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磷添加对常绿阔叶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与磷组分相关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贺凌云 陈伏生 +3 位作者 郑志宇 刘俏 王晟楠 王方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7-386,共10页
[目的]为探究磷输入如何调节大气氮沉降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碳与磷关系的影响。[方法]在常绿阔叶林土壤建立长达6年(2015-2021年)的养分添加长期监测试验平台,包括4个处理:对照[P0+N0,P0 kg/(hm^(2)·a)+N0 kg/(hm^(2)·a)... [目的]为探究磷输入如何调节大气氮沉降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及碳与磷关系的影响。[方法]在常绿阔叶林土壤建立长达6年(2015-2021年)的养分添加长期监测试验平台,包括4个处理:对照[P0+N0,P0 kg/(hm^(2)·a)+N0 kg/(hm^(2)·a)]、氮添加[P0+N100,P0 kg/(hm^(2)·a)+N100 kg/(hm^(2)·a)]、磷输入[P50+N0,P50 kg/(hm^(2)·a)+N0 kg/(hm^(2)·a)]以及氮磷同时输入[P50+N100,P50 kg/(hm^(2)·a)+N100 kg/(hm^(2)·a)],各处理设3次重复,共计12个样地。于2021年8月采集样地0-1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基础理化性质、土壤粒径分布规律、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磷组分及有机碳(SOC)含量。[结果](1)P0处理下,氮添加显著增加大团聚体占比,减少黏粒和粉粒含量,提高各团聚体粒径中SOC含量;氮添加分别显著降低和增加团聚体黏粒、粉粒中易分解态磷组分(LP)和难分解态磷组分(RP)含量。(2)P50处理下,氮添加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平均几何直径(GMD),对各粒径团聚体中磷组分和SOC含量均无显著影响。(3)P0处理下,土壤团聚体SOC与难分解态磷呈正相关关系;P50处理下,土壤团聚体SOC与各功能磷组分无显著相关。由此推断,P0处理下,氮添加通过提高常绿阔叶林土壤团聚体黏粒、粉粒径中难分解态磷而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固持;P50处理下,氮添加对各粒径中有机碳的影响可能受到生物因素的调节,与磷的有效性无关。[结论]氮沉降对常绿阔叶林土壤团聚体中碳磷内在关系的影响受到磷的调控,研究结果为森林土壤碳循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输入 氮沉降 土壤团聚体 磷组分 土壤有机碳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长期施肥处理对东北黑土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邓慧玉 刘子恺 +4 位作者 马星竹 郝小雨 赵月 沈菊培 贺纪正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基于40年的长期氮磷定位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未施肥处理(CK)、氮肥处理(N)、磷肥处理(P)和氮磷处理(NP)下黑土土壤真菌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长期氮输入显著降低了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NO_(3)^(-)-N、NH_(... 基于40年的长期氮磷定位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比分析了未施肥处理(CK)、氮肥处理(N)、磷肥处理(P)和氮磷处理(NP)下黑土土壤真菌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长期氮输入显著降低了土壤pH,显著提高土壤NO_(3)^(-)-N、NH_(4)^(+)-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而磷输入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总磷含量。土壤真菌类群门水平最丰富的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为63%~68%),毛霉门(相对丰度为15%~20%)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为9%~15%)。不同施肥处理对真菌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NP处理土壤真菌扩增子序列变异数目和香农指数分别为405和4.16,显著低于CK,分别为502和4.64。基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发现NP和N处理真菌群落结构与CK和P处理显著分开。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性质包括pH,NO_(3)^(-)-N和DON是影响土壤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可见,长期氮磷施肥处理通过影响土壤性质而对土壤真菌群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输入 真菌群落 土壤酸化 长期施肥 黑土
下载PDF
石漠化山区露石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氮磷淋溶与输入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杨威 彭旭东 +2 位作者 戴全厚 刘婷婷 许胜兵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7,共12页
