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nstructed annual glacier surface mass balance in theányêmaqên Mountains,Yellow River source,based on snow line altitude 被引量:1
1
作者 LI Kai-ji CAO Bo +2 位作者 GUAN Wei-jin PAN Bao-tian SHANGGUAN Dong-hu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4期1070-1081,共12页
Annual mass bala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reflects glacier change and glacier meltwater resources.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glacier area,snow line altitude(SLA)and surface elevation in theány... Annual mass balanc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reflects glacier change and glacier meltwater resources.In this study,we analyzed the changes in glacier area,snow line altitude(SLA)and surface elevation in theányêmaqên Mountain region using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data.Then,the annual mass balance of two glaciers was reconstructed by using SLA-mass-balance gradient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lacier area in theányêmaqên Mountains decreased by 29.4 km2from 1985 to 2017.The average SLAs of the Halong Glacier and Yehelong Glacier were approximately 5290 m and 5188 m,respectively.The glacier mass balance for the two glaciers from 1990 to 2020 was-0.71 m w.e.a^(-1) and-0.63 m w.e.a^(-1),respectively.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LA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glacier changes,and a long sequence of SLAs can more accurately reconstruct the glacier mass balance of the glacier.The mean annual glacial meltwater-fed streamflow is 1.45×10^(7)m^(3) and 1.12×10^(7)m^(3),respectively.Sensitivit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summer air temperature plays a leading role in regard to the influential climatic factors of glacial retreat in theányêmaqên Mountains.This highlights the potential of the methodology for application on reconstructing annual glacier surface mass balance at larger scales without direct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w line altitude(SLA) Glacier annual mass balance reconstruction Glacier changes ányêmaqên Mountains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modelled-and remote sensing-derived daily snow line altitudes at Ulugh Muztagh,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4
2
作者 Marinka SPIESS Eva HUINTJES Christoph SCHNEIDER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593-613,共21页
The ice cap Ulugh Muztagh in the central Kunlun Shan at the northern frin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 very isolated region with arid cold conditions. No observ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 glaciological ground truth da... The ice cap Ulugh Muztagh in the central Kunlun Shan at the northern fring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 very isolated region with arid cold conditions. No observational, meteorological or glaciological ground truth data is available. Using the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 Level 1 radiance Swath Data(MOD02QKM)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250 m, transient snow lines during the months of July to September in 2001 to 2014 are derived. Results are used to calibrate the physical based Coupled Snowpack and Ice surface energy and Mass balance model(COSIMA). The model runs on a representative detail region of Ulugh Muztagh(UM) on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with the same spatial resolution as the MODIS bands. In the absence of field observations, the model is driven solely by dynamically downscaled global analysis data from the High Asia Refined analysis(HAR). We compare remote sensing derived and modelled mean regional transient snow line altitudes in the course of consecutive summer seasons in 2008 to 2010. The resulting snow line altitude(SLA) and