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矿区周边水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研究
1
作者 徐景烨 李湘凌 +2 位作者 卢新哲 张子健 魏迎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8-515,共8页
为遴选可有效表征农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指标,文章采集浙江某地20组稻米及其协同土壤,分析稻米Cd质量比、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Cd总质量比、不同浸提态Cd质量比及欧共体标准物质局(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BCR)形态。... 为遴选可有效表征农田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指标,文章采集浙江某地20组稻米及其协同土壤,分析稻米Cd质量比、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Cd总质量比、不同浸提态Cd质量比及欧共体标准物质局(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BCR)形态。结果表明:稻米Cd质量比为0.01~0.51 mg/kg,土壤Cd质量比为0.17~3.15 mg/kg,稻米Cd富集系数为0.04~1.42;土壤Cd主要以弱酸态(40.5%)和还原态(37.1%)存在,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DTPA)浸提土壤Cd能力最强(15.6%);基于w(CaCl_(2)-Cd)构建的三次函数建立的回归模型可解释稻米Cd 57.4%方差,w(CaCl_(2)-Cd)可以作为表征水稻土壤Cd生物有效性的指标,基于水稻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可提高污染风险评价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形态 生物有效性 cd 水稻
下载PDF
Fractional Distribution of Lead and Cadmium in Sludge and Soil Amended with Sludge Compost
2
作者 E Yong BIAN Wei SHAN Dexin ZHANG Di FU Chunl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The modified three-step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proposed by the BCR was used to predict Pb and Cd fractional distribution in sewage sludge and tomato soil amended with sludge compos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 The modified three-step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proposed by the BCR was used to predict Pb and Cd fractional distribution in sewage sludge and tomato soil amended with sludge compos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ncreasing of Pb and Cd contents in the soil with sludge application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reference soil. The Pb contents were much lower for the soil samples than for the National Soil Standards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but Cd contents in soil were much more than background mean Cd contents. Pb content in soil fractions was followed with residual Pb 〉 reducible Pb 〉 exchangeable and weak acid soluble Pb〉 oxidizable Pb. In all soil samples, the partitioning of Cd had the same extractability in the first two steps of the procedure and the residual fraction. Only a small fraction or almost zero extractability was observed at the oxidation step for Pb and 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wage sludge soil PB cd fraction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长期污灌农田土壤Cd赋存形态及其有效性的空间变异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涛 常庆瑞 刘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22-1327,共6页
