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6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igher Education Admission Policy and Social Class of Ethnic Minority:The Case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
1
作者 Lijun Ti Xiaokun Yang Wang Zhou 《Macro Management & Public Policies》 2023年第3期1-15,共15页
Gaokao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gatekeeper of intergenerational class reproduction in today’s slowing social mobility in China.In order to bolster the fairness of Gaokao,the Policy of Bonus Scores for Ethnic Minori... Gaokao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gatekeeper of intergenerational class reproduction in today’s slowing social mobility in China.In order to bolster the fairness of Gaokao,the Policy of Bonus Scores for Ethnic Minority Candidates(PBSEMC)has been issued,whose,however,effectiveness in promoting upward social class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empirically explored.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DID)analysis based on cross-sectional data,which is distinct from the traditional DID analysis paradigm,was implemented to assess the Reform of PBSEMC in the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in 198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BSEMC had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ocial classes of ethnic minorities,and gender,residence type and occupation type were also relevant to social class,aligning with the previous literature.The PBSEMC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social classes of ethnic minorities.However,the PBSEMC policy should be made more precise,in order to benefit the candidates who are in genuine need of as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okao Policy of bonus scores Ethnic minority social class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nalysis Higher education
下载PDF
Social Class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Yangzhou Home Gardens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2
作者 ZHANG Lihui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6年第6期102-106,共5页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870-1930),the social classes in Yangzhou were basically dominated by officials,businessmen,and scholars.In the building number,scale,and func...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870-1930),the social classes in Yangzhou were basically dominated by officials,businessmen,and scholars.In the building number,scale,and functional evolution of their home gardens,these three classes were different,reflecting abundant connotation of characteristic of the time and regional culture,revealing the inheritance path of Yangzhou culture,as well as the richness and diversity of home gardens in Yangzhou during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lasses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Yangzhou home gardens Type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下载PDF
A Multimodal Analysis of Social Class in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
3
作者 陆美辰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6期257-258,共2页
As a required course at higher education level,English has permeated the everyday life of Chinese students from all so-cial backgrounds.Social class,deciding one’s access to various social and educational recourses,h... As a required course at higher education level,English has permeated the everyday life of Chinese students from all so-cial backgrounds.Social class,deciding one’s access to various social and educational recourses,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learning pro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However,few studies have placed their focus on social classand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s.Thus,this paper attempts to adopt a multimodal analysis to find how the speaking tasks in collegeEnglish textbook represents the social identity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offer pedagogic i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lass English learning college English textbook multimodal analysis
下载PDF
Observing Social Classes of Britain through The Up Series
4
作者 袁跃璐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4期279-280,共2页
