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ocio-Demographics of HIV-Infected Persons with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in Zaria, Nigeria
1
作者 O. H. Ezeh C. C. Ezeh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17年第4期228-232,共5页
Introduc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more than 330 million persons are living with HIV-infection globally and in Nigeria about 3.4 million persons are living with the infection, with an annual death rate of 180,000. Psy... Introduc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more than 330 million persons are living with HIV-infection globally and in Nigeria about 3.4 million persons are living with the infection, with an annual death rate of 180,000.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often accompanies chronic illnesses an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substance abuse, poor health seeking behaviour and adherence to treatment program;it may worsen existing health problems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Until the burden is effectively identified, intervention cannot be planned. Until there is cure, the goal is to manage and cope effectively with HIV-infection. Little if any studies have been done in this area in the North West geopolitical zone of Nigeria, the study would help to identify high risk groups and prevent the progression and spread of the infection. Objectives: To identify HIV-infected persons with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accessing HIV-clinic at Shika Hospital, Zaria, Kaduna State;and analyze their socio-demographic profile. Methodology: A cross sectional descrip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ssess and analyze the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HIV-infected persons attending Shika hospital Zaria Nigeria, who screened positive for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A total of 109 HIV-infected persons receiving HAART at Shika clinic, Zaria, Kaduna State, Nigeria, were 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measuring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and socio-demographic data. The participants ranged in age between 18 and 75 years. Results: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software 15. Both descriptive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were performed on the data. Results indicate a total prevalence rate of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of 78 percent among participants. Of this, about 16.2 percent were severely distressed, 25.1 percent moderately distressed and 36.7 percent were mildly distressed. The fe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distressed than men (65 percent vs. 35 percent of those with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OR = 3.5 CI 95 percent). It was (57 percent) for patients whose HIV-infection was of relatively shorter duration (less than 4years) than (43 percent) those of longer duration (5 years and above;OR = 1.7, CI 95 percent = 1.1 - 3.5). The age group (18 - 40 years) was more likely to screen positive for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58.3 percent vs. 41.7 percent, OR = 2.4, CI 95 percent), than the age group (41 - 75 years). On the other hand, Christians were more likely than Muslims (55 percent vs. 45 percent, OR = 1.5, CI 95 percent = 1.1 - 3) to be distressed. For married patients with partners it was 20 percent and for singles 30 percent;for the widowed (12 percent) and divorced (38 percent). At the level of tribal/ethnic groups, it was 13 percent for Ibos, 22 percent for Yorubas, 27 percent for Hausas and 38 percent for all the other minority tribes put together. Conclusion and recommendations: The study has been able to identify the presence of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among HIV-infected persons as high and analyze the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t as significant. Periodic screening of HIV-infected persons for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and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 was recomm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ywords HIV-INFECTION psychologICAL MORBIDITY socio-DEMOGRAPHICS HAART
