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Microparticles in Snowpit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ZHANG Yulana KANG Shichang +3 位作者 ZHANG Qianggong CONG Zhiyuan ZHANG Yongjun GAO Tangu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15-25,共11页
The work presents micro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snowpits from the East Rongbuk Glacier on Mt. Qomolangma (Everest) (ER) (28.02°N, 86.96°E, 6536 m a.s.l.), the Zhadang Glacier on Mt. Nyainqentanglha (NQ) (3... The work presents micro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snowpits from the East Rongbuk Glacier on Mt. Qomolangma (Everest) (ER) (28.02°N, 86.96°E, 6536 m a.s.l.), the Zhadang Glacier on Mt. Nyainqentanglha (NQ) (30.47°N, 90.65°E, 5800m a.s.l.), and the Guoqu Glacier on Mt. Geladaindong (GL) (33.95°N, 91.28°E, 5823m a.s.l.)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Variations of microparticle and major ions (e.g. Mg2+, Ca2+) concentrations in snowpit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the microparticles and ions in the non-monsoon season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onsoon seasons. Annual flux of microparticle deposition at ER is lower than those at NQ and GL, which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long distance away from the possible dust source regions as well as the elevation for ER higher than the others. Compared with other remote areas, micro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the southern TP a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orthern TP, but still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Greenland and Antarctica. The seasonal and spatial microparticle variations are clearly related to the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ir mass 5-day backward trajectory analyses of HYSPLIT Model. Resultingly, the high microparticle values in snow are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westerlies and the strong dust storm outbreaks on the TP, while the monsoon circulation brings great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from the Indian Ocean, thus reducing in the aerosol 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PARTICLE seasonal change SPATIALVARIATION snowpits Tibetan Plateau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ion concentrations in snowpits in Longyearbyen,Svalbard,Arctic
2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任贾文 《Chinese Journal of Polar Science》 1998年第2期31-39,共9页
Snowpit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glaciers in the Longyearbyen region, Svalbard during March to May, 1996. Among major chemical species (Na +, K +, Ca 2+ , Mg 2+ , Cl -, NO - 3 and SO 2- 4)... Snowpits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glaciers in the Longyearbyen region, Svalbard during March to May, 1996. Among major chemical species (Na +, K +, Ca 2+ , Mg 2+ , Cl -, NO - 3 and SO 2- 4), Cl - and Na +, which come mainly from sea salt aerosol, are the dominant soluble impurities in snowpits. In dirty layers of snowpits (representing autumn), the crustal cation Ca 2+ has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among all species. Thus, snowpits have been dated by high values of Ca 2+ concentrations and less negative δ 18 O, which represent autumn and summer layers respectively. Seasonal variations in concentrations of sea salt ions ( Na +, Mg 2+ and Cl -), SO 2- 4 and NO - 3 have been identifi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ions show high value in spring and summer. The spring maximum value likely results from long range transport of marine aerosol from north Atlantic storms( Na +, Mg 2+ and Cl -) and mid latitude anthropogenic pollution (SO 2- 4 and NO - 3 ). In summer, high concentrations of the sea salt species are attributed to local marine aerosol. The summer SO 2- 4 maximum likely reflects a combination of local marine aerosol, high scavenging ratios, and oxidation of marine biogenic emissions. In comparison, NO - 3 maximum may reflect lightening in the atmosphere and high scavenging ratios. In general, the major ion concentrations in snowpits in Svalbard is high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found in snowpits from other remote regions, such as Greenland, Antarctic and Qinghai Tibetan Plateau, especially for sea salt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yearbyen in Arctic snowpits ion concentrations seasonal variations.