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me Facts and Figures on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1
《China Today》 1995年第1期16-16,共1页
SomeFactsandFiguresonChina'sSocialDevelopmentInthepast45yearsChinahasmaderemarkablegainsinsocialprogress,ast... SomeFactsandFiguresonChina'sSocialDevelopmentInthepast45yearsChinahasmaderemarkablegainsinsocialprogress,asthefollowingfact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e facts and Figures on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社会科学本土化的前提与建构——基于社会事实“四因说”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钧鹏 杨太文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8,115,共9页
对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既有探讨往往存在价值预设。虽然不乏客观公正的论述和分析,但普遍的问题是分析框架不完整或太偏重结论的梳理。如果将社会科学本土化视为一种文化传播与融合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借助“四因说”建构分析本土化的框架,... 对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既有探讨往往存在价值预设。虽然不乏客观公正的论述和分析,但普遍的问题是分析框架不完整或太偏重结论的梳理。如果将社会科学本土化视为一种文化传播与融合的过程,一方面可以借助“四因说”建构分析本土化的框架,另一方面可从既往的结论分析转向前提分析。首先,把“要不要本土化”的价值命题搁置,而仅探讨“本土化成为可能的前提”这一事实命题;其次,通过引入“四因说”为坐标系,从异质性质料的对接、形式结合的方式、理论主张的目的和本土化过程的动力与阻力四个方面梳理本土化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土化 四因说 社会科学 社会事实
下载PDF
跨越信息不对称的陷阱: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信息维度
3
作者 韩志明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6,I0004,共12页
信息具有分散性、多样性和可变性,也是不均衡分布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从主体关系的角度揭示了差异化的信息处境,成为分析社会行动及其策略的工具。不仅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国家治理领域也存在着普遍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具... 信息具有分散性、多样性和可变性,也是不均衡分布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从主体关系的角度揭示了差异化的信息处境,成为分析社会行动及其策略的工具。不仅经济活动中广泛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国家治理领域也存在着普遍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具体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不对称。国家也经常是信息不对称的弱势方,受到信息短缺或偏差等问题的困扰。国家通过集中化的信息普查和分散化的摸清底数等途径来采集信息,目的都是要系统性地获得有关社会事实的信息,破解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事实塑造了信息短缺的焦虑、搜索信息的冲动、完备信息的想象以及信息保密的本能等扭曲效应,构成了国家信息化活动的基本底色。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要正视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影响,重构和优化国家治理的信息机制,着力跨越信息不对称的陷阱,最终提升国家治理的准确性、适应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国家治理 信息差 社会事实 数字化
下载PDF
关于社会实践的理论必须“符合”社会实践吗?——对德沃金诠释主义的一个批判
4
作者 骆意中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7,198,共15页
诠释主义不认为社会实践能够完全通过社会事实来说明,而认为需要给社会实践附加价值本旨,得出相关判断的最佳证成。但是为了保证对于社会实践的说明仍然是诠释而不是创造了某种并不真实存在的实践,以德沃金为代表的诠释主义要求关于社... 诠释主义不认为社会实践能够完全通过社会事实来说明,而认为需要给社会实践附加价值本旨,得出相关判断的最佳证成。但是为了保证对于社会实践的说明仍然是诠释而不是创造了某种并不真实存在的实践,以德沃金为代表的诠释主义要求关于社会实践的理论需要符合这种社会实践,而这种符合面向需要满足的最重要条件是解释为什么在各种社会实践之中总会存在大量的理论分歧。然而,理论争议依然可以通过社会事实来解释,并且诠释主义在说明理论争议的时候依然预设了诸如效力在内的概念,从而无法真正满足符合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实践 诠释主义 理论争议 社会事实
下载PDF
一种基于社会事实的职业教育本质观
5
作者 荣司平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职业教育不能顾名思义被理解为“导向职业的教育”。因为职业分类多,人们不能把教育实践中所有职业的教育与培养都称为职业教育,要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含义,必须面向实际存在的社会事实,不能拘泥于“职业教育”这个词汇;要结合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不能顾名思义被理解为“导向职业的教育”。因为职业分类多,人们不能把教育实践中所有职业的教育与培养都称为职业教育,要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含义,必须面向实际存在的社会事实,不能拘泥于“职业教育”这个词汇;要结合职业教育在传统社会、现代社会的地位和性质,联系职业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如何从“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到“职业教育”的演变过程,对照普通教育的实际内涵,阐明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技术技能教育,正确理解职业教育的关键在“技术技能”,而不是“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本质 技术技能 社会事实