annual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ELA) proxy of both methods coincide very well in their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in accordance with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climatic conditions. Since SLAs of both methods do notconsistently agree on a daily basis a usage of remote sensing derived SLAs for model calibration in the absence of field observation data is only limitedly feasible for daily analysis. ELA approximation using the highest SLA at the end of ablation period may not be applied to UM because the negative winter mass balance(MB) is not reflected in the summer SLA. The study reveals moderate negative MB for UM throughout the modelling period. The mean regional MB of UM accounts for-523±410 mm w.e. a-1 in the modelling period. Hence UM seems not to belong to the area of the ‘Karakorum anomaly' comprising a region of positive mass balances in recent years which has its centre presumably in the Western Kunlun Sh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ugh Muztagh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 MODIS COSIMA Energy balance snow line Tibetan Plateau Kunlun Shan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Glacial Effects and the Permanent Snow Lines on the Southern Slopes of the Hamadan Alvand Kuh
3
作者 Abdullah Seif Ali Bazvand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8年第6期120-142,共23页
One of the issues that geomorpholog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is to trace the geomorphic effects and the snow lines in the Quaternary glaciers in Iran. This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valleys of the south... One of the issues that geomorphology researchers have focused on is to trace the geomorphic effects and the snow lines in the Quaternary glaciers in Iran. This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valleys of the southern slopes of Alvand Kuh Mountains, namely the Serkan and Mobarakabad valleys. The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 between current and ancient glaciers is one of the parameters that is used as a variation indicator of climate. There are several ways to rebuild this parameter (Ancient ELA).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 requires the accurate knowledge of glacial geomorphic landforms and evidence. According to Kuhle, Hofer and Luis methods, providing and estimating the ancient and permanent snow lines were carried out in this research during field operations within several intervals and the glacial geomorphic evidences were identified such as circuses, sidebar moraines and terminal moraines. The six glacier subwatersheds were developed in a study area based on Kuhle, Hofer and Luis methods in which only two valleys of Serkan 3 and Mubarak Abad 3 had a high degree of accuracy in their ELA drop rate and old snow line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current snowlines of the current study area are 4400 m and 1400 m (based on the Schweitzer map). The results of the estimated snow lines for each of the six valleys are shown in Table 4. At the present study, the main of the Mobarak Abad valley area was divided to six glacial valleys which are called Serkan 1, 2, 3 and Mobarak Abad 1, 2, 3 and then several layers were provided, including cirque layers, moraine layers, primary and secondary crest layers, high crest layers, 10-meter DEM layer, highlight, different contour line layers and valleys profiles and finally, the ultimate map of glacial geomorphology of Serkan and Mobarak Abad valleys was prepa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kan and Mobarak Abad VALLEYS of Alvand Kuh Kuhle Method GLACIAL Cirque QUATERNARY snow line GLACIAL GEOMORPHOLOGY Map
下载PDF
基于SAO-LSTM的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
4
作者 陈静 王玥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6期85-92,共8页