We are acquainted with this saying:Every one is equal,but in Britain,there are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People from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in Britain are different in many aspects.The Up Series is a series of docum... We are acquainted with this saying:Every one is equal,but in Britain,there are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People from dif⁃ferent social classes in Britain are different in many aspects.The Up Series is a series of documentary films produced by Granada Television for ITV that have followed the lives of fourteen British children since 1964,when they were seven years old.So far the documentary has had eight episodes spanning 49 years(one episode every seven years)all of which were broadcast on ITV,apart from the 6th episode which was broadcast on BBC One[1].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is series,made comparisons among different children in this series,and it came into 3 conclu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Up Series social classes BRITAIN
下载PDF
On the Presentation of Social Class Difference in The Garden Party in terms of its Narrative Style and Settings Description
5
作者 刘裕 《海外英语》 2018年第2期172-173,共2页
Katherine Mansfield was a predominant modernist writer who had written the well-known short story The Garden Party, which explicitly interprets the idea of social clas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 class and the worki... Katherine Mansfield was a predominant modernist writer who had written the well-known short story The Garden Party, which explicitly interprets the idea of social clas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 class and the working class. This paper discusses its presentation of social class difference from two aspects, including the narrative style and the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lass difference narrative style SETTINGS
下载PDF
Availability and Equality of Health Services: The Reduc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lass on Obstetric Health Behavior in Northern Bangladesh
6
作者 Md. Bokul Hossain Md. Siddiqur Rahman 《Health》 2019年第9期1186-1205,共20页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lass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 the occupation of the husband and monthly family income of the respondents) on obstetric health behavior (in ... The present study attempt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lass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 the occupation of the husband and monthly family income of the respondents) on obstetric health behavior (in terms of antenatal care or ANC visits, the intake of iron tablets, tetanus toxoid vaccination of mother, types of birth attendan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about obstetric health) in some suburban places of northern Bangladesh. Mix methods have been executed to conduct the present study. A total of one hundred and twenty-five (125) women who gave birth within the last two years have been selected through purposive sampling. Besides ten (10) case studies and five (5) key informants analysi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As all the variables;both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used in this study are categorical, the Chi-square test has been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class and obstetric health behavior. In this study,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has been found between taking of iron tablets and occupation of the husband (P = 0.026);taking of iron tablets and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 (P = 0.029);vaccination of mother (TT) and educational qualification (P = 0.004), whereas the association of other variables regarding social class and obstetric health behavior has been found insignificant. So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lass on obstetric health behavior has been significantly reduced. It is evidenced that nowadays the effect of social class on obstetric health behavior has significantly faded by the availability, equality-based health services, and services through satellite clinics in the study area. Stakeholders and concerned authorities should give top priority to the findings while develop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 of maternal health of Bangladesh to acquire the aims of reducing maternal mortality to less than 70 deaths per 100,000 live bir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class OBSTETRIC HEALTH OBSTETRIC HEALTH Behavior (OHB) SUBURBAN
下载PDF
Social class differences in parent educational expectatio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social status and their expectations for children’s education
7
作者 YANG Chunhua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7年第4期568-578,共11页
