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氧联用蛇伤散治疗毒蛇咬伤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沈煜宸 杨敏 +1 位作者 袁丞达 王璟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8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用蛇伤散治疗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蛇伤散治疗组、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用蛇伤散治疗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蛇伤散治疗组、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高压氧联用蛇伤散治疗组,每组各28例。比较四组患者的伤肢与健侧肢体的周径差、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治疗后,四组患者的伤肢肿胀均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P<0.05);治疗第3天,常规治疗+高压氧联用蛇伤散治疗组患者的周径差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蛇伤散治疗组(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的PT、APTT、Fib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常规治疗+蛇伤散治疗组患者的PT、APTT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Fib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高压氧联用蛇伤散治疗组患者的PT、APTT均显著低于其余三组,Fib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治疗后,四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四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用蛇伤散可有效改善毒蛇咬伤患者的凝血功能,缓解肢体肿胀和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血液循环毒素 高压氧 蛇伤散
下载PDF
血必净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血液毒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蒋四海 刘可轩 +1 位作者 肖桂娥 李佳林 《蛇志》 2024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血液毒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诊断为血液毒素毒蛇咬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蛇毒血清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抗蛇毒... 目的研究血必净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血液毒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诊断为血液毒素毒蛇咬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蛇毒血清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抗蛇毒血清联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外周血小板(PLT)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肌酐清除率(CCR)及住院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的肢体肿胀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LT、PT、APTT、INR、FIB、TT及C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抗蛇毒血清治疗血液毒毒蛇咬伤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中毒症状,可改善凝血功能及肾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抗蛇毒血清 血液毒素毒蛇咬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瘀毒理论探究带状疱疹诊疗思路
3
作者 王新月 李忻红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166-170,共5页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突然出现红斑、继而迅速出现簇集性水疱,皮损沿着某一神经走行呈带状分布,且位于身体一侧,并伴明显的神经痛,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中医学对于本病早有认识,称本...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突然出现红斑、继而迅速出现簇集性水疱,皮损沿着某一神经走行呈带状分布,且位于身体一侧,并伴明显的神经痛,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中医学对于本病早有认识,称本病为“蛇串疮”“缠腰火丹”或“火带疮”等。中医认为:外毒侵袭,湿毒内生,气血瘀滞,阻于经络,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基于“瘀毒理论”在带状疱疹中的重要性,选取清热解毒法,以祛除体内火热毒邪,运用活血化瘀法,以消散局部瘀血,同时兼顾扶正祛邪之法,为临床上治疗带状疱疹提供理论依据及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串疮 瘀毒理论 治疗
下载PDF
Last decade update for three-finger toxins: Newly emerging structur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4
作者 Yuri N Utkin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19年第1期17-27,共11页
Three-finger toxins(TFTs) comprise one of largest families of snake venom toxins. While they are principal to and the most toxic components of the venoms of the Elapidae snake family, their presence has also been dete... Three-finger toxins(TFTs) comprise one of largest families of snake venom toxins. While they are principal to and the most toxic components of the venoms of the Elapidae snake family, their presence has also been detected in the venoms of snakes from other families. The first TFT, α-bungarotoxin, was discovered almost 50 years ago and has since been used widely as a specific marker of the α7 and muscle-type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To date, the number of TFT amino acid sequences deposited in the UniProt Knowledgebase free-access database is more than 700, and new members are being added constantly.Although structural variations among the TFTs are not numerous, several new structures have been discovered recently; these include the disulfide-bound dimers