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9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ing Social Vulnerability to Natural Hazard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HUANG Jianyi SU Fei ZHANG Pingy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4期472-485,共14页
Social vulnerability in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pacity to cope with natural hazards and disaster losses suffered within and between places.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has been re... Social vulnerability in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pacity to cope with natural hazards and disaster losses suffered within and between places.The assessment of social vulnerability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 critical step in understanding natural hazard risks and enhancing effective response capabilities.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initial study of the social vulnerability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B-T-H) Region in China.The goal is to replicate and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Social Vulnerability Index(So VI) method in a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Thirty-nine variables adapted from the So VI were collected in relation to two aspects:socioeconomic vulnerability and built environment vulnerability.Using factor analysis,seve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variable set:the structure of social development,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government financial strength,social justice and poverty,family structure,the intensity of space development,the status of residential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and building structure.Factor scores were summed to get the final So VI scores and the most and least vulnerable units were identified and mapped.The highest social vulnerability i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tudy area.The least socially vulnerable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Beijing,Tianjin and Shijiazhuang core urban peripheral and central city areas of the prefecture-level ci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a useful tool for revealing places that have a high level of vulnerability,in other words,areas which are more likely to face significant challenges in coping with a large-scale event.These findings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olicy mak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hazards social vulnerability factor analysis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下载PDF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in Regional Social Governance
2
作者 Tang Jun Wu Jun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2022年第1期44-61,共18页
Reforms in social governance are promoted by changes in social environments.Social governance models cannot be constant,and the rise of every innovative governance model is inseparable from an ever-changing society.Th... Reforms in social governance are promoted by changes in social environments.Social governance models cannot be constant,and the rise of every innovative governance model is inseparable from an ever-changing society.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in regional social governance is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agents,actions,and processes.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of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in regional social governance are de-administration and market-based.The key elements of the collaborative regional social governance model include:delegating power from central authorities,transferring selected social governance affairs,enha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in social governance agents,diversifying these agents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gency to strengthen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for social governance agents,strengthen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and ensuring the normal progress of the governance processes.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odel in regional social governance should be built in three aspects:a system of institutional norms,a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and law-base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social governance COLLABORATION innovation model
下载PDF
China to Boost Economic,Social Development in Tibetan Regions
3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9年第1期40-40,共1页
China's State Council held an executive meeting on Oct. 15, 2008, discussing how to support development in the Tibetan regions of Qinghai, Sichuan, Yunnan and Gansu provinces. Tibetan regions in these areas are auto... China's State Council held an executive meeting on Oct. 15, 2008, discussing how to support development in the Tibetan regions of Qinghai, Sichuan, Yunnan and Gansu provinces. Tibetan regions in these areas are autonomous where Tibetans and people of other nationalities live together. The regions are the important plateau ecological bar- rier that cover the head-stream area of major rivers, such as the Yellow, Yangtze and Lanca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 to Boost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in Tibetan regions
下载PDF
地方铁路引入社会资本的合作机制研究
4
作者 王大鹏 荣朝和 王杨堃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0,共7页
地方铁路为地方经济和铁路行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地方政府铁路事权和支出责任的逐步增强,地方铁路建设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引入社会资本时,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责任和风险不能合理配置,这极大影响了地方铁... 地方铁路为地方经济和铁路行业的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地方政府铁路事权和支出责任的逐步增强,地方铁路建设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引入社会资本时,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责任和风险不能合理配置,这极大影响了地方铁路的健康发展。以罗定铁路为案例,通过分析政府为缓解债务压力引入民营资本,却被民营资本套牢又不得不重回政府主导的建设发展历程,阐明铁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遵循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总结罗定铁路引入社会资本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地方政府应树立“有责政府”主体意识,重视铁路的经济属性、资本属性和风险属性,引入社会资本合作时要加强在市场准入、利益分配、风险分担和激励约束等方面的机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责政府 社会资本 地方铁路 可持续发展 合作机制