针对输电线路微气象数据存在周期性和关联性导致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雪消融优化器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SAO-LSTM)的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微气象数据进行降维;然后利用LSTM算法构建预测模型;最后利用... 针对输电线路微气象数据存在周期性和关联性导致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雪消融优化器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SAO-LSTM)的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模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微气象数据进行降维;然后利用LSTM算法构建预测模型;最后利用SAO算法优化LSTM模型的三个参数,提高预测精度。在对比实验中,SAO-LSTM对比LSTM在平均绝对误差降低至0.958,均方根误差降低至1.294,确定系数提高至96.30%。实验证明基于SAO-LSTM的输电线路微气象预测模型能有效提高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微气象预测 雪消融优化器 LSTM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一种基于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的积雪产品去云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永宏 陈帅 +2 位作者 王剑庚 朱灵龙 陈诗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9,共11页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积雪覆盖区域图(SCA)可由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获取,常被用于积雪覆盖时空变化的研究中.由于受云遮挡的影响,MODIS积雪产品存在较大区域的数据缺失.为了消除云遮挡的影响,本文构建一种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模型,...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积雪覆盖区域图(SCA)可由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获取,常被用于积雪覆盖时空变化的研究中.由于受云遮挡的影响,MODIS积雪产品存在较大区域的数据缺失.为了消除云遮挡的影响,本文构建一种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雪粒径与复杂地形、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复杂的映射关系,实现云下积雪参数的补全,提高积雪产品的覆盖面积.本文选取开都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将MODIS反演得到的积雪产品数据与地形地物数据结合,并通过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Denoising Autoencode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极值雪线法相结合的方法来定量地回归补全高山复杂地形下由于云覆盖导致的积雪缺失数据,从而得到无缺失的逐日雪盖数据.其中,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融合多特征数据,建立地形特征与雪粒径数据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从而来补全云层下的雪粒径数据;极值雪线法主要用来去除低海拔地区误报值,进一步提高雪盖提取精度.采用MODIS积雪产品对去云结果开展精度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去云方法的精度超过86%,有效地提高了雪盖提取精度.因此,本文所提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复杂地形区域的云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噪自编码神经网络 极值雪线法 复杂地形 去云
下载PDF
Snow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in Palongzangbu River Basinand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road engineering
6
作者 ShuSu Duan LingKan Yao +1 位作者 XiaoDan Sun Qiang Cai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6年第2期95-102,共8页
The Palongzangbu River Basin contains the highest number of maritime province glaciers in China. There are 130 glacial lakes, 64 snow avalanche sites and 28 glacial debris flow gullies distributed within the basin. Sn... The Palongzangbu River Basin contains the highest number of maritime province glaciers in China. There are 130 glacial lakes, 64 snow avalanche sites and 28 glacial debris flow gullies distributed within the basin. Snow disasters play a controlling role in the Sichuan-Tibet Highway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terrain’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ltitude and large height differential. Segmentation mi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Sichuan-Tibet Highway are presented based on snow disaster severity level and damage mode of the road. In the Ranwu to Midui section, snow avalanches are regional disasters, so the line should be placed in sunny slopes. In the Midui Gully to Yupu section, the line should be placed in shady slopes and at higher elevations to reduce the risk of glacial lake outburst. In the Yupu to Guxiang section, all three snow disasters are minimal. In the Guxiang to Tongmai section, glacier debris flows are the major threat, thus the road should be placed in shady sl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ongzangbu River Basin glacial lake outburst snow avalanche glacial debris flow line engineering
