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isk Assessment and Change Monitoring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Ruijin City Based on RS and GIS
1
作者 Zhou Peng Wang Li +3 位作者 Xie Wanting Lu Jiangyue Zhang Xiaoxu Xu We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8年第4期89-93,共5页
The land us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 the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the Gaofen No. 1 satellite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spectral, band, texture and shape attributes, land use typ... The land us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 the 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the Gaofen No. 1 satellite 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spectral, band, texture and shape attributes, land use types were divided, and the changing laws of land use types were ana- lyzed. Aftewards,according to the Table of Grading Standard of Sooil Erosion Intensity(SL190-96),as well as vegetation coverage index NDVI slope, the risk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were assessed. Meanwhile, the level, scale, location and scope of changes in the risk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were monitored by using spatial visualization and spatial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rea of areas without soil erosion and moderate soil erosion areas decreased obviously from 2015 to 2017, and the decreases were up to 22.929 3 and 13.626 3 km2 respectively. The ar-ea of mild soil erosion areas increased fast, and the increase reached 31.140 0 km2. The area of extremely strong soil erosion areas increased by 7.267 4 km2. In the city, moderate and strong soil erosion areas reduced, while extremely strong soil erosion patches increased fast, which was mainly related to road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rchards. The extremely strong soil erosion area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shape of a banded loop, surrounded the suburbs of the city, and shrank towards the center of Ruijin City. The constructed technology to monitor the changes in land use and soil and water loss, as well as the changing laws of land use and soil and water loss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lan-ning basi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 urban planning departments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depart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Change monitoring soil and water los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下载PDF
Soil Erosion Changes over the Past Five Decades in the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被引量:18
2
作者 LIANG Yin LI Decheng +5 位作者 LU Xixi YANG Xuan PAN Xianzhang MU Huan SHI Deming ZHANG Bi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0年第1期92-99,共8页
This paper report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since the 1950s. The red soil region covers eight provinces: Jiangxi, Zhejiang, Fujian, Anhui, Hubei, Hunan, Guang... This paper report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in the red soi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 since the 1950s. The red soil region covers eight provinces: Jiangxi, Zhejiang, Fujian, Anhui, Hubei, Hunan, Guangdong and Hainan. From the 1950s to 1986, the annual rate of soil erosion increased by 3.4%. From 1986 to 1996 and from 1996 to 2000, the annual rates of soil erosion decreased by 2.0% and 0.32%, respectively. Field surveys showed that from 2000 to 2005, the area of soil and water loss decreased annually by 1.2%. This decrease was a result of large-scale erosion control activities across China. Although the eroded soil has been restored, the restoration process is very slow and full restoration will take a long time. Our report suggests that controlling soil and water loss is a challenging task, and additional measures must be taken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soil erosion in the red soil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 soil region soil and water loss dynamic change remote sensing field samplingsurvey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8 OLI卫星遥感数据的黄前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水土流失监测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延明 李勇刚 侯蕾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3年第1期19-25,共7页
