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Topographic Effect on Soil Erosion Using RUSLE Model for Small Size Watershed
1
作者 CHEN Chuan-sheng JIANG Xin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6-187,192,共3页
Soil erosion and subsequent sedimentation have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soil degradation problems in Okinawa Prefecture,Japan.This research aims at evaluating an availability of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Soil erosion and subsequent sedimentation have caused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soil degradation problems in Okinawa Prefecture,Japan.This research aims at evaluating an availability of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 for predicting the range of soil loss values for the Nago watershed in Okinawa.It shows that climatic conditions substantially influence the rainfall amount as a function of the I30 of the rainfall event.The rate of soil loss is higher with increasing in altitude due to greater slope steepness.By rainfall data analysi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arge difference in soil loss between 2000 and 2001 was due to concentrated heavy rainfall in the rainy season or the typhoon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LE erosion index RAINFALL soil loss small size watershed
下载PD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Lancang River-Mekong River watershed (in Yunnan section, China) and its control measures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Hong YAO Li x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92-99,共8页
According to a lot of hyd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the condi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Lancang River Mekong River watershed (in Yunnan section, China) is describe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 According to a lot of hyd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the condi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Lancang River Mekong River watershed (in Yunnan section, China) is describe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s analyz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1) generally, the sit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Lancang River Mekong River watershed (in Yunnan section, China) is light, however, soil and water loss in some regions is serious,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reach area of the river; (2)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Lancang River Mekong River (in Yunnan section, China) watershed presents developing tendency and it is mainly caused by human beings. In accordance with these results, the control measures for soil and water loss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cang River Mekong River watershed (in Yunnan section China)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measures soil erosion mud rock flow LANDSLIDE
下载PDF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Soil Erosion in Typical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SUN Li-ying CAI Qiang-guo +1 位作者 CHEN Sheng-yong HE Ji-ju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12期102-107,共6页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production bases and commodity grain bases in China. However, the continual loss and degradation of precious black soil resources has led to d... The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ood production bases and commodity grain bases in China. However, the continual loss and degradation of precious black soil resources has led to direct threats to national food security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ummarize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xperience of small watersheds in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Tongshuang small watershed, a typical watershed in rolling hills of typical black soil areas in Northeast China, is selected as the study area. Based on nearly 50 years' experience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and water loss, the structures and overall benefits of an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soil and water loss are investigated. Then, the 'three defense lines' tri-dimensional protection system with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oil and water control measures from the hill top to gully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first line on the top hill can weaken and block uphill runoff and sediment, hold water resources and improve soil property. The second line on the hill can truncate slope length, slow down the runoff velocity and reduce erosion energy. The third line in the gully is mainly composed of waterfall engineering, which can inhibit soil erosion and restore land resources. The 'three defense lines' system is feasible for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of small watersheds in the typical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 Tongshuang small watershed, There are effective improvements in ecological conditions in Tongshuang small watersh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efense lines' soil and water control system. Moreover, the integrated treatment paradigm for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ypical black soil region is compared with that in loess reg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ould offer references and experiences for other small watersheds in typical black soi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ICAL BLACK soil REGION small watershed soil and
下载PDF
Effects of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on Mountain Floods: A Case Study of the Censhui River South Branch Watershed
4
作者 Changzhi Li Hong Wang +2 位作者 Baozhao Yuan Dongya Sun Changjun Li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5年第8期646-654,共9页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on mountain floods,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Censhui River South Branch Watershed using scenario analysis and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SCS) metho...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on mountain floods,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Censhui River South Branch Watershed using scenario analysis and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SCS) methods. A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watershed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satellite imagery, digital terrain models, digital map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Two types of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s and the change of cultivation techniques. Seven scenarios were considered for the test watershed. The results show: (1) while the de-vegetation results in the increase of peak discharge, the improve of vegetation covers decreases peak discharge at watershed scale; (2) by both improving vegetation cover and enhancing terrace-cultivation technology, the peak discharge is reduced and the peak flow arrival time is delayed; (3) attention should be attached to both early warning system and measures changing the underlying surface and conveyance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she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ountain flood erosion control measures scenario analysis.