以典型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污灌对农田土壤重金属Cd赋存形态的影响,并揭示其生物有效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经长期污灌,研究区土壤Cd主要以可交换离子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两者占全量比平均为73%;各形态平均含量随... 以典型污灌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污灌对农田土壤重金属Cd赋存形态的影响,并揭示其生物有效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经长期污灌,研究区土壤Cd主要以可交换离子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两者占全量比平均为73%;各形态平均含量随污灌时间增长而增加,且其形态分配趋于向活性更强的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转化;由于污灌历史不同,可交换离子态、碳酸盐结合态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呈极显著差异。土壤生物有效态Cd和潜在有效态Cd与不可利用态Cd相比,所受外界影响因素多,具有更弱的空间结构性,其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趋势,因而在未来农业结构调整及制定修复方案时,应予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 土壤镉 化学形态 空间分布
下载PDF
植被恢复对退化红壤表层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Pb、Cd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恋卿 潘根兴 +3 位作者 张平究 张旭辉 褚秋华 邱多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769-1774,共6页
采用原状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离方法提取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 ,测定其有机碳及重金属元素 Pb、Cd的含量 ,研究了退化红壤在植被恢复下表层 (0~ 1 0 cm和 1 0~ 2 0 cm)土壤颗粒中有机碳与重金属分布及其关系。这些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重... 采用原状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离方法提取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 ,测定其有机碳及重金属元素 Pb、Cd的含量 ,研究了退化红壤在植被恢复下表层 (0~ 1 0 cm和 1 0~ 2 0 cm)土壤颗粒中有机碳与重金属分布及其关系。这些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重金属元素 Pb、Cd的含量范围分别介于 7.5~ 1 5 g/ kg,1 1~ 2 0 mg/ kg和 2 0~ 70μg/ kg,且粒组间有显著差异。尽管所测组分的含量以 <0 .0 0 2 mm粒组中最高 ,但 2~ 0 .2 5 mm的粒组占其总量的 5 0 %左右 ,其次约 2 0 %存在于 0 .2 5~0 .0 2 mm粒组中。以土壤粒组中分量而言 ,有机碳和所测的重金属元素间有密切的依存关系。与荒地相比 ,植被恢复措施降低了各土层 2~ 0 .2 5 mm粒组中 Pb的含量和分量 ,但提高了 0~ 1 0 cm土层 Cd的含量和分量。在所研究的几种处理中 ,玉米 -包菜处理显著地促进了有机碳和重金属在各颗粒粒组中的均衡分布。因此 ,退化红壤植被恢复措施改变了土壤颗粒中有机碳和重金属的分布 ,因而可能影响着土壤环境中有机碳和重金属的形态及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红壤 土壤颗粒 有机碳 PD cd 植被恢复 重金属元素
下载PDF
石灰对土壤中Cd和Zn形态及对水稻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海霞 赵明柳 +4 位作者 唐守寅 李荭荭 陈炎辉 谢团辉 王果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0-1328,共9页
为了明确石灰对土壤中Cd、Zn形态的影响,探讨Cd、Zn各形态含量与水稻糙米中Cd、Zn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通过BCR法提取不同化学形态的Cd、Zn。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明显提高了土壤的p H值,减少了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 为了明确石灰对土壤中Cd、Zn形态的影响,探讨Cd、Zn各形态含量与水稻糙米中Cd、Zn含量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通过BCR法提取不同化学形态的Cd、Zn。结果表明,施用石灰明显提高了土壤的p H值,减少了土壤中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增加了土壤可还原态和残渣态Cd、Zn含量。土壤p H值与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而与残渣态Cd、Zn含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表明石灰通过提高土壤p H值促使Cd、Zn从弱酸提取态向残渣态转化,从而降低土壤中Cd、Zn的有效性。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与水稻糙米中Cd、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通过施用石灰降低土壤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可减少土壤中Cd、Zn在糙米中的累积。石灰的施用也降低了根表铁膜中Cd、Zn的含量,但铁膜中Cd、Zn含量与土壤弱酸提取态Cd、Zn含量、根系中Cd、Zn含量之间的关系较复杂,表明了根表铁膜对水稻吸收Cd、Zn影响的复杂性。石灰对土壤中Cd有效性的抑制程度大于Z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形态 石灰 cd ZN PH值
下载PDF
不同品种水稻全生育期内土壤Cd赋存形态及ω(Cd)变化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钟来元 周鸿凯 +1 位作者 叶昌辉 黄少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5-181,共7页