近年来,为了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的综合监管水平,遥感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中基于landsat8 OLI卫星遥感数据,采用ENVI、Arc GIS等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黄前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及水土流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前水库... 近年来,为了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的综合监管水平,遥感监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中基于landsat8 OLI卫星遥感数据,采用ENVI、Arc GIS等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黄前水库水源地保护区的植被覆盖度及水土流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前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林草覆盖度较高,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7.32%;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侵蚀面积占55.30%,其中,以轻度、中度为主。该成果为黄前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水土流失监测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 OLI卫星遥感数据 植被覆盖度 水土流失 监测 黄前水库水源地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的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研究
4
作者 张继真 姜艳艳 张月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1期26-29,I0005,共5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面临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减小、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已成为目前土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以东北黑土区2018年和2022年两期遥感影像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目视识别法开展影像解译,并通过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进行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对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变化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其他土地面积减少,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造林、种草、封育、地埂、水平阶/反坡梯田等面积共增加0.84万km^(2);对比2018—2022年东北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情况,整体呈向好趋势,土壤侵蚀面积共减少约1.01万km^(2);从侵蚀强度来看,除轻度侵蚀面积增加约0.45万km^(2)外,中度、强烈、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分别减少约0.43万、0.24万、0.28万、0.51万km^(2);从不同省份侵蚀面积变化情况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东四盟的侵蚀面积减少最多,共减少约0.37万km^(2),辽宁省侵蚀面积变化最小,共减少约0.06万km^(2);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减少,以及林地、交通运输用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增加,均可大幅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同时水土保持措施面积的增加也可有效阻止土壤侵蚀的发生。总体来看,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持续进行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遥感技术 中国土壤流失方程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遥感技术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方法研究
5
作者 赵立中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9期134-137,168,共5页
为了能够充分了解土壤侵蚀分布,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变化趋势,提出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遥感技术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方法。利用无人机从多个角度采集监测区域影像数据,并实施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预处理,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土壤可蚀性因子、... 为了能够充分了解土壤侵蚀分布,及时掌握水土流失变化趋势,提出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遥感技术的水土保持动态监测方法。利用无人机从多个角度采集监测区域影像数据,并实施辐射定标和大气校正预处理,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土壤可蚀性因子、土地利用因子、植被覆盖监测因子、坡度因子,通过计算获取水土保持系数并划分等级。监测结果表明:区域1水土保持系数呈现“V字形”,区域2水土保持系数整体呈现“一字型”,区域3水土保持系数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倾斜摄影遥感技术 图像预处理 水土保持 监测因子 动态监测方法
下载PDF
灌草覆盖——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新路径探析
6
作者 刘振稳 刘倩 +4 位作者 肖潇 马仁义 常恩福 孟广涛 张正海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4期60-66,共7页
干热河谷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受地形和局部小气候的影响,形成特殊的水热状况组合,是中国分布最北的一块“热区”。在长期剧烈的人为干扰和严酷的自然环境双重压力下,干热河谷的生态系统极度退化,结构与功能濒临崩溃,严重制... 干热河谷集中分布于中国西南横断山脉地区,受地形和局部小气候的影响,形成特殊的水热状况组合,是中国分布最北的一块“热区”。在长期剧烈的人为干扰和严酷的自然环境双重压力下,干热河谷的生态系统极度退化,结构与功能濒临崩溃,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带、极度退化区和植被修复极端困难地区之一。本文先简要回顾了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的历史,接着系统分析河谷区生态修复工作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灌草覆盖技术可能是该区域最为适合的一种生态修复方式。该技术可以克服干旱和高温两大河谷区植被修复的关键限制性因子,并实现保水、固土和增肥的植被修复技术目标。本研究首次提出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3条原则: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荒则荒原则;结合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实行分区修复原则;优选乡土物种进行植被修复原则。同时,建议从水土保持能力、土壤生态系统健康、植物群落健康和综合效益评价等4个方面来评估河谷区植被修复效果。最后,研究展望了干热河谷区植被修复研究的未来方向,包括加强群落演化规律及其适应性机制的研究,建立和完善动态监测机制,选育和培育乡土物种,以及开发和推广植被修复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乡土物种 植被演替 土壤健康 灌草覆盖技术 水热状况 动态监测
