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柴静事件”看社会范畴化和理性的目的
1
作者 王静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3期82-86,共5页
"柴静事件"为社会范畴化提供了即时背景,"柴静事件"的关注者迅速范畴化为"捧柴"与"劈柴"两个群体。随着增强原则和自我范畴化的作用,这两个群体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态势。两个群体间充满了客观竞... "柴静事件"为社会范畴化提供了即时背景,"柴静事件"的关注者迅速范畴化为"捧柴"与"劈柴"两个群体。随着增强原则和自我范畴化的作用,这两个群体形成了二元对立的态势。两个群体间充满了客观竞争和社会竞争,两类竞争冲淡了最初的主题。雾霾的"全民公敌"角色在"柴静事件"后出现了转变,人们原本的"理性"思考受到了质疑,社会直觉主义模型认为理性只是为人们作出的判断提供合理化的解释。"捧柴"与"劈柴"之间摆事实讲道理的争论不仅很难改变彼此的最初判断,还会积攒对彼此的负性情绪。客观地认识社会范畴化、充分地认识"理性"的目的性,是我们从容面对当今公共问题讨论的认知准备,做好了这些基础准备才能有效地引导讨论,使其向更有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静事件 社会范畴化 超然目标 社会直觉主义 理性
下载PDF
社会研究的直觉主义方法论解析
2
作者 李弘毅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29-133,,139,,共6页
通过对直觉主义的类型分析 ,指出直觉主义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流派理论共同的方法论基础 ,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理论和问题具有方法论意义。作为经验论与唯理论以外的第三种认知方法和理论建构方式 ,直觉主义方法论尤其是波兰尼的意会理论 ... 通过对直觉主义的类型分析 ,指出直觉主义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流派理论共同的方法论基础 ,对于理解当代社会理论和问题具有方法论意义。作为经验论与唯理论以外的第三种认知方法和理论建构方式 ,直觉主义方法论尤其是波兰尼的意会理论 ,应当作为当代社会研究的方法论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觉主义 社会思潮 方法论 意会理论 社会研究 折衷主义 科学主义 历史主义 后现代社会理论
下载PDF
理性主义道德心理学批判——乔纳森·海特与社会直觉主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觅泉 姚新中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8-45,共8页
20世纪末的心理学情感革命和双系统模式兴起,促使道德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等复兴道德感学派,提出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主义理论并以此批判道德心理学中的理性主义。从社会直觉主义的"直觉"和"社会"两个层面,可... 20世纪末的心理学情感革命和双系统模式兴起,促使道德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等复兴道德感学派,提出道德判断的社会直觉主义理论并以此批判道德心理学中的理性主义。从社会直觉主义的"直觉"和"社会"两个层面,可分析这一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在"直觉"方面,该理论提出理性主义式的个人推理和反思只是在直觉较为模糊或者彼此冲突时,或者在像哲学家这样特殊的人士那里,才能发挥作用,并且即使发挥作用,也不是理性主义者设想的那种逻辑的、情感中立的方式,而仍然离不开直觉的参与。在"社会"方面,社会直觉主义认为理性主义式的个人推理和反思不是日常道德认知的主要形态,道德推理和反思更多地发生在跨主体的社会互动中,提出道德认知的基本图景是"直觉之狗"摇动"理性之尾",只有从进化史、社会互动和具体认知过程等多个维度抓住"直觉之狗",才能真正理解人类日常道德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推理 道德判断 社会直觉主义
下载PDF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Ideology of Monogamy’s Influence on HIV Epidemiology
4
作者 Chris Kenyon Robert Colebunders +2 位作者 Sipho Dlamini Herman Meulemans Sizwe Zondo 《World Journal of AIDS》 2016年第1期16-26,共11页
The linked ideas that all members of society should only engage in monogamous relationships and that these should all be based on romantic love are decided outliers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espite this, there i... The linked ideas that all members of society should only engage in monogamous relationships and that these should all be based on romantic love are decided outliers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Despite this, there is a widespread contemporary belief that monogamy based on love is the most ethical and natural form of partnering for humans—mononormativism. It has long been accepted that our values influence how we frame and interpret scientific questions. In the article we ask, using the example of mononormativism, how does an individual’s sexual ethics influence how they pursue HIV epidemiology? Using a Social Intuitionalist theoretical framework, we argue that a belief in monogamy-as-normative has contributed to certain researchers dismissing the evidence that the generalized HIV epidemics in parts of Africa are due to higher rates of non-monogam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Epidemiology CONCURRENCY POLYGAMY Mononormativity social-intuitional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