以优优128、粳籼89、湛优226和粤香占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土壤Cd污染,采用BCR法区分土壤Cd赋存形态,从而比较水稻品种对土壤Cd赋存形态及质量分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施用外源性Cd情况下,水稻土中Cd主要以残渣... 以优优128、粳籼89、湛优226和粤香占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模拟土壤Cd污染,采用BCR法区分土壤Cd赋存形态,从而比较水稻品种对土壤Cd赋存形态及质量分数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没有施用外源性Cd情况下,水稻土中Cd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为主,而弱酸提取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络合物等形态的质量分数均较低,且后3种赋存形态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随着外源性Cd施入量逐渐增加,土壤中弱酸提取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w(Cd)有所升高。水稻品种和生育期不同,土壤中各赋存形态w(Cd)也有所差异。粳籼89全生育期内土壤中弱酸提取态w(Cd)及在土壤总Cd中的比例均明显地高于其他3个品种,这表明,粳籼89根系分泌物及其影响下的土壤对Cd的络合与固定能力较低,致使外源性Cd长时间停留在生物有效性较高的弱酸提取态。此外,在水稻全生育期内,各土壤中弱酸提取态w(Cd)及其在总Cd中的比例随时间延长而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赋存形态
下载PDF
干旱区绿洲受污染土壤中Cd和Pb在油菜中的累积与迁移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兵 周琴 +2 位作者 南忠仁 王胜利 胡亚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2-66,80,共6页
运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研究干旱区绿洲受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d、Pb在油菜中的积累与迁移。结果表明,①原状土中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Pb主要以残留态为主,随着外源性Cd投加量的增加,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增... 运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研究干旱区绿洲受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d、Pb在油菜中的积累与迁移。结果表明,①原状土中Cd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Pb主要以残留态为主,随着外源性Cd投加量的增加,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含量增大,有机结合态、残留态含量随投加量的增加有所减少,且残留态呈锐减趋势,各形态Pb含量均随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Pb的含量增幅较大。②随着外源性Cd、Pb投加量的增加,油菜根和叶中累积的Cd、Pb含量随之增加。用土壤中各形态Cd、Pb的含量与油菜叶和根部累积的Cd、Pb含量做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中的碳酸盐结合态Cd、Pb与油菜叶和根部累积的Cd、Pb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表明碳酸盐结合态对油菜各器官Cd、Pb的累积有最大贡献。③油菜叶和根部Cd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Pb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Cd的富集系数大于Pb,表明油菜吸收Cd的能力大于Pb,其毒害作用也相应大于Pb;Cd的富集系数叶部均大于根部,表明Cd在油菜中的迁移性较强;Pb叶部的富集系数小于根部,表明Pb主要在油菜根部累积,迁移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土壤 cd、Pb污染 化学形态 累积与迁移 油菜
下载PDF
不同阴离子钠盐对土壤Cd形态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立夫 赵淑雯 +5 位作者 李杉杉 秦璐瑶 孙晓艺 雷小琴 陈世宝 王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221-4230,共10页
为了探明污染土壤在盐碱胁迫条件下镉(Cd)有效性与微生物群落的响应,采集污灌区Cd污染农田土壤,模拟北方土壤典型盐碱胁迫情景,设置不同阴离子钠盐配置处理,利用微生境培养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对土壤性质、土壤Cd形态等的测定... 为了探明污染土壤在盐碱胁迫条件下镉(Cd)有效性与微生物群落的响应,采集污灌区Cd污染农田土壤,模拟北方土壤典型盐碱胁迫情景,设置不同阴离子钠盐配置处理,利用微生境培养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对土壤性质、土壤Cd形态等的测定.结果表明:施用钠盐可显著提高钠吸附比(SAR)、碱化度(ESP),降低有机碳(SOC)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促进土壤中小粒径团聚体(<0.002mm)的形成,增加了Cd在小颗粒团聚体的质量负载;与对照相比,两种土壤中T1处理(主要阴离子为SO_(4)^(2-)、Cl^(-))均显著(P<0.05)增加交换态Cd含量(27.06%和11.00%).钠盐的添加降低了土壤中细菌的丰度和多样性,其中T1处理的微生物群落均匀度最低;盐碱胁迫处理改变了土壤细菌的关键类群,如增加了耐盐碱腈基降解菌科、葡萄球菌科、假单胞菌科和耐重金属芽孢杆菌科的菌群丰度,不同处理菌群结构差异与土壤阴离子组成有关,如相比而言,T1处理可增加变形菌门、芽单胞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度.