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cio-ecological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arian professionals 被引量:1
1
作者 Mirlaine R.Freitas Stella V.B.G.Matias +1 位作者 Renato L.G.Macedo Nelson Venturi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3年第4期352-356,共5页
There is a lack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Brazilian agriculture.This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perception and practices of agrarian profession... There is a lack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Brazilian agriculture.This study aimed at identifying the perception and practices of agrarian professionals.The data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a survey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 focusing on environmental complexity and categor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actions.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based on descriptive statistics.Atmospheric problems were perceived as the main problems for the current and next two generations,while hydrological problems were indicated as those deserving most urgent solutions.On the other hand,the main developed actions and those planned to be carried out were classified within the responsibility category.Because of the reductionist perceptions,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a socio-ecological system is indicated by means of methodological intervention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arian professionals;also,in order to stimulate actions related to the competence and citizenship category,a methodological intervention focusing on resilience thinking is proposed.Typical actions of individuals with either reductionist or complex conceptions of the environment can be captured and,therefore,educational strategies can be traced based on the profile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ENVIRONMENTAL complexity CATEGOR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actices agrarian PROFESSIONALS RESILIENCE THINKING socio-ecological system
下载PDF
Model 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land use changes and socio-economic assessm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YU Yang CHEN Xi +4 位作者 Philipp HUTTNER Marie HINNENTHAL Andreas BRIEDEN SUN Lingxiao Markus DISSE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2期169-182,共14页
Hydrological models are often linked with other models in cognate science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s among climate, earth, water, ecosystem, and human societ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 Hydrological models are often linked with other models in cognate science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s among climate, earth, water, ecosystem, and human society.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 that links the outputs of hydrological models with real-time decision making on social-economic assessments and land use management. Discharge and glacier geometry changes were simulated with hydrological model, water availability in semiarid environments. Irrigation and ecological water were simulated by a new commercial software MIKE HYDRO. Groundwater was simulated by MODFLOW. All the outputs of theses hydrological models were taken as inputs into the DSS in three types of links: regression equations, stationary data inputs, or dynamic data inputs as the models running parallel in the simulation periods. The DSS integrates the hydrological data, geographic data,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istical data, and establishes the relationships with equations, conditional statements and fuzzy logics. The programming is realized in C++. The DSS has four remarkable features:(1) editable land use maps to assist decision-making;(2) conjunctive use of surface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3) interactions among water, earth, ecosystem, and humans; and(4) links with hydrological models. The overall goal of the DSS is to combine the outputs of scientific models, knowledge of experts, and perspectives of stakeholders, into a computer-based system, which allows sustainability impact assessment within regional planning; and to understan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land and water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hydrological modeling ecosystem services land management socio-economic indicator Tarim River Basin
