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耕机对水稻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玉霞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3年第9期91-93,共3页
旋耕机作业会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为探明旋耕机在水稻田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选取了水稻生长季节内的田间土壤样本,分别对旋耕机处理区和对照区的土壤进行物理性质的测试和比较。结果显示,旋耕... 旋耕机作业会对土壤物理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为探明旋耕机在水稻田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选取了水稻生长季节内的田间土壤样本,分别对旋耕机处理区和对照区的土壤进行物理性质的测试和比较。结果显示,旋耕机处理区的土壤容重和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对照区,而土壤的孔隙度和持水能力虽高于对照区,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旋耕机的操作还导致土壤粒径分布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使得土壤的整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综合分析表明,旋耕机的使用对水稻田的土壤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应该在实际操作中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机 水稻田 土壤物理性质 容重 抗压强度
下载PDF
不同轮耕模式对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2
2
作者 程科 李军 毛红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800-3808,共9页
【目的】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两两组合而成的3种不同轮耕模式对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物理结构与稳定性影响。【方法】于2007—2012年在陕西渭北旱塬麦田开展夏闲期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3种隔年交替的轮耕试验,测定土壤容重... 【目的】研究免耕、深松和翻耕两两组合而成的3种不同轮耕模式对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物理结构与稳定性影响。【方法】于2007—2012年在陕西渭北旱塬麦田开展夏闲期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3种隔年交替的轮耕试验,测定土壤容重,并应用干筛和湿筛法分析土壤团聚体不同粒级含量、大小和分形维数。【结果】与耕作试验前相比,5年免耕/深松、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处理在收获期0—60 cm土层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差异均不显著。3种轮耕处理的耕层团聚体性状变化差异显著,0—10 cm土层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及稳定率表现为免耕/深松>深松/翻耕>翻耕/免耕;0—30 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大小表现为免耕/深松>深松/翻耕>翻耕/免耕。3种轮耕处理的团聚体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D),干筛法下10—30 cm土层表现出差异,湿筛法下0—10 cm土层表现出差异,免耕/深松处理分形维数低于深松/翻耕和翻耕/免耕处理。【结论】3种轮耕模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免耕/深松保护性轮耕模式能提高耕层团聚体含量与稳定性,改善旱地土壤结构;而深松/翻耕与翻耕/免耕的轮耕模式由于隔年翻耕对土壤的强烈扰动,对土壤结构改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耕 保护性耕作 旱作麦田 土壤容重 土壤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分形维数
下载PDF
黄淮海北部农田犁底层现状及其特征 被引量:58
3
作者 翟振 李玉义 +5 位作者 逄焕成 王婧 张莉 董国豪 郭建军 郭智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22-2332,共11页
【目的】研究黄淮海北部地区犁底层分布现状及特征。【方法】采用布点取样方法,根据黄淮海北部区土壤质地分布图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点位选取山东陵县、河北吴桥县共108个点位,于2014年冬小麦拔节期进行剖面取样调查,测定0—45 cm不同层... 【目的】研究黄淮海北部地区犁底层分布现状及特征。【方法】采用布点取样方法,根据黄淮海北部区土壤质地分布图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点位选取山东陵县、河北吴桥县共108个点位,于2014年冬小麦拔节期进行剖面取样调查,测定0—45 cm不同层次土壤水分含量、土壤容重及穿透阻力。【结果】(1)黄淮海北部地区耕层平均厚度在14.74 cm,约有76%的被调研点存在明显的犁底层,犁底层主要分布在15—30 cm;(2)黄淮海北部区农田剖面各层次土壤容重及穿透阻力存在显著差异,犁底层容重最大,平均容重在1.54 g·cm^(-3)左右,显著大于耕层和心土层,在冬小麦拔节期犁底层穿透阻力为1 371.00—4 256.00 k Pa,显著大于耕层及心土层穿透阻力;(3)冬小麦整个生育期犁底层穿透阻力均大于2 000 k Pa,阻碍了小麦根系的深扎,造成小麦根系分布浅层化,这在冬小麦生长缺水的地区,易造成作物水分胁迫,同时不利于根系吸收深层养分;(4)土壤穿透阻力土壤与含水量及容重之间有着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穿透阻力有随着容重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二者之间回归方程为:y=3 854.09x+3 891.99(y为穿透阻力,x为土壤容重,r=0.84);当容重低于1.4 g·cm^(-3)时,土壤穿透阻力均低于2 000 k Pa,穿透阻力不会对作物根系生长产生障碍,而当土壤容重在1.4 g·cm^(-3)以上时,穿透阻力对作物的影响同时取决于土壤含水量,穿透阻力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降低,对应线性回归方程为:y=-75.93 x+3 153.83(y为穿透阻力,x为土壤质量含水量,r=0.82)。