基岩出露的石漠化区露石岩面在承接降水(含穿透雨)后易形成岩面流,并携带岩面有机或无机物质输送至岩周土壤中,对岩-土界面土壤养分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探明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氮磷的淋溶与输入影响,选取基岩明显出露的休耕地(1年... 基岩出露的石漠化区露石岩面在承接降水(含穿透雨)后易形成岩面流,并携带岩面有机或无机物质输送至岩周土壤中,对岩-土界面土壤养分变化具有重要影响。为探明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氮磷的淋溶与输入影响,选取基岩明显出露的休耕地(1年岩面流作用)、退耕灌草地(5年岩面流作用)和坡耕地(无/少岩面流作用)3种样地,并分别选择外凸、平直和内凹3种特殊的岩面形状,研究了距岩面不同水平距离及土层的岩-土界面及非岩-土界面土壤的全氮和全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岩面流对0~10 cm表层岩-土界面土壤氮磷产生输入或淋溶作用,对10~20 cm层岩-土界面土壤氮磷作用不明显。不同岩面形状形成的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氮磷的淋溶与输入作用强度依次为:内凹型>平直型>外凸型。其中,在1年岩面流作用的休耕地中,内凹型岩面形成的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氮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淋溶,而平直型和外凸型岩面表现为输入作用;不同形状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磷素的影响均表现为淋溶。然而,在植被生长较好的退耕灌草地中,5年岩面流作用下不同形状岩面流对岩-土界面土壤氮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输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认识出露岩石对喀斯特生态系统土壤特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面流 露石形状 氮磷 淋溶与输入 岩-土界面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收支探析 被引量:31
4
作者 朱波 彭奎 谢红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08-111,共4页
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收支分析表明,紫色土丘陵区农田N肥施用量较大,旱地、水田N肥年施用量分别为363.5kg/hm2和161.8kg/hm2,化肥N占小流域农田N素投入的76.65%。除作物收获外,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年损失量为129.67k... 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收支分析表明,紫色土丘陵区农田N肥施用量较大,旱地、水田N肥年施用量分别为363.5kg/hm2和161.8kg/hm2,化肥N占小流域农田N素投入的76.65%。除作物收获外,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年损失量为129.67kg/hm2,且以气态损失为主,旱地农田通过径流、淋洗和泥沙等途径损失的N素年均44.34kg/hm2。小流域农田生态系统N素年均盈余66.8kg/hm2,农田N素盈余加剧了N素损失,并已造成小流域农业非点源N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紫色土 小流域N素收支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草地土壤酸度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继辉 李炎朋 +2 位作者 熊雪 成月 孙逍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43-949,共7页
以内蒙古温带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对土壤pH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氮磷的对照相比,添加氮磷的土壤pH在氮输入大于30g·m^(-2)的情况下显著降低(P<0.05),而在不施加磷肥只施加氮肥的情... 以内蒙古温带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对土壤pH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氮磷的对照相比,添加氮磷的土壤pH在氮输入大于30g·m^(-2)的情况下显著降低(P<0.05),而在不施加磷肥只施加氮肥的情况下,10g·m^(-2)氮输入也显著降低了土壤pH(P<0.05),而且显著低于添加磷肥的处理(P<0.05)。另外,与高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相比,低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显著降低土壤大量元素(钾、钙和镁)、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和毒性元素(铝和锰)(P<0.05),而且还降低土壤N∶P。可能是由于该地区土壤磷含量低,低氮高磷输入缓解植物生长受磷限制,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降低土壤养分。由此可见,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和氮输入的量,适量添加磷可以缓解外源氮输入对土壤pH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计量学 外源氮输入 土壤酸化 磷肥 微量元素 有毒元素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表层土壤氮截留与淋溶流失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滨 吴福忠 +3 位作者 杨万勤 李俊 彭艳 曹瑞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5-52,共8页
以四川盆地典型桢楠(Phoebe zhennan)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原位培养法监测了雨季(3个时期)和旱季(2个时期)5个关键时期土壤N截留和淋溶输出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 以四川盆地典型桢楠(Phoebe zhennan)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原位培养法监测了雨季(3个时期)和旱季(2个时期)5个关键时期土壤N截留和淋溶输出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17.82,26.95kg/(hm2·a),桢楠人工林土壤的N截留和淋溶输出总量分别为8.90,17.98kg/(hm2·a),2种人工林土壤均表现出明显的N截留作用,且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的输入与输出量显著高于铵态氮和亚硝态氮(P〈0.01)。