下载PDF
天水市麦积区西山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5
作者 裴具锋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0期186-189,共4页
通过对天水市麦积区西山沟小流域的现场调查,结合工程技术手段,分析了区域自然概况及水土流失危害;论述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明确了综合治理的必要性。结果表明:西山沟流域地质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在极端降雨条件下极易爆发山洪泥石流... 通过对天水市麦积区西山沟小流域的现场调查,结合工程技术手段,分析了区域自然概况及水土流失危害;论述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明确了综合治理的必要性。结果表明:西山沟流域地质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在极端降雨条件下极易爆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采用“水保林+工程治理”对西山沟小流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达到完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减少水土流失危害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下载PDF
鹤毛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分析
6
作者 王向星 《江淮水利科技》 2024年第2期43-45,共3页
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分析鹤毛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情况等基础上,对流域水土流失分布区域采取拦沙坝、河道护岸、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等典型治理措施,并利用林草措施及封育治理有机结合的措施,有效... 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在分析鹤毛河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情况等基础上,对流域水土流失分布区域采取拦沙坝、河道护岸、村庄人居环境改善等典型治理措施,并利用林草措施及封育治理有机结合的措施,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流域内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流失 生态护坡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建设经验探讨
7
作者 缪运 单建益 《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5期67-70,共4页
总结分析浙江省江山市新塘边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示范项目的相关经验,包括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如何选择小流域选择,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布局等,并提供小流域提质增效综合效益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量化提质增效的相关指标,评价其是... 总结分析浙江省江山市新塘边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示范项目的相关经验,包括提质增效示范项目如何选择小流域选择,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布局等,并提供小流域提质增效综合效益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量化提质增效的相关指标,评价其是否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为其他地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示范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提质增效 评价分析
下载PDF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优先度的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程冬兵 赵元凌 +4 位作者 孙宝洋 刘纪根 陈蝶 郑瑞维 丁文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04-111,共8页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然繁重,有计划分批次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是现阶段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优先治理小流域识别是其首要解决的一项基础工作,然而目前相关成果较为缺乏,难以支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智能决策和精准施策。在当前大力推进智慧... 中国水土流失防治任务仍然繁重,有计划分批次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是现阶段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优先治理小流域识别是其首要解决的一项基础工作,然而目前相关成果较为缺乏,难以支撑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智能决策和精准施策。在当前大力推进智慧水土保持背景下,积极探索优先治理小流域识别方法非常迫切,对于科学、合理、高效促进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立足于小流域自然禀赋条件,以中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三峡库区秭归县为例,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以水土流失“减量和降级”双重目标和治理效益最大化需求为导向,综合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两个维度,提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优先度定义及定量评价方法,为识别优先治理小流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显示,秭归县2021年现状水土保持率为69.12%,远期(2050年)水土保持率为81.74%,总体提升12.62个百分点。秭归县2021年全域土壤侵蚀模数现状为758.50 t/(km^(2)·a),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408.71 t/(km^(2)·a),总体下降比例达46%。秭归县大部分区域均具有较大的水土保持率提升潜力和土壤侵蚀控制度,可完全治理和可降级的水土流失地块分布较为广泛,尤其在县域中西部的小流域存在较大的水土流失面积消减和土壤侵蚀强度降级空间。秭归县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优先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中部高,东部和南部相对较低的分布格局,全县治理优先度大于0.6的小流域占总全县小流域的11.76%。通过典型县应用,该研究提出的小流域治理优先度涵盖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土壤侵蚀强度两个维度,能更为全面满足小流域水土流失“减量和降级”双重目标和和治理效益最大化需求,直观反映了水土流失面积消减空间和土壤侵蚀强度降级空间的目标和相对大小,对支撑小流域治理决策更加准确、科学,治理优先度评价方法不仅可行,且易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侵蚀 水土保持率 水土保持率提升潜力 土壤侵蚀控制度 治理优先度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思路与任务 被引量:3
