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2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媒介化时代文化艺术对外传播塑造国家形象的维度与策略——基于社交媒体受众评价的内容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慧喆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59-70,共12页
文化艺术对外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施为作用主要发生在国家形象塑造的规范维度和审美维度两个层面。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媒介化的时代背景为文化艺术的对外传播策略和国家形象塑造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文化艺术对外传播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其施为作用主要发生在国家形象塑造的规范维度和审美维度两个层面。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媒介化的时代背景为文化艺术的对外传播策略和国家形象塑造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国的国家形象实际上是国家形象与文明形象的综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互融与更新塑造着当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媒介化时代则要求跨文化传播全面关注个体认知和公共话语、地方性文化和全球化语境的关系。通过对海外社交媒体上的受众评价进行爬梳和内容分析,结合以上多重维度,可以提出一个在媒介化时代通过文化艺术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综合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艺术对外传播 国家形象 社交媒体 内容分析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 新文科何为 被引量:8
2
作者 樊丽明 申树欣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新文科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新文科肩负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国特色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交叉融合、开放互鉴,革... 新文科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新文科肩负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国特色自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使命,必须坚持交叉融合、开放互鉴,革故鼎新、守正创新,培根铸魂、育人为本。如此,才能引领带动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加快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教育强国 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下载PDF
中国人类学的重塑:成为一门在世界看世界的新文科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丙中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16-25,141,共11页
中国人类学同行多年都是在预设中国社会科学的既定格局下呼吁人类学的学科升级,而现实的发展显示,人类学在新文科建设中重塑自身并参与改变社会科学,才能够顺理成章地得到提升。置身于一个技术创新和流动性剧增的新社会,中国人类学由海... 中国人类学同行多年都是在预设中国社会科学的既定格局下呼吁人类学的学科升级,而现实的发展显示,人类学在新文科建设中重塑自身并参与改变社会科学,才能够顺理成章地得到提升。置身于一个技术创新和流动性剧增的新社会,中国人类学由海外民族志的开拓到融合“家乡”和“海外”的世界社会研究,适逢区域国别研究的兴起并能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科学各个学科提供参与观察的视野和方法、整体论的理念,提供比较的经验案例,由此促成中国社会科学成为中文知识共同体在经验研究上打通中国与世界的学术,从而在完成一门在世界看世界的新文科建设中重塑自己的学术身份与学科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类学 中国社会科学 新文科 世界社会
下载PDF
明清徽商与徽州武术文化的发展关系研究
4
作者 周欢 申国卿 乾美美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30-134,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起、特点及其对徽州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力,探讨了徽州武术的历史演变与特色形成,揭示了徽州武术在精神、道德和社会网络层面对徽商的正面作用,以及在二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下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文章广泛... 文章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起、特点及其对徽州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力,探讨了徽州武术的历史演变与特色形成,揭示了徽州武术在精神、道德和社会网络层面对徽商的正面作用,以及在二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下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文章广泛搜集历史文献与史料,结合历史及社会学视角,为徽商与地方武术文化相互作用的模式提供了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徽州武术文化 明清时期 社会影响 武术流派
下载PDF
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的三维探赜
5
作者 柳丽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在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取得重要成绩。科学继承党做好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战争的时代需要,以及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必然,构成党做好青年工作的时代应然。党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方式...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在延安时期,党的青年工作取得重要成绩。科学继承党做好青年工作的优良传统,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战争的时代需要,以及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时代必然,构成党做好青年工作的时代应然。党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方式,推进青年工作的开展。创办各类学校和培训班,加强青年的文化政治教育;推进大生产运动与社会调查工作的协同开展,提高青年的社会实践能力;探索丰富有效的艺术形式,引领青年积极投身抗日斗争;创办组织机构和社会团体,凝聚青年力量。要辩证汲取党在延安时期做好青年工作的有益经验,扎实推进新时代的青年工作。党要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坚持对青年工作的科学领导,保证青年工作的合理方向,同时要契合时代任务做好青年工作,着力发挥青年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青年工作 社会调查 大生产 艺术形式
下载PDF
钢琴艺术指导教育创新中价值形态的转变
6
作者 郑野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104-106,109,共4页
