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地下单渡线配线区间烟控实测及模拟研究
1
作者 刘凯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7-970,共4页
为了明确单渡线配线区间不同排烟设计方案的烟气控制效果,选取某地铁线路的单渡线配线区间,通过现场实测和烟流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影响隧道区间整体排烟能力和气流组织分配的因素。结果表明:单渡线形式下,隧道通风系统的排烟能力主要取决... 为了明确单渡线配线区间不同排烟设计方案的烟气控制效果,选取某地铁线路的单渡线配线区间,通过现场实测和烟流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影响隧道区间整体排烟能力和气流组织分配的因素。结果表明:单渡线形式下,隧道通风系统的排烟能力主要取决于TVF风机,在无射流风机且仅靠TVF风机的情况下,采用2送2排模式,能满足火灾区段断面风速的要求,且均未发生烟流通过渡线串线的现象;TVF开启台数对起火区间的风速提升显著,但采用4送4排模式会导致烟气过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渡线 排烟设计 现场测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侧开竖井曲线隧道烟气运移规律及排烟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赵江平 李婧蕾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城市侧壁开口竖井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复杂,通过FDS数值模拟,分析了曲率半径、竖井侧壁开口尺寸、纵向风速3个因素对火灾烟气运移规律及竖井排烟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判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曲线隧道烟气的沉降速度更快... 城市侧壁开口竖井隧道火灾烟气流动规律复杂,通过FDS数值模拟,分析了曲率半径、竖井侧壁开口尺寸、纵向风速3个因素对火灾烟气运移规律及竖井排烟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判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结果表明:曲线隧道烟气的沉降速度更快,当烟气层未完全覆盖竖井侧壁排烟口时排烟口长度大于临界值后竖井下游顶棚温度衰减系数才逐渐增加;纵向风速对直线和曲线隧道的烟气逆流长度、临界风速及排烟效果的影响差异较大,提高侧壁开口竖井排烟效率存在最优风速,但会使竖井与主隧道衔接处平均温度提升20%,最高温度位于联通管道下游侧。影响排烟效率的各因素重要程度为:纵向风速>竖井侧壁开口尺寸>曲率半径,影响顶棚下方平均温度的重要程度为:纵向风速>曲率半径>竖井侧壁开口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壁开口竖井 曲线隧道 烟气运移规律 排烟效果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隧道水幕排烟系统优化研究
3
作者 赵艺 李晔 +1 位作者 李倓 赵恒泽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为了探究水幕排烟系统对隧道火蔓延的抑制规律,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选取水幕流量、液滴粒径、排烟风量、风速为试验因素,设计三水平四因素正交实验方案。利用FDS对隧道火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因素对排烟效果... 为了探究水幕排烟系统对隧道火蔓延的抑制规律,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选取水幕流量、液滴粒径、排烟风量、风速为试验因素,设计三水平四因素正交实验方案。利用FDS对隧道火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因素对排烟效果的影响次序及最优组合。结果表明,液滴粒径对隧道火灾温度和能见度影响最大,排烟风量对隧道火灾中CO浓度影响最大。最优参数组合为水幕流量160L/min、液滴粒径200μm、排烟风量26m^(3)/s、风速6 m/s。此时,排烟效果明显提高,隧道火灾烟气的蔓延能够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防排烟 数值计算 水幕排烟系统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隧道水幕排烟系统优化研究
4
作者 赵艺 李晔 +1 位作者 李倓 赵恒泽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52-61,共10页
为了探究水幕排烟系统对隧道火蔓延的抑制规律,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选取水幕流量、液滴粒径、排烟风量、风速为试验因素,设计三水平四因素正交实验方案。利用FDS对隧道火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因素对排烟效果... 为了探究水幕排烟系统对隧道火蔓延的抑制规律,并对其参数进行优化。本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选取水幕流量、液滴粒径、排烟风量、风速为试验因素,设计三水平四因素正交实验方案。利用FDS对隧道火灾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因素对排烟效果的影响次序及最优组合。结果表明,液滴粒径对隧道火灾温度和能见度影响最大,排烟风量对隧道火灾中CO浓度影响最大。最优参数组合为水幕流量160 L/min、液滴粒径200μm、排烟风量26 m^(3)/s、风速6 m/s。此时,排烟效果明显提高,隧道火灾烟气的蔓延能够得到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防排烟 数值计算 水幕排烟系统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上盖开发车辆基地高大厂房热烟试验研究