教育结果或者教育目的的达成,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家庭背景会使儿童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场域中。根据在中国乌鲁木齐市和长春市进行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意识”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不同背景的家庭对儿童教育期望的差异性... 教育结果或者教育目的的达成,与受教育者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家庭背景会使儿童处于不公平的竞争场域中。根据在中国乌鲁木齐市和长春市进行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意识”问卷调查,可以看出不同背景的家庭对儿童教育期望的差异性,以及父母的社会地位与对儿童教育期望的相关性,从而发现父母的社会地位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以及社会分层与教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社会地位 父母教育期望 家庭背景 教育平等
原文传递
中国的代际流动:多维视角下的动态比较分析
8
作者 方迎风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9,共13页
促进代际流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多维度分析当前中国代际流动的动态特征以及各维度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代际流动系数的分解探讨不同维度代际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育的代际流动性要显著低于职业的代际流... 促进代际流动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多维度分析当前中国代际流动的动态特征以及各维度间的相互关系,并通过代际流动系数的分解探讨不同维度代际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教育的代际流动性要显著低于职业的代际流动性,并且教育与职业相互之间有显著影响,教育对职业代际流动的贡献超过50%,父代职业对教育代际流动的贡献为11%左右;母亲—子代的代际流动性显著低于父亲—子代的代际流动性,但更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2018年家庭社会地位的代际流动性相比2010年显著下降,并受个体职业选择的影响;父代—女儿的代际流动性显著低于父代—儿子的代际流动性,城镇的代际流动性低于农村的代际流动性;代际流动性与年龄之间关系总体呈现U型,20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个体代际流动性最差。因此,需要综合多个维度评估代际流动现状,通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加强弱势群体人力资本投资以提升其从经济增长中获益的能力,改善代际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流动 教育水平 职业选择 社会地位 社会阶层 共同富裕
下载PDF
Confronting Inequity in Nigerian Social Milieu: Apprehending Class Stratification in Festus Iyayi's Violence
9
作者 Niyi Akingbe Christopher Babatunde Ogunyem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3期144-157,共14页
关键词 尼日利亚 社会环境 级分 辩证唯物主义 举证责任 上层建筑 二分法 贫困
下载PDF
准老年人子女结构对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
10
作者 石人炳 胡惠敏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10,共15页
50-59岁的准老年人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步入老年,个体有发生主观社会流动的可能性。社会流动预期能反映即将步入老年这一“事件”对准老年人心态的影响。研究准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分布特点和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因素为帮助准老年人群体... 50-59岁的准老年人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步入老年,个体有发生主观社会流动的可能性。社会流动预期能反映即将步入老年这一“事件”对准老年人心态的影响。研究准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分布特点和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因素为帮助准老年人群体构建积极老龄观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关注准老年人当下及10年后主观阶层认同的群体分布特点,同时重点关注准老年人子女的数量和性别结构如何影响其社会流动预期,影响效应是否存在城乡差异。本研究基于费孝通的“反馈模式”,提出“现实压力机制”和“预期反馈机制”两种假设路径。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和2021年数据描述准老年人主观阶层认同的分布特点,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控制准老年人人口学特征、社会经济特征和主观社会感受等变量的基础上,分析子女的数量和性别结构对准老年人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准老年人当前及10年后的认同阶层分布均存在“向下偏移”,但这一特征有所弱化;大部分准老年人的社会流动预期呈现小跨度向上流动的特点。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有2个孩子的准老年人相比只有1个孩子的社会流动预期更高,儿女双全的准老年人社会流动预期高于只有1个女儿的准老年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预期反馈机制”,即子女数量更多的准老年人对于未来能从子女处获得的物质和精神支持抱有更高的期待,因此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向上社会流动预期。此外,子女数量与子女性别对准老年人社会流动预期的影响存在城乡差异,2个孩子、儿女双全、2个及以上女儿、2个及以上儿子均显著正向影响非农业准老年人的社会流动预期,但对农业准老年人的社会流动预期影响不显著。“预期反馈机制”对这一结果的解释存在局限,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压力-反馈机制”假说,即城市准老年人支持子女的现实压力可能拉低了其对当前所处阶层的判断,当他们完成支持者到被支持者的身份转换之后,认同的主观社会阶层提高,因此出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老年人 子女结构 主观阶层认同 社会流动预期
下载PDF
社会实践类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11
作者 罗文 杨金华 任崇玺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对照教育部有关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内涵,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强的特征,以衡阳师范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为例,从课程主题与目标体系设计、课程模块与内容体系构建、课程模式与教... 对照教育部有关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内涵,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强的特征,以衡阳师范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践”为例,从课程主题与目标体系设计、课程模块与内容体系构建、课程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等三方面,阐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思路,介绍“传承文化基因,助力乡村旅游”的综合实践课程主题和“能力导向、任务驱动下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管理 社会实践 课程建设 一流本科课程
下载PDF
社区特征、个人社会经济地位与老年人健康及其不平等
12
作者 胡荣 段晓雪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0,共9页