下载PDF
西天山某流域积雪变化及其与径流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迎春 王蕊 +1 位作者 李胜阳 刘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46,91,共8页
基于2004—2020年MODIS积雪资料和实测流量资料,分析西天山A河流域年际年内积雪覆盖率(全流域和7个分带)、雪线高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径流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高程分带积雪覆盖率随海拔的升高不断增大,且海拔越低积雪融化时间越早... 基于2004—2020年MODIS积雪资料和实测流量资料,分析西天山A河流域年际年内积雪覆盖率(全流域和7个分带)、雪线高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径流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各高程分带积雪覆盖率随海拔的升高不断增大,且海拔越低积雪融化时间越早,开始累积时间越滞后。不同高程分带积雪覆盖率、雪线高度与次年径流量线性相关,分析发现海拔2500~3500 m积雪对次年径流量的贡献最大,与月均流量幂相关,相关系数均在0.64以上。各积雪要素与次年径流量、月均流量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分别通过0.1、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积雪覆盖率 雪线高度 径流量 多元回归
下载PDF
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修霆喆 于红妍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后冬奥时期分区精准引导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布局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教育部官方公布的206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析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影响空间分... 为后冬奥时期分区精准引导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布局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教育部官方公布的206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与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析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影响空间分布的核心驱动因素及其作用类型与方向。结果表明:1)我国2062所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在空间上呈高聚集型分布,其分布密度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密西疏”的结构特征。2)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体育教育经费和冰雪场地数量是影响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空间分布的核心驱动因子,其作用方向及强度在不同区位存在差异。4个核心驱动因子间两两交互作用后增效形成了当前中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空间格局。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优化空间布局,多区协同发展;立足优势功能,分区精准施策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冬奥时期 冰雪运动特色学校 空间分布 胡焕庸线
下载PDF
采用涡流自热环防止输电线路冰雪灾害的方法研究
9
作者 马国平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3年第11期136-138,共3页
为了解决输电线路覆冰现象影响电网运行安全的问题,本研究在阐述冰雪灾害对输电线路的不良影响的基础上,以输电覆冰过程为前提,使用将涡流自热环设置在上分段的方法,以期导线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自动除冰。
关键词 防冰止雪 输电线路 涡流自热环
下载PDF
高原风电场架空线路冰雪灾害治理研究
10
作者 文兴 《农村电气化》 2023年第11期10-13,共4页
高原风电场架空输电线路冬季覆冰造成的损失较大,常会发生过荷载、冰闪、舞动、脱冰跳跃等现象,导致线路跳闸、断线、倒塔和通信中断等事故。通过近3年的技术研究和不断改进试验,研发了针对高原风电场特有的线路脱冰防跳跃措施和直流融... 高原风电场架空输电线路冬季覆冰造成的损失较大,常会发生过荷载、冰闪、舞动、脱冰跳跃等现象,导致线路跳闸、断线、倒塔和通信中断等事故。通过近3年的技术研究和不断改进试验,研发了针对高原风电场特有的线路脱冰防跳跃措施和直流融冰方案,该方案能有效治理高原风电场架空线路因冰雪灾害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线路 冰雪灾害 治理
下载PDF
2022年3月30-31日青海省果洛南部大雪天气诊断
11
作者 马玉花 李泽祥 +1 位作者 黄福寿 张宝元 《青海科技》 2023年第5期146-151,共6页
2022年3月30-31日,受高原槽东移南压影响,青海青南牧区出现了一次降雪天气过程,班玛、久治2站为大雪,班玛县知钦乡站为暴雪。文章利用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 2022年3月30-31日,受高原槽东移南压影响,青海青南牧区出现了一次降雪天气过程,班玛、久治2站为大雪,班玛县知钦乡站为暴雪。文章利用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高空影响系统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风脊,阻挡西风槽东移,西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南支槽前西南气流将孟加拉湾的水汽向北输送,切变提供动力条件,暖式切变进行水汽的接力,降水区在高空急流入口右侧,加强上升运动;地面影响系统中地面冷高压是冷空气的来源,冷锋引导地面冷空气南下,提供动力条件,中尺度地面辐合线与地形配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雪的产生。充沛的水汽条件是造成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的必要条件;有不稳定层结条件存在,为此次强降雪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分析总结结果可为今后类似大雪天气过程预测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洛南部 大雪 高原槽 切变线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城轨车辆电制动滑行故障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
12
作者 吴云飞 牟蓉 +2 位作者 陆远基 王龙 刘雄 《铁道车辆》 2023年第5期88-92,共5页