下载PDF
水土保持遥感应用成效与展望
7
作者 莫沫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1期21-25,共5页
卫星遥感具有全面、准确、快速的特点,在水土保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水利部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开展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遥感监管、东北黑土区侵蚀沟调查等工作,全面系统掌握了全国各级行政区的年度水土流失状况及动态变... 卫星遥感具有全面、准确、快速的特点,在水土保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水利部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开展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水土保持遥感监管、东北黑土区侵蚀沟调查等工作,全面系统掌握了全国各级行政区的年度水土流失状况及动态变化情况,摸清了人为水土流失监管的薄弱环节并查处了大量违法违规行为,掌握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数量、分布及变化情况等。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光谱遥感、激光雷达、立体测绘卫星等新技术在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创新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必将催生水土保持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水土保持 动态监测 遥感监管 新质生产力
下载PDF
河道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方法探讨——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2022年度工程为例
8
作者 吕泊宁 贾璐 《江苏水利》 2024年第7期53-57,共5页
根据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内水土流失特点,结合项目影响区水土流失现状,对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及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掌握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防治效果,为工... 根据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生产建设项目范围内水土流失特点,结合项目影响区水土流失现状,对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及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进行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掌握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及防治效果,为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提出防治对策与建议。工程通过及时、准确掌握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水土保持效果,及时发现水土流失危害并优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保障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促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尽快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农地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182
9
作者 刘宝元 阎百兴 +2 位作者 沈波 王志强 魏欣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1-8,共8页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区面积约2080万hm^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对稳定粮食市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的重开垦轻保护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到了粮食生产的地位。以东北松嫩黑土区面积约2080万hm^2的区域为研究对象,根据950个野外调查点资料,推算研究区农地面积为1727.40万hm^2。通过径流小区和137Cs监测资料,估算该地区农地水土流失强度。东北黑土区农地土壤流失量与坡度的关系为A=0.7379θ。利用美国SRTM90m×90m地面高程资料,得出研究区总体地形平缓,坡度1°以下面积占72.25%,1°-5°面积占27.05%,5°以上面积仅占0.70%;但由于坡面较长,观测与计算结果表明,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339.45万h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64.40%,占研究区农地面积的77.54%。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已经十分严重,开展针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特点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已刻不容缓。同时,为全面了解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状况,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东北地区水土流失监测与土壤侵蚀规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黑钙土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监测 东北黑土区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滇池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会玉 王充 +1 位作者 林振山 杨浩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4,共5页
以遥感数字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数据为数据源,借助ERDAS IMAGINE 9.2和ARCGIS9.3,对滇池流域1992年、2000年和2006年的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水土流失强度呈现环形分布,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 以遥感数字影像、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数据为数据源,借助ERDAS IMAGINE 9.2和ARCGIS9.3,对滇池流域1992年、2000年和2006年的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滇池流域水土流失强度呈现环形分布,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分布于环绕滇池沿岸的低山丘陵区和山区;(2)1992年~2000年滇池流域的水土流失形势恶化;(3)从2000年~2006年间,滇池流域的水土流失恶化形势得到有效遏制,说明退耕还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滇池流域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下水土和养分流失动态特征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杨红薇 张建强 +2 位作者 唐家良 徐创军 丁德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15-619,共5页