此外,2种人工林土壤N输入和输出均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59.64%~77.14%的N输入过程都发生于旱季末期和雨季早期,且这2个时期的土壤N淋溶输出量分别占全年的44.86%~52.70%。2种人工林土壤在旱季主要表现为N截留效应,而雨季主要表现为N流失。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桢楠人工林的铵态氮和马尾松人工林的硝态氮外,2种人工林土壤N库的其余N组分淋溶输出量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对可溶性无机氮的截留量则与降水量呈负相关。总体而言,桢楠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N输入、输出和截留作用主要发生于旱季末期,且以硝态氮和水溶性有机氮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截留 土壤氮输入 土壤氮淋溶 桢楠人工林 马尾松人工林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森林土壤氮贮量及氮素输入过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敬 李贤伟 +2 位作者 荣丽 李德会 谢娟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9,共6页
森林土壤是氮最重要的贮藏库,且发挥着重要的氮源、汇和库的功能,而其氮素贮存和输入过程也显著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显著改变了全球的氮素输入,造成了森林衰退及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森... 森林土壤是氮最重要的贮藏库,且发挥着重要的氮源、汇和库的功能,而其氮素贮存和输入过程也显著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已经显著改变了全球的氮素输入,造成了森林衰退及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森林土壤氮贮量及氮输入过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文中综述了森林土壤氮贮量和生物固氮、大气氮沉降、凋落物归还、施肥等氮素输入途径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争论焦点问题进行了提纯、分析。最后,归纳出该领域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氮贮量 氮输入
下载PDF
基于产量及环境友好的玉米氮肥投入阈值确定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君 赵沛义 +5 位作者 潘志华 段玉 李焕春 王博 景宇鹏 董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6-143,共8页
为了寻求河套灌区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氮肥投入阈值,该文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五原县连续三年定位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河套灌区玉米产量、土壤N素残留量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为了寻求河套灌区玉米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氮肥投入阈值,该文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化验相结合的方法,在内蒙古五原县连续三年定位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河套灌区玉米产量、土壤N素残留量及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籽实产量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2 m土壤矿质氮质量分数呈指数增加趋势。随着施氮量及施氮年限的增加,土壤剖面N素含量呈增加趋势。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在0~80 cm土层间土壤N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盈余率为0时,施氮量为237 kg/hm^2,籽实产量为13.7 t/hm^2,2 m土壤矿质氮为478 kg/hm^2,土壤氮素回收率为24%,植株氮素回收率为41%,土壤-玉米系统总回收率为65%;95%最高产量到最高产量为13.2~13.9 t/hm^2,对应施氮量为193~291 kg/hm^2,2 m土壤矿质氮为419~563 kg/hm^2,氮素盈余率为-19%~23%,土壤氮素回收率为21%~26%,植株氮素回收率为41%,土壤-玉米系统总回收率为62%~67%。施氮量193~291 kg/hm^2是既保证玉米产量又满足土壤氮素盈余较少、土壤-玉米系统氮素回收较高的合理施氮阈值。该研究为河套灌区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土壤 玉米产量 施氮水平 氮素残留 投入阈值 环境友好
下载PDF
青贮玉米氮投入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桂茹 安曈昕 +5 位作者 欧阳铖人 邓宗澳 吕凯 杨友琼 周锋 吴伯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9,共8页
为探讨不同氮投入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在种植青贮玉米的坡耕地上设置4个不同氮投入处理(N1:300.00 kg/hm^(2);N2:225.00 kg/hm^(2);N3:150.00 kg/hm^(2)和N4:75.00 kg/hm^(2)),用湿筛法获得>2,1~2,0.5~1,0... 