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port of phosphorus in runoff and sediment with surface runoff from bare purple soil during indoor simulated rainfall 被引量:3
1
作者 MA Xiao YANG Jie +3 位作者 ZHOU Xiang-jun WU Hong-tao XIONG Qiao LI Y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2年第8期2333-2345,共13页
Phosphorus(P)in surface runoff from purple soil is a critical element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leading to eutrophication of surface water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of China.This work ai... Phosphorus(P)in surface runoff from purple soil is a critical element of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leading to eutrophication of surface water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TGRA)of China.This work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of P losses from bare purple soil.Based on an indoor rainfall simulation experiment,we focused on the processes of surface runoff and P losses via different hydrological pathways.Experimental treatments included three simulated rainfall intensities,four slope gradients,and three fertilizer treatments.P loss from sediment was the main pathway in the purple soil,and bioavailable P was mainly transferred in dissolved P(DP)of runoff water.The P loss loads tend to grow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lope until 25°for the maximum load of runoff water and 20°for the maximum load of sediment.Concentrations of DP in the surface runoff after fertilizer application can exceed the estimates of those required for accelerated eutrophication.Sediment P control might be an essential way for reducing P loss in purple soil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farmers of TG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runoff Sediment yield Phosphorus loss Purple soil Simulated rainfall
下载PDF
Liquid-plastic Limit of Surface Sediments in North Slope of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
2
作者 JIANG Jun ZHU Chaoqi +4 位作者 SHEN Zhicong ZHANG Bowen ZHANG Xiatao WANG Xinquan JIA Yongg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259-260,共2页
1 Introduction China has a vast area of continental shelf and is very rich in marine resources,but because of the complex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r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s,the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an... 1 Introduction China has a vast area of continental shelf and is very rich in marine resources,but because of the complex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requent geological disasters,the utilization of marine resour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ngineering are limited(Zhu et al.,2016).As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Liquid-plastic Limit of surface sediments in North Slope of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横断山区典型流域次降水事件水沙特征分析
3
作者 郭乾坤 黄婷婷 +2 位作者 单志杰 秦伟 宁堆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高温低湿,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大江大河泥沙的主要源区。干热河谷地区水土流失多由次强降水事件造成,因此在该区域基于次降水事件尺度开展水沙特征研究,对于评价降雨和下垫面对流... 横断山区干热河谷高温低湿,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大江大河泥沙的主要源区。干热河谷地区水土流失多由次强降水事件造成,因此在该区域基于次降水事件尺度开展水沙特征研究,对于评价降雨和下垫面对流域产流产沙的相对贡献、指导未来水土保持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金沙江一级支流龙川江流域小黄瓜园水文站1966—2018年实测水沙数据,运用Mann-Kendall方法划分基准期和变化期,并基于2期次降水事件,对比分析降雨等级相同、暴雨覆盖面积比例等级相同、降雨量和降雨空间分布相似等3种情况下,2期水沙特征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小黄瓜园1966—2018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2008年为突变年份;2)水土保持措施主导下的下垫面变化是变化期径流输沙减少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龙川江流域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有效地改变下垫面的情况,减流减沙效果明显。应进一步加强横断山区等地形复杂地区次降水事件尺度水沙变化研究,更好地指导水土保持优化配置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降水事件 水土保持措施 下垫面 水沙特征 干热河谷 龙川江流域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4