新时代社会背景下高校育人机制发生了重要转变,钢琴艺术指导教育作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积极探寻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构建新体系,制定新标准。这些直接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创新都得益于参与者价值形态的根本转变。钢琴艺术... 新时代社会背景下高校育人机制发生了重要转变,钢琴艺术指导教育作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在积极探寻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构建新体系,制定新标准。这些直接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结果创新都得益于参与者价值形态的根本转变。钢琴艺术指导是融合协作艺术,是以引领和提高合作对象为目标钢琴实践艺术,在高校的教育创新中既要对专业学生能力进行提高,更要培养学生对合作艺术、音乐本体、协作方式等诸多钢琴技能以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 钢琴艺术指导 价值形态
下载PDF
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的社会服务特征研究
7
作者 霍宝锋 宋雪雁 +3 位作者 高萁 曹林颖 刘晨 张逸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8-228,共11页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正式实施带来了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的蓬勃发展。文章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出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社会服务体系的特征,并通过典型案例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的全面发展...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正式实施带来了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的蓬勃发展。文章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出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社会服务体系的特征,并通过典型案例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理工类双一流院校的新文科社会服务体系规模大、涉及单位广,但网络密度低、网络关系较松散;区域上集中于经济政治、社会科教发达地区,跨区域交流不足;理工类高校新文科的交叉背景在服务行业广度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建议高校应积极提升服务水平,企业要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政府应全力提供政策支持,三者合力共同推动高校社会服务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社会服务 理工类院校 双一流 网络结构
下载PDF
艺术博物馆空间的阈限性与社交潜能
8
作者 周术 乔纳森·黑尔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3,共10页
在网络城市公共空间持续阈限和公共生活缺失的现实下,本文以阈限理论为框架,梳理了艺术博物馆从“时间阈限”到“空间阈限”的历史演化过程,及其分别在精神和身体层面的社交潜能。并以三个具有空间阈限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分析了介... 在网络城市公共空间持续阈限和公共生活缺失的现实下,本文以阈限理论为框架,梳理了艺术博物馆从“时间阈限”到“空间阈限”的历史演化过程,及其分别在精神和身体层面的社交潜能。并以三个具有空间阈限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分析了介于“结构/反结构”“公共/私密”之间的空间布局和形态特征,指出其设计核心是为了弱化物质空间的存在,从而释放新的社交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博物馆 空间 阈限性 社交潜能
下载PDF
论新文科建设的“新”与“心”
9
作者 傅林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9-29,124,125,共13页
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新文科”建设计划应时而出,文科由“旧”转“新”成为必然。当今新文科建设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是革“新”与树“心”的结合。新文科建设之“新”... 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新文科”建设计划应时而出,文科由“旧”转“新”成为必然。当今新文科建设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是革“新”与树“心”的结合。新文科建设之“新”体现在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育人方式的创新;新文科建设之“心”表现为坚定文化自信心、坚持不断改革的恒心、坚守弘扬人文精神的初心。只有对其“新”与“心”有了明确认识,才能找准新文科建设的创新要义和核心基点,解决新文科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文科教育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
下载PDF
人的哲学建构与新文科建设——基于博雅和通识教育与新文科建设贯通基础上的思考
10
作者 李洪卫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期95-103,126,127,共11页
新文科建设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知识生产模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为背景,学科交叉是显见的新文科建设路径,同样重要的是通识教育的提速和推展。通识教育源于博雅教育,进而又衍生出整全教育,它们的思想理念源自古希腊至今的知识系统性... 新文科建设以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导致的知识生产模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为背景,学科交叉是显见的新文科建设路径,同样重要的是通识教育的提速和推展。通识教育源于博雅教育,进而又衍生出整全教育,它们的思想理念源自古希腊至今的知识系统性与本原性,以及学习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考,强调对人的能力和认知方式的开放性开发,由此这构成了应对新文科建设所面临的知识复合性、交叉性等现实问题的基础性思维逻辑。从根本上看,教育是关于人的哲学的运用,建构理想的人的哲学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博雅教育 通识教育 整全教育 人的哲学
下载PDF
AIGC技术冲击下外语人才培养的破壁与升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雪 顾晓乐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飞速发展,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同时也使教育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旨在探讨破解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困境的方法和路径。文章基于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和人机协作教...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飞速发展,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同时也使教育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本文旨在探讨破解人工智能时代外语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困境的方法和路径。文章基于技术的社会建构论和人机协作教育理论,阐释如何在人工智能(AI)时代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以AI赋能,实现外语人才培养的破壁与升级。文章提出AI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新路径,包括拓展立德树人途径、加快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创新交叉融合型跨学科课程群、重构教学环境、开辟人机协作式教育模式、智能化评价方式,以培养跨学科、跨领域、懂AI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文章强调外语界亟须主动求变,从工业化模式向智能化模式转型,既要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要调整人才培养的重心与方式,形成“师—机—生”三元协同的育人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 AIGC技术 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人机协作教育理论 “新文科”建设