以径流小区定位监测为基础,研究了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对水、土及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青蒿模式和连翘+紫苏种植模式能较好地保持水土。各小区养分流失表现为:玉米/红苕模式小区地表径流全氮和有效氮含量... 以径流小区定位监测为基础,研究了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对水、土及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青蒿模式和连翘+紫苏种植模式能较好地保持水土。各小区养分流失表现为:玉米/红苕模式小区地表径流全氮和有效氮含量高于其他小区,玉米/红苕模式和连翘+紫苏模式的小区流失泥沙全氮养分富集度高于其他小区,传统农作模式玉米/红苕通过地表径流和泥沙迁移的全氮流失总量最大,可能造成土壤耕作层肥力下降。观测期间,除由于较强的生物固氮作用,紫花苜蓿+青蒿模式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外,各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各小区均出现较明显的养分流失。试验证明:由于传统农作方式水土流失量最大,导致养分流失量大,对环境有较大影响。因此应注意减少传统农作方式中的地面扰动,并提高雨季地表覆盖率,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坡地 种植模式 保持水土 养分动态 养分流失
下载PDF
中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4
12
作者 赵辉 黎家作 李晶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研究动态监测的方法、技术与组织模式,是为了提高动态监测评价的科学性。[方法]基于现状分析,研究科学推进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的对策。[结果]应从构建完善的动态监测空间尺度体系、合... [目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研究动态监测的方法、技术与组织模式,是为了提高动态监测评价的科学性。[方法]基于现状分析,研究科学推进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的对策。[结果]应从构建完善的动态监测空间尺度体系、合理的工作体系、科学快捷的动态监测评价体系和统一的动态监测技术体系等方面,完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评价工作。[结论]进一步提高中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技术水平,是国家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宏观决策的要求,可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监测服务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监测评价 重点防治区 对策
下载PDF
广东省水土流失动态演变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孙昕 李德成 +3 位作者 俞元春 赵玉国 张甘霖 梁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2-385,共4页
本文以1986年、1996年和2002年广东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2005年度进行的广东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考察所获取的相关信息,概括性分析了广东省水土流失的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对策。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动态演变 广东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动力特征研究 被引量:46
14
作者 董瑞琨 许兆义 杨成永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2-16,42,共6页
青藏高原的地理、地质和气候都具有特殊性 ,因而其土壤侵蚀是以冻融侵蚀为主结合其它多种侵蚀类型的侵蚀作用 ,具体分析了青藏高原冻融侵蚀的动力和 3种特殊形态的冻融侵蚀。为了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高原生态环境 。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融侵蚀 动力分析 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综合治理
下载PDF
南京市2001~2008年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与治理成效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马力 卜兆宏 +6 位作者 彭桂兰 夏立忠 李运东 杨林章 姜小三 黄睿 吴玉敏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3-692,共10页
利用2001~200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监测水土流失的定量新方法"对南京全市各区县和小流域8年期间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定量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8年期间南京全市平均轻度以上(包括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858.... 利用2001~200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监测水土流失的定量新方法"对南京全市各区县和小流域8年期间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定量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8年期间南京全市平均轻度以上(包括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858.5 km2,平均轻度以上水土流失总量为206.4×104 t,全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2)南京地区水土流失存在年内和年度变化特征,其侵蚀月份多数发生在4~8月,侵蚀最严重年度为2003年,最轻年度为2001年,最接近8年平均监测年度为2006年;(3)各区县、镇街和小流域8年平均水土流失状况存在差异,就土壤流失总量、轻度以上面积和强度以上面积而言,最严重的是江宁区,其次是六合区,最严重小流域是江宁区百家湖和上坝河小流域;(4)8年来南京全市水土流失控制成效显著,侵蚀模数由中度降为轻度,土壤流失总量、流失面积和急需治理面积均大幅减少;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使南京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5)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水土流失 定量监测 时空变化 治理成效
下载PDF
水土流失与水质污染一体化定量监测的初步研究——以江苏省方便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姜小三 卜兆宏 +2 位作者 杨林章 夏立忠 潘剑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9-536,共8页
通过对方便流域的水土流失、水质面源污染的研究,介绍了一体化定量监测的研究新思路。采用“3S”技术获得满足数学监测模型因子的数据。首先定量监测准水土流失量,然后利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全年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和水土流失定量监测... 通过对方便流域的水土流失、水质面源污染的研究,介绍了一体化定量监测的研究新思路。采用“3S”技术获得满足数学监测模型因子的数据。首先定量监测准水土流失量,然后利用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全年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和水土流失定量监测结果的处理,以获得准确的水质面源污染地分布图和流入水库的污染量。水土流失量的监测精度,采用与上下游水文站的测沙数据评价法来确认;而入库养分污染量则采用其采水样分析结果与测径流流量的计算值来确认。2002年,实验区水土流失量的监测精度为93·62%,水质的全磷面源污染量的监测精度为77·79%,初步显示出一体化定量监测具有准确、快速又经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质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 一体化 定量监测
