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iving Force to Socialize the International Norms of Human Rights
1
作者 LIU BO,a researcher at the Foreign Affairs Institute of the Beiji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1年第6期24-28,共5页
Human rights, as a great term and lofty goal, have unquestionably become a topic of mainstream talk in the present-day world.2 Such mainstream talk has been internal- ized into part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The curren... Human rights, as a great term and lofty goal, have unquestionably become a topic of mainstream talk in the present-day world.2 Such mainstream talk has been internal- ized into part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society is experiencing a profound reorganization and transition in values. All kinds of new interactions under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have resul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norms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which are constructed on the basis of law and ethics. Therefore, analyzing the dynamic factors of socialization that support the operation of human rights norms in international societ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oday's mutually dependent soci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ving Force to socialize the International norms of Human Rights
下载PDF
论超越守法及其治理
2
作者 彭中礼 郑志泽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7,共13页
超越守法是指企业制定并遵守比法律更为严格的自治规范的现象。企业自治规范在国家法的强制要求与社会许可的自发推动下趋于严格,促成了超越守法现象的发生。超越守法现象可分为负担自承和负担转移两种类型,其中负担转移型可能违反法治... 超越守法是指企业制定并遵守比法律更为严格的自治规范的现象。企业自治规范在国家法的强制要求与社会许可的自发推动下趋于严格,促成了超越守法现象的发生。超越守法现象可分为负担自承和负担转移两种类型,其中负担转移型可能违反法治原则,主要表现为企业自治规范缺乏对企业自身的限制,形式合法性欠缺以及违反“法律的统治而非人的统治”原则。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多元规范助力机制的扭曲、议程设置的反制措施难以启动以及企业优位下的消费者权利契约化等。合理规制超越守法,需要从立法上明晰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建立合理的社会规范备案审查制度,形成完备、有效的司法审查制度等。超越守法现象揭示了自下而上的法治社会建设路径具有的可能性,但其违反法治原则的问题也表明自上而下的法治社会建设路径也应当同时相向发力,合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守法 法治 社会规范 自治规范 备案审查
下载PDF
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激励制度研究
3
作者 谭世贵 方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激励是法律的基本功能之一,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激励制度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结构、解决法治建设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激励制度作出原则... 激励是法律的基本功能之一,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激励制度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结构、解决法治建设内生动力不足问题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激励制度作出原则规定,且在激励制度的运用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加之境外国家和地区也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此时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激励制度具有较高可行性。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激励制度应当遵循科学化、体系化原则,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原则,明确性、时机性原则以及程序公正、公开原则,而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构建,则应当从选择激励的立法模式、确定激励的范围、增加激励的种类、优化激励的方式以及设置激励的程序等几个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规范 国家治理 法治建设 激励制度
下载PDF
参与合作社能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吗?——基于技术服务的中介与社会规范的调节效应分析
4
作者 郭岩 汪兴东 聂志平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41,共9页