of TFTs and toxins with nonstandard pairing of disulfide bonds. New types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have also been demonstrated for the well-known TFTs, and research on this topic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TFT studies. The classic TFTs α-bungarotoxin and α-cobratoxin, for example, have now been shown to inhibit ionotropic receptors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some muscarinic toxins have been shown to interact with adrenoceptors. New, unexpected activitie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for some TFTs as well, such as toxin interaction with interleukin or insulin receptors and even TFT-activated motility of sperm. This minireview provides a summarization of the data that has emerged in the last decade on the TFTs and their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finger toxinS snake VENOM Structure BIOLOGICAL activity
下载PDF
清营化瘀颗粒治疗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梁志强 李骥 +2 位作者 赵诚 曹烨民 奚九一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2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清营化瘀颗粒治疗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清营化瘀颗粒,对照组予通塞脉片。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相关生化指标(WBC、TNF... 目的观察清营化瘀颗粒治疗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清营化瘀颗粒,对照组予通塞脉片。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相关生化指标(WBC、TNF-α、CRP、IL-6)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和80.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TNF-α、CRP、IL-6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TNF-α、CRP、IL-6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清营化瘀颗粒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炎症-凝血网络",促进静脉血栓溶解和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浅静脉炎 青蛇毒 急性期 清营化瘀颗粒 血热壅滞 凝血-炎症网络
下载PDF
PCR技术在海洋生物多肽毒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晓冬 李宝珠 +5 位作者 彭超 高炳淼 朱晓鹏 陈心 长孙东亭 罗素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6-53,59,共9页
随着PCR反应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它们在现代科学研究、生产和生活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并且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快速发展。就PCR技术在芋螺毒素、海蛇毒素、海葵毒素及水母毒素等海洋生物多肽毒素基因克隆研究... 随着PCR反应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它们在现代科学研究、生产和生活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并且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快速发展。就PCR技术在芋螺毒素、海蛇毒素、海葵毒素及水母毒素等海洋生物多肽毒素基因克隆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技术 海洋生物多肽毒素 芋螺毒素 海蛇毒素 海葵毒素 水母毒素
下载PDF
静脉炎膏方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光宗 杨宝钟 +3 位作者 郑宏 金潇 张凡帆 庞鹤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2期139-142,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炎膏方治疗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予静脉炎膏方,对照组予脉络舒通颗粒,2组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后比较相关炎症指标(WBC、TNF-α、h ... 目的观察静脉炎膏方治疗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期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予静脉炎膏方,对照组予脉络舒通颗粒,2组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后比较相关炎症指标(WBC、TNF-α、h CRP、IL-1β、IL-6)、血栓治疗等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7.22%,对照组为88.89%,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NF-α、hs-CRP、IL-1β、IL-6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CRP、IL-1β、IL-6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炎膏方可通过调节hs-CRP、IL-6、TNF-a等机制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浅静脉炎 青蛇毒 急性期 膏方 气血血瘀 湿毒阻络
下载PDF
妊娠期毒蛇咬伤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蔚 顾江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39-240,共2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毒蛇咬伤的处理与母婴预后。[方法]6例妊娠期毒蛇咬伤患者均采用抗蛇毒血清和抗生素治疗。[结果]6例毒蛇咬伤孕妇均无临床并发症并治愈出院,其中5例妊娠晚期毒蛇咬伤剖宫产患者,母婴预后良好,1例中孕患者因担忧蛇毒及... [目的]探讨妊娠期毒蛇咬伤的处理与母婴预后。[方法]6例妊娠期毒蛇咬伤患者均采用抗蛇毒血清和抗生素治疗。[结果]6例毒蛇咬伤孕妇均无临床并发症并治愈出院,其中5例妊娠晚期毒蛇咬伤剖宫产患者,母婴预后良好,1例中孕患者因担忧蛇毒及药物对胎儿的影响而终止妊娠。[结论]妊娠期毒蛇咬伤母婴预后与患者孕期、就诊时间及医务人员处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蛇咬伤 蛇毒血清 抗生素 妊娠期 母婴安全
下载PDF
蛇毒类凝血酶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立兰 王莉冰 +1 位作者 田霖 乐嘉静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5年第2期86-89,共4页