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季节变化及淋溶过程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向应 李忠勤 +3 位作者 陈正华 赵中平 尤晓妮 朱宇漫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7-495,共9页
自2002年9月14日至2004年9月28日,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中连续观测取样,频率为1次/周。对表层雪样品和粒雪坑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雪的pH值和电导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本区域的主导山谷... 自2002年9月14日至2004年9月28日,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中连续观测取样,频率为1次/周。对表层雪样品和粒雪坑样品的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雪的pH值和电导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本区域的主导山谷风风向NE和ENE密切相关。在春季,由于尘暴发生频率的增加,表层雪的pH值呈现较强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大值;在冬季,由于原生气溶胶向次生气溶胶的转化,pH值呈现较弱碱性,电导率达到最小值。在后沉积过程中(2003年10月4日至2004年9月8日),雪坑中不同时期的pH值和电导率呈现不同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淋溶过程。电导率的峰值P1进入粒雪冰的时间比与它相对应的大粒径(直径>10μm)微粒的浓度峰值提前40天左右;在有的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峰值出现在污化层附近,与污化层的位置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污化层对可溶性离子的淋溶作用可能有一定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Ca2+是影响表层雪中pH值和电导率变化的最主要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号冰川 雪坑 PH值 电导率 季节变化 淋溶过程
下载PDF
中国天山冰川区降水、积雪pH和电导率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平 张明军 +1 位作者 李忠勤 金爽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8-524,共7页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区2003-2004年度的大气降水样品、1号冰川一个完整年周期的连续雪坑样品及哈密庙儿沟平顶冰川和奎屯51号冰川雪坑样品的pH和电导率资料,系统探讨大气降水、表层雪、雪坑样品中pH和电导率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沉积过程中pH...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区2003-2004年度的大气降水样品、1号冰川一个完整年周期的连续雪坑样品及哈密庙儿沟平顶冰川和奎屯51号冰川雪坑样品的pH和电导率资料,系统探讨大气降水、表层雪、雪坑样品中pH和电导率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沉积过程中pH和电导率的变化特点,以及不同冰川区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大气降水及表层雪中pH和电导率有着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主要受冰川所在区域大气中可溶性离子浓度和沉积后过程的影响;对1号冰川大气降水、表层雪和雪坑样品中pH和电导率的对比分析发现,从降水到表层雪,最后到雪坑样品的演化过程中,pH和电导率均呈减小趋势,而且pH和电导率的最高值均出现在春季;自西向东随着地理环境的变化,雪坑中样品的pH值呈升高趋势,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最大,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次之,奎屯哈希勒根51号冰川最小,但电导率却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号冰川 天山 降水 雪坑 pH和电导率
下载PDF
北极Svalbard群岛Longyearbyen地区雪坑主要阴、阳离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康世昌 秦大河 +1 位作者 任贾文 YngvarGjessing 《极地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72-180,共9页
北极Svalbard群岛Longyearbyen地区3条冰川8个雪坑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冰川表层雪中海盐离子Cl-和Na+占主导地位,其浓度远高于其它离子,而陆源Ca2+在雪坑秋季污化层中浓度远远高于其它层位,... 北极Svalbard群岛Longyearbyen地区3条冰川8个雪坑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冰川表层雪中海盐离子Cl-和Na+占主导地位,其浓度远高于其它离子,而陆源Ca2+在雪坑秋季污化层中浓度远远高于其它层位,可作为雪坑定年中秋季层位的标志。在季节变化上,海盐离子和SO2-4、NO-3在春季和夏季表现为高值,这与冬春季节北大西洋风暴和中纬度人类污染物远距离传输到北极有关,也与夏季局地海洋性气团、大气中氧化作用、光电作用和清除速率有关。同全球的边远地区格陵兰、南极和青藏高原比较,Longyearbyen地区雪中离子浓度水平较高,特别是海盐离子浓度远高于其它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雪坑 离子浓度 季节变化 物质来源 冰川
下载PDF
青藏高原玉珠峰冰川和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的环境记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全莲 王宁练 +3 位作者 武小波 蒲健辰 张春文 贺建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4,共8页