基于2021年江西省“百村千户”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法,结合中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参与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使用工具变量法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表明:参与合作社能显著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行... 基于2021年江西省“百村千户”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PSM)法,结合中介与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参与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并使用工具变量法验证模型的稳健性。结果表明:参与合作社能显著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技术服务在参与合作社影响农户绿色生产行为采纳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0.43%;社会规范在参与合作社经由增加农户获得的绿色生产技术或服务来促进其采纳绿色生产行为过程的前半路径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社会规范水平越高,技术服务的中介效应越弱。基于此,在大力支持并规范合作社发展,敦促合作社提供优质技术服务以满足个体农户绿色生产需求的同时,应注重全方位激活农村社会规范水平,运用社会规范手段优化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社参与 社会规范 技术服务 绿色生产行为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中“内卷”现象的个体心理内涵及其特征维度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雯 潘超 +5 位作者 姚诗铭 朱佳佳 凌东 杨涵淳 徐静莎 穆妍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23,共17页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内卷”引发了全民关注与讨论,但研究者对内卷的心理内涵、特征维度及其测量工具仍在探索中。本研究首次以文化心理学作为研究视角,提出中国社会的内卷极具新时代意义,是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的多维心理概念。研...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内卷”引发了全民关注与讨论,但研究者对内卷的心理内涵、特征维度及其测量工具仍在探索中。本研究首次以文化心理学作为研究视角,提出中国社会的内卷极具新时代意义,是与中国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的多维心理概念。研究1采用访谈法,通过分析在校学生与在岗社会人员对内卷看法的一手资料,结合扎根理论初步提出内卷的心理内涵及其特征维度,即资源稀缺、社会规范、心理压力、竞争行为。研究2在访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内卷感知测量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包含18个条目的四维度问卷。研究3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和效标效度检验,在跨人群样本中验证了内卷的4个特征维度。研究4采用内卷情境任务发现,在高校情境和组织情境中,内卷感知更高的个体均更易表现出内卷行为倾向。综上,本研究首次明晰中国社会中内卷的心理内涵及其特征维度,并提供了测量个体感知内卷的有效工具,有助于未来探究内卷对个体心理以及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卷 竞争 社会规范 文化心理学 中国社会
下载PDF
村民志愿服务的邻里效应研究--基于社会互动的理论视角
6
作者 马洪旭 李放 沈苏燕 《兰州学刊》 2024年第1期130-144,共15页
立足农村现实邻里环境考察村民志愿服务的行为决策,对激发村民志愿服务热情,进而助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互动视角,以村社为参照群组,利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对村民志愿服务的邻里效应进行了理论推... 立足农村现实邻里环境考察村民志愿服务的行为决策,对激发村民志愿服务热情,进而助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互动视角,以村社为参照群组,利用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对村民志愿服务的邻里效应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考察了邻里效应的内部机制、村社类型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村民志愿服务存在显著的邻里效应,村社其他村民的志愿服务活动每提升1个单位,村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概率提升15.7%—26.7%;村民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村社内部形成的社会规范是邻里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社会规范机制的存在,使得宗族结构较为完整的团结型村社更容易产生村民志愿服务的邻里效应,其次是以多个小亲族共存的分裂型村社,再次是原子化的分散型村社。研究结论为农村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完善、相关政策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理论参考和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 志愿服务 邻里效应 社会互动 社会规范
下载PDF
“翠色真红”--生活史视野下宋女生活服色考论
7
作者 银连桐 王小松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长期以来,宋女日常服色的观点抵牾杂驳,聚讼纷纭。文章通过梳理过往研究,以社会生活史为基本视野,以二重证据法结合传世绘画、出土实物、札记、诗文等探讨宋代女性生活服饰色彩的总体情状。文章认为宋代女装色彩浓艳绚烂和质朴淡雅两种... 长期以来,宋女日常服色的观点抵牾杂驳,聚讼纷纭。文章通过梳理过往研究,以社会生活史为基本视野,以二重证据法结合传世绘画、出土实物、札记、诗文等探讨宋代女性生活服饰色彩的总体情状。文章认为宋代女装色彩浓艳绚烂和质朴淡雅两种格调并峙。文章从皮尔斯“规约符号”的观点出发,认为色彩作为规约符号在政治场合之外、日常生活里只在男性群体中发挥作用,在女性那里并没有具体明晰的规范。宋代女性服色的研究通常以传世绘画为端绪。然而,大多数为文人主持并收藏流转的绘画并不能完整反映时装服色系统的真实情况,政治理念与生活实践之间存在张力与裂隙。宋代女性生活色彩丰富多变。色彩研究必须认识到历史的参与者,即“人”的复杂性,并从日常生活的多重视角出发,才能在丰富纷杂的历史材料中括撮出女服色彩的具体写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彩 皮尔斯符号学 宋代 女子服饰 社会规范 生活史
下载PDF
敬畏与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8
作者 方欢 周天梅 +1 位作者 罗利 李馨云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81-491,共11页
探讨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当下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疫情背景下,以遵守防疫行为准则为例,采用问卷法(被试805名)和实验法(被试105名),考察敬畏与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关系,以及风险感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心理控制源的... 探讨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影响因素是当下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疫情背景下,以遵守防疫行为准则为例,采用问卷法(被试805名)和实验法(被试105名),考察敬畏与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关系,以及风险感知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心理控制源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特质敬畏与状态敬畏对公众的风险感知、遵守防疫行为准则均有正向预测作用;风险感知在特质敬畏和特定情景敬畏条件下与遵守防疫行为准则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一般自然景观敬畏条件下,风险感知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敬畏与风险感知的关系受到心理控制源的调节,且在特质敬畏与状态敬畏条件下调节效果有所不同,但在外控倾向条件下,敬畏对风险感知的预测作用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敬畏促进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作用机制,对促进公众遵守社会规范行为的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畏 社会规范行为 防疫行为准则 风险感知 心理控制源