5
作者 廖云辉 《现代工程科技》 2024年第22期28-31,共4页
为探索排烟模式、排烟量指标和火源功率对上盖开发车辆基地排烟效果影响的规律,选取广州地铁两个典型的车辆基地陇枕停车场和陈头岗停车场作为试验对象,在车辆基地的厂房内进行全尺寸热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点式排烟可更好地控制烟气,... 为探索排烟模式、排烟量指标和火源功率对上盖开发车辆基地排烟效果影响的规律,选取广州地铁两个典型的车辆基地陇枕停车场和陈头岗停车场作为试验对象,在车辆基地的厂房内进行全尺寸热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点式排烟可更好地控制烟气,而增大排烟量对烟气控制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盖开发 车辆基地 排烟 热烟试验
下载PDF
电动自行车库的排烟计算探讨
6
作者 张伟伟 黄昊 《暖通空调》 2024年第8期38-41,共4页
目前,我国没有关于电动自行车库排烟规定的国家标准,各地方标准仅作了定性的规定或部分定量的指标要求。通过对几种类型电动自行车进行火灾试验,确定了其火灾热释放速率,为电动自行车库性能化排烟计算提供了依据,并对某实际项目案例进... 目前,我国没有关于电动自行车库排烟规定的国家标准,各地方标准仅作了定性的规定或部分定量的指标要求。通过对几种类型电动自行车进行火灾试验,确定了其火灾热释放速率,为电动自行车库性能化排烟计算提供了依据,并对某实际项目案例进行了分析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自行车库 排烟计算 火灾热释放速率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火灾试验
下载PDF
成都地铁浅埋区间隧道自然通风排烟方式的热烟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谢元一 张晓明 +4 位作者 胡忠日 杨庆 潘京 祁晓霞 刘沙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8年第10期739-741,共3页
区间隧道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进行排烟在国内尚属首次。采用热烟试验方法在建成的实体隧道现场,验证了成都地铁浅埋区间隧道现有的通风竖井间距和通风面积能够满足隧道排烟的要求。烟层高度高于人体特征高度,烟气通过区间隧道最近的两个... 区间隧道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进行排烟在国内尚属首次。采用热烟试验方法在建成的实体隧道现场,验证了成都地铁浅埋区间隧道现有的通风竖井间距和通风面积能够满足隧道排烟的要求。烟层高度高于人体特征高度,烟气通过区间隧道最近的两个通风竖井排出,烟气蔓延区域控制在两个通风竖井之间,来自隧道内外的自然风对排烟效果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浅埋区间隧道 自然排烟 热烟试验
下载PDF
住宅厨房油烟浓度的数值模拟和实测 被引量:16
8
作者 朱培根 朱明亮 +1 位作者 蔡浩 罗青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为了确定住宅厨房合理的排风量,改善厨房内空气质量,运用CFD技术对不同排风量下厨房油烟的浓度场分布进行了建模和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容积法和SIM PLE算法对微分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实测验证。认为增加排油烟机的排... 为了确定住宅厨房合理的排风量,改善厨房内空气质量,运用CFD技术对不同排风量下厨房油烟的浓度场分布进行了建模和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容积法和SIM PLE算法对微分方程进行离散求解,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实测验证。认为增加排油烟机的排风量对改善厨房的排烟效果是有效的。但一味增加排风量不仅浪费能量,而且对改善排烟效果作用也不大。结合实例结果,对排烟效率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浓度场 排烟效率 检测
下载PDF
大型舰船直升机机库排烟系统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金键 仲晨华 +1 位作者 牟金磊 王欣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9-743,共5页
