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祼攸比鼎释文辨补两例
1
作者 邓飞 王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祼攸比鼎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期的一件土地官司,具有很高的历史、经济和学术价值。对该器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一些铭文释读仍有不同意见。基于前人成果,依据铭文合文系统条例、同组器关系和誓约语言特征,本文认为纪年时间应释为“卅... 祼攸比鼎铭文记载了西周时期的一件土地官司,具有很高的历史、经济和学术价值。对该器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一些铭文释读仍有不同意见。基于前人成果,依据铭文合文系统条例、同组器关系和誓约语言特征,本文认为纪年时间应释为“卅又一年”。“敢弗俱付祼比其且射分田邑则杀”是三段式誓约体现:敢弗俱付祼比(誓约)—其且射(阻谢)分田邑(违约)—则杀(惩处),其中“阻”“谢”二字同义连文,为“拒绝”之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铭文 祼攸比鼎 纪年时间 释读
下载PDF
良季鼎全形拓辨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万晓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2,共4页
良季鼎1933年出土于陕西扶风上康村窖藏,实物下落不明,以往学界著录的良季鼎资料均以北京图书馆所藏良季鼎全形拓为唯一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现藏两件与北京图书馆不同的良季鼎全形拓资料,通过对三件全形拓上器物形制、文字以及题跋信... 良季鼎1933年出土于陕西扶风上康村窖藏,实物下落不明,以往学界著录的良季鼎资料均以北京图书馆所藏良季鼎全形拓为唯一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现藏两件与北京图书馆不同的良季鼎全形拓资料,通过对三件全形拓上器物形制、文字以及题跋信息的对比与分析,重新辨别良季鼎全形拓资料内容的真伪,为这件不知所踪的西周青铜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历史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季鼎 全形拓 金文
下载PDF
堇鼎铭文与召公养老 被引量:12
3
作者 冯时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2,共5页
西周早期的堇鼎于1975年出土于北京房山琉璃河黄土坡253号墓。所具26字铭文对召公爽之养老与其年寿的研究极具价值。兹将铭文释写于下,并就相关问题详为考证(图一)。
关键词 堇鼎 铭文 召公 养老
原文传递
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旡”鼎铭文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益飞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1,共6页
鼎出土于应国墓地M242,年代属于西周早期晚段。“ ”为作器者名,字亦见于殷卜辞,与“旡”字作“ ”不类,该字目前尚未识出。发掘报告称作“旡”鼎,或系权宜之计,为不引起混乱,本文亦暂称作“旡”鼎。
关键词 “旡”鼎 西周 金文 宗法制度 丧服制度
原文传递
论旡鼎与丧服礼 被引量:4
5
作者 袁俊杰 王龙正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0-86,共7页
无鼎是1993年在河南平顶山市应国墓地一座中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242)中出土的一件有铭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礼"中的丧服礼,为考古发掘之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本文拟对该鼎的年代、作器者的身份进行分析,并在铭文考释... 无鼎是1993年在河南平顶山市应国墓地一座中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242)中出土的一件有铭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礼"中的丧服礼,为考古发掘之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本文拟对该鼎的年代、作器者的身份进行分析,并在铭文考释的基础上对丧服礼及相关问题谈谈我们的一些思考,对有的地方就现时条件下可能存在多种解释者,也采取多解并说的方法,一并提出来供大家讨论,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旡鼎 铭文 丧服礼 西周早期
原文传递
信右佞宫铜鼎铭文考略 被引量:3
6
作者 蔡红艳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8-80,99,共4页
传世的信右佞宫铜鼎是陈放在秦代"信宫"里,用来祭祀天地神灵的礼器。这件铜鼎的发现,为研究秦代的宗教祭祀、农业生产、卜占习俗和铜器断代等问题,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新资料。
关键词 信宫 秦代 铜鼎 宗教祭祀
原文传递
牺首鼎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爱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0-91,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江淮和皖南沿长江地区,一种造型独特且形态基本一致的铜牺首鼎在多个地点出土,令人瞩目。因此,在讨论江淮等地区的青铜文化发展进程中,牺首鼎及其所标志的族群与文化自不能为我们所忽略。
关键词 江淮地区 牺首鼎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群舒文化
原文传递
辽阳博物馆藏战国铜鼎铭文补释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合肥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9-120,共2页