9
作者 倪文进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7期10-13,共4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围绕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坡耕地和侵蚀沟治理、突出抓好泥沙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围绕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坡耕地和侵蚀沟治理、突出抓好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加快完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监管与投入保障机制等重点内容,总结已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加快推进相关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
下载PDF
多时间尺度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变化响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越 秦伟 +4 位作者 张勤 丁琳 许海超 石晨雨 安乐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5-166,共12页
为阐明多时间尺度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变化响应机制,该研究基于吕二沟流域1982—2020年逐日降雨、水沙实测资料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综合运用K-均值聚类法、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从年际和年内月际2个时间尺度对比分析了... 为阐明多时间尺度小流域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变化响应机制,该研究基于吕二沟流域1982—2020年逐日降雨、水沙实测资料和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综合运用K-均值聚类法、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从年际和年内月际2个时间尺度对比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覆被格局下的流域侵蚀产沙变化及其与泥沙连通性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1982—2020年间,吕二沟流域由耕地为主体向农林草复合结构转变、泥沙连通性指数显著下降,可将整个研究期划分为1982—1985年、1986—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20年共4个阶段,分别对应土地利用/覆被格局Ⅰ、Ⅱ、Ⅲ和Ⅳ。(2)随着以林草地增加为主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流域产流、产沙能力减弱。相较土地利用/覆被格局Ⅰ,土地利用/覆被格局Ⅳ的年均径流深显著降低;后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Ⅲ和Ⅳ)下的汛期月产流产沙能力显著小于前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Ⅰ)。(3)基于月降雨量、月最大日降雨量和月侵蚀性降雨日数3个降雨指标,可将研究期内的汛期月降雨划分为4种类型:小雨量、弱侵蚀性的A型,中雨量、弱侵蚀性的B型,大雨量、中侵蚀性的C型,大雨量、强侵蚀性的D型;在大雨量中侵蚀性的C型降雨下,不同土地利用/覆被格局间的月际径流深和产沙模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际和月际尺度下,小流域产沙模数均与泥沙连通性指数呈指数递增关系,但C雨型下的关系减弱。研究为干旱半干旱区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优化配置和功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泥沙 土地利用/覆被格局 小流域 连通性指数 降雨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覆盖阈值小流域时空分布规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佳 李忠武 +3 位作者 方怒放 刘成 宁珂 王凌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92,共7页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土壤侵蚀状况的关键指标,实施植被恢复是防治小流域土壤侵蚀的重要措施,但小流域植被覆盖度到底恢复到多少才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尚不清楚。基于土壤侵蚀治理的小流域植被覆盖度阈值效应,对红壤丘陵区33 157个小流域2000...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土壤侵蚀状况的关键指标,实施植被恢复是防治小流域土壤侵蚀的重要措施,但小流域植被覆盖度到底恢复到多少才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尚不清楚。基于土壤侵蚀治理的小流域植被覆盖度阈值效应,对红壤丘陵区33 157个小流域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评估不同植被覆盖阈值小流域时空分布规律与格局,以期精准制定小流域土壤侵蚀治理方式与对策。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84%的小流域植被覆盖呈不断增加趋势,植被覆盖下降的小流域占15%,植被覆盖度基本不变的小流域仅有1%;(2)植被覆盖小于40%(低阈值带)的小流域占比小且相对稳定(3%~7%),说明大规模人工治理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局面已扭转,但耕地依然是重点关注的对象;(3)植被覆盖位于40%~80%(过渡带)的小流域占比一直最高(超过83%),应采取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治理方式,重点关注土地利用结构和植被结构的优化配置;(4)植被覆盖大于80%(高阈值带)的小流域占比从2010年前的1%~2%上升到2015年的14%,可见具有自我修复植被覆盖条件的小流域显著增加,实施自然恢复(如封禁)是高阈值带小流域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阈值效应 土壤侵蚀 小流域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复合指纹法解析典型黑土小流域侵蚀泥沙来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微涛 张少良 +7 位作者 赵广印 汪浩 张成博 庄亚茹 闫鹏科 李传宝 李威 张兴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998-6006,共9页