为探讨不同氮投入对红壤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在种植青贮玉米的坡耕地上设置4个不同氮投入处理(N1:300.00 kg/hm^(2);N2:225.00 kg/hm^(2);N3:150.00 kg/hm^(2)和N4:75.00 kg/hm^(2)),用湿筛法获得>2,1~2,0.5~1,0.25~0.5,<0.25 mm粒径的团聚体组分并计算出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_(>0.25))、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分形维数(PD)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氮投入处理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与降雨强度关系密切,在低强度、中强度和高强度降雨条件下,N1和N2处理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均显著小于N3和N4处理(P<0.05),N2与N1处理径流量及产沙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在极高强度降雨下,各处理径流量和产沙量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N2处理的WSA_(>0.25)、MWD和GMD比其他3个处理大,而PD却比较小,此外,WSA_(>0.25)、MWD和GMD三者之间相互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而与PD、径流量和产沙量均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3)N1和N2处理土壤容重显著低于N3和N4处理的容重(P<0.05),但其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显著高于N3和N4处理(P<0.05)。因此,在当地常规施肥水平上减少25%氮投入量不会加剧土壤侵蚀,还可通过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以维持红壤坡耕地的生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氮投入 土壤侵蚀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下载PDF
江西鄱阳湖地区土壤酸化与人为源氮的关系 被引量:21
10
作者 文帮勇 杨忠芳 +3 位作者 侯青叶 杨晓燕 尹国胜 衷存堤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2-568,共7页
江西鄱阳湖地区是我国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对比研究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发现,研究区土壤酸化趋势严重,强酸性土壤占研究区面积比例由58.22%上升到78.44%;赣江、抚河水系入湖区和饶河流域表层土壤酸化明显... 江西鄱阳湖地区是我国土壤酸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对比研究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发现,研究区土壤酸化趋势严重,强酸性土壤占研究区面积比例由58.22%上升到78.44%;赣江、抚河水系入湖区和饶河流域表层土壤酸化明显。研究区因施肥、大气干湿沉降和灌溉输入到农田的氮素分别为123.84 kg.hm-.2a-1、74.13 kg.hm-.2a-1、11.02 kg.hm-.2a-1。研究区因人为氮带入农田的H+为18.67 kmol.hm-.2a-1。化肥氮是引起土壤酸化的主控因素,氮沉降也是影响土壤酸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pH与氮含量呈较差负相关,说明土壤中的有机氮对土壤酸化作用有限,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适当减少氮肥,特别是铵态氮肥的比例,可以补充盐基物质的相对不足,达到缓解土壤酸化的作用。土壤pH与钙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量增施含钙物质可以有效地防止表层土壤酸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化 大气干湿沉降 输入通量 化肥氮 鄱阳湖地区
下载PDF
氮输入对纳帕海沼泽湿地土壤氨挥发和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葛潇霄 田昆 +2 位作者 郭雪莲 王胜龙 赖建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46-1852,共7页
选取纳帕海常见湿地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和水葱(Scirpus validus)及其生长土壤为对象,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3个不同氮输入水平[0 g.m-2(对照,N0)、20 g.m-2(N20)、40 g.m-2(N40)]对茭草和水葱湿地土壤氨挥发和反硝化的影响。... 选取纳帕海常见湿地植物茭草(Zizania caduciflora)和水葱(Scirpus validus)及其生长土壤为对象,通过培养实验,研究了3个不同氮输入水平[0 g.m-2(对照,N0)、20 g.m-2(N20)、40 g.m-2(N40)]对茭草和水葱湿地土壤氨挥发和反硝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输入促进了茭草和水葱湿地土壤氨挥发化作用,增加了湿地土壤氨挥发的累积量。适量的氮输入对湿地土壤氨挥发促进显著。在培养前期适量氮输入下的氨挥发积累量高于高水平氮输入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后期适量氮输入下的积累量明显下降;而高水平氮输入处理下氨挥发积累量的明显增加,适量氮输入下茭草氨挥发积累大于水葱。氮输入增强了茭草和水葱湿地土壤反硝化作用,加快了反硝化N2O的排放。适量的氮输入促进茭草反硝化作用和反硝化损失量增加明显,培养的前期的适量氮输入处理下的反硝化作用和反硝化N2O的排放增强不明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高水平氮输入处理下的反硝化损失量越明显,并且水葱较茭草更为明显。后期适量氮输入下的反硝化损失速率和反硝化损失量高于高水平氮输入,适量氮输入较高水平氮输入促进明显,高水平的氮输入限制了反硝化损失,反硝化N2O的排放总量下降,土壤中氮富集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输入 湿地土壤 氨挥发 反硝化
下载PDF
氮投入对坡耕地土壤侵蚀及青贮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桂茹 程易 +4 位作者 安曈昕 周锋 饶东云 杨友琼 吴伯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5,共8页