下载PDF
社会存在、警惕性及信息卷入度对个体事实核查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喆诚 于瑞峰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1期42-49,共8页
针对个体对网络新媒体环境中因难以确定信息真假而采取的事实核查行为,研究了社会存在、警惕性及信息卷入度这三个因素对个体事实核查频率的影响。采用三因子混合设计实验研究,被试在不同的警惕性条件与社会存在条件下完成事实核查任务... 针对个体对网络新媒体环境中因难以确定信息真假而采取的事实核查行为,研究了社会存在、警惕性及信息卷入度这三个因素对个体事实核查频率的影响。采用三因子混合设计实验研究,被试在不同的警惕性条件与社会存在条件下完成事实核查任务,测量指标包括对所给陈述的判断与自信水平。结果表明,社会存在降低了个体核查事实的可能性,瞬时警惕性的提升则削弱了社会存在的影响。此外,个体对高卷入度信息的事实核查比对低卷入度信息少。研究结果拓展了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事实核查理论,可为信息的推送设计方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核查 社会存在 警惕性 信息卷入度
下载PDF
应然·实然·适然:博物馆社会教育开展的三维考量
7
作者 崔淑萍 栗明伟 熊英飞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9-82,87,共5页
为更好地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笔者以上饶市博物馆为例,对1115名来访者进行了问卷调研,并从理论、政策和现实的角度考量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应然”价值,分析了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面临的实然困境,从三个方面提出博物馆开... 为更好地开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笔者以上饶市博物馆为例,对1115名来访者进行了问卷调研,并从理论、政策和现实的角度考量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应然”价值,分析了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活动面临的实然困境,从三个方面提出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的“适然”之策:打造“云端”、多元合作,拓展传播渠道;贯串文化旅游,细分受众群体;建立质量反馈评价机制,以期为博物馆更好发挥社教功能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社会教育 应然 实然 适然
下载PDF
我国人工林生产力问题的研究Ⅱ.——影响我国人工林生产力的人为因素与社会因素探讨 被引量:22
8
作者 孙长忠 沈国舫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34,共9页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社会因素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仅达国有林的 44 6 % ,由此而造成... 以桉树、杉木、马尾松、落叶松及樟子松等为对象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对造成我国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多种社会因素 ,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南方集体林区人工林林分生产力仅达国有林的 44 6 % ,由此而造成全国人工林整体生产力水平下降了 2 8% ;据估算 ,我国人工林林分中 ,在立地条件类型层次上真正未做到适地适树而成为低产林的面积 ,占总面积的 10 %左右 ,所造成的人工林整体生产力下降幅度为 5 %左右 ;而树种区域扩张与非高产区大面积造林 ,以及种源混乱、逆向选择等树种层次所造成的非适地适树 ,是影响人工林生产力的重要因素。人工林生产力低下的现实 ,非主要由营林技术所致 ,而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与体现 ,是自然、社会因素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生产力 社会因素 人为因素 经营水平 造地造树
下载PDF
法人团体:一种“总体的社会组织”的想象--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 被引量:42
9
作者 肖瑛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9-76,共38页
功能分化和领域分离被视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构成许多建基于启蒙理性的社会建设理论的核心观点。但分化条件下不同社会领域及功能之间如何整合的问题在启蒙理性传统中却付阙如。本文在M.莫斯的"总体的社会事实"的启发... 功能分化和领域分离被视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构成许多建基于启蒙理性的社会建设理论的核心观点。但分化条件下不同社会领域及功能之间如何整合的问题在启蒙理性传统中却付阙如。本文在M.莫斯的"总体的社会事实"的启发下,尝试构建一个"总体的社会组织"概念来考察涂尔干的"法人团体"想象。文章认为,涂尔干的"法人团体"想象是以在社会组织层面整合国家与个人之间,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之间以及社会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道德功能之间的人为对立为目标,"法人团体"属于中介性的"总体的社会组织"范畴。虽然涂尔干的这一想象有简单化和乌托邦化的嫌疑,但其对于洞悉和超越高度分化状态下的社会生活弊病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尔干 法人团体 社会分化 总体的社会组织 总体的社会事实 社会团结
下载PDF
实事求是:文化人类学的追求——人类学学者访谈录之十一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杰舜 石奕龙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1-57,共7页