作者 葛建华 丁雨薇 +4 位作者 李佳 张万 马东坡 任雪 张世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7-2335,共9页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及丰度等赋存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集的样本中多为纤维微塑料和薄膜微塑料,类型主要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颜色以黄色和透明为主,粒径大多小于500μm.采煤沉陷区的地表水丰度范围为0.77~7.1pcs/L,沉积物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540~2800pcs/kg,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380~2380pcs/kg.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进行评估,地表水和农田土壤的风险评估都为于Ⅰ级,属于轻微污染,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风险评估为Ⅱ级,属于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采煤沉陷区 高潜水位 表层水体 土壤 沉积物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察汗淖尔表层沉积物GDGTs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5
作者 卢沛琪 薛刚 郑艳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7-476,共10页
目前,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组成和分布特征已被成功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重建中。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温度和pH值外,GDGTs也受其他环境因素影响,这导致了在同一地区运用多种温度和pH校准公式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特别是在干旱... 目前,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组成和分布特征已被成功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重建中。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温度和pH值外,GDGTs也受其他环境因素影响,这导致了在同一地区运用多种温度和pH校准公式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尤为显著。因此,有必要开展现代过程GDGTs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以提高温度和pH校准公式的适用性。为此,我们以北方察汗淖尔湖泊为中心,分析流域内24个湖泊沉积物和土壤GDGTs组成和分布。结果显示,所有样品GDGTs分布模式相似,其中古菌类异戊二烯GDGTs(简称isoGDGTs)以crenarchaeol为主,GDGT-0次之,crenarchaeol′含量较低,指示GroupⅠ.1b型奇古菌输入较多;细菌支链GDGTs(简称brGDGTs)中五甲基化brGDGTs丰度最高,其次是六甲基化和四甲基化brGDGTs。群落指数(community index,CI)表明,产brGDGTs的细菌群落属于冷簇,且冗余分析显示pH值对brGDGTs分布影响显著,二者可能共同导致了应用多种校准公式计算结果与器测记录之间的差异。通过该项工作我们认为在利用GDGTs重建古气候时应开展GDGTs现代过程调查,明确环境主导因素,并选择合适的区域校正公式以获取准确的气候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GTs 察汗淖尔 分布特征 湖泊沉积物 表层土壤
下载PDF
磷肥不同施用量对紫色土坡面胶体态磷流失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仲金平 郑子成 +1 位作者 李廷轩 何晓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47-1559,共13页
[目的]农田磷流失风险与磷肥用量密切相关,鉴于土壤胶体在土-水界面磷素迁移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讨施用磷肥对紫色土坡面胶体态磷流失的影响及其与产流产沙之间的关系,为从土壤胶体视角认识磷素迁移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 [目的]农田磷流失风险与磷肥用量密切相关,鉴于土壤胶体在土-水界面磷素迁移转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探讨施用磷肥对紫色土坡面胶体态磷流失的影响及其与产流产沙之间的关系,为从土壤胶体视角认识磷素迁移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4个磷肥施用量0(P0)、20(P20)、40(P40)和100(P100)mg·kg-1下紫色土坡面产流产沙及胶体态磷流失特征研究。[结果]地表径流量受磷肥施用量影响较小,侵蚀产沙量受磷肥施用量影响较大,施磷后坡面初始产沙量显著降低了49.3%-68.7%,P100处理累积产沙量较其他施磷处理显著降低了26.5%-30.9%。地表径流是紫色土坡面水分散性总磷(WTP)和胶体态磷(CP)的主要流失途径,其流失比例分别占总流失量的57.5%-93.9%和62.3%-94.8%,且CP是地表径流WTP流失的主要形态,占WTP流失量的72.1%-80.7%。施磷显著增加了磷素流失风险,与P0处理相比,施磷后地表径流WTP、CP、DP(溶解态磷)累积流失负荷量分别提高了2.56-20.97倍、2.72-22.21倍、1.17-10.40倍,侵蚀泥沙WTP、CP、DP的累积流失负荷量分别提高了0.24-0.92倍、0.05-1.09倍、0.47-0.76倍。[结论]紫色土坡面胶体态磷流失的主要途径为地表径流,胶体态磷流失与产流过程密切相关,流失负荷量主要取决于磷肥施用量。水分散性总磷与胶体态磷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胶体态磷是紫色土坡面磷素流失主要形态,可以通过调控地表径流,合理减施磷肥以减少坡面CP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态磷 磷肥 地表径流 侵蚀泥沙 紫色土