辽阳博物馆收藏了一件1993年在辽阳市东电四公司出土的战国铜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9期刊发了铜鼎的照片和铭文。李智裕先生对铜鼎铭文作了很好的讨论。我们在李智裕先生讨论的基础上对铜鼎铭文作进一步的释读,我们认为铭... 辽阳博物馆收藏了一件1993年在辽阳市东电四公司出土的战国铜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2年第9期刊发了铜鼎的照片和铭文。李智裕先生对铜鼎铭文作了很好的讨论。我们在李智裕先生讨论的基础上对铜鼎铭文作进一步的释读,我们认为铭文中的"成"读为"宛城",与燕玺中的"宛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铜鼎铭文 燕国 宛城
原文传递
试论吴地周汉改制青铜器——读《高淳出土青铜器》札记
9
作者 郎剑锋 葛鹏云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5,共8页
近期出版的《高淳出土青铜器》一书,公布了经过改制的2件鼎和1件鐎斗,前者时代为春秋早期前后,鼎足经过锯截,使之成为具有吴地特色的“矮足鼎”,生动展示了硬性的“物”如何为柔性的“文化”或“地域传统”所改造;后者的时代为东汉时期... 近期出版的《高淳出土青铜器》一书,公布了经过改制的2件鼎和1件鐎斗,前者时代为春秋早期前后,鼎足经过锯截,使之成为具有吴地特色的“矮足鼎”,生动展示了硬性的“物”如何为柔性的“文化”或“地域传统”所改造;后者的时代为东汉时期,残断的柄部及其附近以铜片铆接的方式进行了修补,该工艺在技术细节上存在“半壁”“透壁”之分,其组织形式、行为地点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淳 青铜器 矮足鼎 铜片铆接
原文传递
东周吴越式青铜盖鼎刍议
10
作者 郎剑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10,共12页
东周时期,包括现今安徽与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上海和福建北部的长江下游地区是吴、越两国的腹地。本文拟从风格、技术和文化意义等多个视角,对该地区出土的一类铜盖鼎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东周 吴越地区 铜盖鼎 风格 技术
原文传递
秦始皇陵园K9901试掘简报 被引量:12
11
作者 段清波 郭宝发 +2 位作者 张颖岚 马明志 张卫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9-73,共15页
The accompanying burial pit K9901 is situ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territory within the outer walls of the Qin Shi Huangdi mausoleum garden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700 sq m. A trial excavation in a part of it was c... The accompanying burial pit K9901 is situ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territory within the outer walls of the Qin Shi Huangdi mausoleum garden and occupies an area of 700 sq m. A trial excavation in a part of it was carried out by the Qin Shl Huangdi Mausoleum Archaeological Team in May—June 1999. The pit is a typical earthen-and-wooden gallery-shaped underground structure, the wooden part of which was destroyed by fire shortly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building. The astonishing finds from the trial excavation are a huge bronze ding and eleven terra-cotta figures of acrobats. The ding is a double-eared tripod with exquisite designs on the ears, belly and leg-bases, weighs 212kg and must have been an important ritual vessel in the ancestral temple of the royal family. The terra-cotta acrobats are yielded from the third passage pit. Dressed in short skirts and being in various postures, they represent different acrobatic performances and provide valuable material for studying entertainment culture in the Qin palace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croba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陵园 试掘 简报
原文传递
凝固视野下的中国古代青铜器等壁厚现象观察与研究
12
作者 杨欢 江玲 +1 位作者 杨军昌 陈豫增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6,144,共10页