以海伦市光荣村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内6个潜在泥沙来源地和沉积区的25个地球化学特征,利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最佳的指纹因子组合,通过多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泥沙源地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共有11种因子(Mg、Ti... 以海伦市光荣村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流域内6个潜在泥沙来源地和沉积区的25个地球化学特征,利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最佳的指纹因子组合,通过多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泥沙源地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共有11种因子(Mg、Ti、Cr、Fe、Cu、As、Mo、Tl、P、C、K)被确认为最佳指纹因子组合,判别率达到75%,拟合优度均大于0.80.各泥沙源地对沉积区0~20cm土层泥沙贡献率依次为:朝北坡向靠近林地的耕地(53.11%)>朝北坡向靠近道路的耕地(25.00%)>开垦时间早的耕地(11.91%)>靠近流域出口的耕地(6.57%)>林地(3.41%)>朝南坡向耕地(0%).沉积区0~30cm不同土层泥沙主要来源于流域朝北坡向耕地,而在林地北侧耕地的泥沙贡献率最小.流域内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泥沙贡献率的影响比地形因子更大,然而在同样的土地利用方式下主要受地形因子的影响.早期人类垦殖、修路等活动对沉积区深层泥沙贡献率影响较大,而后期耕地活动对沉积区表层泥沙贡献率影响较大.基于地球化学特征因子的复合指纹识别技术能够有效判别典型黑土小流域泥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指纹 泥沙来源 土壤侵蚀 小流域
下载PDF
典型黑土小流域侵蚀强度时空变化特征——以海伦市光荣小流域为例
13
作者 汪浩 张少良 +6 位作者 徐微涛 张成博 庄亚茹 隋跃宇 李猛 李传宝 张兴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8-206,共9页
为了系统反映黑土区典型水蚀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基于连续的Landsat TM/OLI影像计算NDVI,并基于优化后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参数,结合实地调查,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基于单位流量加权侵蚀沉积模型(USPED)分别模拟了海伦市光荣小流域... 为了系统反映黑土区典型水蚀小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基于连续的Landsat TM/OLI影像计算NDVI,并基于优化后的土壤和土地利用参数,结合实地调查,利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基于单位流量加权侵蚀沉积模型(USPED)分别模拟了海伦市光荣小流域2000—2021年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和侵蚀沉积分布格局,并通过融雪侵蚀模型(SHI)模拟了2017年春季融雪侵蚀空间分布,综合分析了小流域的侵蚀格局成因。结果表明:2000—2021年间CSLE模拟发现,小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57 t/(hm^(2)·a),平均土壤流失量为0.55 mm/a,坡上侵蚀量较少[0~2 t/(hm^(2)·a)],为微度侵蚀,坡中处于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等级,侵蚀贡献主要来自坡度2°~6°区域,占总侵蚀量的79.56%;USPED模拟发现,小流域78.11%面积发生侵蚀或沉积,其中侵蚀面积占流域面积24.89%,平均侵蚀模数为9.40 t/(hm^(2)·a),且多集中在坡中和坡底侵蚀沟位置;沉积面积占流域面积的53.22%,平均沉积模数为-4.39 t/(hm^(2)·a)。受降雨的变化影响,2000—2021年间小流域平均侵蚀模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侵蚀性降雨集中发生在7,8月。SHI模型结果显示,小流域2017年春季平均融雪侵蚀模数为1.65 t/(hm^(2)·a),占该年总侵蚀量的32.07%,高于基于降雪量数据计算的融雪侵蚀模数。研究结果可为东北典型黑土小流域水土流失模拟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沉积 黑土 时空分布 小流域
下载PDF
陕西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初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玉婷 李苏航 李百凤 《西北水电》 2023年第3期29-31,共3页
近年来陕西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筑牢黄河生态安全屏障,减少了入黄泥沙。但长期以来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僵化,设计思路简单,小流域综合治理总体投资不足,治理覆盖面不够,市县配套难以落实。通过对小流域综合... 近年来陕西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筑牢黄河生态安全屏障,减少了入黄泥沙。但长期以来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僵化,设计思路简单,小流域综合治理总体投资不足,治理覆盖面不够,市县配套难以落实。通过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体系的不断深化探索,针对不同类型区特点和区域功能定位,提出了不同功能分区水土保持的要求和目标,提高了小流域综合治理能力,可为新时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多沙粗沙 小流域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基于降水特征的次降水侵蚀力估算模型——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为例
15
作者 朱燕琴 赵志斌 +1 位作者 齐广平 赵霞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105,共8页
【目的】在分析侵蚀性降水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降水特征的次降水侵蚀力估算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定量监测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甘肃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小流域和龙滩小流域2个典型径流场5 a的侵蚀性降... 【目的】在分析侵蚀性降水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基于降水特征的次降水侵蚀力估算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土流失定量监测和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甘肃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家沟小流域和龙滩小流域2个典型径流场5 a的侵蚀性降水过程资料,构建雨量(P)×雨强(I)结构与E×I_(30)的转换关系。【结果】大于50 MJ·mm/(hm^(2)·h)的次降水侵蚀力占侵蚀力总量的比例高达75%,是该地区降水侵蚀力的主要贡献来源。降水量P和降水动能E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降水单因子I_(30)(30 min降水强度)、I_(60)(60 min降水强度)、E(降水动能)对土壤流失量(S)产生显著影响(P<0.01)。降水双因子P×I_(30)、P×I_(60)与S之间的相关系数r>0.616(P<0.01),P×I_(30)、P×I_(60)是影响坡面土壤流失量S的主要降水复合因子。P×I_(30)、P×I_(60)与E×I_(30)符合幂函数关系,模型方程决定系数R^(2)达到0.9840、0.9609。2个模型的有效系数分别为98.9%、98.1%,偏差系数分别为2.0%、3.2%。当10 mm<P<50 mm时,2个模型的预测值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6%,对于>50 MJ·mm/(hm^(2)·h)的次降水侵蚀力预测值相对误差<10%。【结论】模型预测效果良好,指标因子P×I_(30)、P×I_(60)可作为该区域10 mm<P<50 mm次降水侵蚀力指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安家沟小流域 水土流失 降水侵蚀力 侵蚀性降水