研究了玉珠峰冰川和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离子、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利用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相关参数以及离子与这两种有机物之间的相关系数探讨了雪坑中这些化学组分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虽然同受西风环流的影响,... 研究了玉珠峰冰川和小冬克玛底冰川雪坑中离子、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并利用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相关参数以及离子与这两种有机物之间的相关系数探讨了雪坑中这些化学组分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虽然同受西风环流的影响,但玉珠峰冰川雪坑中离子、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远高于小冬克玛底冰川,这与它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nC2-1/∑nC2+2和碳优势指数(Car-bon Preference Index,CPI)值表明,这两条冰川中自然来源的正构烷烃主要以陆生高等植物输入为主,低等生物贡献很少,玉珠峰冰川人为来源的正构烷烃要高于小冬克玛底冰川.LPAHs/HPAHs和(Fla+Pyr)/(BghiP+INP)表明两条冰川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生物质与煤的低温燃烧,机动车尾气对小冬克玛底冰川也有部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雪坑 离子 正构烷烃 多环芳烃
下载PDF
羊卓雍流域雪坑中化学离子记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郑伟 姚檀栋 +1 位作者 徐柏青 赵华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88-1494,共7页
2006年8-9月在西藏南部羊卓雍流域采集了3个不同地点的50个雪坑样品,分析了所有样品的阳离子(Na^+、NH4^+、K^+、Ca^2+和Mg^2+)、阴离子(Cl^-、SO4^2-和NO3^-)和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3个雪坑的化学特征一致,阴离子中NO3^-的... 2006年8-9月在西藏南部羊卓雍流域采集了3个不同地点的50个雪坑样品,分析了所有样品的阳离子(Na^+、NH4^+、K^+、Ca^2+和Mg^2+)、阴离子(Cl^-、SO4^2-和NO3^-)和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3个雪坑的化学特征一致,阴离子中NO3^-的浓度最高,为93.7μg·L^-116.1-187.2μg·L^-1;阳离子中Ca^2+浓度最高,为81.0μg·L^-119.0-236.7μg·L^-1,分析结果同青藏高原南部其它地区的雪坑离子浓度相当(两者比值为0.5-2.0),而仅为高原北部离子浓度的2/5-1/25.该区域雪坑中离子浓度在季风季节和非季风季节差异显著,在季风季节NO3^-、NH4^+浓度升高30%-40%,是因为受植被、牲畜、人为活动以及雷暴的影响;Ca^2+、Mg^2+陆源离子浓度在季风季节降低了80%,是由于季风季节来自北方的沙尘、大风减少和印度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对岩屑气溶胶的"淋洗"使Ca^2+、Mg^2+浓度显著降低.阴、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受到海拔高度的差异和沉积后作用的影响,表现为Ca^2+、Mg^2+浓度随海拔降低而升高,SO4^2-、NO3^-随海拔降低和沉积后作用的影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卓雍流域 雪坑 主要离子
下载PDF
积雪淋溶作用对冰川雪层内主要阴、阳离子记录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侯书贵 秦大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36-542,共7页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初始消融季节的连续雪坑离子浓度剖面,初步探讨本区冰川雪层中离子淋溶作用的特征及其对雪冰化学记录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积雪内的大部分化学成分随融水向下渗浸,并富集在雪/ 冰界面处或附加冰内。当冰川... 利用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初始消融季节的连续雪坑离子浓度剖面,初步探讨本区冰川雪层中离子淋溶作用的特征及其对雪冰化学记录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积雪内的大部分化学成分随融水向下渗浸,并富集在雪/ 冰界面处或附加冰内。当冰川消融进一步加剧、导致大部分离子成分随融水进入冰川径流,则会最终形成离子浓度很低的冰川冰,冰芯之定量记录将蜕变为定性结果。另有证据表明各离子间不仅存在淋溶择优性,而且各离子在不同淋溶阶段被淋滤的程度也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源 冰川 积雪淋溶作用 阴离子 阳离子
下载PDF
沉积后过程对冰川渗浸带雪坑化学剖面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侯书贵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通过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西支典型渗浸带内同一位置先后获取的一个 3.0m和一个 2 .3m雪坑化学剖面的比较 ,发现沉积后过程不仅能够改变雪层的原始峰谷位置 ,且能导致不同种类化学记录间的位相差异 .在利用高消融地区冰芯记录进行古气... 通过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西支典型渗浸带内同一位置先后获取的一个 3.0m和一个 2 .3m雪坑化学剖面的比较 ,发现沉积后过程不仅能够改变雪层的原始峰谷位置 ,且能导致不同种类化学记录间的位相差异 .在利用高消融地区冰芯记录进行古气候和古环境恢复时 ,有必要排除沉积后作用对雪层原始化学记录的干扰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渗浸率 雪坑化学剖面 雪层 沉积后过程 冰芯记录 古气候 干扰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冰川雪坑中离子浓度的区域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武小波 李全莲 +3 位作者 王宁练 蒲健辰 贺建桥 张春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71-975,共5页
研究了青藏高原古仁河口冰川、小冬克玛底冰川和玉珠峰冰川中的离子浓度特征.使用离子色谱对这3条冰川雪坑中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离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Ca2+、Mg2+、Na+、Cl-和SO24-的浓度从古仁河口冰川、小冬... 研究了青藏高原古仁河口冰川、小冬克玛底冰川和玉珠峰冰川中的离子浓度特征.使用离子色谱对这3条冰川雪坑中的样品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离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Ca2+、Mg2+、Na+、Cl-和SO24-的浓度从古仁河口冰川、小冬克玛底冰川到玉珠峰冰川依次升高,即从高原南部到北部依次升高.反映了从青藏高原的南部到北部,陆源物质成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特征.玉珠峰冰川中Cl-、Na+和SO42-浓度比古仁河口冰川和小冬克玛底冰川高几倍,可能是由于玉珠峰冰川北侧柴达木盆地盐湖的蒸发及盐类矿物风化的结果.NO 3-、K+和NH 4+的来源比较复杂,对环境的指示意义不够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雪坑 离子 相关性 来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