下载PDF
Organic carbon losses by eroded sediments from sloping vegetable fields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1
7
作者 QIAN Jing ZHANG Li-ping +1 位作者 WANG Wen-yan LIU Qiao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3期539-548,共10页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il. Though small, it determines soil fertility and prevents soil losse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il. Though small, it determines soil fertility and prevents soil losses.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 (PSD) of the eroded sediment and SOC loss, and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plant coverage ratios (0%, 15%, 30%, 45%, 60% and 90%), slope lengths (2 m, 4 m), fertilizer treatments (unfertilized control (CK), compound N-P-K fertilizer (CF), and organic fertilizer (OF)) on SOC loss and the SOC enrichment ratio (ERsoc) in the eroded sedime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longer slope length and lower surface cover ratios produced larger surface runoff and the eroded sediments, resulting in larger SOC losses. The average SOC loss was greatest in the OF treatment and SOC loss wa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eroded sediment. Surface runoff, which causes soil erosion, is a selective transportation process, hence there were more clay- sized particles (〈2 μm) and silt-sized particles (2-50μm) in the eroded sediments than in the original soils. SOC was enriched in the eroded sediments relative to in the original soil when ERsoc 〉 1. ERsoc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Rclay (〈2 pro) (R^2 = o.68) and ERie at (2-20 μm) (R2 = 0.63), and from all the size particle categories of the original soil or the eroded sediments, more than 95% of SOC was concentrated in small-sized partieles (〈50 μm). The distribution of SOC in different-sized particles of the original soil and the eroded sediment is primarily associated with clay-sized part-ides and fine silt-sized particles, thus we eonelude that as the eroded sediment partieles became finer, more SOC was absorbed, resulting in more severe SOC lo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tilizer treatment Particle-sizedistribution Vegetation cover ratio Sediment yields Slope length soil organic carbon surface runoff
下载PDF
贵州地表土壤及沉积物中镉的地球化学与环境问题 被引量:57
8
作者 何邵麟 龙超林 +3 位作者 刘应忠 黄道光 袁义生 易生伟 《贵州地质》 2004年第4期245-250,共6页
镉(Cd)是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镉含量过高会给动植物带来危害,镉过量可导致人体多种疾病或中毒死亡。本文综述了镉的化学性质及其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存在形式及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利用区域化探扫面成果资料,特别分析了贵州地表覆盖... 镉(Cd)是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镉含量过高会给动植物带来危害,镉过量可导致人体多种疾病或中毒死亡。本文综述了镉的化学性质及其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存在形式及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利用区域化探扫面成果资料,特别分析了贵州地表覆盖的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等介质中镉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贵州的镉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及其风化的土壤和沉积物中,镉的高含量异常与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中的锌和有机物含量密切相关。镉的化学结合形态有多种,但以可溶态和可交换态形式存在的镉才能具有生物地球化学效应。贵州应重视和防止镉及汞、砷、铅、铊等生命有害元素发生"化学定时炸弹"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土壤 松散沉积物 环境地球化学 贵州
下载PDF
我国环境中全氟辛酸(PFOA)的预测无效应浓度推导 被引量:22
9
作者 曹莹 周腾耀 +2 位作者 刘秀华 张亚辉 刘征涛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80-1187,共8页