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美、英两国针对机库的规定排烟量,结合我国对机库排烟量的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得到烟气排放情况与烟气层高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提出了利用机库的自然排烟并结合机械排烟对机库火灾实施除烟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试... 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美、英两国针对机库的规定排烟量,结合我国对机库排烟量的要求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得到烟气排放情况与烟气层高度随时间变化情况,提出了利用机库的自然排烟并结合机械排烟对机库火灾实施除烟的方法。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得到:相比较大排烟速率的机械排烟方式,自然排烟结合较小排烟速率的机械排烟方式能够对机库火灾烟气控制起到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机库 排烟量 机械排烟 自然排烟 模拟试验
下载PDF
公路隧道车行横通道开启对火灾排烟影响试验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正卯 张琦 陈建忠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18-125,共8页
目前国内双洞公路隧道普遍存在正常运营期间将隧道内车行横通道门开启一定高度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给隧道火灾排烟带来了不利影响。为研究隧道内火源下游车行横通道门开启对火灾排烟的影响,文章依托羊鹿山公路隧道,开展现场火灾试验,对... 目前国内双洞公路隧道普遍存在正常运营期间将隧道内车行横通道门开启一定高度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给隧道火灾排烟带来了不利影响。为研究隧道内火源下游车行横通道门开启对火灾排烟的影响,文章依托羊鹿山公路隧道,开展现场火灾试验,对自然通风情况下和风机运行情况下隧道内风速分布进行研究,并对风机运行情况下火源下游车行横通道门开启不同高度对火灾排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火源下游车行横通道门开启,即使开启的高度较小,也会导致发生火灾的主隧道内烟气经车行横通道蔓延至相邻非火灾隧道;随着主隧道内纵向风速的增大,经车行横通道流入相邻主隧道的风量增加;主隧道内风速一定的情况下,随着车行横通道门开启高度的增加,横通道内风速减小,风量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车行横通道 火灾排烟 现场试验
下载PDF
6km长公路隧道全射流纵向排烟现场实体火灾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曹正卯 张琦 陈建忠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94-100,共7页
为研究6km长公路隧道全射流纵向排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依托羊鹿山隧道开展全射流纵向排烟现场实体火灾试验。试验在不利于排烟的下坡隧道(左洞)内进行,考虑5、10、20MW3个不同等级的火灾规模,并对不同工况下隧道内沿程风速、排烟时间等... 为研究6km长公路隧道全射流纵向排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依托羊鹿山隧道开展全射流纵向排烟现场实体火灾试验。试验在不利于排烟的下坡隧道(左洞)内进行,考虑5、10、20MW3个不同等级的火灾规模,并对不同工况下隧道内沿程风速、排烟时间等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火灾工况下油盘火现场试验,得出如下结论:1)现场火灾试验期间,羊鹿山隧道左洞内自然风速为1.0~1.6m/s,与排烟方向相反,为排烟阻力;2)隧道内开启6组以上风机时,下坡隧道内沿程风速大于3.0m/s;3)根据5、10、20MW油盘火排烟试验结果,采用全射流纵向排烟方式能将隧道内烟气全部排出洞外,且从点火开始到烟气全部排出洞外的时间约为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特长公路隧道 全射流纵向排烟 现场试验
下载PDF
纵向排烟与集中排烟下烟气控制效果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红莉 徐志胜 +2 位作者 彭锦志 吴德兴 李伟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6-201,共6页
以某特长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缩尺寸试验测试、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纵向排烟和集中排烟模式下隧道内火灾烟气的蔓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排烟系统在火灾工况下对烟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纵向排烟模式将火灾烟气控制... 以某特长公路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缩尺寸试验测试、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纵向排烟和集中排烟模式下隧道内火灾烟气的蔓延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排烟系统在火灾工况下对烟气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纵向排烟模式将火灾烟气控制在火源下游并从隧道出口排出,高温烟气蔓延范围较长;集中排烟模式通过排烟阀将烟气抽离行车道,有效地控制了烟气蔓延和沉降,高温烟气维持在行车道的上部空间,主要通过竖井排出隧道。采用纵向排烟模式的坡度隧道烟气控制受烟囱效应影响较大,而在设置排烟道的坡度隧道中,将排烟阀开启进行自然排烟就能有效地减弱烟囱效应。因此,采用集中排烟模式的防灾安全性能要优于采用纵向排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工程 纵向排烟 集中排烟 排烟道 缩尺寸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室内步行街三级排烟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梅红 池巧灵 陈立民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29-1232,共4页