人类学首要的目标是反映社会事实 ,多做田野调查能使我们的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更贴近社会事实。以对中国南方的宗族组织为例 ,田野作业的成果显示 ,宗族组织的等级结构应该是 :家庭、家族、房支、宗族四个层次 ;宗族组织的功能首先是协... 人类学首要的目标是反映社会事实 ,多做田野调查能使我们的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更贴近社会事实。以对中国南方的宗族组织为例 ,田野作业的成果显示 ,宗族组织的等级结构应该是 :家庭、家族、房支、宗族四个层次 ;宗族组织的功能首先是协作功能 ,其次才是政治功能 ;2 0世纪 50年代以后 ,宗族组织实际上一直存在着 ,改革开放后它则从隐性转向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类学 社会事实 宗教组织 实事求是 结构层次 协作功能 历史事实
下载PDF
环境司法中社会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彩虹 晋海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08,112,共11页
传统司法方法注重从逻辑结构和形式规则角度严格适用法律,但在解决新型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时遇到了困难,致使审判效果不理想。在尊重传统的规范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的前提下,环境司法活动有必要在合理的限度内借鉴和运用社会学的一些方... 传统司法方法注重从逻辑结构和形式规则角度严格适用法律,但在解决新型的环境污染侵权案件时遇到了困难,致使审判效果不理想。在尊重传统的规范研究和逻辑推理方法的前提下,环境司法活动有必要在合理的限度内借鉴和运用社会学的一些方法评判证据、解释法律,以使环境法律更贴近社会现实。具体而言,宏观上,借鉴迪尔凯姆“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的方法论,微观上,认定事实时,将环境案件放在当前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背景中,通过必要的实地调查来查明真相;解释法律时,在具体情境中将经验和理性相结合做出价值判断,在法律的目的与原则之内力求达成最优的社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司法 社会学方法 社会事实 价值判断 社会效果
下载PDF
命令与法的基本性质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景辉 《北方法学》 CSSCI 2013年第4期5-15,共11页
一般认为,由于哈特的批评是如此的彻底,因此,奥斯丁的命令理论已经只是法律思想史的组成部分,它不再影响我们关于法律之一般性质的根本看法。不过,这样的看法其实是不适当的,因为虽然命令这样的概念工具的确不足以说明法律的一般性质,... 一般认为,由于哈特的批评是如此的彻底,因此,奥斯丁的命令理论已经只是法律思想史的组成部分,它不再影响我们关于法律之一般性质的根本看法。不过,这样的看法其实是不适当的,因为虽然命令这样的概念工具的确不足以说明法律的一般性质,但是命令背后所揭示的关于法律的直觉——社会事实命题与独立于内容,依然是当今法理论的核心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令 法理论 社会事实 独立于内容
下载PDF
网络社会心态何以可能 被引量:10
13
作者 余建华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6-21,共6页
网络社会心态何以可能这一论题包括网络社会心态存在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和价值何以可能三个方面。其中,网络社会心态的存在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前提;认识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核心;价值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目的。分析表明,网络社会心态... 网络社会心态何以可能这一论题包括网络社会心态存在何以可能、认识何以可能和价值何以可能三个方面。其中,网络社会心态的存在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前提;认识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核心;价值何以可能是本论题的目的。分析表明,网络社会心态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存在;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实践中可对其加以认识;它对网络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网络社会心态 社会存在 社会事实 共享的心理现实性
下载PDF
法律的自恰、权威与正当——《法律的概念》批判性阅读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旭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6,共5页
解读《法律的概念》具有三个内在的思考线索:法律存在的条件是什么?法律起作用的条件是什么?法律具有正当性的条件是什么?而这正是通过《法律的概念》构筑三个命题来实现的:社会事实命题、实践权威命题、承认规则命题。分析这三个命题... 解读《法律的概念》具有三个内在的思考线索:法律存在的条件是什么?法律起作用的条件是什么?法律具有正当性的条件是什么?而这正是通过《法律的概念》构筑三个命题来实现的:社会事实命题、实践权威命题、承认规则命题。分析这三个命题的具体内涵,并批判性的指出作者在构筑这三个命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事实 实践权威 承认规则
下载PDF
法律实证主义的命题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朱峰 《法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6-133,共8页
法律实证主义基本命题包括“分离命题”、“社会事实命题”、“社会惯习命题”和“裁量命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更有利于凸现实证主义主要思想理论的传承关系,并使我们对实证主义的认知更为体系化、完整化。
关键词 “分离命题” “社会事实命题” “社会惯习命题”
下载PDF
论民间法研究的两种学术视野及其区别 被引量:7
16
作者 谢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0-40,共11页
民间法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视野,一是社会—人类学视野,其基本特点是把民间法作为社会事实的有机组成部分予以学理总结和提升;二是法学视野,其基本特点是把民间法作为一种制度事实予以学理总结和提升。民间法研究的社会学视野和法学视野,... 民间法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视野,一是社会—人类学视野,其基本特点是把民间法作为社会事实的有机组成部分予以学理总结和提升;二是法学视野,其基本特点是把民间法作为一种制度事实予以学理总结和提升。民间法研究的社会学视野和法学视野,在研究的出发点、对象、方法及制度功能上都有明显区别。我国当下民间法研究的发展方向,既要坚持其社会—人类学视野的研究,更要推进、拓展并提升其法学视野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法 社会-人类学 法学 社会实证 规范实证 社会事实 制度事实