下载PDF
医社、药市、信仰:明清杭州吴山的医疗社会
5
作者 冯玉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明清时期,经历代沿传累积,以杭州吴山及周边街区为中心,形成一个以医者、药商、民众为主体,包括医学、诊疗、药市、信仰等多维空间在内的医疗社会。在杭州的城市空间中,吴山处西湖东南之畔,又临杭州商业中心清河坊街,为人口密集、商业... 明清时期,经历代沿传累积,以杭州吴山及周边街区为中心,形成一个以医者、药商、民众为主体,包括医学、诊疗、药市、信仰等多维空间在内的医疗社会。在杭州的城市空间中,吴山处西湖东南之畔,又临杭州商业中心清河坊街,为人口密集、商业繁盛、文社汇聚之地。尤其特别之处,吴山为城中之山。山上庙宇林立,山顶平升处有药王庙矗立,既是药商同业祭祀聚会之处,又是民众祈拜安康之所。山间有侣山堂,是张志聪、高世栻等行医讲学处,亦为后人所言钱塘医派的主要活动地。吴山之侧还有名医汇集。在山下及坊街上,诸多知名药堂、药铺开设于此。时间序列上的累积,街区空间上的汇集,体现了医、病、药之间紧密的市场和社会关联,构建起以吴山为中心的医疗社会。这一医疗社会既呈现了以医者、药商为主体的医疗行业之链,也是杭州社会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根植并嵌合于杭州的历史进程及民众的生活空间中。它既为在地民众提供公共医疗服务,也维系着医疗共同体的存续发展。明清杭州吴山的医疗社会的构成及其功能表明,“医疗社会”不只具有学科及认知意义,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也是具化可见的历史实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杭州吴山 信仰 药市 医社 区域社会史
下载PDF
牡丹江地区早教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式研究
6
作者 顾媛媛 周世华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8期85-92,共8页
本文通过对牡丹江地区早教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梳理出目前实践探索出的牡丹江地区早教社会服务三种体系构建模式,即中央财政支持的(普惠性托幼中心)、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的(社区普惠性托幼一体化幼儿园)、校企合作的(... 本文通过对牡丹江地区早教社会服务体系构建形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梳理出目前实践探索出的牡丹江地区早教社会服务三种体系构建模式,即中央财政支持的(普惠性托幼中心)、地方政府与高校合作的(社区普惠性托幼一体化幼儿园)、校企合作的(托幼一体化幼儿园)形式、优势、家长反馈效果。总结凝练出“丹江模式”早教社会服务体系,对我国托育和早教社会服务体系的构建有一定的借鉴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江地区 早教 社会服务体系 构建模式 丹江模式
下载PDF
福州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
7
作者 林东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5-31,共7页
研究福州市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福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福州市2012—2021年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福州市旅游产业、... 研究福州市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福州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福州市2012—2021年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福州市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三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值整体呈增长态势;在2012—2019年,未受到新冠疫情影响期间,福州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值都高于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说明福州旅游产业发展稳健,潜力大;福州市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数值整体处于上升的态势,三者耦合协调度趋向良性,但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还有上升的空间。福州市需要制定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战略,发展区域经济,完善社会环境,促进旅游产业智慧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社会环境 耦合协调
下载PDF
西藏教育事业70年来发展历程与价值研究
8
作者 强巴央珍 陈奕铭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0期1-4,共4页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漫长的历程中,经历了多个特色鲜明的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特点,对西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民族团结,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了边疆社会和谐。结合西藏当前的社会...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漫长的历程中,经历了多个特色鲜明的时期,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特点,对西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促进了民族团结,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保障了边疆社会和谐。结合西藏当前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现状,西藏自治区应加强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推动宗教与教育机构的融合,促进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加强西藏与内地的联动融合,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事业 西藏自治区 和平解放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地区社会信任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谢帮生 李梅红 董丙瑞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高质量发展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提升企业的ESG表现有助于推动该目标实现。文章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地区社会信任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社会信任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 高质量发展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提升企业的ESG表现有助于推动该目标实现。文章以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地区社会信任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社会信任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ESG表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公司为民营企业,公司所在地的法律制度不完善或者分析师关注度低时,社会信任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地区社会信任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途径,来促进企业进行ESG实践。以上发现有助于理解地区社会信任影响微观企业的作用机理,也为企业ESG表现的提升和我国ESG的发展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社会信任 ESG表现 融资约束 代理成本
下载PDF
湘西民族村寨公共空间与居游行为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成君 何韶瑶 +1 位作者 何川 许建和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9-36,共8页
湘西作为乡村旅游先行地区,民族村寨建设虽取得较好成效,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环境供给不完善等供需不平衡问题,给公共空间功能的有效发挥带来困境。以湘西典型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客观空间、村民行为... 湘西作为乡村旅游先行地区,民族村寨建设虽取得较好成效,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健全、旅游环境供给不完善等供需不平衡问题,给公共空间功能的有效发挥带来困境。以湘西典型民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客观空间、村民行为、游客行为网络模型,从村域、局部、单点三个维度对比分析居游行为与公共空间的关联性与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村民、游客与公共空间关联度存在差异性,村民行为活动分散,偏好生产生活、邻里交往空间,与物质承载、社会节点空间关联度较大;游客行为活动较为集中,喜好民族特色显著的公共空间,与文化传承空间关联密切。最后,基于空间行为关联机制,以公共空间形态与村民、游客需求为导向,从村域层面连通性、局部组团凝聚性、节点空间多重性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有助于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公共空间 居游行为 社会网络 湘西地区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经济网络关联研究
11