为研究三级排烟模式且顶部设有自然排烟窗的室内商业步行街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在步行街首层环廊位置进行热态发烟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两级排烟,三级排烟模式下环廊排烟可有效阻止烟气蔓延至步行街高大空间;一旦发生小规模火灾或产生低... 为研究三级排烟模式且顶部设有自然排烟窗的室内商业步行街火灾烟气蔓延特性,在步行街首层环廊位置进行热态发烟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两级排烟,三级排烟模式下环廊排烟可有效阻止烟气蔓延至步行街高大空间;一旦发生小规模火灾或产生低热量烟气时,步行街顶部采用机械排烟方式比自然排烟方式具有明显的排烟效果,但排烟风机的延迟开启易造成烟气蔓延范围扩大。为了营造安全的疏散条件,避免烟气从环廊蔓延至步行街,应增大环廊排烟设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步行街 三级排烟模式 热烟试验 排烟效果
下载PDF
山岭隧道通风排烟设计现场火灾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后从 王晓刚 张华秀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4-696,共3页
详细介绍某山岭隧道的工程概况以及在隧道内进行的现场火灾试验,参考AS 4391-1999澳大利亚热烟试验标准设计通风排烟试验,并增加了一次全尺寸汽油燃烧试验。通过对隧道内火灾试验时的温度、风速、烟气层高度等进行比较,总结山岭隧道火... 详细介绍某山岭隧道的工程概况以及在隧道内进行的现场火灾试验,参考AS 4391-1999澳大利亚热烟试验标准设计通风排烟试验,并增加了一次全尺寸汽油燃烧试验。通过对隧道内火灾试验时的温度、风速、烟气层高度等进行比较,总结山岭隧道火灾的特点和规律,并为该山岭隧道火灾工况下通风排烟设计方案优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火灾 通风排烟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大空间自然排烟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俊毅 朱国庆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59-862,共4页
为了研究排烟口位置、排烟口面积、补风口面积和火源功率对大空间建筑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基于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方案,并利用方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自然排烟效果影响的显著程度。结果表明:在同一建筑空间内,补风口面积和排烟口位置对烟... 为了研究排烟口位置、排烟口面积、补风口面积和火源功率对大空间建筑自然排烟效果的影响,基于正交试验法设计试验方案,并利用方差分析得出各因素对自然排烟效果影响的显著程度。结果表明:在同一建筑空间内,补风口面积和排烟口位置对烟气层高度影响特别显著,火源功率和排烟口面积对烟气层高度影响较小。火源功率对烟气温度影响特别显著,排烟口面积和补风口面积对烟气温度影响较小。自然排烟宜采用顶窗排烟,并应合理增大补风口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建筑 自然排烟 正交试验 方差分析
下载PDF
隧道风速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同喜 李树超 +1 位作者 齐楸 范华强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9-1072,共4页
基于多通道热线风速仪,研制了用于隧道防排烟系统检测的隧道横断面多点风速测量系统,提出了基于该系统的测量方法,可实现不同形状隧道、不同位置测点布置的多点风速测量,同时具备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功能;利用该装置,按等面积法在几种不... 基于多通道热线风速仪,研制了用于隧道防排烟系统检测的隧道横断面多点风速测量系统,提出了基于该系统的测量方法,可实现不同形状隧道、不同位置测点布置的多点风速测量,同时具备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功能;利用该装置,按等面积法在几种不同测点布置方案下开展了风速测量试验,在不同风速情况下多次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装置满足大断面隧道风速测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防排烟系统 风速检测 热线风速仪
下载PDF
