振动,爆破卸载后,衬砌外侧(与岩石接触)振动速度达到峰值。纵断面的振动速度差异较大,水平位移的影响大于垂向位移的影响。最大位移出现在拱顶,其次出现在迎爆侧拱腰处。断面拱脚处测点振动加速度最大,受到的爆轰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小净距 隧道衬砌 ANSYS/LS-DYNA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广州市小微湿地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黄绮雯 张春霞 +3 位作者 王锋 王佳停 林娜 陈世清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2期17-26,共10页
为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小微湿地资源,实现小微湿地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州市为研究区,选取2000年、2010年以及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出广州市小微湿地分布信息,采用空间自相关、质心迁移、冷热点分析等方法... 为科学经营和合理利用小微湿地资源,实现小微湿地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州市为研究区,选取2000年、2010年以及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出广州市小微湿地分布信息,采用空间自相关、质心迁移、冷热点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广州市小微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探究小微湿地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20年间,广州市小微湿地的总面积和斑块数量均呈增加趋势。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小微湿地分布都呈聚类模式且皆为正向空间自相关性,热点区域逐渐向中部及南部区域扩大。广州市小微湿地的分布受年平均气温和GDP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湿地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广州市
下载PDF
体位性低血压与脑小血管病综合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李悦 李曼 +3 位作者 左龙 杨磊 秦伟 胡文立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8-514,共7页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有无及其类型与CSVD综合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CSVD住院患者460例,根据有无OH及不同OH亚型... 目的探究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有无及其类型与CSVD综合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期间的CSVD住院患者460例,根据有无OH及不同OH亚型将所有受试者分为无OH组、早期OH(early OH,EOH)组及延迟/持续OH(delayed/prolonged OH,DPOH)组。采用0~4分的五分制评分方法评估CSVD综合评分。分别分析不同OH分组与腔隙、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评分、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basal ganglia-perivascular spaces,BG-PVS)及CSVD综合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患者中EOH和DPOH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17.17%。各组间存在腔隙的比例、BG-PVS等级及CSVD综合评分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及卧位舒张压后,DPOH是腔隙(OR=2.421,95%CI:1.372~4.271,P=0.002)、严重BG-PVS(OR=1.714,95%CI:1.074~2.740,P=0.024)及更高CSVD综合评分(OR=1.791,95%CI:1.140~2.818,P=0.01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CSVD患者中,DPOH较EOH更多见,且是CSVD综合评分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性低血压 脑小血管病综合评分 腔隙 基底节区血管周围间隙
下载PDF
基于微设计理论的城市小微公共空间设计——以南京秦淮“梧桐语”城市客厅为例
19
作者 王硕 王畅 +1 位作者 朱雨薇 吴晓天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4年第5期48-50,共3页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丰富成果的背后,是众多小微公共空间的低效使用与文化缺失。与此同时,在城市更新所面临的土地资源稀缺与提升环境质量的矛盾中,城市腹地中具有良好品质的小微公共空间正在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抓手。文章通...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丰富成果的背后,是众多小微公共空间的低效使用与文化缺失。与此同时,在城市更新所面临的土地资源稀缺与提升环境质量的矛盾中,城市腹地中具有良好品质的小微公共空间正在成为城市更新的主要抓手。文章通过对“微设计”理论的研究,结合南京秦淮梧桐语城市客厅设计实践,为我国城市中小微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有效的策略借鉴与参考,推动城市小微公共空间的触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小微公共空间 微设计 城市客厅
下载PDF
重庆近郊小城镇剩余空间潜力评价及激活策略
20
作者 孔明亮 沈博嵩 彭琳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宜居小城镇建设的背景下,小城镇剩余空间品质低下、利用低效、未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等问题渐受重视,如何有效激活剩余空间成为小城镇“存量更新”的关键议题。文章运用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与访谈、量表评... 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宜居小城镇建设的背景下,小城镇剩余空间品质低下、利用低效、未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等问题渐受重视,如何有效激活剩余空间成为小城镇“存量更新”的关键议题。文章运用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与访谈、量表评分法等方法,以重庆近郊峡口镇为例,对其剩余空间进行系统识别;通过梳理国内外剩余空间相关评价的研究进展,构建包含可达性、安全、环境与尺度4方面因素的小城镇剩余空间潜力评价体系,对峡口镇剩余空间进行潜力分级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激活策略。结果表明:峡口镇剩余空间潜力普遍较低,其中高潜力剩余空间数量最少,中潜力剩余空间最多;评价指标中的空间环境因素对峡口镇剩余空间潜力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对服务设施、植物景观、地面铺装、视线感受与卫生条件开展优化提升将会作为峡口镇剩余空间激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空间 近郊小城镇 潜力评价 存量更新 重庆市峡口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