下载PDF
儿童难治性哮喘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
2
作者 杨明明(综述) 周瑜(审校)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441-444,453,共5页
儿童难治性哮喘严重影响儿童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国内尚无儿童难治性哮喘诊疗指南。该文从基因、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对儿童难治性哮喘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基因检测及生物学指标对儿童难治性哮喘进行早期识别及基于分子水平的... 儿童难治性哮喘严重影响儿童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国内尚无儿童难治性哮喘诊疗指南。该文从基因、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等方面对儿童难治性哮喘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通过基因检测及生物学指标对儿童难治性哮喘进行早期识别及基于分子水平的个体化治疗,并结合控制环境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调节对儿童难治性哮喘防控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环境 社会心理因素 儿童难治性哮喘 综述
下载PDF
吉登斯的社会心理思想——高度现代性境况下的自我认同问题 被引量:8
3
作者 沈杰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1期81-92,共12页
吉登斯以现代性为主题构建的社会理论体系中包含着独特的社会心理思想。在他看来,现代性的晚近演进势态已经严重侵蚀人类的生存,给本体性安全、信任机制和自我认同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从而使生活在高度现代性境况中的人们产生了普... 吉登斯以现代性为主题构建的社会理论体系中包含着独特的社会心理思想。在他看来,现代性的晚近演进势态已经严重侵蚀人类的生存,给本体性安全、信任机制和自我认同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扰,从而使生活在高度现代性境况中的人们产生了普遍的焦虑。他从一种独特角度即自我心理机制的变化考察了高度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因此,自我认同问题的探究成为吉登斯分析现代社会运行和现代性问题的一个基点,而通过现实中的社会心理核心问题来分析社会结构运行状况及其问题则成为了他社会理论的一个突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登斯 高度现代性 自我认同 社会心理思想
下载PDF
心理援助热线成年与未成年自杀高危来电者特征及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丽婷 李春玲 +1 位作者 伍梦洁 童永胜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目的比较心理援助热线成年与未成年自杀高危来电者的特征和影响即刻干预效果的因素,为制定不同年龄人群的热线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于2021年1月-6月接听的2229例自杀高危来电者纳入研究,分为成年组(n=1344)和未... 目的比较心理援助热线成年与未成年自杀高危来电者的特征和影响即刻干预效果的因素,为制定不同年龄人群的热线干预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北京市心理援助热线于2021年1月-6月接听的2229例自杀高危来电者纳入研究,分为成年组(n=1344)和未成年组(n=885)。接线员询问来电者并收集其一般资料、自杀意念、社会心理特征以及主诉问题等资料,比较成年组和未成年组以上资料的差异。在热线干预前后,评估来电者的痛苦程度、自杀意念强烈程度和希望程度,并比较成年组和未成年组的改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比较两组来电者三个干预效果指标并探讨其关联因素。结果与成年组相比,未成年组报告家庭成员关系问题、学习问题、自杀未遂史和害怕被攻击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5.604、24.706、41.944、106.527,P均<0.01)。电话干预后,未成年组中希望程度改善的比例更高(42.74%vs.30.97%,χ^(2)=26.042,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成年组相比,未成年组中有严重抑郁情绪者痛苦程度改善更明显(OR=0.650,95%CI:0.510~0.827),未成年组中有物质依赖者希望程度改善的几率更高(OR=0.550,95%CI:0.327~0.926),未成年组中有慢性生活事件者自杀意念强烈程度改善的几率更高(OR=0.565,95%CI:0.328~0.973)。结论心理援助热线成年自杀高危来电者更关注家庭外人际关系、工作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而未成年自杀高危来电者更关注家庭关系及学习问题;未成年组干预效果受严重抑郁情绪、物质使用问题以及慢性生活事件等问题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未成年人 社会心理特征 干预效果 心理援助热线
下载PDF
缅甸族际社会心理距离调适的政治信任效应
5
作者 孔建勋 郝栋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83,共12页
族群矛盾和冲突逐渐成为影响多民族国家政治局势与和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政治、经济和制度等宏观层面的结构性因素之外,族群冲突微观层面的心理和情感根源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既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利用缅甸调查研究所于201... 族群矛盾和冲突逐渐成为影响多民族国家政治局势与和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政治、经济和制度等宏观层面的结构性因素之外,族群冲突微观层面的心理和情感根源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既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文章利用缅甸调查研究所于2018-2019年开展的缅甸全国性概率抽样调查数据,建构政治信任与族际社会心理距离调适的理论框架,分析不同维度的政治信任如何促进跨族群的社会心理距离调适。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上层政治信任对于缅甸民众的族际社会心理距离产生积极的调适作用,促进族际融合。身边政治信任虽然不能直接对族际社会心理距离调适产生显著作用,但通过上层政治信任的中介效应对缩小族际社会心理距离产生正向影响。该文据此提出,政治信任与族际社会心理距离调适拥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上层政治信任和身边政治信任能够作为族际社会心理距离的有效解释路径,两者对族际社会心理距离的影响机制有所差别但又相互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社会心理距离 政治信任 结构方程模型 缅甸