等壁厚设计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应用非常普遍,二里头文化晚期的青铜容器上就已出现器物壁厚均等的设计。本文在梳理学界对等厚现象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凝固模拟软件ProCAST对青铜鼎的等壁厚设计进行精准模拟,计算并比较等壁厚与非等壁厚设... 等壁厚设计在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应用非常普遍,二里头文化晚期的青铜容器上就已出现器物壁厚均等的设计。本文在梳理学界对等厚现象研究的基础上,使用凝固模拟软件ProCAST对青铜鼎的等壁厚设计进行精准模拟,计算并比较等壁厚与非等壁厚设计在凝固过程中的差异。实验研究发现柱足鼎的等壁厚设计最多可缩短52%的凝固时间差,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器物中的铸造缺陷。等壁厚的应用在宏观上降低了铸件的缺陷、提高了铸造成功率,在微观上优化了器物的组织、提升了器物的机械性能,是我国青铜时代最重要的铸造设计基本原则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鼎 等壁厚设计 凝固模拟 铸造缺陷
原文传递
纪南城周边楚墓地出土青铜“越式鼎”现象的考古学考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5-92,共8页
湖北江陵纪南城为楚国都城,在该城址周边楚墓中出土了约13件青铜"越式鼎",时代始于战国中期,延续至战国晚期。这批墓葬的考古学文化特征显示其葬制以楚文化特征为主,但部分墓葬随葬品的越式风格浓郁。通过综合研究,本文认为... 湖北江陵纪南城为楚国都城,在该城址周边楚墓中出土了约13件青铜"越式鼎",时代始于战国中期,延续至战国晚期。这批墓葬的考古学文化特征显示其葬制以楚文化特征为主,但部分墓葬随葬品的越式风格浓郁。通过综合研究,本文认为此为楚化的越人或其后裔墓葬,他们在楚国的社会生活中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这批楚化的越人可能在楚国军队之中担任军士,或以巫觋身份参与了当地的祭祀等宗教活动,并有着与楚人彼此认同的宇宙观、灵魂观和祭祀习俗。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元楚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以及越文化在楚文化构建中的特殊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南城 楚墓 青铜“越式鼎” 楚越文化融合
原文传递
从阎家沟墓葬看晚商简化兽面纹铜鼎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天艺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88,共12页
2005年在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发现一座商代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有三件简化兽面纹铜鼎的形制较为特殊[1】。这类铜鼎在晋陕高原、殷墟和关中西部地区晚商时期的墓葬中均有发现,本文拟对其文化归属及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简化兽面纹铜鼎 李家崖文化 先周 晚商 鼎簋制度
原文传递
叶县发现陈侯之孙宋儿鼎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元芝 郑永东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21,共3页
叶县博物馆收藏的1件铸有铭文的铜鼎,原本应有器盖,现遗失不存。鼎腹内壁铸有竖款3行14字铭文,笔者考释认为,其内容应为,"陈侯之孙宋儿自作飤繁,永保用之";陈侯之孙宋儿鼎的铸造年代,当在公元前534~前529年之间。推测其铸造... 叶县博物馆收藏的1件铸有铭文的铜鼎,原本应有器盖,现遗失不存。鼎腹内壁铸有竖款3行14字铭文,笔者考释认为,其内容应为,"陈侯之孙宋儿自作飤繁,永保用之";陈侯之孙宋儿鼎的铸造年代,当在公元前534~前529年之间。推测其铸造地,应在被称为方城之外的楚叶邑,即今叶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县博物馆 铜鼎铭文 考释 年代 方城之外 叶公沈诸梁
原文传递
殷墟四期晚段遗存年代窥观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克甫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3-86,共4页
史称武王克殷后,"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其后武庚叛乱,周公再度东征,"迁顽民"。据此可知,自牧野之战至于成王时期,小屯一带仍有殷遗民居住。既然如此,在殷墟显然应该有西周初期文化遗存。50年前笔... 史称武王克殷后,"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说"。其后武庚叛乱,周公再度东征,"迁顽民"。据此可知,自牧野之战至于成王时期,小屯一带仍有殷遗民居住。既然如此,在殷墟显然应该有西周初期文化遗存。50年前笔者即撰文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王克殷 后冈圆葬坑 铜鼎形态指数 西周早期金文字体
原文传递
申季诸器年世与宣世组器
17
作者 徐雁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5-109,共5页
西周晚期厉宣时期青铜器分组,因为涉及到厉王与宣王在位年数、共和有无独立纪年等重大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和难点。在排定器形相近、年代相继的青铜器时,利用铭文中相互关联的人名,比照断代标准器及传统文献记载是一项重要... 西周晚期厉宣时期青铜器分组,因为涉及到厉王与宣王在位年数、共和有无独立纪年等重大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和难点。在排定器形相近、年代相继的青铜器时,利用铭文中相互关联的人名,比照断代标准器及传统文献记载是一项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文 大克鼎 伊簋 五祀裘卫鼎 申季
原文传递
试析淅川徐家岭M11“(化阝)夫人”小口铜鼎
18
作者 宋华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2-84,141,共4页
2006年,河南淅川徐家岭11号墓中出土一件小口铜鼎,肩部有49字铭文,文中使用了太岁纪年法,还提到该鼎的主人和作鼎之人为氏家族。无论从小口铜鼎的铭文内容还是器形本身,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 徐家岭11号墓 小口铜鼎 铭文 氏家族 楚系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