下载PDF
西方新闻事实核查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引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郑晓迪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新闻的前提是真实,为保证新闻的客观性,有必要对新闻进行事实核查。新闻事实核查是指运用多种方式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在西方新闻史上已经存在近百年的历史。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旧的事实核查手段辨别虚假新闻的难度增大... 新闻的前提是真实,为保证新闻的客观性,有必要对新闻进行事实核查。新闻事实核查是指运用多种方式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在西方新闻史上已经存在近百年的历史。在新媒体发展的背景下,旧的事实核查手段辨别虚假新闻的难度增大,新闻事实核查的检测和鉴别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介绍西方新闻事实核查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对我国当前网络欺骗性新闻的辨别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我国当前网络新闻中存在的新闻失真问题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新闻 社交媒体 新闻事实核查 信息监测
下载PDF
规范建构框架中漏洞补充的路径取向与民间规范 被引量:4
18
作者 贾焕银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0,共8页
法律规范的结构可以二分为事实构成与价值。一个正确的漏洞补充的规范建构不仅取向于生活事实,而且取向于价值。规范建构如果不取向于生活事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如果不取向于价值因素,就会成为一次没有灯塔的航行。生活事实构成事实构... 法律规范的结构可以二分为事实构成与价值。一个正确的漏洞补充的规范建构不仅取向于生活事实,而且取向于价值。规范建构如果不取向于生活事实,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如果不取向于价值因素,就会成为一次没有灯塔的航行。生活事实构成事实构成的社会基础和元素材,而社会事实中自然流淌出来的价值倾向则构成了建构中的法律规范的合理性内核。民间规范构成漏洞补充的两大取向中基础的、真切的和不可或缺的社会事实或者社会规范资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洞补充 民间规范 事实构成 社会事实
下载PDF
以事实为尺度:网络言论自由的界限与第三方事实核查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丹林 曹然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2,共7页
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规范和约束机制已不再适用,判断表达者是否恰当地行使了表达权需要探索、寻求新的机制,尤其是针对来自非媒体机构或非媒体职业人士的言论和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性内容。以美国的"第三方事实核查机构&quo... 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环境下的规范和约束机制已不再适用,判断表达者是否恰当地行使了表达权需要探索、寻求新的机制,尤其是针对来自非媒体机构或非媒体职业人士的言论和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性内容。以美国的"第三方事实核查机构"Snopes、Politi Fact和The Fact Checker为样本,对网络环境下表达权行使界限问题的研究发现:尽管表达自由仍然是重要的价值,但过去的标准、机制已经不再适应急剧变化的新的网络环境;第三方事实核查机构的出现,为规范言论表达重新确认了"事实"的尺度,为治理谣言、假新闻泛滥的网络空间,保护网络表达自由找到了折衷方案。这对我国规范网络言论以及舆情治理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表达 言论自由 事实核查 社交媒体
下载PDF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复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28,共13页
价值与事实的关系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实践哲学试图弥合价值与事实的分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与论争,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教育学在内)追求自身科学化的努力,都为我们讨论价值与事实关系提供了问题领域和背景。从... 价值与事实的关系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实践哲学试图弥合价值与事实的分野,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与论争,人文社会科学(包括教育学在内)追求自身科学化的努力,都为我们讨论价值与事实关系提供了问题领域和背景。从历史的角度看,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人们试图彻底解决这个难题是不可能的,我们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用什么样的态度、规则和方法来认识和处理事实与价值关系才是关键的问题。在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在坚持价值与事实二分法的基础上,有人强调价值无涉,有人主张要遵循主观性原则,有人则坚持把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的综合论。但实际上,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坚持事实与价值综合的辩证关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价值 事实 二分法 方法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