下载PD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Social Acceptance of Noma (Cancrum Oris) Patients in Niger: A Hospital-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6
作者 Abdou Hassane Issa Kadre Alio Kadre Ousmane +5 位作者 Elhadj Ousmane Hamady Issa Jiahao Shen Maiga Djibo Douma Alkassoum Salifou Ibrahim Moeng Eva Ying Guan 《Health》 CAS 2023年第4期326-348,共23页
Background: Noma, mostly identified in malnourished young children in the world’s low-income countries, causes severe orofacial disfigurement and significant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The majority of noma patients sur... Background: Noma, mostly identified in malnourished young children in the world’s low-income countries, causes severe orofacial disfigurement and significant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The majority of noma patients surviving with aesthetical effects are exposed to stigmatization and social rejection. Studies focusing on the socio-psychological impact of noma survivors have rarely been done. Our study aim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acceptance/rejec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ocial acceptance in noma patients.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at the NGO-Sentinelles (Niger) reception center on patients with noma from Zinder, Maradi, and Tahoua regions between 9<sup>th</sup> May 2017 and 2<sup>nd</sup> June 2017.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through a face-to-face interview on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center and those discharged from the centre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comprised 45 questions (Cronbach’s alpha coefficient = 0.812) with pathological information,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o-psychological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Findings: We recorded 50 noma patients (43 from Zinder and 7 from Maradi and Tahoua). The younger patients (1 - 5 years old), noma patients who stayed in school during follow-up treatment, patients who were referred by a health structure, patients enrolled into the centre in a short time (<30 days), and patients in the acute phase of noma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 social acceptance rate with 60.0%, 82.9%, 60.0%, 57.1% and 94.3% respectively;whereas single adults and cheek lesion site had the highest social rejection rate when compared to their corresponding factors with 60.0% and 86.7%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victims’ perception of noma [χ<sup>2</sup> = 45.536, (P < 0.001)] and acceptance of their new faces [P = 0.023], between the social acceptance and social rejection rate, therefore all patients who accepted their new faces felt social acceptance. Social accepta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ly correlated with pathological history (admission method, phase of noma, care, and treatment received at center) with r<sub>s</sub> ranging from 0.609 to 0.810, moderately correlated with patient’s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ge, marital status, and region) with r<sub>s</sub> ranging from 0.381 to 0.474. Lowly correlated with clinical evolution after treatment (r<sub>s</sub> = 0.293).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ikelihood of social acceptance increased when the patient’s age was young (≤15 years), their marital status was minor, they were enrolled at the school before noma appearance, they were referred to the centre after diagnosis, the admission time to the centre was short (≤30 days), acute phase of noma, and care received at the centre was non-surgery. The location of the lesion on the cheek was a risk factor for social acceptance, indicating cheek lesions from noma increased the likelihood of social rejection in our study. Conclusion: The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athological history,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noma patients were correlated and were found to b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social acceptance/rejec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MA After-Effects socio-psychological Factors Social Acceptance/Rejection Social Reintegration