本文用蛇毒酶制剂和凝血酶对三种试验用稀释液和三种底物进行了凝固敏感性比较,然后选出最佳试验条件测定了8批蛇毒酶制品和三种蛇毒毒素。A、B、C三种稀释液以B液凝固敏感性最高。0.2%牛纤原、0.2%人纤原和绵羊血浆三种... 本文用蛇毒酶制剂和凝血酶对三种试验用稀释液和三种底物进行了凝固敏感性比较,然后选出最佳试验条件测定了8批蛇毒酶制品和三种蛇毒毒素。A、B、C三种稀释液以B液凝固敏感性最高。0.2%牛纤原、0.2%人纤原和绵羊血浆三种底物以0.2%牛纤原敏感性最好。在没有牛纤原的情况下也可考虑选用人纤原,但牛纤原来源容易、成本低、不含人类传染病原体,应为首选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凝血酶 蛇毒 生物制品
下载PDF
抗毒素类制品的质控及其发展展望 被引量:9
10
作者 雷殿良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抗毒素类制品的质控及其发展展望雷殿良综述董联珠审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1890年Behring和北里柴三郎首先发现接受过破伤风毒素注射的豚鼠或家兔血清具有中和该毒素的效能,并且注射给其它动物后... 抗毒素类制品的质控及其发展展望雷殿良综述董联珠审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1890年Behring和北里柴三郎首先发现接受过破伤风毒素注射的豚鼠或家兔血清具有中和该毒素的效能,并且注射给其它动物后能抵御破伤风的感染与发病,此后便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品 抗毒素类制品 制备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从古籍角度论蛇串疮毒邪致病学说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宏斌 伍景平 +1 位作者 尹思思 冯今虹 《四川中医》 2020年第3期37-39,共3页
古人对蛇串疮的论述较多,其病因病机的论述颇为丰富。针对目前教科书将本病归纳为三型辨证治疗遇到的问题,本人曾经查阅大量古籍,从古籍角度论述了蛇串疮的病因病机,将其归纳为染毒论、火毒炽盛论、三因分治论、毒邪入心论的发病学说。... 古人对蛇串疮的论述较多,其病因病机的论述颇为丰富。针对目前教科书将本病归纳为三型辨证治疗遇到的问题,本人曾经查阅大量古籍,从古籍角度论述了蛇串疮的病因病机,将其归纳为染毒论、火毒炽盛论、三因分治论、毒邪入心论的发病学说。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现毒邪致病贯穿蛇串疮发病的始终,本文从毒邪角度、从古籍角度论述其发病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籍 蛇串疮 毒邪 致病学说
下载PDF
舟山眼镜蛇毒抗肿瘤有效组分分离及其抑瘤作用研究初探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劲海 孔天翰 《蛇志》 2010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从舟山眼镜蛇(Naja atraCantor)蛇毒(snake venom,SV)中分离得蛇毒组分,探讨SV及其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凝胶柱层析方法从蛇毒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等7种组分。采用急性毒性实验、MT... 目的从舟山眼镜蛇(Naja atraCantor)蛇毒(snake venom,SV)中分离得蛇毒组分,探讨SV及其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凝胶柱层析方法从蛇毒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等7种组分。采用急性毒性实验、MTT法,研究SV及其7种SV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结果 SV经Sephadex G-50层析,可分离为前Ⅰ、Ⅰ、Ⅱ、Ⅲ及Ⅳ5个组分,根据峰面积大小排列:Ⅲ>Ⅱ>Ⅰ>Ⅳ>前Ⅰ。5个组分再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可获得7个脱盐组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明确Ⅳ的毒性最大,其次为Ⅲ2及Ⅲ1,三者的LD50值均低于SV;而Ⅰ1、Ⅱ1、Ⅱ2的毒性均小于SV,前Ⅰ1几乎无毒。SV组分Ⅲ2和Ⅳ的抑瘤作用最强,在高浓度(20μg/ml)时对实验中的2种人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结论从SV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以及Ⅳ7种组分;组分Ⅳ毒性最强,依次为Ⅲ2>Ⅲ1>SV>Ⅱ2>Ⅱ1>Ⅰ1>前Ⅰ1;SV及其7种分离组分对2种人肿瘤细胞株(SGC-7901、A549)的生长抑制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不同的SV分离组分对同一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亦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眼镜蛇 蛇毒 毒素 肿瘤
下载PDF
辅用刺血拔罐疗法对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许静静 韩宁林 +1 位作者 李忠志 饶文龙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疗法对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蛇咬伤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拔罐疗法。两...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疗法对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均给予蛇咬伤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季德胜蛇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刺血拔罐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凝血功能异常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辅用刺血拔罐疗法能改善风火毒证蛇咬伤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风火毒证 季德胜蛇药片 刺血拔罐
下载PDF
舟山眼镜蛇毒及其有效组分体内外抑瘤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劲海 董伟华 孔天翰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3-28,共6页
目的:观察蛇毒(SV)及其有效组分体内外的抗癌活性,为SV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筛查不同浓度(5~20mg/mL)SV及其7种分离组分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口腔上皮... 目的:观察蛇毒(SV)及其有效组分体内外的抗癌活性,为SV抗肿瘤新药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筛查不同浓度(5~20mg/mL)SV及其7种分离组分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8)、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人口腔上皮癌细胞株(KB)、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影响;并用小鼠肝癌(H22)动物移植瘤作为实验动物模型,进一步观察SV及其组分Ⅳ(0.01~0.03mg/kg)对瘤重、脾重、外周血白细胞和体质量的影响。结果:SV、Ⅲ2和Ⅳ的肿瘤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三者的浓度在20μg/mL时,对HCT-8、Bel-7402、KB以及MCF-7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对HCT-8的抑制率分别为84.37%、79.39%和85.78%;对Bel-7402的抑制率分别为89.64%、88.13%和92.08%;对KB的抑制率分别为90.08%、91.30%和93.93%;对MCF-7的抑制率分别为89.88%、89.49%和92.33%。腹腔注射10 d后,组分Ⅳ对H2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V组分Ⅳ3个浓度组的瘤重分别为(0.81±0.20)g、(0.70±0.18)g、(0.61±0.17)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瘤重[(1.19±0.21)g,P<0.05],肿瘤生长抑制率(IR)分别为31.93%、41.17%和48.73%。Ⅳ各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较对照组增加,白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SV及其7种分离组分均能有效抑制4种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KB及MCF-7)的生长,不同的SV分离组分对同一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有差异;不同肿瘤细胞对同一SV分离组分的反应性也不同。SV分离组分Ⅳ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小鼠肝癌H22有良好的实验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眼镜蛇 蛇毒 毒素 肿瘤
