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lement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Ready-Made Garment Industry of Bangladesh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A Study on Bangladeshi Garment Manufacturers
1
作者 Ummelewara Bristi Monirul Islam Rajib Sharmin Shoukat 《Journal of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年第4期232-246,共15页
The Ready-Made Garment (RMG) sector has played the most momentous rol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angladesh. To achieve the culmination, this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needs to go through sustainable practices wi... The Ready-Made Garment (RMG) sector has played the most momentous rol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angladesh. To achieve the culmination, this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needs to go through sustainable practices with the adop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n its garment manufacturing chain. CSR, being a fast-developing phenomenon in industrial arena, is drawing the attention of world-renowned apparel buyers working with Bangladesh. After a few tragic occurrences, for instance, Rana Plaza collapse & Tazreen Fashion fire, the reputation of the RMG sector of Bangladesh has been somewhat blemished. Presently, this scenario is being changed since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Bangladeshi garment producers have adopted CSR practices spending a huge sum of money. This study sho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SR practices in the RMG industry of Banglade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tainabi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 goals Ready-Made Garment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下载PDF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Projects (According to In-depth Interviews)
2
作者 Larisa Nikitina Maria Tabachnikova 《Management Studies》 2014年第1期1-9,共9页
This paper specifies substa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projects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civil society. A social project is considered as a project system based on a set of measures of so... This paper specifies substa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projects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civil society. A social project is considered as a project system based on a set of measures of social orientation; has specific objectives; and is located in space and time-restricted. The sample data of 25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representatives of the business community, public authorities, and civil society institutions, all active participants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 the Voronezh administrative region served as an empirical basis for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respondents'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projects has enabled to define their descriptive and normative features. The main descriptive featur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overcoming specific urgent problems in a society; implementing state social policy;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the material life conditions of an individual or a social group; creating labor markets; implementing social innovations; two-way influence of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social projects and the level of socio-economic structure (company, region, country). Normative features include: encouraged development of state institutions; stability of the environment; balance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formation of a community of reasonable individuals; development of human potential. Conclusions have been made about the na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and objectives of social projects and their rol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spheres of social projects implementation significant for Russia, about active participants, success and failure factors of social projects, prospects and intensity of social engineering in the Voronezh administrative region and Russia as a whole. Soft systems methodology has been used for stating and structuring the empirical data. The results obtained have enable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inding the concepts and mechanisms to coordinate the participants in community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system community development root definition goals andobjectives of social projects