下载PDF
“躺”族网络流行词的词义及其社会文化心理分析
7
作者 崔少娟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1期29-32,共4页
“躺”族网络流行词是由动词语素“躺”和其他语素合成的新词,词形简洁,其共同语义特征是“什么都不做”,但它们的感情色彩各不相同。“躺”族网络流行词是当前社会文化的产物,反映了当前社会文化特点和大众心理。在无处不在的竞争中,... “躺”族网络流行词是由动词语素“躺”和其他语素合成的新词,词形简洁,其共同语义特征是“什么都不做”,但它们的感情色彩各不相同。“躺”族网络流行词是当前社会文化的产物,反映了当前社会文化特点和大众心理。在无处不在的竞争中,当人们在面对无法把控的生活时,核心词义为“什么都不做”的“躺”族流行词无疑能够舒缓人们的焦虑情绪,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同。可以说,“躺”族网络流行词反映了当前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态度。“躺”族网络流行词符合人们类推求简的语用习惯,反映了人们趋新求异、从众模仿的语用心理,符合语言发展的经济原则,具有较强的表达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词 “躺”族词 词义 社会文化心理
下载PDF
孕期和产后焦虑、抑郁的随访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8
作者 陈焱 汤月芬 +2 位作者 漆琨 程利南 施慎逊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的随访了解孕、产期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索。方法符合人组及排除标准的满16孕周的孕妇307例,随访时间为产后2~3d、产后42d、产后3个月,予填写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的随访了解孕、产期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索。方法符合人组及排除标准的满16孕周的孕妇307例,随访时间为产后2~3d、产后42d、产后3个月,予填写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量表),产后增加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量表)筛查产后抑郁。结果孕期(HAD量表)焦虑发生率为5.5%,抑郁发生率为4.9%;产后(EPDS量表)2~3d抑郁发生率为7.5%,产后42d为13.5%,产后3个月为9.8%。产后2~3dHAD与EPDS量表抑郁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345),但产后42d和产后3个月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9和0.001);各时点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较差。孕期焦虑对产后2~3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孕期抑郁对产后42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初潮年龄、担忧孩子患遗传性疾病是孕期焦虑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既往胎儿/婴儿死亡、营养和担忧孩子喂养是孕期抑郁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产后抢救、产后饮食、产前思想准备和产前洁癖是产后2~3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设备是产后42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环境、有无请保姆和有无烦恼事件是产后3个月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孕、产期焦虑、抑郁情绪是客观存在的,产后不同时期抑郁发生率并不完全相同,且不同时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致,孕期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故保健工作不仅要在产后开展,在确认怀孕后就应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期 产后 焦虑 抑郁 社会心理因素
下载PDF
论兴奋剂产生和泛滥的社会心理根源 被引量:28
9
作者 易剑东 余俊明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7,共4页
兴奋剂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生物科学和医学问题 ,而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涉及人类心理根源的社会文化问题。笔者认为 ,兴奋剂产生和泛滥的社会心理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人类借助外物实现自身目的的心理 ;运动员逃脱制裁的侥幸心理 ;... 兴奋剂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生物科学和医学问题 ,而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涉及人类心理根源的社会文化问题。笔者认为 ,兴奋剂产生和泛滥的社会心理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人类借助外物实现自身目的的心理 ;运动员逃脱制裁的侥幸心理 ;强大的利益反差导致的投机心理 ;奥林匹克争胜法则带来的偏执心理 ;过量比赛引发的补偿心理 ;舆论“造就”的优胜至上心理 ;“不用白不用”的不吃亏心理 ;“用了白用”的占便宜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剂 心理 胜法 比赛 运动员 奥林匹克 学问 泛滥 偏执 医学
下载PDF
创造性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剑 郭德俊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3-267,共5页
本文介绍了关于创造性研究的社会心理学理论 ,分析了它们对于环境因素影响创造性行为产生的观点 ,强调了环境因素与创造性行为关系的动机中介作用的思想。
关键词 创造性 环境 社会心理学取向 动机 中介 生态学理论 进化系统 创造性行为 成分模式
下载PDF