下载PDF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回顾与展望
12
作者 宁继鸣 冯迎霜 周汶霏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94-123,128,共31页
新文科建设恰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肩负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重大使命,迄今已经走过五年历程。五年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正在经历一个从概念理念的厘清建构到实践落地、经验凝练、模式形成的发展过... 新文科建设恰逢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肩负着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重大使命,迄今已经走过五年历程。五年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正在经历一个从概念理念的厘清建构到实践落地、经验凝练、模式形成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进展(2018—2023)和文科创新发展海外研究动态(1980—2023)两个维度分别进行历时分析与重点解读。展望未来,新文科建设理论研究应融入时代,发出新文科建设的中国之声;以世界为参照,建构文科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学派;以强国建设为目标,加快文科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文科创新发展 理论研究 海外动态
下载PDF
基于社会需求下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改进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乔竹晗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90-192,共3页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与艺术不断融合,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现代数字化技术不断完善且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我国十分重视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领域的人才也有很大的需求,不论是电视、...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与艺术不断融合,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现代数字化技术不断完善且广泛应用的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我国十分重视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相关领域的人才也有很大的需求,不论是电视、网络、游戏等娱乐文化,还是工农业产品,都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产品包装与设计。为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应该发挥人才培育基地的作用与优势,对传统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本文就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需求 高校 数字媒体艺术
下载PDF
抗争抑或妥协:加速社会视角下网络文学创作者对生成式AI的态度与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诗雨 孙越阳 张雷 《数字出版研究》 2024年第2期104-112,共9页
加速社会背景下,生成式AI技术的崛起引发了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于原创性的深思。新的技术不仅使创作者被迫缩短了创作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创作者的生存空间。面对这种技术带来的冲击,网络文学创作者的态度各异。他们或是抵抗,或... 加速社会背景下,生成式AI技术的崛起引发了网络文学创作者对于原创性的深思。新的技术不仅使创作者被迫缩短了创作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创作者的生存空间。面对这种技术带来的冲击,网络文学创作者的态度各异。他们或是抵抗,或是接受并使用这种技术,甚至试图利用其提升自己的创作效率。通过深度访谈18位具有网文原创从业经历的被访者,本文尝试从加速社会视角探究生成式AI对网络文学创作者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生成式AI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创作者的创作方式,但原创性仍然是网络文学的核心。同时,版权纠纷和伦理问题也是目前生成式AI作品存在的争议焦点。生成式AI的出现为网络文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作者或许能通过创新内容的表达形式、搭建个人品牌、增强具身体验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应对生成式AI时代所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社会 生成式AI 网络文学 科技与艺术
下载PDF
宣化辽张文藻墓壁画《备茶童嬉图》图像艺术与社会文化
15
作者 王隽彦 张悦 王英暎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宣化辽张氏家族墓室壁画以丰富的内容场景、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再现了辽统治时期的社会文化与生活习俗。其中张文藻墓壁画《备茶童嬉图》,围绕“备茶”这一主线,巧妙地把备茶、童嬉、教子三个图像内容构思在一起,描绘了一... 宣化辽张氏家族墓室壁画以丰富的内容场景、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再现了辽统治时期的社会文化与生活习俗。其中张文藻墓壁画《备茶童嬉图》,围绕“备茶”这一主线,巧妙地把备茶、童嬉、教子三个图像内容构思在一起,描绘了一个逝者理想的“幸福家园”。透过壁画图像信息,我们可窥探“茶”已经成为辽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和墓葬装饰的重要母题,并推断辽茶文化上承于唐、相近于宋,证实了辽与中原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墓壁画 《备茶童嬉图》 图像艺术 社会文化 茶文化
下载PDF