【结论】在现行以旋耕为主的传统耕作模式下,黄淮海北部地区农田犁底层是普遍存在的,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及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利用,需要适度打破犁底层,构建合理耕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犁底层 容重 穿透阻力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高寒区保护性耕作对油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文辉 李月梅 韩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20048-20049,20089,共3页
在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高寒农耕区进行免耕试验,探究不同免耕方式对高寒地区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变,试图寻找最适合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方式。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容重 毛管持水量 土壤孔隙度 根系量
下载PDF
豫东平原旋耕麦田应用松土促根剂改土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传忠 张静 张慎举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9期68-72,共5页
为了解决豫东平原潮土区麦田因多年旋耕导致耕层过浅、土壤物理性状变差、根系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利用商丘沃力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发明专利产品,通过田间试验与土壤分析方法,在平衡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应用松土促根剂,耕层土壤容重明... 为了解决豫东平原潮土区麦田因多年旋耕导致耕层过浅、土壤物理性状变差、根系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利用商丘沃力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发明专利产品,通过田间试验与土壤分析方法,在平衡配方施肥的基础上,应用松土促根剂,耕层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土质疏松,土壤孔隙度增加,通透状况改善,土壤含水量也有所提高,小麦根系生长环境得到改善,各生育期根系干重增加,有效协调了小麦产量构成3因素,平均穗数增加63.5万穗/hm2、穗粒数增加1.8粒、千粒重提高1.7 g。小麦产量(y)与松土促根剂用量(x)之间呈二次曲线回归关系,其效应方程为:y=8670.4257+128.6471x-3.0432x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耕 松土促根剂 土壤容重 小麦 增产效果
下载PDF
轮耕对冬春休闲旱地土壤结构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赵冀 王维 +3 位作者 张鹏 侯贤清 贾志宽 韩清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58,115,共8页
为了探索半干旱区合理的耕作制度,改善旱地土壤结构,提高农田生产力,于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进行了冬闲期免耕/深松/深松(N/S/S)、深松/免耕/免耕(S/N/N)、连年免耕(NT)及连年翻耕(CT)4种不同耕作模式试验,研究了轮耕对土壤孔隙度、... 为了探索半干旱区合理的耕作制度,改善旱地土壤结构,提高农田生产力,于2007—2010年在宁南旱区进行了冬闲期免耕/深松/深松(N/S/S)、深松/免耕/免耕(S/N/N)、连年免耕(NT)及连年翻耕(CT)4种不同耕作模式试验,研究了轮耕对土壤孔隙度、团聚体结构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S/S轮耕处理较CT和NT显著降低了冬春休闲旱作农田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幅度2.5%~3.1%,较S/N/N轮耕处理2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提高了2.8%(P<0.05);NT处理与S/N/N轮耕处理0~40 cm土层>0.25 mm机械稳定性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高于翻耕处理。连续两年以上免耕处理(NT和S/N/N)能够促进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增加了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的破坏率,提高了土壤的结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耕 团聚体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下载PDF
不同残膜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7
7
作者 杜利 李援农 +2 位作者 陈朋朋 王凯瑜 李昱鹏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14,共7页