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交换态Cd含量、SAR和ESP是影响细菌群落组成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拟杆菌门、芽单胞菌门和变形菌门的丰度与pH值呈正相关,而酸杆菌门、绿弯菌门的丰度与交换态Cd含量、SAR呈现显著正相关.可见,盐碱胁迫增加了土壤Cd的有效性,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灌土壤 镉有效性 形态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三种有机物料组成性质及其对土壤Cd形态与水稻C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高云 柏宏成 +1 位作者 叶碧莹 魏世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44-1854,共11页
为探讨有机物料对土壤Cd形态和水稻Cd含量的影响,于2017年5月至2017年9月在温室大棚进行水稻盆栽试验,在不同外源Cd浓度处理下,通过分析对照组(CK)及施加猪粪堆肥(PM)、腐殖土(HM)、污泥堆肥(CS)对水稻Cd含量的影响,探究有机物料活性组... 为探讨有机物料对土壤Cd形态和水稻Cd含量的影响,于2017年5月至2017年9月在温室大棚进行水稻盆栽试验,在不同外源Cd浓度处理下,通过分析对照组(CK)及施加猪粪堆肥(PM)、腐殖土(HM)、污泥堆肥(CS)对水稻Cd含量的影响,探究有机物料活性组分差异与水稻Cd含量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三种有机物料含氧官能团含量和极性大小顺序均为HM>CS>PM。施加三种有机物料都有利于缓解土壤Cd污染对水稻的生长毒害作用。外源Cd浓度为2 mg·kg^-1时,施用PM、HM和CS后的水稻籽粒Cd浓度较对照分别降低17.24%、32.41%和17.93%。且施用HM后,水稻籽粒Cd最高浓度为0.19 mg·kg^-1,满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要求。而在外源Cd浓度达到10 mg·kg^-1时,仅施加PM可使水稻籽粒Cd浓度降低,但仍不能达到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水稻籽粒Cd含量与土壤可交换态Cd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水稻根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含氧官能团丰富、极性大的HM降低土壤可交换态镉含量效果最好。有机物料主要通过改变土壤Cd赋存形态,降低水稻根系对土壤Cd的吸收富集,抑制Cd向籽粒转运,进而影响Cd在水稻体内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土壤 cd 水稻 cd赋存形态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休宁土壤Cd形态的影响与蔬菜富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满意 郭熙盛 王文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0093-10094,1011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休宁土壤Cd形态的影响与蔬菜富集特性。[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鸡粪、改良剂和外源Cd对休宁菜园土中重金属Cd形态的影响与蔬菜富集特性。[结果]结果表明,施入鸡粪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铁锰氧化态Cd的含...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休宁土壤Cd形态的影响与蔬菜富集特性。[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鸡粪、改良剂和外源Cd对休宁菜园土中重金属Cd形态的影响与蔬菜富集特性。[结果]结果表明,施入鸡粪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铁锰氧化态Cd的含量,增加了土壤中的碳酸盐态Cd和有机物结合态Cd含量。改良剂可提高土壤中可交换态Cd和碳酸盐态Cd的含量。外源Cd进入到土壤中主要以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存在。萝卜、白菜和辣椒的可食用部分对土壤Cd的富集能力为:白菜>萝卜≈辣椒,转移系数为白菜>萝卜>辣椒。[结论]在农业生产上,可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和无机改良剂减少蔬菜对重金属Cd的吸收积累。在重金属Cd含量高的土壤中应避免种植富集能力极强的蔬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措施 土壤cd形态 蔬菜 富集特性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秋 尚艺婕 史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7-315,共9页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向模拟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并测定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对添加量为2.5%的生物质炭响应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向模拟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并测定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对添加量为2.5%的生物质炭响应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指数值介于0.522~0.792之间.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2.5%的生物质炭比未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蛋白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至121%与653%.