绘画艺术干预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单福双 袁琼 孙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9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绘画艺术干预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实施社交技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实施绘画艺术干预... 目的探讨绘画艺术干预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病耻感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患者实施社交技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实施绘画艺术干预联合社交技能训练,2组均干预3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病耻感水平[中文版-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SSMI-C)]、服药依从性[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临床精神症状[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社会功能[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结果干预后,2组GSES评分、MARS评分和SSPI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SSMI-C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PANSS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绘画艺术干预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可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服药依从性,可有效降低其病耻感,进而改善其临床症状和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绘画艺术干预 社交技能训练 自我效能 病耻感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徽派民居中空间装饰艺术的象征性审美特征
17
作者 刘琳 李砚祖 《湖南包装》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文章以徽派民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空间装饰艺术作为象征性文化符号的社会审美文化特征。首先,通过借鉴传统造物艺术理论,分析徽派民居中空间装饰艺术的使用功能、装饰功能与象征功能;其次,通过符号学理论中的形式语构、语义和语用以及... 文章以徽派民居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空间装饰艺术作为象征性文化符号的社会审美文化特征。首先,通过借鉴传统造物艺术理论,分析徽派民居中空间装饰艺术的使用功能、装饰功能与象征功能;其次,通过符号学理论中的形式语构、语义和语用以及由此形成的科学经验,从象征性功能的审美角度出发,分析特定历史时期建筑创作者和地区集体的审美文化特征;再次,从艺术与社会关系的维度,分析了象征性文化符号在社会审美文化中的价值,以及其在塑造国家建筑形象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研究,加强对传统造物思想的理解,突出象征性符号在徽派建筑空间中的文化特征,彰显个体与客体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的价值观,在国家建筑形象设计中具有一定传承和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派民居 装饰艺术 象征性符号 社会审美文化
下载PDF
佤族盟誓与审美治理——兼谈艺术乡建的佤族经验
18
作者 杨志虎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5-62,共8页
审美治理作为治理的新理念,以审美和艺术之维介入权力的运作斡旋于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间,通过审美实践实现善的理念。艺术乡建,是审美治理在乡村治理中的具体实践,在乡村振兴中体现艺术与审美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经过不断探索已经取... 审美治理作为治理的新理念,以审美和艺术之维介入权力的运作斡旋于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之间,通过审美实践实现善的理念。艺术乡建,是审美治理在乡村治理中的具体实践,在乡村振兴中体现艺术与审美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经过不断探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的问题。佤族盟誓制度是富于佤族特色与中国经验的审美治理机制,在审美治理的视域下重新探讨佤族盟誓制度的产生、特征并分析案例,将其智慧与经验融汇于乡村治理,作为中国艺术乡建的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盟誓 审美治理 社会治理 艺术乡建 佤族经验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硕士研究生社会调查论文方法分析及启示
19
作者 李向梅 邹淑陵 赵锦山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6期116-119,共4页
“新文科”建设的中国化需要正视培养目标和方法,适应中国未来需要的问题。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科研究生进行科学创新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在知网检索近五年来题名为“留守儿童”的硕士论文文献(2018—2022),对使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 “新文科”建设的中国化需要正视培养目标和方法,适应中国未来需要的问题。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科研究生进行科学创新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在知网检索近五年来题名为“留守儿童”的硕士论文文献(2018—2022),对使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一些社会调查论文的研究方法在数据搜集中存在抽样方法与测量工具不规范问题;数据处理分析中,未说明数据预处理方法、忽视统计检验的假定条件、误用统计方法;结果报告时参数报告不完整、不规范、误报等问题;结果解释时用描述统计代替推断统计、推断统计结果解读误差、相关关系误作因果推论。学校、教师和学生需多方努力,提升社科研究生的社会调查科研能力,推进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论文 “新文科”建设 社会科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
20
作者 张小红 刘雯静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2-128,共7页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推进以及社会的转型与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面临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与挑战,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培养出新型的人才。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为我国文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研...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推进以及社会的转型与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面临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与挑战,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培养出新型的人才。新文科建设理念的提出为我国文科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文科的“新”主要体现在新的时代背景、新的研究对象、新的研究范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文精神的回归。社会工作专业以实践性、应用性为突出特色,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反思传统的社会工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有新的目标定位。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优化路径需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学生群体为中心,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坚持以专业融合为抓手,确立新的学科培养标准;坚持多元主体参与人才培养,分层分类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实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社会工作专业 应用性人才 培养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