下载PDF
社会规范和权力感对3-8岁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宋子平 罗英 +3 位作者 余华萍 朱思颖 康春燕 牛玉柏 《人类工效学》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目的 探究社会规范和权力感对3-8 岁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编的玩具分配任务和博弈任务范式,对405 名3-8 岁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1)随着年龄增长,3-8 岁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公平和利他分配逐渐增多,也更加慷慨.(2... 目的 探究社会规范和权力感对3-8 岁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编的玩具分配任务和博弈任务范式,对405 名3-8 岁儿童进行测试.结果 (1)随着年龄增长,3-8 岁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公平和利他分配逐渐增多,也更加慷慨.(2)高权力感的3-8 岁儿童会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低权力感的3-8 岁儿童会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他人及环境要求.(3)命令性规范可能是影响 3-8 岁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利他分配和慷慨行为的首要因素.结论 社会规范和权力感能够对3-8 岁儿童基于资源价值的分配行为产生影响,社会规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公平感及慷慨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行为 资源分配 儿童 社会规范 权力感
下载PDF
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与社会规范违反感知的关系
10
作者 梁冰 王娟 穆妍 《校园心理》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探究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与对他人违反社会规范行为感知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苏北地区175名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考察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采用社会规范违反任务记录评级分数。采用弱社会规范... 目的探究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与对他人违反社会规范行为感知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苏北地区175名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考察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采用社会规范违反任务记录评级分数。采用弱社会规范违反行为与适当行为原始评分之差(简称WSN),强社会规范违反行为与适当行为原始评分之差(简称SSN)作为检测社会规范违反敏感性的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检测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与对他人违反社会规范行为感知之间的关系。结果大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其各维度评分与WSN、SSN均呈负相关(r=-0.713~-0.387;P<0.01)。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其各维度评分对于WSN、SSN均有负向预测作用(P<0.001)。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社会规范违反行为感知有重要的预测作用,个体领悟社会支持能力越强,其对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评级分数越低,表现为对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评价越严格,对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感知也越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悟社会支持 社会规范违反感知 朋友支持 家庭支持 其他支持
下载PDF
“惩前毖后”与“率先垂范”:第三方干预行为的影响效应
11
作者 郭禹辰 刘艳彬 程远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第三方干预是维持和发展社会规范的关键力量,对整个人类群体具有进化意义。补偿和惩罚是第三方干预的两种主要形式,二者均是维护社会规范的重要力量,具有恢复得失平衡以及促进规范遵从的积极作用。研究者广泛认可威慑效应是第三方惩罚... 第三方干预是维持和发展社会规范的关键力量,对整个人类群体具有进化意义。补偿和惩罚是第三方干预的两种主要形式,二者均是维护社会规范的重要力量,具有恢复得失平衡以及促进规范遵从的积极作用。研究者广泛认可威慑效应是第三方惩罚促进规范遵从的主要作用机制,然而也有许多研究结果与该假说相悖。除威慑作用外,第三方干预行为作为高代价信号,也具有澄清社会规范、改变人们规范知觉的作用,这暗示着信号效应可能也是第三方干预促进规范遵从的重要作用机制。探究第三方惩罚促进规范遵从的边界条件、检验第三方补偿等非破坏性措施在维护社会规范方面的有效性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方干预 第三方惩罚 第三方补偿 社会规范 威慑效应 信号效应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及发展方向
12
作者 王长征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1,共4页
实现科学的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对于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中仍存在部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地区差异较大、数据支撑效能不足等问题。为改善相关问题,应从加大失... 实现科学的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对于规范化的知识产权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中仍存在部分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地区差异较大、数据支撑效能不足等问题。为改善相关问题,应从加大失信惩戒威慑力、完善信用制度实施方案、加强大数据技术运用等方面推进知识产权信用治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 信用治理 社会道德准则 法治中国