利用欧盟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技术指导文件(TGD)中计算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的方法,筛选出我国环境介质(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各生物物种的毒性数据,得到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PNEC分别为0.57 mg.L-1、0.19 mg.kg-1ww和2.06 mg.kg-1ww,... 利用欧盟化学物质风险评价技术指导文件(TGD)中计算预测无效应浓度(PNEC)的方法,筛选出我国环境介质(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各生物物种的毒性数据,得到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的PNEC分别为0.57 mg.L-1、0.19 mg.kg-1ww和2.06 mg.kg-1ww,该值可为我国PFOA的环境风险评价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酸 预测无效应浓度 水体 土壤 沉积物
下载PDF
地表糙度对径流和产沙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郑子成 吴发启 +2 位作者 何淑勤 王健 佘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4,共6页
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分析了连续降雨过程条件下,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锄耕的地表,延缓径流的作用较为明显,但这一作用仅发生在降雨初期;随着降雨的进行,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变化规律基本一... 该文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分析了连续降雨过程条件下,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人工锄耕的地表,延缓径流的作用较为明显,但这一作用仅发生在降雨初期;随着降雨的进行,不同糙度地表的径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先增加,随后趋于稳定的趋势,但径流总量没有明显变化。同样,人工锄耕的地表,延缓地表的产沙作用强于糙度小的地表,产沙率15°坡面要高于5°坡面,随着降雨的进行,在雨强1.0mm/min条件下,这一变化更为明显,最终产沙总量变化不大。地表糙度对侵蚀的影响,不仅与降雨持续时间相关,同时与坡度密切相关,并初步证实黄土区地表糙度对侵蚀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临界条件。这为揭示地表糙度的本质特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可服务于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产沙量 地表糙度
下载PDF
紫色丘陵区工程建设松散堆积物的侵蚀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波 莫斌 +2 位作者 汪涛 徐泰平 高美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3-195,共3页
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西部大开发'实施中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日益重要.紫色丘陵区开发项目的工程侵蚀严重,松散堆积物侵蚀模数为13 895~52 400 t/(km2·a),远高于相应对照草坡的侵蚀强度,其侵蚀产沙量与堆积物的形... 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西部大开发'实施中的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日益重要.紫色丘陵区开发项目的工程侵蚀严重,松散堆积物侵蚀模数为13 895~52 400 t/(km2·a),远高于相应对照草坡的侵蚀强度,其侵蚀产沙量与堆积物的形态与位置、坡度与坡长及植被覆盖度有关,其侵蚀也具有明显的时间特点.松散堆积物侵蚀的控制应选用土生藤本和草本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与产沙 松散堆积物 工程建设 紫色土
下载PDF
贵州兴仁煤矿区土壤表土与沉积物中砷的环境调查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吴攀 裴廷权 +3 位作者 冯丽娟 朱立军 陶秀珍 张立东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35,共5页
兴仁县境内的煤矿是黔西南典型的高砷煤矿区之一。通过对矿区范围内土壤表土和沉积物中砷的调查研究表明,土壤表土和沉积物中As的含量分布范围广泛,分别为5.28~234.14mg/kg和20.68~219.14mg/kg。这些分布特点与该区高砷地质... 兴仁县境内的煤矿是黔西南典型的高砷煤矿区之一。通过对矿区范围内土壤表土和沉积物中砷的调查研究表明,土壤表土和沉积物中As的含量分布范围广泛,分别为5.28~234.14mg/kg和20.68~219.14mg/kg。这些分布特点与该区高砷地质地球化学背景有关外,还与煤炭资源开发有很大的关系。煤矿水灌溉的农田土壤袁土和水系沉积物中As的积累已经显现出来。因此,矿区煤矿开发引起的土壤表土/沉积物中砷的积累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表土 沉积物 兴仁煤矿区
下载PDF
不同地表条件下黑土区坡耕地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迁移 被引量:20
13
作者 安娟 卢嘉 +1 位作者 郑粉莉 李桂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104,共5页
土壤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的迁移反映了团聚体的破碎程度及径流的搬运能力,直接影响着侵蚀强度。以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裸露休闲、纱网覆盖与秸秆覆盖3种地表条件下不同粒级(>5mm,2~5m... 土壤侵蚀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的迁移反映了团聚体的破碎程度及径流的搬运能力,直接影响着侵蚀强度。以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裸露休闲、纱网覆盖与秸秆覆盖3种地表条件下不同粒级(>5mm,2~5mm,1~2mm,0.5~1mm,0.25~0.5mm和<0.25mm)土壤团聚体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纱网覆盖与秸秆覆盖具有削减径流和抑制侵蚀的作用,其中抑制产沙作用更明显,减沙率分别为75%和99%以上;(2)3种地表条件下,<0.25mm团聚体是主要的流失粒级,其占到团聚体流失总量的50%以上;各粒级流失量均表现为:裸露休闲>纱网覆盖>秸秆覆盖;(3)纱网覆盖和秸秆覆盖下的团聚体粒级分布与裸露休闲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的均是<0.25mm粒级,该粒级流失量较裸露休闲的分别减少74.62%和99%;秸秆覆盖与纱网覆盖之间差异明显的是<0.25mm与1~5mm粒级,流失量较纱网覆盖的分别减少97.81%和86.03%;(4)秸秆覆盖下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表现为最大;分形维数和平均重量比表面积均表现为:裸露休闲>纱网覆盖>秸秆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条件 土壤侵蚀量 团聚体迁移 黑土