为探讨氮投入减少对青贮玉米生产及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在10°的坡耕地上设置N1(300.00 kg/hm^(2))、N2(225.00 kg/hm^(2))、N3(150.00 kg/hm^(2))和N4(75.00 kg/hm^(2))4个不同氮投入处理。结果表明:N1和N2处理青贮玉米的平... 为探讨氮投入减少对青贮玉米生产及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在10°的坡耕地上设置N1(300.00 kg/hm^(2))、N2(225.00 kg/hm^(2))、N3(150.00 kg/hm^(2))和N4(75.00 kg/hm^(2))4个不同氮投入处理。结果表明:N1和N2处理青贮玉米的平均株高、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显著高于N3和N4处理(P<0.05)。反之,青贮玉米的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随着氮投入量的减少而增加。对于土壤侵蚀,在玉米整个生育期,NI和N2处理的总径流量显著低于N3和N4处理(P<0.05),但N2与N1处理的总径流量差异不显著(P>0.05)。同理,N1和N2处理的产沙量显著低于N3和N4处理(P<0.05),但N2与N1处理的总产沙量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株高与根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而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玉米叶面积指数及株高与地表径流量和产沙量有显著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氮投入通过影响青贮玉米地上部农艺性状和地下根系生物量进而影响红壤坡耕地的径流量及产沙量,在当地施肥水平基础上适量减少25%氮投入不会使玉米显著减产,也不会加剧土壤侵蚀。因此,本研究为更好地了解坡耕地土壤侵蚀和农业生产对氮投入响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投入 青贮玉米 土壤侵蚀 坡耕地
下载PDF
长期施肥下潮土全氮、碱解氮含量与氮素投入水平关系 被引量:20
13
作者 张水清 林杉 +3 位作者 郭斗斗 宋晓 张珂珂 黄绍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9,共7页
通过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下潮土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演变特征及其与氮素投入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基本保持平衡或者缓慢增加;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 通过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对不同施肥处理下潮土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演变特征及其与氮素投入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基本保持平衡或者缓慢增加;长期施用化学氮肥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显著提高。单施化学氮肥处理每投入氮素1 kg/hm2,土壤全氮含量增加0.017 mg/kg;而氮磷钾化肥配施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并秸秆还田处理每投入氮素1 kg/hm2,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0.049和0.035 mg/kg。施氮磷钾处理每投入氮素1 kg/hm2,土壤碱解氮含量增加0.001 mg/kg;而化肥配施有机肥或玉米秸秆处理每投入氮素1 kg/hm2,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增加0.004和0.004 mg/kg。总的来说,施用化学氮肥、有机肥配施化肥及秸秆还田处理增加氮素投入量均可以提高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且有机肥配施化肥及秸秆还田处理优于单施化肥。综上所述,增施有机肥及秸秆还田对于提升土壤肥力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潮土 全氮 碱解氮 氮素投入
下载PDF
氮肥用量和秸秆根茬碳投入对黄淮海平原典型农田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5
14
作者 王文静 魏静 +2 位作者 马文奇 杨玉荣 郭彩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591-3598,共8页
土壤有机质与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10个小麦玉米长期定位试验资料,在不同施氮量下建立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投入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氮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与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10个小麦玉米长期定位试验资料,在不同施氮量下建立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投入的数学模型,探讨了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氮投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投入的关系受氮肥用量的影响显著,无论低量施氮(长期定位试验中的常规施肥量,化肥氮量≤330kg/(hm.2a))还是高量施氮(长期定位试验中的高量施肥量,化肥氮量>330kg/(hm.2a)),秸秆根茬碳还田量与土壤有机质变化量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利用土壤有机质积累与碳投入的数学模型计算的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的碳投入量(MSC),高量施氮时为7254kg/(hm.2a),低量施氮为1297kg/(hm.2a),前者是后者的5.6倍。因此,大量施用氮肥降低了投入碳的积累,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施用 秸秆和根茬输入 土壤有机质 黄淮海平原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小流域氮收支估算及污染潜势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劲松 刘京 +3 位作者 方芳 孙军益 孙志伟 杜立刚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1-147,共7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氮素收支情况,进行污染潜势评价,对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新政小流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氮输入量为918.26kg/(hm2.a),输出量为569.46kg/(hm2.a)。