下载PDF
营利法人社会责任规制体系优化进路研究
13
作者 蒋遐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5-127,共13页
在现代法治社会,营利法人的社会责任既非纯粹的道德自律责任,也非简单的约定责任,而是多元化的法定责任。任何营利法人都不得规避或逃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营利法人承担社会责任必须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要真正实现我国营利法人承担社... 在现代法治社会,营利法人的社会责任既非纯粹的道德自律责任,也非简单的约定责任,而是多元化的法定责任。任何营利法人都不得规避或逃避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营利法人承担社会责任必须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要真正实现我国营利法人承担社会责任法治化,应从立法规范化、司法功能化、国际法律趋同化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拓展。营利法人承担社会责任的范围、种类、内容、方式与程度等,不可仅仅停留于我国《民法典》第八十六条的粗线条规制层面,也不可满足于《公司法》第二十条的规定,应将其进一步细化、类型化、具体化并纳入公司法、侵权法、环境法、税法以及其他行政法规的全视域的法律规制范畴,积极构建多元化实现机制;要重视营利法人社会责任规范的可诉性研究,强化其司法适用性和裁判功能;不断促使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与国际社会法律趋同化保持同步性或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利法人 社会责任 立法规范 司法功能 法律趋同
下载PDF
裁判文书公开的声誉影响及其规范控制
14
作者 张鼎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34-147,共14页
裁判文书公开会产生声誉影响。裁判文书能够承载声誉功能,具有降低交易成本、配置失信后果、提升守信激励等价值,其发挥声誉功能的机制包括声誉信息的生成、存储、传播与验证。裁判文书公开作为声誉机制可能会导致声誉修复困难、声誉过... 裁判文书公开会产生声誉影响。裁判文书能够承载声誉功能,具有降低交易成本、配置失信后果、提升守信激励等价值,其发挥声誉功能的机制包括声誉信息的生成、存储、传播与验证。裁判文书公开作为声誉机制可能会导致声誉修复困难、声誉过度联结、影响过度扩散、诉权行使障碍、不良行为模仿、不准确信息干扰等负面声誉后果,应当设置适当的规范控制声誉后果。通过控制声誉信息丰简度、选择其他替代机制、不公开等方式可以在边际上调节控制声誉后果。对劳动诉讼、离婚诉讼、性犯罪三类裁判文书的声誉影响及其规范控制的分析有助于提炼一般规则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文书公开 声誉影响 规范控制 社会信用体系
下载PDF
商家自我呈现能够增强顾客的感知信任吗?——基于模特图片呈现特征的研究
15
作者 侯德林 黄佳敏 《信息与管理研究》 2024年第2期29-40,共12页
在商家与顾客信息交互过程中,模特图片呈现特征对于顾客感知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模特的图片呈现(有无真人模特、模特的肤色、模特的体型)正向影响顾客的感知信任,并且感知相似性在模特图片呈现特征对顾客感知信任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 在商家与顾客信息交互过程中,模特图片呈现特征对于顾客感知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模特的图片呈现(有无真人模特、模特的肤色、模特的体型)正向影响顾客的感知信任,并且感知相似性在模特图片呈现特征对顾客感知信任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网购平台的可信度和互动性、顾客的心理模拟以及信任倾向正向调节模特图片呈现对感知信任的影响,且均正向调节感知相似性的中介作用。文章有利于缓解社会身材焦虑现象,丰富了线上商务活动中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于消费者的信任产生机制进行探讨,并进一步丰富了视觉营销理论,对商家的自我呈现进行有效的指导,也可以为网络商家进行有效的产品图片展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交互 社会规范理论 模特图片呈现 顾客信任 感知相似性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域下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构建
16
作者 唐兴军 李标 谢鑫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3期59-67,共9页
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基础,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内在要求。以关系网络、社会信任和互惠规范为核心要素的社会资本作为内嵌于乡村社会中的重要治理资源,与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高度的价值契合与逻辑... 治理共同体的构建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基础,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内在要求。以关系网络、社会信任和互惠规范为核心要素的社会资本作为内嵌于乡村社会中的重要治理资源,与乡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高度的价值契合与逻辑关联。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社会关系网络日趋松散、社会信任流失、互惠规范乏力,乡村治理共同体重建面临着社会资本接续不济、存量不足、功能衰弱等困境。新时代要实现乡村治理共同体的重建,需要重构关系网络,以组织再造优化乡村治理结构;重建互惠规范,激活乡村多元主体参与动能;重塑社会信任,培育乡村治理的公共精神与共情文化,通过社会资本再造驱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乡村治理共同体 关系网络 社会信任 互惠规范 乡村文化
下载PDF
中国特色人文社科术语译名修订效果评估研究
17
作者 于栋楠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98-102,共5页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日译本初版和第2版为语料,以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为依托,以中国特色人文社科术语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对比分析法、调查问卷法、语料库方法,从语际、人际、语内三个维度综合评估翻译修订效果。研究表明,约80...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日译本初版和第2版为语料,以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为依托,以中国特色人文社科术语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对比分析法、调查问卷法、语料库方法,从语际、人际、语内三个维度综合评估翻译修订效果。研究表明,约80%的译名修订后遵循关系规范、交际规范、期待性规范,对外话语构建与传播效果更佳,今后译本修订时在术语的解读性信息和文字表记层面仍有改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术语 翻译规范 修订 效果评估