下载PDF
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特性:维度探析与量表开发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珊 蔡莉 杨亚倩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53,共15页
作为数字技术时代涌现的一种新生态系统范式,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吸引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然而,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特性的清晰认识以及相应的测量量表较为匮乏,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推动相关领域发展。本文应... 作为数字技术时代涌现的一种新生态系统范式,数字创业生态系统吸引了实务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然而,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对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特性的清晰认识以及相应的测量量表较为匮乏,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推动相关领域发展。本文应用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结合探索性多案例研究与理论分析,以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和杭州云栖小镇内企业为案例样本,提炼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特性的3个维度分别为灵活性、融合性和衍生性。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归纳形成初始量表,并应用实证研究方法对100份预调研问卷数据和413份正式调研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开发出符合信效度检验的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特性量表。研究结果有助于完善相关领域对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特性的整体性见解,为构建数字创业生态系统理论奠定基础,并通过提供相应的测量工具,有益于数字创业生态系统领域由理论探究延伸至实证分析研究。同时,也为企业管理者、数字创业生态系统构建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创业生态系统 特性 维度 量表开发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下载PDF
社会技术融合:政策信息学的由来、范畴与框架
4
作者 吴江 王凯利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70,共18页
政策信息学是涉及政策科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从情报学视角去观察和梳理政策信息学的由来、范畴与框架,能为政策信息学提供学科发展的土壤,并增强情报学的话语权和生命力。首先,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从社会和技术两... 政策信息学是涉及政策科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从情报学视角去观察和梳理政策信息学的由来、范畴与框架,能为政策信息学提供学科发展的土壤,并增强情报学的话语权和生命力。首先,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从社会和技术两方面系统阐述了政策信息学的缘起由来,并阐明其研究范畴,对代表性概念及研究进行总结和辨析。其次,从社会技术融合视角构建了面向政策过程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信息学分析框架,梳理政策信息学分析的研究问题、方法和工具。最后,对政策信息学的研究与应用进行展望,认为未来政策信息学将继续进行社会技术融合,并围绕全流程分析、全数据挖掘、全主体服务、全方位评价、全时空推演等五个方面深化拓展。图5。表3。参考文献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信息学 社会技术系统 政策过程 学科交叉 政策大数据
下载PDF
多层级视角下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的主体、要素及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慧 肖云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9,49,共11页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其创新发展和突破将从根本上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也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本文从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基...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其创新发展和突破将从根本上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提升,也是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前提。本文从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运用多层级视角分析框架,探讨中国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的构成主体和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景观层、体制层和利基层三个层级协同互动推动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三个层级的多重要素协同并发促进基础研究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推进基础研究需要基础研究社会-技术系统各个层级之间相互协调配合,要加强景观环境的引导和利基空间的防护培育,还应当注重体制层系统多维度的变革和调整,以突破基础研究社会-技术体制的路径依赖和锁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研究 社会-技术系统 多层级视角 主体 要素
下载PDF
基于生态智慧的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慢变量思考——以新泽西海岸案例为例
6
作者 汪辉 冯韫凡 +2 位作者 丁治凡 黄磊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7-42,共6页
近年来,自然灾害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持续上升,而传统规划模式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的和谐上尚有欠缺。韧性理论作为抵御灾害风险的重要战略,对于正确认识影响社会-生态系统(SES)韧性构建的因素,并有效管理其中的慢变量因子至关重要... 近年来,自然灾害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持续上升,而传统规划模式在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的和谐上尚有欠缺。韧性理论作为抵御灾害风险的重要战略,对于正确认识影响社会-生态系统(SES)韧性构建的因素,并有效管理其中的慢变量因子至关重要。以生态智慧为指导,通过梳理社会-生态系统韧性与慢变量的相关概念与内容,并以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中海洋与生存的章节提出的新泽西海岸灾难案例为例,系统分析了案例中的慢变量因子,利用PPRR模型结合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发挥作用的过程,分阶段总结了韧性提升的方法,提出了将慢变量的识别与管理融入韧性城市的理论,以期通过生态智慧引导城市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社会-生态系统韧性 慢变量 生态智慧 新泽西海岸