化肥氮是小流域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占氮输入总量的57.63%... 为了解三峡库区氮素收支情况,进行污染潜势评价,对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新政小流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小流域氮输入量为918.26kg/(hm2.a),输出量为569.46kg/(hm2.a)。化肥氮是小流域氮输入的主要来源,占氮输入总量的57.63%;作物收获是小流域氮的主要输出方式,占氮输出总量的36.22%;小流域氮损失负荷为258.77kg/(hm2.a),气态氮损失是流域氮损失的主要形式,占流域损失氮总量的65.11%;流域氮养分平衡指数为3.4,氮素盈余负荷为348.80kg/(hm2.a),是流失风险值180kg/(hm2.a)的1.94倍,坡耕地氮污染潜势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坡耕地 氮收支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黔中黄壤坡耕地区域降水及其氮磷输入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益 张邦喜 +4 位作者 范成五 王文华 柳玲玲 任婧 秦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7-62,共6页
黄壤坡耕地不仅具有"黏、酸、瘦"的特点,而且水土、养分流失普遍严重,引起一系列农业面源污染环境问题。以黔中黄壤坡耕地氮磷流失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为平台,于2008─2012年连续5年进行观测,研究了降水及氮磷湿沉降浓度、总量及季节性... 黄壤坡耕地不仅具有"黏、酸、瘦"的特点,而且水土、养分流失普遍严重,引起一系列农业面源污染环境问题。以黔中黄壤坡耕地氮磷流失长期定位监测基地为平台,于2008─2012年连续5年进行观测,研究了降水及氮磷湿沉降浓度、总量及季节性变化等特征,探明了降雨带入的氮磷养分对黄壤坡耕地养分流失的贡献,为农业生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8─2012年间,年降雨次数变幅为46-109次,年均64次;年降雨量变幅为558.4-901.5 mm,年均695.7 mm;频次降雨量变幅为6.5-15.5 mm,平均10.9 mm。5年湿沉降TN、NO3^--N、NH4^+-N、TP浓度变幅,分别为1.57-3.31、0.17-0.79、0.10-0.94和0.06-0.48 mol·L^-1,平均值分别为1.91、0.42、0.28、0.14 mol·L^-1,均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5年湿沉降TN、NO3^--N、NH4^+-N、TP输入量变幅,分别为11.19-18.47、0.96-5.47、1.22-6.65和0.42-1.34kg·hm^-2·a^-1,平均值分别为14.32、3.37、2.77、1.09 kg·hm^-2·a^-1,TN、TP输入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4、0.707,P值分别为0.000 3、0.001 5)。输入量季节性变化5─8月最为集中,5─7月TN输入量为6.95 kg·hm^-2,占全年TN输入量的比例高达51.1%;6─8月TP输入量为0.49 kg·hm^-2,占全年TP输入量的比例高达47.4%,即冬、春季较低,夏、秋季较高。湿沉降TN、TP输入量相当于当地施肥投入的氮、磷素总量的7.54%、1.14%,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制定施肥方案时,可考虑坡耕地湿沉降养分的输入,尤其是氮养分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降水 氮磷输入 黄壤
下载PDF
三种典型山地河岸林土壤氮含量时空格局对高地氮输入的响应
17
作者 杨三红 张芸香 郭晋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8-660,共13页
河岸林土壤和植被对高地养分的滤除功能是河岸带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基础。揭示特定河岸林土壤氮含量的时空格局对高地氮输入的响应,有助于加深对河岸林氮滤除过程和机制的认识。目前对高地氮输入下山地河岸林土壤对氮的削减作用及林型差... 河岸林土壤和植被对高地养分的滤除功能是河岸带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基础。揭示特定河岸林土壤氮含量的时空格局对高地氮输入的响应,有助于加深对河岸林氮滤除过程和机制的认识。目前对高地氮输入下山地河岸林土壤对氮的削减作用及林型差异、距离梯度格局及其变化的规律尚不确切。本文以文峪河上游云杉、华北落叶松和杨桦三种典型山地河岸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土壤实验槽并模拟高地氮输入的方法,分析土壤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土层深度、距离上的梯度格局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不同林型和输入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三种山地河岸林土壤在不同氮输入下,土壤全氮和铵态氮含量随时间升高而硝态氮降低,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对氮的转化最明显;(2)河岸林土壤中全氮含量变化率阈值在5 m附近,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率阈值分别在9 m和10 m附近;(3)土层深度对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起决定作用,而氮输入量大小显著影响了土壤铵态氮含量。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污染防控中的山地河岸林类型选择和河岸带宽度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氮输入 土壤氮含量 时空响应 山地河岸林 文峪河流域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典型种植模式氮收支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京 郭劲松 +2 位作者 方芳 陈猷鹏 李哲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1-547,共7页