为探究不同农田残膜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T0(0)、T1(90 kg/hm2)、T2(180 kg/hm2)、T3(360 kg/hm2)和T4(720 kg/hm2)5个残膜水平,研究不同残膜量对玉米主要生育期生物量、土壤水分及抗逆性指标的影响... 为探究不同农田残膜量对土壤环境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设置T0(0)、T1(90 kg/hm2)、T2(180 kg/hm2)、T3(360 kg/hm2)和T4(720 kg/hm2)5个残膜水平,研究不同残膜量对玉米主要生育期生物量、土壤水分及抗逆性指标的影响,首次提出根重比概念,并采用Logistic生长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残膜量对玉米不同生育期株高的影响。结果表明:残膜导致收获后各处理土壤容重较对照(T0)增加2.03%~5.41%,土壤孔隙度降低2.36%~6.76%,土壤水分下渗速度减慢;残膜量与玉米株高呈负相关关系,T0株高较T1、T2、T3、T4提高了10.40%~35.22%;玉米生育前期的根系干重、根重比、地上部干重受残膜量影响显著;残膜使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受到胁迫,残膜量越大,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越高。可见,农田残膜通过增大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从而阻碍土壤水分入渗,减弱土壤保水能力,进而胁迫玉米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膜 玉米 土壤容重 干物质积累 根重比 抗逆性指标
下载PDF
云南省中部3种森林土壤含水率、容重和细根重及其垂直分布 被引量:13
8
作者 单梦颖 杨永刚 吴兆录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3年第4期38-44,共7页
根据27个土壤剖面的405个土壤样品,研究云南中部地区华山松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的土壤含水率、容重和细根重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森林100 cm深土壤的平均含水率分别是(28.79±11.98)%、(24.66 ±9.89)%、(14.11&#... 根据27个土壤剖面的405个土壤样品,研究云南中部地区华山松林、旱冬瓜林、云南松林的土壤含水率、容重和细根重及其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森林100 cm深土壤的平均含水率分别是(28.79±11.98)%、(24.66 ±9.89)%、(14.11±5.84)%,差异极显著;平均容重分别是(1.14±0.20) g/em3、(1.26±0.18)g/cm3、(1.42±0.12)g/cm3,差异极显著;平均细根重分别为(0.1956±0.2144) g/100 cm3、(0.0706±0.1066)g/100 cm3、(0.1381±0.2989) g/100 cm3,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华山松林林下土壤的物理性质最好,旱冬瓜林次之,云南松林最差.3种森林里,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细根重减少.华山松林与云南松林平均容重与平均细根重均显著负相关,旱冬瓜林平均含水率与平均容重显著负相关.华山松林下土壤细根量最大,0 ~ 20 cm层根系占根系总重量的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细根 云南松 华山松 旱冬瓜
下载PDF
吉沙水电站工程施工区渣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和树华 和浩 +1 位作者 柳小强 陈奇伯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在分析施工区渣土容重的基础上,用微型剪力仪对其抗剪强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①弃渣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渣土容重>开挖边坡>弃渣堆积边坡,其均值分别为1.85g/cm3、1.45g/cm3和1.05g/cm3,说明运渣道路经不断碾压,渣土密实,... 在分析施工区渣土容重的基础上,用微型剪力仪对其抗剪强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①弃渣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渣土容重>开挖边坡>弃渣堆积边坡,其均值分别为1.85g/cm3、1.45g/cm3和1.05g/cm3,说明运渣道路经不断碾压,渣土密实,弃渣边坡的自然堆积渣土,疏松多孔。②随着堆积年限的不同,弃渣边坡抗剪强度的大小有显著差异,堆积3年的弃渣其抗剪强度>2年弃渣>1年弃渣;同一坡面不同堆积部位的弃渣,其渣土抗剪强度呈坡上<坡中<坡下的趋势。③渣土堆放时间越长,植被恢复程度越好,渣土抗剪强度就越大。④施工区不同类型植被覆盖下原生土壤的抗剪强度大小依次为:高山松林>灌木丛和草地>乔灌木混交林,分别为当年堆渣坡面的9.25、8.75、8.75和6.50倍,也是弃渣平均抗剪强度的1.6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沙水电站 施工区 渣土容重 渣土抗剪强度
下载PDF
基于不同环境下的河南省典型区域土壤田间持水量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清元 杨丹 +1 位作者 刘丽娜 郭恒亮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5-38,42,共5页
土壤田间持水量是衡量土壤墒情和干旱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环境不同,如季节、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相同区域的土壤其测定结果也不相同。通过颗粒分析实验,确定了全省122处人工墒情站的土壤类型,并从中选取了3个不同... 土壤田间持水量是衡量土壤墒情和干旱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田间持水量的测定环境不同,如季节、环境等因素,可能导致相同区域的土壤其测定结果也不相同。通过颗粒分析实验,确定了全省122处人工墒情站的土壤类型,并从中选取了3个不同土壤类型的站点开展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田间持水量试验。结果表明:①从全省范围来看,河南省的土壤以壤土类型为主,在防汛抗旱时要充分考虑该种土壤类型的蓄水特性;②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到,其田间持水量与干容重呈现线性反比关系;③3种土壤在不同的季节及实验室温度环境下,田间持水量测定结果差别不大,因此可以得出田间持水量基本不受温度季节的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颗粒分析 田间持水量 对比试验 土壤干容重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Variability in the Quality of an Acrisol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Systems in Ghana