下载PDF
陕西吴起县退耕还林地不同植被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健 魏天兴 +2 位作者 陈致富 朱文德 周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34,49,共5页
在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示范县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地内设置了野外径流小区,在对其进行了土壤物理性质、入渗、抗冲实验及实测泥沙资料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显示:土壤入渗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 在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示范县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地内设置了野外径流小区,在对其进行了土壤物理性质、入渗、抗冲实验及实测泥沙资料基础上,分析了退耕还林后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效益,结果显示:土壤入渗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入渗率大小顺序为油松>荒草地>沙棘+油松b>沙棘+油松a>沙棘;土壤抗冲性能沙棘林地最强,沙棘+油松林地次之,油松林地最弱;土壤产沙量为油松林地最大,沙棘与沙棘+油松林地相对较少;地表径流量为油松林地>荒草地>沙棘+油松林地b>沙棘+油松林地a>沙棘林地;退耕还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不同的改良。油松林地的土壤容重最高,土壤总孔隙度与土壤毛管孔隙度最低。因此,退耕还林可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而不同植被类型中沙棘纯林的水土保持效益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植被 土壤入渗 土壤抗冲 地表径流量 产沙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0
15
作者 缪雄谊 叶思源 +4 位作者 郝玉培 阳莲锦 陈伟海 黄保健 沈利娜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6,共12页
主要针对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调查,在2006~2008年间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19个(其中浅海湿地25个),并运用受普遍认可的生态危害指数法、单因子及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黄河三角洲整体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 主要针对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调查,在2006~2008年间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19个(其中浅海湿地25个),并运用受普遍认可的生态危害指数法、单因子及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黄河三角洲整体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为:Cr〉Pb〉Zn〉As〉Cu〉Cd〉Hg;(2)浅海湿地的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上三角洲平原的表层土壤低,前者最大影响来源于As,土壤样品一级标准率达到96%;后者的最大威胁是As和Cd,土壤样品一级标准率达到88.5%;(3)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近海沉积物的Eri值、RI值、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均较小,远未达到轻微污染的标准,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状况较好,整体处于清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表层土壤 沉积物 重金属
下载PDF
微生物对土壤与沉积物吸附多环芳烃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罗雪梅 何孟常 刘昌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1-266,共6页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接种微生物,研究微生物对沉积物和湿地土壤吸附多环芳烃(PAHs)菲、苯并[a]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菲与苯并[a]芘都可进行吸附或生物降解,48h液相PAHs浓度达到平衡时,微生物对菲消除了98%,对苯并[a]芘消除...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接种微生物,研究微生物对沉积物和湿地土壤吸附多环芳烃(PAHs)菲、苯并[a]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对菲与苯并[a]芘都可进行吸附或生物降解,48h液相PAHs浓度达到平衡时,微生物对菲消除了98%,对苯并[a]芘消除85%;接种的样品48h吸附等温线均呈线形,能较好地符合线性方程;在接种微生物情况下,沉积物与土壤对菲和苯并[a]芘吸附特征均发生较大变化,对菲的吸附量增大约35倍,而对苯并[a]芘的吸附量却降低了2/3左右;未接种微生物的土壤和沉积物对菲解吸率为20%,接种的样品组为2.9%,而对苯并[a]芘的解吸结果与菲相反,未接种的对照组为4%,接种的样品组为13%.微生物在土壤与沉积物吸附PAHs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微生物 沉积物与土壤 多环芳烃 吸附作用
下载PDF
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和河流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化合物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张枝焕 陶澍 +1 位作者 吴水平 叶必雄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22,共8页