作者 杨韵 《中国商论》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根据近三年的经济统计数据,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关系网络,并分析验证经济网络下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具有高密度和明显的网络化结构,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的三... 根据近三年的经济统计数据,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关系网络,并分析验证经济网络下的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具有高密度和明显的网络化结构,呈现出“核心—半边缘—边缘”的三级圈层结构特征。凝聚子集分析结果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空间组织上可以细分为4个城市子群。本文通过QAP分析发现,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的因素包括城市之间的距离、要素扩散与聚集、从业人口的流动、对外贸易发展以及内需消费等,并基于实证分析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 空间经济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QAP分析 区域经济
下载PDF
中国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的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空间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李盛竹 蒋凡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5-128,共14页
数字化共享手段能够突破社会公共资源获取的时空限制,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化。聚焦数字化时代背景,多层级、多维度考察中国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水平,对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社... 数字化共享手段能够突破社会公共资源获取的时空限制,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化。聚焦数字化时代背景,多层级、多维度考察中国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水平,对于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社会均衡、融合、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数字化治理与发展视阈,构建起包含基础设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区服务六大方面的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熵值法对数字化共享水平进行测度;同时,采用Dagum Gini系数、Moran’s I指数和空间收敛模型,系统地考察共享水平的区域差异根源、空间相关性及其收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的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距并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但呈上升趋势;数字化共享水平的总体区域差异不断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数字化共享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各省份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分布特征,并且其空间依赖性突出、异质性明显、稳定性较高;全国及三大区域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存在直观的收敛特征,低共享水平省份对高共享水平省份具有显著的追赶效应。因此,可通过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完善共享支撑体系、创新共享途径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法和途径来加快推动社会公共资源数字化共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共资源 数字化共享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下载PDF
四川省区域协同创新网络体系研究——基于“一干多支,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思考
13
作者 于代松 高珊红 刘琳鑫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6-84,共9页
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结合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共兴”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利用熵权法评估四川省各市(州)的创新能力,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四川省创新协同网络进行分析,探究了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结... 在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结合四川“一干多支,五区共兴”的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利用熵权法评估四川省各市(州)的创新能力,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四川省创新协同网络进行分析,探究了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是四川省的创新高地,成都平原整体的创新能力显著强于其他四区,存在明显的断层现象;四川省的创新能力呈现出“中心—边缘”的空间格局,成都市的极点效应辐射范围仅在成都平原内,未能同整个四川的创新系统融合;遂宁、南充、自贡等地的中介作用效果不佳,创新辐射的承接效果较差,未能有效带动四川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提出要建立成都平原与各区间完备的创新互动机制;强化成都辐射,重视中心节点的承接作用;立足区域特点,促进特色发展;促进创新资源有效配置,实现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评价 区域协同创新网络 区域协同体系 社会网络分析 四川省
下载PDF
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及驱动因素研究
14
作者 任英华 王传引 +1 位作者 张晨瑜 高婷婷 《调研世界》 2024年第7期3-14,共12页
本文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1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指数,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现... 本文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熵权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市)2012—2021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指数,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水平,采用二次指派程序(QAP)考察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及中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省份间空间关联较弱,区域协同发展程度较低;块模型分析表明,净溢出板块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协同性最好;总体而言,内部驱动因素中的产业绿色化、产业数字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以及外部驱动因素中的政府创新支持度、人口流动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同发展促进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体系 区域协同发展 驱动因素 社会网络分析 QAP
下载PDF
自贸区制度创新网络联动的空间溢出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5
作者 苏振东 宫硕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74,共19页
以长三角的上海自贸区和浙江自贸区为例,采用2008—2019年包括其所在城市及周边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空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筛选处理组与控制组,然后分别构建政策综合视角下的异质性双重差分模型(Heterogeneous DID)和政策空间... 以长三角的上海自贸区和浙江自贸区为例,采用2008—2019年包括其所在城市及周边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空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筛选处理组与控制组,然后分别构建政策综合视角下的异质性双重差分模型(Heterogeneous DID)和政策空间分割视角下的三重差分模型(DDD),深入考察评估“双自贸区之间的制度创新空间联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叠加效应。研究发现:不仅自贸区各自的制度创新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溢出效应,而且自贸区之间的“制度创新联动”更是对中间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时空两个维度上的序贯“溢出叠加效应”;而且,定量评估还表明,中间区域受到的这种“溢出叠加效应”要远大于单一自贸区对周边地区的单纯溢出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更表明:自贸区对省会城市、内陆城市、地理临近城市和大型城市经济的溢出效应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制度创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溢出效应 社会网络分析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西南地区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测度与区域差异
16
作者 于凌云 胡蕊 刘海英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96,共12页
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是老年人共享改革成果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文章从“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个维度对西南地区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与预测。研究发现:时间演变上,2012—2022年西南地区水平整体稳步上... 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是老年人共享改革成果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文章从“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个维度对西南地区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与预测。研究发现:时间演变上,2012—2022年西南地区水平整体稳步上升,各子维度波折上升;区域差异上,西南总体呈现两阶段变化趋势,以区域内差异为主,子维度区域差异为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物质帮助;未来趋势上,2023—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上升且区域差异不断缩小。据此,提出了保障物质、持续照护、重视关爱的养老服务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 人口老龄化 区域协调发展 高质量发展 社会保障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耦合——基于我国285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毛丽娟 夏杰长 刘睿仪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5-106,共12页