11
作者 Emmanuel Osadu Ghartey Gabriel N. N. Dowuona +2 位作者 Eric K. Nartey Thomas A. Adjadeh Innocent Y. D. Lawson 《Open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2012年第1期33-43,共11页
Three land use types (natural fallow, Leucaena leucocephala woodlot and cultivated plots) on a Ferric Acrisol in a semi-arid tropical zone of Ghana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their effects on variability in selected soil... Three land use types (natural fallow, Leucaena leucocephala woodlot and cultivated plots) on a Ferric Acrisol in a semi-arid tropical zone of Ghana were compared to assess their effects on variability in selected soil properties and plant biomass accumulation.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representative natural fallow profile was 22.7 g/kg, followed by 16.5 g/kg for the Leucaena woodlot and lastly 11.8 g/kg for the cultivated site. The mean bulk density of the natural fallow, Leucaena woodlot and cultivated sites were from 1.36 Mg/m3, 0.92 Mg/m3 and 1.33 Mg/m3 with corresponding range in mean weight diameter of 0.5 mm - 1.2 mm, 0.6 mm - 1.2 mm and 1.0 mm - 1.2 mm, respectively. The lower bulk density observed for the woodlot corresponds to increased total porosity, aeration, and root proliferation due to the stronger and extensive rooting system.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36%). For the surface soils, exchangeable Na was very variable in the natural fallow. Exchangeable Na, Ca and K and total nitrogen were very variable in the Leucaena woodlot and the cultivated sites. Variability in clay content was very high in the cultivated soils only. The order cultivated land > Leucaena woodlot > natural fallow was noted for properties with high variability (CV > 36%). Plant biomass accumulation was 1834 kg/ha (natural fallow) and 830 kg/ha (Leucaena woodlot) indicating that natural fallows do not only maintain soil quality but they also decrease variability in soil properties which is desirable for soil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GATE Stability bulk Density Land Use Mean weight DIAMETER soil Organic Carbon soil VARIABILITY Woodlot
下载PDF
不同粉垄深度对常年稻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12
作者 陈萍 罗园园 +4 位作者 马玲芳 艾凤舞 王娟 鲍举文 谢静波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9期60-62,66,共4页
设3个处理:传统耕作(20 cm,对照)、粉垄35cm、粉垄50cm,开展粉垄耕作对常年稻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土层深度不同处理下养分含量整体变化趋势为,粉垄35cm>粉垄50 cm>CK;但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CK处理下均最... 设3个处理:传统耕作(20 cm,对照)、粉垄35cm、粉垄50cm,开展粉垄耕作对常年稻地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土层深度不同处理下养分含量整体变化趋势为,粉垄35cm>粉垄50 cm>CK;但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CK处理下均最高;同一土层深度土壤容重随着粉垄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当粉垄深度为35 cm时667 m^(2)收获穗数、穗粒数最高,较对照分别高8.3%、36.4%,较50 cm处理分别高25.8%、31.3%;而当粉垄深度为50cm时,水稻千粒重最高,为26.7 g,但产量最低,为548.3kg·667^(-1)·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垄耕作 土壤容重 水稻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