下载PDF
川渝地区野生动物犯罪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7
作者 牛晓璇 李钢 +4 位作者 张小文 金安楠 兰利 李佳 苏恬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69-1886,共18页
野生动物犯罪,尤其是在川渝地区这一显著的重灾区,占据了绿色犯罪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以该地区为核心研究区域,依托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理论框架,运用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川渝地区野生动物犯罪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影... 野生动物犯罪,尤其是在川渝地区这一显著的重灾区,占据了绿色犯罪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研究领域。以该地区为核心研究区域,依托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理论框架,运用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川渝地区野生动物犯罪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川渝地区野生动物犯罪以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为主;涉案物种以鸟类和兽类为主,数量以鸟类中的雉科锦鸡、猫头鹰和爬行动物中各种蛇类为最。犯罪主体男性远多于女性,并以青壮年阶段汉族人员为主,文化水平整体较低且主要职务为务农。2)单起野生动物犯罪往往涉及多项罪名,最常见的犯罪过程为(卖方)猎捕/狩猎—杀害—运输—出售—(买方)收购。3)犯罪的年际变化整体表现出较强的波动性,可分为逐步增长阶段,急剧下降阶段与急剧增长阶段,月份分布高发于11月。4)犯罪在市域尺度整体呈现“东西部高发,中部低发”的格局;县域尺度上以成都市双流区和重庆市万州区为最;微观场所中,不同罪名下犯罪发生地与交易地主要场所存在差异。5)犯罪的发生主要受年平均气温、水资源总量、自然生态系统状况等自然因素,男女性别比例、受教育水平、运输网密度、交通便捷程度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水平、自然增长率与其他因子的综合作用后对野生动物犯罪影响显著。整合犯罪模式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认为,犯罪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如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和隐蔽的栖息地)、社会环境(如监管不力、市场需求旺盛或公众保护意识薄弱)以及自身心理特征(如所付出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等多重因素的理性考量,其犯罪意图更有可能被转化为实际行动,进而促使犯罪行为的最终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犯罪 绿色犯罪学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地理探测器 川渝地区
下载PDF
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替代性农业生产的韧性网络形成机制——广州案例
8
作者 蔡晓梅 吴泳琪 邹小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4-1533,共10页
近年来,替代性农业生产逐渐成为可持续粮食系统的重要支撑,也是理解社会生态系统内部复杂交互关系的重要抓手。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银林农场为案例地,探讨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替代性农业生产的脆弱性问题,以及替代性农业生产韧性网络的形... 近年来,替代性农业生产逐渐成为可持续粮食系统的重要支撑,也是理解社会生态系统内部复杂交互关系的重要抓手。研究以广州市从化区银林农场为案例地,探讨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替代性农业生产的脆弱性问题,以及替代性农业生产韧性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①替代性农业生产面临的脆弱性问题主要是由社会生态系统中的政治经济结构性要素所导致的,包括农业补贴政策的不对称性、土壤结构的受损性与种质资源的不稳定性、农产品市场的非主流性3方面。②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替代性农业生产韧性网络的形成机制包括主体与规范联动的韧性社会关系网络、科学与本土融合的韧性知识交流网络以及互信与认同建立的韧性消费市场网络。③建立替代性农业生产的韧性网络的本质是建立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过程,替代性农业生产与社会生态系统相互建构。研究揭示了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替代性农业韧性网络的形成机制,丰富了韧性理论的内涵与外延;实践层面讨论了替代性农业生产韧性网络可能的发展趋势,为中国可持续农业政策和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替代性农业生产 韧性 脆弱性 广州
下载PDF
面向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的综合系统图信息分析方法创新
9
作者 胡伟专 张凌浩 梁罗丹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6-94,共9页
综合系统图(Gigamaps)作为一种增强设计师理解与处理复杂信息能力的工具,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设计中如何有效组织巨量信息以产出可持续的创新方案具有重要作用。面对现有综合系统图信息分析方法难以精准引导设计师从巨量复杂信息中提炼... 综合系统图(Gigamaps)作为一种增强设计师理解与处理复杂信息能力的工具,对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设计中如何有效组织巨量信息以产出可持续的创新方案具有重要作用。面对现有综合系统图信息分析方法难以精准引导设计师从巨量复杂信息中提炼出设计洞察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面向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设计的综合系统图信息分析方法,并通过实践案例对其进行了验证与反思,最终形成了“加(全面搜集系统要素的类型及内容)、乘(深度挖掘系统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减(减化形成系统整体性的信息云图)、除(综合提炼信息云图中的关键洞察)”的信息分析方法,来帮助设计师提升基于综合系统图解决复杂社会技术系统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系统图 复杂社会技术系统设计 信息分析方法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中国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碳氧平衡时空格局分析
10