下载PDF
县域尺度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的应用及其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迪 黎家作 +1 位作者 张春平 张荣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9,共6页
为反映土壤侵蚀模型在县域尺度的应用效果,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模型)、抽样调查、遥感解译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沂蒙山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典型县(沂水县)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和定量评价,并采用转移矩阵分析... 为反映土壤侵蚀模型在县域尺度的应用效果,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模型)、抽样调查、遥感解译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沂蒙山国家级重点治理区典型县(沂水县)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和定量评价,并采用转移矩阵分析2009—2013年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除坡度、林草覆盖、土地利用3因子外,CSLE模型还考虑了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长及水土保持措施等侵蚀因子,由此计算的土壤侵蚀模数和强度比水利部颁布的标准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抽样调查在土地利用、林草覆盖、水土保持措施、土壤特性等方面获得的信息大于遥感方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定量评价沂水县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林草覆盖和水土流失面积、强度与分布;生成的水土流失分布图弥补了全国普查没有分布图的不足,为进一步划分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提供基础图件。监测成果可为流域国家级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监测 CSLE模型 抽样调查 遥感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胜天 王冰 王玉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总结了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的现状,结合目前水分能量平衡在不同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监测的研究应着眼于水分能量平衡角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喀斯... 水土流失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总结了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的现状,结合目前水分能量平衡在不同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监测的研究应着眼于水分能量平衡角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喀斯特地区水分能量野外观测初步实验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监测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水土流失 遥感监测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喀斯特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分析——以广西环江县为例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明阳 王克林 陈洪松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4-131,共8页
以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通过RS软件ERDAS IMAGINE和GIS软件ARCGIS,对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1986年、1995年和2000年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空间分布和随高程分异两个方面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区... 以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通过RS软件ERDAS IMAGINE和GIS软件ARCGIS,对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1986年、1995年和2000年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空间分布和随高程分异两个方面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由于生态环境移民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在1986年,1995年-2000年间水土流失总体趋势是有先好转后加剧,水土流失形势严峻,中度、强度、极强和剧烈水土流失面积在1986年,1995年间分别减少了116.59km^2、92.06km^2、11.91km^2和0.74km^2,而在1995年。2000年间分别增加了119.53km^2、92.75km^2、12.12km^2和0.74km^2。3个年份水土流失在高程分带上分异格局基本相似,微度流失主要分布在丘陵,轻度、中度、强度和极强度流失都是主要分布在低山,其次才是丘陵,剧烈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丘陵,其次是低山和中山。另外,水土流失强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地区是在东部、东北部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和北部农业交错带山地丘陵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环江县 水土流失 动态监测
下载PDF
铁路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监测试验研究——以北同蒲增建二线改造项目太原至原平段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飞云 杨成永 +2 位作者 黄新民 刘世海 薛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8-250,273,共4页
在北同蒲增建二线改造项目太原至原平段水土流失监测过程中,根据建设责任区内的水土流失敏感点的土壤侵蚀特征采用了定点连续监测、定点定时监测和沿线调查三个不同层次的监测方法。铁路建设责任区域内的气象条件、土地利用形式和地形... 在北同蒲增建二线改造项目太原至原平段水土流失监测过程中,根据建设责任区内的水土流失敏感点的土壤侵蚀特征采用了定点连续监测、定点定时监测和沿线调查三个不同层次的监测方法。铁路建设责任区域内的气象条件、土地利用形式和地形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的差异性导致了各水土流失敏感点的土壤侵蚀形式和特征的不同。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大型的裸露土体在侵蚀性降雨条件下其土壤特性变化明显,增加了区域内的产沙量;坡面土壤粒度的粗化和随机粗糙度的变化不一定会降低坡面上的面蚀强度。作为铁路建设重要工程主体的路堤和路堑的建设会改变区域内的产流、径流和渗流途经;在稳定和适宜的工程防护下,能够较好地控制开发建设项目径流产沙的增量。铁路建设中的水保设施本身的失稳也常常是增加产沙量的另一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土壤侵蚀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