以往对老年人健康水平及其不平等现象的研究多从个体社会地位、关系网络的角度展开,较少关注外在于个体的宏观社会结构、社会资源因素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与潜在的健康不平等问题。本文利用clds2014年的数据拟合多层次模型,考察个人社会... 以往对老年人健康水平及其不平等现象的研究多从个体社会地位、关系网络的角度展开,较少关注外在于个体的宏观社会结构、社会资源因素可能引发的健康风险与潜在的健康不平等问题。本文利用clds2014年的数据拟合多层次模型,考察个人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社会结构和社会资本对老年人健康水平与不平等现象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老年人在健康水平上存在明显的差异;社区特征对老年人健康水平存在着独立于个人因素的整体性影响,并对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现象产生弱化与强化两种调节机制。(1)社区阶层异质性的分化程度会影响健康水平。其中,社区社会经济地位会弱化健康不平等,而社区内部阶层异质性则会强化健康不平等。(2)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能够显著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并弱化健康不平等。因此,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要着眼于中国的健康分层现象,采取社区层面的健康干预,尽可能地增加弱势群体的健康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阶层异质性 社区社会资本 社会经济地位 健康不平等
下载PDF
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基于CGSS 2017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13
作者 何志扬 姜晓梅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研究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 2017),使用有序回归分析Oprobit模型,探讨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 目的研究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为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 2017),使用有序回归分析Oprobit模型,探讨流入地社会网络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流入地社会网络能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但在3个子维度上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亲戚关系的系数为0.053、邻里关系为0.070、朋友关系为0.141。主观阶层认同在提高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机制作用,中介效应为0.042,占总效应的12.65%。结论流入地社会网络、主观阶层认同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发挥显著作用。需要重视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会网络的建立;政府、社区应采取相应措施,鼓励和协助流动人口建立社会网络,提高主观阶层认同,从而提升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入地社会网络 阶层认同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的社会服务特征研究
14
作者 霍宝锋 宋雪雁 +3 位作者 高萁 曹林颖 刘晨 张逸婷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8-228,共11页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正式实施带来了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的蓬勃发展。文章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出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社会服务体系的特征,并通过典型案例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的全面发展...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正式实施带来了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的蓬勃发展。文章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出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社会服务体系的特征,并通过典型案例提出了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理工类双一流院校新文科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依据。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理工类双一流院校的新文科社会服务体系规模大、涉及单位广,但网络密度低、网络关系较松散;区域上集中于经济政治、社会科教发达地区,跨区域交流不足;理工类高校新文科的交叉背景在服务行业广度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建议高校应积极提升服务水平,企业要发挥自身主体作用,政府应全力提供政策支持,三者合力共同推动高校社会服务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社会服务 理工类院校 双一流 网络结构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分析及影响因素
15
作者 沈雨晴 莫霖 +3 位作者 余璐 刘洋 潘小容 姚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0,共8页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白血病患儿行为问题精准干预策略提出循证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 目的:利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的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白血病患儿行为问题精准干预策略提出循证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照顾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一般家庭功能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利用潜在类别分析对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进行分类,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不同类别的影响。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冲动-不友善型占50%,情绪-躯体障碍型占33.66%,良好行为型占16.34%;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不健康的家庭功能、男性患儿易发展为冲动-不友善型,不健康的家庭功能、男性患儿、治疗期易发展为情绪-躯体障碍型,治疗期患儿易发展为情绪-躯体障碍型。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行为特征存在明显不同的分类特征,与家庭功能、性别、疾病阶段关系密切。因此应针对不同类别特征的急性白血病患儿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其行为问题的发生,进而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及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儿童 潜在类别分析 社会支持 家庭功能 儿科护理学
下载PDF
宋代士人阶层向下流动原因考论
16
作者 李夏豪 徐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2,共6页
宋代社会阶层流动异常活跃,尤值得注意的是士人阶层向下流动。究其原因,核心在于多方的机会结构驱使下导致向上流动的难度提升这一客观事实。此外,宋代科举制度的两面性虽然存在,但不影响统治阶层将其作为调节资源、缓和社会矛盾的有效... 宋代社会阶层流动异常活跃,尤值得注意的是士人阶层向下流动。究其原因,核心在于多方的机会结构驱使下导致向上流动的难度提升这一客观事实。此外,宋代科举制度的两面性虽然存在,但不影响统治阶层将其作为调节资源、缓和社会矛盾的有效手段。当仕宦家族的地位仍需依靠科举考试来维持时,宋代社会的性质已然有所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士人阶层 社会流动
下载PDF
社交媒体对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群体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17