下载PDF
Understand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Action 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Prescribing
3
作者 Kate Walker Chris Griffiths Harmony Jiang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CAS 2023年第2期41-56,共16页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social prescribing as a means of facilitating healthy lifestyle behavior changes by linking patients to sources of support in the community. However, there are gaps in understa...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for the use of social prescribing as a means of facilitating healthy lifestyle behavior changes by linking patients to sources of support in the community. However, there are gaps in understanding about what works to facilitate and enable this behavior change i.e. ,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s underpinning social prescribing delivery. This study used a qualitative approach involving interviews with 18 Social Prescription Link Workers (SPLWs). Reflective thematic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rough this, an overall theme of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 Solution-focused and strengths-based” was identified. This was made up of sub-themes relating to mechanisms underpinning: the SPLWs’ role (comprising asking questions,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and the therapeutic alliance);the patients’ role, (empowerment and active engagement);and the approach adopted (solution building, goal and action orientated). To formalize this, a framework could be developed for SPLWs that encapsulates the solution-focused strengths-based approach for application within social prescribing. This framework can then be embedded into practice facilitating more successful healthy lifestyle behavior change for social prescribing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Prescribing Behaviour Change SOLUTION-FOCUSED goal and Action Orientation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个体社会责任品质培育目标的双重建构
4
作者 苏兰 何齐宗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6,共7页
个体社会责任品质的培育应合乎现代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与社会发展的规律相统一,其培育目标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突出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全面性,主要从内容维度和过程维度进行建构。内容维度的总体目标应包括秩序理性、社会... 个体社会责任品质的培育应合乎现代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与社会发展的规律相统一,其培育目标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基础,突出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和全面性,主要从内容维度和过程维度进行建构。内容维度的总体目标应包括秩序理性、社会关怀、社会担当、社会参与四个方面,即通过秩序理性强化社会责任认知,通过社会关怀培育社会责任情感,通过社会担当磨炼社会责任意志,通过社会参与引导社会责任行为。从过程维度考察,起步阶段的目标在于培育个体的是非品质,深化阶段的目标是培育个体的合群品质,成熟阶段的目标重在使个体养成利他主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个体社会责任品质 培育目标 建构
下载PDF
社会互赖理论视域下中国特色学徒制校企共同体构建
5
作者 李慧玲 姚佳胜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2-27,共6页
构建校企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学徒制在全新场域下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视角研究发现校企共同体构建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剥离、合作育人难以落实、质量标准体系缺失、评价管理制度滞后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制度供给不够完善、... 构建校企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学徒制在全新场域下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社会互赖理论视角研究发现校企共同体构建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剥离、合作育人难以落实、质量标准体系缺失、评价管理制度滞后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制度供给不够完善、利益补偿机制缺位。基于以上分析,未来学徒制可从构建职业院校与企业目标互赖、合作互赖、标准互赖、评价互赖四位一体的实践路径,为校企一体化建设提供发展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互赖理论 校企共同体 目标互赖 合作互赖 标准互赖 评价互赖
下载PDF
低碳转型目标下的电力社会价值研究
6
作者 谢菁 吕涛 方德斌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0-661,共12页
能源低碳转型是2030年“碳达峰”的实现途径,低碳转型目标亟待传导至火电、绿电的资源配置。为探究不同发电业的资源调用量应当处于何种水平、怎样实现,优化激励力度,融合效用价值和广义价值理论,引入社会相对效用指标构建社会价值模型... 能源低碳转型是2030年“碳达峰”的实现途径,低碳转型目标亟待传导至火电、绿电的资源配置。为探究不同发电业的资源调用量应当处于何种水平、怎样实现,优化激励力度,融合效用价值和广义价值理论,引入社会相对效用指标构建社会价值模型,形成“依照目标确定社会价值,参考价值量及基准收益优化政策组合和资源配置”的分析路径,得出配额目标和2℃目标下的电力社会价值。研究表明,太阳能发电的社会价值远高于煤电,且在2种目标下的变动趋势迥异。可据此优化政策力度,并根据实际约束和新目标的贡献度优化目标结构。从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进行治理,使资源配置、各类发电业的发展与社会目标相契合,进而为政府政策组合提供新的决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价值 电力政策 相对效用 低碳社会目标 资源配置