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及综合酶活性均在0.5~1mm中等粒径土壤团聚体中产生富集效应,其酶活性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先升后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研究显示,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添加2.5%的生物质炭对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影响显著,土壤酶活性受酶种类、生物质炭量与团聚体粒径的综合影响;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酶活性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形变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cd污染土壤 团聚体 酶活性 碳循环酶 氧化还原酶
下载PDF
钝化材料的老化对水稻土中Cd钝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单志军 陈勇红 +3 位作者 张丽 刘岩 焦位雄 林大松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为揭示钝化材料的老化对土壤镉(Cd)钝化稳定性的影响,选择河池、湘潭、韶关三类酸性水稻土,开展了温室条件下为期308 d的土壤培养试验,每类水稻土均设置1个对照和天然海泡石、生物质炭2个钝化材料处理,研究施用钝化材料后,水稻土中土壤C... 为揭示钝化材料的老化对土壤镉(Cd)钝化稳定性的影响,选择河池、湘潭、韶关三类酸性水稻土,开展了温室条件下为期308 d的土壤培养试验,每类水稻土均设置1个对照和天然海泡石、生物质炭2个钝化材料处理,研究施用钝化材料后,水稻土中土壤Cd形态变化,以及土壤Cd与铁(Fe)、锰(Mn)、铜(Cu)和锌(Zn)形态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加天然海泡石后,河池、湘潭、韶关的土壤中酸提取态Cd含量在308 d土壤培养期间总体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其中河池土壤酸提取态Cd占总Cd比例在0^28d减少9.0个百分点,在28^308 d增加13.8个百分点;湘潭土壤酸提取态Cd占比在0^7 d减少3.2个百分点,7^308 d增加2.0个百分点;韶关土壤酸提取态Cd占比在0^7 d减少4.4个百分点,在7^308 d增加3.5个百分点。施加生物质炭后,河池、湘潭、韶关的土壤中酸提取态Cd含量在308 d土壤培养期间总体也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在0^7 d,三个试验地土壤酸提取态Cd占总Cd比例减少5.5^8.1个百分点,在7^308 d增加3.4^6.6个百分点。与施加天然海泡石相比,施加生物质炭后,河池水稻土中Cd与Fe、Mn赋存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强。研究表明,施加天然海泡石或生物质炭后,Cd污染程度在安全利用类范围的水稻土(河池、湘潭和韶关水稻土)中Cd均存在再活化、再释放现象,天然海泡石和生物质炭的老化显著影响河池、湘潭和韶关水稻土中Cd的形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海泡石 生物质炭 水稻土 老化 cd形态
下载PDF
生物炭质量分数对Cd污染紫色土壤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谯华 谢丹丹 +2 位作者 张煜行 朱龙辉 苏越 《当代化工》 CAS 2022年第12期2814-2818,共5页
为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生物炭对Cd污染紫色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通过盆栽种植小白菜,以盆栽紫色土壤(添加外源Cd)为研究对象,未添加外源Cd的紫色土为对照,考察45 d内0、0.5%、1%、3%、5%生物炭质量分数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生物炭对Cd污染紫色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通过盆栽种植小白菜,以盆栽紫色土壤(添加外源Cd)为研究对象,未添加外源Cd的紫色土为对照,考察45 d内0、0.5%、1%、3%、5%生物炭质量分数对镉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5 d后,当生物炭质量分数为0.5%、1%、3%、5%时,与空白(0)相比,土壤p H值升高了0.16~0.33,有机质升高了0.31~2.55 g·kg^(-1),酸提取态下降了6%~9%,5%的生物炭质量分数对提升土壤p H、有机质,减少有效态Cd效果最好;生物炭质量分数为0.5%、1%、3%、5%时,小白菜生物量先增大后减小,当质量分数为1%时,生物量最高;小白菜地下部分Cd降低了0.169~0.324 mg·kg^(-1),地上部分Cd降低了0.004~0.197 mg·kg^(-1),5%质量分数生物炭时降低最多。综合以上指标来看,5%的生物炭添加量对镉污染紫色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质量分数 紫色土壤 cd 盆栽 修复
下载PDF
秸秆离田对水稻Cd吸收累积的影响与摄入健康风险评估
14
作者 文耀林 丁华 +5 位作者 谢沙 王子钰 辜娇峰 曾鹏 廖柏寒 周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3-422,共10页