安徽省有焦虑症状大学生的社会人口特征及社会心理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许敏兰 张洪波 +2 位作者 许娟 许韶君 苏普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10-512,共3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焦虑症状流行状况及其社会人口和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省属高校按专业分层,以校为整群抽样(每专业1校),抽取该校在校生的15%。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178份。调查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问卷(SAS)... 目的:了解安徽省大学生焦虑症状流行状况及其社会人口和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对所有省属高校按专业分层,以校为整群抽样(每专业1校),抽取该校在校生的15%。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4178份。调查工具包括焦虑自评问卷(SAS)和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量表(ASLEC)。结果:6.94%的大学生存在焦虑,其中男生7.22%,女生为6.35%。理工学生焦虑检出率最高(10.08%),西医学生最低(3.59%)。卡方检验显示焦虑症状与社会人口特征中的出生地、年级、学习成绩、专业及父亲学历有关;与社会心理因素中的生活事件与生活经历,家庭环境中的大部分特征都有统计意义的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模型进一步发现焦虑症状受社会人口特征中理工类专业(OR=1.77,95%CI:1.30~2.41)和成绩差(OR=1.45,95%CI:1.09~1.93)的显著影响,同时也受社会心理因素中的负性生活事件(OR=4.76,95%CI:3.36~6.77)、消极社会经历(OR=3.35,95%CI:2.43~4.62)以及家庭环境特征中的亲密度(OR=0.65,95%CI:0.49~0.85)和情感表达(OR=0.71,95%CI:0.54~0.94)的显著影响。结论:大学生焦虑症状受社会人口特征及社会心理各方面的综合影响,大学生焦虑症状的预防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横断面调查 大学生 社会人口特征 社会心理
下载PDF
社会心理健康状况与女性吸毒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增珍 陈咏梅 +1 位作者 杨红梅 陈立功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1-63,68,共4页
目的··: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女性吸毒的关系。方法·· :成组病例与对照对比研究。结果·· :吸毒组在吸毒前抑郁及焦虑状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P<0.001) ;吸毒组中遭受感情挫折、失恋或离婚的比例明显高于... 目的··:研究社会心理因素与女性吸毒的关系。方法·· :成组病例与对照对比研究。结果·· :吸毒组在吸毒前抑郁及焦虑状况明显比对照组严重(P<0.001) ;吸毒组中遭受感情挫折、失恋或离婚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70.80及56.88 ,P<0.001) ;吸毒组吸烟、饮酒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8.78及97.88,P<0.001) ;吸毒组吸毒前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中又以离家出走和逃学所占比例较高 ,分别为33.23 %和16.77%。结论··:女性吸毒者吸毒前普遍社会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这可能是导致她们吸毒的主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滥用 社会心理状况 负性事件 女性 吸毒
下载PDF
小学生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和心理因素对其教育卷入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韦唯 吴艺方 +1 位作者 任萍 罗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2-70,共9页
父母教育卷入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视,同时,愈来愈多的研究者和机构将提升父母的教育卷入作为教育干预的重要手段,以促进受干预儿童的学业成功和心理发展。识别出可能影响父母教育... 父母教育卷入对儿童青少年学业成绩和心理发展的重要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者的重视,同时,愈来愈多的研究者和机构将提升父母的教育卷入作为教育干预的重要手段,以促进受干预儿童的学业成功和心理发展。识别出可能影响父母教育卷入的因素是有效增强父母教育卷入行为的关键性环节。本研究探索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男孩和女孩父母教育卷入的相关预测性因素,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显著预测男孩和女孩父母的教育卷入水平,女孩父母的工作时间显著负向预测其教育卷入水平。在考虑了独生情况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之后,父母心理因素中的父母角色活跃信念、学校效价、感知到的知识技能和感知到的时间精力仍然能够显著预测男孩父母和女孩父母的教育卷入水平。本研究表明,相比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心理因素是父母教育卷入更为重要的预测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教育卷入 社会经济地位 心理因素 家庭教育
下载PDF
黄褐斑中医证候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明 李丽琼 +2 位作者 吴志明 李鹏 吴艳霞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褐斑中医各证型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对307例黄褐斑病人进行调查;对各中医证型间心理因素分值进行差异性比较... 目的:探讨黄褐斑中医各证型与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对307例黄褐斑病人进行调查;对各中医证型间心理因素分值进行差异性比较,用SPS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黄褐斑中医证型以肝气郁结证多见,并且其抑郁、焦虑水平明显高于脾虚湿阻和肾阴不足两型。②黄褐斑中医各证型与本研究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存在相关性。肝气郁结证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性相关,脾虚湿阻证与焦虑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性相关,肾阴不足证与抑郁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负性相关。结论:黄褐斑各中医证型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证实了情志失调是黄褐斑的主要病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斑 中医证型 社会心理因素
下载PDF
“非典”时期京渝两地民众社会心理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时勘 张进辅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7,共5页
采用分层抽样的问卷调查方法,对京渝两地的556名民众进行了"非典"疫情中风险认知及其社会心理行为预测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1)"非典"期间,两地民众的社会心理总的趋势上具有一致性,他们在风险事件的认知、影响风... 采用分层抽样的问卷调查方法,对京渝两地的556名民众进行了"非典"疫情中风险认知及其社会心理行为预测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1)"非典"期间,两地民众的社会心理总的趋势上具有一致性,他们在风险事件的认知、影响风险认知的信息因素和社会心理预警指标几方面总体表现是正常和适度的。调查期间政府的防控措施对稳定民众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2)"非典"期间,处在不同疫情状态下的两地民众的社会心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因所处的不同疫情环境而引起的,而且也仅是程度上的而非性质上的。本调查结果可为我国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防控和民众心理行为的有效疏导提供对策建议,为未来建立我国民众社会心理行为预警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 社会心理 风险认知 社会心理预警