下载PDF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Standardization for Trust Provisioning i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toward Achieving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7
作者 Maryam Roshanaei Qiang Duan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21年第10期44-59,共16页
The advancement of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s shaped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ies (ICTs) in the merging cyber, physical, and social infrastructures... The advancement of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has shaped the integr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differe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ies (ICTs) in the merging cyber, physical, and social infrastructures. The impact of ICT has accelerated the progress of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UN SDGs) and influenced the evolution of smart, sustainable, stable society development. Making the trustworthy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nfrastructure widely available will promote the community innovation needed to stimulate domestic economics, provide decent work, and reduce inequalitie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outline a big picture about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s trust provisioning framework, including its motivation, current status, and application for achieving the UN SDGs by 2030.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purpose of the UN SDG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n demonstrates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 risks affecting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the need for trustworthy ICT infrastructures.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evaluates the ITU trust provisioning framework and assesses its applications in the future knowledge society, trust provisioning ecosystem, and cyber, physical, and social infrastructure toward achieving UN SDGs. Use cases are also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TU trust provisioning framework on achieving UN SD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ust Provisioning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Global Risks Cyber Physical and social Infrastructure
下载PDF
社会组织项目运作中的目标置换问题及其治理
8
作者 聂玉梅 顾东辉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24年第3期80-89,共10页
基于目标置换效应,深入分析社会组织的项目运作过程后发现,社会组织疲于完成项目的量化指标,服务对象的需求被考核指标和项目委托方的需求所置换,在项目运作中普遍存在形式置换内容的行为,体现出重形式、轻内容,重文档、轻服务,服务活... 基于目标置换效应,深入分析社会组织的项目运作过程后发现,社会组织疲于完成项目的量化指标,服务对象的需求被考核指标和项目委托方的需求所置换,在项目运作中普遍存在形式置换内容的行为,体现出重形式、轻内容,重文档、轻服务,服务活动化与娱乐化,服务随意化与碎片化,服务对象同质化与重复化等目标置换特征。项目设计欠缺需求调研,目标设置偏重量化指标,在执行中缺乏双向沟通机制,外部监管采用重文档、重财务的评价方式,致使社会组织为迎合评估而弱化服务成效,因缺乏资源与人才而难以进行专业化发展,出现各种目标置换问题。要破解社会组织项目运作中的目标置换问题,就需要在项目发包前进行科学的事前评估,减少合同中严格的量化指标,加强双向沟通机制建设,强化服务成效评估,以及加强社会组织专业化服务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置换 社会组织 项目制治理 项目运作
下载PDF
能力责任担当的培育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9
作者 葛乃庆 陈娟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10期94-98,共5页
能力责任担当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鲜明特征,是新时代新任务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社会价值目标。落实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并牢牢抓住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体,解决教师的“知”“信... 能力责任担当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鲜明特征,是新时代新任务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社会价值目标。落实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并牢牢抓住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主体,解决教师的“知”“信”“行”问题,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实践教学 社会价值目标 能力责任担当
下载PDF
社会救助数字化转型中的技术进步与价值重塑
10