下载PDF
非社会的社会性:弥补人工智能责任缺口的一种纾困尝试
18
作者 栾云镪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突破性发展为人类提供诸多便利,但技术的社会属性引发了医学、哲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对其道德责任缺口问题的深层隐忧,争议的核心是AI技术发展是否可控,AI是否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能动性和体验性,...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突破性发展为人类提供诸多便利,但技术的社会属性引发了医学、哲学、法学等学科领域对其道德责任缺口问题的深层隐忧,争议的核心是AI技术发展是否可控,AI是否可以像人类一样具有能动性和体验性,如何提高AI的道德敏感度。“非社会的社会性”理论为弥补AI的道德缺口提供了一种纾困策略:将“人是目的”作为道德尺度,以人类自身责任主动把握智能技术伦理主动,重塑智能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限制条件,为引导其向负责任发展提供规范性道德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社会性 社会性 人工智能 责任 伦理边界 伦理规范
下载PDF
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的宏观分析框架
19
作者 汪波 周其鑫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1,共8页
市域治理作为省域治理与县域治理之间的枢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承上启下功能。“TOE-SC”框架在“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的基础之上融入了党建引领与制度规范双重因素,从而形成更具本土性的分析框架,以从宏观层面... 市域治理作为省域治理与县域治理之间的枢纽,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承上启下功能。“TOE-SC”框架在“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的基础之上融入了党建引领与制度规范双重因素,从而形成更具本土性的分析框架,以从宏观层面上把握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的整体逻辑。在此框架之下,党建引领、生态重塑、技术赋能、组织优化与制度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市域社会治理场域相互耦合的知识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 TOE-SC 党建引领 制度规范
下载PDF
Misperceptions of peer gambling norms among adolescents: Analysis of a national sample in Finland
20
作者 Susanna Raisamo Tomi Lintonen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2年第2期131-136,共6页
Introduction: Misperceptions of peer drinking norms are widely documented in the US student population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ersonal consumption.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misperceptions of peer gambling... Introduction: Misperceptions of peer drinking norms are widely documented in the US student populations and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ersonal consumption.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misperceptions of peer gambling, and none of these have been conducted among adolescents in the European context. In a national sample, we examined misperceptions of peer gambling in Finland. Tenets of the social norms approach form a framework for discussion of the findings. Methods: Participants were 4526 adolescents aged 12 to 18 years who completed the nationwide Adolescent Health and Lifestyle Survey in 2011. Main measures were gambling behavior and the perception of same age-sex peers’ gambling. Misperception was an overestimation of the frequency of gambling by others compared to the actual frequency of gambling. Results: Adolescents held substantial misperceptions of peer gambling, imagining they gambled much more than they actually did. Age, sex, and gambling behavior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perceptions. The extent of misperception was greatest among monthly gamblers, whereas non-gamblers and daily gamblers were more accurate in their perceptions. Estimations of peers’ gambling frequency were more accurate in boys than in girls and among those aged 12 years than among older adolescents.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adolescent gambling prevention efforts could benefit from adopting a social norms approach;that is, correcting gambling-related misperceptions might discourage gambling and protect adolescents from adopting more severe gambling patte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 GAMBLING social norms MISPERCEPTIONS PEER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