作者 魏宁宁 云立新 +1 位作者 党晓虹 林奕冉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4,共6页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如何同步实现“稳增长”和“碳减排”,成为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重的焦点问题。论文基于碳氧平衡系数测算分析我国社会—生态复合系统2000—2020年排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以及碳氧平衡状况... 在“双碳”战略目标下,如何同步实现“稳增长”和“碳减排”,成为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并重的焦点问题。论文基于碳氧平衡系数测算分析我国社会—生态复合系统2000—2020年排碳耗氧量、固碳释氧量以及碳氧平衡状况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2000年我国碳氧处于平衡状态,社会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随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排碳耗氧量剧增,同时,土地利用变化剧烈,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固碳释氧量下降,导致碳氧处于失衡状态。进一步的碳氧平衡省际分析可知,2020年我国省际碳氧平衡差异明显,东部和中部大多数省份社会—生态复合系统处于碳氧失衡状态。测算分析社会—生态复合系统碳氧平衡时空格局,可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及不同区域间生态补偿和碳排放交易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排碳耗氧量 固碳释氧量 碳氧平衡 社会—生态复合系统
下载PDF
社会物质主义视角下外语教材与外语教育学其他维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会钦 张虹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本文以社会物质主义为视角,重新定义外语教材,耙梳并剖析外语教材与外语教育学其他维度之间的关系,包括外语教材与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材与外语教师发展、外语教材与外语教学、外语教材与外语课程、外语教材与教育技术、外语教材与外... 本文以社会物质主义为视角,重新定义外语教材,耙梳并剖析外语教材与外语教育学其他维度之间的关系,包括外语教材与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材与外语教师发展、外语教材与外语教学、外语教材与外语课程、外语教材与教育技术、外语教材与外语测评6个方面。准确把握和深入理解外语教材的内涵及其与其他各维度之间缠绕与内动联系,对于辨证分析外语教材在外语教育中的独特性与关联性具有重要意义,为在外语教育学宏观视野下加强外语教材建设、使用及研究提供重要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材 外语教育学 社会物质主义 外语教材内涵 外语教材知识体系
下载PDF
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展望:产业结构、要素作用、价值创造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苏秀 刘林 +2 位作者 张宁 代红才 卢静 《新型电力系统》 2024年第1期65-77,共13页
新型电力系统是国家关于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方向的最新阐述,在能源革命、双碳目标、电力系统演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文中聚焦产业研究视角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问题,以SCP范式为理论基础,研究产业发展基础、产业转型动力、产业发展价值... 新型电力系统是国家关于电力系统转型升级方向的最新阐述,在能源革命、双碳目标、电力系统演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文中聚焦产业研究视角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问题,以SCP范式为理论基础,研究产业发展基础、产业转型动力、产业发展价值,从而构建起了新型电力系统产业发展研究框架。在产业结构变化部分,描绘了新型电力系统部分关键领域与能源产业链的关联关系,举例分析了特高压、灵活性资源、电能替代、电力市场建设、数字化转型等关键领域及其潜在影响与预期价值;在产业转型动力部分,研究提炼出驱动新型电力系统的4种要素关系,即政策、生态、技术和市场驱动,分别表明了新型电力系统在整体布局、格局演变、形态演进与业态创新等方面的产业转型动力;在产业发展价值部分,通过深度调研访谈与扎根理论分析,提炼出新型电力系统价值创造内涵,即社会公平、区域平衡、产业协同、经济安全4个方面,它们根植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之中,是社会、技术、竞争等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新型电力系统下的产业发展,是将新型电力系统相关产业视为一个整体或多个产业集群,符合产业发展与转型的一般规律,其背后蕴含着能源变革、双碳目标发展与社会技术转型的深刻内涵;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相关领域的发展,其对能源电力产业的影响逐渐显现,类似于一个产业系统,将呈现出社会、技术、竞争要素的交错影响,带来根植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内涵的重大价值与高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产业发展 SCP范式 社会技术转型 价值创造
下载PDF
基于农户感知的黄河下游人-水关系结构分析
13
作者 于佳睿 孙璐娜 +2 位作者 刘慕义 王帅 刘焱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95,共13页
人-水关系研究是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领域。识别黄河下游农户对人-水关系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对黄河下游因人施策开展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政策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但已有研究多从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等某一种或几种关系开展... 人-水关系研究是社会-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领域。识别黄河下游农户对人-水关系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对黄河下游因人施策开展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政策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但已有研究多从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等某一种或几种关系开展居民感知调查及归因,忽视了人-水关系之间结构化的相互影响机制。基于对黄河下游山东省10个县的农户发放的1651份问卷,经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后,最终引入水资源与生态关系、水文化与旅游关系、居住地生态功能、河口湿地功能、文化旅游功能五个潜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农户对水资源与生态关系的认识正向影响其对居住地生态功能和河口湿地功能的评估,农户对水文化与旅游关系的认识正向影响其对居住地生态功能、河口湿地功能和文化旅游功能的评估。研究结果通过基于农户感知刻画人-水关系结构,揭示人-水系统功能认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为黄河下游地区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人-水关系 结构方程模型 农户感知 社会-生态系统
下载PDF
地方政府数字政务服务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视角
14
作者 于佳彤 许光建 《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数字技术快速迭代不仅推动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赋能政府服务体系数字化的高效建设。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从社会系统、技术系统和外部环境3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数字政务服务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我国333个地级行政区... 数字技术快速迭代不仅推动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赋能政府服务体系数字化的高效建设。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从社会系统、技术系统和外部环境3个维度,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数字政务服务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我国333个地级行政区的地方政府数字政务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因素对地方政府数字政务服务能力的影响力最强,技术系统因素次之,社会系统因素第三。具体而言,公众需求、政策支持、创新能力和科技投入力度是地方政府数字政务服务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为政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效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务 政府服务能力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下载PDF