城市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城市良性建设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新兴数字技术不断加深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治理,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梳理数字技术与城市... 城市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城市良性建设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新兴数字技术不断加深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治理,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提升城市韧性水平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梳理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之间的耦合协调过程,构建城市韧性水平和数字技术发展水平指标,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以及障碍度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的数字技术和城市韧性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探讨耦合协调度的时序演进、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数字技术和城市韧性整体发展水平均呈稳步上升趋势,同时,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也在不断上升。第二,我国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耦合空间差异呈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其中,华中、华北地区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的耦合协调发展更为均衡,而华南地区的失调水平最高。第三,数字基础设施和社会韧性是影响数字技术系统和城市韧性系统耦合协调水平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提升数字技术与城市韧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效果,要积极搭建数据共享、标准统一和融合互通的数据平台;推动资源和人才的跨区域流动,促进与周边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注重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与福利提升,推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扶残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市 韧性 城市治理 社会治理 耦合协调度 区域
下载PDF
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动态综合评价
18
作者 江玉杰 万征 陈继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7-1946,共10页
为准确评价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通过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为水上交通安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首先,从事故的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角度出发,建立包含8个指标的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使用博弈赋权法对熵权法所得权重和... 为准确评价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通过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为水上交通安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首先,从事故的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角度出发,建立包含8个指标的区域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使用博弈赋权法对熵权法所得权重和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 CRITIC)所得权重进行组合,以确定各时段评价指标组合权重,并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对各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进行各时段静态综合评价。再次,通过混合时序算子集结各时段静态综合评价值,求得各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的动态综合评价值,进而判断各地区海事事故的治理效果。最后,运用所建评价模型对2017—2021年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4个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与单一赋权TOPSIS法相比,博弈赋权-TOPSIS法所得静态综合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靠;与单一时序算子相比,混合时序算子所得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靠;随着海事事故治理策略和治理强度不同,上海和广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呈上升趋势,而浙江和山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呈下降趋势;广东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稳定性最强,而浙江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稳定性最弱;上海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最好,而浙江地区海事事故治理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社会工程 区域海事事故 治理效果 动态综合评价 博弈赋权-TOPSIS法 混合时序算子
下载PDF
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与人力资源分布的区域均衡
19
作者 王婧妍 赵群 冒荣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化,城镇化的聚集效应也伴随着人力资源分布上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扩大的马太效应,这可从全国人口普查中有关区域人口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比例的差异上得到印证。正在推进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有力地促进了城镇化,城镇化的聚集效应也伴随着人力资源分布上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扩大的马太效应,这可从全国人口普查中有关区域人口大学文化程度人数比例的差异上得到印证。正在推进的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在发挥聚集效应的同时消减那种马太效应,促进人力资源分布的区域均衡;因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应注重更好地为县域培养和输送人才。为此,需要县域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县域基层工作。由于中国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规模已临近增长的极限,县域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多地只能基于存量的结构调整,这种调整的张力在教育内部来自未尽的部分高校拓展学校建筑空间和校园用地的惯性以及中职学校升格的惯性。而要建立能让高校毕业生更多更好在县域工作的长效机制,就需要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新的社会生态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新型城镇化 区域均衡 社会生态
下载PDF
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统计测度与时空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宇润 刘宏伟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68,共6页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社会稳定、社会参与、社会公正、社会成长和公共服务5个维度构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考察其地区差异和时空演变特...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社会稳定、社会参与、社会公正、社会成长和公共服务5个维度构建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TOPSIS法、Dagum基尼系数、莫兰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考察其地区差异和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总体上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区域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省份间呈现“东优西劣”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趋势,地区间差异在整体差异中占主导地位,地区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不同区域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并非随机分布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全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绝对差异表现出一定幅度的扩大趋势,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极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差异 时空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