作者 孙琼 安宇翔 +1 位作者 李林 王丽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2-455,共14页
持续增加的中国中产阶级老年人口数量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社交媒体的使用已广泛融入到中国中产阶级老年旅游者的消费决策中。文章对26名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生态旅游者进行深度访谈,基于扎根理论抽象提炼出影响路径,构建出一... 持续增加的中国中产阶级老年人口数量为中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社交媒体的使用已广泛融入到中国中产阶级老年旅游者的消费决策中。文章对26名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生态旅游者进行深度访谈,基于扎根理论抽象提炼出影响路径,构建出一套社交媒体对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群体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路径模型。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对中国中产阶级老年人生态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涉及五大要素。其中,社交媒体信息效用、社交媒体对消费心理影响和社交媒体平台支持有助于激发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群体生态旅游消费意愿的形成。在社交媒体的支持下,良好的生态旅游消费体验有助于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群体的自我价值实现,并满足其精神需求。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又进一步强化社交媒体影响下中国中产阶级老年群体生态旅游消费意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消费行为 社交媒体 老年中产阶级 扎根理论 影响路径 中国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影响——成长型思维和学业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
18
作者 刘志 黎佳 梁晨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8,共16页
本研究基于2023年济南参加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数据,聚焦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影响,并尝试从学生成长型思维和学业焦虑两个视角出发,探讨两个变量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中介机制。研究结... 本研究基于2023年济南参加OECD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的数据,聚焦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影响,并尝试从学生成长型思维和学业焦虑两个视角出发,探讨两个变量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中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成长型思维都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学业焦虑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产生显著负向影响;(2)成长型思维发挥着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成长型思维的中介作用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产生积极促进作用;(3)学业焦虑作为中介变量呈现显著负向中介效应,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学业焦虑的中介作用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产生不利影响;(4)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成长型思维和学业焦虑之间显著正向的链式中介作用,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影响学生的成长型思维,进而调节学生的学业焦虑水平,最终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产生综合影响。基于实证结果的讨论,本研究针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的提升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给予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弱的学生群体更多资源和平台的支持;二是以学校为主阵地,系统建立成长型思维培养的路径机制;三是推进家校联动,共同破解青少年学业焦虑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成长型思维 学业焦虑 社会与情感能力 中介作用
下载PDF
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居民生育意愿
19
作者 万丰华 陈思静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8,共13页
生育意愿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生育水平,它受到社会阶层的影响。基于CGSS2010至2017年数据的分析表明:(1)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生育意愿,这一结果在工具变量内生性检验以及多个稳健性检验中相当稳健。(2)性别平等意识在主观社会阶层和生... 生育意愿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生育水平,它受到社会阶层的影响。基于CGSS2010至2017年数据的分析表明:(1)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生育意愿,这一结果在工具变量内生性检验以及多个稳健性检验中相当稳健。(2)性别平等意识在主观社会阶层和生育意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3)异质性分析表明,主观社会阶层对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存在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异质性。(4)共同命运模型分析表明,家庭层面的主观社会阶层正向预测家庭层面的生育意愿。上述发现有助于完善和丰富国内外生育意愿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并为相关生育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生育意愿 性别平等意识 共同命运模型
下载PDF
低阶层青少年为何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基于社会生态视角的多重中介分析
20
作者 陈冰 胡楚晨 赵玉芳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青少年是重大公共卫生应激事件的脆弱人群。本研究基于社会生态视角,分析了应激事件中社会阶层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采用社会阶层量表、不可预测性量表、行为抑制系统量表、风险感知量表,以及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对1 563名居家... 青少年是重大公共卫生应激事件的脆弱人群。本研究基于社会生态视角,分析了应激事件中社会阶层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采用社会阶层量表、不可预测性量表、行为抑制系统量表、风险感知量表,以及12题项一般健康问卷,对1 563名居家在线学习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多重中介分析发现,童年逆境、威胁敏感性和风险感知在阶层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低阶层青少年经历了更多的童年逆境,由此产生更高的威胁敏感性,且在应激事件情境中风险感知水平更高,进而导致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揭示了阶层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路径,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提出干预措施来改善高危人群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阶层 心理健康 社会生态理论 链式多重中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