调查分析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小流域的氮收支情况,对氮流失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旱地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1 372.12 kg/(hm2.年),损失量504.29 kg/(hm2.年),盈余量724.94kg/(hm2.年),盈余率49.55%;果林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565.5... 调查分析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坡耕地小流域的氮收支情况,对氮流失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旱地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1 372.12 kg/(hm2.年),损失量504.29 kg/(hm2.年),盈余量724.94kg/(hm2.年),盈余率49.55%;果林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565.56 kg/(hm2.年),损失量182.96kg/(hm2.年),盈余量405.42 kg/(hm2.年),盈余率64.77%;水田单位面积肥料氮输入量234.71kg/(hm2.年),损失量159.86 kg/(hm2.年),盈余量47.78 kg/(hm2.年),盈余率15.40%.紫色土坡耕地的旱地和果林呈现氮流失风险,过量施肥和肥料配比不合理是造成旱地和果林氮流失风险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化学 三峡库区 紫色土 氮收支 种植模式 污染潜势 高强度开发 非点源污染 氮污染防治
下载PDF
减量施氮与间作大豆对蔗田碳平衡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管奥湄 章莹 +2 位作者 刘宇 罗莎莎 王建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8-488,共11页
为了研究氮肥投入及豆科作物间作对蔗田碳汇的影响,通过2年(2012—2013年)的大田试验,采用投入产出平衡法(即将作物生育期内的碳投入与碳产出进行量化分析),探讨2个蔗田施氮水平[300 kg·hm?2(减量施氮)和525 kg·hm?2(常规施... 为了研究氮肥投入及豆科作物间作对蔗田碳汇的影响,通过2年(2012—2013年)的大田试验,采用投入产出平衡法(即将作物生育期内的碳投入与碳产出进行量化分析),探讨2个蔗田施氮水平[300 kg·hm?2(减量施氮)和525 kg·hm?2(常规施氮)]和4种种植模式(甘蔗单作、大豆单作、甘蔗||大豆1行︰1行间作及甘蔗||大豆1行︰2行间作)下蔗田生态系统碳的输入和输出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碳输入量均显著高于甘蔗单作和甘蔗||大豆1︰1间作模式。2012年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碳输出量显著低于甘蔗单作和甘蔗||大豆1︰1间作模式,2013年差异不显著;甘蔗收获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两种间作模式土壤碳截存量均显著高于甘蔗单作。甘蔗||大豆间作生态系统的碳收支与平衡分析表明,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净碳固定量2012年为2 956.35 kg·hm?2,2013年为872.59 kg·hm?2。减量施氮处理甘蔗||大豆1︰2间作模式下农田固碳潜力大于其他处理,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模式具有一定的生态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大豆间作 减量施氮 碳输入 碳输出 碳平衡 农田固碳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日光温室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及累积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合法 范聚芳 +3 位作者 梁丽娜 杨玉宝 牛灵安 李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6-252,共7页
通过连续7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生产中不同施肥模式(常规模式、无公害模式和有机模式)对土壤NO3--N时空分布及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3种施肥模式土壤剖面各层次NO3--N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年增加量顺序为常规施... 通过连续7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生产中不同施肥模式(常规模式、无公害模式和有机模式)对土壤NO3--N时空分布及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3种施肥模式土壤剖面各层次NO3--N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年增加量顺序为常规施肥模式>无公害施肥模式>有机施肥模式。受氮素输入量(施肥)的影响,NO3--N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0~60 cm土层NO3--N含量总体呈作物生长前期低、中期高、后期低的趋势;与上层土壤相比,100 cm以下土层NO3--N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0~200 cm土体NO3--N平均累积量有机施肥模式比无公害施肥模式低33.8%,比常规施肥模式低45.9%;无公害施肥模式比常规施肥模式低18.3%。3种施肥模式下,NO3--N都有向2 m以下土体淋洗的趋势。与施用化学肥料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明显降低土壤剖面NO3--N含量,控制其累积峰的下移,但不合理施用有机肥也会产生NO3--N淋洗而污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有机施肥模式 无公害施肥模式 常规施肥模式 土壤 NO3--N 积累量 淋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