试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镇行政体制改革
15
作者 郁倩 黄一豪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从未停止。每次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层次原因都是经济发展带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从农业型政府向城市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乡镇具有了一定产业规模经济、一定聚居人口及一定经济发达水平。在高质量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从未停止。每次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层次原因都是经济发展带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从农业型政府向城市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乡镇具有了一定产业规模经济、一定聚居人口及一定经济发达水平。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镇必须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以此来促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社会经济的管理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对几个省份的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镇行政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行政体制改革 社会经济管理
下载PDF
绿色低碳农业与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性测度——基于天津市实证分析
16
作者 李雯 曾玉珍 衣轲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67-76,共10页
农业是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紧密的相融互促关系。本文利用2003—2021年数据,选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天津市绿色低碳农业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探讨了绿色低碳农业与社会经济耦合... 农业是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绿色低碳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紧密的相融互促关系。本文利用2003—2021年数据,选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了天津市绿色低碳农业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探讨了绿色低碳农业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期为天津市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天津市绿色低碳农业和社会发展水平整体上均呈波动式上升,但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水平高于社会发展水平,而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下滑趋势;(2)天津市绿色低碳农业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呈增强趋势,但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尚处于过渡阶段;(3)在绿色低碳农业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过程中,农业碳排放强度和化肥施用强度负向作用显著,有效灌溉率、人均GDP、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等因素具有正向作用。本文建议在促进绿色低碳农业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进程中,必须在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础上,借助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才能实现高度耦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农业 社会经济系统 耦合协调模型 天津市
下载PDF
1573-1643年多因素背景下华北地区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17
作者 孟佳颖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0-46,共7页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以粮食安全为切入点,利用1573—1643年华北地区发生的与粮食生产相关的灾害、耕作条件、人口、屯田、田赋、粮食贸易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透过影响粮食生产的现象,揭示粮食安全的...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以粮食安全为切入点,利用1573—1643年华北地区发生的与粮食生产相关的灾害、耕作条件、人口、屯田、田赋、粮食贸易等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透过影响粮食生产的现象,揭示粮食安全的本质。研究表明,粮食安全是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纽带,以动态平衡维系二者的关系。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具有因果关系,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链,造成了粮食生产供给的不确定性,防灾减灾是粮食安全的安全阀;耕地条件与农业人口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起到稳定器的作用;粮食贸易能够调节粮食供需平衡,稳定粮食价格,起着调节器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灾害 社会经济系统 华北地区 1573—1643年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持续机制分析
18