秸秆离田能增加稻田土壤中镉(Cd)的输出.本研究在2种不同Cd污染程度稻田开展田间试验,设置5种处理研究秸秆离田措施对水稻Cd吸收累积及稻米摄入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与秸秆还田处理,秸秆离田处理提高了轻度和中重度C... 秸秆离田能增加稻田土壤中镉(Cd)的输出.本研究在2种不同Cd污染程度稻田开展田间试验,设置5种处理研究秸秆离田措施对水稻Cd吸收累积及稻米摄入人体健康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与秸秆还田处理,秸秆离田处理提高了轻度和中重度Cd污染稻田土壤pH值0.13~0.58个单位,降低了秸秆分解的产酸作用,降低了土壤酸化效应;秸秆离田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0.68%~19.48%,减少了有机质溶解带来的活性Cd可能.(2)秸秆离田处理显著影响轻度和中重度Cd污染稻田土壤Cd赋存形态,T1~T4处理使酸可提取态Cd占比分别降低0.74%~7.52%和5.70%~16.34%,残渣态Cd占比分别提升4.59%~14.40%和5.96%~18.49%;降低了土壤Cd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也提高了Cd的稳定性.(3)秸秆离田处理使轻度和中重度Cd污染稻田糙米Cd含量分别降低14.47%~40.13%和18.21%~25.33%,水稻植株Cd积累量分别降低20.53%~63.41%和15.05%~34.95%,降低了成人和儿童的稻米食用的人体健康风险THQ值.因此在Cd污染稻田长期实施秸秆离田措施能有效降低土壤Cd有效性,减少水稻Cd积累,降低糙米食用风险,保障水稻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离田 水稻 cd污染土壤 赋存形态 健康风险评估
原文传递
镉污染稻草还田对土壤镉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曹晓玲 罗尊长 +5 位作者 黄道友 朱奇宏 刘守龙 饶中秀 任雪菲 席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86-1792,共7页
采用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镉污染稻草还田后清洁土壤(pH=4.72)和镉污染土壤(pH=7.90)中有效态镉含量及镉形态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稻草和淹水培养使土壤pH值向6.0—7.5的区间转变,并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 采用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镉污染稻草还田后清洁土壤(pH=4.72)和镉污染土壤(pH=7.90)中有效态镉含量及镉形态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稻草和淹水培养使土壤pH值向6.0—7.5的区间转变,并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清洁土壤添加镉污染稻草后,土壤DTPA(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cetate acid)提取态cd含量增加23.5%-225.0%,土壤酸提取态和可还原态镉的相对比例显著提高,而残渣态和可氧化态镉的比例则相对降低,其效果随稻草添加量的增加显著增强;镉污染土壤添加镉污染稻草后,DTPA提取态镉仅在培养初期(2d)略有提高,随培养时间的延长,DTPA提取态镉含量显著降低(28.6%~41.1%),且添加稻草促使酸提取态镉向可还原态镉和残渣态镉转化。研究表明,镉污染稻草进入清洁土壤会带来镉污染的扩散风险,而进入供试污染土壤后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土壤中镉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还田 cd污染 清洁土壤 污染土壤 土壤cd形态
下载PDF
施锰对土壤锰氧化物形成及镉固定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顾明华 李志明 +4 位作者 陈宏 雷静 方圆 唐翠荣 沈方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0-368,共9页
为了探明外源Mn(Ⅱ)对稻田土壤锰氧化物形成及水稻(Oryza sativa L.)累积镉的影响,文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以硫酸锰形式添加外源锰,锰水平分别设置为:0 mg·kg-1土(CK),100 mg·kg-1土(Mn100),400 mg·kg-1土(Mn400)和800m... 为了探明外源Mn(Ⅱ)对稻田土壤锰氧化物形成及水稻(Oryza sativa L.)累积镉的影响,文采用土壤盆栽试验方法,以硫酸锰形式添加外源锰,锰水平分别设置为:0 mg·kg-1土(CK),100 mg·kg-1土(Mn100),400 mg·kg-1土(Mn400)和800mg·kg-1土(Mn800)4个处理。通过分析土壤中锰氧化物含量、不同形态镉及其含量、根表铁锰膜中镉含量以及水稻镉含量的变化,研究了施锰对土壤锰氧化物形成及其固定镉的效应。结果表明:施锰显著增加了土壤各形态锰氧化物含量并能降低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在成熟期,Mn800处理土壤可交换态镉降低了7.4%,无定形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含量增加了13.2%,土壤胶体中镉含量增加了29.4%。施锰显著增加了根表铁锰膜的铁、锰含量,显著减少了铁锰膜对镉的吸附,在分蘖期,Mn400和Mn800处理铁锰膜的铁含量分别增加了95.8%和113.6%,Mn100、Mn400和Mn800处理铁锰膜的锰含量分别增加了186.2%、1093.1%、1362.1%,Mn800处理铁锰膜的镉含量减少了70.3%。施锰(Mn100,Mn400,Mn800)可有效降低水稻镉含量,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降低了51.9%、56.1%、68.4%,籽粒镉含量分别降低了26.7%、31.0%、27.1%。皮尔逊相关分析显示,土壤中不同锰氧化物含量均与根表铁锰膜镉含量、水稻地上部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施锰促进了土壤锰氧化物的形成及其对镉的固定,从而降低了土壤中镉的有效性和根表铁锰膜镉含量,减少了水稻对镉的吸收。该研究可为探明土壤中锰、镉的环境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指导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作物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氧化物 土壤胶体 土壤镉形态
下载PDF
添加碳酸钙对土壤中镉形态转化与玉米叶片镉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77
17