作者 李卓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4年第6期15-28,共14页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性和基础性制度安排,发挥着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救助实践却过度追求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工具性目标,而忽视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性目标。有鉴于此,亟需...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兜底性和基础性制度安排,发挥着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救助实践却过度追求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工具性目标,而忽视了社会救助制度的价值性目标。有鉴于此,亟需厘清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优势与局限,并找到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提升社会救助“温度”的现实路径。本研究认为: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应实现“有为”和“有情”的共融与平衡,数字技术既能为提升社会救助的精准度提供技术支持,又能促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的有效落地;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虽可实现精准救助、高效救助和智慧救助,但也面临救助资源和救助需求匹配偏差、信息共享不充分、基层执行者数字负担重和诱发目标群体数字不平等的局限;为找回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救助的“温度”,应该在数字化转型中促进选择权、体验感和获得感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数字化转型 技术进步 工具目标 价值目标
下载PDF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教育博士培养的困境与反思
11
作者 杜春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教育博士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其培养质量对于推动教育学科的发展、提升教育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育博士培养体系在目标达成功能、适应性、社会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培养质量和社... 教育博士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型、应用型人才,其培养质量对于推动教育学科的发展、提升教育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教育博士培养体系在目标达成功能、适应性、社会整合功能和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基于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对教育博士培养体系进行系统分析,识别存在的问题,并从重塑培养目标、强化适应性、增强社会整合功能、改善潜在模式维持功能等方面提出策略,旨在构建更加有效的教育博士培养体系,提高教育博士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高端教育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博士培养 结构功能主义 适应性 目标达成 社会整合 身份认同
下载PDF
省级“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政策文本分析——基于“工具-目标”二维框架
12
作者 岳洪宇 薄建柱 彭然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9期133-137,共5页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工具-目标”的二维框架,分析12个省份“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文本中政策工具和政策目的使用情况及不足之处。研究发现,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工具-目标”的二维框架,分析12个省份“十四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文本中政策工具和政策目的使用情况及不足之处。研究发现,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政策工具利用不均衡、政策目标发展程度差距显著的问题,因此提出需优化政策工具内部结构,均衡政策目标,提升政策目标可实现性,共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社会信用体系 工具-目标
下载PDF
高中生愿望的潜在剖面分析及其预测因子
13
作者 余习德 刘欢 +4 位作者 余学梅 林耀辉 黄子琪 邱智婷 洪弋涵 《校园心理》 2024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 对高中生愿望进行人群划分,并分析性别、年级、上学方式、体像烦恼和社会媒体压力对高中生愿望潜在类别的预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广东省与云南省共4所中学881名高中生,进行愿望指数、体像烦恼及社会媒体压力量表的测评,... 目的 对高中生愿望进行人群划分,并分析性别、年级、上学方式、体像烦恼和社会媒体压力对高中生愿望潜在类别的预测效应。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抽取广东省与云南省共4所中学881名高中生,进行愿望指数、体像烦恼及社会媒体压力量表的测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潜在剖面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高中生愿望可划分为2个类型:类别1“低外部-中内部目标”(21.9%)与类别2“中外部-高内部目标”(78.1%)。(2)性别与年龄对愿望的潜在类别具有预测效应(β=0.623,P<0.01;β=0.407,P<0.05)。(3)媒体社会压力对愿望类别具有预测效应(β=0.056,P<0.01)。结论 高中生愿望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性与群体异质性。女生、年龄越大以及感知媒体压力越大的高中生,越有可能形成类别2型愿望--“中外部-高内部目标”。两类愿望的具体特征提示,内部、外部目标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教育者可重点关注与引导两者之间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志 目的 内部目标 外部目标 体像烦恼 社交媒体 压力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拯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38,共3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行动纲领与精神指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的行动纲领与精神指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对于丰富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凸显课程价值意义重大。高校要明确“融入目标”、理清“融入思路”、敲定“融入重点”、创新“融入方法”,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思想性和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融入目标 融入思路 融入重点 融入方法
下载PDF
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及其与友谊质量的关系:社会交往目标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小青 邹泓 +1 位作者 刘艳 杨颖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38,共7页
以593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并探讨同伴依恋与交往目标、友谊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同伴依恋可分为安全型、专注型、回避型和恐惧型,它们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34.5%、23.8%、22.1%和19.6... 以593名初高中学生为被试,用问卷法考察中学生同伴依恋的特点,并探讨同伴依恋与交往目标、友谊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同伴依恋可分为安全型、专注型、回避型和恐惧型,它们在中学生群体中的比例分别为34.5%、23.8%、22.1%和19.6%;(2)中学生同伴依恋的年级、性别差异显著:依恋焦虑初二显著高于高一,依恋回避初一显著高于初二、高一和高二;男生依恋焦虑显著低于女生,依恋回避显著高于女生;(3)不同依恋类型中学生交往目标、友谊质量差异显著;(4)交往目标中的帮助与支持、亲密性在同伴依恋和总体友谊质量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依恋 交往目标 友谊质量 中学生
