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同富裕为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带来的启示
1
作者 孔凡飞 黄鹏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7期13-16,共4页
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本研究从救助理念、目标定位、服务递送三个维度探讨我国社会救助的转变方向及社会工作者参与到社会救助中的路径,发现社会工作在参与社会救助时扮演着专业服务的提供者、社会正义价值的维护者、救助对象能力发展的支... 在共同富裕视域下本研究从救助理念、目标定位、服务递送三个维度探讨我国社会救助的转变方向及社会工作者参与到社会救助中的路径,发现社会工作在参与社会救助时扮演着专业服务的提供者、社会正义价值的维护者、救助对象能力发展的支持者三个重要角色,突出了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救助的功能作用。为更好地参与社会救助,应从价值理念的介入、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多元参与三个方面拓宽社会工作参与路径,使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更加符合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 救助理念 目标定位 专业优势 服务递送 多元参与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救济与城市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理念建设 被引量:7
2
作者 汪雁 慈勤英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8-44,共7页
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是现代社会救助不可回避的历史基础 ,其救济思想源于道义性。城市居民社会救助制度是对传统社会救济的根本性改革 ,其基本原则与传统社会救济截然不同 ,即强调社会救助中政府的法定责任、公民的法定权利和对应义务的统... 中国传统社会救济是现代社会救助不可回避的历史基础 ,其救济思想源于道义性。城市居民社会救助制度是对传统社会救济的根本性改革 ,其基本原则与传统社会救济截然不同 ,即强调社会救助中政府的法定责任、公民的法定权利和对应义务的统一。然而 ,传统社会救济思想以其强大的惯性力量影响着现代社会救助理念建设 ,使其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主要为 :对政府责任和公民权利强调不够 ;对民众社会救助义务宣传不力。理念建设的滞后使部分民众和工作人员对社会救助认识模糊、混乱 ,阻碍了社会救助制度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贫困入口 社会救济 社会救助 理念建设
下载PDF
社会救助:理论界定与中国的实践展开(上)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光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9-108,共10页
社会救助及其制度完善是转型中国社会和法制生活中的焦点之一,但纵观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社会救助的理论研究和社会救助实践,尚存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关于"社会救助"的界定及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等方面,或者在一些常识性... 社会救助及其制度完善是转型中国社会和法制生活中的焦点之一,但纵观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社会救助的理论研究和社会救助实践,尚存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在关于"社会救助"的界定及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等方面,或者在一些常识性问题的理解中夹杂着诸多观念混淆甚至错误,或者制度构建中缺失对中国社会救助立法及其转型背景的重视。通过重回"社会救助"的制度事实、价值理念和语词逻辑原点,对社会救助的理论做一些系统性思考,进而以此为参照系,立足于中国社会的转型背景及其对社会救助提出的特殊要求,从立法体例、救助内容和管理体制等三个主要方面来检讨中国社会救助的现实制度并关照其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济贫法》 底线保障 集合概念 社会救助立法
下载PDF
社会救助:理论界定与中国的实践展开(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光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120,共7页
社会救助及其制度完善是转型中国社会和法制生活中的一个聚焦点,纵观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社会救助的理论研究和现实中的社会救助实践,尚存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关于"社会救助"的界定及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等方面,或者在一些常... 社会救助及其制度完善是转型中国社会和法制生活中的一个聚焦点,纵观目前国内学界关于社会救助的理论研究和现实中的社会救助实践,尚存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特别是关于"社会救助"的界定及社会救助制度构建等方面,或者在一些常识性问题的理解中夹杂着诸多观念混淆甚至错误,或者缺失对中国社会救助立法及其转型背景的重视。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重回"社会救助"的制度事实、价值理念和语词逻辑原点,以期对社会救助的理论做一些系统性思考,进而以此为参照系,立足于中国社会的转型背景及其对社会救助提出的特殊要求,从立法体例、救助内容和管理体制等三个主要方面来检讨中国社会救助的现实制度并关照其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济贫法 底线保障 集合概念 社会救助立法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不适及应对——由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素凤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90-95,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使命和新出现的贫困现象,对我国的社会救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则反映了我国的社会救助理念没有实现由消极救助向积极救助的转变、救助工作缺... 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使命和新出现的贫困现象,对我国的社会救助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则反映了我国的社会救助理念没有实现由消极救助向积极救助的转变、救助工作缺乏立法支撑和强制、救助方式单一、救助部门之间缺乏管理、协调和沟通、农村基层救助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为应对挑战与不适,我国的社会救助应在立法、理念、方法、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充分发挥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救助 新时期 救助理念 救助方式 精神贫困
下载PDF
南京政府时期慈善观念向社会救济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2
6
作者 蔡勤禹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中国历史上常把社会救济称为慈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将其分为官办慈善、公办慈善和私办慈善。随着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深化,人权观念、政府责任观念和社会连带责任观念的传播,在南京政府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将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区别开来... 中国历史上常把社会救济称为慈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将其分为官办慈善、公办慈善和私办慈善。随着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深化,人权观念、政府责任观念和社会连带责任观念的传播,在南京政府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将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区别开来,并逐步以"社会救济"一词来取代"慈善"表述,将社会救济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并制度化。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一起,纳入国民政府的民生政策范畴,推进了民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政府 慈善观念 社会救济观念 政府责任 社会连带责任
下载PDF
清末社会救济观念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的变化
7
作者 王荣菊 李兴祥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1-83,110,共4页
晚清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观念经历了一场变革。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是清末社会救济... 晚清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救济观念经历了一场变革。伴随着近代"西风东渐"的进程,西方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制度开始传入中国。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是清末社会救济观念的重大变化,而正是"教"功能的加强,推动了我国传统慈善事业向近代性质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社会救济观念 变化
下载PDF
宋代社会救济理念研究
8
作者 张琴诗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4-87,共4页
宋代称得上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王朝,其社会救济体系比较完善。纵观整个宋朝,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从“幼有所养”到“老有所依”的社会救济体系,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安定百姓生活起了重要作用,其社会救济的理念也... 宋代称得上是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王朝,其社会救济体系比较完善。纵观整个宋朝,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从“摇篮”到“坟墓”,从“幼有所养”到“老有所依”的社会救济体系,对于保障社会稳定、安定百姓生活起了重要作用,其社会救济的理念也臻于成熟。宋代社会的救济理念与救济路径对完善当下社会救济制度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社会救济 理念
下载PDF
浅析我国农村乡村互助型社区建设的机制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静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9-24,共6页
农村社会养老、安残、救济特殊困难户是政府职责,也是农村集体和村民的共同责任,现阶段我国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有利有弊,集体供养需要社会互助,建立用社会自助互助补偿社会救助,帮助五保老人回归社会、联谊社区,是民政部门政策配套要做... 农村社会养老、安残、救济特殊困难户是政府职责,也是农村集体和村民的共同责任,现阶段我国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有利有弊,集体供养需要社会互助,建立用社会自助互助补偿社会救助,帮助五保老人回归社会、联谊社区,是民政部门政策配套要做的工作,开展我国农村社会互助需要理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保”供养 社会互助 农村社会互助 自助 社会救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