作者 周卫 汪洪 +1 位作者 李春花 林葆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9-225,共7页
采用土壤培养、盆栽试验及连续提取测定等方法研究添加碳酸钙对外源镉在棕壤中的转化与玉米叶片镉组分的影响。与不加碳酸钙处理比较,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交换态镉含量显著下降,专性吸附态镉、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和残余态镉含量显著增... 采用土壤培养、盆栽试验及连续提取测定等方法研究添加碳酸钙对外源镉在棕壤中的转化与玉米叶片镉组分的影响。与不加碳酸钙处理比较,添加碳酸钙处理土壤交换态镉含量显著下降,专性吸附态镉、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镉和残余态镉含量显著增加;添加碳酸钙处理可显著增加土壤pH、土壤饱和浸提液[Ca2十]及[Ca2十]/[Cd2十],并显著降低饱和浸提液[Cd2+]碳酸钙处理玉米根、茎、叶干重和全钙量显著增加,全镉含量及叶片H2O提取镉、2mol L-1 NaNO3提取镉、10%HOAc提取镉、2mol L-1 HCI提取镉和残余镉含量均明显减少。上述结果显示,添加碳酸钙可降低土壤─植物体系的镉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镉毒害 土壤镉形态 玉米 叶片镉组分 土壤污染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镉、锌形态转化的探讨 被引量:111
18
作者 丁疆华 温琰茂 舒强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7-49,共3页
论述了土壤中镉、锌的形态分布 ,讨论了影响土壤环境中Cd、Zn形态转化的因素和物质 ,如pH、石灰、有机质和其它一些离子和它们的影响机制 ,为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形态转化 土壤 形态分布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不同镉浓度下绿穗苋根际环境特征与镉形态分布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玉兰 徐小逊 +4 位作者 张世熔 蒲玉琳 张驰强 霍庆霖 董袁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8-293,共6页
为了解镉(Cd)富集植物根际环境对镉的活化和耐受作用,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Cd胁迫下绿穗苋根际环境特征变化和镉形态分布。研究表明:绿穗苋根际pH低于非根际,并随Cd浓度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DOC含量高于非根际,且随着Cd浓度的增... 为了解镉(Cd)富集植物根际环境对镉的活化和耐受作用,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Cd胁迫下绿穗苋根际环境特征变化和镉形态分布。研究表明:绿穗苋根际pH低于非根际,并随Cd浓度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根据DOC含量高于非根际,且随着Cd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Cd浓度的升高,绿穗苋根际土壤交换态Cd所占比例上升,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所占比例先升高后降低,碳酸盐结合态Cd、有机结合态Cd和残渣态Cd所占比例均逐渐降低。各处理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根际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随处理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处理浓度升高持续下降。结果表明,Cd胁迫下绿穗苋根际pH和DOC的变化对Cd活化具有重要作用,根际土壤酶活性特征表明其对Cd毒性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环境 DOC cd形态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改良剂对镉污染酸性水稻土的修复效应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08
20
作者 朱奇宏 黄道友 +3 位作者 刘国胜 朱光旭 朱捍华 刘胜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47-851,共5页
为探明田间条件下施用石灰、钙镁磷肥、海泡石和腐殖酸等改良剂对Cd污染酸性水稻土的修复效应和作用机理,通过在Cd污染区建立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改良剂单施和与石灰配施对Cd污染酸性水稻土中Cd作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 为探明田间条件下施用石灰、钙镁磷肥、海泡石和腐殖酸等改良剂对Cd污染酸性水稻土的修复效应和作用机理,通过在Cd污染区建立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改良剂单施和与石灰配施对Cd污染酸性水稻土中Cd作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有效地改变了土壤中Cd的存在形态,除腐殖酸外,其他改良剂均使土壤酸提取态Cd不同程度地转化为可还原态Cd和残渣态Cd;施用改良剂可使0.1mol·L-1NaNO3和0.01mol·L-1CaCl2提取态Cd降低26%~97%,降低效果为石灰+海泡石>海泡石>石灰+钙镁磷肥>钙镁磷肥>石灰>石灰+腐殖酸>腐殖酸;改良剂使水稻地上部分的Cd吸收量降低6%~49%。试验结果还显示,施用改良剂提高土壤pH是引起土壤中Cd作物有效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田间试验的结果,海泡石可推荐作为Cd污染酸性水稻土的改良剂,而腐殖酸则不宜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剂 cd污染 酸性水稻土 水稻 cd有效性 提取态cd cd形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