下载PDF
建瓯市川石乡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江威 《吉林水利》 2023年第8期74-78,共5页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以小流域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是我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路径。为了减少水土流失,缓解人地矛盾,建瓯市川石乡以松溪支流上埞溪小流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按照小流域目前...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关键,以小流域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是我国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路径。为了减少水土流失,缓解人地矛盾,建瓯市川石乡以松溪支流上埞溪小流域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按照小流域目前的水土流失现状,综合考虑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结合各项治理措施,可实现小流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技术层面对比分析河道护岸类型后,选取生态护岸、植树种草、封育治理等防治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优化协调完善防治体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可推广应用的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小流域 护岸设计 封育治理
下载PDF
四九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修复及治理对策研究
17
作者 劳沈回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8期312-316,共5页
近年来,四九河流域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开展生态修复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分区治理的方式对区域开展河道治理和水土流失修复工程,采用设计截排水沟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并进行人工湿地系统典型的设计... 近年来,四九河流域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开展生态修复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研究通过分区治理的方式对区域开展河道治理和水土流失修复工程,采用设计截排水沟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并进行人工湿地系统典型的设计。实践证明此次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好地保障和推动流域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小流域修复 河道整治 治理对策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基于GIS的小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研究
18
作者 黄慧芬 《陕西水利》 2023年第5期104-106,109,共4页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科技的发展,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方法成为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为实现数字化与动态化的土地利用规划分析,研究引入GIS技术,深化对土壤侵蚀过程与土壤利用过程的认识,分析土地资源发生演化...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与科技的发展,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方法成为水土保持的有效途径。为实现数字化与动态化的土地利用规划分析,研究引入GIS技术,深化对土壤侵蚀过程与土壤利用过程的认识,分析土地资源发生演化、土地利用变化、土壤侵蚀、水土保持以及其他影响因子的时空特性。实验结果显示,纸坊沟平均侵蚀量为49838.8 t/km^(2),在水土保持治理后,该流域土壤侵蚀平均强度可达到1725.049838.8 t/(km^(2)·a)。综上所述,研究提出的方案能有效促进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保持技术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小流域 GIS 水土保持规划
下载PDF
岢岚县墕头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分析
19
作者 董强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3期29-31,共3页
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有效改善流域内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墕头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工程实施后,可实现该流域治理面积1670 hm^(2)... 小流域综合治理可以有效改善流域内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墕头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工程实施后,可实现该流域治理面积1670 hm^(2),年保水效益11.11万m^(3),年减少土壤侵蚀流失量2.6万t,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流失现状 综合治理
下载PDF
晋中市南长岭水土保持监测站建设经验
20
作者 李晶晶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年第1期23-25,共3页
本文分析了晋中市南长岭水土保持监测站项目区概况、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并从小流域的选择、工程布局、监测设备的选型三方面阐述了经验做法。成果可为同类水土保持监测站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 典型小流域 土壤侵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