针对城轨车辆在雨雪天气制动力不足现象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车辆频繁出现制动力不足是由于动车电制动滑行造成的,而电制动滑行原因是雨雪天气高速、大级位制动时动车电制动需求黏着系数大于可用黏着系数。根据故障原因,提出了在雨雪模... 针对城轨车辆在雨雪天气制动力不足现象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车辆频繁出现制动力不足是由于动车电制动滑行造成的,而电制动滑行原因是雨雪天气高速、大级位制动时动车电制动需求黏着系数大于可用黏着系数。根据故障原因,提出了在雨雪模式下将50~80 km/h速度时的电制动包络线由恒力改为自然特性,并在该模式下由原来的优先发挥动车电制动策略改为网络系统将整车制动需求值的三分之二作为电制动需求值发送给动车牵引控制单元的优化策略。最后,更新网络系统与牵引控制单元软件后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电制动包络线和整车制动分配策略后,电制动滑行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车辆在雨雪天制动再未出现制动力不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轨车辆 电制动 滑行 包络线 雨雪模式
下载PDF
冰雪条件下面向网联混行交通流的交叉口配时优化
13
作者 米日扎提·艾克拜尔 王琪 +3 位作者 李兴佳 魏遥 潘玉叶 陈绍元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3年第12期119-125,共7页
在网联与非网联车混行交通流条件下,针对冰雪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下降的问题,从冰雪条件对交通参数的影响和网联人工驾驶车辆实时传输交通信息的特性入手,分析不同冰雪条件下交通流的变化,通过研究网联自动驾驶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 在网联与非网联车混行交通流条件下,针对冰雪条件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下降的问题,从冰雪条件对交通参数的影响和网联人工驾驶车辆实时传输交通信息的特性入手,分析不同冰雪条件下交通流的变化,通过研究网联自动驾驶汽车与人工驾驶汽车驾驶特性区别,以及冰雪条件对人车和道路的影响,推断头车启动时间、期望车头时距、平均行驶速度等交通参数,采用停车线延误计算方法对其进行修正。再得到修正后的停车线延误模型,以最短延误为目标计算最佳周期,利用MATLAB对其求解,依据网联车实时传输的交通信息调整信号配时方案,通过VISSIM软件进行仿真。最后得到的配时方案和原方案相比,延误时间缩短了16.6%,行程时间减少14.63%,平均停车次数也明显减少,模型配时方案更符合当前道路状况,对提高信号交叉口车流速度,减少交叉口冲突有显著的效果,适用于冰雪条件下的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工程 冰雪条件 网联车与非网联车混行 停车线延误模型 信号交叉口 配时优化
下载PDF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冰川目录编制完成 被引量:82
14
作者 刘潮海 施雅风 +1 位作者 王宗太 谢自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6-112,共7页
依据国际冰川编目规范完成的中国冰川目录 1 1卷 2 1册的统计 ,中国境内共发育冰川 4 62 98条 ,总面积 594 0 6km2 ,冰储量约 5590km3 ,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 .按山系和水系两种体系分别进行冰川编目 ,获得了中国西部及其各... 依据国际冰川编目规范完成的中国冰川目录 1 1卷 2 1册的统计 ,中国境内共发育冰川 4 62 98条 ,总面积 594 0 6km2 ,冰储量约 5590km3 ,是中低纬度山地冰川最发育的国家 .按山系和水系两种体系分别进行冰川编目 ,获得了中国西部及其各区域的冰川条数、面积和储量等多项指标的确切数量 ,发现了中国冰川及其雪线分布的若干新特征 ,这对于西部山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冰雪灾害的防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编目 冰川分布 冰川监测 冰川资源
下载PDF
黑河流量和祁连山气候的年代际变化 被引量:82
15
作者 李栋梁 冯建英 +2 位作者 陈雷 刘洪兰 张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4-110,共7页
利用黑河上游莺落峡水文站流量资料和选自祁连山区2280~3360m高度处的7个气象观测站平均的历年各月标准化降水量、气温序列,分析了1944—2000年期间黑河流量与祁连山区自然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流量是过去57年中... 利用黑河上游莺落峡水文站流量资料和选自祁连山区2280~3360m高度处的7个气象观测站平均的历年各月标准化降水量、气温序列,分析了1944—2000年期间黑河流量与祁连山区自然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流量是过去57年中最大的10年,90年代有所减小,但主要表现在夏、秋季,而冬、春季仍然保持高流量。祁连山区气候演变存在非常明显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自70年代以来,除夏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外,秋、冬、春三季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干,尤其是秋、冬两季;自80年代以来,祁连山区气候明显变暖,各季气温显著升高,尤以秋、冬两季升温最快,这可能是冬季黑河流量显著增加,祁连山雪线上升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表明,黑河流量的增加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夏季降水量的增加,二是冬季气候的明显变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气候 年代际变化 黑河 流量 降水量 气温序列
下载PDF
2000—2006年中国天山山区积雪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2
16
作者 窦燕 陈曦 +1 位作者 包安明 李兰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4,共7页
以中国境内天山山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06年的遥感积雪产品积雪分布时间序列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对积雪分布的年际变化趋势、积雪分布随海拔的变化趋势、积雪频率以及积雪雪线高度的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积雪经历从秋季开始... 以中国境内天山山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06年的遥感积雪产品积雪分布时间序列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对积雪分布的年际变化趋势、积雪分布随海拔的变化趋势、积雪频率以及积雪雪线高度的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积雪经历从秋季开始累积到春季开始消融的过程,1—2月积雪面积达到最大,7—8月面积最小.冬季积雪所占比例最大,超过50%;2)2000—2006年积雪面积年际变化略呈上升趋势,冬季上升趋势较明显,春、秋和夏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冬季积雪面积在海拔<4000m呈上升趋势,≥4000m呈下降趋势.在海拔2000m积雪的上升趋势达到最高点;3)从积雪频率来看,存在5个高值区,覆盖频率高达70%左右.从空间分布来看,天山中段积雪最多,东段次之,西段最少.在海拔3000m以下积雪次数较少,海拔3000m以上积雪次数显著增加.月积雪次数随海拔的变化表现为:海拔4000m以上各月的积雪次数都很多,12月至翌年2月在各高程带的积雪次数都较大;10—11月和3—4月积雪以海拔2500m为界,之下次数较少,以上次数增加显著;5—9月的积雪次数在海拔3000m以下非常少,在海拔3000m以上次数逐渐增加;4)以覆盖率≥40%相对应的海拔作为各个月份的雪线高度,天山山区平均雪线海拔在2875m.夏季雪线海拔在4000m以上;冬季雪线海拔在15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分布 海拔 积雪频率 积雪雪线高度