下载PDF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概述 被引量:50
16
作者 敖玲敏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7-223,共7页
个体对未来时间的感知会影响其社会动机、社会目标追求、情绪管理以及认知过程,研究者对此提出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对未来生命中所剩时间的感知是个体动机的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目标的优先性选择。当知觉到未来时间非常有限时,优先... 个体对未来时间的感知会影响其社会动机、社会目标追求、情绪管理以及认知过程,研究者对此提出了社会情绪选择理论,认为对未来生命中所剩时间的感知是个体动机的组成部分,影响着社会目标的优先性选择。当知觉到未来时间非常有限时,优先选择以情绪调节为目标;反之,则偏向选择以获取知识为目标。社会情绪选择理论概述介绍了相关的基本假设和理论要点,对其主要研究领域进行述评,并指出未来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时间 未来时间洞察力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 社会目标 社会偏向
下载PDF
成就目标、社会目标、自我效能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 被引量:63
17
作者 李晓东 张炳松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4-58,95,共6页
本研究以 15 2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 ,采用问卷法研究了成就目标、社会目标、自我效能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结果表明 :(1)自我取向的成就目标的确可以区分出自我—趋向型目标和自我—逃避目标 ,它们对学业求助的影响模式是不... 本研究以 15 2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 ,采用问卷法研究了成就目标、社会目标、自我效能及学习成绩与学业求助的关系。结果表明 :(1)自我取向的成就目标的确可以区分出自我—趋向型目标和自我—逃避目标 ,它们对学业求助的影响模式是不同的 ,自我—逃避型目标对学业求助有更大的负面作用。 (2 )社会目标与学业求助有显著关系 ,支持本研究的假设。 (3)自我效能低及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更不愿求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求助 成就目标 学习成绩 自我效能 社会目标 学生 自我取向 影响模式 支持 趋向
下载PDF
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目标达成的影响及其过程 被引量:33
18
作者 胡小勇 郭永玉 +1 位作者 李静 杨沈龙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1-289,共19页
基于目标追求理论和社会阶层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本文通过3个研究,逐步深入地考察了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个体目标达成的影响作用及其过程。研究1为相关研究,考察了高低阶层成人被试的教育领域社会公平感与为孩子进行教育投入的目标承诺... 基于目标追求理论和社会阶层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本文通过3个研究,逐步深入地考察了社会公平感对不同阶层个体目标达成的影响作用及其过程。研究1为相关研究,考察了高低阶层成人被试的教育领域社会公平感与为孩子进行教育投入的目标承诺及目标达成之间的关系;研究2为准实验研究,通过操纵公平或不公平教育情境启动公平感,考察其对高低阶层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承诺与目标达成的影响;研究3为实验研究,通过实验操纵社会公平感和社会阶层,考察社会公平感对高低阶层大学生的实验任务目标承诺和目标达成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公平感通过正向影响低阶层者的目标承诺,进而正向影响其目标达成;而对于高阶层者来说,变量之间这些关系则不显著。这表明:相对于高阶层来说,低阶层者的目标追求易受社会公平感的影响;低阶层者的社会公平感水平越高,其追求目标的动机水平就越高,进而越有利于目标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感 社会阶层 目标承诺 目标达成
下载PDF
未来时间洞察力、目标定向、社会联结与大学生学习适应 被引量:25
19
作者 李董平 张卫 +2 位作者 李霓霓 麦玉娇 余苗梓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5,共6页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08名大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FTP)、目标定向、社会联结与学习适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FTP、学习定向及社会联结与大学生学习适应显著正相关,成绩定向与学习适应显著负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行为承...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708名大学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FTP)、目标定向、社会联结与学习适应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FTP、学习定向及社会联结与大学生学习适应显著正相关,成绩定向与学习适应显著负相关。(2)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行为承诺(FTP的行为倾向成分)、目的意识(FTP的认知成分)、未来意象(FTP的认知成分)以及社会联结对学习适应均有直接影响,同时行为承诺、未来意象以及社会联结还通过学习定向间接影响学习适应,目的意识还通过成绩定向间接影响学习适应;而未来效能与远目标定向(FTP的体验成分)不能有效预测大学生学习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适应 未来时间洞察力 社会联结 目标定向
下载PDF
中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坚持性和努力程度的关系研究——成就目标理论多元观视角 被引量:8
20
作者 叶世俊 张宏杰 管建民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9-523,共5页
采用量表法探索中学生成就目标和社会目标与体育学习坚持性和努力程度的关系,以及学生整合、协调成就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方式。结果显示,社会责任目标、社会关系目标、掌握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对体育学习坚持性和努力程度有显著正向预... 采用量表法探索中学生成就目标和社会目标与体育学习坚持性和努力程度的关系,以及学生整合、协调成就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方式。结果显示,社会责任目标、社会关系目标、掌握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对体育学习坚持性和努力程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掌握回避目标对坚持性和努力程度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社会目标与成就目标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学生整合、协调社会目标和成就目标的方式是综合的,社会责任目标和社会关系目标对坚持性和努力程度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掌握趋近目标和掌握回避目标对坚持性和努力程度有直接作用,并在社会目标对坚持性和努力程度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成就目标 社会目标 坚持性 努力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