下载PDF
“晒”族新词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观 被引量:33
16
作者 于全有 裴景瑞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4-100,共7页
2006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及日常报刊杂志上悄然出现了一大批以"晒工资"为代表的"晒××"类"晒"族新词。这些"晒"族新词的涌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本文对"晒×... 2006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及日常报刊杂志上悄然出现了一大批以"晒工资"为代表的"晒××"类"晒"族新词。这些"晒"族新词的涌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本文对"晒××"类"晒"族新词的"晒"源、"晒"义、衍生模式、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词 社会文化心理
下载PDF
旅游业的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秦远好 谢德体 魏朝富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4-510,共7页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环境影响日渐强烈,并成为公众关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旅游业的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以及旅游地居民的心理响应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近年旅游业环境影响研究的新成果。旅游业环境影响量化评价...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环境影响日渐强烈,并成为公众关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从旅游业的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以及旅游地居民的心理响应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近年旅游业环境影响研究的新成果。旅游业环境影响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旅游业影响下旅游地的未来环境变迁以及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旅游地居民的心理响应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将是未来旅游业的环境影响研究的关键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自然环境影响 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地居民 心理响应
下载PDF
中国农村留守妇女研究述评 被引量:17
18
作者 余益兵 方明 +1 位作者 王莉 王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9-13,共5页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已婚妇女。以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社会发展为主线,对以往研究的相关结果进行系统回顾,并指出已有研究的"弱势群体"假设和"男性主义"视角所带来的不足。未来研究,要...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农村家中的已婚妇女。以农村留守妇女心理—社会发展为主线,对以往研究的相关结果进行系统回顾,并指出已有研究的"弱势群体"假设和"男性主义"视角所带来的不足。未来研究,要在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和"流动—留守"联结的框架下,考察既有家庭功能连续性暂时中断的条件下,不同类型留守妇女发展的历时轨迹,挖掘家庭生态系统的弹性机制,以期为留守妇女发展的家庭干预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妇女 心理-社会发展 弹性机制 干预
下载PDF
离婚叙事与家庭关系对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翟双 杨莉萍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所证实。相对于离异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与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通过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心理放大了父... 父母离异会对子女的心理发展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结论已经被国内外众多研究所证实。相对于离异事件本身,消极的离婚叙事与不良的家庭关系对于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的负面影响更加严重。消极的离婚叙事通过建构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心理放大了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内化"使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得到了强化。不良的家庭关系增强了离婚事件的负面作用,使子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甚至是一生都生活在父母离婚的阴影中。如果离婚已经不可避免,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减少父母离异对于子女的负面影响:首先,建构温和的离婚叙事以取代消极的离婚叙事,给予家庭成员更多的理解与接纳,避免子女产生消极的自我认识与评价而出现心理问题;其次,父母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选择和平友好的方式离婚,同时仍尽力承担作为父母对子女应尽的抚养与教育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心理 社会文化 家庭关系 叙事 离异
下载PDF
论误解形成的社会心理根源 被引量:32
20
作者 宗世海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6-274,共9页
本文借助社会心理学原理揭示误解形成的社会心理根源。作者提出了导致误解的社会心理类型:自我价值观心理、自我期待心理、自我防卫心理和乐观心理;然后举例分析了由这4种社会心理作用而产生的命题意义的误解、指称意义的误解、用意的... 本文借助社会心理学原理揭示误解形成的社会心理根源。作者提出了导致误解的社会心理类型:自我价值观心理、自我期待心理、自我防卫心理和乐观心理;然后举例分析了由这4种社会心理作用而产生的命题意义的误解、指称意义的误解、用意的误解和暗含的误解。文章还揭示了隐藏于社会心理背后的社会条件,包括民族、信仰与价值观、社会地位——官职高低、阶级阶层高低、职业关系、性别关系等,进一步从社会角色等角度确证了误解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解 形成机制 社会心理学原理 社会地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