下载PDF
2000—2012年祁连山中段雪线与气候变化关系 被引量:15
17
作者 赵军 黄永生 +1 位作者 师银芳 李龙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3-689,共7页
利用MOD10A2积雪产品、气温、降水数据和DEM数据,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方法,分析2000—2012年祁连山中段地区的雪线变化,并探讨温度和降水对雪线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祁连山中段雪线平均高程值呈波动上升,平... 利用MOD10A2积雪产品、气温、降水数据和DEM数据,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统计方法,分析2000—2012年祁连山中段地区的雪线变化,并探讨温度和降水对雪线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2年祁连山中段雪线平均高程值呈波动上升,平均上升速率为42.3 m/(10 a);各年的雪线平均高程>4 600 m,多年雪线平均高程值为4 673 m。2.祁连山中段地区各坡向的雪线平均高程值、年平均上升速率均呈现相一致的特征,即阳坡>半阴半阳坡>阴坡。3.2000—2012年暖季气温和6—8月累计降水量是影响祁连山雪线变化的重要因素,暖季气温升高是引起雪线升高的主导因素。在6—8月累计降水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暖季气温上升(下降)1℃,祁连山中段雪线高度上升(下降)约58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雪线 气候变化 MOD10A2
下载PDF
一种基于MODIS积雪产品的雪线高度提取方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鲍伟佳 刘时银 +2 位作者 吴坤鹏 王荣军 蒋宗立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9-272,共14页
冰川雪线高度的遥感提取对冰川物质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晴空环境下积雪覆盖频率的雪线高度提取方法。使用MOD10A1积雪产品中的像元积雪面积比例数据,提取了2000/2001-2014/2015年间高亚洲地区冰川消融期末雪线高度。使... 冰川雪线高度的遥感提取对冰川物质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基于晴空环境下积雪覆盖频率的雪线高度提取方法。使用MOD10A1积雪产品中的像元积雪面积比例数据,提取了2000/2001-2014/2015年间高亚洲地区冰川消融期末雪线高度。使用实测的冰川年物质平衡资料和气象格网数据对提取的雪线高度变化的可信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近15 a高亚洲雪线高度变化及趋势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雪线高度变化幅度自青藏高原内部地区向四周呈增加趋势,西部大于东部。提取的冰川雪线高度变化与观测的年物质平衡序列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对物质平衡波动的平均解释率可高达75%;与气象要素(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的相关性也较高,约61.58%的格网冰川雪线高度变化可以由夏季气温和季节降水解释。而高亚洲各分区冰川雪线高度的波动规律也与大气环流背景分布一致。因此提取的雪线高度变化具有冰川学意义,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冰川物质平衡估算及模拟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亚洲冰川 雪线高度 MODIS积雪产品
下载PDF
近40年西藏那曲南部湖泊变化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卫东 廖静娟 沈国状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2-128,共7页
以遥感图像、SRTM的DEM数据为数据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并计算了1970—2010年那曲南部地区12个湖泊面积,并结合DEM数据计算其中9个湖泊1990—2010年间水位变化情况;然后分析该地区降水量、气温、最大潜在蒸发量、冻土、冰川雪... 以遥感图像、SRTM的DEM数据为数据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并计算了1970—2010年那曲南部地区12个湖泊面积,并结合DEM数据计算其中9个湖泊1990—2010年间水位变化情况;然后分析该地区降水量、气温、最大潜在蒸发量、冻土、冰川雪线的变化规律;计算湖泊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并以简单的水文模型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2个湖泊中除了格仁错面积减少以外,其他湖泊面积在40 a间都处在增长状态,其中湖泊面积增长主要发生在2000—2010年,这期间12个湖泊增长总面积达743.88 km2,占40 a总增长面积的63.95%;9个湖泊的水位也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些湖泊面积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近45 a气温上升造成的冰雪、冻土融化,降水量增加,而且该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变化 气候变化 冻土冰川雪线变化 西藏那曲 遥感
下载PDF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雪线高度变化遥感观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其兵 康世昌 张国帅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37-1944,共8页
利用Landsat TM/ETM+/8 OLI和HJ1A遥感影像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雪线高度变化值,同时对研究区周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冰川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3年北坡13条冰川和南坡1... 利用Landsat TM/ETM+/8 OLI和HJ1A遥感影像资料作为数据源,通过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雪线高度变化值,同时对研究区周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其与冰川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3年北坡13条冰川和南坡15条冰川的雪线高度都呈升高的趋势;从整体上来考察,北坡雪线高度升高值为14 m/a,南坡升高值为4.9 m/a,北坡升高速度比南坡快;自1964年以来,研究区气温升高趋势显著,降水增加不明显,气候变暖是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北坡冰川比南坡冰川经历更大的物质负平衡,主要是由于气温的升高率北坡比南坡快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 雪线高度 遥感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