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和河流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化合物进行了测试分析。不同环境功能区正构烷烃组成特征存在一定差别。表层土和河流沉积物中正构烷烃主峰碳、CPI和轻重比指数等地球化学参数分析表明,样品中中、低碳数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石油... 对天津地区表层土和河流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化合物进行了测试分析。不同环境功能区正构烷烃组成特征存在一定差别。表层土和河流沉积物中正构烷烃主峰碳、CPI和轻重比指数等地球化学参数分析表明,样品中中、低碳数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石油及其衍生物,个别样品中C17、C19 正构烷烃含量很高,并具明显的奇碳优势,可能与藻类生物活动有关;高碳数正构烷烃具有比较明显的奇碳优势,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蜡质的降解产物。不同环境功能区污染源的构成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表层土壤 沉积物 正构烷烃 分布特征 成因
下载PDF
紫色土坡面壤中流形成与坡面侵蚀产沙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37
18
作者 丁文峰 张平仓 王一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7,共4页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在长5.0 m、宽1.5 m、6个不同坡度(10°,15°,20°,25°,30°,35°)的径流小区上,通过3个不同降雨强度(1.0,1.5,1.8 mm/min),对紫色土坡面产流形式及侵蚀产沙关系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在长5.0 m、宽1.5 m、6个不同坡度(10°,15°,20°,25°,30°,35°)的径流小区上,通过3个不同降雨强度(1.0,1.5,1.8 mm/min),对紫色土坡面产流形式及侵蚀产沙关系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坡面总径流主要由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两种形式组成,地表径流和壤中流在总降雨量中的比例随雨强和坡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相同坡度情况下,壤中流占总降雨量的比例随雨强的减小而增大,在雨强相似的条件下,壤中流占总降雨量的比例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普遍存在的壤中流在土壤侵蚀尤其是重力侵蚀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促发作用,甚至由壤中流促发的侵蚀量要远远高于片蚀、沟蚀等坡面侵蚀形式,这与以往研究表明的长江流域坡面侵蚀以面蚀为主的结论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面 侵蚀产沙 壤中流 地表径流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柑橘园不同耕作方式的水土流失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江才伦 彭良志 +2 位作者 曹立 淳长品 凌丽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31,35,共7页
在重庆忠县坡度为11°的紫色土柑橘园,设中耕、覆盖、生草和清耕4种处理,用自动雨量记录仪记录降雨过程及降雨量,通过径流小区集水池测量不同耕作方式的地表径流量,取水样测定和统计地表径流中泥沙含量和流失量。结果表明:4种处理... 在重庆忠县坡度为11°的紫色土柑橘园,设中耕、覆盖、生草和清耕4种处理,用自动雨量记录仪记录降雨过程及降雨量,通过径流小区集水池测量不同耕作方式的地表径流量,取水样测定和统计地表径流中泥沙含量和流失量。结果表明:4种处理的地表径流量为清耕>生草>覆盖>中耕,相互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清耕年地表径流量分别比生草、覆盖和中耕高8.88%,10.79%和22.51%;处理间的地表径流水中的泥沙含量差异极显著,生草的泥沙含量分别比覆盖、清耕和中耕的低11.43%,38.00%和60.00%;不同耕作方式间的年泥沙流失量差异极显著,生草的泥沙流失量分别比覆盖、清耕和中耕的低10.84%,46.40%和58.99%。生草栽培可显著减少三峡库区坡地紫色土柑橘园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柑橘园 耕作方式 土壤地表径流 泥沙流失量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
作者 缪雄谊 郝玉培 +5 位作者 阳莲锦 叶思源 陈伟海 王珽 陈宏峰 黄保健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8,共12页
主要针对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调查,2006—2008年间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19个(其中浅海湿地25个),运用先进的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测试,得到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为:Cr>Pb>Zn>As>Cu>... 主要针对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调查,2006—2008年间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19个(其中浅海湿地25个),运用先进的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测试,得到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为:Cr>Pb>Zn>As>Cu>Cd>Hg,浅海湿地中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较低,并根据研究区重金属的分布,将三角洲划为三个区域,北部油气开采影响区,中部黄河河流影响区,南部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排放联合影响区,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虽然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但是其对上三角洲平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仅具有中等以下的富集作用,而对浅海湿地近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具有中等以上的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沉积物 重金属 黄河三角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