下载PDF
作用于肌肉型乙酰胆碱受体的生物毒素研究进展
15
作者 黄艺 罗素兰 长孙东亭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近几十年,肌肉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成为神经生理学、药理学、药物设计及相关疾病研究的重要靶点。包括横纹肌肉瘤、小儿软组织瘤、肌源性紊乱等疾病都与肌肉型nAChRs的异常有关。因此寻找针... 目的近几十年,肌肉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成为神经生理学、药理学、药物设计及相关疾病研究的重要靶点。包括横纹肌肉瘤、小儿软组织瘤、肌源性紊乱等疾病都与肌肉型nAChRs的异常有关。因此寻找针对肌肉型nAChRs的特异性探针,对于研究受体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疾病发病机理与治疗药物研发至关重要。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近年来发现的特异作用于肌肉型nAChRs的生物毒素进行了综述。结果与结论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天然生物毒素,能特异作用于肌肉型nAChRs,这些毒素对于研究肌肉型nAChRs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型乙酰胆碱受体 芋螺毒素 蛇毒 蜘蛛毒素 水母毒素 生物碱毒素
下载PDF
关于第Ⅷ因子浓缩物是否有传播HAV危险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朱莉萍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5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一些国家在使用高纯度第Ⅷ因子浓缩物治疗血友病时,有患者发生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的情况;并从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病毒灭活方法等方面对第Ⅷ因子浓缩物是否有传播HAV的可能性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 第Ⅷ因子浓缩物 生物制品 鉴定 甲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两种能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食物传染病原菌
17
作者 端青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出血性大肠杆菌(Escherichlacoli0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是由食物传染的病原菌,能够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并往往误诊,本文综述了这两种病原菌的传染途... 出血性大肠杆菌(Escherichlacoli0157:H7)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是由食物传染的病原菌,能够引起人类严重疾病并往往误诊,本文综述了这两种病原菌的传染途径、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和主要的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食物传染病原菌 大肠杆菌 李氏特菌
下载PDF
干扰素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孙劲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干扰素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孙劲综述方企圣审(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北京100052)近年来,有关于扰素(IFN)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以及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干扰素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将有关IFN蛋白的诱导和基因调控机理... 干扰素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孙劲综述方企圣审(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北京100052)近年来,有关于扰素(IFN)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以及基因工程方法生产干扰素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将有关IFN蛋白的诱导和基因调控机理方面最新进展作一综述。IFN蛋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干扰素基因 基因表达 调控
下载PDF
蛇毒毒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夕琳 张洁 +1 位作者 江海龙 陆一鸣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502-504,517,共4页
目的探讨蛇毒毒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方法综述蛇毒毒素的抗肿瘤组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蛇毒毒素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再生等作用。结论对蛇毒... 目的探讨蛇毒毒素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方法综述蛇毒毒素的抗肿瘤组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蛇毒毒素对多种肿瘤均有抑制作用,具有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再生等作用。结论对蛇毒毒素抗肿瘤组分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是当前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毒素 抗肿瘤
下载PDF
蛇毒的神经毒素及其对神经传递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晴川 刘广芬 《海峡药学》 2008年第7期1-6,共6页
蛇毒中含有200种以上的神经毒素,对神经递质的传递环节有高度特异的亲和力,能激活或阻断不同神经受体和离子通道,影响递质的释放和代谢,因此可用于受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作为受体和离子通道鉴定和分类的科学依据,并可开发为治疗某些疾... 蛇毒中含有200种以上的神经毒素,对神经递质的传递环节有高度特异的亲和力,能激活或阻断不同神经受体和离子通道,影响递质的释放和代谢,因此可用于受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作为受体和离子通道鉴定和分类的科学依据,并可开发为治疗某些疾病的特效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神经毒素 神经传递 受体 突触前神经毒素 突触后神经毒素 烟碱型神经毒素 毒蕈碱型神经毒素 钾离子通道毒素 胆碱酯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