作者 邵恒涛 《河南科学》 2024年第9期1386-1394,共9页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已是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的重要问题.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以国内公布的3个典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分析方法探讨生态产品价... 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征程,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已是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的重要问题.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以国内公布的3个典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分析方法探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因素与内在机理,识别生态产品价值可持续实现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由于当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宏观环境协同演进的结果,使得不同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各有不同,但影响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持续机制的关键因素存在一致性,即政府的政策推力与制度设计、多元主体互动协作、利益联结机制.本研究对今后其他地区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持续机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 社会生态系统框架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可持续机制 关键因素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the December 2011 Flood Event in Dar es Salaam, Tanzania 被引量:2
19
作者 Doreen M. Anande Philbert M. Luhunga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19年第3期421-437,共17页
Floods are the most devastating hazards that have significant adverse impacts on people and their livelihoods. Their impacts can be reduced by investing on: 1) improving the forecasting skills of extreme and heavy rai... Floods are the most devastating hazards that have significant adverse impacts on people and their livelihoods. Their impacts can be reduced by investing on: 1) improving the forecasting skills of extreme and heavy rainfall events, 2) development of Impacts Based Flood Early Warning System (IBFEWS) and 3)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of impacts from anticipated extreme or heavy rainfall 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IBFEWS however, requires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factors that relates to the formation of extreme or heavy rainfall events and their associated socio-economic impacts. This information is cruci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Impacts Based Flood Forecasting Models (IBFFM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 the 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the December 2011 flood event in Dar es Salaam as the preliminary sta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BFFMs for the City of Dar es Salaam. Data from household survey collected using systematic random sampling techniques an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are used.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to acquire respondent’s views on the causes of floods impacts, adaptive capacity to extreme or heavy rainfall events and adaptation options to minimize flood impact.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causes of floods were river overflow due to heavy rainfall and blocked drainage system. Poor infrastructure such as drainage and sewage systems, and ocean surge were identified to be the causes of observed impacts of the December 2011 flood event in Dar es Salaam. Death cases analysis showed that 43 people were reported dead. The flood event damaged properties worth of 7.5 million Tanzania shillings. Furthermore, the Tanzania Government spent a total amount of 1.83 billion Tanzanian shillings to rescue and relocate vulnerable communities that lived-in low-lying areas of Jagwani to high ground areas of Mabwepande in Kinondoni distri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 RAINFALL IMPACTS BASED FLOOD Forecasting Models (IBFFMs) socio Economic IMPACTS Impact BASED FLOOD Early WARNING system (IBFEWS)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社会经济干旱模拟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璧奎 邱静 +4 位作者 李宁宁 黄本胜 程涛 陈颖毅 李泽君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69,129,共8页
为解决城市旱情分析和抗旱决策技术问题,在分析社会经济干旱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干旱风险调控思路,构建了城市供水网络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广东省汕尾市公平水库供水片区为例,以水文干旱为输入条件,推演了旱情发展趋势,定量评估了抗旱... 为解决城市旱情分析和抗旱决策技术问题,在分析社会经济干旱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干旱风险调控思路,构建了城市供水网络系统动力学模型。以广东省汕尾市公平水库供水片区为例,以水文干旱为输入条件,推演了旱情发展趋势,定量评估了抗旱措施在干旱风险调控中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特大干旱情景下,公平水库供水片区通过采取生活节水、限制工农业和生态用水、启用水库补水、实施黄江应急供水工程、动用死库容供水等综合措施,可保障调度期内基本用水需求;所建立的城市供水网络系统动力学模型揭示了水文干旱引发社会经济干旱的链式传导机制,实现了社会经济干旱情景精准模拟和抗旱措施效果反馈和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干旱 系统动力学 抗旱 城市供水 汕尾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