厦门东渡路下穿隧道排烟系统有效性测试 被引量:1
17
作者 任彤 林勇河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48-1550,共3页
采用FDS模拟和现场热烟试验研究厦门东渡路下穿隧道发生汽车火灾时,隧道内的烟气蔓延、能见度、危险高度处温度情况。模拟结果和热烟试验效果基本一致,表明隧道中部设置的敞开排烟口可将隧道划分为南北两个防烟区段,整个模拟过程烟气未... 采用FDS模拟和现场热烟试验研究厦门东渡路下穿隧道发生汽车火灾时,隧道内的烟气蔓延、能见度、危险高度处温度情况。模拟结果和热烟试验效果基本一致,表明隧道中部设置的敞开排烟口可将隧道划分为南北两个防烟区段,整个模拟过程烟气未蔓延至隧道南封闭段,北封闭段内疏散路径能见度、危险高度处温度均满足人员安全疏散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隧道 FDS 自然排烟 热烟试验
下载PDF
机械排烟控制小室火灾烟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游宇航 李元洲 +1 位作者 王浩波 霍然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9-264,共6页
采用全尺寸实验对较大火源功率下机械排烟控制小室火灾烟气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小室内的温度分布特点以及所稳定的烟气层高度,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较大火源功率下3种经典羽流模型在小室机械排烟过程中的适用范围.结... 采用全尺寸实验对较大火源功率下机械排烟控制小室火灾烟气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根据小室内的温度分布特点以及所稳定的烟气层高度,通过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较大火源功率下3种经典羽流模型在小室机械排烟过程中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在火源功率大于250 kW时,Heskestad模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并进一步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修正了Heskestad模型,从而得出较大火源功率下,控制烟气从小室溢出所需要的风机风量与火源功率以及所控制的烟气层高度之间的半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室火灾 机械排烟速率 烟气层高度 羽流模型 全尺寸实验
下载PDF
地下交通环廊通风排烟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后从 郭修纪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2-925,共4页
进行1/10小尺寸模型试验,研究城市地下交通环廊不同通风排烟方式下的排烟效果。通过对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方式下,不同风速时环廊内温度和烟气变化情况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无自然排烟时,地下交通环廊顶部的排烟量越大,烟气层下降的越慢... 进行1/10小尺寸模型试验,研究城市地下交通环廊不同通风排烟方式下的排烟效果。通过对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方式下,不同风速时环廊内温度和烟气变化情况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无自然排烟时,地下交通环廊顶部的排烟量越大,烟气层下降的越慢,顶部以下的烟气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人员疏散;在有合适的自然排烟时,地下交通环廊的自然排烟口具有很好的排烟作用,机械排烟对烟气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交通环廊 模型试验 火灾 排烟
下载PDF
排烟状态下隧道火灾温度及烟气流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西华 赵小玥 白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9-284,共6页
为研究不同火源位置和排烟风速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以辽宁省海棠山隧道部分区段作为设计原型,建立1∶12缩比例试验平台,以温度、CO2气体作为观测对象进行研究.并通过PyroSim软件模拟结合对比,分析了火源与排烟口所在直线与地面形... 为研究不同火源位置和排烟风速对隧道火灾烟气蔓延的影响,以辽宁省海棠山隧道部分区段作为设计原型,建立1∶12缩比例试验平台,以温度、CO2气体作为观测对象进行研究.并通过PyroSim软件模拟结合对比,分析了火源与排烟口所在直线与地面形成的倾角与排烟风速对火灾蔓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排烟风速达到0.45m/s时,对于18.95kW以下火源功率可以有效防止其烟气回流;烟气温度与CO2体积质量随着排烟风速的增大峰值明显减小;风速越大,排烟效果越好;火源与排烟口所在直线与地面形成的倾角为45°时,排烟综合效果相对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 排烟风速 温度分布 缩比例试验 增长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